以藝術邏輯思維培育藝術教學審美

時間:2022-07-01 08:30:04

導語:以藝術邏輯思維培育藝術教學審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藝術邏輯思維培育藝術教學審美

藝術是人們的主要審美對象,是審美感受的對象化、物質化藝態,是形式美的體現。藝術就是人們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方式,把客觀存在著的事物通過人的美學理念表現出來,藝術構成的表象是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感受出來的一種超越現實的形象,可供人欣賞的作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思維現象,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思維的發展。藝術思維是人類對客觀事物間接地以審美的印象概括性認識的過程。藝術思維的特點就是間接性與概括性,藝術思維是以抽象的藝術語言為工具來反映思維的審美意識,藝術思維是由動作思維、形象思維,理論思維所建構而成。另一方面,藝術思維也蘊涵著科學的邏輯思維。兩者相互緊密聯系,相互作用,互為補充,共同完成復雜的行為活動。[1]藝術的始發活動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勞動實踐,人類在勞動實踐之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原始人類逐步開始進行藝術性的活動。例如:巖畫、舞蹈。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思維的發展和審美能力逐步提高,由此人類開始研究藝術、研究藝術思維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的儒家學者孔子在其著作《論語•述而》中就提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主張。而現代藝術和早期藝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現代藝術以造型藝術、實用藝術、表情藝術、言語藝術、綜合藝術等作為研究對象,并將藝術人文學、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學、藝術邏輯學、藝術教育學、藝術傳播學、藝術語言學、藝術民俗學等納入藝術研究的體系。藝術可分為再現的藝術傳達形式,包括雕塑、繪畫、攝影、戲劇、電影等。表現的藝術傳達形式,包括工藝美術、建筑、書法、音樂、舞蹈等,語言的藝術,包括文學等。藝術活動的建構又是什么?這是藝術研究的一個重點,藝術活動是由藝術客體的世界、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傳播這四個因素建構而成。客體世界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人與藝術客體世界的關系就是藝術活動的審美實踐與審美印象,概括而言就是感知美、記憶美、創造美。客體世界一方面是指多數人的審美理想和標準,另一方面是指藝術工作者所遵循的事物客觀發展規律。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基于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經驗,而產生的審美意態的靈動,任何一種單純的藝術活動都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是藝術家個人的表現。

藝術家由此開始使用自己的視覺語言作為精神交流的媒介,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可以概括為是通過不同的符號所實施的文化形式和宗教形式的社會性行為,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是符號元素既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象征,所指是意會。由此藝術創作內涵的感性與開放性特征就處于游離的狀態和相依狀態。藝術作品是藝術主體的審美意識的物質形式成果,在審美意識的物化形式后,就需要借助媒介進行傳播,將藝術信息傳遞給藝術受眾。

一、論藝術外延之美的性質

在自然界中,人們對美的感受力大部分都是由直接的感覺形式引起的。人們反復地接觸這些自然美的形式,便能引起美的聯覺,人們對外界環境、聲音、氣氛和色調的和諧組合形式不斷記憶,就會產生一種形式美的感受力,逐漸將這種感受力分解成細小的分子進行外延,對每一個細小因素的感受加以判斷,然后,綜合得出一個總括性的記憶表象。那么美在何處?在人類由勞動創造美的長期實踐中,逐漸發展了人對各種形式構成因素的印象,包括聲音、線條、色彩、形體等外延分子,這些外延分子人類已逐漸掌握了這些形式因素的各自特點。視知覺可以打通各種感官,調動更多的感受參與美術形式的體驗。[3]如對聲音這個要素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不是泛泛的停留在聲音本身的結構之中,而是指向聲音內部更深的層面。當人聽到強烈的噪音時,不僅不能引起美感,而且會煩躁甚至造成聽覺的損壞;當人聽到優美、柔和、的樂曲時,人們就會進入熱情自信心境,而當人們聽到凄涼的樂曲時,就會產生一種悲痛、壓抑的感受。這就說明音樂的穿透力是極強的,音樂的特性就在于音波的運動,聲音的運動是隨著旋律的移動,人的感情也會隨之被調動起來,隨著聲音流動。聲音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烈的,情感的東西是非常深刻的,聲音的美感就在于聲音流動的形式既外延分子的流動,是美的形式感的集中表現。

二、論造型藝術之美的性質

在繪畫藝術之中,美的外延符號就是線條,線條是線在空間狀態運動而得到的軌跡。圖形的線條看得見,中國書法藝術已超越了實用性,書法已充分展現了線條的變化奧妙,筆調、行走、妙運形成書法的形式感,好的絕妙的運筆行走給人一種雄健的感受,書法已成為一種美的藝術。曲線表現柔和,波狀線表現輕快流暢,輻狀線表現奔放,交錯線表現激蕩,平行線表現安穩。繪畫就是以線條為主的,突出線條,用線條勾勒出世界的景觀,一幅畫中表現的挺拔的松樹,用直線才能表現出它的氣勢和力量,直線在這里就很美。石頭雕刻充分展現了雕刻之功,其實就是刀隨線條運行的軌跡,就是一件充分展現形式感的美的作品。線條的運動要先有一個意境,行走有神,有氣勢,有韻律,勾勒出的圖形就是讓人進入形式感之美的體驗。

三、藝術色彩之美的性質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的形式。單一的色彩或是五顏六色的色彩搭配,可以構成視覺上的美的感受。心理學的試驗已經表明:色彩的種類不同所誘導的情感也不同。[4]一般認為紅色代表著熱烈、活潑;黃色代表著明朗、富有;綠色代表著生命力;白色代表著純潔。人們對不同的色彩所產生的不同感受是在生活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來的。在生活中,遇到紅色使人常常產生出一種聯想,那就是熾熱的火焰,遇到綠色常常使人聯想到幽靜的樹林,綠茵的草地,黃色常常使人聯想到明亮的燈光,溫暖的陽光。這些特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紅色還包含著危險性,在一定條件下紅色還可以反襯環境的蕭條之感。白色除了象征純潔,還象征悲慘。所以,確定色彩的語言時不能脫離具體語言環境。如紅色出現在人的面頰上就表現了一種健康的美,若出現在鼻尖上就會變為丑,不同的色彩體現了人的不同性格。色彩只有附于語境上才能體現他的真實的意義。在形體方面,圖形柔和、飽滿。一切立體圖形中球形最美;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方形使人感到剛勁;立三角形使人感到安穩,倒三角形使人感到傾危;高而窄的形體使人感到有險峻感,寬而平的形體使人有安穩感。人們對形體的感受是形式感進入人的頭腦意識中的美的印象。

四、藝術綜合美的性質

人們概括藝術就是幾種要素的綜合體,藝術就是通過以下幾種主要的藝術形式表現、再現其內涵而進行充分的反映。繪畫是靠色彩、線條、明暗度的變化來描繪形象,表達人的審美感受的空間藝術。繪畫作為二維平面空間存在的造型藝術,它創造的形象主要是靜態性、暗示性的,通過對象在“最富于包孕性的刻畫”的表情、動作、細節、場面等,讓人聯想到表現對象的活動和心態,他的過去與未來的背景。繪畫以線條、色彩為物質手段,直接訴之于視覺。在繪畫中,線條通過筆觸來運作,具有傳情達意的功效。人們從不同的線條上,可以感受到其所表達的感情、趣味、意志。平臥線表現寧靜之感,上升線適用于表現歡樂,下降線適于表現憂郁,介于三者之間的線產生其它無限變化的感覺。在繪畫中,色彩具有表情性、寓意性。色彩的情感意義和象征性也是相對的,因人而異的。表現不同的情緒和人物環境氣氛。產生美感的主要點在于形式感上。雕塑是以金、木、石、泥等材料,在三維空間中塑造人體或物體的形象,以再現生活、表達精神情感的藝術。雕塑受物質材料的限制,著力刻畫的是人的形體美和精神美。雕塑主要在于塑造人體形象,必然離不開人的形體動作和表情,因而要選擇最富于概括性的一瞬間,顯示出靜態的運動感。雕塑作品必須注重人體和物體形象與自然環境,周圍建筑的合理配置,要求協調一致。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氣勢美。雕塑的審美在于形式感的美。書法是書寫漢字的用筆法式的藝術。以漢字為書寫對象,以毛筆為書寫工具,通過點畫、造型、間架結構、章法布局變化而構成一種形象、意境,表現主體的情感和意趣。書法藝術的主要審美特性在于它是線的藝術。書法家通過曲直、粗細、剛柔等筆劃形態和濃淡枯濕的墨色進行書法造型,給人以線條美和形體美的享受,同時,在書法的字里行間也能透露出作者的胸襟、氣度。書法的造型美表現在:一為筆法美,要求筆鋒運行輕重徐疾,提按頓挫,使書法點畫線條剛柔相濟,具有立體感和動態美;二為結構美,要求字的結構安排橫豎有序,比例精當,疏密勻稱,虛實相生,具有形態美;三為章法美,要求通篇布局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具有整體的形式美。

總之,以藝術的思維論藝術,我們就可以發現藝術是通過聲音、線條、色彩、形體等最小外延分子來表現其美的,藝術一般是有形的,人們非常熟悉這些形式外延分子,并將他們組合在一起,為表現一定內容服務,形式美感充分映入人們的腦海之中,折放出藝術美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