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藝術資源與書法審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17 09:07:05

導語:教材藝術資源與書法審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材藝術資源與書法審美教育研究

【摘要】書法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漢字情結、藝術感受力和審美趣味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載體無法替代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藝術資源,如《蘭亭序》中的書法之美、《赤壁賦》中的書法傳承、文天祥書法體現的儒家美學觀等,都可以作為書法審美教育的資源。

【關鍵詞】書法教育;書法欣賞;語文教材

中小學的書法教育不僅包括以實用為目的的寫字教育,也包括以書法藝術的創作與欣賞為目的的審美教育。事實上書法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漢字情結、藝術感受力和審美趣味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載體無法替代的。筆者認為,在目前中小學書法教育缺少專業教師的情況下,語文教師就是書法普及教育最基本的師資,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書法修養,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書法資源,能夠在教學中滲透書法審美教育。本文嘗試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藝術資源挖掘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書法審美教育。

一、《蘭亭序》中的書法美學風格

多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都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不僅是一篇感悟生命的經典散文,更是一件書法史上的扛鼎之作。教師如果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或之后講一講與它相關的書法故事,肯定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對書法的興趣。從書法欣賞的角度來看,這件書法作品呈現了自然瀟灑、妍美流便的行書美學風格。晉代是書法發展的自覺時期,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書家創造了后人難以企及的書法高峰。據說王羲之酒醒之后,又將《蘭亭序》重寫幾遍,都達不到最初的書寫狀態。有趣的是連作者本人都難以復制的《蘭亭序》,居然成了后人臨摹最多的一件作品,其中當然不乏經典的摹本,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馮承素的摹本(下頁圖1),該摹本采用“雙鉤”摹法,是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原本的一件,讓后人感受到王羲之行書的風貌。其用筆、結構、章法雖各有天地,卻又默契統一,充分表現出晉人蕭散自然的風致,無愧為“天下第一行書”。

二、《赤壁賦》中的書法傳承

與《蘭亭序》一樣,蘇軾的《赤壁賦》同樣是一件文章與書法相得益彰的佳作(圖2)。蘇軾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典范,詩詞散文不必多說,書法也是轉益多師,形成了自己厚重欹側、神氣橫溢的蘇體。蘇軾的行楷手卷《赤壁賦》是他被謫黃州后的書法代表作,此卷字形略扁,結構緊密,筆墨豐潤沉厚,可以看出蘇軾對前代書家的繼承。如筆法的厚重來自顏真卿,結體的欹側取自李北海,而整篇作品的章法特點以及精神風貌的自然瀟灑則與王羲之的《蘭亭序》有相通之處。卷后董其昌的題跋中寫道:“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又稱“此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道出了蘇軾書法與王羲之《蘭亭序》的傳承關系。

三、文天祥的“書如其人”

許多編者都將《〈指南錄〉后序》選入語文教材,讓后人感受文天祥身上體現的民族氣節。而文天祥草書手卷《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卷》更是向學生呈現了什么是“書如其人”。此手卷書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時年38歲,借書謝昌元的《座右自警辭》一文來勉勵自己。正如作者在此卷跋中所寫的“足以樹大倫、敦薄夫,俅來學之陷溺而約之正”。明代張丑評其書:“信國書體清疏挺竦,其傳世六歌等帖,今人起敬起愛。”這種評價體現了儒家美學觀。儒家美學講究程式,注重傳承,強調“美”與“善”的統一,表現在書法藝術的欣賞上,強調書者的人品。大凡為儒家稱頌的書法大家,不僅在藝術風格上開宗立派,而且人格堪為后人楷模。王羲之的書法被后人評為“不激不厲,風規自遠”,與他超邁的人格不無關系;而唐代顏真卿之所以被后人奉為王羲之后的又一書壇高峰,與其忠義的人格魅力也有很大關系。人品決定書藝價值,文氏的這件書作,讓后人“起敬起愛”,不能不說是文氏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書法的美學風格、書法的傳承以及儒家美學觀等知識,都是書法欣賞的基本要素。學生有了這些基本知識,雖不能說就具備了書法欣賞能力,但面對一幅書法作品,從某一角度切入,就不至于游離于書法欣賞之外。

【參考文獻】

[1]董其昌.畫禪室隨筆[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海國林.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卷》研究[J].中國書法,2004(7):16-27.

作者: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