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4:10: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聲樂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聲樂演唱藝術與聲樂教學改革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文化藝術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享受豐富發展資源的同時,我國藝術教育事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聲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日益發展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會顯得單調死板,無法滿足聲樂教學實踐性與應用性強的內在發展需求,同時也難以促進基礎理論知識認知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群體的共同發展。任艷梅所著的《高校聲樂教學的歌唱技法與歷史變革》一書,在對聲樂教學理論進行敘述的基礎上,從演唱技巧與教學變革兩個方面分別闡述了目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應改進的內容。作者通過圖文并茂、生動條理的敘述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緊密結合,用專業化的語言以及嚴謹的學術態度為讀者展現了聲樂與聲樂教學的精彩內容,同時為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強調練聲曲對于系統化聲樂教學體系的重要作用,解答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發聲技巧難題、培養學生興趣等問題,并安排了實訓環節,通過曲譜與文字的結合,強調具體的發聲曲在練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點。在第四部分,作者在發聲的基礎上,就腔體共鳴展開論述。如果說發聲就像拍攝了一張圖片,那么共鳴就是在圖片基礎上對圖像進行美化,只有通過共鳴,才能形成通透美妙的歌聲,讓聲音具有穿透力,并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作者首先對歌唱共鳴系統進行生理基礎的解析以及理論概念的闡述,將共鳴分為頭腔共鳴、口咽腔共鳴、胸腔共鳴、混合共鳴四種類型,并在理論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實踐訓練,強調訓練方法,引入經典實例,例如在講到頭腔共鳴時引入《太湖美》的曲譜。
完成了演唱技巧內容的敘述后,從第五部分開始,作者從整體的聲樂作品入手,解析演唱過程中如何對聲樂作品進行藝術處理。作者就一首聲樂作品進行分析時,首先,從文化背景開始,把握作品特定的文化背景,并表現作品的特色內涵;其次,進行題材與體裁的分析,因為生活的多樣性與藝術家的多重情趣決定了題材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因此,不同題材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藝術特征;再次,進行主題、風格、歌詞與曲式結構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表現一首作品最主要的藝術特色。在作品分析的基礎上,作者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以曲譜為依據和基礎,完成對演唱速度、力度、表情以及音色的處理,并且在演唱過程中注意潤腔與襯詞,做到精雕細琢。在對作品的二度處理中,作者強調了呼吸的運用,并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方法,通過經典曲譜的展示,用生動的語言進行了闡釋。因為歌曲演唱的處理過程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作者在這一章節中采取了大量舉例的方法進行說明。例如,在關于表現手段快慢的處理中,作者列舉了奧芬巴赫的輕歌劇《奧菲歐在地獄中》的音樂被圣•桑用在(下轉封三)上接封二)《動物狂歡節》中的處理手法,說明了歌唱者在表現作品時,可以在作品原有速度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調整,以達到更強的表現力。在第六部分,作者回到聲樂教學這一主體,說明在文化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聲樂教學應該不斷吸收其他國家的優秀經驗,促進教學改革,使其更加符合中國的教育模式。作者將高校聲樂教學置于一個宏大的背景中,通過對比的方法,回顧了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的不足并提出改革意見。在這一章內容中,作者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思考模式,引入了文化及社會內容,為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作者看來,文化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背景都告訴我們,中國的民族聲樂應該重新進行定位,因為目前的民族聲樂教育體系是建立在西洋美聲唱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建構“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在第七部分的內容中,作者提出了教學變革的具體實施策略,主要包括中國聲樂教學理念的變革、目標、內容體系的建造、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革新以及評價體系的革新等內容。在這一章中,作者用開闊的視野,通過對文學、繪畫、舞蹈等藝術的借鑒,強調我們應該把觀念、思想、意識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在聲樂基礎理論課教學之中。
在該書中,作者基于聲樂及教學理論,將大而泛化的概念通過自己的理解轉化為具體的內容,并不斷引入經典實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例如,在歌唱發聲技能的基礎訓練內容中,關于打開喉嚨,作者講到衡量一個歌者的喉嚨是否完全打開的標準,是要看他的喉結是否保持在最下面,用具體的喉結位置作為衡量是否打開喉嚨的標準,這樣就便于讀者或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自我檢測。在關于擴展音域的練習內容中,針對這一抽象的概念,作者解釋道:要想訓練出豐滿的高音,需要長期進行正確的發聲練習,要保持喉頭穩定,不要追求音量或撐大喉嚨,而要將聲音集中送入哼鳴的位置點上然后再打開,同時感到高音似乎鉆入頭腔,最高音甚至有沖向頂部、飛出頭外的感覺。作者用送、鉆、沖、飛四個動詞,生動描繪了這一發音過程。同時,這種具體的敘述方式也應用在關于聲樂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中,讓作者的整體敘述落在實處,避免了空談的弊端。例如,關于新聲樂教育目標的闡述,作者就從“唱”“表”“講”三個層面具體提出了教學要求。關于教師,作者認為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演唱技術的多樣化審美、演唱風格的多樣化審美以及演唱形式的多樣化審美,強調多種演唱技術的互相融合與“跨界”,避免單調純粹的藝術形式讓人產生聽覺疲勞。這樣具體的敘述模式填充了作者整體的理論框架,就好像血肉與骨頭的關系,讓整本書的內容都充實豐滿起來,不僅體現了聲樂與教學實用性強的特點,還提升了讀者的閱讀價值。另外,作者在書中關于聲樂教學變革內容的部分舉例,與人們的日常娛樂生活緊密相聯。例如,在講到聲樂演唱技術的多樣化審美時,通過列舉莎拉•布萊曼、譚晶、龔琳娜等歌手,說明“跨界演唱”這種多種演唱技術互相融合的唱法已經日漸成為聲樂技術的審美層面需要突破、傳承和創新的問題,并以“吳碧霞現象”“譚晶現象”作為例證。在作者看來,吳碧霞既能夠把中國傳統聲樂中地道的戲曲、民歌和歌劇歌曲演唱得韻味十足,又能嫻熟地駕馭外國藝術歌曲和歌劇選段的演唱,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有機地相互借鑒與融合,所以在聲樂演唱中,不存在演唱方法上的絕對不同以及根本性的矛盾沖突,只要有正確科學的訓練方法和路徑,就能夠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演唱出受中外人民歡迎的歌曲。這樣的舉例拉近了書本內容與讀者生活的距離,不僅體現了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的與時俱進,還讓讀者更易于理解。聲樂作為一種專業的藝術種類,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有著晦澀難懂的部分,而作者用一種巧妙的方式,化解了這種閱讀難題,讓書本內容顯得更加生活化。同時,在關于演唱技巧等內容中,又大量運用了演唱實例以及經典曲譜,并引入聲樂術語的內容,平衡了專業化與日?;g的關系,避免了這本書在降低閱讀理解難度的同時落入俗套的可能。
總體來看,《高校聲樂教學的歌唱技法與歷史變革》這本書將聲樂與聲樂教學相結合,通過對理論基礎知識的介紹以及實例的引用,對歌唱技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聲樂教學改革進行了完整的論述,并且站在開闊宏觀的敘述視野中,旁征博引,強調聲樂作品分析應該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聲樂教學改革也應該汲取優秀的文化內容。這突破了目前我國關于高校聲樂教學的理論研究模式,將一種發展的視野貫穿于全書之中,為讀者帶來更加具有啟示意義以及借鑒意義的閱讀體驗,在目前我國關于高校聲樂教學研究的著述中,以完整全面的內容以及邏輯嚴密的理論框架成為最佳選擇。
作者:王進 單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聲樂比賽對聲樂教學的影響
摘要:隨著近幾年聲樂比賽的不斷實踐和創新,聲樂比賽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聲樂比賽受到高校學生和懷揣音樂夢想熱愛音樂的人的青睞,并且成為其脫穎而出的一個平臺,許多優秀的音樂人才便誕生于此,所以聲樂次賽在高校的日常聲樂教學中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包括對學生在認識自我、挖掘潛力、提高演唱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如果高校學生缺少對聲樂比賽的正確認識而帶著急功近利的心態,那么聲樂比賽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必須高校聲樂教學必須準確定位培養學生的目標,探索聲樂比賽對高校聲樂教學發揮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對學生產生的消極作用,抵制這種消極作用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關鍵詞:聲樂比賽;高校;聲樂教學;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尤其是對聲樂藝術有更高的關注和要求,近年來,隨著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全國聲樂大賽、“神州唱響”全國高校聲樂比賽、金鐘獎聲樂比賽等國內專業、權威的聲樂比賽舉辦得如火如荼,各種類型的電視聲樂比賽也聲名鵲起,如湖南衛視的《快樂男聲》、《超級女聲》,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等電視選秀節目引起各大高校學生非常高的關注和親睞,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并對高校的聲樂教學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一、聲樂比賽對高校聲樂教學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有助于高校學生認識自我,豐富自我。聲樂比賽都是比較專業的比賽,選拔的標準和要求都非常高,對想要晉級的選手提供平臺的同時也提供更多磨煉自己的機會,參賽選手必須對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在一輪一輪晉級賽中清楚地認識自我,審視自我,找到自我的特點和優點,同時也要深刻認清自己的缺點,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規避自我的不足。所以在高校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多給學生機會去審視自己、發掘自己的機會,課堂上要留給學生更多展示的空間,通過講解和分析聲樂比賽中那些成功晉級決賽的選手是如何成功的例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認識自我、挖掘自我的好處,同時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豐富自我。(二)有助于高校學生提升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聲樂比賽尤其是大型的比賽,對參賽選手的要求非常高,那些表現不俗的選手基本上都有著良好的唱功,嫻熟的歌唱技巧,良好的心態,以及優秀的舞臺表現能力等,這些能力雖然是聲樂比賽中的要求,但也是每個與聲樂專業相關的高校學生對自我設定的目標。高校聲樂課堂上,教師不僅培養學生如何提高唱功,還應該更加注重關于歌唱技巧、舞臺表現力、心理素質等的培養,通過分析每一個歌手在參賽中的表現實例來幫助學生們培養如何提高對聲音的認知,如何高效發揮技巧,如何突出個性、提升舞臺表現力等能力。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主動參加一些專業的聲樂比賽,在實踐中學習和提升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三)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傳統的聲樂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歌唱能力的培養,對于音樂相關知識的講授都是一筆帶過或簡單照本念經,很難引起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重視。而在專業的聲樂比賽中,不僅僅是對唱功的考核,不是僅僅把歌唱好就夠了,而是需要對音樂相關的背景、歷史知識、文化知識等都要有深刻的了解;同時選手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在比賽中從容鎮定、正常發揮應有的水平以及處理突發事故;當然,競爭意識也是一名優秀的選手在聲樂比賽中所必須具備的,在日漸競爭的比賽中,尤其是經歷過一輪輪選拔后,選手要承擔非常大的壓力,如何在更加殘酷的競爭中,在一群都非常優秀的對手中脫穎而出,需要選手要有強大的競爭意識,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成功突圍。所以在聲樂比賽中,對選手的綜合素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比賽可以改變傳統教學課堂中學生對音樂的片面認知,提升自我音樂技能、音樂素養的同時,也對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能夠均衡發展自我的綜合素養。也打破了傳統高校聲樂教學的弊端,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同時為社會培養歌唱能力、音樂素養、心理素養、競爭意識等綜合素養兼具的人才。(四)豐富高校聲樂教學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近年來聲樂比賽的表演內容和表演形式都在進行不斷的創新,這對于高校音樂課堂來說,也是非常值得參考的。在聲樂比賽的舞臺上,選手選擇的曲目不再是以流行音樂為主,而是糅合多種風格、多種情愫、多種故事等特點而進行展現的演唱內容,可以是新歌,也可以是經典歌曲,可以是大眾流行歌曲、也可以是小眾歌曲,可以是流行時尚風格,也可以是民族純樸風格,可以是原創歌曲,也可以是經典改編歌曲,可以是邊舞邊唱,也可以是深情獨唱,可以是激情對唱,也可以團隊輪唱……聲樂比賽豐富的表演內容和形式,為高校聲樂教學增加了更多可供選擇和學習的素材和內容,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創新的機會,高校聲樂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分析優秀案例,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改編歌曲,自己去創作與歌曲相符合的表演形式,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啟發他們創造更多的歌曲內容和表現形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高校聲樂課堂更加豐富。(五)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藝術標準和審美標準。近年來,聲樂比賽中評委對選手關于歌唱的技巧、氣息的運用、高低音的轉換、音色的處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也提升了高校聲樂教學的教學標準和藝術標準,同時在近年來舉辦的聲樂比賽中,出現了一些特別的唱法和特殊的聲音,比如在CCTV-3《中國好歌曲第二季》中脫穎而出的蘇運瑩,其聲音和唱法都非常特別,表面上可能大眾無法深刻理解她所表達的情感,但是她的風格深深地印在大眾的腦海里,并且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而且逐漸被大眾所喜歡,她的原創歌曲《野子》更是成為熱門歌曲;這說明聲樂比賽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高校聲樂教學的審美標準。教師在課堂上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特色,啟發他們善于發現自己的特色,挖掘他們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二、聲樂比賽對高校聲樂教學產生的消極影響
聲樂演唱與聲樂教學論文
一、聲樂演唱和聲樂教學理論觀點之間的差異性研究
(一)聲樂演唱側重于練習者與演唱者的主觀情感,而聲樂教學理論觀點則具有明顯的理論性與客觀性
聲樂演唱本身是一種主觀情感性的藝術形式,在聲樂藝術發展過程中教學理論的出現主要是為了發揮聲樂演唱經驗的作用,保證聲樂藝術的教學成果,教學理論觀點雖然不具有全面性,但具有普遍適用性。聲樂教學理論觀點往往采用統一化標準,重點在于總結歸納以往聲樂教學的經驗,因此具有明顯的理論性與客觀性,但也存在未能夠充分凸顯每一位聲樂學習者個性的問題。聲樂演唱本身是一種主觀情感性藝術,演唱者在練習以及演唱過程中只有充分投入自己的感情與心靈,才可達到理想的藝術表現效果。
(二)聲樂演唱側重于演唱者心理感受,而聲樂教學理論觀點則強調演唱者生理表現
聲樂教學理論觀點往往會過度重視演唱者聲音的表現與變化形式,以及聲樂發音時發音器官的表現與變化,力求各種生理表現的準確性,比如在聲樂教學訓練中會要求學習者呼吸氣息的平穩性,口型的規范性和發音的標準性。聲樂教學理論觀點的主要目標是盡量使聲樂學習者的鼻腔、口型、聲帶等得到科學控制。聲樂演唱對于演唱者個人來說,一些演唱技術上的規范是必須的,但是更加強調聲樂演唱者個人的內心感受,通過個人內心感受的抒發與情感的控制與運用可以達到最佳的藝術表現效果。但是,聲樂演唱者若想在演唱過程中很好的抒發個人心理感受,首先要掌握演唱的各種生理技巧。
(三)聲樂演唱具有靈活多變的特性,而聲樂教學理論觀點則比較穩定刻板
聲樂教學教育藝術
提高聲樂表演藝術,需要研究和涉及的問題很多,如聲樂藝術的基本功與藝術修養問題,中外唱法的結合問題,聲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如何保護嗓音問題等。筆者就聲樂表演及教學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談幾點淺見。
一、興趣與信任
作為一個聲樂教育工作者,必須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興趣,對自己的專業老師信任。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早已被人們所認識。興趣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也是學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學習進步的動力之所在。對于剛開始接觸聲樂的同學來講,可以利用各種方法讓他了解聲樂藝術的美和雅,進而讓他對此喜歡、著迷,在聲樂學習中永葆興趣。“授學生一瓶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弊鳛橐粋€聲樂教師,必須要有較好的演唱水平,使學生崇拜自己、信任自己,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教師要盡量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創設一種能激發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環境,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指導學生進行豐富思考與釋放。
二、聲樂演唱中的“聲”與“情”的處理
許多學習聲樂的學生及演員,往往只注重技巧和音色的運用。而忽略了在訓練中“情”的運用,以及藝術表現的運用。有許多人,練起聲來呆呆板板,死氣沉沉。練聲只練聲,唱歌只唱歌,毫無激情。聲與情,技與藝,從來都是歌唱藝術中的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詞和內容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又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不僅聲音技巧好,更重要的是表情達意。聲樂不僅僅是聽覺藝術,而是聽覺與視覺結合的藝術。一首好的作品,還要靠好的歌者來表現,才能激發觀眾的強烈共鳴。好的歌唱應當是音色優美悅耳,感情真摯動人,語言形象準確,技法運用自如,形體動作大方,成為多種因素匯集于一體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就是說,只有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極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在聲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唱聲”與“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看法的存在,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相互促進、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過程。所以,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堅持技藝結合,聲情并茂、以情帶聲、以聲表情、寓情于聲。因為“聲”是基本功,沒有唱“聲”之功,也無法達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沒聲樂藝術,聲與情是相輔相成的。古代唱論(樂府傳聲—曲情)上說“唱曲”之法,不但聲之宜講,而得曲之情猶重。蓋聲者眾曲之所盡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獨異,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聲音絕妙、而與曲詞相背,不但不能動人,反會聽者索然無味。這就是說,只有當歌唱者對歌曲的內容有了認真、正確的理解,同時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現,才能使聽眾得到藝術上的享受。這也是“技”與“藝”的關系。精湛的聲音技巧可以促使藝術感染力的產生。沒有“技”,也就無所謂絕妙的“藝”,沒有純熟的聲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藝術表現。對于聲樂工作者來說,“聲”與“情”、“技”與“藝”是完美的藝術結合,也是達到完美藝術表現的目的。筆者就聲樂教學中“聲”與“情”的統一與表演藝術的結合,談幾點感受。
(一)聲樂教學及聲樂訓練中,注重“聲”“情”結合在以往的聲樂教學與訓練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即一個好的聲樂演員,既要有美的嗓音,又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就是說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一定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我們常說的“好的悟性”,往往是只注重聲音的訓練,有些甚至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多不能理解怎樣才能唱好一個練聲曲或一首歌曲,缺少啟發式的教學。俗話說,沒有激情的演員不是好演員,那么同樣,沒有激情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嗎?當然也不是。怎樣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性,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他們內在的感情,這在聲樂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學在改革,這種改革當然也包括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前,我們在聲樂教學或訓練中,一般不要求學生帶有感情地去練聲,只是刻意地要求聲音的美,忽略了啟發他們的激情。比如,當學生唱練聲曲,以母音練習時,除了讓他們唱“a”“ei”“i”“o“"u”之外,只是講講聲音的流暢、聲音的位置、氣息如何貫通、口腔如何打開等等。對初學聲樂的人來說,有時候會說的他們一頭霧水,不知所措。這樣長此下去,很多學生便失去了興趣,即使學生堅持下來,會有一些提高,但收效甚微,成效并不顯著。如何通過“聲”與“情”的結合,使在聲樂訓練中的學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基本功,是一個重要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學的就是聲音的美,只要聲音美曲子唱對,詞唱清楚,就認為一首歌曲作品或者一個練聲曲就算完成了,其實并不盡然。比如學生在唱母音練習的時候,有些教師很嚴肅甚至是很威嚴地要求學生,應當這樣,應該那樣,不去從情緒上激發他們如何唱。學生不能理解,板著臉很用心地唱來唱去,仍然完不成學習任務。當學生因為學不會、掌握不了方法而苦惱、感到枯燥的時候,就會喪失學習的信心與興趣。那么,我們作為聲樂教師,為什么不能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呢?你可以告訴他們,就像站在高山上,或海邊,面對浩翰的云海、大海、伸出雙臂,盡情地深呼吸,心情開朗地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輕松地歌唱!還可以在普通的母音練習中加入聲母,改為字、詞的練習,通過理解字、詞,注入情感來練習發聲及呼吸方法,要比單一母音練習收效會好得多。除了填詞的發聲練習外,選用一些歌曲片斷作為練習曲。對初學聲樂的初級水平學生,選一些簡單的歌曲片段,如民歌類的“花非花”、“牧羊歌”等,邊練聲邊練咬字,再加上一些對歌曲理解表現手法,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唱會輕松,會比較容易地找到感覺!學習興趣提高了,悟性提高了,那么學習的效果也會隨之明顯提高。
高師聲樂教學探析
在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民族聲樂要想堅守文化珍寶位置,更好發揮價值資源,就需在牢固樹立本土音樂主體意識的同時,順應和迎合多元化趨勢,汲取多元化中的有益部分,構建全新的民族聲樂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以此實現與世界的同步和國際音樂的接軌。民族聲樂要積極利用多元文化的積淀優勢,將多元文化思維滲透于各種唱法之中,以此開辟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路徑??v觀高師聲樂教學現狀,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模式滯后,教學內容陳乏等弊端不容忽視,既影響和削弱了實際教學效果,也遲滯了民族聲音的多元化發展進程,不利于民族聲樂與世界藝術發展的融合和共同進步①。民族聲樂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還肩負著與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使命。因而,在多元化的互動過程中,民族聲樂工作者和學習者都應樹立與時俱進思想,主動適應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厘清“民族化”與“世界化”的界限,尋求二者的平衡,搭建融合的橋梁。
一、多元化與民族聲樂
1.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背景。(1)民族自身的多元化特征民族聲樂根植并滋生于民間土壤,是長久以來歷史發展的凝結和民族智慧的結晶。在伴隨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過程中,民族聲樂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審美觀念以及人文風俗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而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的語言、風俗以及文化等內在旨韻存在較大差異,由此造成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特征。憑借著強化的融合和吸收屬性,民族聲樂敞開懷抱,兼容并蓄地包納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消融了文化的差異的和隔閡的堅冰,日臻打造和構成除了多元化的民族聲樂體系。(2)世界范圍的多元化格局伴隨著經濟一體化和世界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隔閡狀況被打破,相互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幅提升,政治經濟往來也愈加頻繁。文化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產物,在不同國家文化接觸和碰撞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來自多元化發展的沖擊,進而呈現處多樣性的發展特色②。而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在世界話語權的加大,華夏傳統的民族聲樂也開始接受世界的矚目和贊揚,攜同多元化一起呈現全新面貌。高師聲樂教學作為民族聲樂人才的重要培養載體,就需秉持民族化的內在發展旨意,順應多元化發展趨勢,通過創新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模式等途徑來優化和完善教學效果,為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2.民族聲樂的單一與多元探源。(1)單一:獨屬于民族聲樂的文化內涵民族聲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長期的積累和沉淀之下,民族聲樂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既區別于其他藝術和音樂形式,也集中反映了多元民族的精神風貌,是對傳統文化和民族底蘊的折射。作為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盡管各民族在語言、風俗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但具化到華夏兒女這一共同身份,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被消融,差異性的民族文化升華成為固定的藝術形式,并將民族聲樂打造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和代表之一。由此彰顯了不同民族文化在共同相融之下的全新魅力,也肯定了不同文化為民族聲樂這一內涵深厚的藝術形式所作出的貢獻。正是在漫長而久遠的發展征程下,民族聲樂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文化內涵,集中了各民族最突出而鮮明的民族特征,并構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識。(2)多元:伴隨時代變遷而演進在龐大的民族文化體系中,民族聲樂是一顆璀璨明珠,也是最具特色和代表的一部分,集中體現和折射了民族氣量與民族精神。歷經長久發展,民族聲樂已不僅僅是“高處不勝寒”的藝術文化形式,更是滲透和滋生到民眾生產生活點滴的烙印。在演唱方法和演唱內容上面,民族聲樂與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關,并以此作為創作根基與源泉。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演進,民族是聲樂也在多元化的浪潮下走向發展創新,無論是藝術形式還是演唱方法,都有所突破,并奔向更廣闊的藝術舞臺。在多元發展時代,民族聲樂的內在民族屬性、民族特征在愈加引起國際關注的同時,其承載的民族使命感也更加沉重,弘揚和激發民族聲樂潛力,任重而道遠。歷經歷史長河的洗禮,民族聲樂能流傳至今并名揚內外,不僅僅因為其藝術形式高雅,內在精神飽滿,更在于其承載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鑒于民族聲樂在文化審美以及藝術傳承方面的重要價值,就需通過高師聲樂教學這一載體來引導更多民族聲樂的愛好者參與其中,共同挖掘民族聲樂的精華之處,確保民族聲樂在多元化的浪潮下能夠運籌帷幄地發展,傳承與保護也更為有效。
二、高師聲樂教學現狀
新中國的成立不僅變革了社會發展,更重建了教育體制,扭轉了長久以來對藝術不甚重視的局面,催生和帶動了一批藝術類高校的發展?;诖吮尘?,民族聲樂專業也應運而生,并擁有了大批熱衷和致力于從事民族聲樂研究追求者。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大幅加快,公眾傳統的物質生活需求在得到極大滿足之后,日臻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對于民族聲樂的關注程度逐日劇增,而潛心學習民族聲樂的學生數量也大幅攀升③。毋庸置疑,高師聲樂教學依托物質和精神等多重環境支持實現了良好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的高師聲樂教學仍過度沿用滯后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缺乏與多元化發展相契合教學理念,從而在影響了高師聲樂實際教學效果的同時,遲滯了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進程。因而,針對高師聲樂教學現狀予以審視,剖析其背后存在的問題極為迫切。1.民族特征模糊。早在上世紀50年代,隨著藝術類高等院校的組建,民族聲樂專業便隨之興起,不僅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更是吸引了大批重視擁躉,由此為新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當時,處于起步時期的民族聲樂教學以單純的學習為主,主要是對民族聲樂表演家以及演唱家的風格進行探索模仿。但隨著后期改革開放的實施,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大幅提升,民族聲樂不再瑀瑀獨行,而是伴隨著流行、美聲等演唱形式的滲入同步發展。毋庸置疑,多樣化的演唱方式在豐富和壯大了音樂體系,但也不可避免地對民族聲樂造成一定的沖擊。部分藝術院校對流行和美聲音樂等投以巨大熱情,并將重點傾斜與其,忽略了民族聲樂的重要性。對西方音樂文化的過度追隨與日漸淡漠的民族聲樂逐漸形成明顯反差,高師聲樂教學也成為冷門。當下,國內雖有眾多高等院校設有高師聲樂課程,但教學的淺析性弊端可見一斑,由于缺乏對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深入講解探討,高師聲樂僅僅局限于演唱、技巧的單一層面,未能針對民族聲樂背后所隱藏的民族精神與氣韻進行深入挖掘,日漸造成教學向西方化的傾斜。在此之下,高師聲樂教學將民族聲樂本身的民族性逐步抽離,導致教學中的民族特征模糊,發展根基不穩,多元化的發展路徑更無從談起。2.教材內容滯后。為了給民族聲樂的發展輸送新鮮血液與力量,推動民族聲音的發展,國內一眾藝術類高校都在立足本校實際的基礎上,組建專人對高師聲樂教學進行了探究,成立了教材編審小組,制定了專業教材。但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及其具體實施效果來看,這些教材在內容設定上明顯滯后與民族聲樂的發展趨向,背離了民族聲樂的發展軌道。而其中,甚至包含了若干西方和流行文化元素,明顯有悖于教材編審初衷。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高校對于高師聲樂教材缺乏足夠的認知,僅將其作為學生的業余和選修書籍,導致學生對基本功和聲樂背景文化的忽略。毋庸置疑,在多元化的發展進程下,采擷域外經驗對于豐富和壯大民族聲樂體系至關重要,但背離了民族聲樂的根源,撼動民族聲樂發展根基也勢必導致民族聲樂的沒落④。因而,高師聲樂教學必須強化認知,提升對民族聲樂理論的關注程度,將其作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引導學生共同學習,進而打破當前高師聲樂教學因教材內容滯后而造成的背離現實,切實通過教材強化學生的理論功底和專業素質,并逐步提升其在民族聲樂方面的綜合藝術底蘊。3.教學創新不足。時至當下,繼承和發展民族聲樂的呼聲一直高漲,但西方藝術和流行音樂也始終是當前中國社會藝術發展和審美趨向的主導,民族聲樂看似威嚴,實則邊緣化的發展處境著實令人堪憂。民族聲樂雖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得到了愈加高度的關注,但高校對于民族聲樂的重視程度卻顯然不足,在宣傳與推廣等方面的力度難以企及其他重點學科,教學的傾斜力明顯疲軟,由此造成其民族特征的淡化。在此之下,難免造成高師聲樂教學對此方面的淡漠,缺乏對特色和創新化教學手段的探索。實踐中,高師聲樂教學大多延續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過度注重演唱技藝,將重點置于對學生聲樂的強化訓練智商,未能指導學生如何有效解決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的實踐問題,極容易造成學生在走出高校課堂后與實際教學的脫節。缺乏特色且傳統滯后的教學模式明顯有悖于音樂藝術的個性化發展原則,高師聲樂教學本應遵循的因材施教教學模式被人為阻斷,學生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背離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技能開發和思維創新,也束縛了其實踐能力的抬升。
三、高師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路徑
聲樂教學舞臺表演能力研究
摘要:高校音樂特長生的聲樂教學是非常嚴謹的,要求有嚴格而又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能力,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與盡情的在舞臺上表演,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教師要因材施教,注重當代的舞臺表演教學理念,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提高和發展。本文主要通過聲樂教學的特殊模式,對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方法和培養模式進行一些總結。
關鍵詞:聲樂;舞臺表演;模式;教學
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科學發聲與技巧訓練,納入新型的教學課程,不斷擴展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和實際的演練技巧,使學生最終達到具有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掌握適合自己進行歌唱的技巧,而教師則是結合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和理解聲樂的理念和規律,最終能有一定的登臺表演的能力。
一、注重聲樂的教學理念,刺激學生的表演天賦
聲樂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行為藝術,因為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遵守一些自然規律和教學原則,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感受到自然,感受到藝術的氣息。在培養學生的舞臺意識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音樂審美和教育藝術的強強聯合,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抓好細節和完善教學形式,運用當前聲樂音樂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促進學生的音樂細胞發展,采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等形式,構建新型和科技化的聲樂教育課堂。之所以說聲樂教學又是一門藝術,因為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讓學生全面的加入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中,運用恰當的語言和巧妙的手法,自覺融入到聲樂環境中,身臨其境,親自感受,才能逐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讓舞臺表演成為一種認識方式,一種生活感受,讓學生充分的熱愛音樂,用心感受每一首聲樂曲調的溫度和藝術氣息,促進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熱愛舞臺劇,熱愛生活。
二、強化聲樂的特殊形式,提高學生的表演技能
高校聲樂教學思考
摘要: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傳統到目前改革中的高校公共音樂課程設置來看,高校聲樂課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高度概括了高校聲樂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三方面,提出高校聲樂教學合理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音樂
一、高校聲樂需要明確教學目的
高校聲樂課是向高校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直接的重要的途徑。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而且擴展到社會文化層面,素質是個體性、群體性和民族性的統一。這就要求既重視個體的各種素質的教育,又重視群體素質的完善,還要致力于全民族整體的提高。素質教育的目標正是公共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
中國的高等學校面臨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培養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普通高等學校一個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諸多事物,面對伴隨科學而來的西方的文化、道德標準、價值觀等問題,大學生思想產生了困惑,他們在思維上受到各種現代哲學思潮的侵擾,對正面的教育產生了懷疑和逆反心理。由于應試教育帶來的知識面扁窄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對我國及世界優秀的藝術文化不甚了解,藝術素質普遍偏低,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心里障礙,在受到困難與挫折時,藝術作為最普遍和最深入的精神形式,在大學生的生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一時期,一部分消極低俗的藝術正迎合了這種消極情緒,客觀的增長了大學生的苦悶心理。中國學術期刊網論文中心。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鑒賞能力,陶冶大學生的高尚情操,加強大學生的文化修養成為高校藝術教育的一個嚴肅而又迫切的任務。
二、高校聲樂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聲樂教學歌唱思維研究
【摘要】聲樂作為當代一種特殊的表演藝術形式,逐漸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學重視。在聲樂教學內容中,學生的歌唱思維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讓學生對音樂的發展歷程和進化史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自身的歌唱思維運用實際,合理地引導學生,掌握實質的訓練技巧,讓學生掌握重點音樂的理論基礎,學會怎樣和聲、怎樣唱歌、怎樣把握好每一場表演的節奏。本人根據多年的聲樂表演經驗,對高校模式下聲樂課堂的教學形式,以及如何提高學生歌唱思維意識的策略做一些深層次的探究。
【關鍵詞】高校;聲樂;歌唱思維;教學聲樂
和一般的歌唱的形體訓練時,需要教師做好引導作用,讓學生更注重自身的情緒管理,把握歌唱的節奏,用心感受每一首曲調的溫度和藝術氣息,找到自我的表演感覺,有效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讓學生主動愛上音樂,讓學生明白和掌握基礎的聲樂技巧,不斷提高歌唱能力。
一、加強聲樂理念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歌唱意識
在練習聲樂時,教師要加強聲樂理念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歌唱意識,就要訓練學生的唱歌基礎能力。首先,歌唱的呼吸。呼吸在歌唱中極為重要,唱歌的“換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只有把這個過程做好了,才能找到唱歌的感覺,全身心在放松,呼吸做好了,每句歌詞都能理得很清楚,歌唱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許多應用軟件都能幫助學生練習“換氣”,比如“唱吧”、“全民k歌”等,這些都是極好的練習換氣的歌唱軟件,可以鼓勵學生在自己的電子產品上下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放松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音色的感知和增加學生的歌唱興趣。吸氣主要用到的是“聞花式吸氣”,對于學生剛接觸到聲樂,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訓練,而且很多同學的音樂基礎不同,肺活量也不一樣,在訓練音準時,容易吸氣淺,肩部與胸部同時上提,降低了音色的效果,為了防止這個現象出現,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訓練質量,讓學生在日常說話和唱歌時就要注意換氣的節奏感,形成一種唱歌意識和習慣,才能在真正表演時找到自我感覺,充分發揮實質的歌唱技巧。日常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堅持的是讓學生回家體驗平躺在床上或者地上都能做這個練習,方便學生進行訓練和提高,隨時隨地都能訓練“換氣”這個唱歌基礎的過程,為更難的聲樂學習做準備。
二、完善課堂的歌唱訓練模式,鼓勵學生自主訓練
民族聲樂教學藝術探索
摘要:民族聲樂藝術扎根于我國民間音樂藝術,不同于民歌、說唱、戲曲的演唱,其“草根性”、“民間性”、“通俗性”等特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民族聲樂教學在促進聲樂藝術特色發展、持續創新等方面意義重大。本文以民族聲樂教學為切入點,在分析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旨在說明優化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以期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藝術;問題;優化途徑
新時期時代的巨變,給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新的氣象。近年來,我國藝術歌曲的興起,促進了聲樂表演藝術的繁榮。民族聲樂是我國各個民族極具特色的音樂演奏,民族聲樂的演唱藝術,力求在保證傳統演唱風格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氣息和濃郁民族色彩的作品。聲樂教師作為民族藝術傳承的橋梁,如何提高民族聲樂教學的教學水平,是當前民族聲樂教學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探討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民族聲樂的教學藝術進行了相關思考。
一、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民族聲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民族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民族聲樂教學的藝術效果弱化等,其具體內容如下:1.忽視了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是關鍵問題所在。長期以來,高校音樂教學中沒有意識到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往往重視“美聲唱法”而忽視了“民族聲樂”,民族聲樂難以在音樂教學中得到良好的發展,造成了民族聲樂教學滯后,即便想要學好民族聲樂的學生,由于沒有學習民族聲樂的環境,在聲樂課堂上了解到的聲樂知識也寥寥無幾,嚴重制約了民族聲樂的發展,非常不利于培養優秀的聲樂藝術家。2.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使得民族聲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當前音樂教學中,受西方思想影響,更多的注重美聲唱法,對民族聲樂課程設置不合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所占的比重較小,即便少量安排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教師均以枯燥講解和反復訓練為主要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容易造成學生對原汁原味的古典民族聲樂藝術興致不高,這都是由于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造成的。3.民族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民族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使得民族聲樂教學陷入困境。從整體上看,當前民族聲樂教師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很多民族聲樂教師不是??瞥錾?,更加注重“美式唱法”,有些民族聲樂教師是由教“美式唱法”的教師補充的,缺乏專業的民族聲樂教師素養和技能,難以提高學生的民族聲樂水平。此外,教材是民族聲樂教學是基本組成部分,民族聲樂教學的教材不足,現有的教材種類過于單一,都將無法促進民族聲樂教師開展教學工作。4.民族聲樂教學的藝術效果弱化。民族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民族聲樂教學的藝術效果弱化。民族聲樂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民族聲樂唱法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民族聲樂的情感體會和藝術效果。但是當前很多教師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藝術效果的問題,為了民族聲樂教學而教學,只注重民族演唱技巧、發聲方法的練習,由此可見,不利于民族聲樂藝術的長遠健康發展,反而使得民族聲樂教學舉步維艱。因此,探索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勢在必行。
二、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
少兒聲樂教學探討
一、接觸新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接觸新學生交流時,大部分孩子會出現拘束、緊張、不自信等等表現,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語言盡量速度放慢、表情微笑,與孩子交談,慢慢消除孩子內心的緊張,首先初次接觸孩子需在詢問孩子對唱歌的感受與想法后,進行發聲,用較為簡單的發聲訓練讓孩子來進行模唱,聆聽孩子的氣息的運用、聲線位置以及咬字嘴型,大概對孩子的情況有所了解,繼而聽孩子演唱一首孩子最熟悉的歌曲來再次判斷孩子目前的狀態,時長大約半小時后,確定孩子目前的狀態和適合的歌曲及指導方法。對于少兒教學,教學者最重要的鼓勵指導,不要出現語氣過于激進、不耐煩等等現象,主要以鼓勵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老師的過于嚴厲會讓初學者產生懼怕、厭學的傾向,所以一定要打消孩子的這種緊張心理。再而聲樂是所有音樂學科中最為抽象的一個,最重要的是細心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讓孩子去吸收,用生活的例子來啟發孩子。例如打嘟嚕發聲方法要讓孩子充分放松,首先跟孩子說早起的打哈氣伸懶腰的輕松的感受來打嘟嚕,大部分的孩子還是會緊張,可以利用肢體放松的方式緩解壓力,牽著孩子的手上下浮動來緩和孩子身體緊張的感受,也要根據具體學生的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二、普遍少兒學生存在的問題
現在學生大部分主要出現以下三種問題。第一:氣息問題;第二:聲音位置問題;第三:咬字吐字問題,以下將細致分析:第一:氣息問題。大部分的孩子對于氣息沒有太多的認識,甚至不知道氣息是什么,在初次接觸的學生或者有一段時間聲樂學習的學生初次來都存在吸氣位置錯誤以及不會用氣這兩個嚴重的問題。關于吸氣,許多孩子都存在嚴重的胸式呼吸從而導致氣息太淺、氣口太大、胸部過度隆起等等不自然、不放松的體態。由于吸氣的錯誤就會導致氣息運用不上,當氣息受到壓迫時就會出現身體其他機能開始用力,例如聲帶過緊、撐吼、胸部用力,身體傾斜等等其他后續問題。通過打哈欠的方式去模仿,感受打哈欠的生理狀態,從而模仿,最終慢慢體會出正確的呼吸方式。第二:聲音位置問題。有大部分孩子在接觸唱歌時出現音高不準的問題,準確的說就是聲音位置過低而導致的,大多數的學生并不知道位置應該在哪里,“上顎”的概念還不夠完善,整個聲音是一個完整的線條,每個音都應該在相同的位置,這時就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解釋方式,如同“彩虹”方法,想象每個音符上,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空間,自然而然聲音就會有位置,往好的方向發展。第三:咬字吐字問題。少兒在咬字吐字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白聲,嘴角橫咧,咬字吐字不清晰,位置不統一,唱歌的咬字不規范。解決最佳方案就是通過元音發聲練習來解決。“a、ei、i、o、u”排列組合進行練習??刂谱煨臀恢茫裱钭匀坏恼f話的位置來演唱。對于聲樂來說,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如同生病的病人,聲樂教師就如同治病救人的醫生,每個病人的病癥不同,就算是“感冒”也有“流感、腸胃感冒、熱傷風”等等不同的臨床問題,聲樂亦是如此,就算撐喉,也有身體機能各種不同的用勁反應,教授這類“病著的學生”就跟沒有生過病的學生教授方法不同,“病著的學生”也許已經產生了抗藥反應,這就教師使用各種藥方進行醫治,主要是醫治孩子們的心理,有的時候孩子們可能練習一萬遍都是錯的,不如想清楚,灌輸給孩子什么是正確的,反復說給他聽,慢慢他就會開竅了。畢竟少兒教學主要是為以后變聲后孩子的聲樂發展打基礎,幼兒時期的問題不解決會嚴重影響孩子未來的聲樂道路發展,身體機能任何一個多余的力量都會改變音質,這就需要教師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
三、樂理知識不能與聲樂教學分開
聲樂教學中最主要的就是樂理知識的傳授,首先聲樂離不開節奏與音調,這就與樂理知識息息相關,很多孩子在上聲樂課時并不理解譜子上的所有含義,對于初學者聲樂譜可以先以簡譜為主,再隨著熟悉簡譜的所有樂理知識之后,再教授五線譜聲樂教學。簡譜是最基本的聲樂學習譜例,首先教學要講節拍和音調而后進行打節奏練習,需要了解所有基本的節奏型,例如附點、前八后十六、大切分等經常出現的節奏型進行重點學習,基本節奏知識吸收后進行音調學習,這就對音準控制非常的重要,需要一段時間的唱音階練習。當所有以上功課做完之后,進行要唱歌詞,開始糾正聲音問題。只有這種的系統的對譜子分析過后,才能掌握歌曲,在聲音糾正時才不會出現問題,如果只是簡單的模唱,就會出現節奏凌亂、跑掉等等問題,一旦孩子記住了錯誤的節奏和音調后,再次修改就很難記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初始記憶非常重要。五線譜是簡譜知識基本掌握后所需要接觸的,需要講述五線譜與簡譜的區別后,套用知識就會對五線譜吸收的很快,樂理知識扎實的孩子在學習新歌曲的時候速度快、準確率高,而且可以用大把的時間對聲音進行分析,不耽誤上課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