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03:31: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設計教育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設計教育思想

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論文

一、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及實踐

1.教育方向緊隨時展

包豪斯的產生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早在包豪斯學校成立前的半個世紀,許多有識之士就對粗制濫造、審美標準失落的機器產品進行了嚴肅的思考。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以及后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發生的新藝術運動,提出了藝術與工藝、藝術與社會關系的新課題。這些觀點影響了包豪斯學校以后的教學。

到1914年,僅德國就有81所專門從事藝術教育的機構,其中63所開設了工藝系。它們對新時代的機器產品生產幾乎有了共通的認識:必須發展出適合于機器生產的新方法,將工藝與藝術結合起來,用藝術改變工業產品千篇一律的冷酷外形。這些觀點都被后來的包豪斯學校所繼承。格羅皮烏斯創建包豪斯學校后,要求設計師“向死的機械產品注入靈魂”。包豪斯的教育思想,正是在順應社會對于優良產品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設計理念的需要的前提下誕生的。

2.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包豪斯學校于1919年在魏瑪成立,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希望建立一個類似中世紀行會性質的小社會,在這里,藝術家與手藝人相互學習,共同創造出意趣高雅的產品。格羅皮烏斯的核心思想是打破藝術種類的界限,強調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上實施藝術與技術并行發展的作坊式“雙軌制”教學體系,課程教學以講授藝術的形式大師和傳授工藝的作坊大師配合展開,以收到“藝”“技”雙修的功效。以基礎課知名的教師分別有伊頓、康定斯基、克利等人,他們都是當時極富原創性與實驗性的前衛藝術家。伊頓在課上分析繪畫的結構、韻律以及自然界的材料特性,克利則專注于形式構成與功能的探索,康定斯基以嚴謹、準科學的方式處理色彩、圖形與線條。這些對于幾何形體與色彩的精妙分析后來成為包豪斯設計的精髓,也使藝術與工業設計的結合成為可能。

查看全文

教育倫理思想對藝術設計的啟示

摘要:教育倫理思想主要包括基本內容、基本原則、倫理價值等方面。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是其基本方針;教育公平原則和以人為本原則是教育倫理思想的基本原則;教育對社會存在與發展的滿足和教育對個人存在與發展的滿足是教育倫理思想價值所在。這些新思想、新理念對我們藝術設計類高職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們藝術設計類高職可以在教育精準扶貧的政策引領下,通過培養職業設計師,為實現教育公平和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力量。以人為本的教育倫理原則則提示我們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需要加強人文素養課程教育,提升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教育;倫理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習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經過5年多風風雨雨的執政考驗,在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是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理論結晶,是指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和行動綱領。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新時代我國的教育事業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適時地對我國教育發展的成果進行積極地梳理與總結,教育倫理思想逐漸從萌芽中緩緩地成長起來。教育倫理思想主要包括基本內容、基本原則、倫理價值等方面。

一、教育倫理思想基本內容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基本方針是教育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教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提供高素質的勞動生產人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方針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對于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明文說明:“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決定》并非是空洞的談論教育優先的問題,它明確指出:“明確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的比例成為一項硬性的指標。黨的報告中同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基本方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繼續堅持對于教育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2012年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這是很大的一件事”。[1]

二、教育倫理思想的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思想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包豪斯(Bauhaus)作為一種設計教育體系曾風靡世界,其倡導的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思想,確立了與工業化生產相適應的新美學觀念,也是“包豪斯”設計教育理念的精神實質,對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改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包豪斯設計教育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現實意義

被譽為“現代設計的搖籃”的包豪斯,從1919年成立到1933年被納粹政府強行關閉,以其14年的存在歷史深刻影響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建構與發展。特別是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已成為現代藝術設計院校的參照范例和構架基礎。在對現代設計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對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的深入闡釋與探討,無論是對現代設計教育理論研究的完善,還是對推進當今設計教育、教學改革方面都具有現實意義。

一、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及實踐

1.教育方向緊隨時展

包豪斯的產生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早在包豪斯學校成立前的半個世紀,許多有識之士就對粗制濫造、審美標準失落的機器產品進行了嚴肅的思考。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以及后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發生的新藝術運動,提出了藝術與工藝、藝術與社會關系的新課題。這些觀點影響了包豪斯學校以后的教學。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敘述性語言路徑研究

摘要: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如何找準不同門類的課程與思政教學相融合的切入點,融入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創新,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關鍵部分之一,同時也是創新創業相關教育引導的主要路徑之一。作為藝術設計這一走在時代前沿的教學領域,要利用設計教育與思政教育創新共通的理念,在思想教育陣地最前沿,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藝術設計;思政教學;敘述性語言;創新研究;故事化呈現

高校作為培養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基地,不僅要教授技能,更要提升思想認知境界。年輕學生的教育最關鍵地告訴他們正確的思維,讓他們選擇正確的道路。2019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2]。”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政課作為主要課程,其作用無法替代。相對于高等院校教學的其他課程而言,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無論是從教授形式還是教學內容上,都具有其獨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意義,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領會到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亦然。根據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的開展要求,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要相互融合,必須找準兩者的切入點,筆者認為,在這其中,“敘述性”和“象征性”是兩個關鍵詞,可作為為主要融合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要主動搜集能在教學中使用的各類故事及案例,使教學內容能與社會熱點問題相連接。授課過程中,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價值引領,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深入挖掘設計課程的背景材料,通過引入熱點話題或經典案例,結合案例教學、情境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在實際參與課程過程中引發主動思考,進而實現認同,再付諸實踐。

一個設計作品,往往需要主題與故事,以提升作品的吸引力,提高用戶的沉浸式體驗。在設計教育中,往往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敘述性與象征性思維,滿足設計的“表達功能”,設計者在作品中傳達一些深刻的含義,并希望被受眾所解讀,讓人們心存審美,心存辨認。這與思政育人的理念是相同的。新時代需要新語言,把思政課程的內容用“故事”表述出來,再借由帶有象征意味,具有敘述性的藝術設計作品呈現,既鍛煉了專業技能,訓練了表述手法,又與思政內容相融,讓設計專業課程充滿道德情操和人文社會關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發揮二者協同教育的作用。以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為著力點,思政教育語言以“故事化”呈現,配合藝術設計中敘述和象征的表現手法訓練,用創意圖形、功能圖等形式表現精神精髓。主要在視覺傳達設計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體現思政精神,通過圖形設計、書籍裝幀、插畫、空間設計等課程作業,充分展現思政話語體系創新與設計專業教育融合,并建立自媒體平臺,根據課程塊面設立分類,收集學生作品,展示教學成果。

一、專業協同思政,雙方都需要創新與轉變。新時代文化多樣性與媒體的傳播性,思政教育急需創新話語表達形式,努力實現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不斷創新課堂內容的表達藝術,運用故事化表達、多場域交流等方式,與時俱進地增強話語魅力。在思政課程改革創新中,可嘗試運用故事思維上好思政課,以提高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內容主要涉及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創新創業及傳統文化等幾大方面[3][][3]。大部分內容都可以用敘事的手段進行傳授。因此,在設計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可以“故事思政”為切入點,結合時政熱點,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關鍵元素,用敘述和象征手法表達出來,實現設計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

二、堅持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把設計實踐作為思政教育成果檢驗的試金石。運用好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各種育人載體和傳播媒介,例如多媒體、自媒體(公眾號、微博等)、流媒體(短視頻app)等,以當下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精神世界。

查看全文

藝術教育思想論文

摘要: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建立以來,開創了現代主義設計教育體系和相關設計專業,如平面、建筑、攝影、家具設計等,其教學體系、思想和方法影響甚遠。當下,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傳承了包豪斯的設計思想與體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時代屬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此,該文關注教育現狀,進行相關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藝術與技術;教育思想;工業設計;探討

如何提高高校的設計教育質量,專業教師在高校工作中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類似的問題引起了教師、學生、行業專家乃至社會大眾的關注和思考。高校設計方向的專任教師面對工業設計教育的現狀和社會大背景,僅僅做好教學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傳統的大學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社會發展需求,唯有結合時展的步伐,與時俱進,轉變和升級大學的功能,以教學、科研、服務社會并重,才是未來大學發展的方向和正確選擇。大學由以往的“象牙塔”逐漸轉變為面向社會的“服務站”。當下,高校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能否為社會服務,創造社會價值和社會效益,能否體現個人的創造價值,這是社會衡量大學生的重要方法。因此,高校設計教師僅僅關注本職教學工作已遠遠不夠。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還需要從事科研方面的相關工作,直接服務于社會,轉變傳統的大學教育觀念。正如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現代建筑師設計師格羅皮烏斯所提倡的“設計為大眾服務”,筆者認為當下的設計教育發展方向也應如此,倡導設計教育為大眾服務,提升大眾的藝術修養,提高大眾的設計鑒賞能力,不再止步于傳統的藝術教育思想,理當轉變設計教育的觀念,順應時展的步伐。教育服務于社會和大眾,大學的職能由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向社會服務轉變,設計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也應轉型升級。20世紀初,西方的設計教育蓬勃發展,成長、成熟以后,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了先進的設計教育思想與設計教育體系。設計教育源于傳統的藝術教育,起初并沒有完整的教育體系與教育思想。在工業革命后,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發展,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傳統藝術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德國設計教育家、建筑師、設計師格羅皮烏斯看到了當時社會發展的現狀,意識到教育發展的不足,大膽提出了設計教育的新思想,并建立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克服了重重困難,拋棄了陳舊的藝術教育思想與觀念,樹立了新的設計思想,提倡設計與技術進步相結合、設計為大眾服務的思想,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解決了當時工業發展與設計教育之間存在的矛盾。正因為這一點,由格羅皮烏斯創建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設計人才、設計教育工作者,為20世紀的工業設計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現代設計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歸因于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前人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和設計行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筆者作為一名設計教師,秉承前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結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和現狀,以及自己所教工業設計方向學生的具體情況,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和認識。

一、基礎性的藝術素養方面,師生共進,強調基礎訓練

工業設計專業方向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包括素描、色彩、校外寫生實訓、手繪表現技法等。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美術繪畫基礎,有必要進行大量的基礎訓練,使學生養成繪圖的好習慣。專業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關注當下藝術、設計和科技發展的最新趨勢,將設計發展的前沿動態傳授給學生,將新知識、新訊息、新力量教給學生,帶領學生多看藝術展、畫展、設計展、實驗教學成果展,多參加設計專業相關的講座和研討會,培養學生的藝術視野和審美鑒賞能力,關注當下設計發展的趨勢與動態,以便有于師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二、課堂教學需要一個管理有序的輕松環境

查看全文

重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論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論總是滯后于實踐一樣,藝術設計教育也總是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這一點在中國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經濟建設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信息時代的產業更替幾乎沖擊著一切領域。在中國植根的現代藝術設計,不得不倉促上陣,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論與實踐,迎接著信息時代快節奏產業革命的挑戰,為中國的產業化提供著力不從心的服務。

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對現代設計人才需求的高起點,批量化,又逼迫著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盡快為社會提供著必須的現代設計人才。這一點可以從現階段中國高等院校遍地開花式地開設藝術與設計學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又十分令人難以滿意,社會,或者說市場不能滿意,業內不能滿意。社會不滿意,主要是人才數量和質量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業內不滿意,最核心的就是沒有一個基本可以成為指導思想的設計教育理論,教育的方向還無法清晰透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設計教學實踐的需要。甚至可以說,僅僅有二十幾年歷史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還拿不出一個自己滿意,社會滿意,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反映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無序,師資隊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隨意,教學方法的陳舊,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學生因受教學校的不同,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等等,有著極大的差異。

高等教育,歷來就是出人(培養社會需要人才)、出理論(總結和建立專業理論體系)的地方,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也不例外。現代設計的實踐,要求藝術與設計教育積極回應社會的這一要求,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查看全文

高校畢業設計指導實踐與研究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漸被人們創新和深化,演化成為今天人們所說的差異化教學,這種差異教學思想,在現代高等教育中,需要通過實踐去研究如何將其有效融入教學之中。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工程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為例,探索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方法與教學設計方式,為差異化教學理論與體系構建提供實踐參照依據。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畢業設計;教學設計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教育家孔子就提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即“差異教學”思想。而社會發展至今,教育教學情況都有了很大變化,這種差異教學思想在新時代也勢必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一方面,從教育形勢與背景上來說,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為大眾化教育,高校在校生不斷擴大,學生數量的擴大帶來一系列教學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從教育教學手段來說,當今現代化技術正在與教育融合,為差異化教學服務。

一、差異教學模式簡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材施教”思想逐漸被人們創新和深化,成為了今天人們所說的差異教學。我國學者華國棟認為:“差異化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是相對于大統一教學而言的,一般來說,差異教學模式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所采取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差異,落實“因材施教”。教師根據不同的分層原則和教學目標,預置采用不同的分層或聚類算法,再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開展分層教學,如推送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資源、推薦不同的學習策略和路徑,開展精準、個性化的教學。這與當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契合的。從教育觀念上來說,“差異教學”的教育觀是一種把差異作為教育教學生態系統發生發展的基本條件的生態資源觀;是一種結合不同人的優勢使每個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觀;是一種接納學生不同、增強自我效能感的全納效能觀;是一種實現每個受教育者和諧發展的差異發展觀,也是一種多維評價觀。差異教育,是對傳統的劃一性教育弊端的深刻反思與批判,也是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差異性發展價值的突出強調,是基礎教學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需求,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差異教學”遵循個性與共性辯證統一的哲學思想,該教育模式對學生全面負責,強調集體共同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實現全體的社會化發展,同時滿足全體自身發展的不同需要。從教育方法、效果上來說,差異教學是避免人才培養同質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人人達標培養的有效手段,是實現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徑,使受教育者的不同潛能得到尊重與發展。從日常教學過程來說,差異教學是將教育教學思想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根本性的改革,能更好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二、研究與實踐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成人教育教學全過程是成人繼續教育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是成人教育推進“三全育人”的必然選擇。通過分析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符合成人教育規律的“線上+面授”混合式教學設計,并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和信息化資源優勢,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融入成人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成人教育;混合式教學設計;課程思政

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成人教育作為我國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不僅要在全日制學生中全面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同時也要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成人教育始終。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探索課程思政進入成人繼續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措施,設計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成人教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實現成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是當前成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課題和使命。

一、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學的現狀和特點

(一)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學的現狀。目前,成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主要以顯性教育為主,也就是通過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的幾門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課來完成。由于現有教學視頻和紙質教材都還沒有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因此,學生在自學專業課時,學習內容中所包含的隱形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少。同時,由于成人繼續教育學員受傳統觀念和工學矛盾的影響,認為成人學歷教育就是考試過關,拿到學分,大多都不重視思想政治課,對于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更是“視而不見”。(二)成人思想政治教學的特點。我國的成人繼續教育主要有業余、函授、遠程教育和自學考試等形式。這幾種教育形式都具有業余性,也就是說,大多數學生都是半工半讀來學習,其主要學習方式是通過在線觀看教學視頻或個人自學,再參加主辦學校利用節假日或寒暑假組織的少量面授完成學習任務。總體來說,成人思想政治教育都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成人思想政治教學形式化和表面化。大多數成人教育的學生在入學前只有初中、高中或中專學歷,這些學生在社會“大熔爐”中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當他們進入系統化成人教育中時,對于“顯性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都帶有應付或者不重視的態度,難免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而融入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隱性教育更是無從談起。第二,成人思想政治教學的應試化和學歷化。成人教育以自主學習為主,大多數成人教育學生都是半工半讀。成人教育學生既要完成學業又要完成每天的工作,很多還要照顧家庭。大多數學生參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學歷,拿文憑。無論是思政課還是專業課,對他們來說只要考試通過就行,真正想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生少之又少。因此,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淪為學歷化和應試化教育。

二、在成人教育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查看全文

課程思政教育在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應用

【內容摘要】“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人才培養新模式,突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所謂“課程思政”,就是把思政元素與其他課程內容進行融合,課程之間形成協同效應,讓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和作用。“課程思政”可以與智慧教學模式結合,特別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智慧教學情境化、智能化、互動化的特點,融合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加強思想政治修養的自覺性,提高政治思想覺悟,讓思想政治內容獲得更為長久深遠的影響,最終內化為學生的正確認識,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課程思政;智慧教學;教學改革

一、智慧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與目的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為教學目標。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智慧課堂”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起一種高質量、可復制、可借鑒、實踐性強的教學模式,全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凝練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智慧課堂”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加個性化,課堂互動更加常態化,極大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課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元素與其他課程內容相融合,使課程之間形成協同效應,讓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和作用。“課程思政”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促使課程有效貫徹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合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加強思想政治修養的自覺性,提高政治思想覺悟,讓思想政治內容獲得更為長久深遠的影響,最終內化為學生的正確認識,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育是科學,教學是技術”,教育教學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更應積極思考如何將課程思政與智慧教學模式相結合。在“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積極主動研究學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深刻挖掘課程體系內容,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課程講授中。教師可在專業課程的教授過程中選取合適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既滿足了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聚焦了學生這一主體,把“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落到了實處,同時也把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落到了實處。

二、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規劃與設計

大學學習階段是大學生最重要的成長和發展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根據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征,正面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科學學習、創新學習,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面引導他們認清國家和國際形勢,培養對國家和人民的感情,增強對黨的信任和忠誠度,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是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針對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程序設計類基礎課程,學生人數眾多、影響范圍廣。以課程內容為載體、以課堂為傳播平臺,將思想政治元素積極融入課程教學中,積極發揮課程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育人作用。“智慧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教育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核心主要是: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一)全面深化、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及時更新課程培養目標。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課程的核心和關鍵,所有教學內容都要緊密圍繞培養目標開展和進行。課程培養目標一旦確定,相應的教學大綱、課程教案、教學方法才有實施的依據和保證。《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培養目標應包括: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職業素養等內容。全面深化和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理念,在制定《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培養目標時,應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養,還要突出以學生知識、能力、專業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突出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積極培養學生具備德育元素,如誠信,強調誠信的重要性,不偷懶、不抄襲;認真,課內課外都養成認真預習、認真參加課堂討論、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嚴謹,編寫代碼一定要有嚴謹的態度;包容,鼓勵同學們用包容的態度去對待問題;堅持,鼓勵學生堅持不懈的努力,鼓勵學生不放棄;友善,同學之間要養成互幫互助,友愛團結的氛圍。(二)實踐“融合思想政治元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始終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案例選取等各方面融合思政元素,讓德育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辯證思考習慣;注重鍛煉學生的科學思考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充分利用課堂這個教育主渠道,在交給學生編程技能,幫助學生掌握編程工具的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信息產業特色及自主可控的必然性,增強他們在專業領域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三)用思想政治元素充實教學內容和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課程“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將具有思想政治元素、正能量的內容及時引入教材,放大思想教育的鮮活性,授業的同時注重傳道,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將個人理想與社會責任擔當有機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要求融入課程教材中,使教材具有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此外,還應基于課程特色開發與課程相關的延展資料,例如,基于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基于學科實踐基地和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等,還要有師生對話式交互資源開發,以保證師生之間能夠形成相關對話和交流。

查看全文

頂層設計高校校園文化論文

一、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頂層設計要素

(一)應將頂層設計融入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明確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在國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中應切實融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其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靈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使其成為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思想。”因此思想引領應作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頂層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課堂是高校完成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滲透的主要陣地,因此應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學校的基層團委在進行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應始終堅定為黨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信念,明確活動目的,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盡可能使學生能夠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進行校園文化活動策劃過程中,首先應準確把握好思想內涵,強調活動的思想性,找準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實現校園文化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應認真分析大學生的實際思想,迎合大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其次,高校校園文化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在組織、籌劃頂層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結合學生的專業建設,形成一種良好的學風。比如在外語學院中,可組織策劃外語文化節,積極開展“英文原著閱讀沙龍”、“學科類競賽”、“英文經典電影原聲模仿大賽”以及極具特色的“外文歌曲十佳歌手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參與面較廣,也可將學生的專業技能積極開發拓展到“第二課堂”,使校園文化活動的層次大大提高。再次,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頂層設計應注重長遠性、系統性、持續性,在活動實踐設計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將校園文化活動做到常態化,讓學生能夠形成一種自覺長期堅持的思想。比如在“學雷鋒活動”中,應立足長遠目標,將該項活動切實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實際活動中,不能僅僅把每年的“三月五日”作為活動日,應設計“雷鋒三月來四月走”的應景式活動,在學生身邊不斷探索可以作為“學雷鋒活動”的載體,并建立多樣化的學雷鋒奉獻基地,真正讓學生們體會到奉獻的樂趣,找準人生的自我價值和重要意義。

(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頂層設計組織策劃中心———共青團團中央以及教育部在2005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共青團建設的意見》中指出,“高校團組織應堅持育人的服務宗旨,強化其教育職能,積極開展生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政治理論素質,加強學生的誠實守信觀念以及法律意識。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基本核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強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加強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意識,加強公民的道德教育。同時應注意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籌劃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多開展“紅色之旅”、“志愿服務”、“四進社區”、“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建立以“校園文化節”為重要載體,以“挑戰杯”為龍頭的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團組織應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組織、策劃校園文化活動頂層設計,把握校園文化活動中頂層設計各個要素,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教育職能。

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頂層設計路徑

(一)加強高校團干部的培訓,加強對頂層設計的認識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進行頂層設計,準確把握頂層設計要素,是確保校園文化活動有序、有效、規范開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團干部作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主體,應加強高校團干部的培訓,不斷提高團干部的實際業務能力、專業能力以及思想政策水平,可以組織團干部向一些權威的教育機構進行學習,或參加一些學術交流會等,也可以聘請一些具有權威性的專家組織專題知識講座等,還可以加強內部人員交流等多種形式。讓高校團干部樹立頂層設計的全新工作理念,明確校園文化活動頂層設計的目的、作用,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層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