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7:4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計美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設計美學論文

篇1

一、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色彩運用

如果說繪畫中的色彩搭配是為了提高其藝術價值的話,那么在舞美設計中色彩的運用就是為了增強舞臺的藝術美感。色彩在舞臺中的實際運用啟發我們,在舞臺上戲劇或是其他藝術形式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整個藝術活動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更需要觀眾對整體舞臺美感產生共鳴,這正是舞臺藝術的魅力。舞臺上經常需要通過色彩的冷暖色調、透明遮蓋的穿插以增強畫面效果,真正地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給予觀眾視覺上的享受,這也是色彩在舞美設計中的重要作用。舞臺節目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維的。在遠近不同、凹凸有致的舞臺上,如何來安排冷、暖顏色的遠近次序等空間邏輯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安排色彩的遠近時,應該考慮到人類的視覺習慣。一般情況下,亮度較高的顏色,通過人們的視覺傳遞后會產生比原距離近的偏差;反之,亮度較暗的顏色則會產生較遠的偏差。由此,合理地安排顏色應把亮度較高的顏色略向后移動,亮度較低的顏色略向前移動,由此來平衡人類的視覺偏差。如通過對色彩層次的恰當把握,在有限的舞臺空間里營造出層次分明、邏輯合理、各有風格的舞臺效果,以此可獲得成功。

二、舞臺美術設計的表現形式

歌劇《奧蘭多》(Rinaldo)是喬治•西平最具挑戰性的舞臺美術設計,他敘述其設計過程道:“當偶然遇到自己難以解釋的情況,心跳加速時,我知道可能意外地發現了我需要的某種東西。”在劇目構思方案期間,喬治•西平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參觀時,看到展廳中古代玻璃器皿在白熾光燈展箱里展出的待殊效果,這為他的設計帶來了靈感,便認定這就應是《奧蘭多》布景的效果。回到工作室,他打碎了幾個玻璃瓶,再用膠將它們粘合后放置到日光燈箱中,把造型和空間位置調整到滿意程度,隨即把這種效果再放大到舞臺上。由此,約6到10米高的透明瓶子造型沒用任何支撐結構屹立于演出舞臺之上,這些透明瓶在演出中可以在舞臺上前后左右移動,依據演出的需要變換成各種空間形態,通過舞臺天幕映襯,看上去時而像城市樓群、峰巒和云彩,時而又像圣徒的身影和女性的體形,使人浮想聯翩。喬治•西平通過演員、放大的透明材質瓶子在舞臺空間中不同的變化組合方式,完成了整個歌劇的舞臺場景的視覺體現。戲劇表演的成功與否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能否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吸引注意力最主要的部分是該戲劇表演的內容,但是,能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表演整體的造型設計是否新穎,是否足夠吸引人。舞臺美術設計包括表演者的整體造型,表演者的造型在表演特定的內容時是有固定的形式的,因此,每個時期的人都要有符合當時大時代的穿著打扮,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也都有不同的造型風格。但是在有些方面,表演者的造型設計也可以根據劇情和想表演的內容來進行相應的設計,以突出鮮明的人物特征,對表演者的表演具有積極的作用。整體表演的美術設計相對于表演者的設計要繁瑣許多,舞美設計者在根據表演整體內容考慮整體造型設計的問題時,還要考慮整體設計中很多的細節,考慮這些細節怎樣設計才能更準確地體現表演的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細節里凸顯主題。所以,舞美設計與戲劇的調和對戲劇的整體藝術效果起到很大的影響。舞臺藝術中的美術設計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舞臺藝術的最大魅力是能夠通過藝術設計來創造一個虛擬世界,而在此之中需要美術設計人員進行相應的美術設計,才能夠使這個虛擬的世界更加真實,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作者:楊子

篇2

論文關鍵詞:現代廣告設計傳統美學

廣告在世界各國的產生和發展有著共同的規律,它們都是隨著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發展的。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手段的革新,對廣告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1886年出現于巴黎街頭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畫是近代廣告的開始時期,那么我國廣告的產生則以上世紀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現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廣告和路牌廣告為標志。它們雖然帶著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卻以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人到千家萬戶,因此,應該說是我國廣告的發展與開端。建國后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廣告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蘇聯、捷克特別是波蘭廣告的影響,在原有基礎上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也借鑒了美國、日本、歐洲各國等西方國家的廣告藝術手法。可以說,作為廣告藝術,中國的廣告設計工作者吸收和借鑒了不少國外同行的經驗和做法。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要想使民族文化的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廣告藝術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廣告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它們構成了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植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人。正因為這樣,作為外來的廣告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它時時流露出傳統美學理念潛移默化的影響。探討這些影響,將會有助于發展中國特色的廣告藝術。

一、現代廣告形式中的傳統美學理念

廣告招貼畫具有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它不同于架上油畫或版畫,而要求一目了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廣告設計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以不同的比例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越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夸張,要以強烈鮮明的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并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理念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例如,構思上的“一以當十”、“以少用多”的精練,構圖上“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對比關系,“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夸張,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已經在我國廣告藝術的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棣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廣告。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既現代又不失傳統。在國際“水”主題招貼廣告藝術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貼圖形作品,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筑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

二、現代廣告“瞬間藝術”中的傳統美學理念

廣告招貼畫屬于“瞬間藝術”。好的廣告招貼要做到既能讓人“一目了然”,還能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余,留下較深的印象。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用多”,“一以當十”“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廣;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方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廣告藝術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于代表性的現象,而且具有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表現出了一種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我們平常說“匠心獨運”、“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張(強調形象的特征)、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戶。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在我國的廣告藝術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特別是中國畫,巧妙地運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現代廣告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

三、現代廣告中的中西傳統美學理念比較

西方傳統藝術,基于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各種藝術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奠定了傳統西方藝術的“模仿”說。中國藝術家則是有選擇,有重點,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在中國畫中表現對象時,經常是背景不著一筆。傳統京劇舞臺除了簡單的一桌一椅,別無他物。觀眾欣賞畫,主要不是欣賞藝術家畫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賞通過什么藝術手法來表現。欣賞的著眼點在于筆墨、章法、氣韻、意境,正如同觀眾欣賞傳統京劇,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技藝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國傳統藝術,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不少規范化的程式,這些師法自然、來源于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積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藝術家隨著時代的要求,賦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這種程式化的處理在我國廣告畫面的裝飾性形象處理上,也常得到應用,顯示了奪目的光彩。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變形,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個不斷概括、不斷深人的過程,最終敢于舍棄蝦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蝦的形象更為完美生動。齊白石提出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石濤的“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說法是相通的。聯系他的作品和實踐可知,他主張的“不似”正是為了“似”,“不似”其實是在“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絕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再看我們的一些廣告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就形象的簡明與富于概括這一點來衡量,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顯然與素材有很大的差別,由復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必須承認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提高。作品的魅力,絕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為標準,有時候,欣賞者不是簡單地接受宣傳,同時也是探索、發現和補充,從而得到欣賞的樂趣,正因為欣賞者有所探索、有所發現和創造,作品的主題才能產生深人的影響。這種特點正符合了廣告招貼藝術的要求。

篇3

一般情況下,技術美學具有以下幾種特性:第一是技術性。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入及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設計應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之相關的理論也隨之產生。我們知道,在傳統工藝美學的理論指導下,工業設計往往將產品功能作為唯一法則,據此進行批量式生產。而如今,現代技術美學已經漸漸取代了傳統工藝美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技術因素是設計美學的最基本因素,除了直接影響到設計風格之外,還對現代工業設計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第二是應用性。縱觀西方美學發展史不難看出,在十九世紀之前,由多數哲學家對于藝術并不了解,更缺乏創作經驗,因此,他們所提出的美學理論僅僅停留在抽象性、概念化階段,對實踐難以發揮有效作用。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以后,有關美學的諸多理論開始被人們所重視,并被應用于社會生活及生產的多個領域之中。在這一背景下,技術美學也便應運而生。從這一角度上看,應用性是技術美學的又一重要特征。第三是審美性。不可否認,設計本身便是一項藝術創造活動,藝術創造則必須是遵循客觀現實而完成的。

二、技術美學在室內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1.形式美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

客觀地說,要在室內設計中體現形式美,便是要求設計所涉及的不同物件之間在風格上、色彩上、樣式上等不同方面具有高度協調性。具體來說,一方面,應當關注“適度美”。其中,最為重要的核心便是關注人及人的各種需求感,在進行室內設計的整個過程中,應當時刻將滿足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從生理需求上考慮,應當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理論知識,分別從人體的尺寸、比例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室內空間的大小、室內物品的擺放位置及功能等不同因素來進行室內設計。同時,站在人的心理角度,還需要關注人對設計美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還必須重視“均衡美”。所謂均衡美,其根本目標是在不斷變化的心理過程中尋求一種平衡感。體現在室內設計中的不同方面,如形狀、色彩、面積等等。其中,形狀的均衡就是不同物件的外觀形狀或者形態的均衡;色彩的均衡是指室內各個物品顏色的設置或搭配方面的均衡;而面積的均衡則主要體現在視覺面積上面。從本質上說,不論哪一角度,要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都必須借助于客觀實物來體現。

2.藝術美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

傳統的觀點認為,裝飾就是藝術,藝術就是裝飾。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誤的論斷,其根本原因在于對藝術本身缺乏客觀、全面的認識。毫不夸張地說,一件普通產品,即使沒有經過任何修飾或者裝飾,也可以被叫做是“藝術品”。換句話說,對于任何一件產品而言,均可以借助于抽象的藝術而產生一種藝術美,從而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毫不夸張地說,一個成功的設計作品必然是美的現實體現,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同樣,室內設計也必須重視實用性與藝術美的完美融合。一般情況下,為盡可能滿足人們對于空間的精神需求,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往往可以借助于具體物件來實現不同風格、內涵的體現。不可否認,要體現藝術美,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形式美。通過設計,能夠使人們的生活空間及環境得到完善,從而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與生活觀念。

3.功能美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

篇4

關鍵詞:設計美學評價;技術美;形式美;模糊評價法

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美”并不是設計的唯一屬性和最終目的,但就設計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卻成為考察其優劣程度的標準之一。美是喚起和激發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狀態,它是人類設計、創造本質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設計能使產品有效地使用,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印象,提升產品的審美體驗。美是抽象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讓見仁見智的美學評價在產品設計中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設計美學評價標準體系的架構基礎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raigVogel教授與工程學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創立、并在《創造突破性產品》一書中推出的技術—形式定位圖,顯示了同一域的不同產品在技術和形式為軸的坐標系中的定位。根據他們在坐標體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及驅動因素。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形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今社會的消費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況,也了解可供選擇的產品。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形式與技術便成為我們在對產品進行評價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形式—技術坐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設計的美學理念融會其中,以此來作為的我們衡量產品設計的美學量化綜合指標及評價內容。

二、設計美學模糊評價標準的具體闡述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工業設計是人類在現代大工業條件下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一種創新的社會實踐,是技術與與藝術形式的高度自覺。設計美則是建立在技術發展與形式創新基礎之上的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帶來的心理體驗。設計美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為了在產品設計中探求技術美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并以此指導我們的設計實踐,在設計活動中追求感情與情境的訴求,讓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體驗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體驗享受。

1.技術美

這里技術指的是產品的核心功能,即產品的使用功能、生產產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藝、使用產品時涉及到的界面關系(如按照按鈕、屏幕、語音等提示進行操作)。技術美側重于理性,是產品設計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維形態的表現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們說到形式美,是指構成事物的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色彩、形狀、線條、聲音等)及其組合規律(如整齊一律、節奏與韻律等)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本文將形式美定義為是能夠將美感與產品與服務中人機結合起來的造型,在視覺、感覺和聽覺等屬性間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側重于感性、情感和靈感的藝術思維。

3.體驗美

體驗美指的是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和諧的人—機—環境關系,合適的人機尺寸及友好溫馨的人機界面,親切的人性化關懷,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觀質量和外觀形態表現或傳達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產品的多次同樣使用的記憶中所形成的經驗,所帶來的一種美妙體驗。或者說是技術與形式的結合度,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總體審美體驗。在18世紀哲學家鮑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學體驗這個詞并將其含義改變為感官的滿足或感覺上的愉悅,藝術作品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的,即為了滿足人們感官的感覺。而在這里特指產品本身的在技術、人機理論及形式美學規律等方面的運用,對消費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體驗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說產品通過一系列的具體功能效用和人機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適性以及形式美學規律的探究,使人們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悅體驗,從而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某種共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機械的、毫無生氣的物質滿足過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體驗享受。正如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指出: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顧客的需求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他們還追求感情與情境的訴求。產品設計美學是探究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美學規律,其最終目的是要人類在科技文明的發展和現代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的平臺上,自由的生存和發展。設計不僅僅是為了生產、為了“物’的實現,而同時也使人類實現了諸多精神需求且獲取了很多美的心理體驗。

三、小結

產品設計是以產品這一實物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它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藝術方法按照功用規律和審美的規律來創造。設計的獨特表現形式使美學這個主題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們的生活。

產品設計迫切要求人們正確認識產品的形式與審美的關系,用“美”的尺度,設計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現代“藝術品”——產品設計。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系為基礎,結合產品設計的美學準則,將產品設計的美學評價歸納為技術美和形式美以及體驗美,對設計評價標準指數型量化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業設計美學評價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社會在進步,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提高,設計師只有根據設計美學的評價標準,提倡人性化的情感體驗設計,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發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之中。④①

參考文獻:

[1]荊雷.設計藝術原理[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現代工業設計概論(中英雙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篇5

1.1統一協調性

總體上來說,房屋建筑藝術設計需要滿足相互統一協調性,也就是需要把各類形體要素有機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進而從整體上凸顯建筑的藝術美。房屋建筑中的藝術的統一協調性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利用色彩的對比,來營造出具有戲劇化的效果;可以利用簡單的幾何形狀的統一,使建筑物內外變成同一結構圖中的完整整體;可以合理的設計建筑的主次因素,以次襯主,進而突出建筑形體上的統一協調的效果。總之,建筑設計需要具有統一協調性,以不同形式藝術上給人們帶來不同美感。

1.2均衡穩定性

均衡穩定性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房屋建筑設計將各種因素進行合理的搭配和設計,進而實現房屋在建筑設計中的均衡穩定性。通常,這種均衡穩定性還可以突出突出建筑主題和特色,因此更能體現建筑上特有的設計形式。從而經過層次的變化展現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題,帶給人們一種強烈的藝術美感。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穩定性在建筑整體上有徑重關系。從普遍的建筑設計規律上看,一般的建筑是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漸的變小,這樣就使整個建筑穩定性變高,從而達到了穩定在建筑設計中的效果。

1.3序列性

將建筑學和美學結合起來,具有空間藝術美特性。在建筑設計中,需要以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和自然性為基礎,科學合理的將美學和建筑設計原理結合起來。每個序列必須有一個明確的開始和結尾,房屋建筑的序列在入口處自然而然的開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種規定的結束。這一結束,必須是序列在藝術上和功能上的。一個貫穿于整個建筑的完整序列,一個貫通于整個建筑的完整序列,還可以通過或越過,可能達到一個自然的出口,也可能達到一個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別的什么應有的次要部位。

1.4韻律之美

可以說各種物體都具有韻律美,房屋建筑同樣如此。房屋建筑設計中的韻律美集中體現在重復上。也就是說,建筑設計師為了增強建筑的視覺效果,在建筑設計中合理應用一些元素,這些元素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狀,而距離不同;或者,它們也可以是形狀不同、距離之間相同的重復。

2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美學理論的運用的具體表現

美學原理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只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在構圖設計中的應用。建筑的安裝和布局設計不僅僅會影響到建筑物功能的發揮,同時也可以體現建筑的美觀性的。美學理論在構圖設計中的應用需要注意要結合房間的住戶需求、形狀、顏色以及居民生活習慣為基礎進行全面推敲和研究,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組織處科學的空間構思圖,并針對這些構思圖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2)透視在建筑繪畫上的應用。在目前的建筑繪畫結構的應用中,通過將輪廓和線條色彩的有效結合,嚴格控制構圖之中存在的各個環節,針對繪畫措施和要求確定性及時分析,對個中大型的物體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建筑繪畫的透視要求嚴格,確保畫面主體形象不斷的準確判定,使得繪畫的過程中對各個基本環節控制嚴肅處理,形成系統的管理控制流程和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的處理之中盡量避免各種特殊色彩的應用,這樣能夠有助于它在處理的過程中保持人們心情的舒暢,避免由于特殊的色彩而造成人們心里和心情的變動。

3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美學理論運用的效果

3.1增加審美效果

美學的重要作用在于協調人和自然環境、人和社會的關系上面,一方面,美學可以使建筑設計跟家具有特色和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建筑設計中可以更好的凸顯生態美學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學。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美學理論的運用更加增強了建筑的審美效應,而且將建筑美和自然有機結合起來了。在不同的建筑形式設計中,其審美效果也不相同,可以更好的展現建筑的特色和風格。具體來說,美學在建筑設計中的表現主要以下幾點:(1)反映出建筑設計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形態,反映出社會的科技進步狀況和創新能力。(2)體現出建筑設計的適用性,可以體現出建筑美,激發出建筑美感,可以讓人感受到美,實現建筑的價值。(3)體現出建筑的鑒賞價值,只有設計出具備美感的建筑,才能把建筑融入所處的環境當中,形成美好的建筑景觀,建筑才能具備較高的鑒賞價值。

3.2美化環境

美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還可以美化環境的作用。色彩與造型是建筑設計中的兩大視覺要素,兩者之間相互依存,這兩種要素和諧統一就可以充分表達出建筑的意義。美學色彩具有很強的敏感度,往往會使色彩本身的作用超越造型,它可以調整建筑造型的比例,還可以掩飾造型上的缺陷。另外還可以利用視覺效應使建筑中各部分的體積發生改變,從而讓建筑的比例得以調整。不僅如此,美學元素還可以掩飾建筑中不理想之處,如落水管、通風口等設施,這時,合理的利用色彩可以達到美化的作用。

3.3凸顯地域特色

文化具有地域差異性,建筑設計體現的了當地的地域文化。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美學理論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和地域特色結合起來,例如獨具地方特色的圖案、圖形、色彩等等。這個時候建筑師們除了不要自我設限以外,還要注意不要被外在條件的影響所限。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地域文化特點,并將其中的特有元素融合到建筑設計理念之中,只有克服眼前面臨的設計障礙,才有可能迎來了一片非常廣闊的天地。因此,在設計過程總一定要有足夠的信心,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4結語

篇6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運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諸如教師在圖案設計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設計一個“面具”,為了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中國京劇臉譜、西方化妝舞會和藏戲的一些面具,以及其具體的一些涉及文化內涵的事物;在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師還可以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做一些展示以及陳述,一方面可以共享優秀的制作經驗,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以多媒體為串連就避免了傳統美術課堂教學中以說教為主的生澀和枯燥。

2利用直觀的演示方式

在對美術具象的講解中,總會涉及到物體的局限,一本書,一支粉筆教師無法窮盡和全面地展示結構,學生的理解就出現了真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來進行展示,諸如在素描課程中對形體的理解——立方體,實物展示學生看見的“面”是有限的,缺乏立體的感覺,而如果多媒體的演示,不但可以將立方體的十二個轉折體現出來,還可以通過透視線的變化這種直觀的演示方式,使學就能準確把握問題的本質,形象地理解素描教學中物體在空間透視變化這個抽象問題。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是比較常見的,其不但繪制快捷方便,而且還有生動的意境,以這樣的電教媒體手段來組織教學,中職美術教學的效率大幅提升,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網絡技術并非萬能的,手工制作、寫生繪畫等都不能假手于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師要善用利用多媒體的演示方式,但是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是不能放松的,只有如此才能使多媒體真正為教學服務,而不是左右教學,影響到美術教學基礎性的東西。

3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美術教學注重的是教授,學生的主動性難以得到很好的發揮,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限制了美術教學的發展,也影響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引入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并且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在教學能生動形象地把多種教學方法,如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視聽強化教學等緊密結合起來,適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4選擇靈活的作業形式

以往的美術課的作業形式比較刻板,除了用到鉛筆、水彩筆、顏料等,就是做一些剪紙、泥塑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都難以滿足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其終身、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多媒體網絡技術成熟之后,美術作業的形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日記本來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如果讓學生用多媒體制作日記,學生會怎么樣呢?學生不但可以搜集圖片,文字,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插入到日記中,讓日記不但有圖像,還有聲音,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創造力將會得到大大提升,不但使其認識到美術學習的玄妙,也能夠加深對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了解。還比如在美術欣賞課中往往就只有一張書本上的小圖,只靠老師口述,既費時費力,還不能介紹的具體全面。而這些問題現在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解決,不但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美術欣賞課PPT課件,通過這種做,使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從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變為自覺主動學習探究的“主體”,這樣不但推動了教師應對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這種靈活的美術作業形式也為學生打開了一片嶄新的天地,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使學生得到了最根本的美術教育,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5總結

篇7

【案例24】在關于三棱錐的體積公式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幾何畫板》做成一個動畫課件,大屏幕上很直觀看到一個三棱柱被切割成三個三棱錐,它們自由分開或合攏,各個被切出來的圖形直觀生動,學生很快發現三個錐體的體積相等,深入探究的興趣很濃,在直觀演示的基礎上,教師要學生對三棱錐體積公式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進行嚴格的數學證明.這里運用多媒體技術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發了要進一步證實自己猜想的渴望.對于那些由于條件所限在教學中無法運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完全可以用其它途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達到同樣的目的.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先將蘿卜等物體切成三棱柱,再將三棱柱切割成三個三棱錐,猜想證明三棱錐體積公式.

【案例25】學習“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狀?”時,教師給學生每2人一個正方體的橡皮泥,一把小刀,讓學生自己動手,從不同方向用小刀去截正方體,并加以驗證.這些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獲得的對幾何特征的認識,比觀看演示可能更深刻,同時,在動手創造中獲得的精神上的愉悅,也是通過演示無法獲得的.多媒體技術只是創設情境的輔助手段之一,有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片、⑥默默贏圖形,貌似創設了豐富的情境,但實質上與教學內容沒多大關系,反而對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形成干擾.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具體內容,多渠道創設情境,如使用教學模型,讓學生動手操作,組織有趣的活動等.只要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內驅力的激發,促進知識的理解,都可以用它們創設出有效的情境.

6.情境創設教學實踐綜合案例及評析

上面我們總結了九種數學情境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具體方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的優點、作用和一定的適用范圍.由于一節課并不是只用創設一種情境就可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情境教學的原則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來創設有效的情境,多種教學情境有機結合,達到優化數學教學課教學過程來體會如何在一節課中不斷地、靈活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6.1綜合實踐案例:關于“折紙中的圖形性質”的教學過程的簡單記錄

1.用紙片折幾何圖形

教師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從小就會折紙,折紙與圖形有什么關系?”來引入“折紙中的圖形性質”,然后,組織了兩個“熱身”的活動:活動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紙張是長方形的,把一張紙折起一個角,就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教師演示),那么,怎樣用長方形紙片折出等腰三角形呢?請同學們折一下.

活動2:你能不能把一張直角三角形紙片也折成一個長方形呢?要求重疊部分只能有兩張紙.活動都是以小組形式進行的.當學生完成折紙任務,教師要求學生將他們的各種折法用實物投影公開展示,并要求演示折紙過程和說明理由.完成活動2,教師展開紙片,畫出折痕,標上字母(如圖),并提問“觀察這個圖形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在班上交流他們的發現:

(l)EF=Ge=工Be,EG=Fe=工Ae.即長方形的長22是直角邊AC的一半,寬是直角邊BC的一半.

(2)連接EC,折痕將三角形ABC分成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兩個等腰三角形.

(3)Ee=生AB,2匕A+匕B=90,接著,教師指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和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這兩條性質我們已經學過,今天我們通過折紙得到進一步的驗證.

H.折紙出猜想

教師進一步提問:在一般三角形中是否也有與上述結果(l)和(2)類似的發現?讓我們通過折紙再來探究一下.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張一般三角形的紙片,問學生能否折成一個長方形?要求重疊部分只能有兩層紙.學生通過折紙活動和小組交流發現了不同折法,然后教師要求他們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折紙過程,并說明理由.接著教師打開紙片、展平,畫出所有折痕,并標上字母(如圖),提問:在這個圖形中的線段之間,它們的位置關系、數量關系,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發現了下列關系:

BGDHC教師接著問,這些結論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有學生發現許多線段之間存在“倍半”關系,教師追問“什么條

件下才‘能得到一條線段是另一條線段的一半?”學生發現有三種情況:(l)線段的中點;(2)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3)三角形兩邊的中點連線.然后,教師話鋒一轉:前面兩個性質我們已經學過,今天我們通過折紙進一步證實了它們.我們把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連線叫三角形的中位線(板書),那么,你們認為三角形的中位線有什么性質?學生通過交流獲得一個共識(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m.對猜想加以說明

教師接著說,“同學們,你們自己從折紙中發現了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這一想,很好.那么,怎樣從折紙的過程來說明這個性質是正確的,關鍵是要說明什么問題?”有學生回答說要說明“四邊形EFHG是長方形”,接著便展開了尋找證據,說明理由的討論.最后,不僅說明了“四邊形EFHG是長方形”而且水到渠成地獲得了“EF=生Bc”.2教師興奮地小結道:好!這樣我們就學到了一條新的幾何圖形的性質,叫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并對它進行了說明,以后我們還將對它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3)請說明你發現的結論.

篇8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實踐;美術專業

平面設計是一門藝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學科,設計出來的作品以最直觀的表現方式展現在人們眼前。平面設計方式豐富多彩,可以通過文字、圖像或某些符號來傳達信息。在教學中,平面設計對于美術專業來說雖然是一門基礎課程,但是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它不僅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還需要很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運用能力。學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平面設計的知識,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以后的就業也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對平面設計課程重視度不夠,在教學和理論研究上也不夠深入,教學方法老套。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有實用價值的課程。這些問題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系統地探討這門課的教學實踐問題能夠讓平面設計教學者更清晰地了解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

1平面設計教學實踐問題的“病灶”

1.1學校教學不能實事求是

現在學校里開設的平面設計課程大多是概論課,雖然講解了很多概念,但主要是學生被動接收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在記錄大量的概念后根本不能及時消化,導致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只能了解到零散的專業知識。這直接導致學生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對于一門剛剛接觸的課程,學生還需要一定時間去了解,一味追求課程進度只會導致學生對課程一知半解,可能有的學生能夠記住老師講授的知識,但是缺乏實踐練習,還是不能熟練運用平面設計知識。設計類課程就是要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而現狀是很多高校延續了中學的考核教學模式,還是一種應試教育的狀態。

1.2新型教學工具的局限性

隨著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我們可以很簡便地運用軟件來完成設計任務,計算機設計的便利和快捷是傳統美術所不能匹敵的,它可以進行多維度的創作,可以快速引用現有資源。這對于平面設計的創造本應該是件益事,但現在很多高校只教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技術,反而減少了傳統美術設計的教學。所以,現在學設計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只是各種設計類的軟件,離開這些軟件后就不知道如何畫圖了,完全被工具所限制。計算機只是一種工具,設計需要大量的積累,需要自己動手去賦予作品生命,而不是復制粘貼計算機里的資源,所以老師不能只注重計算機軟件的教學,還要教授設計的理念,不能丟掉傳統的美術設計,讓學生脫離工具的束縛。

1.3教學與實際需求脫軌

平面設計需要走出課堂,學生不僅要學習好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活學活用,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現在很多學校是在閉門造車,教授的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相差太遠,沒有構建很好的校企合作機制,學生沒有足夠多的機會去設計一線工作,嚴重缺乏社會實踐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變成有社會價值的作品,不了解社會的需求,延長了學生工作時與企業的磨合期。

2改善平面設計教學效果的“治病良方”

2.1改進教學理念

不能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還需要積極地進行溝通交流,老師需要耐心引導學生思考,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他們的想法能夠運用到學習和實踐中,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設計的魅力。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創作作品,讓課堂上的設計理念活生生地展現到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設計的魅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將學生平常的實踐表現放到成績考核中,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尋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2加強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的訓練

設計軟件讓設計變得簡便、快速,設計作品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聯網上能夠伸手拿來的東西太多了,設計的過程變得越來越簡單,導致設計作品抄襲問題嚴重。學生要具備自主設計作品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構思設計出一份優秀的作品,如何通過設計作品向別人傳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時進行大量練習。老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減少設計軟件的使用,讓學生使用傳統的設計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積累知識,讓學生脫離工具給設計帶來的束縛,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設計師,而不是只會使用軟件的制圖員。

2.3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

平面設計必須要走出課堂,在學生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創造條件讓學生與社會需求接軌,進入需要平面設計人才的企業或者單位合作,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設計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實際成品的制作過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拓寬學生的眼界,掌握平面設計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真正走出課堂了解社會對平面設計的需求,給需要平面設計人才的企業和單位培養輸送平面設計人才。學校要制定出企業、學校和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

3結語

平面設計本身具有藝術被認同的偶發性,平面設計作品是長期積累的專業知識與生活需求所結合的產物。一般情況,平面設計是一種以改造具體事物和影響人們的生存行為來增進社會轉變的因素,它在新的流行文化的發現和推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設計對生活中一些邊緣化和非主流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關注。事實上,平面設計是一門與其他領域有高度聯系的學科,其特性使它具備了很多學科不具有的中心性,而設計者在這種屬性下得到的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權威性。如今,平面設計在實踐教學中還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教師應當身先士卒積極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給學生創造合適的實踐環境來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的設計人才,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推動平面設計進一步發展。

作者:溫宇君 單位:廣東省電子信息高級技工學校

篇9

論文摘要:鑒于中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是師資培養培訓的綱領性文件,又是中職師資培訓包項目開發的基石,故我們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除了加強對有關職業教育教師能力標準的文獻資料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對相關企業、職業學校以及師資培訓基地進行廣泛、深入地調研。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十一五”期間,54所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按教育部的統一部署,開發70個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的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應用價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訓包,為全國中職師資培訓提供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指導,以切實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素質。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承擔了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教材開發項目。根據項目開發的要求,教師教學能力標準則是在整個項目當中處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開發這一標準,以促進整個培訓包項目的開發與推進。

一、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美術設計作為物質和文化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在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中最具有活力和創造力。它在中國古代被稱作“百工巧藝”,其顯著的特點是美術設計與生產、設計與制作緊密結合。在源遠流長的發展歷程中,先人們創造了豐富的廣為世界稱譽的成果。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美術設計的外延遠遠超過了過去以手工工藝為核心的產業圈,而涵蓋了從手工到電腦的所有技術產品。

作為培養美術設計相關產業的初、中級專業人才基地,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美術設計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美術設計教育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乃當務之急;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教師的素質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的指導思想是: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為指導,以完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促進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工作的規范化與科學化、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素質為目標,廣泛吸收其他師資基地、中等職業學校和行業、企業等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構建一個以專業發展為目標,以指導教師專業成長為引領,以項目為載體,集理論和實踐為一休的教師專業教學能力標準程式。

二、相關職業教育教師能力標準的文獻資料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完全是一項首創性的工作,現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關的職業教育教師能力標準的文獻資料可供參考,對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較有參考意義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2004年12月。這是為貫徹落實((2003-2007年教育行動振興計劃》和《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教師網絡聯盟計劃,組織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而開發的一個標準,教育部將以此為依據研究建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考試和認證體系。這個“標準”把相關人員分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支持人員”三類,其中“教學人員”的能力區分為4項: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社會責任。

(二)《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能力標準(試行)))[2]02007年7月的《中國一澳大利亞(重慶)職業教育與培訓項目國家報告》稱之為中國的首個專業教師能力標準,它借鑒了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經驗,從職業道德教育能力、行業聯系能力、課程設計能力、教學組織和實施能力、鑒定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9項能力領域,“能力領域、能力單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現水平”等4個層面,對職業教育的教師能力提出具體要求。

(三)《教師能力標準》[3],這是一本介紹“IBSTPI教師能力標準”的書。2004年,國際培訓、績效、教學標準委員會(theInternationalBoard‘StandardsforTrainingPerformanceandInstruction,簡稱IB-STPI)了修訂的教師能力標準,包括5個維度、18項能力以及98條具體績效指標。這5個維度是專業基礎、教學計劃和準備、教學方法和策略、評估與評價和教學管理。這是一個迄今為止較為權威、最為全面的國際教師能力標準。

(四)《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這是《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項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頒發。它的內容包括美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主干專業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專業設置標準、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研究與開發報告等,是實施學歷教育的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專業和課程建設、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教學文件。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指導方案從專業教師教學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標準,即對專業教師的專業培養目標、專業業務范圍、專業課程設置和專業教學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三、對美術設計行業企業、相關職業學校及師資培訓機構的調研

為了給制定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提供客觀依據,課題組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調研:一是美術設計類行業、企業,二是各地中職美術設計類專業學校,三是目前正在開展中職美術設計類專業教師國家級培訓的基地學校。

(一)調研的內容

1.對行業企業調查的主要內容有:美術設計產業在我國的分布、發展趨勢及其物質文化人力資源的配置,相關行業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崗位規范、人才需求狀況以及從業者的素質構成,上述用人單位對中職美術設計類畢業生職業技能、知識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評價,在制定培訓美術設計職業技術人員的基本技能的標準時,如何處理地域分布廣泛、門類繁多所形成的美術設計職業技術人員培養中差異性與普適性的協調問題。

2.對職業學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中職美術設計類專業在一些不同地區的大致分布情況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和原因,中等職業學校現行美術設計類專業課程設置、教材對培養美術設計從業者的適用性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類專業畢業生學習動機、就業展望,美術設計專業師資素質的基本狀況以及接受培訓的意愿和具體要求。

3.對國家級培訓基地學校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開展中職美術設計類專業教師國家級培訓的有關信息,重點是借鑒他們所確立的培訓目標。

(二)調研的基本結論

1.行業、企業的調研結論。“美術設計”涵蓋了所有企業或商業活動中與美術有關的設計工作,這一龐大的行業從照應職業教育專業的角度來細分,可以大致分為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產品設計和數字藝術設計四類。

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多樣化需求的增長,美術設計行業已受到廣泛重視和政策扶持,發展迅速,分布廣泛。同時,與美術設計相關的觀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換代快,地域差異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業內人士對從業人員的觀點大致如下:目前我國美術設計從業人員,特別是來源于中職學校的員工,大多數的基本職業能力較低,表現為專業化程度不高,實踐技能不強,知識面不廣,外語水平較差,而從業人員的綜合職業能力素質(關鍵能力和跨專業能力、應變能力)更是巫待加強。

企業對中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師的評價是中職師資已經具備的大學本科以上的專業知識,是美術設計流程中的上游,他們缺乏的是處于動態中千差萬別、不斷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識。重點要加強實踐運用和技能培養.豐富行業的實踐經驗.培養美術設計專業意識和職業道德以及美術設計專業教學與行業實際要求相聯系的主動性等。他們在本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所接受的行業應用流程和技能訓練愈多,其所培養的美術設計人員就愈能適應高度細分的行業市場。

2.中等職業學校的調研結論。資料顯示,近20多年來,美術設計專業在我國發展很快。但是,美術設計專業的人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仍難以滿足迅速發展的國內美術設計行業的需求。我國的中職美術設計教育是在經濟高速發展與社會轉型的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其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滯后、內容空疏化的問題;由于資金投人不足、企業參與不積極、實訓基地缺失等諸多原因,該專業實訓或實踐課的安排仍不夠理想。

從中職學校美術設計專業師資的現狀來看,總體數量尚有不足,美術設計專業教師課時任務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師教學能力都巫需加強。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新技術給作品的設計及作品信息的傳播帶來極大的便利,這些劉美術設計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各中職學校開始設置新興專業方向。然而,美術設計教師的教學觀念、方法以及創作都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一些從事圖形圖像處理教學的美術設計教師無法勝任,即使是包裝、廣告、展示設計、模型制作、商業插畫等傳統美術設計專業課,教師的能力表現也因人而異。另外,相當一部分美術設計教師在組織教學方面不規范,在職業教育學、心理學、美術設計專業教育學等方面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能夠承擔美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和課程開發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師從事相關實踐的機會不多,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難以做到統一,反映到具體的教學中則表現為對美術設計這種面向市場的商業行為掌握不足,不具備應付多元多變要求的實際設計能力,也較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創業動機,難以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承擔中職美術設計類專業教師國家級培訓的基地學校所確立培訓目標的分析。2008年,中職美術設計類專業教師國家級培訓任務由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湖南師范大學、吉林工程師范學院、河南技術師范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等五所院校承擔。綜合分析其培訓目標的要件,主要包括八個方面:了解職業教育的形勢、任務和政策,掌握專業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方向,掌握專業教學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熟練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軟件,掌握若干種類美術設計作品的創作技術,具備指導其他教師進行專業教學的能力,熟悉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情況與需求,進行高一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培訓。

四、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的構思

篇10

論文摘要:高子藝術設計教育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突出專業特色、提高應用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視覺藝術感受力及表現能力。強調設計文化的重要性,挖掘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密切關注國際國內最新設計動態,把握裝演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樹立為市場服務、為商業服務的意識;明確培養方向,制定學習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加強實踐,不斷提高。歐美等發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在很多方面對于我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及教育體制與國際化進一步接機,都具有很好的參照和借鑒作用。

裝演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懂理論能實踐的同仁來說體會更深。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裝演專業,是培養包裝設計人才,必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敏銳的視覺感受和開拓市場的能力,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不能按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僅僅依靠教科書進行課堂教學及課后作業練習。隨著我國加人世貿組織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商品經濟高速發展,商家及消費者對包裝的各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就可能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學生面對面競爭,如果不按國際性人才標準來培養學生,不具備國際文化視野,又沒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底,將成為競爭的弱勢群體被淘汰出局。

我在高等藝術院校搞教學工作,從學生時期就與廣告、裝演、印刷設計等行業密切接觸,課余時間一直為當地一些知名企業服務,深諳包裝、設計、印刷的各個環節與操作流程,加之長期的學習和積累,摸索了一點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WWw.133229.coM有關裝滿設計的許多方面更新特快,往往我們剛接觸到一種新的設計理念、新的制作方法、或新材料、新工藝等,卻同時已經被更發達更超前的國家或地區淘汰或視為落伍,因此,我們更應該多交流經驗,多溝通信息,為提高我們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對裝演設計教學的一點感受和探索,分別從三個方面來談。

1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強烈的學習熱情

據悉,國家經貿委批準在我國籌建亞洲包裝中心,加強國內外包裝企業的合資與合作,促進中國包裝業加快整合,增強競爭力,為我國包裝業走向國際市場,獲得國際信息,參與國際競爭,融人世界經濟搭建平臺。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我們的裝演設計教學也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突出專業技術特色、提高應用能力、加強設計文化的積累。教師首先有明確的培養方向,才能給學生指明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裝演設計行業可為我國商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裝演設計貢獻一份力量。設計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一個令人自豪、讓人羨慕的行業,充滿了挑戰性和創造性。包裝設計已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捷和舒適。那些貼近消費者和市場的優秀設計,為人民生活和國家經濟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為了提高我們的裝演設計整體實力,為趕超發達國家的包裝設計水平而學習,為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而設計,創造新的消費概念,引導社會消費方向,提高大眾的消費水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者之一。

通過激發自豪感和責任感,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和肩負的重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強,創意的靈感會不斷涌現。有了遠大的目標、再給予科學的指導,教學目的能夠達到,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2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創新型實用人才

目前,國內設計院校裝演專業所設置的課程,都能結合實踐進行學習,許多優秀設計作品都是由最基礎的構成演變而成。基礎課結合實案例扎扎實實系統學習,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充分展示優秀作品,分析畫面設計構成、解剖包裝結構、研究印刷工藝和制作方法,進行量化生產的效率如何?包裝材料的選擇搭配、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對環保的影響、消費者接受程度、銷售的目標對象,以及包裝、宣傳所能達到的效果等,都要綜合考慮以培養學生整合優勢資源的能力;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嘗試傳統包裝材料在新領域的應用,明確綠色環保設計、健康設計及人性化設計的概念,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加強原創能力的培養,著重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良好的職業習慣也不容忽視,克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自由、散漫的特點。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與當地企業接觸,發動學生積極主動與周邊企業聯系,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服務意識,熱情、真誠地與客戶合作,不怕退稿、改稿、不要斤斤計較,親身參與到商業之中,在服務商業和市場的過程中學習、提高,了解專業性質特點及理論和實踐的差距,強化動手能力,感受商業競爭的激烈和殘酷。當有些學生的設計作品被商家采納、被媒體公開發表,會對其他學生很大促進;形成良好的學風,提高學院的社會聲譽,提升學生就業質量。所以,我們不能停留在教學、研究階段,甚至對商業性太強的設計作品持否定態度。許多沒有深人生活的作品,設計者自己感覺非常滿意,投放市場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客戶否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先了解市場,了解企業文化,熟悉產品的性能,關注商業發展的狀況,掌握市場潮流與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其實,多數學生也想與深人生活參與項目設計,老師的引導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與市場鏈接的成功與否。

為此,我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很多開展業務的細節問題,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使理論與實踐自然結合起來。真實、生動、有趣,讓學生體驗從尋找信息、聯系談判、市場調研、創意構思、確定設計方案、發排打樣、印刷加工全過程。以及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討回自己的勞動所得,以免掉進不規范的市場陷阱等等。以專業的工作模式規范學生,發現不足及時調整。通過多次強化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快速提高,自信心倍增。平時強調除專業能力外,高度的責任心、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誠實禮貌、吃苦耐勞等等,都是設計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只有經過實踐才切身感受到它們的重要性。幾本教科書無法給學生提供全面、實用的知識和技能,要帶給學生經過市場檢驗的、被商家認可的、受消費者喜愛的好設計。在德、英、美、日等高等設計教育發達的國家,設計院校專業老師必須有二年在企業的工作經驗,很多教師長年為企業、機構組織服務,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深受學生愛戴、甚至長期追隨。早在1919年德國包豪斯就已經在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中強調,它之所以能影響全世界的設計教育,就因為他們不脫離社會,并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種雙軌制教學,使培養的學生既有藝術素養,又有科學技術和實用頭腦。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成長。歐美等發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參照和借鑒。

3與時俱進,做學生真正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