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19:23: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會科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科學范式探究論文
摘要科學哲學歷史主義學派認為,科學進步的基本單元是“最大的理論”,為此,他們提出了“科學范式”等概念思想。本文認為,科學范式也是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和研究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構成要素。社會科學范式是指隱含在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和研究活動中的一組基本觀念,這組觀念包括本體論社會歷史觀觀念、認識論方法論觀念、最基本的理論假設、研究主題以及基本政策綱領等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按一定結構組成有序的整體。范式與具體理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本文認為,將范式的思想擴展至社會科學領域,它對于社會科學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價值。
關鍵詞范式社會科學范式范式結構
科學哲學歷史主義學派認為,科學知識進步增長的基本單元不是具體理論,而是“一般理論”或“偉大的理論”。為此庫恩在本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了“科學范式”的概念和思想,七十年代,拉卡托斯提出了“科學研究納方法論”理論,勞丹提出了“研究傳統”的概念。現代西方科學哲學主要研究對象是自然科學,但我認為,若獎“范式”的思想觀點擴展至社會科學領域,它對于社會科學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價值。
科學進步和知識增長問題是現代科學哲學的重要主題。庫恩認為科學進步是常規時期和革命時期交替出現的過程,其中核心的概念是科學范式。“范式”(Pardign)原意是指語法中詞形的變化規則,可引伸為模式、模型、范例等意思。庫恩對范式有許多解釋。英國的瑪斯特曼認為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至少以二十一種不同的意思在使用范式,這二十一種含義可分析為三種主要意思:(1)形而上學范式或元范式:范式是一種信念、一種有效的形而上學的思辯、一個新的觀察方式、一個指引感覺本身的有條理的原則,是某種決定廣大實際領域的東西等等。(2)社會學范式:范式是一個普遍承認的科學成就,象一個公認的法律判決等。(3)人工范式或工具范式:范式是教科書或經典著作,是一些供給的工具等等[1]。拉卡托斯認為,科學總是以研究綱領的形式向前發展。研究綱領由三部分組成:(1)“硬核”。“硬核”是相對穩定的,是作為研究綱領未來發展基礎的最普遍的基本假設和基本原理;(2)保護帶。硬核外部是柔韌多變的保護帶,它是由各種輔助假設構成,遇到反常時可通過調整保護帶以保護硬核;(3)方法論規則。包括反面助發現法和正面助發現法。反面助發現法告訴我們應當避免哪些研究途徑,禁止將矛頭對準硬核。正面助發現法體現長期研究方針,提示、暗示如何改變、發展該研究綱領的“可反駁”的保護帶。正面助發現法還提出一個綱領,此綱領開列一系列模擬實在的越來越復雜的模型,科學家遵循這個模型進行研究。[2]勞丹在其《進步及其問題》一書中認為,每一門科學都有一部充滿研究傳統的歷史。“一個研究傳統就是這樣一組普遍的假定,這些假定是關于一個研究領域中的實體和過程的假定,是關于在這個領域中研究問題和建構理論的適當方法的假定。”[3]
不僅自然科學存在科學范式,在社會科學領域,范式也是社會科學理論體系和研究活動過程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構成因素。美國社會學家D.P約翰遜認為:“社會學理論象任何其他科學的理論一樣,它的巨大基礎是未說明的假定。……這些假定包含社會學家對他們的主題的基本意象、他們用以描述和分析這一主題的概念選擇、為調查而對具體問題的挑選以及在分析過程中所運用的策略。……也可包括理論家的基本價值前提。”[4]我們認為,所謂社會科學范式,是指隱含在社會科學基本理論體系和研究過程中,關于研究對象和研究活動的一組基本觀念。這組基本觀念包括:
[1].關于研究對象屬性和作用過程的本體論社會歷史觀觀念;
社會科學研究思考
摘要:社會科學研究究竟是否需要將事實與價值分開,或有意識地排除價值判斷?這似乎是個顯而易見的簡單問題。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人們暗含的價值觀總是或隱或現地影響研究本身。這一問題在東方國家的社會科學研究中成其突出。因此。本文先論述當代西方哲學對這一問題的若干代表性論點,然后再對我國當前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某些普遍傾向作針對性的評論。
科學價值中立說
關于科學的價值中立的觀點,在西方哲學思想中在較長時期內影響了占主導地位的科學觀和認識論。一般認為馬克斯•韋伯引入了現代的事實—價值兩分的觀點。他在《社會學與經濟學中“價值中立”的意義》這一經典論文論述了兩方面的觀點[1]。第一點他吸取了休謨的思想,認為在規范與描述之間、在斷言某物實際上是什么與理想上應當是什么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我們加于事物的價值不屬于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學關心的是描述實際發生了什么,并且解釋為什么。自然,科學能夠而且必須注意個人和團體在事實上怎樣做出評價,但他們卻不能從根本上真實地記錄這個或那個事物是內在地有價值的,因而是在范疇上應當被評價的。韋伯的第二個論點是有規定性的。他從不認為價值是無足輕重的,也從不宣稱每個人,特別是社會科學家應當總是避免價值判斷。與此相反,他堅持提出指認與評價的區別,二者不容混淆。一個人在表達價值判斷時,不應當自稱這種判斷是得到科學地確認的;因為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當社會科學家推崇某種行動時,他們應當盡力地說明自己所說內容中哪些是科學的發現,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議。這是知識分子的真誠品質與尊重真理的原則所必然要求的。
20世紀的邏輯實證主義者一般都竭力提倡科學與價值、描述與規范、實然與應然判斷的嚴格區別,要求社會科學堅持價值中立的立場。亨普爾指出,有關科學的價值中立問題,可以說是圍繞著兩個不同的方面而展開,這就是:(1)科學家的實際研究行為,和(2)批判評價和論證科學斷言和程序的方法論標準。在科學家的實際行為層次上,價值評價作為科學研究的一個誘導因素無疑起了重要的作用。道德的準則、審慎的思考和個性等等顯然會影響科學家對所研究領域、問題和所采取的方法的選擇。社會和政治價值有可能削弱研究某些特殊問題領域的努力,也可能鼓勵人們贊同某些并無可靠根據的理論。當然,作為一種規律,科學研究中決定采取或放棄一個特定的假設或理論,將強烈地受到認知價值或準則的影響,這反映在他們堅持某種方法論程序的標準上。[2]
正是在構成研究行為的重要的誘導因素這個問題上,價值評價與科學研究相關聯。因此,必須在心理學、社會學和科學史解釋科學研究行為時考慮價值評價的作用。然而,這種科學解釋在談到科學家受價值影響的時候,并不涉及任何價值判斷。也就是說,它在解釋科學家接受或放棄一個理論時,并不論證這個理論的合理性,或表明這是個不合理的科學程序。而合理性問題要求的是在可以獲得的證據和其他系統的根據的基礎上對理論進行批判的評價。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傳統的科學觀,特別是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觀主張科學理論與證據關系有明確的客觀標準,并認為這種標準可用證據與理論之間的肯定或否定的的邏輯關系來表示,由此而為科學的客觀性與價值中立說提供了依據。按此觀點,恰當的科學研究及其結果是獨立于研究者個人的成見、信念或態度的,因而可以把某些程序看作違反了科學規范,并可以用對科學以外的價值觀的過度依賴來解釋研究者違背恰當的科學行為的動機。
與上述科學哲學觀點相類似,現代知識社會學(或科學社會學)的鼻祖卡爾•曼海姆也把自然的與文化的區別了開來,把數學、自然科學與宗教、道德、實踐領域等其他方面明確區分開來。“可以說,形式知識在本質上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其內容并不受個別的主體及其歷史社會條件的影響。但在另一方面,顯然存在著范圍廣泛的主體事務,它只能由某些主體、或在某些歷史時期被接受,而且從個人的社會目的來看,這也是顯而易見的。”[3]他認為,自然科學具有可重復性,而宗教道德等文化的領域則具有不可比的特征。所以他斷言,意識形態在本質上是非真理的。一般來說,意識形態的特征是對其范圍廣泛的對象進行高度明確的闡述,對其追隨者有權威的明確的命令性。與其他類型的信仰相比,意識形態更加系統化,圍繞一個或數個突出的價值觀而整合。它往往抵制信念的變革,它的接受或推行還往往伴隨著鼓動性的宣傳。誰接受它,誰就要完全服從它,誰的行為就必須完全滲透著意識形態。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產生于特定的文化中,因此它不可能與該文化的重要因素完全分開。意識形態故意掩蓋人們的動機與利益,這就迫使利益與對抗著的人們相互欺騙,并用貌似普遍化的方式掩蓋狹隘的局部目的和利益。意識形態不會把系統地追求真理當作自己的一項義務,因而采取取教條主義的認識態度,不愿接受新經驗和真理。作為一種文化的產物,意識形態對社會科學的影響尤其明顯。
民族院校社會科學社會責任
民族院校是一種有機的社會組織,嵌入于其所生存的社會環境。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更是最直接地處在一個與其外部社會環境不斷進行交換的動態過程中。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其所處特定社會場域為其提供的理論養料和實踐空間。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若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就必須依賴社會持續發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為社會謀福祉。
一、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四項社會責任
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責任,依據其自身發展定位,在以大學的職能為表征的外在向度上,主要包括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學生的教學育人、創新與發現新知識的科學研究、服務包含民族地區在內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三個方面;在以內在地存在于大學的本體價值中、以隱形形式作用于社會的內在向度上,主要指引領少數民族時代精神。
(一)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在教學育人中,應是促進少數民族與包括漢族在內的所有民族在核心就業能力和現代化程度兩個向度上同質化民族院校教學育人,面對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指的是“入口”,即他們是主要的招生對象。而從“出口”的角度,并不是說培養目標是讓民族院校的畢業生只能服務于少數民族或民族地區,或是只能適應民族地區的生活而不能適應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區的生活而失去遷徙能力。如果民族院校的培養目標是讓自己的畢業生只有在少數民族或民族地區的環境下才具有適應力與競爭力,而失去包括發達地區在內的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與適應力,則是作繭自縛、自我矮化,甚至是為民族問題埋下致命的隱患。
(二)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區分民族文化研究和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研究,其中應用型研究應追求與其他普通綜合性大學的同質化民族文化研究,畢竟只是少數民族學人類學研究者的研究,而對于絕大部分學生,尤其是本科生,他們畢業后,要面對的是激烈的就業市場。對于民族文化研究,應當繼續保護和傳承,繼續保持其民族特色。但對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研究,應當“去少數民族化”,追求與其他普通綜合性大學的同質化。對于專門針對民族地區特殊自然、地理、風俗的應用研究,則應該依據解決這些特殊的的問題所需的專業知識走專業化或行業化道路,這本質上也是與普通綜合性大學的同質化。
(三)民族院校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應當在加大應用型研究與普通綜合性大學的同質化進程中,追求服務社會能力的同質化在目前,民族院校服務社會的主要對象是民族地區。但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民族地區,絕不意味著民族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只能服務于總體上還很落后的民族地區。民族院校應該具備服務包括發達地區的在內的非民族地區的能力,用能服務全國的能力去服務民族地區,即具備其他普通綜合性大學同質化的服務能力。
詮釋Internet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內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討Internet進入哲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新聞學、國際關系學等一系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所提出的大量新課題,并向傳統理論提出的新挑戰,以及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走勢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Internet/哲學社會科學/網上文獻
【正文】
當今世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革命帶來的深刻的社會變革。以Internet為核心的這場信息革命,將極大地改變著人類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Internet作為信息時代的標志,它的出現,涉及到廣泛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尤其和哲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新聞學、國際問題研究等諸多學科關系密切,引起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和興趣。它不僅提出了大量新課題,也向一些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并將不同程度地對社會科學研究的走勢產生影響。
1Internet向傳統的社會科學理論提出挑戰
在經濟學領域,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理論造成沖擊。在傳統經濟概念中,生產取決于所用生產要素的數量,特別是勞動、資本、設備和資源(物質的),信息或知識只被視為外部因素,不是生產函數完整組成部分,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核心是資本積累;
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對比
據調查,國內僅見范皚皚等[1]曾基于2000—2013年SSCI對比分析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韓國,以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歷年收錄刊數的影響因子的異同,但范皚皚等[1]的研究涉及的國家或地區社會科學研究在全球范圍內來說并不強大,不能看出我國與社會科學強國之間的差距,且文獻僅選擇了刊數和學科差異性很強的影響因子作為研究,不能全方位體現我國與其他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差異性,加上近年我國各方面發展迅速,近年的SSCI期刊發展狀況文獻并不能完全體現。鑒于此,本研究參考文獻資料[2],最終選擇G7國家和有代表性的新興國家(印度、韓國、俄羅斯)為比較對象,對比分析2007—2016年10年間我國與其他國家的SSCI進程狀況,為相關人員了解我國SSCI期刊的整體影響力提供參考,同時為后續研究提供較翔實的數據資料。
1數據獲得方法
登錄InCitesJournalCitationReports,分別在2007—2016年SSCI數據庫的ViewagroupofjournalsbyCounty/Territory中,下載列入研究的11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印度、韓國、俄羅斯和中國)歷年入選SSCI的期刊狀況,記錄各刊的影響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5年影響因子(5-YearImpactFactor)、他引影響因子(ImpactFactorwithoutJournalSelfCites)、影響因子百分位(AverageJournalImpactFactorPercentile)、標準特征因子(NormalizedEigenfactor)等,并作對比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各國2007—2016年SSCI期刊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2007—2016年各國S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各國2007—2016年影響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別為意大利(1.505)、美國(1.473)、英國(1.219)、加拿大(0.882)、德國(0.739)、中國(0.686)、法國(0.404)、日本(0.395)、韓國(0.328)、印度(0.242)、俄羅斯(0.211);5年影響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國(1.982)、英國(1.637)、意大利(1.367)、加拿大(1.143)、德國(0.830)、中國(0.723)、法國(0.511)、日本(0.441)、韓國(0.328)、印度(0.243)、俄羅斯(0.177)。相對于2007年,2016年各國SSCI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除俄羅斯外,其余10國均有所增加。需要指出的是,表1給出了各國SSCI期刊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的算術均值,但理論上來說,由于期刊影響因子(包括5年影響因子)在學科間的差異很大,使用影響因子的算術均值對比國家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并不適宜,可略作為國家內部縱向影響力大小比較的參考。2.2各國2007—2016年SSCI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影響因子百分位是2015年版JCR新增的期刊評價指標,它將影響因子轉變為位置指標,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學科間的差異,可以進行學科間期刊的比較[3-4],即以影響因子百分位的大小對比不同國家間處于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力的大小理論上較單純比較影響因子更有說服力。各國歷年SSCI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國10年間SSCI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百分位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國(54.664)、英國(51.975)、加拿大(33.741)、德國(31.457)、中國(31.118)、意大利(31.112)、韓國(17.693)、法國(16.551)、日本(15.703)、印度(13.359)、俄羅斯(9.381)。11國的10年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呈梯隊排列,美國和英國SSCI期刊影響力相對較高,位列第一梯隊;加拿大、德國、中國、意大利位列第二梯隊;韓國、法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相對較低,位列第三梯隊。我國位于11國中的第5位,但和第4位的德國及第6位的意大利相比差異較小。相對于2007年,2016年各國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增長量由高到低分別為中國(24.448)、日本(9.845)、印度(6.355)、法國(3.867)、美國(1.530)、加拿大(1.224)、德國(0.027)、英國(-0.024)、意大利(-11.418)、韓國(-13.883)、俄羅斯(-17.252)。我國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增長量最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SSCI期刊學術影響力在逐步擴大,尤其2014年后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我國入選SSCI期刊量不多,影響因子百分位均值受個別期刊影響因子百分位的影響較大。2.3各國2013—2016年SSCI期刊標準特征因子。標準特征因子也是2015年版JCR新增的期刊評價指標,它是對特征因子做的一種特殊的標準化,其均值為1,指標越高期刊影響力相對越大。標準特征因子也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學科間的差異,理論上可以進行學科間期刊的比較[5-6]。JCR僅增加了2013年以來期刊的標準特征因子,各國2013—2016年SSCI期刊標準特征因子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各國2013—2016年平均標準特征因子由高到低分別為美國(0.42211)、英國(0.31695)、加拿大(0.18122)、德國(0.10524)、意大利(0.09299)、日本(0.08917)、法國(0.07177)、中國(0.06367)、印度(0.04702)、韓國(0.04379)、俄羅斯(0.01643),美國和英國SSCI期刊學術影響力遙遙領先,其余各國均呈梯度排列,我國位列第8位,遠高于印度、韓國和俄羅斯,但較日本和法國仍有距離。由于特征因子與影響因子的引證時間窗口、計算方法等均有所差異[7-8],故基于特征因子和影響因子的標準特征因子和影響因子百分位結果略有差異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由于我國入選SSCI的刊數較少,不同年份標準特征因子均值受個別期刊的變化影響較大,如《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5年的特征因子為0.09602,而2016年增長到了0.20641,故總體來看,我國的SSCI期刊標準特征因子呈現波動性增加趨勢。
3結語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探究
摘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當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推廣不可或缺的主體。以“兩會講話”為歷史契機,以改革開放實踐為現實依據,以馬克思主義權利觀為基礎,借助“譜系學”哲學分析方法,從理想到現實的權利運行規律,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者權利劃分為應有權利、法定權利和現實權利并且予以新解,進而提出了制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保障條例》、搭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對話平臺和完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學術評價體系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權利;法定權利;
現實權利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2016—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結果顯示,在國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中,高校申報數目和立項數目都位居五大社科研究之首[1]。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科學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主要實踐者。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內涵、種類及其作用,進而提出保障權利的具體舉措,使其真正成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先行者。
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提出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探究是在“兩會講話”①精神與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指引下,在馬克思主義權利觀破解西方個體權利產生困惑基礎上,作為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動力源泉提出的。
1.“兩會講話”與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探究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兩會講話”不僅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研究指明了方向,也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確認與保障提供機遇。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講話。該講話首先指出了,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作用,并指出了我國現階段哲學社會科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學術原創能力不強,有數量缺質量;其次指出了馬克思主義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思想的必要性、現實性和如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最后,提出了各級黨委要加強和改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該講話對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是方向和動力,極大喚醒其研究勇氣、激發其研究熱情并增強其研究信心,也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闡明了應該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為誰研究的現實性問題。在全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會議上,闡述了高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又指出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定位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也面臨重要挑戰。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從以跟蹤為主,步入了跟蹤和同行并存的歷史新階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研究如何跟進,創造出與時俱進的哲學社會科學作品;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后,中國威脅論、中國稱霸論的聲音不絕于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回應,形成正面積極的話語體系;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進行政策制度的引領,設計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目標架構等等。歷史性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注定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著社會科學研究和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的雙重使命,為有效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創造性、積極性,進而實現主體能動性,國家賦予其應有的權利是首要條件。為樹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進而轉化為高度的自覺,社會保障其現有權利的實現是根本條件。利用現有的環境,把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果理論化、系統化、科學化,并且廣泛傳播,使其引領世界,解決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基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追問,可謂是有效路徑。
哲學工作社會科學論文
[摘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要求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把準政治方向;把握時代脈搏,回應實踐需求;站穩人民立場,表達人民心聲;創作精品力作,提升研究價值;明德引領風尚,展現人格示范,切實肩負起培根鑄魂的時代重任。
[關鍵詞]新時代;培根鑄魂;哲學社會科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面臨新情況新挑戰,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新時代對于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更意味著新使命新擔當。正如所指出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這既是對哲學社會科學戰線以往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未來發展的殷切期待。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肩負起培根鑄魂的時代重任。
一、堅持守正創新,把準政治方向
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①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思想理論體系,也是我們黨進行民主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成功的指路明燈。為此,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成為我們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成為我們升華思想、提高認識、指導實踐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隨著實踐的變化而不斷創新發展的理論體系。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方面要堅持立足中國實際,努力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加快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推動新時展提供思想動力和智慧源泉;另一方面還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自覺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深入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不斷推進思想理論的創新發展,更好地闡釋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和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與世界文明進步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二、把握時代脈搏,回應實踐需求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探究
摘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當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推廣不可或缺的主體。以“兩會講話”為歷史契機,以改革開放實踐為現實依據,以馬克思主義權利觀為基礎,借助“譜系學”哲學分析方法,從理想到現實的權利運行規律,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者權利劃分為應有權利、法定權利和現實權利并且予以新解,進而提出了制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保障條例》、搭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對話平臺和完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學術評價體系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權利;法定權利;
現實權利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2016—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結果顯示,在國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中,高校申報數目和立項數目都位居五大社科研究之首[1]。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科學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主要實踐者。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內涵、種類及其作用,進而提出保障權利的具體舉措,使其真正成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先行者。
一、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提出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探究是在“兩會講話”①精神與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指引下,在馬克思主義權利觀破解西方個體權利產生困惑基礎上,作為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動力源泉提出的。
1.“兩會講話”與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探究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兩會講話”不僅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研究指明了方向,也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確認與保障提供機遇。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講話。該講話首先指出了,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作用,并指出了我國現階段哲學社會科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學術原創能力不強,有數量缺質量;其次指出了馬克思主義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思想的必要性、現實性和如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最后,提出了各級黨委要加強和改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該講話對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是方向和動力,極大喚醒其研究勇氣、激發其研究熱情并增強其研究信心,也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闡明了應該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為誰研究的現實性問題。在全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會議上,闡述了高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又指出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定位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也面臨重要挑戰。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從以跟蹤為主,步入了跟蹤和同行并存的歷史新階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研究如何跟進,創造出與時俱進的哲學社會科學作品;我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后,中國威脅論、中國稱霸論的聲音不絕于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回應,形成正面積極的話語體系;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進行政策制度的引領,設計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目標架構等等。歷史性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注定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著社會科學研究和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的雙重使命,為有效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創造性、積極性,進而實現主體能動性,國家賦予其應有的權利是首要條件。為樹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進而轉化為高度的自覺,社會保障其現有權利的實現是根本條件。利用現有的環境,把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果理論化、系統化、科學化,并且廣泛傳播,使其引領世界,解決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基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權利的追問,可謂是有效路徑。
社會科學類學術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雖然在理論上存在文化產品和文化商品屬性,但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必須著重深化對其知識屬性和學術屬性的認識。并且,市場經濟越是發達,越要求有更高學術品位的哲學社會科學類期刊與之相適應,以進一步地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和學術屬性是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的安身立命之本,這不僅是社會分工使然,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
【摘要題】期刊工作
【關鍵詞】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知識屬性/學術屬性
【正文】
伴隨中國出版業市場化步伐的加快,期刊必然面臨生存與發展的抉擇。在中國強大的期刊陣容中,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占有重要的份額。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是否也應進入市場?是否也應絕對“斷”掉“皇糧”,在商海里“自謀生路”?類似問題一直為學術界、期刊界專家、同人所關注。從宏觀上看,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屬于出版物范疇,屬于文化產品之列。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出版物的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不僅具有產品屬性、商品屬性,而且其知識屬性、學術屬性更為重要。兩者相權,后者才是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的本原屬性。確切地說,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是特殊的產品、商品,其特殊性在于其知識屬性、學術屬性遠遠高于其產品和商品屬性。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定位應首先是學術和知識,其次才是產品和商品;學術和知識屬性才最能代表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質的規定性。
一
社會科學研究通知
各高等院校:
為做好20*年度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申報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選題
項目選題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體現*特色,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于*加快發展、奮力崛起。重點加強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大課題研究;加強*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研究。扶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扶持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研究項目,扶持對學科創新發展起關鍵作用的研究項目,扶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項目。鼓勵跨學校、跨部門聯合申報項目,以發揮群體優勢,組織開展集體攻關,協同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二、項目類別
20*年度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分4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