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就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8:55: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群體就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通知
各鄉鎮(場、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力度,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扶持創業和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政發〔2012〕20號)精神,我縣將通過公益性崗位開發,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公益性崗位的范圍
公益性崗位主要是由政府出資或社會籌集資金開發,以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滿足公共服務需求為目的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
主要包括:①社會管理崗位,包括鄉鎮勞動保障協管員、交通管理、廣場管理、治安協管等;②公共服務崗位,包括社區保安、衛生保潔、環境綠化、停車場管理、公用設施維護、托老托幼服務等;③單位公益性崗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定編以外工勤服務崗位,如門衛保安、后勤服務等崗位。
二、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對象及條件
現失業群體就業趨勢和政策
“新失業群體”,主要是指每年社會新增加的失業人員,既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也包括城鎮新加的失業人員,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歷年結轉的初、高中畢業生等沒有從業經歷的城鎮失業人員。隨著這部分人數日益增加,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來自“新失業群體”方面的社會就業壓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一、基本形勢
近年來,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往往是指國有或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日益壯大的失業群體,即新失業群體的存在。盡管這部分失業人員與下崗失業人員具有身體、年齡等方面的就業優勢,表面看來,他們的就業問題個對比下崗失業人員容易解決,但實際上,“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文化水平較低。新失業人員大都是初中或高中等較低學歷畢業甚至輟學。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當中,吃苦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二是職業素養不高。新失業人員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中沒有學到多少專門的職業技能,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更沒有國有或集體企業工作經歷,也就沒有系統的從業經歷,也就沒有什么自身特長。三是社會經驗不多。這部分人年紀不大,涉世不深,社會閱歷尚淺,價值觀混亂,可塑性極強,而這部分人員也同樣面臨著成家和生存需求,失業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社會穩定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四是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由于“新失業群體”在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過程中一沒經驗,二沒專長。毫無優勢可言,屬于社會就業弱勢群體,大部分人又長期處于失業、半失業狀態,造成了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的大量增加,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失業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據統計,長春市每年各類失業人員達20余萬人,其中新增長的失業人員就達6萬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可想而知,社會就業形勢因新失業人群的增加而愈發顯得嚴峻。因此,如何解決好“新失業群體”就業困難,幫助其實現就業愿望是我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乃至于全社會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所要面臨的新的社會問題。
二、就業對策
“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根據其就業形勢,結合我市實際,我們擬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一)制定出臺政府促就業政策,實施“新失業群體”就業工程
新失業群體就業形勢及對策
“新失業群體”,主要是指每年社會新增加的失業人員,既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也包括城鎮新加的失業人員,本文特指每年增加和歷年結轉的初、高中畢業生等沒有從業經歷的城鎮失業人員。隨著這部分人數日益增加,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來自“新失業群體”方面的社會就業壓力也日益顯現出來。 一、基本形勢
近年來,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往往是指國有或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而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日益壯大的失業群體,即新失業群體的存在。盡管這部分失業人員與下崗失業人員具有身體、年齡等方面的就業優勢,表面看來,他們的就業問題個對比下崗失業人員容易解決,但實際上,“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文化水平較低。新失業人員大都是初中或高中等較低學歷畢業甚至輟學。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當中,吃苦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二是職業素養不高。新失業人員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中沒有學到多少專門的職業技能,很少有機會參加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更沒有國有或集體企業工作經歷,也就沒有系統的從業經歷,也就沒有什么自身特長。三是社會經驗不多。這部分人年紀不大,涉世不深,社會閱歷尚淺,價值觀混亂,可塑性極強,而這部分人員也同樣面臨著成家和生存需求,失業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社會穩定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四是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由于“新失業群體”在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過程中一沒經驗,二沒專長。毫無優勢可言,屬于社會就業弱勢群體,大部分人又長期處于失業、半失業狀態,造成了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的大量增加,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失業人群中的主要成份。據統計,長春市每年各類失業人員達20余萬人,其中新增長的失業人員就達6萬多人,且每年正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可想而知,社會就業形勢因新失業人群的增加而愈發顯得嚴峻。因此,如何解決好“新失業群體”就業困難,幫助其實現就業愿望是我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乃至于全社會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所要面臨的新的社會問題。
二、就業對策
“新失業群體”就業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根據其就業形勢,結合我市實際,我們擬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一)制定出臺政府促就業政策,實施“新失業群體”就業工程
結合目前國家和省、市關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的相關優惠政策,制定出臺適合我市實際的促進“新失業群體”就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以政策促就業。
城市攤販就業群體社會保障探究
摘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非正規就業作為一種彌補城市就業缺口、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方式,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就業形式之一。同時非正規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也越來越引起重視。文章在現有的非正規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研究基礎上,立足于后疫情時期,從非正規就業群體中頗具代表性的城市攤販角度出發,整理城市攤販社會權益保障存在的問題和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城市攤販等非正規就業群體社會保障的建議。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城市攤販;社會保障
1引言
2020年6月李克強總理于山東煙臺考察時曾言:“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當前,地攤經濟成為了振興消費市場、促進經濟復蘇的新動能與新引擎,意味著其代表的非正規就業群體在后疫情時代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可與之相矛盾的是攤販這一龐大的社會群體長時間以來未能得到充分的社會權益保障。因此,如何在特殊時期有效維護城市攤販等非正規就業群體的基本保障權益,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2城市攤販參與社會保障必要性
2.1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文教育特殊群體就業路徑研究
摘要:高校大學生中特殊群體占據一定的比例,他們在學習生活和畢業就業等方面承受更大的壓力。如何開展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管理,幫助他們順利畢業就業,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
關鍵詞:特殊群體;大學生;就業特征;就業路徑
高校特殊群體是人為劃分的、方便研究而存在的非正式的學生群體。高校特殊群體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學習困難學生群體、生理缺陷學生群體、心理亞健康學生群體、違紀學生群體、網絡成癮學生群體、單親家庭學生群體等[1]。他們由于自身或外在客觀原因,在經濟條件、教育資源享用、競爭能力等一個或多個方面處于劣勢境況,在學習生活和畢業就業等方面承受更大的壓力。幫助他們成人成才,是目前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和新挑戰。
一、高校特殊群體就業路徑研究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維護高校校園的和諧穩定。就業路徑是指擇業的范圍、途徑,幫助特殊群體開拓就業路徑就是幫助他們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自身實力,最終成功擇業就業,有利于創建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有利于維護校園的和諧有序。(二)有利于促進特殊群體的全面發展。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對于特殊群體,我們要心思縝密、善于觀察,給他們營造溫暖、舒心的學習生活氛圍,幫助他們制定適合的學習和擇業規劃,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幫助他們在適合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既是促進特殊群體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對他們加強人文教育的最終目標。(三)有利于建立健全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高校、政府共同協調配合,高校建立的特殊群體檔案、特殊群體就業信息網為政府有效開展工作奠定基礎,為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為高校特殊群體工作的開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四)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整體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目前大學生就業普遍較難,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市場需求有時不能契合,要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根據市場需求,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特殊群體作為大學校園里占據一定比例存在的群體,并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日益增多的趨勢,新一代的大學生,明顯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更差,更容易引發心理危機。為此,應幫助特殊群體拓寬就業路徑,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二、高校特殊群體就業特征分析
就業弱勢群體研究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扶持和幫助弱勢群體實現再就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要求,亦是保證市場就業有效運作的條件。要針對目前下崗職工中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轉崗轉業困難的弱勢就業群體的再就業,從六個方面即再就業政策援助、再就業崗位援助、社區服務援助、社會保障援助、法律咨詢援助等提出應對性措施。以期通過運用更優惠政策、營造全社會扶貧濟困道德氛圍,給予弱勢群體持久、穩定幫助。
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的新的發展階段,而小康社會建立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確保每個人生存權、發展權利得到充分實現。顯然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關鍵或困難是:如何讓那些因為某種原因而被排斥在現代化進程以外,處于社會邊緣的弱勢群體亦能參與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隊伍中來,其生活狀況能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改善?弱勢群體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是存在的,只是其規模和程度不同。我國社會轉型期伴隨著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及分配不均,一部分社會成員由于缺乏權力和競爭能力或不適應社會的變化,在社會利益新的分配格局中被弱勢化,并被變為社會弱勢群體。我國城市新貧困主體——下崗失業的困難職工正是這樣一群在改革中其經濟和社會地位被雙重弱勢化了的群體。一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因企業不景氣、虧損、停產、倒閉,拖欠、停發工資、離退休金或基本生活費,而又得不到及時的失業救濟使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又因年齡、技能、文化、性別等自身因素局限被排斥在市場就業競爭以外,再就業困難重重。與傳統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不同,下崗失業職工淪為弱勢階層很大程度上是歷史性、體制性因素引起,個人幾乎完全是被動的、無法選擇的。對這部分在改革中出現的弱勢群體,特別需要有相應的或更完善的制度或措施對其利益損失加以補償,因此怎樣使他們從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擔者變為改革成果的主要受益者,走出困境最終擺脫貧困?就成為當前各地方政府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實施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一個重要議題和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從現有已實施的對策看,對國企下崗失業困難職工的援助主要包括兩方面:生活援助、就業援助。提供直接的生活保障如保證最低工資、養老金、基本生活費的發放甚至低保金的救濟,固然短期內可起到改善生活狀況、抑止貧困繼續惡化的作用,但考慮到社會救濟的功能、性質——“兜底保障”,且會造成貧困者的自卑心理,過于寬松的救濟條件還可能滋生失業者的惰性和依賴性,寧肯拿失業津貼而不去積極尋找工作。因此,當今大多數市場經濟的國家都在積極探索怎樣把救濟保障與促進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從簡單保護失業者到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另一方面對那些具有勞動能力又有勞動愿望,只是由于缺乏經濟資源和競爭能力的弱勢就業群體則通過加大再就業援助力度給予支持。又如美國在研究解決就業問題對策時,工作重點即是幫助長期失業人員和其中的特殊群體實現就業再就業。另外,為吸收長期失業者,法國政府于1996年舉辦公益事業,實施了一項城市——郊區馬歇爾計劃,通過財政支持改造全國1300個貧困社區,解決了數萬人的就業。
綜上,西方國家援助困難群體的積極就業促進政策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同志指出“做好國企下崗職32212作,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近幾年受我國經濟不景氣的市場環境制約,職工再就業越來越困難,再就業率亦呈下降趨勢。1998年四川省再就業率為52.1%,1999年降為45.5%,2000年進一步下降為37.9%,2001年為38%。現滯留中心或還未解除勞動關系的大多是一些年齡在40-50歲左右的大齡職工。一方面他們自身素質低、缺乏求職技巧、無創業資金,轉業轉崗困難;另一方面又同時承受著家庭和社會雙重生存壓力,就業需求特別強烈,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來維持個人或家庭起碼的有尊嚴的生活。這部分人的就業和生活保障若無政府特殊就業援助和社會傾情相助,僅靠自己通過市場化途徑是難以解困的。對這部分弱勢就業群體必須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實施貼近服務,專項援助,運用更加優惠政策和更有力的措施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每一個弱勢群體成員手中,幫助他們順利出中心,盡快再就業。
(一)再就業政策援助
1.對不同年齡下崗職工實施不同的就業政策
宣傳政策 開發崗位 促進困難群體就業
200年以來,在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中,前進街道結合自身實際,推動政策宣傳落實,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重點幫扶各類困難群體就業,取得一定成效。目前,轄區84%的下崗失業人員、90%的“4050”人員實現了就業,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至少一人就業。
一、組織開展“五個一”活動,大力宣傳政策
街道在組織各社區利用櫥窗、板報、張貼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傳的同時,在轄區內大力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即向企業、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發放一批政策宣傳手冊;制作一套工作流程圖,將《再就業優惠證》、小額貸款、社保補貼等申領過程制成圖表,列明所需材料、辦事時限,張貼在社區醒目位置;開通一部專線電話,架起社區與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之間溝通的橋梁;設立一個咨詢窗口,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解答疑難問題;開辟一個宣傳專欄,配合星級社區創建活動,每個社區開辟的再就業宣傳欄不少于3平方米。
二、多渠道開發崗位,分類安置就業
一是挖掘轄區單位用工崗位。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主動上門聯系,采集用工信息,并聘請轄區單位負責人為再就業援助員。同時,經常組織召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宣傳就業政策,簽訂共建聯建社區就業協議,建立空崗報告制度。二是開發家庭服務靈活就業崗位。針對轄區內電力企業職工多、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多的特點,將家政服務作為突破口,幫助轄區12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靈活就業,并落實了靈活就業社保補貼。三是開發公益性崗位。結合社區公共服務的需要,開發保潔、保安、巡防、消防、交通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利用城市改造的契機,在新建小區成立街道管理的物業公司。一年來,有46名“4050”人員落實了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政策,走上了公益性崗位。四是幫助自主創業。組織社區對有創業能力的人員建立專門臺賬,推薦參加市、區的創業培訓,提供小額貸款申請、協調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等服務。目前,已有98名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三、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稅收體系促進城市貧困群體就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城市新弱勢群體的現狀;稅收政策與城市新弱勢群體就業關系;促進城市新弱勢群體就業稅收政策的著眼點;具體建議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就業環境不利于城市新弱勢群體就業、城市新弱勢群體自身素質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城市新弱勢群體失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勞動成本經常被認為對這種狀況負有責任、稅收政策作為一個外生變量、稅收優惠政策也是重要手段、增大對教育培訓的支持、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對城市新弱勢群體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給予支、建立針對農民工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內容提要: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帶來了中國社會巨大的變化,平均每年8%的經濟增長速度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但必須承認,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失業率上升等諸多問題,這已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障礙。失業人員的增加,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不可避免地導致貧困人口的激增及對社會公平的思考。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在城鎮,由于失業,大部分人陷入絕對貧困,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正在逐步形成個新的階層:城市新弱勢群體。
一、城市新弱勢群體的現狀
與一般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不同,城市新弱勢群體是指那些由于職業技能差、文化水平低,雖然都在積極尋找工作,但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使就業也基本屬于臨時就業或彈性就業,就業質量低下,享受不到各種保險和有關福利待遇的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與進城務工的農民是城市新弱勢群體的主要組成者。在數量上,他們已經超過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在生活水平上他們處于社會的最低點。如表1、表2所示。
就業環境不利于城市新弱勢群體就業。近兩年,我國勞動力市場呈現明顯供大于求的局面,就業彈性逐年下降。不但城市新弱勢群體需要工作崗位,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也面臨就業難的局面。經濟模式的轉變是引起失業嚴重的主要原因。在經濟模式走向集約化發展道路的情況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只能拉動60萬~70萬個就業崗位。而過去在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拉動就業可以達到200多萬人。加入WTO后我國企業面臨著結構性沖擊,受影響的行業、企業必將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結構性失業人員的增加不可避免,進一步加大了勞動力市場非均衡狀態。
城市新弱勢群體自身素質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城市新弱勢群體的顯著特點是職業技能差、文化水平低,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調查,下崗失業人員大專及以上的占到下崗失業人員總數的約7.9%,中專及高中的占到38.4%,初中及以下的占到53.7%;農民工情況更差,大專以上的只占到0.4%,中專及高中的占到11.3%,初中及以下的占到88.4%.這種情況使他們在就業方面往往面臨著種種勞動力市場障礙,如受歧視、缺乏接受培訓的機會、自身不能適應經濟的迅猛變革,以及伴隨貧困而來的各種不利因素,這些都阻礙了他們就業。
勞保局群體就業工作方案
為大力實施就業促進民生工程,繼續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自府辦發〔2009〕34號)精神,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實現就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個發展”的戰略部署,圍繞“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的目標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系列政策,將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就業工作的突出位置,進一步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健全機制,著力拓展就業渠道、強化公共服務、鼓勵自主創業、加大就業培訓、加強政策支持,努力構建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格局,切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工作目標
力爭在2010年8月底新學年開學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75%;2010年建立11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吸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2010年促進120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具體任務分解詳見附件)。
三、工作措施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職業指導探討
隨著高校的擴招,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一直呈現出逐漸遞增的狀態。根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畢業生人數699萬人;2014年畢業生727萬人,2015屆畢業生749萬人,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70萬以上,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的約30萬海歸,以及之前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2016年全國將有1000萬大學生同時競爭就業。這是繼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個難就業年之后的一個更加難的就業年,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高校畢業生中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就是就業困難群體。
1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界定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有多方面的綜合性因素。通常認為,“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主要是指由于社會關系、經濟條件、生活經歷、個體生理缺陷、專業限制、學習成績較差、專業技能不扎實、人際關系協調能力較弱、心理存在障礙等等原因導致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不被用人單位接納、認可,沒有實現正常就業的大學畢業生。
2職業指導的含義
職業指導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職業指導之父帕森斯在1908年提出來的,這一概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在不斷的演變,融入了更多更具生命力的元素。從本質來看,職業指導就是個體將自我與職業進行結合與綜合考慮,得出自我發展的途徑與方向,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過程。
3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