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2:08: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全球戰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全球戰略

全球戰略論文

一、領導世界的美國新戰略

追求、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是任何國家在任何時候對外政策的根本出發點。這是國際政治的一個根本原則,只不過這一原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表現形式不同、表現程度不同。美國經過短短二百年的發展,就成為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這和其對國家利益至上原則的深刻理解、恰當運用、不斷調整分不開的。

美國歷屆總統上臺后,為了體現與前任的區別,都推出一整套自己的內外政策,人們一般冠之以“××主義”。但無論何種主義,其本質是一樣的,因此我們不妨統統稱之為美國主義或美國利益至上主義。只不過美國對自己國家利益的定位伴隨著自己國家實力、國際地位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具體講,美國對自己國家利益的定位,由最初獨立時的維護自身利益至多是美國在美洲的利益,擴展到今天充當全世界的霸主。即在冷戰后的今天,美國把爭取對全球的領導、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未來的世界秩序,維護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領域的一超地位當做自己的國家利益,這就是美國的全球戰略。

蘇聯東歐劇變、華約解體,既是世界形勢和國際政治格局的分水嶺,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分水嶺。歷史上的各種美國主義,無論是一百多年前的“門羅主義”、“門戶開放主義”,還是近現代的“杜魯門主義”、“尼克松主義”、“里根主義”,都是在多極或兩極格局體現下形成的,因而美國的對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制約,既使在二戰后美國實力超群的情況下,美國也不敢為所欲為,也不得不考慮到前蘇聯的反應。但冷戰的結束,蘇聯、華約的解體,制約對手的消失,促使美國重新調整其外交政策,美國人認為追求新的更加廣泛的國家利益的時候到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出籠了。

所謂“單邊主義政策”,是指在國際交往中,不顧或很少顧及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利益和反應,以自我本位主義為中心,采取單方面外交行動或措施的外交方式。這種外交方式實質上就是國際政治中的霸權主義。而冷戰后的美國無疑是奉行單邊主義政策的典型。克林頓政府執政的8年是冷戰結束后世界新舊格局大轉折的時期,也是國際形勢劇烈變化、無序發展的時期。為維護和加強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建立美國“說一不二”的世界體系,克林頓政府大幅度調整了美國的外交政策,確立了以“參與和擴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安全、促進繁榮和推進民主”為主要目標的對外戰略,這就是所謂的克林頓主義。美國對外政策的這種新變化和新調整,反映了新的國際形勢下美國國家利益的新界定、新追求,具有極大的進攻性和擴張性,其最大的表現就是在“人道主義”幌子下的“新干涉主義”。我們知道,在克林頓政府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肆擴張并確立了所謂的“戰略新概念”,擠壓俄羅斯的戰略和安全空間,首次繞過聯合國干涉、轟炸一個主權國家南聯盟,美國還數次挑起事端向中國發難。正如克林頓在1999年第54屆聯大發言時聲稱,“聯合國不是維持和平的唯一途徑”,“國際社會到底用什么辦法來作出反應將取決于采取行動的國家的能力,同時取決于它們對自己國家利益的感覺”。這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霸權邏輯。

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時候,美國布什新政府上臺。共和黨和執政地位的更迭,并沒有影響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延續,布什政府不但繼承了克林頓外交政策的核心,而且將美國的單邊主義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只是在“9·11事件”后,出于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需要,開始注重和中、俄、歐及國際社會的合作。但美國的既定目標不會也不可能改變,美國布什政府正利用這“塞翁失馬”般的千載難逢的契機,在反恐怖和合作化的外衣下,大肆地、堂而皇之地推行其領導世界的全球戰略。為謀求所謂的“絕對安全”,美國新政府不顧國際輿論的反對,于去年12月13日正式宣布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ABM)。這是美國在現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項最為重要的國際軍控條約,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今后的國際裁軍進程和國際安全構架中將逐步顯現出來。ABM是美蘇于1972年簽署的,目的是通過禁止雙方發展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來確保對“對方的核威懾平衡”,以此避免核戰爭。ABM是全球戰略穩定的基石,是世界上32個裁軍及核不擴散國際條約存在的基礎。國際戰略穩定一旦因此被破壞,一些國家就有可能被迫執行新的核軍備發展計劃,新一輪軍備競賽將難以避免。美國之所以退出ABM,目的是放手發展NMD,從而確立美國在世界上“一超獨霸”的地位,建立起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秩序。當年,美蘇兩國核軍備競賽進入高潮,蘇聯的核力量大有超越美國之勢,為了限制蘇聯的核能力,美國與蘇聯簽署了ABM。而現在,美國看到ABM已經成為自己發展NMD的障礙,就單方面毀約。由此可見,無論簽署還是退出ABM,美國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根本不顧及國際社會和其他國家,這充分暴露了美國外交的單邊主義和實用主義。不僅如此,美國總統布什在他剛剛結束的第二次歐洲之行期間還炮制了一個所謂的先發制人論,回國后他進一步闡述了這一理論。根據布什的“先發制人”理論,美國將對那些“實力薄弱”、有可能被恐怖組織相中的小國采取突然行動,避免它們像阿富汗那樣成為恐怖分子活動的樂土。據最近出版的《紐約時報》報道,布什已經命令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將這一原則正式寫進美國的國家安全新政策。這樣,美國要對那些有意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不友好”國家和恐怖組織發動“先發制人”式的攻擊,看來已經成為事實。據布什的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講,美國出臺“先發制人”論是為了適應“9·11事件”后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因為美國再也不敢輕視恐怖分子的突然襲擊。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新政府的這一理論和布什上臺后采取的一系列其他我行我素的行動一樣,在國際上得到的只能是一片反對聲,它只會將美國導向極端和徹頭徹尾的單邊主義。

查看全文

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從美國的伊拉克困境說起

事實證明,美國一意孤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不但師出無名,沒有起到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效果,反而把伊拉克變成了一個反美武裝斗爭的“火藥桶”和“訓練營”。伊拉克治安形勢日益惡化,陷入看不見盡頭的教派沖突和內亂,面臨著政治分裂和領土分裂的危險。

伊拉克戰爭爆發至今,已有3000多美國官兵喪生,兩萬多美軍受傷。美國戰爭支出將近3800億美元,相當于每月64億美元,每天2.1億美元。伊拉克人民付出的代價更高,至少有5萬人因戰亂而死亡,大部分是死于教派仇殺的無辜平民。累計超過200萬的伊拉克平民被迫背井離鄉,到鄰國去避難。

2006年下半年,盡管布什政府竭力掩蓋在伊拉克的困境,美國政界朝野已經或公開或掩蔽地得出了一致結論:美國在這個國家無力回天,不能不考慮美軍分階段撤出的問題了。余下的問題無非美軍在什么時機、以何種方式、何種借口撤離比較體面,美國利益的直接損失相對較小。

布什政府正在對伊拉克沖突和中東局勢做出全面評估,判定美國在軍事上暫時從伊拉克脫身后將會帶來的戰略變化,以便確定美國的下一步政策調整。在伊拉克的嚴重挫折,是否將帶來美國對其霸權擴張政策的全面反思,修正其反恐戰略和對中東的政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觀察美國的國內政治。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國內背景

查看全文

剖析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從美國的伊拉克困境說起

事實證明,美國一意孤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不但師出無名,沒有起到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效果,反而把伊拉克變成了一個反美武裝斗爭的“火藥桶”和“訓練營”。伊拉克治安形勢日益惡化,陷入看不見盡頭的教派沖突和內亂,面臨著政治分裂和領土分裂的危險。

伊拉克戰爭爆發至今,已有3000多美國官兵喪生,兩萬多美軍受傷。美國戰爭支出將近3800億美元,相當于每月64億美元,每天2.1億美元。伊拉克人民付出的代價更高,至少有5萬人因戰亂而死亡,大部分是死于教派仇殺的無辜平民。累計超過200萬的伊拉克平民被迫背井離鄉,到鄰國去避難。

2006年下半年,盡管布什政府竭力掩蓋在伊拉克的困境,美國政界朝野已經或公開或掩蔽地得出了一致結論:美國在這個國家無力回天,不能不考慮美軍分階段撤出的問題了。余下的問題無非美軍在什么時機、以何種方式、何種借口撤離比較體面,美國利益的直接損失相對較小。

布什政府正在對伊拉克沖突和中東局勢做出全面評估,判定美國在軍事上暫時從伊拉克脫身后將會帶來的戰略變化,以便確定美國的下一步政策調整。在伊拉克的嚴重挫折,是否將帶來美國對其霸權擴張政策的全面反思,修正其反恐戰略和對中東的政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觀察美國的國內政治。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國內背景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研究論文

摘要: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促使大型跨國公司逐步實施全球戰略。與之相適應,其研究與開發活動也呈現出新的微觀運作機制,即從傳統集中式R&D向全球戰略下R&D演變。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基本程序包括在跨國公司內部建立技術指導委員會、選擇新的R&D機構(母國基地擴張型或者母國基地開拓型)以及為R&D機構選擇區位等。其建立新的R&D機構一般有三個過程:選擇最佳R&D機構經理人員、確立新R&D機構的最佳規模以及在R&D機構運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調整及信息交流等。隨著母國以及海外R&D機構不斷發展,跨國公司逐步整合兩大類R&D機構構成公司R&D網絡。

關鍵詞: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研究與開發;微觀機制

一、跨國公司從傳統集中式研究與開發(即R&D)向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演變

跨國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活動是其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在發展前期,跨國公司的生產、制造與營銷往往已實現國際化,甚至全球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究與開發活動多集中于母國,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國家中進行。傳統的集中式研究與開發活動在跨國公司的技術發展歷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與開發預算的資金控制、通訊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國間文化差別所引起的在研究與開發協調中產生的問題。但如今其表現出越來越無法適應世界經濟與跨國公司新發展的趨勢。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具有潛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個跨國公司必須在全球設立多個R&D機構以獲得這些新知識、新信息,從國外大學或R&D機構甚至競爭者中獲得相關的最新產品成果,從而進一步充實本公司的開發能力。

2.跨國公司需要以越來越快的步伐來適應全球各地對產品需求的變化與增長。每個公司必須建立一種R&D機構網絡用以獲得當地需求的新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從而保持本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全球戰略分析論文

一、跨國公司的定義

跨國公司是指依賴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及完善的管理體制,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設立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活動的大型企業。

2、全球戰略概念

全球戰略本身是一個歷史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可以有多種戰略模式。按企業經營國際化程度劃分有本國中心戰略、多中心戰略、地區中心戰略和全球中心戰略4種類型;按國際經營一體化程度區分:為獨立子公司戰略、簡單一體化戰略和綜合一體化戰略3種類型。跨國公司全球戰略,從本質意義上來理解,是以全球的長期目標為基礎,在全球范圍內,協調統一企業的內外資源,合理安排企業的投資、生產、銷售、服務等一系列的技術開發活動,讓有限的資源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有效地運用。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否定了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國際性生產模式,通過對各項資源的跨國界配置、管理與協調來實現采購一體化、生產一體化、研發一體化、營銷一體化、財務一體化,生產專業化,并將資源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發揮到最強,最大化。

3、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現狀分析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是指跨國公司在華進行的以R&D為目的的投資行為。經分析發現,目前跨國公司在華R&D投資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全球戰略研究論文

摘要:戰略,是企業為了適應環境變化而確立的長期經營目標與行動方針。企業為了長期更好地發展,必須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來制定和調整戰略。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變化,我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跨國公司對我國的投資項目也越來越多,本文以跨國公司對我國R&D投資的戰略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跨國公司;全球戰略;在華投資;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國際分工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強,跨國公司在全球迅速發展起來,并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體,繼而在世界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跨國公司通過調整企業結構和決策,來不斷適應新環境下的市場規則。

二、跨國公司的定義

跨國公司是指依賴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及完善的管理體制,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設立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活動的大型企業。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的微觀新機制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的微觀新機制

摘要: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促使大型跨國公司逐步實施全球戰略。與之相適應,其研究與開發活動也呈現出新的微觀運作機制,即從傳統集中式R&D向全球戰略下R&D演變。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基本程序包括在跨國公司內部建立技術指導委員會、選擇新的R&D機構(母國基地擴張型或者母國基地開拓型)以及為R&D機構選擇區位等。其建立新的R&D機構一般有三個過程:選擇最佳R&D機構經理人員、確立新R&D機構的最佳規模以及在R&D機構運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調整及信息交流等。隨著母國以及海外R&D機構不斷發展,跨國公司逐步整合兩大類R&D機構構成公司R&D網絡。

關鍵詞: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研究與開發;微觀機制

一、跨國公司從傳統集中式研究與開發(即R&D)向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演變

跨國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活動是其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在發展前期,跨國公司的生產、制造與營銷往往已實現國際化,甚至全球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究與開發活動多集中于母國,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國家中進行。傳統的集中式研究與開發活動在跨國公司的技術發展歷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與開發預算的資金控制、通訊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國間文化差別所引起的在研究與開發協調中產生的問題。但如今其表現出越來越無法適應世界經濟與跨國公司新發展的趨勢。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具有潛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個跨國公司必須在全球設立多個R&D機構以獲得這些新知識、新信息,從國外大學或R&D機構甚至競爭者中獲得相關的最新產品成果,從而進一步充實本公司的開發能力。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的微觀新機制

摘要: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促使大型跨國公司逐步實施全球戰略。與之相適應,其研究與開發活動也呈現出新的微觀運作機制,即從傳統集中式R&D向全球戰略下R&D演變。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基本程序包括在跨國公司內部建立技術指導委員會、選擇新的R&D機構(母國基地擴張型或者母國基地開拓型)以及為R&D機構選擇區位等。其建立新的R&D機構一般有三個過程:選擇最佳R&D機構經理人員、確立新R&D機構的最佳規模以及在R&D機構運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調整及信息交流等。隨著母國以及海外R&D機構不斷發展,跨國公司逐步整合兩大類R&D機構構成公司R&D網絡。

關鍵詞: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研究與開發;微觀機制

一、跨國公司從傳統集中式研究與開發(即R&D)向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演變

跨國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活動是其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在發展前期,跨國公司的生產、制造與營銷往往已實現國際化,甚至全球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究與開發活動多集中于母國,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國家中進行。傳統的集中式研究與開發活動在跨國公司的技術發展歷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與開發預算的資金控制、通訊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國間文化差別所引起的在研究與開發協調中產生的問題。但如今其表現出越來越無法適應世界經濟與跨國公司新發展的趨勢。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具有潛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個跨國公司必須在全球設立多個R&D機構以獲得這些新知識、新信息,從國外大學或R&D機構甚至競爭者中獲得相關的最新產品成果,從而進一步充實本公司的開發能力。

2.跨國公司需要以越來越快的步伐來適應全球各地對產品需求的變化與增長。每個公司必須建立一種R&D機構網絡用以獲得當地需求的新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從而保持本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的微觀新機制

一、跨國公司從傳統集中式研究與開發(即R&D)向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演變

跨國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活動是其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在發展前期,跨國公司的生產、制造與營銷往往已實現國際化,甚至全球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究與開發活動多集中于母國,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國家中進行。傳統的集中式研究與開發活動在跨國公司的技術發展歷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與開發預算的資金控制、通訊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國間文化差別所引起的在研究與開發協調中產生的問題。但如今其表現出越來越無法適應世界經濟與跨國公司新發展的趨勢。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具有潛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個跨國公司必須在全球設立多個R&D機構以獲得這些新知識、新信息,從國外大學或R&D機構甚至競爭者中獲得相關的最新產品成果,從而進一步充實本公司的開發能力。

2.跨國公司需要以越來越快的步伐來適應全球各地對產品需求的變化與增長。每個公司必須建立一種R&D機構網絡用以獲得當地需求的新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從而保持本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東道國科研人員、工程師的薪水可能比較低,也促進了跨國公司從傳統集中式R&D向全球戰略下R&D演變。

全球戰略是指跨國公司從全球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有限資源,抓住全球性機遇,進行全球性選擇和部署,確定全球性戰略目標,取得最佳的長期總體效益。在全球戰略的總體框架下,大型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活動也逐漸趨于全球化。尤為明顯地表現在技術密集型產業,如醫藥、電子等行業中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拋棄了傳統的研究開發方式,而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自己的全球R&D網絡。例如,佳能公司在5個國家建立起8個R&D機構,摩托羅拉公司在7個國家建立了14個機構,布里斯托?米爾(Bristol-MyersSquibb)公司在6個國家建立了12個機構。一項調查顯示:32個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跨國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活動中,最為成功的公司往往在全球設有R&D網絡,從而使其獲得的最新市場信息轉化為創新產品。

查看全文

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的微觀新機制

摘要: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促使大型跨國公司逐步實施全球戰略。與之相適應,其研究與開發活動也呈現出新的微觀運作機制,即從傳統集中式R&D向全球戰略下R&D演變。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基本程序包括在跨國公司內部建立技術指導委員會、選擇新的R&D機構(母國基地擴張型或者母國基地開拓型)以及為R&D機構選擇區位等。其建立新的R&D機構一般有三個過程:選擇最佳R&D機構經理人員、確立新R&D機構的最佳規模以及在R&D機構運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調整及信息交流等。隨著母國以及海外R&D機構不斷發展,跨國公司逐步整合兩大類R&D機構構成公司R&D網絡。

關鍵詞: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研究與開發;微觀機制

一、跨國公司從傳統集中式研究與開發(即R&D)向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演變

跨國公司的研究與開發活動是其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在發展前期,跨國公司的生產、制造與營銷往往已實現國際化,甚至全球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研究與開發活動多集中于母國,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國家中進行。傳統的集中式研究與開發活動在跨國公司的技術發展歷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與開發預算的資金控制、通訊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國間文化差別所引起的在研究與開發協調中產生的問題。但如今其表現出越來越無法適應世界經濟與跨國公司新發展的趨勢。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具有潛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個跨國公司必須在全球設立多個R&D機構以獲得這些新知識、新信息,從國外大學或R&D機構甚至競爭者中獲得相關的最新產品成果,從而進一步充實本公司的開發能力。

2.跨國公司需要以越來越快的步伐來適應全球各地對產品需求的變化與增長。每個公司必須建立一種R&D機構網絡用以獲得當地需求的新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從而保持本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