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人才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07:15: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培養人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培養人才

培養人才意見通知

第一條為大力引進和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廣泛吸納國內外優秀人才來我縣創業,推進產業提升和增長方式轉變,為加快我縣“十一五”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按照黨管人才的工作要求,根據《中共臺州市委、臺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若干意見》(臺市委發〔2005〕76號)和《**縣**—2010年人才發展規劃》,制定本意見。

第二條各級、各部門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來抓,把人才引進和培養放到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推動人才強縣戰略的深入實施。

第三條企事業單位作為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的主體,要進一步確立主體意識,不斷創新機制,優化用人環境,增強吸引和集聚人才能力,為激發人才創造力、發揮人才價值創造條件。

第四條引進人才是指在**縣外工作、學習(無論原籍是否**),來**工作的各類人才。引進人才的對象:

1、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2、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高級專家(指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員,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員);

查看全文

管窺商務英語培養人才的路徑

一、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策略探索

(一)合理設置課程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環節,以應用性、開發性研究為輔助手段,培養實踐能力強應用型本科人才。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在于,造就具有較強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掌握一定商務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課程建設和課程設置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商務英語專業必須更新傳統“商務+技能”的兩段式教學模式,以就業需求為導向,把課程學習和工作環節緊密結合起來,了解工作崗位需求標準,構建以職業行動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突出英語技能和商務技能綜合素質的培養。課程規劃要充分發揮應用型高校的優勢,考慮到目前經濟社會的人才需求標準。對商務英語專業低年級階段以英語語言基礎為主,即第一學年加強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第二學年在開設英語基礎課的同時,增設國貿實務、商務談判課程;第三學年開設外貿函電、外貿翻譯,側重加強學生的商務英語翻譯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第四學年,畢業論文設計,要鼓勵學生在選題角度方面向商務類傾斜,提高學生商務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二)加強實踐實訓環節在合理設置課程的基礎上,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小組要探索出一套符合應用型高校特色的《商務英語》專業知識講授體系,編纂具有應用型高校特色的教材或講義,因地制宜完善教學實踐。嘗試構建英語測試中心、商務模擬實訓中心相結合的實訓基地,并培養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實行“雙證書”制度,即提議學生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努力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包括大學英語四、六級,專業英語四級八級,國際劍橋商務英語BEC證書等。鼓勵并組織學生參加外貿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包括報關員、外貿單證員和外銷員證,以及外語導游證、涉外秘書證等。學生們在爭取職業資格證書的外在動力驅動下,會更加用心相關課程的課堂學習,提高專業課學習效果。

(三)側重商務綜合技能培養英語是人們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工具,嫻熟的語言技能是就業市場對專業人才的第一需求要素。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應該以夯實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為基礎,加強英語聽說讀寫譯五方面;其次要重點培養學生扎實的商務技能,突出商務英語專業商務和英語雙向技能的應用型和復合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掌握扎實的商務綜合知識,包括國際貿易實踐流程、外貿函電撰寫技巧、商務文秘、商務翻譯、外貿單證知識等。除了英語及商務兩項基本技能的培養,學生應同時具備一定的應變思維能力和適應性,以增強個人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力,充分發揮應用型院校的特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力求畢業生知識能力與國際人才需求接軌。

二、結語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成熟穩定,中國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英語和商務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側重人才的實踐性和復合型特色。因此,發揮應用型高校優勢,構建有效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尤為重要。只有根據社會的人才需求標準,創建新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滿足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大量需求。

查看全文

試議社會實踐對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一、有計劃地組織后勤青年骨干參加社會實踐

利用學校暑期開展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后勤黨委每年有計劃地選派青年骨干加入學生實踐隊伍,成立社會實踐指導小組,派專人組織社會實踐的青年骨干選拔、指導總結等工作,打造青年骨干培養鍛煉的平臺。

1.找準定位,加強領導為了使后勤青年骨干的社會實踐工作做得深、扎實、有效,讓青年骨干真正通過社會實踐受教育、長才干,后勤黨委統一指導思想,找準定位,明確青年骨干參加社會實踐的要求。通過社會實踐,青年骨干要做到多學習、多探索、多思考,樹立責任意識,確保完成好各個實踐環節,服務學生,服務支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成立青年骨干社會實踐指導小組,后勤黨委書記親自動員、聽取社會實踐總結報告,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較好的兼職實踐指導隊伍,負責對青年骨干社會實踐的指導、管理等,保障了青年骨干在社會實踐鍛煉的效果。

2.全力支持,精心組織后勤黨委把青年骨干社會實踐納入了具體的年度工作計劃,提出明確要求,統籌安排,保證社會實踐做到時間有安排、組織有落實、經費有保證、貫徹有渠道、實施有效果。每年暑期社會實踐的時間都是后勤工作的繁忙階段,后勤各單位周密安排,在保證暑期日常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全力支持青年骨干參加社會實踐鍛煉。不斷探索社會實踐的組織模式,從最初青年骨干自己選擇社會實踐隊伍到黨組織精心挑選,根據青年骨干的不同特點和實際需求,選擇更適合后勤青年骨干的實踐內容和形式,包括偏遠貧困地區調研支教、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觀、紅色之旅教育等,這些針對性的社會實踐大大增強了社會實踐的效果,有力地推動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3.交流體會,總結提高為了更好地分享總結社會實踐中的收獲和體會,提高青年骨干認識,擴大實踐影響,后勤黨委每年都通過實踐總結鞏固發揚社會實踐鍛煉成果。要求參加社會實踐的青年骨干撰寫個人實踐報告,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和總結活動,通過展示實踐活動中的社會見聞,體會實踐活動中的所思所想,要求青年骨干著重談思想、講體會、寫收獲,深入挖掘青年骨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收獲與思考。青年骨干在總結中不斷查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借鑒其他人的經驗與體會,感悟實踐中的思想碰撞,產生共鳴,并將社會實踐成果帶入實際工作,持續學習努力奮進,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二、進一步固化青年骨干參加社會實踐的成果

查看全文

遠程教育培養人才感想

著力培養農村科教文衛人才。根據遠程教育信息、節目豐富的特點,四是創新“遠教+基地”帶動式教育模式。縣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載體,努力在營造新風尚、傳播新文化、開創新生活等方面發揮作用,大力培養農村科教文衛人才。結合“三支一扶”和文化進鄉、進村、進社區和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活動,縣上聘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部門專業技術人才組成遠程教育適用技術輔導隊伍,深入鄉鎮衛生院、鄉村小學等基地,根據群眾的需求,隨時實地輔導,增強學用實效。今年以來,共培訓鄉村醫生225人,農村中小學教師3200人,農業科技人才200多人。

積極探索“讓干部經常受教育,縣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使農民長期得實惠”長效機制,整合各方培訓資源,擴大教育培訓面,著力培養農村“四類”人才,為促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持。

著力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拓展“支部+協會”服務功能,一是創新“遠教+協會”聯動式教育模式。縣上將專業協會活動室建立在各村的遠程教育播放點,采取站點牽頭,協會組織的方式,重點圍繞草畜、藥材、核桃、蔬菜四大主導產業,定期組織協會會員對農村實用人才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優質牧草、良種黃牛、美國黑核桃等優質農產品品種,提供無公害栽培技術、果樹落葉病及食心蟲防治、肉牛飼養等20多項技術,使遠教的資源優勢與協會的管理、技術等優勢有機結合,增強了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規范性和實效性,實現了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

著力培養農村現代信息人才。注重引導農民增強現代信息意識,樹立農業生產信息化、農產品流通信息化、農村管理信息化和農村社會服務信息化的意識。結合農村黨員電化教育、農村黨員冬訓、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等工作,根據黨員群眾的需要,延伸遠程教育的手臂”開展“技術夜校”農家課堂”等活動,主要培訓農村黨員干部有關光盤播放、衛星數據接收、計算機操作等基礎知識,委托“農家課堂”組織附近的群眾收看輔導,二是創新“遠教+農家課堂”流動式教育模式。從而擴大遠程教育培訓的覆蓋率,進一步拓寬農民利用現代信息資源掌握致富信息的渠道。

著力培養農村黨員干部人才。縣上組織涉農部門技術員和各村的經濟能手利用基層黨校分期分批對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引導,三是創新“遠教+黨校”互動式教育模式。重點培訓產業結構調整、市場學、法律和農產品生產、流通、運輸等相關知識,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科技文化知識,讓村黨員干部在解決新農村建設問題中保持先進性,成為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同時,采取“搭車穿插”方式,利用黨員會議、重大節日、農閑等時機開展培訓工作。利用黨員定期集中理論培訓的機會,將培訓內容向討論、交流農村實用技術延伸,培訓對象由黨員向群眾延伸,把播放室建成技術員、黨員、群眾相互交流的平臺。

查看全文

資產充足培養人才提供物質基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高校資產概念的界定;高校資產管理現存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體系的對策;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資產是指高校所占有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資產管理意識不夠,管理機構不健全、資產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不高、資產管理各環節內部缺陷、資產購置缺乏計劃性和預見性,存在盲目購置或重復購置的現象、強化資產管理的意識,引入市場機制、健全高校財務管理體制,實施績效考核、建設完善的信息化網絡平臺、提高資產管理人員隊伍整體水平、崗前培訓和學歷培訓業務素質培訓,使資產管理由經驗型管理向科學性管理轉變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高校資產管理方面的現存問題,對深化資產管理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高等教育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充足的高校資產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提供物質基礎,而目前高校在資產管理方面存在許多弊病,如資產管理觀念淡薄、資產購置使用不合理、管理隊伍水平有限等問題嚴重制約高校資產資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等教育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校資產資產管理對策

一、高校資產概念的界定

《高校學校財務制度》二十九條規定:“高校資產是指高校所占有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根據各種資產轉化為貨幣資金所需時間的不同,將高校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二、高校資產管理現存的問題

查看全文

科技意識教育培養人才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積極組織開展物理課外活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注重物理史教學物理發展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驗教學、加強實驗習題的教學、物理課外活動也是加強對學生進行科技知識和科技意識教育的重要陣地、精心設計趣味物理實驗、科技小制作、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組織社會調查活動等,具體請詳見。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加強科技意識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做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知識。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學物理發展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物理發展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物理發展的歷史,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典型事跡,同時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強化物理學史的教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物理學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的創立”、“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和高科技領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可使學生更加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了解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和四化建設帶來的巨大動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

3.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加強實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查看全文

改變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培養人才

【摘要】從目前的高中課堂教學形式進行分析,新課標教學重新規劃了對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擺脫出來,形成符合現代化教學觀念的教學方式,確保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所以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必須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完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可持續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遠遠落后于時代,而全新的教學大綱要求又給高中地理教學方向帶來一些調整,以往的教學活動顯然不再適合當下教育工作的開展。教師逐漸思考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調整教學方式。以下主要從兩個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給今后的地理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

(一)教師成為引導者。教師要承擔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導師向學生進行轉變,讓教師去做學生,和學生一起建立完善的課堂活動,在課堂知識的學習中不斷成長,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沒有考慮到學生該如何掌握這些知識,教學方式過于死板。而在當今時代的教學下,教師應該將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尋知識。學生通過反復挖掘,即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辦法。(二)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從絕對的權威中走出來,向學生請教并學習不懂的問題,讓學生來解答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同樣教師不應該擺知識權威的架子,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平等的對話交流,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師講授。教師不光要輸出信息,還要接受來自學生的信息,形成雙向的交流,將課堂當成信息交互的平臺。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應對開放課堂的挑戰,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

查看全文

大學生養成教育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意義

摘要:養成教育關系到每個受教育者的一生,關系到他們教育發展的全過程。對于農業院校大學生的培養,養成教育對大學生勤勞質樸的性格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通過分析大學生在新媒體的使用、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以及提高安全意識等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提出相應的措施,使得大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養成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新媒體;社會責任感;安全意識養成教育

從古至今,養成教育的思想屢見不鮮。《周易》中曾記載,啟蒙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孩童淳樸的做人品質,并且淳樸的做人品質是圣人成功的充要條件。《呂氏春秋》中也講到了人的社會生存能力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養,需要個體經過后天不斷的努力。目前,大學生的養成教育是在各大高校、家庭與社會的相互配合下,根據大學生身心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從新媒體的使用、自身安全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教育這三方面運用各種手段,對大學生實施系統養成教育。

1當前大學生養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新媒體的使用使其產生惰性

網絡課程、電子作業、在線考試成為大學校園里普遍的教育方式,網上獲取海量新知識也成為大學生常用的學習方式。但同時,網絡帶來的不良習慣給大學生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受到的影響最大。網絡的方便快捷代替了大學生較多的動手動腦機會,使他們產生了惰性,從而造成大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不加思考的從網絡中尋找答案的現象。在課堂上玩手機現象與日俱增,以至于取代了聽講與自習。學生關心的不再是學業成績,而是網游、網聊、休閑購物。許多大學生的生活依賴于網絡,養成了不良的就寢習慣、消費習慣和衛生習慣。他們熬夜上網購物、吃飯靠外賣、不勞動不運動。低頭族、御宅族成為他們的代名詞,不良的生活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查看全文

引進培養優秀人才實施細則

為加快引進和培養各類優秀人才,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全面發展,根據《縣關于加快引進和培養各類優秀人才若干政策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扎實做好引進和培養工作,明確政策申報標準和申報辦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一條引進和培養人才智力的重點領域認定。

《規定》中引進和培養人才智力的重點領域:特色產業是指竹業和椅業;優勢產業是指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型紡織等產業;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生態農業主要是指白茶、生態禽畜、優質蠶桑、高檔花木等精品農業和特色休閑農業企業;現代服務業主要是指休閑旅游、現代傳媒、創意設計、商貿物流等服務企業。

第二條引進和培養人才智力的資格認定。

(一)《規定》所指的企事業單位急需的其他各類緊缺專業人才是指未達到相應的學歷、任職資格,但在某行業和專業領域有特殊專長的人才。此類人才需由引進單位提供相關印證材料,報人事部門認定。

(二)《規定》所指的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是指具有國外工作經歷的留學歸國創業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團隊,領軍人才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學士學位的在國外工作5年以上,碩士學位的在國外工作3年以上,博士學位的在國外工作1年以上。

查看全文

推進學校有機銜接創新人才培養

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吹響了我國向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進軍號角。一年多來,《教育規劃綱要》部署的教育改革發展任務不斷推進,取得了多方面的明顯成效,但許多深層問題還需要繼續探索和實踐。本文僅就促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問題作一初步分析。一、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完善的重要體現。

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是傳統教育體系的推陳出新,內部構成及外部因素發生了巨大變化。回溯五千多年來的中國文化發展,公元前110o年就有學校的雛形,長達千余年的封建社會官學私學體系日漸成熟,尤因科舉制度的牽引,以鄉學私塾為基石,形成縱向連貫的傳統教育體系。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及國民政府參考日美及歐洲一些國家學制,以改立、興辦大中小學堂及學校為主線,在外來資本主義和本土封建傳統的綜合作用下,建立了近代意義的學制。

新中國成立后,迅速完成了對舊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造,向工農敞開教育之門。1951年政務院公布《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確立了各級各類學校面向學齡人口、勞動人民和工農干部服務的制度路徑,在實施正規學校教育的同時,開展掃盲和工農干部文化補習教育,規定了專業技術教育和業余教育的地位。新中國的教育向各行各業輸送了大批文化水平較高的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才,徹底改變了國民教育水平落后的境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普及,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當前,我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系統,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不僅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教育權利,而且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綜觀全球200多個國家的大中小學在學規模結構,呈現金字塔形的往往是發展中國家,而呈現正梯形及柱形的約占1,3左右。從小學到大學,越往上越需要更多資源條件,大中小學規模結構反映的是一國公共財政水平和公民支付能力,其深層次原因還與該國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及知識經濟結構有關,與城鎮化水平也有一定關聯。新中國成立之初教育基礎薄弱,20世紀50年代大中小學結構呈倒T形分布;60—80年代歷經艱難曲折后全面恢復,屬于頂部較尖的金字塔形;90年代加快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呈現頂部變鈍的金字塔形;21世紀第一個十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步伐不斷加快,高等教育擴招導致規模穩步增長,故從2010年起呈現準梯形,這從一個側面顯示我國人力資源開發處于世界上發展中國家較好水平,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觀察近現代大中小學的遞進鏈接方式,往往是一個教育階段終結與另外一個教育階段開端的鏈接,這種鏈接既可是直接貫通,也可是競爭選擇;既可是柔性的,也可是剛性的。當大中小學在學規模處于金字塔形時,教育供需之間關系緊張,教育機會越是供不應求,越傾向于剛性的、競爭選擇的鏈接;當其結構轉為正梯形乃至柱形結構時,教育供需關系趨于緩和,不同層級之間會出現柔性、直接貫通的鏈接。因此,當前我國大中小學規模結構呈現準梯形,不僅意味著不同學齡段人口依法入學和選擇就學的機會同步增大,而且對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完善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從而迫切需要在新的供需關系下來認識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的問題。

二、大中小學有機銜接、系統培養人才已經納入國家政策范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