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21:33: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民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民工

農民工戶籍改革報告

區戶改辦:

我委高度重視,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第一階段總結表彰大會精神,現將我委貫徹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及時召開會議、認真學習

先后召開辦公會、職工會認真學習會議精神。要求進一步深化對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重要意義的認識,明確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掌握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以人為本,尊重自愿,綜合配套,統籌協調,穩定政策,科學延續,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強化執行,重在落實的基本原則,進一步明確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相關政策。

二、切實采取措施,進一步抓好貫徹落實

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人口計生系統的網絡優勢,加大對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宣傳力度,利用計生趕場、陽光計生等形式廣泛宣傳,把戶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及政策措施向廣大群眾宣傳,扎實有效推進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常態化。

查看全文

農民工金融服務

一、農民工實際上是一種很獨特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和社會群體。農民工是世界工業化歷史上的一個新概念,是中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正在不斷邊緣化的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基本為初中以下。從事的行業以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為主。主要集中于建筑市場、裝修市場、加工市場、制造市場、采掘及環衛市場、家政市場、餐飲市場等,工作苦重,但是報酬卻很低,工資總體水平較低,大部分人的月工資收入略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水平。就業崗位不穩定,流動性強。

二、農民工金融服務意義與現狀

農民進城務工,是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億萬農民進入城市就業,不僅緩解了農村就業壓力,也為城市發展和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黨和國家把農民增收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全國范圍內城市務工就業環境的逐步改善,進城就業已經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努力探索為進城務工和經商的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是金融部門應該考慮的問題。

雖然我國金融業的規模和服務水平有了巨大的進步和提高,但是在為進城務工和經商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方面,還一直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對很多進城農民來說,銀行僅僅是存取款的機構,使用過存、取款業務的農民工占多數,近兩年頂多是多了一項匯兌業務。與當地居民相比,外來農民工享受的金融服務品種要少得多。隨著銀行卡使用的增多,銀行卡服務已成為倍受農民工歡迎的服務品種。

隨著進城務工和經商農民人數的不斷增多,以及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這種金融服務空白和需求的矛盾日漸突出,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查看全文

農民工培訓計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農民工素質和就業能力,進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會議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訓規劃。

一、規劃制定背景

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建設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和促進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就業,加快了農村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城市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已成為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非常艱巨。目前,我國農村有1.5億富余勞動力,每年還要新增600萬農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缺乏勞動技能,影響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難以在城鎮實現穩定就業。在9000多萬跨地區進城務工的農民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員沒有穩定的職業和居所。在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9.1%。在20*年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只占18.6%。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新興產業的興起,缺乏轉崗就業技能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難度越來越大。農民工素質亟待提高。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對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關鍵在于加強農民工培訓。多年來,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用工單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民工培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應當看到,當前的農民工培訓工作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激勵政策不足以及培訓資金缺乏、培訓手段亟待加強和培訓資源缺乏整合等問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農民工培訓的重要意義,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從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統籌規劃,分工協作,切實做好這項工作。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農民工是中國末代農民

一、農民工是中國農民向工人發展的特殊形式

自秦漢出現農民這一階級以來,中國勞動者再無大發展。和農奴相比,農民實現了勞動者素質技能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是個不爭的事實,建立在農民勞動基礎上的古代輝煌的農業文明遠遠高于建立在農奴勞動基礎上的歐洲中世紀文明就是證明,但是,中國勞動者停留在農民階段的時間過于漫長了。黑格爾的話不無道理:“中國很早就已經進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狀;但是因為它客觀的存在和主觀運動之間仍然缺少一種對峙,所以無從發生任何變化,一種終古如此的固定的東西代替了一種真正的歷史的東西。”[①]歷史是勞動者創造的,歷史沒有什么變化是因為勞動者沒有得到發展。

農民工階級的產生是中國農業勞動者繼商鞅變法以來大規模發展的新階段。與農民相較,農民工實現了勞動者素質技能和社會地位的全面提升。

雖然在鄉農民工還有80%需要從事農業生產,但即使是在鄉農民工也開始接觸到了現代工業生產和工業文明;至于進城農民工就更不必說了,他們不僅參與了中國工業文明的創造,而且參與了中國城市文明的創造。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參與,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成為主力軍。中國城市用著名電影導演藝術家張藝謀先生的話說是“沒有自己的性格”[②],這不奇怪,因為近代以降,中國城市是作為外國資本侵略和掠奪基地而畸形發展起來的,與本土缺乏血肉聯系??梢粤隙ǖ氖请S著一批又一批農民工涌入城市,必將賦予中國城市自己的性格特征。中國城市當前的二元化,即都市與村莊并存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工業生產對勞動者素質技能的要求遠高于農業生產。科學取代了經驗,技術取代了手藝;順應自然讓位于征服自然,嚴重的環境問題是與農民工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相適應的,是典型的“前進中的問題”;工廠化協作代替了田間地頭的個人勞作,由此產生了新的集體力量;日入而息的時間被輪班制改造成勞動時間;秋天才有收獲讓位于流水生產線終端不分四季無論晝夜財富的涌流;昔日一小塊土地就能讓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世世代代灑下汗水淚水和熱血,今天農民工把世界各地的原料、燃料、設備、技術置于自己勞動范圍內;悠閑散漫的性格被高度組織性紀律性所取代,時間就是金錢,快節奏取代了“急什么”,計件工資使每個農民工都產生了比那個揠苗助長的農人更為急切的心情,農業生產時代的大笑話成了工業生產時代的大實話;如此等等,顯示出農民工是中國勞動者素質技能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工業勞動者的素質技能達到了一個農業勞動者無法企及的高度。

農民工的經濟收入也遠高于普通的農民。農民工不僅有農業收入,而且有工資收入。伴隨著工資收入在農民增收中的比重越來越高,農民相對農民工的經濟地位就越來越低,因而作為這一變化的結果,離開土地即從農民轉變成農民工的速度也就越快,人數就越多。農村內部的分化越來越由農民與在鄉農民工的分化為主旋律,鄉鎮企業發達的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成了富裕的地區,沒有在鄉農民工的地區只能輸出進城農民工,本地農村則淪為貧困地區。同一村莊條件相當的農民之間,有打工收入和無打工收入的區別是相當明顯的。對于進城農民工來說,廉價工資為城里人所看不起,但春節回到家鄉那就是在外發了財后衣錦還鄉,連麻將也玩得大。“一人打工,全家脫貧”雖有夸張成份,但道出的農民工在農村較高的經濟地位卻是事實。農民工在城里失去的尊嚴在家鄉找了回來;在城里遇到的異樣目光在家鄉變成了羨慕的目光。

查看全文

農民工工作計劃

20**年全省農民工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和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進一步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農民工的各項政策,繼續鞏固10件實事成果,著力推進10項制度建設,在勞動合同管理、就業培訓、創業扶持、社會保險、就業服務、建立機制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努力開創全省農民工工作的新局面。

一、貫徹《勞動合同法》,依法規范農民工勞動管理

(一)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加強《勞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廣泛推行適用于農民工的勞動合同文本,全面完成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工作目標。進一步摸清用人單位勞動用工情況,指導用人單位建立農民工名冊,加強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建設。督促各類用人單位與農民工依法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省勞動保障廳牽頭,省國資委、省總工會配合)

(二)切實保護女工和未成年工權益。廣泛宣傳《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權益,嚴厲打擊介紹、拐騙和使用童工,安排女農民工從事礦山井下等禁忌勞動范圍工作,以及違反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制度等違法犯罪行為。(省勞動保障廳牽頭,省公安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配合)

二、落實《就業促進法》,強化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培訓

(三)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實行城鄉統籌的就業政策,為農民工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農民工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繼續開展“春風行動”,進一步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省勞動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人事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工商局配合)

查看全文

工會農民工援助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國工會“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分會場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府關于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下做好農民工工作的決策部署,切實按照全總開展“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的總體要求,啟動、實施*工會“百萬農民工援助行動”,進一步做好對本市農民工的援助服務工作。

剛才,在北京主會場,孫春蘭同志部署了現階段工會援助農民工工作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落實。下面,我就貫徹落實全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入推進*工會“百萬農民工援助行動”,提三點要求: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切實增強做好農民工援助服務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來滬務工的農民工數量日益增多,總數已超過400萬,并在本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本市實體經濟發展遇到新的困難,給農民工的就業和生產生活帶來了影響,尤其是新來滬及新失去工作崗位后仍留滬農民工群體的大量涌現,造成本市就業供需矛盾不斷加大,嚴重影響了職工隊伍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切實做好農民工援助服務工作,維護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組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確保本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充分發揮“四個作用”(組織、引導、服務、維護)的內在要求。各級工會要充分認識做好農民工援助工作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把深入開展全總“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和*工會“百萬農民工援助行動”作為工會的一項重點工作,抓實抓好,積極協助黨政為廣大農民工排憂解難,自覺維護農民工隊伍的和諧穩定。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切實將各項農民工援助服務工作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

農民工工作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工作直接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加深,國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加上元旦、春節臨近,相當數量的農民工開始集中返鄉,給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情況和新問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工作部署,經國務院同意,現就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民工就業

采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廣開農民工就業門路。落實中央關于擴大內需、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解困,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增強吸納農民工就業的能力。發揮政府投資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對穩定就業的導向作用,盡可能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對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要引導其與農民工開展集體協商,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組織培訓等辦法,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防止出現大規模集中裁員現象;對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裁員,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條件的農民工,要按規定及時核發一次性生活補助。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和就業信息服務,收集適合農民工的崗位信息,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的相互協作,開展有組織的培訓就業和勞務輸出;在有關部門指導下,依托市場機制發展各類培訓就業服務組織,多渠道推動農民工就業;積極培育勞務品牌,建設勞務基地,形成示范效應,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農民工勞務輸出。災后重建、農田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盡量多招用因企業關?;驕p產裁員而失去工作的農民工。

二、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

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投入,改進培訓方式,擴大培訓效果。各有關部門和教育培訓機構要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星火科技培訓、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的實施工作。要圍繞市場需求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提高農民工擇業競爭能力;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新開工項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的適應能力;圍繞回鄉創業組織開展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的自主創業能力;圍繞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農業技能;對青年農民工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期限,強化職業技能實訓,使其至少熟練掌握一項職業技能。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面向返鄉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培訓,根據返鄉農民工的特點開設專業和課程,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查看全文

農民工現象與勞工標準

有經濟學家稱,中國當前存在“四農”問題,這里的第“四農”指“農民工”。農民工待遇低、流動性大、沒有最低勞動保障,是真正值得關注的一個群體。為了體現對這一群體的關懷,一些地方打算施行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規定凡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用人單位及其招用的農民工,均應當按照城鎮勞工標準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農民工本人共同繳納。但是,不少城鎮工人提出意見,真正缺乏基本勞動保障的是大量已經退休或將要面臨退休的老職工,因為他們在最寶貴的勞動時間(年齡)段所創造的勞動價值沒有扣除最基本的養老保險儲備。相比農民工他們更值得同情,因為農民工畢竟有土地做養老保障。不同的勞動力價值構成這個爭論很有經濟學價值:農民工是中國特有的經濟(勞動)現象。他們因種種原因進城打工,又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城市扎根,最后的歸宿還是農村。他們與城鎮勞動者的一個最大不同是,勞動力價值的構成不同,勞工標準的制定當然也不同。因為,在他們的勞動力價值中可以不包括失業和養老保障,因為他們有土地;相反,城鎮勞動者除了勞動力以外大都一無所有,一旦勞動力出賣不了就失去依靠,所以,在他們的勞動力價值中必須包括勞動保險和養老保險(還有住房積累等)。顯然,若從這方面考慮,硬將農民工與城鎮勞動者在勞工標準上拉平對城市勞動者來說可能不公。必須承認,由于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障的巨大差異,農民工的勞動力價值與城市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做勞工標準的簡單比較是有害的。就像我們不能將歐美國家的勞工標準與中國的勞工標準進行簡單比較一樣。

由于勞工標準的不同,勞動力價值的構成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工業經濟時代,就是按能夠維持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所必須消耗的勞動價值量去制訂勞工標準的。一個勞動者能夠持續出賣勞動力的前提之一是能夠維持溫飽,而社會能夠維持勞動力市場的平衡,條件之一是所有勞動者必須在養育后代上進行勞動價值轉移,以生產新的勞動力。勞動價值或勞工標準應該滿足社會和勞動者的最低需要,以形成社會平均的勞動力價格。勞動力價值內涵的變遷

不能否認,我國長期以來就是按這個標準去制訂最低(也是絕大多數)勞動力價格標準的。我們回憶一下,20多年以前,當我們領到工資后怎么安排:先買柴米油鹽,交上房租水電費,贍養老人,這占收入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能夠有剩余的很少,能夠有儲備的更少,所謂節衣縮食,“忍欲儲蓄、以備不測”。這個時代的勞動力價值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低廉,二是很少有教育費用的構成,三是勞動力價值的絕大部分必須立即實現價值交換;我們再看今天,當我們看到工資條后,單位已經為我們做了許多扣除,包括失業和養老保險(儲備)、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這些不可隨意支取的儲備賬戶資金幾乎占了工資總額的一半。另外的一半雖然是現金,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先買柴米油鹽,因為柴米油鹽的消耗在大多數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中只占極小的一部分,即使是勞動力的再生產也不是簡單再生產,而是擴大再生產,要培養有文化的勞動者、有創新能力的勞動力。

毫無疑問,對很多城鎮勞動者來說,除了單位為勞動者儲備的部分外,勞動者本人還要做另外的儲備,以備養老、大病醫療、子女教育、高檔消費等大項開支。顯然,今天的勞動力價值與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它的內涵遠遠超出了維持勞動力簡單再生產的需要,雖然有很多人的儲備仍然有忍欲甚至“強迫”的成分,但與過去相比有了本質的不同——儲備中的相當部分已經轉換成為財產儲備;二是今天的勞動力價值不再以簡單勞動為衡量標準,而應以受過基本教育的勞動者為衡量標準;更重要的一點是,今天的勞動力價值中的相當部分必須推遲價值交換,或者說,今天的勞動價值要儲備起來并與未來的勞動價值進行交換。今天的城鎮勞動者不僅要考慮,他們的勞動力價值中有多少儲備能力,還要考慮轉為儲備的勞動力價值在將來會不會大大的貶值,當他們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力價值不被社會所承認后,他們靠什么生活。顯然,我們的農民工兄弟暫時不用考慮這么多。

在生產力高速提高的新經濟時代,城鎮勞動者的生存危機感更強,因為生理壽命的延長與就業時間的縮短成反比。失業保障與養老保障對城鎮勞動者來說更重要。又由于社會對簡單勞動的需要量大幅度減少,良好的教育背景成為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條件。因此,制訂勞動標準或衡量勞動力價值必須包含教育費用和失業保險以及養老儲備。當然,由于他們必須在城市生活,住房儲備也要包括在勞動力價值以內。一味抹平差距反而影響農民工就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確實有很多農民工也沒有得到他們期望的“體面工作機會”。政府和城里人要關懷他們,盡最大可能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并為他們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但在目前情況下,全部勞動者都得到滿意的“體面工作機會”完全沒有可能,這其中既有城鄉差距的原因,更有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一般勞動與嫻熟勞動的差別問題。把大多數沒有在勞動技能上做過價值投入的農民工與受過專門技能培養的城鎮勞動者作簡單比較也是倒退。因為事情一旦操作不當,有可能會促使企業進行用工轉移,雇傭城市勞動力,反而減少了企業對農民工的需求,并會影響農民工整體的就業機會。

查看全文

農民工維權研究論文

摘要:農民工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農民工的生活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民工維權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規定,但由于法律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在農民工法律知識,有關專業知識普遍欠缺的情況下,農民工的權利仍得不到有效保障。我們必須通過法律程序實施監督,切實做好農民工的維權工作。公證是一種有效的法律監督機制,對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很有必要。

關鍵詞:農民工合法權益公證

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黨和國家對此十分關注。農民工問題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和糾紛。人們對農民工問題從最初的漠視到給予熱切的關注,使其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筆者認為,從法律的層面看,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做得還不夠,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必須從法律制度上予以完善。公證制度屬于國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證介入農民工維權工作很有必要。

一、農民工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其合法利益在很多方面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解決此方面的問題,有必要通過公證進行維權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他們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目前,全國進城務工和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工總數超過2億,其中進城務工人員1.2億左右。據有關調研報告顯示,農民工在我國第二產業人員中占58%,在第三產業人員中占52%,農民工已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為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填補了制造業、建筑業、餐飲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崗位空缺。今后時期,農村富余勞動力會越來越多地逐漸轉移到非農產業和城鎮中來,農民工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從現實情況看,農民工在工資收入、勞動安全、社會保障、就業培訓、子女上學、生活居住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困難,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5月的《2005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民工收入的主要來源,但該收入相當于全國城鎮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5%。農民工勞動強度大,收入相對較低,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又十分嚴重。據全國總工會不完全統計,到2004年11月中旬,全國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拖欠的工資約有1000億元,而為索回這1000億欠薪,整個社會需要付出至少3000億元的成本。國務院研究室2006年4月中旬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在務工方面通過熟人或親戚介紹的比例達到60.37%,而通過中介機構介紹和自己應聘的僅占14.2%和12.1%。由于相信熟人或親戚介紹,往往使本人的合法利益受損。在勞動合同的簽訂上,或勞動合同不規范,或不簽合同,或只有口頭約定,有的連口頭約定都沒有。調查顯示,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的農民工僅占53.7%,有15.68%的農民工不知道什么是勞動合同。合同上存在著“霸王條款”、無效條約,往往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報告還顯示,我國76.4%的農村勞動力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而在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農村勞動力中受過職業培訓的比例都在70%以上。由于缺乏就業培訓、農民工傷亡事件屢屢發生。

查看全文

農民工返鄉狀況調研報告

受國際金融風暴的襲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限產、停產或者外遷。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許多大中型制造企業也迅速收緊擴充步伐,導致大批工人被裁,或被迫休假,致使部分農民工紛紛踏上返鄉路程,提前歸家的現象。最近,我局農調隊對返鄉回流農民工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一、全縣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其成因

1、返鄉回流總人數。我們對所轄17個鄉鎮的315個村進行了摸底調查。2008年前三季度,全縣外出務工人數為9.5萬人,其中在省外務工的6.5萬人,截至12月底,全縣共返鄉回流約5200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5%。

2、返鄉回流時間。今年,農民工返鄉時間明顯早于往年,過去一般在春節前后10天以內,今年返鄉的啟動時間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長的達到90天以上。

3、返鄉回流農民工年齡結構。據統計,返鄉回流農民工中,16-25歲占10%,,26歲-40歲占32%,40歲以上占58%。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以36-50歲的大齡農民工為主,部分從事高體力,低技能工作的農民,因文化水平較低,失業后,很難在當地再找到新的工作。

4、返鄉回流農民工的地域及行業分布。返鄉回流農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我國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帶為主,占65%以上,縣內返鄉人員在2%以內;返鄉回流農民工中85%以上來自對外出口和中小型企業,其中,從事制衣業、玩具業、機電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65%,其次為建筑業,占2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