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科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20:25: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林科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林科技

農林科技大學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一、正確認識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總體形勢,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有“新的進展”和“新的成效”。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七次全委會上指出,我們在嚴肅黨紀政紀、治理商業賄賂、深挖腐敗分子、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目前反腐敗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一些領導干部作風不正問題依然嚴重;二是違紀違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繼續呈多發態勢。如去年上海發生的社保案,出現幾十億資金的挪用現象。另外就是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腐敗案,情節非常嚴重,影響十分惡劣,搞亂了全國的醫藥市場;三是極少數領導干部特別是高中級干部違法違紀案件影響惡劣,去年中央處理了7位省(部)級干部,還有一些在審理之中;四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總理在今年“兩會”答記者問時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腐敗現象接連不斷發生,而且越來越嚴重。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反腐敗斗爭的形勢還很嚴峻,但也不是說所有的方面都出現了蔓延的勢頭。隨著中央和政府堅持不懈地抓反腐敗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從制度、教育、監督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強。我們應該相信,雖然在改革開放、共產黨長期執政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這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比較大,干部陷進去的危險性在增加,但是只要我們全黨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問題一定會逐步得到解決。所以,我們對當前形勢還是應該有一個基本的、清醒的判斷。

學校的紀檢監察工作情況剛才景昆同志已經講了,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剛合校時,學校的管理都還沒有走上正軌,在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些問題和漏洞,所以當時的形勢還是很嚴峻的。最近一兩年我們的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過去,我們就一個部門,一年就會收到群眾幾十封反映問題的信。去年我們一共收到14封上訪信。這從一個側面反映,隨著我們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決策和管理民主化、科學化、公開化,包括校務和院務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學校各項工作逐步透明化,我們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步。雖然這幾年我們沒有發生重大案件,教育系統發生的一些案件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而且我們自己也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大家應該認識到,我們的薄弱環節和漏洞還是比較多,比如奢侈浪費,花錢大手大腳等,沒有把我們有限的資源全部用在該用的地方。

去年,宣傳部在全校教職員工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大家對我們學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對管理人員的能力素質和工作環境都有一定的意見,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有的提到管理干部中的鋪張浪費問題,有的提到學校的科研經費、財務支出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還有的提到院外場站、校院兩級財務管理以及校辦產業、校外兼職、二級單位的“小金庫”等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都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所以,大家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們黨風廉政建設形勢雖然很好,但任務也很艱巨。

二、切實加強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

查看全文

農林英語特點與英語教育探討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林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我國農林產業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農業英語作為支撐國家本土農林業在國際市場發展的主要語言,其專業教育模式的建設對農林英語人才的培養意義重大。因此,高校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與技術深化農林英語教育改革,實現提升農林英語整體水平、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該文結合史寶輝、吳江梅和劉真主編的《現代農林英語》,分析我國農林英語發展特點與教育現狀,結合實際情況探索促進農林英語教育體系創新的有效策略,助力應用型高校培養更多具備極強專業素質與理論實踐能力的農林英語人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13年9月出版的《現代農林英語》,從涉及領域十分廣泛的現代農林業知識信息中,根據大眾感興趣的主題或項目以及高校各專業學生學習需求,選擇對應接納度高的素材與內容,通過科技英語闡述這些素材與內容的基本理念和含義,使讀者了解并掌握現代農林業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現代農林專業英語的認識,進而為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英語應用能力奠定基礎。該書是基于作者長年積累的英語教學經驗和農林知識編寫而成的專業理論書籍,兼具實用性與專業性。該書不僅嚴格遵循科技英語教學原則培養讀者的英語綜合能力,還融合聽、說、讀、寫4種技能,以便讀者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切實提升自身英語水平,有利于其在農林業領域得到更好發展。因此,本書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林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素質,也利于其熟練掌握現代農林行業相關理論知識。農林英語翻譯工作者與農林專業學生,要強化自身英語翻譯能力和專業英語素質就必須對農林英語學科特點有深入了解,充實自身理論知識,為農林英語實踐應用奠定理論基礎,從而更好地提升農林英語翻譯的精準性。

因此,研究農林英語發展特點是順利開展農林英語教育活動的必要前提。當今,農林英語在科技英語體系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高校教育管理層深知農林英語教育的重要性,紛紛開展教育改革創新,意在加強現代專業英語人才的培育。在此背景下,許多英語教育者開始從實踐教育角度著手,分別從詞匯、語句構建及詞語語法3方面詳析農林英語,并總結出農林英語的特點。首先,專業英語詞匯豐富,常見縮略語與新派詞匯。農林英語雖屬科技英語范疇,但因其用途專一,所以農林英語具有雙重性質。因此,農林英語專用詞匯與縮略語較為豐富,且易在合成、派生及整合等構詞手法運用下,形成新派詞匯。其次,順應專業翻譯要求的同時,應符合中文閱讀習慣。農林英語十分注重語句翻譯順序變化,要求既要滿足原文表達含義,也要符合中文閱讀思維,因此,農林英語常運用賓語前置、主動換被動、定語后置等譯法,促使譯文語序本土化。最后,文中常使用長句,語句翻譯方法廣泛。多數英語文章會使用長句,以保證文章整體性及表達準確性,而農林英語屬信息傳遞類文本,因此常使用復雜、簡單兩種長句句型,并應用順譯、倒裝和拆譯等方法,形成流暢性極佳的譯文。綜上,農林英語教育的創新須順應農林英語特征,以此作為理論依據,遵循新時代英語教育發展趨勢,從以下3方面推動農林英語教育的優化改革。第一,重視農林人才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師資隊伍的英語教學水平。開展農林英語教育前,院校應考慮農林人才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充分掌握農林英語專業性、對應性的應用特征,通過多種方法深化課程教育改革;并借助組織培訓、專題講座和實踐調研等活動,培養和提升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使農林英語教育朝正確的方向發展。第二,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引進現代化教學方式豐富農林英語教育形式。農林英語理想教育效果的實現,離不開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因此,創新農林英語教育,需大力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各院校可積極引進并推廣先進的教學方式,創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第三,明確農林英語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案。一方面,院校需明確社會對農林英語人才的需求,以此為導向選取更多實效教學內容,豐富專業教育內容體系,使學生接觸最新的農林英語教育知識;另一方面,教育者應從新時代教育理念出發,不斷完善農林英語教學方案,建立健全現代教育系統,使農林英語教育與時俱進。

總之,農林英語作為具有專門用途的科技英語,具有多元特點,研究價值與探索意義極高。深入探究農林英語特點,既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農林英語基本知識,也可為各院校推動農林英語教育的改革創新奠定理論基礎。因此,教育者應對農林英語特點有清晰的認知,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林英語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古隆梅 單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查看全文

農林經濟管理主要問題與創新策略

摘要:我國是農林業大國,確保農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進步。現階段,我國農林業經濟管理存在農林經濟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林經濟管理制度、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流失嚴重等方面問題,必須要加強農林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這是知識進步的需求、社會經濟轉型的需要,更是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農林經濟管理創新非常有必要,為此,需要從推動科教興農戰略實施形成強有力競爭力、建設健全的農林經濟管理制度、提高政府專項資金補助并促進專業人才培養、堅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建立完善的農林經濟現代化管理體系五個方面進行農林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問題;創新

我國自進入新時代以來,社會經濟實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觀,經濟建設也在社會前進過程中穩步發展,農業、農村以及農民為核心的“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人民關注的重點,體現出加強農業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而完善農林經濟管理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因素。大力發展農林經濟管理不僅僅是對農業管理、林業管理以及經濟管理三者中的某一者進行管理,其發展的核心理念是促進三者的有機融合,實現三者的統籌規劃,是對傳統觀念思維的創新和發展。農林經濟管理的主要職責是深入分析和探究農業與林業的發展狀況,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以社會前進方向為導向不斷加強農林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還必須要始終貫徹經濟管理理念,從而實現對農業與林業管理方式的創新與建設。加強農林經濟管理就是為了更好地建設農業和林業,使得農林行業能夠獲得飛速發展,并確保農林行業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

一、現階段農林經濟管理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必須要給予我國農行業充分的重視,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農行業,國家政府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雖然國家給予農林業大力支持,但是從我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農行業的發展速度顯然和其他行業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對現階段農林經濟進行研究可以看出,農村的經濟增長速度并沒有取得較大的改觀,而農林經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促進農村經濟增長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農林經濟在管理模式、運營理念、政府扶持制度和市場競爭力上都不盡完善[1]。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林經濟,還必須積極引進農林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然而現階段我國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也有許多問題,許多高校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培訓,即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也不能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此外,高校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農林經濟管理人才,但是農村經濟落后、配套設施不齊全,和城市建設相比具有明顯的差距,使得許多學生不愿意支持農村的經濟建設。另外,農村經濟的發展缺少中流砥柱,政府部門沒有采取相應的政策刺激農村經濟,也沒有為農林經濟設立專項輔助資金,和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相比,農林經濟在改革創新力度上比較乏力,從而造成農林經濟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2]。對我國農林經濟管理現狀進行深入剖析能夠得出,我國在農林經濟管理方法和理念上還有許多的問題,要想改善農林經濟管理現狀,必須要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有針對性的創新方案,促進我國農林經濟管理更加科學與高效,不斷形成完善的農林經濟管理體制。

二、農林經濟管理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農林經濟管理問題及出路

【摘要】農林經濟管理是管理學、經濟學和農林學的綜合性管理內容,農林經濟管理,有助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當前農民經濟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完善,農林經濟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眾多的問題,我們必須從本質上探討了解農林經濟管理問題,結合國家對于農林經濟制定的法規與政策,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才能夠確保農林經濟可持續發展。本文在此基礎上,簡要闡述新時期我國農林經濟管理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希冀有效促進農林經濟管理工作可持續,延展與創新優化管理內容,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林經濟;問題;發展

我國是農業強國,農林經濟管理也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民工經濟發展影響著國家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進程,近幾年我國農業發展不斷加強與提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農業強國比較,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分析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當前我國農林業種植土地面積雖然廣闊。但是卻分布分散,農業種植缺少現代化種植技術,農民只是采用傳統的工作方式,難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大部分新型農機設施應為農村地區較為偏遠落后,難以有效應用,也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部分農村人民選擇進城務工,城市人口數量逐漸增加,而農村人口數量卻持續減少,導致大量的農田出現荒廢現象,嚴重制約著城市的發展,農村和城市間的收入差距也逐步增大,嚴重影響著城市與農村建設。為了有效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解決當前經濟管理現狀,是我國農林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1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農林經濟發展的各類問題,也對未來幾年的農業發展作出了明確指示,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當前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有效推動了鄉村城鎮化建設,切實提高了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身為農業強國,我國農林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著眾多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1企業保障力度不足。當前我國農民企業發展和環境制度有著緊密的關系,環境因素影響著企業經濟損失。由于勞動力匱乏,嚴重制約著農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農民的工作熱情也不夠高漲,所以農民獲得的經濟利益逐漸減少,嚴重制約著農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1.2缺乏現代化管理技術。當前目前我國農林業主要在貧困區域,人們的思想難以結合時代多元化發展步伐,農民發展與改造極為緩慢,最重要的是匱乏現代化管理技術,導致農林建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員并未接受專業的信息技術培訓,并為有效掌握農業操作理論知識,從而出現惡性循環嚴重。導致農林企業員工素質低下,無法建立完善科學現代化的農林管理體系。管理層必須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才能夠對農林行業的生產銷售進行有效指導,企業如果在管理上出現問題,將難以對企業發展進行可持續引導,嚴重打擊了農民工作熱情,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眾多的負面影響。1.3缺乏明確戰略目標。農林企業是農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融入國家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將企業發展當作農民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國農林經濟管理體制的模式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最為重要的就是發展戰略目標不明確。企業發展的核心就是企業制定目標,部分農業企業戰略目標不明,導致企業難以健康發展。農業企業員工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導致企業難以適應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必須制定明確的戰略目標,農民也應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農林科技體系加強改革,則才會促使技術人才發揮應有效用和價值。

2現時期我國農林經濟管理的實施策略

查看全文

農林經濟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推進,各行業都取得了發展和進步,一些傳統行業也在改革步伐的帶動下煥發了新的生機,并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我國是農業大國,林業占有面積大,政府也非常重視農林發展,農林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本文主要探討農林經濟管理的創新與建設,以促進農機建設水平的提高和農林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創新;建設

1引言

農林經濟管理不是簡單的農業管理或林業管理或經濟管理,而是需要農業林業與經濟相結合,進行統一管理,屬于管理領域的一個新概念。農林經濟管理主要對農林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為適應市場需求改變傳統管理方式,加入經濟概念進行創新管理與建設。農林經濟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農林行業的發展速度,提升農林行業的發展層次,以促進農業和林業健康發展。

2農林經濟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2.1知識發展的要求。時代的發展帶動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踏上快速發展的軌道,信息技術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各行業中的應用促進各行業的快速發展,使一些傳統行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也能占據一定的地位。企業和產業要順從知識發展需求制定發展目標,以避免被行業淘汰。我國是農業林業大國,農林業在我國屬于非常傳統的產業,傳統的發展方式適應其發展,但是隨時時代的發展和需求,也需要將新的知識融入農林經濟管理過程中,以豐富農林經濟管理模式,拓寬農林經濟發展道路和渠道。新知識體系的出現使傳統農林經濟管理手段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求,需要對管理方法等進行創新,以使農林業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位置。2.2經濟轉型的需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的推進,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目標。在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屬于粗放型,會導致一些資源的浪費和經濟發展效率低速度慢,特別是農林產業,管理的粗放表現更明顯。在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下,我國的農林業正在向現代化、產業化和集約化轉型,向規模化發展,在這個特殊時期需要加強農林經濟管理的創新,以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中的價值和競爭力。通過創新建設管理方式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升林業管理效果,使農林產品的供應更符合市場的需求規律,改變了傳統農林業產品單一,產品各要素無法發揮自身優勢的情況。粗放式經濟管理方式的轉變與創新使農業生產產業化、現代化和集約化,使生產成本與資源有機結合,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單一的農林生產結構向多元化轉變,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升,促進了農林業的整體發展。2.3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國向經濟大國邁步,經濟不斷地發展使我國有農林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主要地位,在保證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障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發展在國家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經濟發展是人們生活富裕、社會穩定、國家進步的保障。對于我國農林大國來說,農業和林業的發展依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對農林經濟進行創新管理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是解決渴問題的前提,可以提升國家經濟總體水平,促進社會穩定中進步。

查看全文

人才發展工作計劃3篇

第一篇

為認真貫徹省、市、縣各級人才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縣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不斷深入推進農林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特制定農林局2012年人才發展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領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實質,全面貫徹落實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縣“兩會”及縣委縣政府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我縣“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目標,確保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工作思路

按照“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牢把握農村人才工作的正確方向。盤活現有人才資源,積極引導農林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年輕專業技術人員更新專業結構,培養引進農林業發展急需緊缺的各類中高級人才,力爭在設施農業建設、都市農業發展、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具有充足的人才資源保障。形成高端科技人才、中級應用人才、一線指導人才全面協調的人才格局,建立老中青結合、多層次、多學術的農林人才隊伍體系。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為重點,以繁榮農村經濟為目的,擴大規模、提高素質、優化結構,使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大幅度增加,農村人力資源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查看全文

中職農林服務三農途徑

一、利用專業優勢,積極探索園藝技術成果的就地轉化

(一)南華園藝,以老帶新促科技成果轉化

從2004年起,我院退休老教授、全國著名科普作家林莆田及航天育種專家方金梁,帶領農林系曾玉華、周永勝等年輕教師,深入婁底市大科鄉南壟村,指導農民發展特色園藝經濟植物3000畝以上,使受指導的農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4年3月,林莆田與曾玉華作為不要報酬的園林技術主管,協助南壟村、中陽村等村組建“南華園藝技術協會”,指導農民種植特色葡萄、布朗李、獼猴桃等名優水果,發展城郊型觀光果園560多畝,特色無公害蔬菜850畝,每年能為當地農民創經濟效益500萬元以上。2008年林莆田被湖南科學作家協會評為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曾玉華同志被評為2008年度湖南省科普先進個人。

(二)萬寶江溪,年輕教師與老專員共探新農

村林果技術扶貧新模式農林工程系多年來服務當地經濟,以雄厚的技術力量服務三農。其中,農林工程系教師曾玉華帶領科研團隊,將院級重點課題“多個品種簡化避雨防病栽培技術研究”及市科技局課題“蜜汁多個葡萄早熟無核大果栽培技術研究”的成果應用于建設無公害葡萄基地,與84歲高齡的老領導仲沂的扶貧舉措結合,為發展城郊型觀光農業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婁星區萬寶鎮江溪村地處城郊,是萬寶新區的核心區,人口684人,有耕地846畝,植被保護完好。自2006年原婁底地區行署專員仲沂掛點江溪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農林系以園林技術教研室中青年專家作為技術支撐,發展南方高抗優質露地葡萄等南方水果1400余畝,帶動了村里經濟發展,村級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全文

上下同心  奮戰三年全面實現農林間作化

按照縣委、縣政府建設林業大縣、林產強縣和生態名縣的目標要求,我們在總結近兩年來林業生產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見,認為必須要走出一條符合我縣實際、綠化社會、造福百姓的大林業發展路子。圍繞這一思路,我們上請教專家、下問計百姓,最后確定推廣山農大龐金宣教授“大田間作窄冠黑楊,每畝年增500元”的農林間作模式。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廣農林間作模式的重大意義

(一)推廣農林間作是發展“雙節一加”型農業的現實需要。我縣地處引黃下游,大部分年份是缺水少雨,有些地方還處于高亢枯水區,因此,發展節水型的旱作農業便提到了重要日程,而農林間作正是符合我縣縣情的最現實選擇。在有水的情況下,“農”與“林”可相互促進,共同收益;在無水的情況下,“林”可以反哺于“農”,確保效益不減。

發展農林間作“林”的主要樹種是窄冠黑楊,該品種是由山農大龐金宣教授研制培育而成,獲國家發明獎和2004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品種的幾大特點:1、樹冠窄,冠幅僅有一般大冠楊樹的l/3-1/2;2、生長快,在間作農田中,10年生胸徑可達40厘米;3、材質好,適用于家具、人造板及制漿造紙;4、都是雄株,不飛毛污染環境;5、窄冠黑楊品種容易扦插繁殖;6、根系深,根幅小,根系斜向下生長,與農作物在水肥上的競爭較小。

根據該品種的特點,我們將這種農林間作耕種模式總結為“三不兩增一改善”。“三不”即一是不變更土地承包關系。按照樹隨地走的原則,樹木、土地產權明晰;二是不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窄冠黑楊具有冠小、樹頭抱長、遮蔭小、生長快、根深,不與農作物爭水肥的特性。以種小麥和玉米為例,樹木遮蔭最嚴重時,反而小麥增產,原因是間作樹木調節了農田小氣候,小麥可以延長三天的灌漿期,每延長一天的灌漿時間就可以增產25公斤,三天便可以增產75公斤。而玉米僅減產6%,兩季作物相抵補,全年總算帳農作物不減產,也不減收;三是不影響大型農機作業。間作行距15-20米,株距4米,大型農機都能作業,適宜農民普遍采用大型農機作業的現狀。“兩增”即增加土地產出和增加農民收入。以每畝間作樹木10株、10年一個輪伐期計算,可產大徑材8立方米以上,木材收入5000元以上,每畝年增500元,比較效益明顯。“一改善”即改善生態環境。

(二)推廣農林間作有其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建設“大田綠色銀行”的需要。農林間作好不好,關鍵是要看效益,這種耕作模式可改變過去單純向大田農作物要效益為向農作物和林木雙重要效益,農民自己建設“大田綠色銀行”。農林間作投資少,易操作,無風險,回報率高。在農田中間種窄冠型楊樹,立地條件優越,管理水平高,又是稀植,所以要比純林更為速生,而且立木間分化很小,每株都能成材。在每畝8-10株的條件下,10年可長成40厘米左右的大徑材,單株可達8立方。為便于操作,栽植時楊樹可以種在兩家農戶的地界上,也可以栽到一戶的地中間。間作第5-8年及第11年測產結果表明,間作區小麥略增,玉米略減,全年平產,木材的收入是額外的純增益。以一農戶為例,1畝地可間種10株,按每株苗木2元,另加20元肥料,總投入40元,以單株立木500元計,總值5000元,一個農戶投入40元,在10年糧食不減產的前提下,10年后增收5000元。以我縣來計算,如間種面積70萬畝,10年產木材560萬立方米,全縣僅木材收入將達3.5億元,平均每年3500萬元,農民年人均增收90元。如果木材再加工增值,收益還可幾倍地增長,這對農民增收、財政增收是非常有利的。

查看全文

關于在全縣大力推廣農林間作模式的報告

上下同心奮戰三年

全面實現農林間作化

—關于在全縣大力推廣農林間作模式的報告

縣委、縣政府:

按照縣委、縣政府建設林業大縣、林產強縣和生態名縣的目標要求,我們在總結近兩年來林業生產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和多方面征求意見,認為必須要走出一條符合我縣實際、綠化社會、造福百姓的大林業發展路子。圍繞這一思路,我們上請教專家、下問計百姓,最后確定推廣山農大龐金宣教授“大田間作窄冠黑楊,每畝年增500元”的農林間作模式。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廣農林間作模式的重大意義

查看全文

農林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摘要:高本貫通培養的學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體,其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是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為例,重點分析了其高職階段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培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大學生創新項目、學生社團活動、大學生導師制度、校企合作橫向項目等多培養路徑的開展,使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關鍵詞:高本貫通;農林專業;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精神和能力是加強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近年來,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都對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工作做了積極的探討和有益的嘗試,但尚處于萌芽階段。“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簡稱高本貫通培養)學生是本科教育中的一群特殊群體,對他們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進行著力培養是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以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為例,重點從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培養現狀、影響因素及培養路徑4個方面進行探析。

1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1.1科研創新

能力培養是高本貫通農林專業學生繼續深造的需要盡管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國,可是與農業相關的農學、園藝、園林等專業依然沒有受到考生的青睞,許多家長及考生尤其是農村的考生談“農”色變,避而遠之,因此農林專業一般存在生源短缺問題,很多就讀的學生都是非第一志愿或調劑的。他們一入校就決定繼續深造,跳出“農”門。此外,由于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而投資農業的企業數量增加較少,大批農林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以上原因導致大部分貫通培養學生本科畢業后都會繼續考研以改變自己今后的人生,但是他們前3年以專科生身份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習,轉入本科院校后2年時間內要完成分散在大學4年課程高深部分內容的學習,并且還要面對畢業實習設計、找工作等現實問題,沒有過多的精力專注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其發展后勁、創新能力難以與普通本科學生相比,因此高職階段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在他們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