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策略
時間:2022-12-20 08:20:30
導語: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高質量培養急需解決的難題。本文以內蒙古農業大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試點項目——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為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以新工科建設為重要抓手,通過在培養過程中的教學模式改革、保障和管理機制等方面的探索,闡述了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機制,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構建了服務“三農”、振興鄉村的卓越復合應用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為培養卓越農林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卓越農林人才;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農業水利工程
一、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內涵與教學改革模式
(一)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的內涵
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的培養目標是通過四年的培養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通過對此專業學生的培養,使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具備進入水利相關行業進行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通過研究生階段或繼續教育等學習途徑拓展自身知識的能力。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注重各類知識融會貫通的同時,更加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實踐能力,同時也為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基礎。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按照學生個人特長和意愿,側重實踐能力或注重創新能力提升的分類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其能在有限的學生生涯中快速提升能力。另外,也應該結合大學生創新和創業項目,將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行業指導、校企聯合、產學研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機制,為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保障。
(二)構建以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
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厘清課程體系結構,實施強基礎、重實踐的改革策略。為此,針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構建了“四層次”課程體系,根據課程屬性的不同,分四個層次組織教學。數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程加大授課學時,夯實基礎;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和《水力學》等課程,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加實驗環節的教學力度,以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以便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專業基礎課,如《建筑材料》《土力學》《水工鋼結構》《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水文學》和《水利計算》等課程,通過課程設計環節,設計綜合實驗,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實踐性強的專業課,如《灌溉排水工程學》《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泵與水泵站》《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和《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由“雙師型”教師授課。另外,還聘請本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與本門課程的授課教師聯合授課,采用案例式教學、專題報告和工程現場實踐等多種授課方式。抓好“三融合”,實現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相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工程技術與管理知識相融合。突出“兩滲透”,專業基礎課教學中滲透專業課和工程應用內容,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創新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從而實現課程內容的綜合化。
(三)基于科教互補和創新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所以會優先安排創新能力強、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進行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還應加強“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文化,強化教學為第一要務的觀念,重點引導教師樹立“以教學為主,科研反哺教學和科教互補”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理念。比如,將鹽漬化地區節水保肥技術、微咸水灌溉模式、優質牧草高效增產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到河套灌區、西遼河灌域和廣大的農牧業地區的成功經驗和主要理論及時更新到《灌溉排水工程學》《牧區水利工程學》等課程中。為此,除強化教學考核和激勵機制外,一方面鼓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最新學科進展,引導和啟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達到寓教于研的目的;另一方面將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要求學生在創新創業訓練、畢業設計或論文寫作過程中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緊密結合,以科研項目帶動人才培養,在充分發揮教師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在科研實踐中培養和激發本科生創新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此外,在教學中將科研成果或科研過程作為研討或合作學習的部分內容,從而達到科教互補的目的,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
二、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一)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保障卓越模式
人才培養方案是整個教學改革的綱,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及新工科建設需求,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持續改進,合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優化課程體系、完善支撐畢業要求達成的課程教學大綱、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進與教學手段改革,引進“項目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為提高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支撐。為了強化基礎知識,提高工程實踐和科研能力,農業水利工程復合應用型卓越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用于加強英語、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土壤與農作學等基礎性課程的學分,并將拓展課分成工程實踐型和科學研究型兩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進行分類培養,提升其工程實踐或科研能力。同時增加了跨學科拓展系列課程和有導師指導的實踐型課程。在課程上突出主干課程的實踐應用能力,實行校企合作機制,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為學生授課,介紹行業動態與產業發展,并開展《灌溉排水工程學》《水泵及水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拓展課)》等實踐性強的課程的專題講座。學生深入工程單位進行實踐鍛煉(比如各灌排管理局、泵站),增強工程實踐能力。加強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管理,實行主要課程設計和實習答辯制度,分小組由專業課教師帶領學生到實踐單位進行生產實習,并通過答辯等方式進行考核。
(二)建立教學和實踐評價—反饋聯動機制保障教學效果
通過教研室主任年度分析、管理部門督導、導師日常監督等多種手段,形成全方位的監督反饋機制,來保障教學效果。對課堂知識的掌握主要通過比較卓越班和該專業一本班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得分率、錯誤率以及知識點掌握率等差異,及時動態改進教學模式。基于工程教育認證中的原理和方法對農業水利工程卓越班的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評價和分析,掌握復合應用型卓越人才培養的實施效果,及時進行反饋和改進。實踐能力評價主要通過對學生的設計、科研實踐進行考核,比如,通過開題報告、學期科研訓練報告、科技創新項目以及課程設計等方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另外建立專家組對導師年度報告進行打分和評比,讓導師更多的參與復合應用型卓越人才培養科研訓練,實現學生和導師一體化評價。在各類報告的答辯、審核和評價過程中形成書面結論反饋給學生和導師,督促改進,并要求再反饋改進措施,從而構建教學和實踐能力訓練的評價-反饋聯動機制,達到教學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優秀師生制度保障師生質量
省屬或市屬院校生源質量和教師水平通常低于“雙一流”大學,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升生源質量和教師水平,是確保卓越人才培養的先導條件,所以建立優秀師生選拔制度是保障師生質量的前提。入學選拔機制打破了傳統班級入學生源確定的模式,可以在新生入學時,面向全院新生召開卓越班選拔動員大會,通過增加保研名額、小班化、優秀師資等方式吸引優秀生源。另外,優秀師資也是確保培養出優秀學生的重要前提,通過增加卓越班學生培養崗位津貼等吸引優秀教師,聘用教學效果良好,且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進行授課,并通過學生、督導等評教結果以及教學效果等多途徑建立授課教師動態調整機制。為了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學生,需要打破傳統教學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保持知識與時俱進,這要求教師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和科研能力,把生產實踐中的經驗和最新成果及時教給學生。
三、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過程管理機制
(一)小班化及導師制
卓越復合應用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采用小班化管理,所有核心課不僅配備優秀教師,且均單獨授課,從而提升了授課效果和教學質量,也增強了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另外,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也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強化學生科研和生產實踐能力,注重優良工程倫理理念。從第三學期開始實施,為每個同學配備導師,導師以主干課程教師為主,實行雙向選擇機制,通過貫徹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強化學生的科研能力、動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二)競爭淘汰機制
建立競爭淘汰機制對于保證生源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入學時,就針對專業特點綜合考慮高考總成績以及數學、英語單科成績,并結合學科專家面試,綜合確定優秀生源,進而組建卓越農林人才班級。另外,固化的班級缺乏競爭,有些學生也會逐漸遠離卓越生培養的目標,所以流動機制打破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在一個班的固定模式,出現了競爭與淘汰現象,提高了學習質量。因為第一、二學年,以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學習為主,且學院內相關專業課程均相同或相近,流動后對學生課程學習影響很小,故在前兩學年實行準入準出、優勝劣汰原則,實行末尾分流制。智育課程不及格、課程綜合成績(或學分績點)排名靠后的學生,將被分流至學院其它非卓越班繼續就讀,同時非卓越班的學生可通過自愿申請、公平競爭的方式進入卓越班,從而確保學生生源質量。
(三)多級管理和分類培養機制
隨著社會對復合應用型人才需要的升級,培養方式和管理方式需要改變。由于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過程需要突出其科研能力或實踐能力,所以需要單獨設置導師制,來提升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所以采用“導師+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多重管理制度,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類培養,注重課堂學習、科研實踐能力的同步提升。盡管每個學生已經有導師,但班級也配置1名班主任,班主任選擇本專業的骨干教師,主要管理班級的日常事務、督促班級學生學習、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建立優秀班集體。同時,農業水利工程卓越班專門配備1名教研室主任,負責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導師和學生的考核工作。
四、結語
在現代農業升級換代的背景下,培養復合應用型農業卓越人才是農林院校的主要任務,也是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復合應用型農業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養為例,從教學模式改革、培養的保障機制和管理機制創新等幾個方面,探索了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的內涵、課程教學模式和基于科教互補的教學融合改革措施,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了優秀師生和評價-反饋聯動機制的保障措施,揭示了小班化及導師制、競爭淘汰和多級管理與分類培養機制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文章強調,在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的同時,力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真正培養出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為農業現代化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燕凌,胡揚名,張云英,等.培養公共管理類卓越農林人才的實踐教學基地探索: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30-34.
[2]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教高函〔2013〕14號)[EB/OL].(2013-12-03).
[3]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高[2018]5).[EB/OL].[2018-10-08].
[4]李昊,張園,楊逸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域下農林院校工科專業人才卓越性評價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5):27-32.
[5]王忠武,韓國棟,紅梅,等.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情況及實施效果:以內蒙古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為例[J].草原與草業,2018,30(2):1-4.
[6]陳霞,張星杰,雙全.拔尖創新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探索與思考:以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4):92-96.
[7]陳嬋娟,陸玲,李偉,等.卓越農林人才分類培養的改革與探索: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3):98-104.
[8]洪明,馬亮,趙經華,等.基于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的教學改革及成效: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4):99-106.
[9]盧俊瑋,郭恬,曹十芙.卓越農林人才協同培養機制: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農業工程,2020,10(2):86-89.
作者:李仙岳 李為萍 閆建文 李超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
- 上一篇:動畫專業聲音課程設計研究
- 下一篇:煤電企業精益成本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