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鎮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01:17: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城鎮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城鎮化

城鎮化農村管理探討

1目前我國土地資源的狀況

眾所周知,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然而,我國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談及到人均土地占有量,達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很少,屬于嚴重的土地資源匱乏國家,而最為嚴重的是,我國山地荒漠相對較多,因此,耕地資源嚴重缺乏,即便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很少,卻依然會出現很多人對土地肆意浪費,造成土地的損壞,不能使用。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出現了很多地區一味地追求城鎮化建設的速度,有些地方的工程建設還沒有完成,甚至是有些地區的工程剛開始開發建設,又開始對其它地方進行開發建設,造成了很多地方同時建設,交通堵塞,無法按照正常的工期完成,甚至存在一些在公路主路周圍建設很多的民用住房或者是一些商場酒店或者是娛樂場所,目前逐漸向著城鎮不集中的趨勢發展。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1年為止,我國在工業上的土地用地總量占我國土地總量的百分之零點四到百分之零點七之間。這種發展方式,必須依靠強大的資金支持,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擴大生產規模,這對剛開始進行城鎮化建設階段具有很大幫助,但是,當城鎮化建設進行一段時期后,這種模式就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增加了,無法滿足供需平衡的要求,這種模式在應用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然而卻收效甚微,并沒有得到實現規劃好的城鎮建設的目標,此外,這種對土地資源的使用模式不但不能對城鎮化建設起到幫助作用,反而在某些方面極大妨礙了城鎮化建設發展。因此,在面對如此多的困難情況下,負責城鎮建設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體系,可以引進國外新進的土地管理思想并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而政府加大調控的力度,在進行土地資源使用時,一定要做好合理的規劃,讓群眾參與到土地資源利用以及城鎮化建設上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通過這樣,不但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對土地進行管理,還能夠提高城鎮建設發展的腳步。

2討論城鎮化中土地管理出現的問題

(1)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缺乏合理的土地利用體系。我國在進行城鎮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嚴重問題,首先,并沒有建立相對完善的土地使用制度體系,對土地利用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大多數被征用來的土地都應用在民用房的建設或者是應用于工業領域,使民用住房的數量以及工業區面積顯著增多,這樣就相對降低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設備的土地使用量,在土地資源的分配方面,并未做到合理公平,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根據我國現有的城鎮化建設情況,自我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很多在規模上并不大的城鎮自發地開始城鎮化發展,但是眼光并不長遠,只是放到了當下,所以城鎮化設計方案相對片面,缺乏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因此,在城鎮化后并沒有實現最初的目標,這就造成了原來那些相對較小規模的城鎮在城鎮化建設期間,數量很多,但是效率并不高,沒能夠建立完善的、科學的體系,與其他規模較大的城鎮相比,技術上也沒有突破,最終完成的城鎮化出現了很多的質量問題,造成土地資源以及其他資源的嚴重浪費。(2)土地資源較好的耕地被非法占用,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十分低。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政府部門開始重視經濟開發區以及主題公園等建設。根據相關數據報告表明,從1996~2005年,在大約十年的時間里,城鄉建設面積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開始的約20km2增加到了25萬km2,按照這種發展趨勢,每年將會減少更多的土地資源,而在這些被浪費的土地資源中,大約有超過百分之五十是土地肥沃的耕地,在工業上的土地使用也達到了7萬km2。對于上述所提到的耕地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將會永遠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不再能夠進行農作物種植,這樣就造成了農民經濟利益的嚴重損失。此外,還會出現由于相關部門或者工作人員的失誤,造成很多被征用的土地資源被長時間擱置,工程無法進行下去。

3城鎮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1)明確“以人為本”,增加執法力度,保障農民合法的土地權益。我國在進行城鎮化建設總體來說是一個發展契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這里所說的風險就是城鎮化建設必然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這里可能會包括很多肥沃的土地,造成土地不可逆轉的損傷,農民失去了土地后造成經濟受到損失,可能無法保證正常的生活,甚至是由于土地非法征用,造成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根本無法生存下去;這里所說的契機就是由于進行城鎮化建設,很多農民由于土地被征用被迫走出農村,去外面打工,最終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但是,很多情況下往往是事與愿違,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的城鎮開發建設人員都是想建設完美的城鎮,并宣傳想要發展一定會有相應付出的口號,征用了很多農民的土地資源,無所不用其極,只是追求城鎮化的速度,卻忽略了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最終導致所建設的城鎮質量并不理想。面對出現的種種問題,相關的土地管理人員以及城鎮開發人員必須停下腳步,對問題進行思考,不能一意孤行,要多做調研,下基層進行走訪,聽取大家的意見或建議,從大多數農民的利益出發,遵從他們的意愿。如果在城鎮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和農民出現了糾紛,首先要關注的是農民自身的利益,一定要確保農民的合法權益,對于農民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解答,不得出現強拆的現象。如今,存在很多黑心商人,他們打著政府部門的旗號,進行強行征遷,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大打擊力度,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工作,對于違法行為堅決取締。(2)認真貫徹節約資源戰略,完善土地管理體系。通常情況下,土地管理問題與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只有解決好土地管理問題才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得出,我國目前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十三億,人口數量還在逐年增多,然而,目前我國農村建設用地的總面積還達不到0.17億hm2,可以使用的耕地面積也在顯著減少,而且土地遭到了嚴重破壞,且人口數量還在顯著增多,造成了我國土地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明顯下降。所以,相關的土地管理人員一定要建立科學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體系,在進行城鎮化進程中,盡量減少土地資源浪費,對于不必要的土地征用盡量減少,對于已經征用的土地,一定要做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城鎮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集中使用土地,盡量較少土地浪費情況的出現。相關管理人員在管理已經征用的土地時,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制度,拒絕浪費現象的發生,從而保證廣大群眾的合法利益,保證鎮化建設的質量。(3)調動人民參與規劃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合理使用。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城鎮化的進程也在加快,而人口的不斷增加使人民和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更加明顯,負責土地管理的相關人員一定要讓人民參與土地的管理,積分人民的土地規劃熱情,讓人明充分了解城鎮化建設,減少其中的誤會。擴大土地規劃的宣傳工作,做到人人知道,可以通過舉行活動,或者發邀請函的形式,讓人民了解城鎮發展的進程和實時動態,做到土地管理的透明化。此外,在進行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通過監管,避免出現違法違規的事情發生,切實做到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從而維持社會治安的穩定,增加社會效益,帶動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查看全文

農村改革及農村城鎮化

一、農業的重要性及改革現狀

(一)農業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農業在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些都形象地說明了每個人都必須消耗糧食來維持自己的生命。然而從目前來看,糧食也只能從農業耕種而收獲。千百年來,農民躬耕于田地,為世界的億萬人口的生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同時,農產品不僅僅只作為糧食來維持生命,還可以為工業提供生產資料,農村、農民還是輸出勞動力與工業品消費的巨大市場,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這樣評論農業:“可以恰當地說,城市的全部財富和生活資料都是從鄉村獲得的。”

可是僅僅有農民、農業還不足以滿足世界的發展、還不足以滿足人類的多方面的綜合需求。于是重工業、輕工業、服務業也就相繼產生并且迅猛發展。由于分工的不同、工種的不同、價值的差異、效益的區別,人們的經濟收入自然也產生了一定的差距,城鄉之間生活水平相應地也具有了一定的差距。

隨著工業的發展,隨著服務業的興旺,隨著知識、信息產業、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這種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同時,這差距相應地也反映出農業的局限性、農村的落后、農民的貧窮。

(二)農村改革的現狀

查看全文

農村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小城鎮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務等為特征的地域系統。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建設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經營小城鎮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落實省委“兩個加快”、市委“兩個強力推進”有效途徑,統籌城鄉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把發展小城鎮作為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抓緊抓實抓好。

一、對*小城鎮建設的現狀分析

建區設市十六年來,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對經濟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到20*年底,全市有123個鄉集鎮,61個建制鎮,其中國家級重點鎮5個,省級試點鎮48個,縣城以下鄉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98平方公里,鄉鎮平均建成區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著一個小城鎮。恩陽鎮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4.5萬人,是全國重點小城鎮。清江鎮近幾年來城鎮房屋建筑面積以每年5—10萬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戶、2000人的速度增長。

(二)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過抓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功能完善,小城鎮成為人口、經濟、社會等資源的重要集聚點,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輻射點,成為農村和城市的重要結合點。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對農村人口的轉移起到了吸納作用。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全市小城鎮常住人口達到6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7.1%。比如,樂壩鎮總人口7680人,城鎮人口達到6100人,城鎮化率達到80%。白衣鎮十年來鎮區面積擴大8倍,城鎮人口增加6倍,達到1.2萬人,占總人口的35%。

(三)基礎和服務設施明顯改善。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市場等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到20*年底,全市鄉鎮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條,里程12*公里;建成區道路硬化率達到70%;鄉鎮通電率100%;60個鄉鎮建有集中供水廠(站);所有建制鄉鎮開通固定電話、移動電話,60%的鄉鎮開通網絡;建成了一批綜合農貿市場、專業市場、經營超市,促進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陽、清江、樂壩、涪陽和興文實現天然氣管道集中供氣;地處深山的空山鄉實現了“五通”。

查看全文

農村改革及農村城鎮化研究論文

摘要:農業在古今中外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社會的發達,農業發展的局限性日益暴露,農村的落后狀況有待改變,農民的貧窮生活急需改善。文章以科學發展觀的視角分析、探討當代農村改革及農村城鎮化的有關問題。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農村;城鎮化

一、農業的重要性及改革現狀

(一)農業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農業在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些都形象地說明了每個人都必須消耗糧食來維持自己的生命。然而從目前來看,糧食也只能從農業耕種而收獲。千百年來,農民躬耕于田地,為世界的億萬人口的生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同時,農產品不僅僅只作為糧食來維持生命,還可以為工業提供生產資料,農村、農民還是輸出勞動力與工業品消費的巨大市場,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這樣評論農業:“可以恰當地說,城市的全部財富和生活資料都是從鄉村獲得的。”

可是僅僅有農民、農業還不足以滿足世界的發展、還不足以滿足人類的多方面的綜合需求。于是重工業、輕工業、服務業也就相繼產生并且迅猛發展。由于分工的不同、工種的不同、價值的差異、效益的區別,人們的經濟收入自然也產生了一定的差距,城鄉之間生活水平相應地也具有了一定的差距。

查看全文

城鎮化農村教育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我國農村城鎮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農村教育應采取調整教育結構、學校布局、教育內容等應對舉措,對大量農民走向城鎮及農村社會轉型的教育需求予以滿足。

【摘要題】農村教育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教育/發展對策

一農村城鎮化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中共中央關于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指出:“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條件已逐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

所謂城鎮化是指:“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當前,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任務。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發展問題研究

當前我國農村社區正處于向城鎮社區演進的轉折點,其進一步發展面臨物資資源極度匱乏、村民自治改革缺乏深度、居民缺乏凝聚力和歸屬感等障礙.我國農村社區只能走政府主導型的自上而下地促進農村社區城鎮化道路,才能推動我國農村社區城鎮化進程.

所謂城鎮化是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城鎮化不僅構筑了農村工業化的基石,而且鋪就了農村現代化的道路。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是農業經濟改革的戰略選擇,是我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城鎮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態系統中最為復雜的類型之一。城鎮化是社會經濟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費孝通先生早年提出過“小城鎮,大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發展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黨的十七大強調:“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這些體現了黨通過實現城鎮化,城鄉統籌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思路。這是我們推進城鎮化建設總的工作要求,也是城鎮化建設的努力方向。如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扎實推進城鎮化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可依托的平臺,是各級政府必須認真面對的一個戰略性課題。本文就我國農村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制約因素和相應措施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一、加快城鎮化發展的戰略意義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1.加快城鎮化發展水平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客觀要求。城鎮化水平越高,經濟效益就越高,資源利用效率也越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城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有利于帶動周邊地區特別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是縣域經濟增長的龍頭。

2.加快城鎮化發展水平是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查看全文

農村城鎮化發展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農村小城鎮建設有利于我國城鄉二元化社會結構走向融合,有利于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從而實現我國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但我國農村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受主要農產品安全的制約,完善政府配套土地流轉制度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促進農村城鎮建設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農村城鎮政府責任城市化

長期實施的城鄉二元化經濟與社會政策導致了我國二元化的社會結構,而二元化的社會結構在二元化的社會經濟政策強化下,城鄉差距日趨拉大。城鄉融合與一體化是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城市化是城鄉融合與一體化的載體——農村小城鎮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我國城市化的重要角色。

農村小城鎮建設不僅是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并向城市(鎮)集中的聚集過程,而且是城市(鎮)在空間數量上的增多、區域規模上的擴大、職能和設施上的完善和城市(鎮)的經濟關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類的社會文明廣泛向農村滲透的過程。

我國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及影響

城市化是一個國家邁向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進程和階段。我國城市化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50~1980年,全國城市化率從11.2%,提高為19.4%,30年間僅提高了8個百分點。此階段,國家以工業化發展戰略為核心。二是1981~1998年,雖然“城市化”并未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發展目標,但是制度的變遷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城市化進程的速度,1998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30.4%。1998年提出了“小城鎮、大戰略”,中國城市化進入了加速發展期。這一時期我國城市化率快速提高,2000年我國城市化率為36.2%,2005年城市化率已經達到42.99%,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我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農村城鎮建設在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較快,但存在區域性差異。《2005年村鎮建設統計公報》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末,全國共有建制鎮17726個,集鎮20686個。全國村鎮總人口9.86億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2億人,占村鎮總人口的11.3%。村鎮非農業人口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0.25個百分點。同時,村鎮其他方面也發展較快,2005年,村鎮新建自來水廠821個,新增日供水能力268.4萬噸,新鋪設供水管道長度3.99萬公里,建制鎮、集鎮用水普及率分別達84.7%、67.2%。交通、綠化等公共設施建設也取得較快進展,農(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查看全文

后經濟時期的農村城鎮化趨向展望論文

摘要:由美國2007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探底企穩,國際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各國都在對經濟危機作反思,而我國更是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對城鎮化進行了“破題”,指明了城鎮化的方向,昭示了后經濟危機時代加大農村城鎮化步伐的決心。本文堅持制度創新、理念創新,從我國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村城鎮化可能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后經濟危機時代的農村城鎮化道路。

關鍵詞: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發展之路

一、后經濟危機時代與農村城鎮化的概念界定

后經濟危機時代通常是指經濟危機后的時代,這里特指由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后的時代,它昭示著機遇與挑戰并存,掀起了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思想與經濟發展的潮流。國內外對城鎮化存在多種概念的界定,筆者綜合國內外觀點,結合我國國情認為: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集聚,從而使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城鎮人口規模和地域規模不斷擴大的動態的自然、社會歷史過程。農村城鎮化是城鎮化的重要側面,是城市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城鎮化,是農村地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非農化及其集聚過程。

二、后經濟危機時代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的意義

第一,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引擎。在此次危機中,中國所吸收到的最大教訓就是,單純依賴國外需求、依賴出口無疑是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一旦外部市場出現變動,只能被動等死。轉變過去單純依賴外部市場的做法是中國在后危機時代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而堅持擴大內需則是一劑良方。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當前我們需要進一步開拓農村這片廣闊的市場空間需要切實落實農村城鎮化,落實農村城鎮化有利于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就業、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和素質,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并最終涵養新時代農民工的消費愿望和消費能力,真正開拓好我國8億農民的市場。

查看全文

國外農村城鎮化運作系統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歷程概述;國外農村城鎮化發展道路的經驗教訓;新疆農村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特征;國外農村城鎮化對新疆的啟示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進入21世紀,美國的城鎮化水平已超過80%,日本的城鎮化水平超過70%、發達國家簡介、美國城鎮化的另一個推動力是始于19世紀上半葉的交通革命、日本的城鎮化始于明治維新時期,是伴隨著工業化發展起來的、工業革命前,西歐大多數國家城鎮化程度較低、進程非常緩慢、發展中國家簡介、拉美國家擁有豐富資源,曾經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非洲的城鎮化開始加速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教訓、政府在新疆的城鎮化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新疆地廣人稀,城鎮間距離較遠,交通不便、新疆應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資源性產業、新疆應高度重視環境立法,避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農村城鎮化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方向和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新疆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約,城鎮化水平較為落后。本文通過對國外農村城鎮化發展歷程及經驗教訓的總結概括,得出一些結合新疆自身城鎮化發展特點的啟示。

關鍵詞:國外;農村城鎮化;經驗教訓;啟示

進入21世紀,美國的城鎮化水平已超過80%,日本的城鎮化水平超過70%。截至2007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為44.go-/o,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縱觀世界各國.城鎮化將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由于自然地理條件和歷史原因,新疆城鎮化建設尤其是農村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城鎮化水平也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推進新疆農村城鎮化發展,是促進整個新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國外城鎮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這其中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因此,有必要對國外農村城鎮化發展進行系統考察,以探求對新疆農村城鎮化發展的借鑒意義。

一、國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歷程概述

(一)發達國家簡介

查看全文

農村城鎮化建設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農村城鎮化在給農村經濟帶來繁榮和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伴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城鎮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必須引起重視.本文針對目前農村城鎮化建設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了農村城鎮化建設環境優化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環境污染環境優化對策

農村城鎮化,是指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工業化的同時,參照城市先進的經濟技術社會標準,在我國廣大農村建設中小城鎮。它具體包括農業人口逐漸向非農業人口轉移,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向第二、三產業,多數居民要轉到統一規劃布局的小城鎮之中。農村城鎮化作為現代經濟活動的載體,對經濟發展的服務、導向、拉動作用是農村所不可比的,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本國的城鎮化建設,現代化社會亦把城鎮化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鑒于此,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各地政府就逐步加大了當地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力度,使得過去一度發展停滯的小城鎮建設日趨活躍,到目前為止,全國的小城鎮建設已經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不可否認。農村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但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問題,在農村城鎮化推進過程中,人們更注重直接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伴隨著城鎮化建設而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以驚人的速度擺到了國人的面前。不少小城鎮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嚴重,垃圾圍城現象普遍存在,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日益加重,影響了農村城鎮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對農村城鎮化建設中的環境問題不予以足夠重視,就會與農村城鎮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背離,為此必須在借鑒世界各國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探索解決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的新途徑,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本文將主要從環境保護角度來探討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環境優化的對策方法。

一、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加強環保意識

人是城鎮生態環境系統的主體,是城鎮生態環境的設計者、建設者和管理者。人的行為對城鎮功能的好壞起著支配作用。當今許多城鎮問題都是由于人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導致的,因此必須從普及和提高意識著手。目前由于技術的進步和人類作用的加強,存在著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性的思想,片面地按照人類需求來改造環境,與自然對抗,違背自然規律,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歷史的經驗向我們警示,不能無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人和自然之間應當保持和諧、協調的關系,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農村城鎮化建設應該體現生物圈和技術圈協調,人與環境和諧相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