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經濟時期的農村城鎮化趨向展望論文
時間:2022-12-07 10:39:00
導語:后經濟時期的農村城鎮化趨向展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美國2007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探底企穩,國際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各國都在對經濟危機作反思,而我國更是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對城鎮化進行了“破題”,指明了城鎮化的方向,昭示了后經濟危機時代加大農村城鎮化步伐的決心。本文堅持制度創新、理念創新,從我國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村城鎮化可能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后經濟危機時代的農村城鎮化道路。
關鍵詞: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發展之路
一、后經濟危機時代與農村城鎮化的概念界定
后經濟危機時代通常是指經濟危機后的時代,這里特指由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后的時代,它昭示著機遇與挑戰并存,掀起了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思想與經濟發展的潮流。國內外對城鎮化存在多種概念的界定,筆者綜合國內外觀點,結合我國國情認為: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集聚,從而使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城鎮人口規模和地域規模不斷擴大的動態的自然、社會歷史過程。農村城鎮化是城鎮化的重要側面,是城市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城鎮化,是農村地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非農化及其集聚過程。
二、后經濟危機時代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的意義
第一,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的重大引擎。在此次危機中,中國所吸收到的最大教訓就是,單純依賴國外需求、依賴出口無疑是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一旦外部市場出現變動,只能被動等死。轉變過去單純依賴外部市場的做法是中國在后危機時代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而堅持擴大內需則是一劑良方。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當前我們需要進一步開拓農村這片廣闊的市場空間需要切實落實農村城鎮化,落實農村城鎮化有利于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就業、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和素質,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并最終涵養新時代農民工的消費愿望和消費能力,真正開拓好我國8億農民的市場。
第二,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將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農村城鎮化與工業化、現代化相伴而行,農村城鎮化的過程也是農村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隨著城鎮化的深入,實現人口、資金、技術、土地等要素的集約以產生強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和集聚效應,從而改變以往農村地區“散、空、窮”的局面。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中小城市與城鎮,使農村經濟變成“雙輪驅動”,即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是我國三農政策的重要戰略轉移。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局面,努力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筆者認為后經濟危機時代中央及時對城鎮化給予破題,強調由“單輪驅動”到“雙輪驅動”和加快農村城鎮化的步伐,可見其高瞻遠矚的戰略意義和重大經濟潛力。
第三,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緩解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壓力,切實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農民工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也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可以預見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之路可以緩解大城市的人口壓力和隨之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農民工問題包括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子女受教育問題、衛生醫療保障問題等多種問題,農村城鎮化將極大的改善農村地區的面貌,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配套的法律、制度都會逐步頒布并給予落實。后經濟危機時代,隨著省管縣行政機制的落實,農村城鎮化將有固定的資金支持,農民可以接受更多高質量的培訓,擁有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各項例如公共醫院、公共學校、公共體育健身設施之類的公共服務和設施將逐步完善,公共物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將得到積極落實。
三、后經濟危機時代農村城鎮化的問題及其對策
第一,農村城鎮化的資金問題。農村城鎮化需要大量資金來源,并非國家財政撥款可以解決的,筆者認為應該開展多元合作的方式,采用諸如BOT、BOO等方式,采用多種融資渠道,在這點上可以借鑒蘇州融資的成功經驗。當然需要注意融資過程中的政府尋租問題,加大對政府融資工作的監督,成立農村城鎮化專門監督小組,獨立于縣域政府部門,由省級政府統一管轄,保證監督工作的有序性和實效性。筆者認為構建合理、有效、健全、多元的農村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是推進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必須加以妥善解決的問題。
第二,農村城鎮化的農民戶籍問題。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如何成為市民,根據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促進城市的各種資源要素更多地向農村覆蓋。同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這里需要對符合條件的基本界定,以增強戶籍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性。筆者認為在戶籍制度改革時需要遵循自愿原則和基本資格的認定原則。
第三,農村城鎮化的土地流轉問題。農民土地是農業生產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土地流轉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為保證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和鄉村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切實保護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是農民生存的基礎,而農村城鎮化過程必然出現土地流轉問題。要加大對農民土地征用的規制,改變政府工作思路,更新農民觀念,增強農民技術培訓,完善農村社保體系。堅持維護農民群眾利益和保證糧食安全的原則,一方面加大對土地征用農民的經濟補償,完善對農民尤其是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另一方面,集約化、高效化的使用土地,盡量不占用耕地、林地、菜地等,多使用劣等地,從而保證糧食安全。
第四,農村城鎮化的農民就業問題。農村城鎮化固然會帶來大量的產業部門和資源。但是由于農民素質的影響,大多農民缺少勝任工作的能力。首先這需要對農民加強培訓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和沒有入城務工經驗的農民的技術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從而一方面解決了其就業問題,提高了其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新興城鎮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用工問題。其次,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在短期內解決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筆者認為可以由政府牽頭,建立集各種技術培訓于一體的學校,學校的資金由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承擔,免除培訓農民的各項基本費用等,并頒發技術資格認證證書。再次,農村金融服務機制,加強農村農業銀行和農業合作社等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建設與發展,加大對農民貸款的補貼力度,給予農民創業就業一定的資金支持。第五,農村城鎮化的生態安全問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將出現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圍城、生態環境惡化等各種生態安全問題,極大的影響人們的健康。農村城鎮化的生態安全問題主要表現為:城鎮周邊農村和農業污染嚴重、鄉鎮工業污染不斷加劇、農村工業企業占用和破壞大量農田等。筆者認為需要加強對農村城鎮化的生態規劃、提高居民素質并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條例、建立農業和農村自然資源核算制度、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積極整合城鎮建設用地和居民生活用地,切實加強縣域政府和小城鎮政府對生態安全的監督機制,實行首長負責制和生態經濟績效機制,加大生態保護在政績考核中的比重。公務員之家
總之,后經濟危機時代,我國的社會發展將迎來新的契機,而農村城鎮化的破題正是其中的一大舉措,具有重大的經濟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積極解決農村城鎮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積極討論的話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2008年12月31號
[2]姜愛林:《城鎮化與工業化互動關系研究》,《財貿研究》,2004年3月
[3]劉排九,甘永萍,胡寶清:《我國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生態安全問題探討》,廣西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6月,第23卷專刊
- 上一篇:醫改創新改革與市鄉一體化結合分析論文
- 下一篇:12月份企業預備黨員轉正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