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復習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12:11: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歷史復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歷史復習

歷史復習思考論文

一、高精度鞏固知識點

1.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復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后關系,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系的,共同構成了關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2.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如上述第一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于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準確定義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試題第7題“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贝祟}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又如第8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志。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B.可使美國在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D.有利于美國加快侵華步驟”。該題主要考查門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于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點是:①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查看全文

中考歷史復習的路徑

歷史“中考”是考查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是否達到合格標準的水平考試,也是檢查、評價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梢?,歷史“中考”兼有水平性考試與選拔性考試兩種功能。為此,初三歷史教學的復習課應注意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應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復習中我們一般采用的是三輪復習法,即:全面復習,知識深化,打好基礎;依托指南,鞏固復習,知識升華;綜合訓練,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三輪復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何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呢?我認為作為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教師應認真研讀中考考試說明課標和中考考試試題,明確考點及考查方式

由于北師大版歷史教材是以課為單位編寫的,所以在第一輪復習中要根據考綱依據教科書逐冊、逐章、逐節進行全面復習,但要注意這不是上新課。也就是說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這節課的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教學法突出一個“精”字,即,講課時要線索清楚,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時間和空間概念明確;語言精練,多余的話不講,重復的話少講,做到畫龍點睛,并輔以條理化的板書(包括提綱和圖表),增強語言的敘述性和直觀性。識記類要開門見山地指出五要素是什么,理解應用類的不僅要知道五要素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

二、教師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把握應是完整全面的

依據考試說明,課本中有的要考,有的不考,有的考大題,有的考小題。若不注意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就很難適應中考的要求。因此,只有在充實基礎、全面掌握歷史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科學化,這樣才能具有中考應變的能力。對初中生來說,他無法建立知識框架、自己去聯系記憶,知識比較零亂,在考試中暴露出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能力比較弱。復習中教師可幫助學生建立線索克服這些困難。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新中國的成立與政權的鞏固”,可以新中國成立的意義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1)西藏和平解放(2)全國(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5)三大改造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引導學生推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的;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引導學生推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引導學生推出中國歷史進入了鞏固政權和建設國家時期,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的國際意義引導學生得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第一單元的考點有西藏和平解放、全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三大改造等屬于新中國成立后的鞏固政權和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經過這樣的處理,便于學生對教材中這一時期比較零亂的知識進行聯系記憶。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查看全文

高三歷史復習研究論文

近年來,歷史高考從知識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轉化的趨勢在日益發展,對知識掌握、運用的考查方法及各種題型的考查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掘。歷史地圖知識以其直觀性、客觀性、靈活性和內涵的豐富性在高考命題創制新情境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高考命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在近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頻繁出現,并且題型多樣,分值也日益增加。在2004年高考中,歷史單科江蘇卷、廣東卷、上海卷等都出現了歷史地圖題。但是由于在歷史學習復習中對歷史地圖的忽視,歷史地圖分析能力薄弱,許多考生在歷史地圖題方面失分率較高。因此,在歷史復習中如何把握歷史地圖應引起足夠重視。筆者就結合近年來高考歷史地圖題的一些特點和高三歷史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一談如何復習把握歷史地圖。

一、圖文結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

歷史地圖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象,與文字材料相輔相成,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白髨D右史”,“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為古今學者治學和讀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現形式,地圖在反映事物所處空間狀態方面具有更簡明、直觀的特征,因而學者鄭樵在《通志·圖譜略》中也發出了“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的感嘆。所以,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圖文結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這是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復習太平天國我們就可以結合《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根據太平軍從金田到南京的進軍路線,清楚太平軍進軍南京時主要經過了哪些地區,對太平軍北上經過的千難萬險有一個較為直觀的了解;另外通過找出圖上出現的幾條不同的路線,會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軍又開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軍事行動,從而對太平天國形成軍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圖上顯示的兩種不同的活動地區,你就會直接感受到農民起義者從拜上帝教直接活動的狹小范圍,發展到鼎盛時期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這樣,我們不僅了解地圖的基本內容,對太平天國這段歷史知識的認識也更加清晰直觀。但是,歷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許多內容有文沒圖。因此,我們還要充分運用歷史地圖冊,它是歷史教材的有益補充。在2004年高考廣東卷第26題唐長安、北宋東京布局圖,教材中沒有出現,在歷史地圖冊中就非常詳細。

二、史地結合,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歷史地圖不同于地理地圖,后者反映的是立體的地理環境,而歷史地圖則主要表示人類歷史活動特定的空間和進程,反映的地理知識相對貧乏。這往往造成學生分析歷史地圖的困難,不利于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因此,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史地結合,適當運用地理知識,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如《隋唐時期手工業分布和大都會》示意圖中,有一些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造船業中心洪洲(今南昌)會孤懸內地?”這里我們只要結合地理知識了解洪洲處于長江的支流贛江沿岸,并且在地圖上標出贛江的大體位置,就會很容易理解了。再如《三大戰役示意圖》,遼沈戰役為何首先攻占錦州就能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敵人就不能從繞過錦州與華北聯系嗎?這一點歷史地圖中沒有能夠體現出來。但是如果結合地理地圖,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關內外的主要通道是遼西走廊,而錦州則是遼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文綜考試以來,歷史和地理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滲透穿插不斷加強,將史、地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地圖和歷史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綜合學科素質和全面能力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結合背景,分析地圖反映的歷史空間狀態的原因。

查看全文

高考歷史復習研究論文

新學期伊始,高三歷史教師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10個月的時間里安排73萬多字高中教材內容的復習。近年來高考強調考核能力,高三歷史的復習方法也應由偏重傳授知識轉向強化能力培養。如果我們不注重觀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進,就既不能適應高考改革的需要,也跟不上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發展步伐。因此在高考歷史復習中,要幫助學生構筑知識體系,重視思維訓練,提高他們學科能力水平。

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無不僅扣這三大歷史任務。由于選拔不同層次人才的需要,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中的歷史試題部分,基礎知識部分(即“是什么”)大約占80%左右,尤其是選擇題部分,多以“是什么”即基礎知識上設問為主,大題部分貫穿基礎知識(包括教材的和所給材料上的),同時兼有“為什么”和“說明了什么”的問題。如2002年全國考卷第37題考查學生的“是什么”,第39題的第(1)、(3)問分別分析宋朝東京商業盛、衰的原因,就是考查學生“為什么”。2003年全國卷第37題的(1)、(2)、(3)、(4),主要考查學生“是什么”,第(5)問長城成為民族象征的原因,就考查學生“說明了什么”,第40題第三問“從1943年至第二戰場開辟期間,反法西斯戰爭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有哪些重大進展?為什么在這種形勢下英美最終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考查了學生“是什么”和“為什么”。2004年全國卷第37題第(1)、(2)問即從能力著手,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而第(3)、(4)問又以考查“是什么”為主,其中第(3)問又貫穿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第39題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從總體上看該題與教材基礎知識聯系不大。2005年全國卷第37題美國黑人問題,考查了學生“是什么”和“為什么”,第39題第(1)、(2)、(3)問以考查學生“是什么”為主,第(4)問以考查學生“為什么”為主。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由此可見,我們在歷史教學中應堅定不移地抓好歷史基礎知識,并做到能熟練地進行知識遷移,而不是“讀死書”或者“死讀書”。同時應多設問,把握基礎知識實際上就是把握“是什么”。多設問實際上就是把握“為什么”,然后從中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論即“說明了什么”。如高中《中國古代史》教材在講到“絲綢之路”時,教材正文和地圖上只講到了其路線是從長安往西,向北經河西走廊,然后經過敦煌、玉門關、陽關,分南北兩路穿過今天的新疆,再到疏勒匯合。那么,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把握其路線外,應分析“為什么不直接從長安向西北走呢?”只有這樣才能把這部分歷史講活,這種“為什么”的講課法在2005年全國考卷第39題第(4)問“分析河西走廊成為綠色走廊的主要自然條件”一問中,又再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又如,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教材上只講到了1944年6月美英盟軍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那么教師在講課時應分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開辟呢?”“為什么不可以提前或者推遲開辟呢?”這個問題又恰恰在2003年全國卷第40題第(3)問就考到。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在復習教學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內容線索化。歷史知識的時空性很強,線索化就是要根據列出的線索,打破時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體系,按同一類型、同一性質、同一方面,分門別類,重新梳理,從而形成關于某個歷史問題的完整表象。

從線索的內容聯系來看,有縱向線索和橫向線索之分。線索化首先要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系,使知識更系統,因此,還要進行知識的橫向聯系。如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的縱向聯系;抗日戰爭歷史橫向關系是日本侵華、正面戰場抗戰、敵后戰場抗戰、國共關系。又如截取19世紀50年代這條時間縱線,橫向地分析英、法、美、俄、日、中等國的政治特點,這樣通過縱橫串聯,就可以理清知識網絡,建立知識點的坐標體系,使學生形成一個“豎成線、橫成片”的立體知識網,便于把知識學活。

無論采用何種線索復習,都要求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皢l式教學就是教師變教為誘,學生變學為思”。理出線索僅僅是引導學生登堂入室的第一步,而從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串組成篇,應在教師啟發指導下通過學生思考、探索、發現來完成。如果缺少啟發式的教學,那么內容的線索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本義。

查看全文

高三歷史復習實踐分析

摘要:高三歷史復習在抓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科核心素養指導教與學。因此,在復習中,需要從宏觀上加強對知識的把握,單元主旨教學是一種較為切實可行的方法。首先明確一課在單元中的定位及與單元主旨的關系,再建立單元之間的關聯,明確單元在本冊教材中的定位,最終進一步明確各冊教材之間的關聯,也就明確了一課在整個高中歷史學習中的定位。

關鍵詞:單元主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實踐

經過高一、高二的學習,高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但是認知水平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注重對知識再加工、提煉和梳理。培養宏觀視野,教師先要從整體上引導、培養學生,建立好教材之間、單元之間的邏輯,把握單元主旨,培養整體意識。再將每課置于單元主旨的宏觀背景下,重新梳理課文和單元主旨之間的關系,避免歷史事件孤立化和歷史知識碎片化。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例展開分析。

一、單元主旨下的定位

高中歷史人教版三本必修教材共同勾畫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必修三主要講述中外思想文化發展史和科學技術發展史,在結構上,各單元之間或構成中外對比,或形成古今貫通。例如,第一單元的核心是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它與第二單元構成東西方文化的對比,與第三單元共同闡述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概況,又與第五、六單元構筑了中國思想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整套高中歷史教材中,必修三第一、第四單元與必修一、二的第一單元共同反映了中國古代史的概況。必修三第一單元的標題已經明確了本單元的基本線索。以儒釋道為主干,中國傳統文化具體表現為中國畫、書法、傳統節日、戲曲等,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故本單元學習主旨為:古代中國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第一單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發展概況,儒家從創立發展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2課的引言部分,明確敘述了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打擊儒家學說的措施。漢初,統治者基于社會現實和前朝教訓,采用一系列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政治基本穩定;但是一些新的問題凸顯出來,對內政治統治需要加強,對外政策需要調整(外部威脅愈重)。漢武帝通過一系列強化措施,使儒學的地位逐漸提升,主流思想得以確立。第3課和第4課講述了儒家思想在之后歷代的發展狀況。這明確了第2課在高中歷史中的地位,明確了本課與單元主旨和本單元各課間的邏輯關系。

二、單課學習實踐

查看全文

聯想教學在歷史復習中運用論文

摘要:歷史復習中采用整體聯想、縱橫聯想、中外聯想、古今聯想進行整體歸納、縱橫串聯、中外結合、形成一個立體的復習交叉網。這樣大大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應考能力。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關鍵詞:歷史復習;聯想教學

什么是聯想?聯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思維過程。歷史復習是在學生腦海里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刺激物”(即歷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當今歷史考試是對歷史知識整體性、系統性的考查,是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歷史復習中進行聯想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一、整體聯想

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絡。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F代考試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點:是指歷史基本知識點。如復習“美國獨立戰爭”。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個知識點展開聯想:①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②1775年“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③1776年7月發表《獨立宣言》;④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華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簽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的起因、順序、內在聯系及影響,就牢固地掌握了這個歷史事件。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復習課的教學策略

一、歷史復習課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歷史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欠缺

高中歷史知識點多而雜,雖然在新授課時每節課教師都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但都是局部性、片面性的。學生對所有學過的歷史知識并不能構建起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

2.復習課大范圍撒網,求全求細而忽視針對性

因為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考綱對知識點的考核要求也有主有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甚至本末倒置,復習效果勢必事半功倍。

3.復習課中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發揮不夠

查看全文

歷史復習與聯想教學論文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互為影響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總是與別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之間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有一種聯系就可以導致一種聯想。乘著聯想的翅膀,啟動聯想教學的載體,在復習歷史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飛翔。

什么是聯想?聯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件、現象或概念的思維過程。巴甫洛夫認為:聯想是由于兩個或幾個刺激物同時地或連續地發生作用而產生的暫時神經聯系。記憶必須以聯想為基礎,聯想又是打開回憶大門的金鑰匙。歷史復習是在學生腦海里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刺激物”(即歷史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并且當今歷史高考是對歷史知識整體性、系統性的考查,是對能力的考查,所以,在歷史復習中進行聯想教學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整體記憶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理解課文的層次結構以及復雜的歷史概念體系;同時,還可以使歷史課上得豐富多彩、活潑有趣,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一、整體聯想

歷史知識是一個整體,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絡。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識,孤立地記憶幾個分散的知識點,不可能把歷史學好?,F代考試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點:是指歷史基本知識點。如復習“美國獨立戰爭”,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個知識點展開聯想:①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②1775年“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③1776年7月發表《獨立宣言》;④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華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簽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的起因、順序、內在聯系及影響,就牢固地掌握了這個歷史事件。

線:就是指反映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如復習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可引導學生聯想:西漢的編戶制度,北魏的租調制,唐初的租庸調制,唐中期的兩稅法,北宋王安石變法實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清初的“地丁銀”制度這些知識“點”。由這些“點”就構成了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變化這一條線索。復習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展開聯想教學:1.英、美、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俄日改革,美國內戰,德、意統一,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資本主義產生、確立、發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條線。2.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1848年歐洲革命、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俄國1905年革命等是“點”,連點成線,就構成了近代工運和國際共運的第二條線。3.拉美獨立革命,亞洲革命風暴,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是“點”,連點成線,又構成了近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第三條線。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高效復習方法研究

就近幾年的高考成績來看,歷史學科并不是大多數考生擅長得高分的學科,但它是拉開考生差距的學科,因此提高歷史復習效果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開展歷史復習?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知識總結和學習呢?

一、高中歷史高效復習的具體方法

1.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知識總結和聯想。要想提高歷史復習的效率,不僅需要在課下對知識進行記憶和理解,還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抓好課堂上的幾十分鐘,緊跟教師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畢業班的教師一般具有豐富的備考經驗,他們依據以往的高考經驗進行課程內容講授和輔導,因此學生要好好聽每一節課,要聽好課。聽好課并不是說在整個課堂上都只聽教師講話,一個會高效學習的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步伐,通過教師的分析理清復習思路,并進行邏輯思維的轉化,抓住課堂復習的重點,同時依據相關內容分清主次,進行恰當的復習。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結合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知識聯想,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本章節知識點的記憶,還可以提高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復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講述某一個時期政治狀況的時候,可以將民族、文化以及對外交往等知識聯系起來。在講述某一改革的時候,可以自主想象改革之后的影響以及同時期的其他改革模式等,采用這種方法能夠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習或復習效率的提升。

2.加強記憶,學會背誦。記憶是基礎,要想提高歷史高考成績,不僅要對知識進行理解,還要對各個章節中的重點進行記憶。第一輪復習是以后復習的基礎,在第一輪復習中學會背誦非常重要。當然,這里說的學會背誦,并不是簡單地機械記憶、死記硬背,而是依據歷史學科的特點進行知識的分類和整理,進行理解式的記憶。歷史學科內容具有較多的細節,在進行第一輪記憶的時候,可以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理解,通過誦讀和理解大腦中會呈現一個章節大致的內容,然后就可以進行知識結構構建(章節知識的羅列)。例如,將第一章整體的內容整理出來后,就可整理第一節、第二節中的具體內容,這樣每一章節的知識都羅列出來之后,我們就可以對章節中的內容進行聯想記憶,這會使以后的學習更加輕松、有效。

3.學會比較,分類整理。通過總結和分析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可知,越來越多的歷史試題是將不同時期人物和事件的比較作為突破口的。因此,在看書的時候要頭腦靈活,在看到某一個人物的時候要進行快速思考和過濾,想象一下歷史上有沒有和此人物相似的情況,如果有的話,就要進行細致的比較,作全方位的總結和區分。例如,在古代史中,可以將隋煬帝、漢武帝、秦始皇進行比較,還可以將幾次變法、農民戰爭進行比較。另外,分類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歷史事件進行詳細的整理,可理順其中的關系。例如,可以分別整理各個時期的賦稅制度、生產工具變遷以及重要人物等。通過這樣的比較和分類,我們會將容易混淆的知識區分開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分析比較能力。

二、高中歷史高效復習的注意事項

查看全文

高三歷史課復習論文

近年來,歷史高考試題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過去相比有了明顯提高,這給中學歷史教學與復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在高三階段這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與復習呢?我的看法與做法是:

一、用足用好教材

高考試題雖不是教材的再現、重復、翻版,但也不是脫離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為基礎、為依據的,因此,首先必須用足用好教材。這里所說的用足教材就是要根據每年的《考試說明》所確定的每一個綱目順序,在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與復習時,逐個展開,一一覆蓋。教師的視線要掃描到教材的每一個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給每一個知識點以應有重視和位置。所謂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當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較為重要的;哪些是屬于一般過程,哪些又是屬于輔助性的。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不同檔次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中國古代各時期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中國近現代的主要矛盾等內容和世界史中各主要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等內容,教師要拓寬深化,給學生提供一片展開想象的自由天地;對于重要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作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內容則應在加強理解、綜合能力方面給以指導;屬于一般過程的內容如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國近代史中的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要能做到把握脈絡,線條清晰;而對輔助性的內容則可三言兩語一帶而過,使學生分清輕重主次。

二、以《考試說明》為指導,牢牢把握高考方向。

《考試說明》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導用書,因此,作為一名高三歷史教師,除了講好講透教材每章節內容外,還必須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從《說明》中了解考試內容、范圍和要求,掌握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從而將培養目標自覺地貫穿于教學與復習之中,以適應當前歷史高考改革對能力的要求,使學生準確理解各項能力要求的實質和水平層次;從《說明》中把握考試形式,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適于選拔人才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

三、科學地指導學生復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