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復習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2 05:57:00

導語:高三歷史復習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三歷史復習研究論文

近年來,歷史高考從知識型考查向能力型考查轉化的趨勢在日益發展,對知識掌握、運用的考查方法及各種題型的考查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掘。歷史地圖知識以其直觀性、客觀性、靈活性和內涵的豐富性在高考命題創制新情境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高考命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在近年的高考試卷中出現頻繁出現,并且題型多樣,分值也日益增加。在2004年高考中,歷史單科江蘇卷、廣東卷、上海卷等都出現了歷史地圖題。但是由于在歷史學習復習中對歷史地圖的忽視,歷史地圖分析能力薄弱,許多考生在歷史地圖題方面失分率較高。因此,在歷史復習中如何把握歷史地圖應引起足夠重視。筆者就結合近年來高考歷史地圖題的一些特點和高三歷史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一談如何復習把握歷史地圖。

一、圖文結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

歷史地圖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象,與文字材料相輔相成,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左圖右史”,“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為古今學者治學和讀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現形式,地圖在反映事物所處空間狀態方面具有更簡明、直觀的特征,因而學者鄭樵在《通志·圖譜略》中也發出了“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的感嘆。所以,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圖文結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這是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的第一步。比如復習太平天國我們就可以結合《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根據太平軍從金田到南京的進軍路線,清楚太平軍進軍南京時主要經過了哪些地區,對太平軍北上經過的千難萬險有一個較為直觀的了解;另外通過找出圖上出現的幾條不同的路線,會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軍又開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軍事行動,從而對太平天國形成軍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圖上顯示的兩種不同的活動地區,你就會直接感受到農民起義者從拜上帝教直接活動的狹小范圍,發展到鼎盛時期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這樣,我們不僅了解地圖的基本內容,對太平天國這段歷史知識的認識也更加清晰直觀。但是,歷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許多內容有文沒圖。因此,我們還要充分運用歷史地圖冊,它是歷史教材的有益補充。在2004年高考廣東卷第26題唐長安、北宋東京布局圖,教材中沒有出現,在歷史地圖冊中就非常詳細。

二、史地結合,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歷史地圖不同于地理地圖,后者反映的是立體的地理環境,而歷史地圖則主要表示人類歷史活動特定的空間和進程,反映的地理知識相對貧乏。這往往造成學生分析歷史地圖的困難,不利于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因此,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史地結合,適當運用地理知識,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如《隋唐時期手工業分布和大都會》示意圖中,有一些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造船業中心洪洲(今南昌)會孤懸內地?”這里我們只要結合地理知識了解洪洲處于長江的支流贛江沿岸,并且在地圖上標出贛江的大體位置,就會很容易理解了。再如《三大戰役示意圖》,遼沈戰役為何首先攻占錦州就能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敵人就不能從繞過錦州與華北聯系嗎?這一點歷史地圖中沒有能夠體現出來。但是如果結合地理地圖,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關內外的主要通道是遼西走廊,而錦州則是遼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文綜考試以來,歷史和地理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滲透穿插不斷加強,將史、地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地圖和歷史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綜合學科素質和全面能力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結合背景,分析地圖反映的歷史空間狀態的原因。

在近年的高考試卷中,單純考查歷史地圖所表現的基本歷史知識的試題正逐步減少,更多的歷史地圖題越來越注重對考生分析和運用歷史地圖能力的考查,如1999年高考第43題。因此,我們應該在掌握歷史地圖所反映的歷史空間狀態的基礎之上結合背景,分析地圖反映的歷史空間狀態的原因。這是提高歷史地圖分析能力的關鍵。對不同的歷史地圖要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對于疆域圖可以從國家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如分析《元朝疆域圖》,就要考慮行省制度、宣政院、彭湖巡檢司等。對于世界局勢圖就要從主要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對比以及主要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如根據《一戰前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分析英國與法俄結盟的原因,就要從英德實力對比、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等方面分析。對于經濟形勢圖則要注意從經濟因素、區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如根據《民國初年民族工業分布示意圖》分析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的為何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這就要從沿海沿江地區經濟基礎、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聯系、交通、資源等方面分析。另外,還有戰爭形勢圖、交通路線圖等不一一列舉??傊挥姓嬲軌蛘_分析地圖所反映的歷史空間狀態的背景和原因,才能真正掌握歷史地圖。

四、綜合分析相關歷史地圖,探究歷史規律。

歷史學科具有自己的特色——時間性。一幅歷史地圖反映的只是某一時期的歷史現象的空間狀態,這就要求我們時空結合,把不同時期的同類地圖的綜合分析,探究歷史發展變化的規律。歷史地圖綜合題作為歷史學科內綜合和跨學科綜合的重要載體,更加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在2004年高考歷史卷中,江蘇卷第29題、上海卷第22題、廣東卷第26題都包含多幅歷史地圖。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還要綜合分析相關歷史地圖,探究歷史規律。對相關多幅歷史地圖的綜合分析,要注重分析歷史地圖反映的歷史現象空間狀態的發展變化趨勢,并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對于中國古代疆域圖的綜合分析,應該把主題放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上,著重分析疆域的變化,都城的變遷,地方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行政區劃的演變等。對于中國古代經濟形勢圖,主題則是經濟重心的南移,著重分析城市分布特征、職能的變化,南北交通的發展等。另外,我們也要重視歷史地圖的橫向比較,也就是同一時期不同空間的比較??梢允峭粫r期東西方國家的對比,也可以是同一時期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域的比較。比如根據《太平天國運動形勢》示意圖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綜合分析中外反動勢力為何會聯合起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呢?結合以上地圖及教材內容即可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被迫開放了11個通商口岸,英法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擴大了;從圖上可知其中的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四地則處于太平天國主要活動地區;而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是主張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所以在太平天國控制的地區英法侵略者是得不到不平等條約規定的侵略權益的,這樣英法對太平天國的作戰就不可避免了。

五、關注隱性內容,全面掌握歷史知識。

隱性知識指在歷史地圖中出現而教材文字中卻沒有出現的歷史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又是高考易出現而常被考生忽視的知識死角。如1996年全國卷第6題關于元朝時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歸屬問題,2003年上海卷第8題關于1783年美國疆域問題。因此,在歷史復習中,我們必須關注隱性知識,全面掌握歷史知識。以臺灣問題為例,根據歷史地圖我們就可以掌握以下隱性知識:隋唐、北宋、南宋時期臺灣被稱為“流求”;明朝時期臺灣被稱為“小琉球”;鴉片戰爭中英軍在戰爭的第二階段曾經侵略臺灣,中國軍民在雞籠(今基隆)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根據《天津條約》臺灣的“淡水”、“臺灣(今臺南)”成為被迫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在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中,臺灣軍民在新竹、大甲溪、八卦山、嘉義、臺南等地抗擊日軍侵略,日本在侵略臺灣本島的同時還侵占了澎湖列島等。我們還必須關注高考常見的歷史疆域圖,如《清朝疆域圖》中管轄黑龍江下游、庫頁島一帶的是吉林將軍;《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中1867年從俄國購買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等。

總之,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歷史地圖已經成為考查歷史學科內綜合以及跨學科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提高對歷史地圖的分析能力,正確分析把握歷史地圖,不僅適應高考的需要,也符合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鄒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