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14:33: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學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學家與邏輯學家分析論文
摘要:C.S.Peirce是美國杰出的科學家和邏輯學家。他以科學家作為職業,卻常常又聲稱科學研究是為了邏輯目的,喜歡把自己塑造為邏輯學家。另一方面,他把邏輯學視為科學,豐富的科學經歷刺激了他在邏輯學領域的諸多創造性貢獻。實際上,考察他的研究道路為我們從事推理工作的科學家和從事推理研究的邏輯學家都提出了有意義的啟示。
關鍵詞:Peirce;科學家;邏輯學家;科學;指號學;化學概念
CharlesSandersPeirce(1839-1914),其一生曾作為“一個美國人的悲劇”〔1〕,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也是美國至今產生的最有創造性、最具多才多藝的偉大思想家。他廣博的研究涉及非常不同的知識領域:天文學、物理學、度量衡學、測地學、數學、邏輯學、哲學、科學理論和科學史、指號學、語言學、經濟計量學和實驗心理學等等。而且這里的許多領域,Peirce在不同程度上被視為倡導者、先驅甚至是“鼻祖”。Russell早就做出評價:“毫無疑問,他是十九世紀末葉最有創見的偉人之一,當然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思想家?!薄?〕而當代在世哲學家H.Putnam稱他為“所有美國哲學家中高聳的巨人”〔3〕。
雖然Peirce的思想具有極為廣闊的視野,但當今學者所公認、Peirce本人也承認的他的兩個主要研究領域卻是科學和邏輯學??茖W和邏輯學是Peirce畢生付出精力最多的兩個領域,也是他在大學畢業后決定他一生將做什么時曾猶豫不決的兩種選擇。但在其學術興趣上它們是他的孿生子,二者在理論聯系上常常是融為一體,成為Peirce最傾心關注的焦點。而且,作為科學家和邏輯學家的經驗是Peirce整個哲學系統構建的基礎與出發點,是貫穿他一生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實際上,科學和邏輯學的共同追求正是Peirce為自己所界定的生活目標。把握他的這一顯著特征,我們可考察作為科學家的Peirce與作為邏輯學家的Peirce之間的某些聯系。
1科學家職業、邏輯學家志向
從實際從事職業來看,Peirce是位科學家,包括化學家、大地測量員、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實驗心理學家等等;同時這也是他謀生的門路,是他最早獲得學術名聲的領域。
科學家與邏輯學家分析論文
1科學家職業、邏輯學家志向
從實際從事職業來看,Peirce是位科學家,包括化學家、大地測量員、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實驗心理學家等等;同時這也是他謀生的門路,是他最早獲得學術名聲的領域。
成為一名科學家,Peirce具有非常優越的條件;同時這也是他的親戚朋友尤其是父親所期望的。Peirce出生于具有良好科學氛圍的家庭,特別是其父親BenjaminPeirce是哈佛大學天文學和數學Perkins教授,也是當時美國最有影響的數學家。Peirce從小由其父親教授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學科;其聰穎智慧深得父親欣賞。而Peirce本人也深受父親影響,尤其是在父親1880年去世之后,他極想遵照父親遺愿而繼承父親的事業,從此專注于科學研究。
在Peirce十幾歲時,他已經在家中建立了私人化學實驗室,并寫出了《化學史》;其叔叔去世后,他又繼承了他叔叔的化學和醫學圖書館。1859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后,他父親安排他在美國海岸測量局(后來改名為海岸和地質測量局)野地考察隊作為臨時助手學習鍛煉了一年;而同時他私下跟隨哈佛動物學家LouisAgassiz學習分類學方法。1862年進入哈佛的Lawrence科學研究所,并于1863年畢業獲得化學理學士。其間于1861年他再次進入海岸測量局,但這次是作為長期助手;1884年10月至1885年2月主管度量衡辦公室;1867年父親成為海岸地質測量局的第三任主管,Peirce于同年7月1日由助手(Aide)提為副手(Assistant),職位僅次于主管;他的這一職位上一直持續到1891年12月31日,時間達24年半之久。從1872年11月開始,他又負責鐘擺實驗;在1873—1886年間他在歐洲、美國以及其他地方的站點進行鐘擺實驗。晚年(1896年直到1902年)主要為圣勞倫斯能量公司做顧問化學工程師。
同時,Peirce在1867年被安排在氣象臺從事觀測工作,并于1869年被任命為副手。他曾是一次日環食和兩次日全食現象的觀測者,還負責使用氣象臺新獲得的天體光度計。1871年其父親獲得國會授權進行橫跨大陸的地質測量,Peirce由此又成了職業的大地測量員和度量衡學家。
Peirce生前雖只出版過一本科學方面的書(《光測研究》(1878)),為《theNation》雜志撰寫的短評、書評現多收集在由Ketner和Cook編輯出版的《ContributionstotheNation》中;但他在海岸地測局和哈佛氣象臺的諸多貢獻已經為他(也為這兩機構)在很年輕時就贏得了國際(特別是在歐洲)聲譽(Peirce1870年、1875年、1877年、1880年和1883年先后五次接受測量局任務到歐洲考察,同歐洲的許多科學家建立了聯系,并極力主張擴大科學界的國際聯系)。Peirce于1867年成為美國文理學院的常駐會員,1877被選為國家科學院的成員,1880年被選為倫敦數學學會成員,1881年被選進入美國科學進步協會。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現在Peirce已被認為是采用光波長來測定米制長的先驅。
Peirce:科學家與邏輯學家
摘要:C.S.Peirce是美國杰出的科學家和邏輯學家。他以科學家作為職業,卻常常又聲稱科學研究是為了邏輯目的,喜歡把自己塑造為邏輯學家。另一方面,他把邏輯學視為科學,豐富的科學經歷刺激了他在邏輯學領域的諸多創造性貢獻。實際上,考察他的研究道路為我們從事推理工作的科學家和從事推理研究的邏輯學家都提出了有意義的啟示。
關鍵詞:Peirce;科學家;邏輯學家;科學;指號學;化學概念
中圖分類號:B81-095文獻標識碼:A
CharlesSandersPeirce(1839-1914),其一生曾作為“一個美國人的悲劇”〔1〕,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也是美國至今產生的最有創造性、最具多才多藝的偉大思想家。他廣博的研究涉及非常不同的知識領域:天文學、物理學、度量衡學、測地學、數學、邏輯學、哲學、科學理論和科學史、指號學、語言學、經濟計量學和實驗心理學等等。而且這里的許多領域,Peirce在不同程度上被視為倡導者、先驅甚至是“鼻祖”。Russell早就做出評價:“毫無疑問,他是十九世紀末葉最有創見的偉人之一,當然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思想家。”〔2〕而當代在世哲學家H.Putnam稱他為“所有美國哲學家中高聳的巨人”〔3〕。
雖然Peirce的思想具有極為廣闊的視野,但當今學者所公認、Peirce本人也承認的他的兩個主要研究領域卻是科學和邏輯學。科學和邏輯學是Peirce畢生付出精力最多的兩個領域,也是他在大學畢業后決定他一生將做什么時曾猶豫不決的兩種選擇。但在其學術興趣上它們是他的孿生子,二者在理論聯系上常常是融為一體,成為Peirce最傾心關注的焦點。而且,作為科學家和邏輯學家的經驗是Peirce整個哲學系統構建的基礎與出發點,是貫穿他一生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實際上,科學和邏輯學的共同追求正是Peirce為自己所界定的生活目標。把握他的這一顯著特征,我們可考察作為科學家的Peirce與作為邏輯學家的Peirce之間的某些聯系。
1科學家職業、邏輯學家志向
科學家科普角色轉變研究論文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評估問題一直是我國科普政策上的難點,急需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闡述。本文首先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建立新的科學知識傳播模型嘗試對當代科普主體的分化和職業化問題進行探討,繼而通過分析科學家個人和團體的不同科普職責為當前科學家的科普角色評估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
戰略科學家基本素質論文
一、戰略科學家是國家急需
面對世界發展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把科學技術擺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贏得發展的戰略主動權[1]。這一觀點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在中國,早在1975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馬克思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點,是用它作為指導科技工作和經濟工作整頓的一個理論根據;1988年,鄧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新概括。在2008年6月23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上,總書記則強調“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建設創新型國家,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搶占科技制高點,奮力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實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戰略主動權?!盵1]然而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
縱觀古今中外,世界上發達國家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更是有過之而不及。美國對人才的重視堪稱全球第一,美國歷屆領導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將世界各地的人才招攬到美國去[2]。二戰結束時,蘇聯、英國等一些國家紛紛從德國搶運價值連城的金銀及藝術品,以補充國庫,美國卻搶運了一大批科學家回國。
就國內的現狀來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求賢若渴。經過長期的努力,當前我國科技工作者的隊伍也相當龐大,而且由于不少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一數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增長。
二、戰略科學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戰略(strategy)一詞最早是軍事方面的概念。在現代“戰略”一詞被引申至政治和經濟領域,其含義演變為泛指統領性的、全局性的、左右勝敗的謀略、方案和對策。從定義可以看出,戰略具有高瞻遠矚的意蘊和左右全局的功用。戰略科學家則是具有制定一個國家、一個科學領域或者一個學科方向發展戰略能力的科學家,其戰略統領作用十分明顯,而決策的戰略性和前瞻性、組織的系統協調性和有效性,是戰略科學家工作中所共同具有的顯著特征[3]。在中國,雖然科技工作者數量龐大,但真正的科學家并不多,戰略科學家就更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大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
大家一定都知道牛頓吧,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大科學家的故事》,這個書介紹了許多科學家是如何努力攻關,刻苦學習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牛頓的《逃離死神的小發明家》。我讀了這個故事,深受啟發。
《逃離死神的小發明家》講的是牛頓小時候體弱多病,生下來就失去了父親,牛頓小時候非常熱子大自然,也非常喜歡做小制作,上小學時因為經常做小制作,耽誤了學業,到中學時就知道努力學習了,因為他知道只有足夠的知識,才能指導他的發明創造,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一段時間牛頓經常去格蘭瑟姆鎮的野地里觀察風力和風向,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經歷了許多次風車模型的改進,終于做好了一個非常美觀風車模型。讀了這個故事后,我覺得,牛頓雖然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在他一次次成功實驗的背后,卻有一個個殘酷的失敗的教訓。在我以前的學習、生活當中,才失敗一次就不想再干下去、再學下去。我讀了這個故事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牛頓做小制作或實驗也都經歷的失敗,而他就能再堅持下去,我為什么不能?我要學習他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它,而不是放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愿望。
科學家科普角色研究論文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評估問題一直是我國科普政策上的難點,急需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闡述。本文首先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建立新的科學知識傳播模型嘗試對當代科普主體的分化和職業化問題進行探討,繼而通過分析科學家個人和團體的不同科普職責為當前科學家的科普角色評估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
透析科學家科普角色的轉變及其評估詮釋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
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試論科學家的基本修養和社會作用
摘要: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歸根結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戰略科學家也因此日益成為國家的人才急需。戰略科學家應當具備以下基本素質,即業務素質和戰略意識,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及身心素質和導師風范,每一項基本素質都有著具體而深刻的內涵。戰略科學家以其決策的戰略性和前瞻性、組織的系統協調性和有效性,在科學決策和解決重大現實難題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社會作用。
關鍵詞:戰略科學家;基本素質;社會作用;科技戰略;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B82-05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0-0134-02
一、戰略科學家是國家急需
面對世界發展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把科學技術擺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贏得發展的戰略主動權[1]。這一觀點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在中國,早在1975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馬克思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點,是用它作為指導科技工作和經濟工作整頓的一個理論根據;1988年,鄧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新概括。在2008年6月23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上,總書記則強調“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建設創新型國家,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搶占科技制高點,奮力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實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戰略主動權。”[1]然而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
縱觀古今中外,世界上發達國家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更是有過之而不及。美國對人才的重視堪稱全球第一,美國歷屆領導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將世界各地的人才招攬到美國去[2]。二戰結束時,蘇聯、英國等一些國家紛紛從德國搶運價值連城的金銀及藝術品,以補充國庫,美國卻搶運了一大批科學家回國。
科學家科普角色轉變分析論文
摘要:今天的科普事業逐步呈現出自身的規律和新特點,科普主體的分化與職業化已漸成趨勢,科學家在科普活動中的傳統角色以及評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變。本文首先從傳播理論上對科普職業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從評估角度針對科學家的科普職責提出一個可行的思路,以適應當代科普發展趨勢。
關鍵詞:科學家;科普角色;職業化;評估
Abstract:Nowadayspopularizationofscience(PS)hasbeenembodyingitsownrulesandcharacteristics.ContrarytotheoldnotionthatscientistsshouldactthesubordinateroleofthePS,thispapershowsthatthediversityandspecializationtrendofsubjectsofPSisunavoidable,especiallyduetothemassmediadevelopmentinthisscientificanddemocraticsociety,andsothetraditionalroleofscientistsinthepopularizationactivityofsciencewouldalsobechangedaccordingly.Basedonthegeneralcommunicationmodelofmassmedia,thispaperfirstprovidesanewcommunicationmodelshowingthescientistrolechangesinmodernPS.Thenthepaperdividesthe“scientist”intotwokinds:scientistindividualandscientistgroup,anddiscussestheirdifferentrolesinPS.AsaresultofthedivisionthepapersuggestsapracticalwayforevaluatingthescientistroleinPStoday.
KeyWords:scientists;scientistroleinthePS;professionalism;evaluation
近年來,在科普理論的研究探討中,對于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職責和評估激勵問題一直是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2006年5月第九屆公眾科技傳播世界大會(PCST-9)在韓國首爾召開,期間專門舉辦了針對“如何培訓科學家與公眾對話”的主題研討會[1],并計劃出版會議的討論成果。同時,針對科普活動中科普主體的定位和分類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國內有學者指出,通常認為科普創作者是主要的科學普及工作者,現在看來科學傳播的主體可能主要是媒體科學傳播工作者,有的學者認為當前科學傳播系統中有5個主體,即科學共同體、政府、媒體、公眾以及非政府組織。[2]
科學家在科學普及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評估問題一直是我國科普政策上的難點,急需從理論上進行分析闡述。本文首先從大眾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建立新的科學知識傳播模型嘗試對當代科普主體的分化和職業化問題進行探討,繼而通過分析科學家個人和團體的不同科普職責為當前科學家的科普角色評估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