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18:0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軍事教育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軍事教育思想

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鄧小平;軍事教育;基本內容;理論特色

論文摘要: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是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指導我軍軍事教育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其形成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一思想的核心內容、指導思想、基本途徑、重要保證、根本目標等均有著深刻的理論內涵,呈現出時代性、繼承與發展并舉、哲學性等鮮明的理論特色。

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是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的具體體現,是指導我軍軍事教育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理論體系和基本內涵,對于進一步指導我軍軍事教育實踐、推進新時期軍隊建設和指導國防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是在他長期的政治、革命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是鄧小平同志在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事并指導軍事教育工作的實踐總結和理論概括。這一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對軍隊建設的要求在理論上的表現。從發展的觀點看,這一思想的發展和最終形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準備和萌芽時期

查看全文

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探究論文

一、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鄧小平軍事教育思想是在他長期的政治、革命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是鄧小平同志在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事并指導軍事教育工作的實踐總結和理論概括。這一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對軍隊建設的要求在理論上的表現。從發展的觀點看,這一思想的發展和最終形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準備和萌芽時期

鄧小平青少年時期,中華民族苦難深重,危機重重,他負“工業救國”之志到法國勤工儉學,在那里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邁出了革命軍事實踐的第一步。1926年,他入莫斯科“中山勞動大學”學習,接受軍事訓練,通過近一年時間的系統學習,他對培養從事革命武裝斗爭的軍事人才的重要性在理論上有了一定的認識。回國后,鄧小平即開始直接從事軍事人才的培養工作。1927年2月,他擔任西安軍事學校的政治部主任和黨的書記,致力于軍校的政治教育。在此期間,鄧小平同志的軍事教育思想開始初步萌發。

(二)探索和形成時期

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鄧小平的軍事教育思想獲得了蓬勃發展。1929年他領導百色武裝起義,革命斗爭實踐使他深刻領悟到中國革命需要一大批軍事人才。在此后的萬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十分注意以各種方式和手段提高干部的軍政素質,發表了人才培養重在提高素質的精辟見解,認為“兵貴精,不貴多。現在還是要從提高人員素質,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來解決問題。”[1]建國后,鄧小平更加關注軍事人才的教育培養。1954年7月9日,他在政務院討論教育工作時鄭重指出:“現在我們是搞建設,干部已成為決定性的因素……辦好學校,培養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設。”[2]1961年11月23日,他又指出:“把年輕人提起來,放到重要崗位”[3]上去。1975年,他首先提出了“軍隊要整頓的思想”,并先后發表了《軍隊要整頓》、《軍隊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近10篇主要軍事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軍事教育觀點,其軍事教育思想初步形成。

查看全文

軍事思想下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軍事思想簡述

(一)初戰的勝利可以為下一戰創造有利的戰場,鼓舞戰士的士氣,還可以達到戰略偵察的目的。在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寧可退讓,持重待機,也決不貿然應戰。初戰也是整個戰爭或戰役的序幕,對于指揮員而言,必須全局在胸,有整體的安排和周密的計劃,這是勝兵先勝、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基礎和作戰指揮原則。初戰的勝利必須有利于戰爭全局,否則將視為失敗。初戰不僅要考慮本次戰役,而且要為下一個戰略階段考慮。不管初戰是勝利還是失敗,指揮者都應該計劃好下一個戰略階段的對應實施方案。例如:三大戰役首戰東北,遼沈戰役首戰打錦州,平津戰役首攻新保安、天津。遼沈戰役要照顧全國,打錦州要照顧東北和華北,打新保安、天津、塘沽要照顧北平。所以,初戰不是孤立的,要從全局和戰役發展的高度來確定初戰,上述戰役都充分體現了重視初戰的指導思想。

(二)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觀點。在戰爭中,人的主觀指導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在中外歷史上,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戰例有很多,例如:中國的晉楚城濮之戰,楚漢成皋之戰,韓信破趙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等等。基于這些歷史事實,確信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戰爭的勝利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他說:“戰爭的勝負,固然決定于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爭性質、國際援助諸條件,然而不僅僅決定于這些,僅有這些,還只是有了勝負的可能性,它本身沒有分勝負。要分勝負,還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就是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

(三)善于抓主要矛盾的觀點。善于運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指導中國革命戰爭。他認為,整個戰爭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復雜矛盾體系,在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都必有一種矛盾、一種因素起主導作用,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他要求指揮員既要全局在胸,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又要突出重點,抓住關節,帶動全局的發展,做到“一朝成功,全盤皆活”。

二、軍事思想的具體指導作用

(一)利用“慎重初戰,首戰必勝”的思想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涯的第一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課程,入學教育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今后的努力與追求。因此,要高度重視并盡力做好大學生的入學教育。教師對入學教育的安排和內容設計需遵循三原則: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統籌兼顧,必須可持續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就是根據當代社會的需求對大學生提出要求,為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供指導性意見,突出學生時代特征、個性和諧發展、實踐與創新等內容,在選材上要反映相應領域中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實踐經驗。必須統籌兼顧強調入學教育內容的全面性、豐富性和系統性。為了讓新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了解自我,轉變觀念,確定方法,樹立目標,入學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專業思想教育、法紀觀念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成才教育、大學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教育這六大方面。必須可持續發展要求入學教育效果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完成入學教育后,大學生可以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質。

查看全文

試議高校軍事體育教育

一、大學軍事體育教育面臨的困難

(一)防意識和現代軍事思想基礎教育的體制。當然,普通高等教育有別于軍事院校的專業教育,但在中國軍事體育教育體系中缺乏健全體制、缺乏科學指導思想現象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高校現行的軍事課大綱,主要是以軍事理論和軍事訓練兩大部分為主,開學2~3周例行公事的軍訓,實際上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只是把軍訓作為一種單純的培養組織紀律性的形式,并沒有上升到增強學生國防意識,培養一定的軍事素質這樣一種高度上去認識。簡單的隊形隊列,單調的稍息立正,非常枯燥乏味,這種枯燥乏味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品質,但作為軍事體育應該是包含有非常豐富的內容的,絕非就是隊形隊列。對于這種簡單枯燥的訓練內容,作為處在求知欲最強階段的大學生顯然是難以接受的,久而久之,自然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不但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軍事體育的學習熱情,反而淡化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軍事體育教育思想嚴重滯后中國高校軍事體育教育中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最終折射出的是在中國目前的高校軍事體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體系上的一種陳舊和落后缺乏對現代高校軍事體育教育規律、教學思想、教學手段的學術研究和探索,缺乏軍事體育教育思想、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的主動創新。

二、強化高校軍事體育教育的要求

(一)強化軍事體育意識歷史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弱興衰,與國民的國防意識的強弱有著密切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和一個國家青年一代的國防意識和體魄相聯系的。要從傳統的、滯后的軍事教育模式的束縛中掙脫出來,探索和創新學生國防意識培養的新思路、新模式。熱愛祖國、振興民族的意識在當代大學生身上依舊是一種主流的存在,問題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教育理念,把國防意識的培養和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相統一。簡單的說教和教學形式難以適應現代大學生國防意識培養的需要。(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2001年頒布的《國防教育法》規定:學校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學計劃,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高校應據此規定建立健全相應的領導、訓練和管理體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嚴密組織,嚴格訓練,嚴格管理,使學生在軍事體育生活環境中經受鍛煉,掌握基本的軍事技能,培養良好的軍事素養。在確立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課作為必修課的基礎上,將軍事體育課作為一項教學內容,納入整個高校基礎課教學課程體系之中,如長期開設軍事體育選修課;開設現代軍事體育專題講座課;定期舉辦一些軍事體育運動會等多種形式,強化軍事體育的教學比重,將軍事體育教育和國防意識培養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改變開學兩三周軍訓結束就意味著軍事教育和國防教育的終結的傳統體制。(三)強化軍事體育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在不斷強化高校教育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教學人員的國防教育意識,對軍事體育教學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的基礎上,作為直接從事高校軍事體育教學的管理者和教師自身,要提高對現代軍事體育教學最新動態的認識,要主動去強化軍事體育的學科建設,要花更多的實踐去研究現代軍事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軍事體育教育的規律,不斷從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上去創新,探索出一種符合軍事體育教育規律、符合當代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符合未來人才培養目標和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體育教育理論和模式。要加強軍事體育教學方面的學術研究,不斷提高現代軍事體育教學理論的深化和創新。以學術研究來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逐步建立起科學、完善、系統、適應現代教育大理念和軍事體育教育新理念相統一的中國軍事教育理論體系。沒有理論上的突破,不可能實現軍事體育教學質的改變。

作者:尤洪林單位:長春理工大學軍體部

查看全文

國防教育實現途徑論文

摘要:探討了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現實意義,提出國防教育應當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國家安全形勢、國防政策法規、軍事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能訓練為主要內容,同時指出這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高校;國防教育;意義;途徑

國防是國家防務的簡稱,“國防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辭海》)國防教育是一個國家為了捍衛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來侵略,對全體公民進行的教育活動[1]。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中國國防、抵御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后備力量。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以下簡稱《國防教育法》)規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并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并將國防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和教學計劃,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中對此強調指出,學生軍訓是普通高校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學校要納入教學計劃。普通高校本、專科的軍事理論課教學時間為36學時,軍事技能課訓練時間為2~3周。

查看全文

人才培養融入教學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軍校教學管理的現狀;創造性軍事人才的特征;創新教學管理與培養創造性軍事人才的措施;結束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軍事院校的基本任務是為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培養人才、必須有富有創造意識的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的管理,富有創造理念的教學人員兢兢業業地進行教學、現階段軍校的各項硬件和軟件設施都已得到明顯的改善、創造性軍事人才必須具有的特征包括幾點、堅持與時俱進,在教育思想觀念上求更新、確立教育創新的觀念、確立管理創新的觀念、加強隊伍建設,在塑造育人形象上下功夫、樹立領導和機關服務育人的形象、樹立教員教書育人的形象、實施科學管理,在提高教學質量上見成效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軍校教學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關于怎樣通過教學管理改革培養創造性軍事人才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創新;軍事院校;教學管理;創造性軍事人才

軍事院校的基本任務是為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培養人才。教學是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院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是指院校中對教學和學術科研工作進行引導、組織、協調、監督、獎懲的過程。它決定著院校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的發展方向和質量水平,是院校各項管理中最活躍的因素,是院校基本特征的體現,是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是協調教和學關系的重要手段。現階段軍事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軍事人才,“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教育環境對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必須有富有創造意識的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的管理,富有創造理念的教學人員兢兢業業地進行教學,富有創造精神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并由此構成一個管、教、學三者協同合作的內部環境。因此只有把培養創造性軍事人才這個目標融入教學管理中,才能不斷深化教學管理的改革創新,實現新時期軍事院校的進一步發展。

1軍校教學管理的現狀

作為國家和軍隊的重點建設對象,現階段軍校的各項硬件和軟件設施都已得到明顯的改善,教學管理也已經由過去的單一、片面、低效率逐漸轉變為現在的高效率全方面的教學統籌管理。然而,目前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和問題。例如指導思想部分滯后于軍隊創造教育的要求;教育管理形式與創造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思想觀念上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意識;管理理念方面“人治意識”過重,法制觀念不強;管理方法上時緊時松、隨意性、盲目性大,協調配合不夠;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或“學生的主觀作用”等問題。因此,糾正教學管理的偏差,完善教學管理是保證院校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

查看全文

歷史教學中軍事史問題分析論文

《九年制義務教育大綱》規定,初中一年級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的內容。如按類別分,這部分內容可分為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專門史。這些專門史既具有通史的共同特征,同時兼有專門史的個性特征。現行的新教材,大多數都體現了專門史編寫的特色。這是因為它們打破了以前中學歷史教材中章、節、目的編寫體例,而改成“課”的體例,每課再分2至3個目,一“課”一課時。“課”的容量較小,這就決定了教學內容的相對集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著的《中國歷史》第一冊、第二冊為例,單列的以軍事史內容為主的就有第一冊的第7課春秋五霸、第8課戰國七雄、第18課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以及第二冊的明末農民戰爭等13課。文化史的編寫則更集中,如第一冊純文化史的就有8課,第二冊純文化史的則有10課。新教材編寫的新特點,要求我們必須對中學歷史教學中專門史的教學進行探討和研究。找到專門史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本文試從初中歷史教學中講授軍事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這一角度,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對此作一探討。

一、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軍事歷史知識,科學揭示軍事歷

史發展的規律

在“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一、二冊里,軍事史知識除13課較為集中外,其余分散在各課各目中,有的是一場戰役過程的敘述,有的是一位軍事歷史人物的生平介紹,有的僅列出了一幅兵器插圖。平時教學中學生所接受的軍事史知識是雜亂的、零碎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教學時機,適時地把同類軍事知識加以綜合,使知識序列化、系統化,并揭示其發展的規律。

如,教師在講授第18課“高度繁榮的宋元文化(一)”“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這一課時,在講到宋元時期火藥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以及當時的火藥武器時,可對中國古代的兵器發展史作一簡單總結回顧:夏朝人使用銅兵器、商朝人使用青銅兵器、春秋時期出現了鐵制兵器、東漢時期鐵制兵器取代青銅兵器、三國時的戰艦、唐朝的火藥武器、火箭,到宋元時期的突火槍、拋石機和銅火銃。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分析其發展線索:中國古代的兵器經歷了一個由冷兵器到火器的發展過程,冷兵器階段經歷了銅器、青銅器到鐵器的過程。并同時揭示其發展規律:中國古代兵器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是伴隨著中國古代的生產工具的發展變化而進行的,軍事技術和生產技術一樣,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標志。

再如,在講授第二冊第24課“后金的興起”時,教師在講到努爾哈赤所采取的八旗制度時,可對中國古代的軍隊建設史和軍史加以回顧:商朝的左、中、右三師、晉楚爭霸時的車兵、漢代的都護、兩漢的騎兵、唐代的藩鎮、北宋的禁軍、明代的都司、滿州的八旗軍。在此基礎上,可向學生說明:商朝時出現了步兵、春秋戰國時國家軍隊以戰車兵為主,西漢時期又出現了騎兵,以后騎兵成為國家的重要兵種,并出現了步、騎、車配合作戰的局面。

查看全文

當代大學生國防教育論文

摘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帶來巨大機遇,文章從剖析當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存在問題的短板入手,深入分析目前阻礙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發展的枷鎖,并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國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探析當前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徑,切實提升國防教育在人才培養教育過程中的作用,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打下堅實的教育基礎。

關鍵詞:軍民融合;改革;國防教育

“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關乎國家安全、民族尊嚴和社會發展。國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教育的精髓,美國1958年即頒布《國防教育法》,如今,與國防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健全,教育手段現代化,教育范圍涉及廣,形成了系統的國防教育體系,取得明顯的國防教育效果,受到國防教育的公民大多樹立了國家安全觀念,半數以上總統都有從軍背景。俄羅斯依托國防教育為國家培養軍事人才和國防后備力量,公民從兒童就開始接受形式豐富的國防教育,使全民都增強國防意識,提高國防技能。處于兩次世界大戰中心的瑞士,沒有遭到戰火的洗禮,百年不交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具有獨特的國防體制和全面的國防教育。指出“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這一精辟概括和準確定位為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工作開創了新局面、新格局。如何在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中貫徹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一戰略舉措,整合軍地教育資源,優化軍地協調機制,有效將國防教育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是緊迫又長遠的現實課題。

一、提升認識高度,從國家戰略高度除桎梏破瓶頸謀事業

孫中山說過:“所謂固國家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為也。”歷史檢驗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國民國防意識的強弱有無是關鍵。《C型包圍》作者戴旭曾大聲疾呼“警惕國防意識淡漠危及復興大業”,直言當前公民國防意識淡漠問題。2001年4月28日,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同年,教育部、原總政治部和原總參謀部聯合下發《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強置軍事課(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訓練)于大學生必修課程體系中,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18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縱觀世界,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是將軍事理論課和訓練實踐課強行在高校推行,而沒有將國防教育真正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專業課教育中。一些發達國家的國防教育已經超出了純軍事范圍,主張從政治、軍事、民防、經濟、技術、心理、外交、精神等諸多方面綜合影響公民的國防意識,亦即各方面“融合”交匯,綜合系統共同作用。俄羅斯的國防教育由中央政府統一領導,學校、各主管部門、各群眾團體和協會共同協作進行的。瑞士的國防教育由四大政黨領銜,各地官方機構協作,社會、學校、軍隊、民防組織和各種宣傳機構積極介入,形成了多層次、高效率的國防教育網絡體系。美國的民間注冊飛行員達到20萬人,很多為大學在校學生,國家不花費一分一厘,即擁有20萬人的飛行員儲備,我國的非官方注冊人員不到1000人。從這一組數字對比看,我們的軍民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高校國防教育講,教育、宣傳、軍隊、地方武裝部等均認同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但之間的協作缺乏統一的、互動的交流機制,融合程度不夠深入。主席指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是一項利國利軍利民的大戰略,軍地雙方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認識思考問題,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軍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貫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過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為高校國防教育軍民融合發展廓清了思想迷霧,破除了發展桎梏,指明了前進方向。培養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是一項必須重視的、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抓緊抓好,單靠高校的軍事理論課程和軍訓是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的。“統、融、新、深”,是主席為軍民融合發展開出的四劑藥方。在“統”字上下功夫,就是要在總體統籌上做好頂層設計;在“融”字上做文章,就是要在融合共享上搞好溝通交互;在“新”字上求突破,就是要在創新改革上不拘一格;在“深”字上見實效,就是要貫徹落實上不打折扣。要把握軍民融合政策利好的重大機遇,將強化大學生國防意識應成為一項永久的國家系統工程,發動各階層、各部門的力量合力抓,發揮國防教育素質育人的重要作用,常抓不懈,使國防成為每一個大學生的首要和本能意識。

二、現實問題導向,以提升質量牽引查短板找癥結圖改革

查看全文

高中學生軍事訓練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在普通高中開展軍事訓練工作,是學校國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學校素質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要求,是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后備兵員的重要措施。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中學校,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關于學校教育和國防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高級中學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為依據,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圍繞人才培養的長遠戰略目標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組織開展學生軍訓工作。

二、軍訓目標

高中階段學生軍訓教學與社會實踐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三個面向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戰略需要。通過學生軍事訓練與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觀念,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培養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作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后備兵員,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

三、軍訓內容

普通高中學生軍訓內容包括軍事知識講座和軍事訓練兩部分,具體內容是:

查看全文

預備役連隊建設在思政教育的作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成長成才,也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聲譽,更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高校人才培養層次不斷提高,擴招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大學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政工隊伍力量相對薄弱,單靠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有效破解大眾化教育趨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題,不斷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有必要吸納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探索高校與部隊合作育人的新路。以大學生預備役連隊建設為載體,通過軍事化管理、國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軍事訓練和日常生活學習中,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以榜樣示范帶動全校思想政治教育上新臺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

一發揮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優勢,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面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高校吸納優質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軍事化、規范化、有序化,軍人的紀律意識、戰斗精神和獨特的角色魅力,都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優勢。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班團組織生活會、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載體承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但教育的實效性仍有待提高。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高校與部隊共同選拔優秀學生組成預備役連隊,成立由地方部隊和學校主要領導為組長,部隊相關指戰員和學校學生工作部相關負責人、部分系院輔導員為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組,形成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定期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預備役連隊戰士利用課余、周末和寒暑假時間,開展軍事學習和訓練。他們既以大學生角色要求,更以高標準的軍人角色要求,強化服從意識,崇尚表率示范。同時既接受鍛煉,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動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通過選拔優秀戰士擔任新生軍訓助理教官,組建國旗班和“校園110”,學校有效發揮預備役戰士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安全保衛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大學生預備役連隊建設,高校開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即通過預備役連隊集聚優秀人才,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引領、輻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

二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是軍旅生活與心理向往相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學生向往軍營生活,讓大學生走進軍營,親歷軍人生活,從日常軍旅生活中養成良好行為,貼近大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第二是養成教育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大學生預備役連長期堅持軍事訓練,每周末進行常規軍事素質訓練,兩周一次30公里野外徒步拉練;每天早晨6點出操,進行隊列訓練;內務整理、衣著、言行堅持部隊標準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和軍事訓練中,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促進了優良校風學風的形成。第三是品德教育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預備役連隊多次參加森林滅火、抗洪救災、維護穩定,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自覺增強了使命意識和奉獻精神,展現了高尚的道德品質。不僅學生受教育,還增強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第四是軍事活動與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大學生預備役連隊組織開展演講比賽、文藝會演、主題報告等多項主題教育活動,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宣傳紅色文化,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第五是學校教育與軍隊教育相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學生預備役連實行“部隊領導、學校組織”的共建原則,軍隊教官和學校教師分工協作,將學校和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創新高校國防教育的方式,深化了大學生學軍活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