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現狀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20:42: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就業現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就業前景研究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后,我國法學教育得到迅猛發展。法學教育規模激增,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高校法學專業的本科生人數以幾倍的數量來增長,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在我國2100多所普通高校中,開設法學專業的院校近1400所,超過高校總數的60%,其中理工科院校有173所。從20世紀90年展至今,我國近一半的理工院校開設了法學專業。從理論上講,法學專業的擴招導致的人才高供給與全面依法治國的發展背景對人才的高需求應該是不謀而合,而不是無緣吻合的。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的背景下,無論是法治建設還是法學教育,其快速發展的大趨勢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也不能否認的。然而,在盲目擴招的情況下,大家都忽略了法學專業本身是一個精英專業,這是一個站在金字塔頂端,需要去為社會矛盾做出裁決與協調的專業。大部分高校對此卻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對法律人才的培養模式制定方面出了問題,導致所培養的學生在素質和能力上存在缺陷。所以,法律人的精英本質與大規模的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法學畢業生產上的矛盾結果就是現在社會整體大環境都不看好法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對法學學生的就業狀況持消極態度。解決矛盾的關鍵在于實事求是并不失時機地認準中國法治發展的當下特征與未來走勢,并引導學校和學生轉變思路,真正契入中國法治發展潮流,實現法治改革與就業問題同步解決的雙重效果。近年來我國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的不斷加強,為我國的法治進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也對法治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治國方略給法學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創新機制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法律人才,是新時期社會的使命。
二、法學專業就業現狀
在國內,法學就業率自2002年起就低于全國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平均水平,2005年甚至滑至末位。在西方發達國家,就美國來說,他們的人口總數僅占全世界的5%,律師總數卻占全世界的35%。我國一個十幾億的人口大國,律師總數卻只是全世界的7%。中國如欲達到西方的法學人才的普及率,預計到2020年,以我國每萬人平均擁有的律師數將增加到3人計算,我國律師行業從業人數的增量在這幾年內平均將達到每年2.9萬人。同時,為了緩解基層法治人才匱乏,我國基層法院一年需要增加1.9萬個在一線審判崗位的法官;我國基層檢察院需要安排1萬多名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法科畢業生充實基層檢察官隊伍。就當前每年畢業的法學專業人數與我國法學專業人才存量以及按照各國對法學人才的需求比例來看,遠未達到應當具有的需求總量。十八大以來,國家全力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中國,這是對法學專業的一個大轉折,新起點。這是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對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是建國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對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視,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中對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視,更是中央全會首次對法治重大問題專門作出決定,將全面小康與國家未來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依法治國緊緊相關聯。我國正處在國家大力發展法治建設,不斷完善健全法律制度的過程中,法學專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法治大環境。
三、應對措施
(一)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提高法學專業就業率的應對措施。1.深化特色學科建設。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院不同于普通院校法學院,要確立理工院校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關系更加趨于復雜化、多元化。法律法規體系在不斷完善的同時,內涵更加豐富,不僅包含很多工程技術類規范,還包含很多新興領域內規范,頭緒眾多,空間很大。華水法學院應當以水法水行政特色為依托,關注中國水利事業新時代背景下的轉變,深化水法領域的研究,服務于水利法治化的實踐,培養專業“水法”法律人。再有,依托得天獨厚的理工科特色,和信息工程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等聯合教學,深入研究互聯網侵權、環境保護、公益訴訟等等這些新興領域的瓶頸問題,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迎合市場需求。2.建立校內校外聯合培養機制基于法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念,“基礎學科與特色學科相結合”理念,根據不同基地單位性質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校外實踐基地合作單位。不僅重視通過法院等司法部門培養學生通用法律職業能力,更為重視通過具有理工學科特色機構培養學生在特色學科領域實踐能力。例如,知識產權法院、經濟法庭、環保巡回法庭等。3.改進與創新四年制法學本科專業培養模式。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應著重研究培養目標,分析并構建課程體系,突出培養目標多樣化、分流培養的特色。根據本科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必修法學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設計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供學生選修。如準備進一步或研究生深造的學生,可以選擇理論型的選修模塊;準備就業的學生可以選擇應用型選修課程模塊,應用型模塊下又可以根據各個學科劃分為多種子模塊,例如環境法模塊、水法模塊、知識產權法模塊、公益訴訟模塊、計算機侵權模塊等等。(二)學生個人促進就業的應對措施。1.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學生應加強熱點知識學習,努力成為復合型法學人才。在今天,具有多種學科知識背景的人才是很多企事業單位和部門所急需的。當代社會對法學人才的要求,已不是簡單的精通法律,單位更重視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注重法律、英語、經濟、計算機的全面結合。2.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法律人,要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在面對復雜的法律關系、日益完善的法律規定和法律制度時,不僅要掌握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法條和訴訟程序,而且要理解和掌握法律規則和法律背后的法律意識、法律精神和法律價值,在此基礎上,培養創新思維,提出法律應當是什么,用扎實的專業知識提高就業競爭力。再有“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法律職業的生命也是如此。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踐把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培養職業基本職能。3.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冷靜分析現狀,降低就業期望值,樹立面向“基層法治”“西部法治”的就業理念。目前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對法律人才需求量大。“基層法治”包括:“基層政法”,特指基層政法委、黨委與政府組織;“基層司法”,包括區縣級公、檢、法、司四大機關;“基層法務”,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行各業。2016年6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規定,“創新機制吸引法律專業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培養專業化的中小學法治教育師資。”了解國家的政策,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
農村就業現狀調研報告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出來,進入城鎮務工就業。根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30個省近2萬農戶的調查監測,20**年全國外出就業的農村勞動力達到1**60萬人,比上年的9820萬人增加了440萬人,增長4.5%。近幾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外出就業總量出現平穩增長態勢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規模不斷擴大。非凡是**年之后,農產品供求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加上政策環境逐步改善,外出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迅速增加。**年,平均每年轉移540萬人左右。1**年,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受此影響,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轉移360萬人左右。**年以后,伴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步伐,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人數又開始大幅度增長,**—20**年年均轉移380萬人,年均增長約4%。預計今后幾年,每年勞動力轉移新增人數將維持在400~500萬人左右,增長速度在4%~5%。
(二)中西部地區是農村勞動力的主要輸出地
20**年,外出勞動力占全部農村勞動力比重按序排列:江西省46.0%、福建省41.5%、安徽省34.4%、重慶市31.3%、河南省30.0%、湖北省29.9%、四川省29.0%。全部外出勞動力中,各省所占的比重按順序是:河南13.2%,四川10.9%,安徽9.4%,江西8.4%,江蘇6.6%,湖南6.4%,湖北6.3%,山東6.0%,重慶4.1%。以上9省份合計占全部外出勞動力的71.3%。
社保與就業現狀調研報告
在本次調查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此次調查我首要在兩個當地開展,一個是在全國排名都靠前的大城市,一個是國家級貧窮縣。因而,在調查進程中,我能明確地感觸到這兩個當地的區別。
(一)兩地顯示出的共同點。
1.對一些根本的社會保證準則,兩地的勞動者都有必然的調查,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然則關于那些不經常見的準則兩地勞動者大都不曉得,比方企業年金、工傷保險等。
2.在與被調查對象的攀談中,我調查到他們對國家實施的社會保證準則十分支撐,但關于分歧行業、分歧類型居民之間社會保證的差距以為是不公道的。
3.大多都被調查對象關于本人單位或小我所交納的各類保險的詳細金額不調查,他們大都不曉得單位為他們交了幾多金額的保險,也不曉得本人今后可以取得幾多保證金。
(二)兩地的區別也很分明。
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1.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特點和問題
1.1就業期望值過高
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過高直接影響大學生選擇就業的行業范圍、地點、性質和領域。很多大學生都希望能夠留在機會較多的一線城市,這將拉大城鄉發展的差距,導致小城市及鄉鎮經濟發展將更遲緩。就職意向方面,絕大部分學生希望就職于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事業單位,而民營企業卻面臨著招不到人的窘境,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
1.2就業動態性亟待提高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大學生都不太樂意接受“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一畢業出來,他們異想天開地以為很容易找到高薪職業。但眾所周知,由于畢業生一出來社會,便會因技術含量不高,實操能力差而不得不低頭彎腰地接受了低工資待遇的現狀。等到一兩年后,當他們經濟獨立、能力獨立和人格獨立的時候,也即是等到學成技術之后,他們才有能力跳槽到工資待遇、發展前景更好的公司。在面對如此的客觀現狀,他們是經過反復嘗試和反思,才不得不接受了“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觀念。
1.3創業意識仍需加強
對求職與就業現狀調研范文
大學生們應當多了解社會,這個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社會條件下。把握機遇,早做準備,最重要的還是大學里學好知識,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懼挑戰,社會上站穩腳跟。有一身真本領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對未來!
電子商城附近進行了關于求職與就業的情況的調查。主要調查對象是行人、顧客和一些商場的工作人員。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暑期實踐小組于年月日。不僅掌握了很多有關求職與就業方面的資料和知識,而且感受到工作的辛苦、進一步了解了社會。
調查目的和調查方式
一.調查目的
1.解人們對工作的要求和滿意度。
2.解人們選擇工作時的價值取向。
失業人員就業現狀的調研與思考
就業方式正在由單位正規就業為主向靈活多樣的非正規就業方式轉變。我市從20*年到20*年8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下失業人員再就業5.7萬人。其中,有1.87萬名下崗失業人員是通過靈活就業的形式實現了再就業的,占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32.8%,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面對這樣一個數量較大的就業群體,他們的就業狀況如何?特別是黨的十六屆全會《決定》把實現比較充分的社會就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任務之后,如何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的有效管理,扶持他們穩定就業?這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認真關注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靈活就業人員的現狀
我國的靈活多樣就業形式興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因:一是當時傳統的就業模式已無法解決就業問題,政府已無力單純依靠國有和集體企業安置數以千萬計的城市新成長勞動力和返城知青,“三結合”的就業方針應運而生,大批就業者走上自謀職業的道路;二是靈活多樣就業形式的興起也是產業結構變化、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變革、科學技術發展以及就業觀念變革的結果。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為應付瞬息萬變的產品市場,隨時調整自身的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企業也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各種靈活用工方式和組織管理方式;三是第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商業流通業、生活服務業、保險業的興起,客觀上需要采用不同于傳統加工制造業的靈活的用工方式。此外,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也極大地促進了靈活多樣就業形式的興起和發展。我市的就業形勢和就業方式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靈活多樣的非正規就業群體。
靈活就業就是指在正規形式就業之外的其他就業形式,主要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保險福利、勞動關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工廠制度基礎上的、傳統的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而且,這一就業群體會隨著全市企業改革步伐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鎮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在一定時期內不能實現正規就業的人員會大量從事到靈活就業隊伍中來。據統計,20*年到20*年全市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分別為38.3萬人、36.3萬人和35.2萬人;20*年到20*年全市私營個體等非正規就業人數分別為11.2萬人、23.6萬人和29.6萬人。相比較可以看出,全市的就業形式已經出現城鎮單位正規就業人員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而個體私營企業中非正規靈活就業人員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同時,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數占城鎮其他勞動力通過臨時性、季節性、勞務性、承包性等靈活形式實現就業60988人的30.7%。最近,我們對主城區靈活就業人員的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的就業狀況是不穩定、不充分和沒有完全參加社會保險的。其現狀是:
1、無固定勞動關系。靈活就業的人員從事就業的范圍廣泛,但各類用人單位都不與他們簽訂勞動合同,自我經營就業的也沒有領取營業執照。下崗職工還與原單位保留著勞動關系。
2、勞動報酬低于最低工資。在與靈活就業人員座談時,他們一致反映勞動收入低,如給人賣服裝、餐廳、家政服務等每月收入300元左右,有供養老人、撫養孩子上學的生活就很困難。
人口和就業現狀匯報
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人口政策,努力構建和諧全縣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積極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就業格局日趨穩定。
一、全縣人口和就業形勢良好
(一)人口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繼續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人口生產方式轉變。年,全縣總人口為63.85萬人,與年相比增加0.86萬人,年均增長0.19%。全縣出生人口5220人,出生率8.54‰,比年下降了0.33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196人,死亡率為3.59‰,比年相比下降了2.1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人口3024人,自然增長率為4.95‰,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6年以來基本控制在5‰以內。
(二)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負擔處于較輕時期。年,全縣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7.3%,年上升到9.2%。縣老齡化步伐加快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城鄉養老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預期壽命不斷提高,老年人口的數量不斷加大;二是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兒童少年組人口減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應的兒童人口系數下降,從而推動老齡人口的比重進一步上升。雖然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帶來的較低的少兒撫養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也就是“人口紅利期”。調查數據顯示,年全縣人口總撫養比為43.2%,年降至26.3%。
(三)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對人口的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近年來,我縣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非農產業的發展,積極推進縣城“南延西擴、發展新區”建設,穩步推進等中心小城鎮建設,提高了城市聚集、輻射功能,增強了城市對人口的承載力和吸納能力,促進中心城鎮對區域發展的積聚和帶頭作用,進一步推動了城鎮化進程。年,全縣城市化率達33.25%,比年相比提高7.8個百分點。
(四)就業政策逐步完善,就業格局保持穩定。近年來,全縣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再就業援助的辦法和措施,制訂并逐步落實了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五年來,全縣累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萬人,引導和幫助8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全縣就業格局基本穩定。
穩定就業現狀方案
年省委、省政府把“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工作之一,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系列更加積極的就業培訓政策措施,推動農業富余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并保持就業局勢穩定,現根據省勞動保障廳《關于下達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勞社文[]94號)和市勞動保障局《關于下達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勞社[]154號)精神以及省、市、區有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的目標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對象
1、我區有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愿望的農業富余勞動力。
2、城鎮各類單位就業轉失業人員。
3、外省、市進入我區的農村勞動力。
二、目標任務
廣告設計專業就業現狀調研與分析
一、長三角地區高等職業廣告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
高等職業平面廣告設計專業,一般指綜合性高等職業技術大學中的視覺傳達設計、電腦藝術平面設計、平面設計等專業,也包括藝術類大學中的成教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和裝潢設計專業。近幾年來,由于大幅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另一方面長三角地區商業經濟迅速發展,形成了繼廣東之后一個新的商業經濟中心,社會對廣告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廣告設計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形成服務行業缺乏人才,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怪象。導致這一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學畢業生實踐能力的缺乏,不能滿足“上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很多用人單位反映,他們很需要大學畢業生,但是目前很多大學畢業生離他們的用人要求相差很遠。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進行人才招聘時,希望新進人員有實際工作能力,最好能夠馬上上手,最好有一些的工作經歷。工作經驗是企業招聘人才中始終排在第一位的,對技術技能的要求居其次,第三才是專業理論知識。企業抱怨招不到畢業生,畢業生抱怨用人單位要求具備工作經驗,要求過高。這充分說明,畢業生就業“技能與經驗”缺失,也就是高校的實踐教學環節與社會需求的錯位。以上信息提醒筆者及時把握就業動向,認識當前形勢,及時調整專業教學的發展策略,是培養更多能適合社會需要的廣告設計專業人才的頭等大事。
二、畢業生實習與就業跟蹤調查
(一)對畢業生實習與就業意向的跟蹤調查
筆者對2014、2015兩屆本校廣告設計畢業生實習與就業進行跟蹤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渠道、就業導向、畢業去向等方面。兩屆學生的調查結果,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廣告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真實狀況。
1.重待遇
商科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
摘要:在當前的經濟新常態形勢下,商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愈益受到各方關注,就大學生自身而言,需要了解基本的就業現狀及對策,以便未雨綢繆,更好地選擇就業從而實現自我價值。本文簡要闡述了商科大學生就業現狀,包括基本的就業特征和就業矛盾,而后探討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兼顧長遠與當下,綜合考慮,靈活選擇,從而擁有一個精彩的職業未來。
關鍵詞:商科大學生;就業現狀;就業對策;職業生涯規劃
商科涉及多種基礎而重要的專業領域,如工商管理專業、金融專業、會計專業、電子商業商務專業等。在當前的經濟新常態形勢下,商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愈益受到各方關注,就大學生自身而言,需要了解基本的就業現狀及對策,以便未雨綢繆,更好地選擇就業從而實現自我價值。以下擬就商科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展開較為具體的探討,冀對商科大學生有所助益。
一、商科大學生就業現狀
1.三個基本的就業特征。第一,就業途徑多但專業對口率相對偏低,這是當前階段商科大學生就業現狀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一般來說,除了少比例的商科大學生嘗試自主創業之外,目前商科大學生主要通過線下和線上兩條基本渠道尋找工作,前者包括校園招聘和人才市場招聘,后者則主要為網上招聘,由于商科領域的專業相對較多,各行各業的企業亦數量眾多,而多數企業通常都會采取上述三種途徑招聘人才。但是,由于商科大學生數量龐大,市場整體狀況下呈現供過于求,因之商科大學生所從事工作的專業對口率相對偏低。第二,大體上說商科大學生的就業去向主要為中小型民營企業,且平均待遇水平偏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成熟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各個行業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增長,尤其在近些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大背景下,無數小微型民營企業亦紛紛涌現,這為商科大學生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但也正因市場競爭的激烈,民營企業的平均待遇水平相對偏低,通常情況下無法與國企、外企以及企事業單位相比擬,當然,這也意味著有較大的待遇增長空間。第三,相對來說企業方面對商科大學生的總體認可度較高。調查顯示,大多數商科大學生進入企業,初期主要是在基層崗位上發揮價值,而超過80%的畢業生能夠較好地做好自身工作,獲得企業方較高的評價。原因主要是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時代,多數大學生都有著一定的信息素養,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和快速提升,而商科領域的基層工作又往往不具有太大難度,同時,畢業生剛剛走入社會,新鮮感和責任心較強,工作上嚴謹認真,容易獲得企業管理者的認可。2.兩個基本的就業矛盾。第一,部分地區對商科大學生需求較小導致該地生源相對過剩。這類地區多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區,從表面來看,造成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商科大學生數量過多,供大于求,但實際上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當地的人才應用觀念和機制落后,尤其是人才管理部門對人才的挖掘、儲備及使用意識欠缺,導致商科領域就業崗位不足。這一矛盾的存在,很多時候會造成一種而惡性循環,即促進商科大學生越來越流向就業崗位多的相對發達地區。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人才管理部門采取長期而有效措施。第二,企業人才需求現狀與商科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不符。從宏觀層面看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沿海和其他經濟發達地區對商科領域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大,但人才資源亦較豐富,人才市場上的競爭異常激烈,二是企業單位對商科人才層次的要求逐漸增高,有的企業甚至明確要求商科人才的學歷必須在研究生以上。而在這樣的形勢下,商科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往往又是較高的,不僅希望獲得好的薪資待遇,也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選擇就業。于是企業人才需求現狀與商科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之間就形成一種必然的矛盾,這一矛盾要求商科大學生應不斷地增強自身就競爭力,從而獲得自身滿意的就業機會。以下就來較為具體地探討商科大學生的就業對策。
二、商科大學生就業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