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主體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04:56: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營主體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集市個體經營戶主體資格
一、實行一個市場一個主體的結構,取消集貿市場個體經營戶主體資格
一個市場一個主體指的是每個集貿市場只確立一個經營主體,即市場的投資開辦者;除部分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申辦私營企業外,取消目前場內個體經營戶的主體資格,場內個體經營戶成為附屬于市場開辦者主體之內的一個經營單位。
市場開辦者要通過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加強對經營者的依法經營管理,一旦發生違法經營行為,行政執法部門追究的是市場主辦者責任,而不是經營者。市場開辦者可自營場廠、場店聯營,更多的是可以將某一柜臺、鋪面承包給個人,其關系是市場內部的承包關系,至于采取何種經營方式,由開辦者自己決定,行政管理部門無需過問,行政管理部門只需管住市場開辦者這一主體的合法性即可。
二、實行“一場一主”制是工商部門加強集貿市場監管的有效途徑
隨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行政執法職能的轉化,要求各級工商行政管理監管手段的現代化、監管行為的規范化、監管領域的國際化,要研究不斷拓展監管領域和提升監管層面的途徑。取消對市場內個體經營戶傳統的注冊登記手續,非但不是放棄對其管理,相反是更加強了對個體經營戶的更為有效的管理,所不同的是管理的途徑、性質變了,即由工商部門對千千萬萬個經營者的近距離管理形成為工商部門通過市場開辦者的監管,由市場內部對經營者行政面對面的零距離日常性的管理,同時也就是明確了市場開辦者的管理責任。
三、“一場一主”制下的工商行政管理
農業經營主體財稅政策支持研究
摘要: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新時代國家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國家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稅支持政策持續加碼,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情況錯綜復雜。缺乏系統性綜合性、供需結構性矛盾、亟須加強執行剛性與制度剛性等問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際貫徹落實財稅政策中的具體癥結。政府部門須持續健全財稅政策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機制體制,通過制度性優化設計化解結構性供需矛盾,強化財稅支持政策的執行剛性與制度剛性,持續健全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政府部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稅政策支持
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明確指出,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培育參與農業服務與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國家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三農領域特別是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稅支持政策持續加碼。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財稅支持政策制度,助力種養大戶、農戶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及其聯合社等參與農業服務與生產,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和產業價值。
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支持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存在形式
《意見》指出,要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上多元融合發展的道路,如支持發展適度規定的種養大戶與農戶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如農民合作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社會化服務與農產品流通加工,帶動廣大農戶實現規模化經營。應該培育多元化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建立信用評價、農技指導、產品營銷、保險推廣于一體的綜合性、公益性農業公共服務機構。積極促進統防統治、農機作業、加工儲存、集中育秧等生產性服務組織。發揮農墾、供銷等系統的諸多優勢,強化服務農民、幫助農民、富裕農民的能力。促進這些經營主體之間的融合發展,發展與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構建產業聯盟與產業協會。以農民合作社為例,截至2019年10月底國內有220.3萬家農民合作社完成了依法登記工作,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數目超過一萬家,輻射帶動國內近半數農戶,普通農戶達到成員總數量的80.7%,顯著提升農戶帶動能力。它們得到國家財稅支農政策體系的大力支持,逐步拓展業務類型,從生產糧棉油、果蔬茶、肉蛋奶的農產品到從事農村電商、民間工藝、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開展新業態新產業的服務業合作社顯著增加。從事農村電商的農民合作社超過2萬家,進軍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超過7300家。服務功能持續增加,它們積極開展物流、加工、倉儲等增值服務,提供一體化產加銷服務,創辦加工企業,注冊商標,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政策指引下順應時代潮流,實現了快速發展。
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與對策
摘要:介紹了當陽市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發展和規范兩大主題,多措并舉,力促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健康發展,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服務,以供參考。
關鍵詞:當陽市;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發展對策
近年來,當陽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發展和規范兩大主題,多措并舉,力促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健康發展,促使其成為當地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新引擎”。為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規模、運行質量、服務能力、綜合效益等方面提檔升級,近期,當陽市組織工作專班,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對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全面調研,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與建議。
1當陽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1.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近年來,當陽市以褚家湖糧食、明天米業、莫家湖蔬菜、春泉水產、泉河柑桔等為典型代表的778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蓬勃發展,帶動2萬多農戶就業增收。康元、金曉燕、豐年等385個家庭農場方興未艾,推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激活內生動力,增強農業發展動能,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半月櫻花、玉泉花海、林橋藍莓、關雎河畔等300多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茁壯成長,已逐步成為當陽旅游閃亮名片,走上了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西楚糧倉、光彩電商城、海云美食、三星土雞等200多家農產品電商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將全市特色優質農產品銷往大江南北,帶動廣大農民轉變觀念、闖入市場,助力現代農業建設。截至目前,全市1200多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競相發展,引領著當陽農業不斷轉型升級。1.2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不斷涌現。當陽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目前主要有4種發展模式:一是“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基地+農戶”模式。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龍之泉農業發展公司與金曉燕家庭農場達成合作協議,建立紅薯生產基地400hm2,同時與河溶、廟前等地農戶簽訂種植面積534hm2,實行“六統一”管理,2016年帶動1000多農戶和100多貧困戶戶平增收800多元。二是“合作社+公司+基地”模式。廟前秋慕水稻種植合作社聯合省級產業化重點企業當陽民天米業公司走品牌發展之路,公司生產的有機品牌大米“秋慕思田”榮獲2016年武漢農博會金獎。合作社建設優質水稻基地1000hm2,通過“六統一”訂單運作模式,帶動1000多農戶667m2平均增收150元以上。三是“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位于河溶鎮建國村的莫家湖蔬菜專業合作社網絡社員58戶,流轉土地6.67hm2建設核心生產基地,建有蔬菜大棚70個,通過與宜昌北山、東方等超市建立農超對接,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年銷售各類蔬菜達5000多t,帶動周邊1800個農戶和貧困戶667m2平均增收300多元。四是“公司+基地+休閑旅游”。草埠湖鎮智攀農業開發公司投資800多萬元,按照休閑模式建成66.67hm2“稻蝦共作”種養基地,2017年為全市養殖戶提供優質蝦苗6萬kg,出售商品蝦25萬kg,生產有機大米8萬kg,接待參觀考察和休閑體驗3000多人次,年總產值達1250萬元,目前已成為當陽市推廣“稻蝦共作”模式主要學習觀摩基地。2.3農業生產規模經營不斷發展運用市場的辦法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依托市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及鎮、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創新土地流轉方式,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截至目前,全市已流轉農村土地面積0.81萬hm2,流轉率21.6%。當陽市農村土地在加速流轉過程中正呈現出流轉形式多樣化、承接土地多元化、流轉開發高效化趨勢,除傳統的轉包、轉讓、互換、租賃等形式外,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委托經營等新的流轉形式不斷呈現。草埠湖鎮褚家湖糧食專業合作社經過6年發展,現擁有500t糧食烘干設備3臺套,大型農業機械33臺套,抗旱及其他設備30臺套,總價值已達3000萬元。合作社共租賃農戶土地366.67hm2,托管耕地1000hm2,小麥、玉米等糧食生產實行全程機械化服務,年烘干糧食8萬t,回收秸稈6000t,667m2為社員增收節支200元以上,目前已發展成為集種植、加工、銷售和社會化服務于一體的具有現代特色的示范樣板。
2存在的主要問題
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調查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摸清全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基本情況,扎實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按照縣藥監局關于印發《縣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調查工作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我鄉工作實際,鄉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食品主體調查,現將本次調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健全機構
為切實做好本次調查工作,鄉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鄉長任組長,分管副鄉長任副組長,鄉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為成員的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調查工作領導小組。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扎實開展宣傳,利用村組干部會議、走訪了解等形式,宣傳本次調查工作的目的意義,使轄區內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家喻戶曉,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促進此次調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強化監管,穩步推進
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分析論文
一、影響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的障礙分析
盡管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中財政對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減輕了農民付費的成本,提高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緩解了以往農業保險“農民保不起,保險公司賠不起”的尷尬局面,但政策性農業保險中的一些客觀障礙仍存在,影響了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1農業保險的高風險使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綜合賠付率居高不下。農業產業是受自然災害影響較為嚴重的產業,農業保險承保的風險不僅發生頻率大,而且損失集中、覆蓋面廣,其賠付率要遠遠高于一般的財產保險。以許多國家的經驗,農業保險經營組織的綜合賠付率(即賠償與收入保費之比)一般都很高。以美國為例,1982~2004年只有6年賠付率低于1。在有的發展中國家,其賠付率經常達到2以上,甚至更多,均高于保險界公認的70%的臨界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能夠完全覆蓋災害賠償和管理費用。另外農業風險由于其時間和空間的高度相關性,一旦發生,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使大面積范圍內的保險對象同時發生災害事故,遭受巨災損失,導致保險公司難以承擔起賠付額以致虧損嚴重。
2農業保險經營高成本可能造成保險公司的虧損而挫傷其參與積極性。農業保險業務不僅風險高,而且經營工作開展難:一是定損理賠難。保險標的發生損失后難以準確估計其損失;被保險人四處分散,標的分布四面八方,一旦受損,現場勘查定損、賠付兌現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對時間的要求緊迫,加之有些地方交通不便,更是增加了理賠工作的難度。二是保費厘定難。由于農業生產的危險主要是自然災害,發生極不規則,各地在受災頻率、程度及災害種類上各不相同,而且自然災害往往具有伴發性,還可能引起其他災害的發生,加之農村中有關災害情況的統計資料不全,加大了對危險發生頻率測定的難度,使得保險經營主體對種養業等具體項目的損失進行費率厘定需要有專業的評估。這些困難增加了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經營成本。目前國內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在20%~30%之間,農險業務的經營成本更高,但部分試點地區政府認可的經營成本都在15%以下,有的甚至低至8%。而且由于農險業務的社會公益性,大部分地區的政府都不允許承辦者有利潤,這樣很可能造成保險公司的虧損而挫傷其參與積極性,不利于農險工作的持續良性開展。
3農業保險中委托方與受托方的信息不對稱使得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態度由過去的大力發展變為謹慎從事。由于保險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在農業保險的委托關系中,農業生產單位作為委托方處于信息優勢方,作為方的農業保險經營機構往往是處于信息劣勢的一方,導致農業保險中道德風險比較嚴重,受農業自身屬性、小農意識和文化素質的影響,特別是法律法規制度的缺乏,監督控制成本難以降低。據統計,道德風險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占農作物保險賠償的20%。加上農業風險的地域差異性和個體差異性很大,管理難度大,有效監管成本高,農業保險的逆向選擇也很嚴重,使得農業保險經營者賠付率居高不下。
二、調動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參與積極性的政策探討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問題研究
1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詞是自2012年之后開始出現在官方文件中。一般來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指近年來在家庭經營基礎上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直接從事第一產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業經濟組織,主要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類型。
1.1專業大戶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數量的增加、土地流轉規模的擴大以及中央政策的支持,專業大戶的數量持續上升。截至2014年底,全國經營面積在3.33hm2以上的專業大戶有318萬戶,覆蓋了糧食種植、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農機服務、經紀服務等農業生產服務的全產業鏈,為農業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家庭農場現狀
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家庭農場之后,家庭農場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截止2014年底,全國注冊家庭農場87.7萬家。根據農業部首次對全國家庭農場發展狀況的調查結果,全國范圍內家庭農場面積已達到1173萬hm2,占全國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3.4%,每個家庭農場平均擁有勞動力6人,其中家庭成員4.33人,長期雇工1.68人;全國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1620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收入為18.47萬元。從經營規模看,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規模已達到13.35hm2,是家庭承包經營下農戶經營面積的近27倍。
農業經營主體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玉屏鎮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以土地流轉為載體,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初步形成了以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多種生產經營主體共生的農業經營格局,有力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在對近年來全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對專業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現就玉屏鎮培育狀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進行以下報告。
一、發展現狀
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我鎮著力培育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三大類新型經營主體,各經營主體正茁壯成長。
1、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鎮共12家,經工商登記注冊的7家,涉及種、養、加及供銷服務等眾多領域,其中種植業4個、畜牧業5個、漁業2個、加工運輸倉儲業1個、其他行業2個。其中康淋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于2013年度獲縣級先進示范社;成員總數200余人,戶均純收入高于全鎮農民戶均收入2倍以上。其缺點是制度不夠健全,尚有部份未通過工商注冊。
2、家庭農場。現有家庭農場5家,還未經工商登記注冊,農場通過示范引領、土地流轉、雇工等形式帶動農戶生產經營,經營面積100余畝,戶均純收入高于全鎮農民戶均收入3倍以上。
3、專業大戶。全鎮專業大戶已成為農村中當前比較有活力和影響的新型經濟體,現有9戶,其中種植業5戶、養殖業2戶、其他2戶,戶均純收入高于全縣農民戶均純收入2.5倍以上。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摘要: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被譽為“青藏之眼”。近年來,天祝縣充分利用光照強、土壤好、污染少等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隨著產業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本文通過對天祝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及背景的闡述,總結了天祝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對策
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天祝縣緊抓政策機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堅持以多元化經營主體為主,其他農業規模適度經營為輔,努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1]。
1基本情況
近年來,天祝縣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構建起了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社會化服務為主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截至目前,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1004家,其中種植業404家,畜牧業530家、林業19家、服務業25家、其他26家,合作社聯合社3家;登記注冊家庭農場3158家,其中從事種植業的家庭農場509家,養殖業1676家,種養結合968家,旅游、購銷等其他家庭農場5家;累計已評定國家級示范社5家、省級示范社19家、市級示范社39家、縣級示范社141家;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1家,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7家,縣級示范性家庭農場312家,擁有注冊商標的家庭農場6家,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家庭農場7家。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銷售農產品總額3.53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農產品總額1.68億元,扶持貧困村合作社81家,每家合作社財政扶持資金40萬元,共扶持3240萬元,按扶持資金的8%折股量化到建檔立卡戶,覆蓋貧困戶11274戶。合作社吸納入股資金4220.32萬元,龍頭企業吸納入股資金4761.63萬元,共計8981.95萬元,帶動1.5萬戶農戶穩定增收,累計分紅659.9萬元。
2發展背景
農業經營主體金融供給缺失與對策
摘要: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以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地發展壯大,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載體對金融服務的要求也遠高于傳統小農經濟。因此,有必要探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供給缺失的成因及相應的對策,以促進農村金融由單純存貸款業態向多元化金融服務功能轉變。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供給;信貸;保險
隨著農村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業副業化、農村空心化及農民老齡化等問題凸顯,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了流轉的需要和集中的可能。因此,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自然選擇。但是,雖然融資需求貫穿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以及生產經營的不同環節,但目前缺少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因此,必須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和保險需求。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的特征
(一)信貸需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金融機構的信貸需求遠高于傳統農業,并呈現以下幾個特征:1.階段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不同發展階段信貸需求各異,在起步期主要用于購買生產資料和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期和成熟期則在新品種研發、購買農技服務等方面投入較多;2.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品種涵蓋糧食、畜禽和水產品等,并逐步向有機農業和鄉村旅游等領域延伸,因此信貸需求較為多元化,既有季節性較強的短期信貸需求(3個月-1年),也有規模較大的中長期信貸需求(1-3年);3.產業協同。在產業鏈分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上游的土地出租者、農資供應商,以及下游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化倉儲物流企業等聯系十分緊密,因而資金流動頻繁,需要進行集約化投放以整合全產業鏈的信貸需求。(二)保險需求。生產規模的擴大造成經營風險的集中,大量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較高成本與農業經營風險巨大所造成的收益不穩形成了較為尖銳的矛盾,原因在于:1.自然風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法規避不可抗力的自然風險,如天氣、疫病和自然災害等,兼之投資周期長、投資規模大,通過農業保險以分散化解風險的需求比較強烈;2.市場風險。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市場機制在農業資源配置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市場供需的不均衡和多變性會引發農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如我國以銷定產的訂單農業長期處于20%左右的低履約率狀態;3.技術風險。先進科技無疑有助于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為農業技術多以知識形態存在,即便如農作物、牲畜品種等以實物形態存在也很難直觀辨識其優劣,同時每項技術均存在著適用性和局限性。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供給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監督分析
摘要:“三農”問題一直黨中央關心的熱點話題,為了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振興鄉村,在農村開展很多經營組織,培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建立健全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會計監督體系,有利于保證農村新型經營組織的經營,降低經營風險。本文主要闡述了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工作質量的因素,分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保證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監督
隨著我國農業企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會計體制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只有對會計體制進行改革才能保證財務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隨著網絡走入千家萬戶,覆蓋到各個領域中,農業經營要想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就需要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對會計工作進行調整。農村經濟環境本身具有特殊性,在于現代網絡技術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需要轉變管理理念,運用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改變農業經營主體會計制度,解決農村地區會計體制存在的問題。
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工作質量的因素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是受到我國經濟的影響,這些主體多是具有一定經營規模,有良好的物質條件和能力,能夠充分地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副產品的產出率。在新型農業經營活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會計工作質量,因為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產能。在分析新型農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對影響會計工作質量的因素進行了探討,發現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隨著當地農村龍頭企業的出現,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了更好地獲取會計信息,需要企業加強內部管理之外,通過政府監督的方式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讓會計人員轉變工作觀念,提高職業意識不斷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工作的質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了企業的發展,多會向銀行進行貸款,銀行需要對企業的經營效益進行審核,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有利于銀行貸款給企業,給企業提供經濟支持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二是政府部門和銀行金融機構等對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相應的扶持,都會影響到會計工作的質量,當然這種影響是正面的,能夠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為獲取政府的政策傾斜和補貼就會進一步規范自身的行為。銀行為了保證貸款給企業的資金可以按時收回,就會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把控,讓經營主體對會計工作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三是受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模式得到了轉變,從傳統的管理方式向現代化過渡,有利于企業資產的可視化。綜上所述,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工作質量受到了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對會計工作進行改革,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保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營數據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