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收益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08:4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收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收益

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審計論文

一、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計量

(一)會計收益的計量會計期間損益的確認和計量,應分析該期間實際發生的交易,確認和計量各種收入和費用,根據會計等式“收入-費用=利潤”來計算。收入、費用的確認和計量必須遵循收入實現、應計制、歷史成本、配比、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等原則。對于資產或負債價值的波動,如無客觀事實認定,不予確認。會計收益只確認已實現收益,不確認未實現收益。

(二)經濟收益的計量根據經濟收益觀,期間損益的確認和計量應比較該會計期間期末和期初的凈資產,_在扣除投資人追加投資、加回已對投資人所分配利潤后,即為該期間的損益。若期末和期初凈資產相等,資本得到保全;若期末凈資產小于期初,資本就沒有得到保全,差額為資本虧絀;若期末凈資產大于期初,資本不僅得到保全,而且產生盈余,差額即為利潤。人們按資本計量屬性的不同,又將資本保全分為財務資本保全和實物資本保全。前者強調名義貨幣資本的保全,后者強調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能力的保全。在資本保全觀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為取得收益而發生的費用必須以現行成本(資產的現行購買市價)而不是以歷史成本來計量,在企業已經耗費的資產未得到重置之前,不得確認企業收益。在這類資本維護概念下所確定的企業收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收益。此時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概念所確認和計量的收益在量上存在如下的關系:會計收益+未實現的有形資產變化一前期發生的已實現的有形資產變化+無形資產價值的變化=經濟收益(公式1)。上式中的無形資產不是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傳統的無形資產,而是另一個概念即主觀商譽。以資本化方法舉例加以說明:

[例1]某經營實體總資產剩余有用壽命4年,每年期望的凈現金流轉額如表1:(假設貼現率為5%,每年折舊7000,單位為$)第一年期望的凈現金流轉額(R1)=7000,第一年初總資產的資本化價值:7000x(1+5%)-1=6667,8500×(1+5%)-2=7710。100(0)×(1+5%)-3=8638,12000×(1+5%)-4=9872,合計為32887。第一年末總資產的資本化價值:8500×(1+5%)-1=8095,10000×(1+5%)-2=9070,12000×(1+5%)-3=10336,合計為27531。第一年的主觀商譽=(折舊)7000-(32887-27531)=1644,每一年的會計收益=每一年的凈現金流轉額一每一年的折舊,第一年的會計收益=第一年的凈現金流轉額一第一年的折舊,0=7000-7000。同理可得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主觀商譽和會計收益,將各年的數據帶入公式1可得到各年的經濟收益(本題中有形資產未發生變化,故其數值為0),匯總見表2:二、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計量差異對審計的啟示

(一)以會計收益為基礎的審計

應綜合考慮企業的持有利得、現有資產實際價值及實物資本保全。一是已實現收益與全部收益的差別。會計收益只包括已實現收益,而將未實現損益排除在外,經濟收益則將企業的經營收益與持有利得同樣對待,而不考慮收益是否已經實現: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兩者之間不一致,其差額主要是持有利得。二是歷史成本與現時價值的差別。會計收益遵循歷史成本原則和配比原則,有利于客觀反映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管理責任。但是,由于歷史成本原則內在的缺陷,特別是收入按現--時價值計量而費用按歷史成本列支,使得會計收益的計算缺乏內在的邏輯統一性,而且使配比原則難以貫徹執行,以至資產賬面價值不能反映其實際價值,成本也不能得到足額補償。而經濟收益按現時價值計量,其反映的是資產的實際價值,有利于成本的足額補償。三是財務資本保全與實物資本保全的差別。會計收益維護財務資本保全,即只要求業主投入的貨幣價值不受到損害,企業收入超過投入價值部分即作為會計收益,注重報告經營財務成果。經濟收益則堅持實物資本保全,只有當業主投入資源的實際生產能力得到保全時,才能確認收益,只有保持企業實際生產能力,企業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

查看全文

經濟收益的會計質量探索

【摘要】在目前企業財務報告框架下,會計收益還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收益水平。為此,有必要以提高會計收益質量為目標,借鑒經濟收益概念,引入全面收益理論,以增強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關聯性;補充現金流量預測信息,以增強會計收益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經濟收益;會計收益;收益質量

收益是會計的核心概念,也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特別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會計信息使用者通常以會計收益為基礎,通過計算每股利潤、權益收益率等指標,對企業獲利能力進行評價。在目前的企業財務報告框架下,會計收益尚不能夠全面地反映企業真實的經濟收益。有必要對影響質量的因素進行研究,并確定其信息質量特征,然后按照會計收益質量特征的要求,對現行的財務報告制度重新進行安排,如引入全面收益觀,導入資產負債觀等,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收益的確認、計量和報告。

一、收益質量概念的提出

收益質量概念的提出源于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不匹配所產生的會計收益質量低下問題。會計收益和經濟收益是企業收益的兩種不同形式,前者是一定會計期間內收入減去費用的差額,后者是企業一定時期內期末凈資產減去期初凈資產的差額。經濟收益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收益概念,只有通過一定的工具才能被表達出來。到目前為止,會計是唯一被人們公認的最佳的收益計量工具。但是,會計在表達經濟收益的時候,往往受已有的會計觀念支配,降低了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關聯程度,從而降低了會計收益信息的質量。

(一)會計收益

查看全文

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計量分析論文

一、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計量

(一)會計收益的計量會計期間損益的確認和計量,應分析該期間實際發生的交易,確認和計量各種收入和費用,根據會計等式“收入-費用=利潤”來計算。收入、費用的確認和計量必須遵循收入實現、應計制、歷史成本、配比、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等原則。對于資產或負債價值的波動,如無客觀事實認定,不予確認。會計收益只確認已實現收益,不確認未實現收益。

(二)經濟收益的計量根據經濟收益觀,期間損益的確認和計量應比較該會計期間期末和期初的凈資產,_在扣除投資人追加投資、加回已對投資人所分配利潤后,即為該期間的損益。若期末和期初凈資產相等,資本得到保全;若期末凈資產小于期初,資本就沒有得到保全,差額為資本虧絀;若期末凈資產大于期初,資本不僅得到保全,而且產生盈余,差額即為利潤。人們按資本計量屬性的不同,又將資本保全分為財務資本保全和實物資本保全。前者強調名義貨幣資本的保全,后者強調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能力的保全。在資本保全觀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為取得收益而發生的費用必須以現行成本(資產的現行購買市價)而不是以歷史成本來計量,在企業已經耗費的資產未得到重置之前,不得確認企業收益。在這類資本維護概念下所確定的企業收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收益。此時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概念所確認和計量的收益在量上存在如下的關系:會計收益+未實現的有形資產變化一前期發生的已實現的有形資產變化+無形資產價值的變化=經濟收益(公式1)。上式中的無形資產不是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傳統的無形資產,而是另一個概念即主觀商譽。以資本化方法舉例加以說明:

[例1]某經營實體總資產剩余有用壽命4年,每年期望的凈現金流轉額如表1:(假設貼現率為5%,每年折舊7000,單位為$)第一年期望的凈現金流轉額(R1)=7000,第一年初總資產的資本化價值:7000x(1+5%)-1=6667,8500×(1+5%)-2=7710。100(0)×(1+5%)-3=8638,12000×(1+5%)-4=9872,合計為32887。第一年末總資產的資本化價值:8500×(1+5%)-1=8095,10000×(1+5%)-2=9070,12000×(1+5%)-3=10336,合計為27531。第一年的主觀商譽=(折舊)7000-(32887-27531)=1644,每一年的會計收益=每一年的凈現金流轉額一每一年的折舊,第一年的會計收益=第一年的凈現金流轉額一第一年的折舊,0=7000-7000。同理可得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主觀商譽和會計收益,將各年的數據帶入公式1可得到各年的經濟收益(本題中有形資產未發生變化,故其數值為0),匯總見表2:

二、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概念

(一)會計收益的概念

查看全文

淺談會計審計提高企業經濟收益

摘要: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得以發展壯大,企業間的競爭也變得愈加激烈。現代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長遠發展,必須提高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視力度,了解會計審計工作特點及作用,明確會計審計對于企業經濟收益的多方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會計審計工作認知深度、合理拓展會計審計工作范圍、提高會計審計隊伍專業水平、設立專門的會計審計部門的應對策略,優化會計審計流程、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增加經濟收益。

關鍵詞:會計審計;經濟收益;提升策略

一、會計審計工作特點及作用

(一)會計審計工作特點。企業通過適宜會計審計手段能夠實現經營活動的全面核算、系統分析,以此為企業的商業決策確定、戰略目標規劃提供準確經濟信息支持。會計審計工作是以貨幣作為基本計量單位,貫穿企業經營活動始終,通過實時監督與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發展全部經濟環節,與此同時在第一時間糾正違規經濟行為。(二)會計審計發揮作用。會計審計工作結果為企業管理層的相關決策制定提供數據信息支持,真實展現企業經營狀態及資產情況,同時也披露了當前遇到的負債問題。企業管理層通過對會計審計上報的指標數據進行剖析研究,能夠準確預測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企業憑借會計審計工作能夠及時發現經營活動存在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宜的科學導向建議,以此發揮財務調控管理職能。除此之外,投資者、債權人可以通過參與到會計審計工作的方式確保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以此實現成本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因利益沖突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

二、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收益的影響研究

(一)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收益的影響途徑更為多樣。會計審計工作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企業經營收益而言呈現多樣化的影響效果,就企業生產活動而言,合理的會計審計能夠確保成本核算準確無誤,以此實現現金流的合理控制,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生產成本浪費問題。企業職能部門憑借會計審計管理能夠對審批流程進行優化控制,以此提高業務管理效率與水平,潛移默化的提高企業經濟收益。企業管理層通過對會計管理制度、會計審計體系的合理設計強化了會計審計力度,以便對企業的全部生產活動進行實時核算與監督,并將反饋結果上報給管理層,方便其及時了解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為經濟決策確定提供準確數據參考。(二)會計審計制度能夠保障債權人合法收益。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及股東隸屬于不同利益群體,他們各自對于利益分配需求也存在個體差異,當期望、見解發生沖突的時候,將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嚴重時還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收益。企業投資者及股東為了自身利益不受損害,迫切希望能夠參與到企業日常經營及決策制定工作中,這就需要會計審計工作為其提供可靠、真實的財務信息。鑒于此,管理層需要依據企業發展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會計審計制度,以便為投資者、股東提供可靠財務信息支持,并輔助管理者準確掌握企業真實經營情況、把握企業經濟發展形勢。合理的會計審計制度能夠為企業后期經營活動部署規劃奠定堅實基礎,企業管理層也能依據會計審計數據明確經營改革方向,并對經濟收益目標進行微調處理。(三)會計審計有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經營發展的最終目標在于獲取更高經濟收益,通過合理的會計審計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場波動下始終處于不敗之地。企業管理層在經營決策制定的時候需要會計人員為其提供真實準確的審計數據,以此確保決策制定的客觀性、準確性。會計審計管理相較于其他管理工作而言可謂企業經營活動的主導者,能夠及時發現企業經營活動存在紕漏及不足,為漏洞修補工作遇留足夠處理時間。會計審計管理還有助于企業管理措施的完善健全,對各項管理工作及流程提供指導建議,以此提高企業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最終幫助企業的樹立良好品牌效應、提高核心競爭力。

查看全文

農村經濟收益分配情況總結

*年我鄉以黨的十六大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落實省委“三個文件”和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團結務實創新,富民興村強鄉”12字總目標,堅持“以招商引資活鄉,以特色產業興鄉,以非公經濟富鄉,以德法兼治穩鄉,以黨的建設立鄉,以團結實干強鄉”的六句話為指導思想,“以抓大戶樹典型,抓‘四通’促開發,抓基地上規模,抓加工育龍頭,抓市場重引導,抓科技重服務”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一帶三區”規劃與建設,促使鄉農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勢頭,實現農村經濟收入9766.8萬元,同比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1992元,同比增加92元,增長4.8%。簡要分析如下:

一、數據分析

1、農戶家庭經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仍占主導地位,農戶出售農產品收入6658.9萬元,同比增長5.3%,占全鄉總收入的68.2%;

2、牧業收入增加,其產值為592.7萬元,增幅為4.6%;

3、農民外出勞務收入大幅增加,今年全鄉農民外出勞務收入405.7萬元,增幅為13%;

二、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分析

查看全文

獲取市場份額謀取經濟收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企業信息化創新的必要性;企業信息化創新分析;企業信息化創新的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企業信息化創新主要針對企業自身信息化建設規模,以硬件、軟件為兩條突破口、信息化創新成為企業的首選創新突破口、信息化應用的無用功現象普遍存在于企業當中、軟件層面上不斷加強應用軟件強度以及員工對于信息化的理解與應用、基礎設施創新、信息理念創新、企業信息化創新道路卻并非一帆風順、企業信息化創新路線更多的是需要企業以軟件創新為主、更多需要的是企業信息化文化的滲透以及企業管理理念的傳播、軟件的革新并非企業發展的重點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以企業信息化創新的必要性作為突破口,分別從硬件、軟件兩個層面針對企業信息化創新進行剖析,尋求企業信息化創新的主導因素,據此針對企業信息化創新提出合理性建議。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信息產業鏈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趨勢,企業以信息化創新為發展突破口,實施信息化創新變革,以此在市場競爭程度加劇的條件下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謀取更多經濟收益。

論文關鍵詞:企業信息化信息化創新信息化理念信息化培訓

企業信息化創新主要針對企業自身信息化建設規模,以硬件、軟件為兩條突破口,分別從基礎設備層面以及應用軟件層面上進行企業信息化管理創新,深入挖掘企業信息化辦公各項環節,從中發現阻礙企業發展的瓶頸,以及有利于企業提升業績的革新策略。據此對企業信息建設進行創新化,使得企業能夠在信息產業鏈集中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加劇的條件下獲取更多經濟收益。在市場競爭程度逐漸加劇的條件下,企業為謀取更多經濟收益而對企業進行發展規劃和創新,從企業創新的角度出發,諸多企業不斷倡導企業信息化創新,從而現階段普遍存在企業的發展方向逐漸向信息化創新靠攏。

1企業信息化創新的必要性

在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加劇、外部經濟環境變革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信息化創新成為企業的首選創新突破口,企業信息化創新也成為當今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導方向。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是指建立以計算機、網絡為主體的智能化工具,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分析、信息再生、信息應用等層面上的功能應用,從而對企業的各項生產活動、企業管理理念以及企業內部組織體系起到一定的指導與決策作用。

查看全文

經濟收益觀看公允價值計量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意義;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運用對會計核算的主要影響;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新會計準則特別突破了歷史成本原則,更多強調公允價值的計量屬、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需要、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符合決策有用觀目標的要求、對會計事項初始計量的影響、對會計事項后續計量的影響、對會計事項期末計量的影響、公允價值運用于期末計量的分配標準、公允價值運用于期末計量的判斷標準、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估價體系、正確選擇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正確把握利潤大小與公司價值的關系、正確理解利潤信息在各項契約中的運用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從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意義入手,剖析了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事項初始計量、后續計量、期末計量的影響,總結了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需注意的問題,以達到正確運用公允價值的目的。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核算會計信息

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了與國際趨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特別突破了歷史成本原則,更多強調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將更多的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利潤,符合經濟收益觀,為我國會計國際趨同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1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意義

1.1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

查看全文

高速公路網經濟收益論述

遼寧省高速公路網歷時28年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截至2011年底,通車里程已達到3300公里,為遼寧省乃至東北區域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速公路作為一種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為所經區域提供了快速、安全、便捷、舒適的道路交通條件,所產生的效益一部分表現為道路使用者效益,也稱為直接效益;一部分表現為通過改善高速公路輻射區域交通條件,優化了產業布局,達到改善宏觀經濟基本運行環境的目的,進而促進和帶動其他相關產業部門的發展而產生宏觀社會效益,也稱為間接效益。

一、直接效益

遼寧省高速公路網中骨架路網均為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項目,不僅發揮了東北地區進關出海的主通道功能,也是省內各城市之間的交通主動脈,承擔起大部分中長途客貨運輸任務,直接效益十分顯著,不僅給道路使用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由于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帶來了明顯的節能效益和環境效益。第一,運輸成本節約效益。由于高速公路的通車,提高了區域內公路等級,改善了運輸條件,縮短了車輛行駛距離,提高了行駛速度,大大降低了車輛運輸成本,產生了大量的公路晉級效益。如本溪至遼中高速公路是國高網遼寧中部環線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沈陽經濟區主要城市之間的公路主通道,自2008年全線通車以來,同與之平行的省道沈環線公路相比,公路等級由二級或三級提高為高速公路,本溪至遼中之間的里程縮短了25公里(占原里程的18%),車輛行駛速度提高了40km/h(提高了70%),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高速公路通車后,原有公路或道路的交通量大部分轉移至高速公路,減少了原有公路的交通擁擠,使原有公路的車輛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帶來明顯的運輸成本節約效益。如鐵嶺至朝陽高速公路是國高網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東北地區入關進京的第二通道,自2008年全線通車以來,原有京哈高速公路的長途運輸車輛有70%轉移至鐵朝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錦州至沈陽至四平段的服務水平由原來的二級(V/C=0.65)提高為現在的二級(V/C=0.46),車輛平均行駛速度由原來的93km/h提高為現在的108km/h,減少了車輛運輸成本,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第二,節約時間效益。高速公路建成后,由于行駛速度大大提高,縮短了車輛行駛時間,使旅客和貨物減少了在途時間,客運量中生產人員在縮短的旅行時間內可以多創造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在途貨物所需資金利息的支出,產生了客貨運輸節約時間的效益。例如,盤錦至營口高速公路是沈大、京沈兩條高速公路主通道的連接線,也是國高網項目,自2002年建成通車以來,使大連、營口等遼寧南部地區的車輛入關進京的行駛時間大為縮短,從營口至盤錦行駛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40分鐘,產生的節約時間效益十分顯著。第三,提高交通安全效益。由于高速公路良好的行車條件,使車輛行駛的安全性明顯提高,高速公路通車后,通道內的交通事故率明顯降低,帶來了提高交通安全效益。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同二級公路相比,交通事故率降低了72%,人員和財產損失大大降低。

二、間接效益

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其投資對區域內的社會經濟帶來直接或間接的消費,從而對宏觀經濟發展產生了貢獻。建成后,為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運輸環境,其快速、便捷的特點有助于沿線地區生產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通,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促進沿線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使各地區獲得比較均等的相對利益,發揮各自的經濟優勢,并保證區域內主導產業能帶動和影響區域內相關產業增長,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群體。第一,直接投入效益。建設過程中,由于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刺激區域內相關產業擴大規模,帶來經濟增長效益,由交通直接投資又轉化為社會需求,通過市場機制轉化為相關產業的間接投資,最終體現為國民經濟的增長。第二,產出效益。公路建成后,改善了區域交通狀況,降低了運輸成本,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刺激了客貨運量的增加,對各相關部門凈產值增長做出了貢獻。第三,開發效益。高速公路建設帶動了沿線地區資源開發,如地產增值、開發自然資源、旅游資源,支撐這些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如沈陽至丹東、丹東至桓仁、桓仁至永陵、永陵至南雜木、南雜木至沈陽等高速公路共同構筑了遼東旅游經濟圈,對遼寧東部地區的旅游資源和自然資源的開發產生了顯著的效益。第四,傳遞效益。受產業間投入產出關聯因素的影響,圍繞其他受益產業的發展而出現新的需求,引發了連帶產業從交通建設中間接受益,高速公路沿線地區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最典型的傳遞效益。第五,潛在效益。高速公路網形成后,交通功能的顯著增強有助于經濟信息的交流和市場的開拓,特別是促進了沿線地區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開放、競爭意識的增強等,帶來了無形的潛在效益。預計到“十二五”規劃末期,遼寧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超過4500公里,高速公路網絡將有效連接城際間縣域節點、重要運輸集散地、產業園區和港口,屆時,高速公路整體效益將得到充分的發揮,將為遼寧省經濟騰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查看全文

金融公平經濟收益最大化論文

摘要:金融是依據統一的邊際收益率進行金融資源配置,實現收益最大化。在金融配置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金融不公平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進程。本文對金融公平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金融公平的經濟效應,以此為金融公平相關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資源配置金融公平經濟效應

金融的基本職能就是融通資金,包括在國內和國外進行融通,并按統一的邊際收益率將有限的金融資源進行最優配置,實現金融收益最大化,但金融資源是有限的,這樣金融資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無限性之間就出現了矛盾,在金融資源的爭奪中,人們不可避免的特別關注資源配置過程中金融公平的實現問題。由此可知,對金融公平的研究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理論問題。

一、金融資源配置的內在機制分析

白欽先(1998)提出,金融是一種戰略性的社會資源,認為資源的有限性與稀缺性應既包括“量”的規定性,更包括“質”的規定性,是一動態的、相對的概念。金融作為一種資源,其目的就是實現自身收益最大化,要實現金融收益最大化就必須提高配置效率。從這方面說,金融公平更在于金融資源配置的公平,而進行資源配置的依據就是各個資源需求主體的收益率。任何一個追求效率的金融系統,都會優先滿足收益率較高的資源需求主體,然后再滿足收益率次高的主體,以此類推,直至資源配置完成。這樣最后一單位資源配置所達到的收益率,就是金融統一的邊際收益率。本文將其設為λ,收益率不小于λ就可以獲得金融支持,小于λ就會被排除在金融之外,即無法獲得金融資源的支持,而且隨著金融的發展,生產率的提高,λ會越來越大。

從理論上講,市場可以實現金融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但是市場的不完全性及外部變量(如政府的干預)的影響,使資源配置過程出現扭曲,無法實現帕累托最優。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一些達到甚至超過了整個金融系統統一的邊際收益率的資源需求主體沒有獲得相應的金融支持,即金融系統沒有將其納入金融資源配置的范圍,但一些沒有達到要求的主體卻獲得了金融資源配置權,這便體現了金融不公平,是金融資源配置扭曲的表現,造成了金融資源的極大浪費,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對經濟的健康發展及增長質量的穩定提高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這使得金融資源配置的實現對外部變量產生路徑依賴,隨著外部變量的變化而變化,資源配置效率相應的提高或降低。一旦外部變量的變化對金融資源配置造成致命的打擊,會使整個經濟系統陷入混亂狀態,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會相應降低。但任何一個理性的系統,無論是一個國家、部門,還是一個企業,都不會以效率損失為代價而過多的干預金融資源配置的實現,其干預僅限于市場失靈的范圍。

查看全文

電力企業經濟管理和市場營銷之間的關系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企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愈來愈重要。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調整企業經濟管理與市場營銷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本文將對電力經濟管理與市場營銷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電力企業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兩者的關聯要素進行探究,以優化電力企業管理,實現企業收益的穩步增長。

關鍵詞:電力企業;經濟管理;市場營銷;關系

電力企業與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企業運營等都有著緊密地聯系,面對多元化的市場經濟,為了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實現長遠發展,加強企業經濟管理,調整經濟管理與市場營銷之間的關系,以切實地維護企業的發展環境,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電力企業經濟管理與市場營銷之間的關系

在電力企業運營過程中,市場營銷通過有效的銷售手段,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范圍,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收益,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策略??梢哉f,電力營銷工作的有效性直接關系企業的生存,決定著企業的走勢。因此,電力企業必須緊緊圍繞市場營銷開展工作,結合經濟管理理念優化市場營銷空間,在滿足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的同時,注意對服務成本的控制,以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收益。市場營銷需要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動態,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情況,轉變營銷策略,實現最快占有市場銷售份額的目的[1]。當前,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愈來愈重視服務質量以及后期跟蹤服務,在此背景下,電力企業也需要轉變經營思想,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營銷策略,通過經濟管理,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

二、現下電力企業在營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