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5:05: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本概念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分析論文
化學基本概念是反映物質在化學運動中的特有屬性的一種基本思維形式,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化學基本概念,可把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原理,化學計算,化學實驗等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化學基本概念可分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大類:基礎知識方面的概念包括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化學量,化學用語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概念包括實驗技能和計算技能兩部分。這些概念構成了中學化學中關鍵和核心的內容。化學概念邏輯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強,一般需要經過初步確立,鞏固和應用的幾個階段才能形成。在化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和應用好化學基本概念,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化學教師長期來共同探究的課題。談談本人在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要準確,嚴密地闡述化學概念的定義。
概念是通過詞組和語句來定義的,要求教師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講授化學概念,突出定義中那些作用至關重要而又易被忽視的關鍵字,詞和構成概念的特定條件,及時糾正學生因省略或變換概念中的關鍵詞或某些條件所產生的錯誤,在講解定義時既要強調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內涵),又要結合實例說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圍(外延),通過嘗試分析忽略定義中某一定語成分將導致外延擴大的事實,要求學生注意定義表述的嚴密性,在力求科學性,嚴密性的同時,還應考慮到概念的發展,講解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如講解酸性氧化物這一概念,其定義是:“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這個定義反映了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對象的本質屬性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這就決定了概念的范圍是成鹽的非金屬氧化物,如SO2,SO3,CO2,P2O5等,而不成鹽的非金屬氧化物如NO,CO,等則不屬于這一類。又如講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其本質屬性包括“一定溫度”,“100克溶劑”,“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溶質單位是克”這四個要素,少了任何一個要素則定義不能成立。這就明確規定了這個概念的范圍。講解概念時,準確,嚴密的闡述概念,就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概念,學生就能把概念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分析問題,判斷正誤,運用自如。.
二、善于分析化學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找出概念的個性和共性。
化學概念種類繁多,各概念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無關的,每個概念又常與其他概念或知識相互聯系在一起,教學時要注意從多方面分析這種關系。化學概念之間的關系,大體上可分為四種情況:
(1)從屬關系,即大概念包括小概念的關系。如化學反應與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四種反應;氧化物與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取代反應與磺化反應,鹵化反應,硝化反應,溶液濃度與百分比濃度,摩爾濃度。當量濃度等關系均屬于這種關系。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研究
摘要: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掌握物質變化規律、理解化學實驗、化學掌握化學計算的前提條件。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思想的局限性,導致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問題重重,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部分學生在化學基本概念學習中便形成了分化。因此,在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應重新審視和高度重視基本概念在化學教學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學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策略;分化;學困生
一、初中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現狀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關注教授的內容,關注學生牢記的基本概念,而忽視了學生在遇到類同問題的時,如何將已有知識進行遷移,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在進行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時,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的時效性,而忽視了化學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過于注重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來源和緣由的講解;只注重單個概念的教學,將化學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個概念與其他化學概念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無法準確把握概念,在運用過程中,漏洞百出、困難重重;有的教師甚至將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一帶而過,只強調基本概念的應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義等。這些基本概念教學都無法使學生將化學知識內化,隨著教學逐步推進,化學知識點的不斷積累,學生便會對化學學習產生恐慌,進而挫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二、高度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在化學教學中的的重要性
化學學科是初中階段新開設的自然科學,剛開始學生對化學學科充滿了好奇心,保護好這份好奇心對于化學學習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進行基本概念教學中尤為關鍵。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掌握物質變化規律的前提和基礎,更是學生理解化學實驗、掌握化學計算的前提條件,因此學好化學基本概念,對學生學習化學原理、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忽視了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掌握與理解,就會讓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化學的起步形成分化,進而形成化學學困生。因此,在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應重新審視和重視化學基本概念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學的教學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
一、選擇場景和方法加強對概念的建構
概念教學過程如果忽略學生概念形成的認知過程,只是對概念的定義進行傳授,學生并沒有理解概念的本質,只是學習了一些詞語,會背誦概念的詞句,雖然也可以解答習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用概念的規律對習題做出判斷,那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構建了概念。因此,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基本原理應是注重學生概念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分析歸納,形成基本概念適的條件使學生自主建構意義形成概念。教師精心設置情景,并引導學生從一定的方向對情景進行分析,發現情景中的問題,學生若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說明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有了明確的思維方向,也就為學生自主建構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時,教師列出幾個在四大反應范圍內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應范圍的氧化還原反應的例子,當學生首先按以前的經驗給這些反應分類,但當他們用原有的思維方式去分析這項反應遇到困難時,必然會產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這些反應的動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去觀察,如果發現這些反應其實只有兩類,這時學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內容的認識。此時學生應能對所選擇的信息形成概括,應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語言,從而完成對概念的建構。
二、利用實驗對基本概念進行解析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化學課,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習慣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教師盡可能地加強直觀教學,增加課堂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直接觀看到實驗現象,加強直觀性,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同時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劑”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學時,通過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幾個對比實驗,使學生觀察到有以下現象:加熱氯酸鉀時放出氧氣速度較慢,加熱二氧化錳時不放出氧氣,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時,則放出氧氣的速度很快。再把反應后的剩余物進行分離,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錳)再和氯酸鉀加熱,放出氧氣速度仍很快,且稱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錳)知同反應前加入的二氧化錳質量相等。用明晰的實驗結論引導學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劑的基本概念。強調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時,要注意“一定”、“兩不變”的涵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強化了記憶,從而得到催化劑這一概念的內涵是:(1)是指化學反應速度;(2)這類物質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未變化。進而外延到:(1)在化學反應里;(2)具有內涵特征的這一類物質。隱含因素:(1)對“變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劑即可加快化學反應速度,又可減慢化學反應速度;(2)一種反應可以有一種或幾種物質作為催化劑;(3)一種物質在這一反應中是催化劑,但在別的反應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劑;(4)不是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5)不同的化學反應所需的催化
劑一般是不同的。
三、強化形象思維,使抽象概念直觀化
樂理教學的基本概念探討
摘要:在樂理教學實踐中,有不少專著(包括譯本)、教材對變化音、音程、等音、調式交替等基本概念的閱述存在著不妥之處,對之加以比較分析,就此提出一些個人的意見和看法。
關鍵詞:音樂理論教學基本概念問題
音樂基礎理論的教學,是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課程之一。清末至今,我國也有不少專著(包括譯本)、教材或類似的通俗性讀物相繼出版:這對國民音樂教育、理論建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不難發現一些基本概念欠妥的問題,等閑視之,似為不妥:就此提出一些個人意見,進行商榷。
基本的概念、術語是否準確、科學,是樂理教學及教材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據筆者所見,不少已出版的教材、書刊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妥之處,加以修正或增補非常必要。下面幾例僅是我國較有影響的樂理書上選下來的。
變化音的概念
正確地識別不同類型的半音與全音,對各種音程的構成、和聲及調性轉換的分析尤為重要:何謂變化半音?“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所構成的半音,叫變化半音;”何謂變化全音?“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或隔開一個音級所構成的全音,叫做變化全音;”(分別見斯波索賓著《音樂基本理論》20頁、李重光編《音樂理論基礎》12頁)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論文
一、選擇場景和方法加強對概念的建構
概念教學過程如果忽略學生概念形成的認知過程,只是對概念的定義進行傳授,學生并沒有理解概念的本質,只是學習了一些詞語,會背誦概念的詞句,雖然也可以解答習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用概念的規律對習題做出判斷,那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構建了概念。因此,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基本原理應是注重學生概念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分析歸納,形成基本概念適的條件使學生自主建構意義形成概念。教師精心設置情景,并引導學生從一定的方向對情景進行分析,發現情景中的問題,學生若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說明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有了明確的思維方向,也就為學生自主建構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時,教師列出幾個在四大反應范圍內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應范圍的氧化還原反應的例子,當學生首先按以前的經驗給這些反應分類,但當他們用原有的思維方式去分析這項反應遇到困難時,必然會產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這些反應的動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去觀察,如果發現這些反應其實只有兩類,這時學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內容的認識。此時學生應能對所選擇的信息形成概括,應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語言,從而完成對概念的建構。
二、利用實驗對基本概念進行解析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化學課,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習慣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教師盡可能地加強直觀教學,增加課堂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直接觀看到實驗現象,加強直觀性,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同時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劑”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學時,通過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幾個對比實驗,使學生觀察到有以下現象:加熱氯酸鉀時放出氧氣速度較慢,加熱二氧化錳時不放出氧氣,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時,則放出氧氣的速度很快。再把反應后的剩余物進行分離,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錳)再和氯酸鉀加熱,放出氧氣速度仍很快,且稱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錳)知同反應前加入的二氧化錳質量相等。用明晰的實驗結論引導學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劑的基本概念。強調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時,要注意“一定”、“兩不變”的涵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強化了記憶,從而得到催化劑這一概念的內涵是:(1)是指化學反應速度;(2)這類物質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未變化。進而外延到:(1)在化學反應里;(2)具有內涵特征的這一類物質。隱含因素:(1)對“變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劑即可加快化學反應速度,又可減慢化學反應速度;(2)一種反應可以有一種或幾種物質作為催化劑;(3)一種物質在這一反應中是催化劑,但在別的反應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劑;(4)不是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5)不同的化學反應所需的催化
劑一般是不同的。
三、強化形象思維,使抽象概念直觀化
教學基本概念和實踐思索
課堂觀察是研究課堂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在目前的教學研究中,課堂觀察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課堂觀察重要性的認識和操作性的把握還遠遠不夠。我市教育局區域聯動,努力探索課堂觀察的操作方法,形成了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的實踐經驗。
一、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
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關涉的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和“追求什么”的問題。我們認為:課堂觀察能夠促進教師個人理論、教學研究方式和學校科研功能的轉變(“為什么”);課堂觀察應實現目的與方法、描述與詮釋、建構與行動的統一(“是什么”);中小學課堂觀察應追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科研品質(“追求什么”)。
(一)促進三項轉變
促進教師個人理論、教學研究方式和學校科研功能的轉變,這是課堂觀察的目的與成果期待。
1教師個人理論的自覺轉變
透析初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體會
初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體會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學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學生領會和完整掌握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難度,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學緒言部分的演示實驗,既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上變化,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鎂帶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發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鎂帶轉變為不同于鎂的白色物質——氧化鎂。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催化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
二、通過計算推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述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質量極小,運用起來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問題,依據課本中定義進行推算。
原子量的標準是什么?(學生計算):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小議教學基本概念和實踐
【內容提要】課堂觀察是教師研究課堂的基本方法,它能促進教師個人理論、教學研究方式和學校科研功能的轉變,應實現目的與方法、描述與詮釋、建構與行動的統一,追求的是一線的、學術的和持續的研究品質。課堂觀察的具體操作形式有團隊觀察、個體觀察及自我觀察。
關鍵字:教學探討
課堂觀察是研究課堂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在目前的教學研究中,課堂觀察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課堂觀察重要性的認識和操作性的把握還遠遠不夠。我市教育局區域聯動,努力探索課堂觀察的操作方法,形成了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的實踐經驗。
一、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
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關涉的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和“追求什么”的問題。我們認為:課堂觀察能夠促進教師個人理論、教學研究方式和學校科研功能的轉變(“為什么”);課堂觀察應實現目的與方法、描述與詮釋、建構與行動的統一(“是什么”);中小學課堂觀察應追求具有自身特點的科研品質(“追求什么”)。
(一)促進三項轉變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策略論文
化學基本概念是整個中學化學知識的基礎,加強基本概念教學,能使學生對化學所研究的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不致停留在低級的感性階段,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化學所研究的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掌握好化學概念是學生學好基礎理論、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發展學生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高效地進行化學概念教學?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從實驗事實引出概念
課堂演示實驗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由教師對演示實驗的現象分析引導學生正確地推理,來形成化學基本概念。
例如,在講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兩個概念時,除了鎂燃燒和加熱堿式碳酸銅兩個實驗外,還可以補充一個對比實驗,即用剪刀將紙剪碎和將紙點燃的兩個小實驗。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思考:在兩個對比實驗中變與不變的是什么?這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看起來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實驗,學生在觀察變與不變的現象時能回答出以下兩點:剪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變了,但紙還是紙,沒有變;紙燃燒過程中,紙由白色變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紙。引導學生討論這兩種變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種變化紙沒有生成其他物質是物理變化,第二種變化紙燃燒生成了不同于紙的灰是化學變化,這樣從這兩個對比實驗中引出了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通過總結、舉例練習,明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意義,了解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在應用實驗引出概念的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實驗的直接體驗。例如,在實驗室制氧氣的過程中引入催化劑這一概念時,將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合并一起進行。實驗前先叫學生預習課本內容,實驗時教師板書實驗步驟和問題:①給氯酸鉀加熱并檢查是否有氧氣產生(要求學生記錄加熱產生氧氣的時間);②給二氧化錳加熱并檢查是否有氧氣產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鉀和5g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并檢查是否有氧氣產生(記錄加熱產生氧氣的時間);④把③加熱的剩余物溶解于水、過濾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錳,干燥、稱量(記錄數據);⑤把過濾出的二氧化錳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鉀內加熱檢查是否迅速產生氧氣,再溶解、過濾、稱量。前后對比,然后討論得出結論: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量沒有改變,化學性質沒有改變,但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教師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點的物質叫催化劑。這樣學生對催化劑概念的認識就很深入。
二、從理解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管理論文
初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體會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學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學生領會和完整掌握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難度,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學緒言部分的演示實驗,既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轉化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態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上變化,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鎂帶燃燒”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發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鎂帶轉變為不同于鎂的白色物質——氧化鎂。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催化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
二、通過計算推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述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質量極小,運用起來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閱讀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問題,依據課本中定義進行推算。
(1)原子量的標準是什么?(學生計算):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