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15:2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焦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焦慮

外語閱讀焦慮研究論文

關鍵詞:外語學習焦慮閱讀焦慮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外語閱讀焦慮的界定與分類及其相關理論、國內外外語閱讀焦慮研究狀況,并點出研究不足之處及未來研究方向。

一、引言

語言學習焦慮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初。自從Horwitz(1986)等人的外語學習課堂焦慮量表(FLCAS)面世以來,外語學習焦慮研究結果表明:外語學習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普遍存在,呈中度負相關關系。研究進一步發現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有聽力焦慮、閱讀焦慮和寫作焦慮的存在。

二、外語閱讀焦慮的課題研究

1.外語閱讀焦慮的界定。

查看全文

焦慮癥患者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焦慮癥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齡23~55歲,平均(36.5±10.6)歲。病程最小3年,服抗焦慮、抑郁藥物最短6個月。排除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軀體疾病。

1.2臨床表現廣泛性焦慮癥起病緩慢,常無明顯的誘因,病程可遷延數年。驚恐發作多起病突然,但并非由重大事件刺激而引起發病,病程呈間歇發作,發作間期精神狀態正常。為客觀上并不存在某種威脅或危險和壞的結局,而患者總是擔心、緊張和害怕。盡管也知道這是一種主觀的過慮,但患者不能控制使其頗為苦惱。此外尚有易激惹、對聲音過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由于焦慮常伴有運動性不安,來回踱步或不能靜坐。常見患者疑懼,兩眉緊蹙,兩手顫抖,面色蒼白,或出汗等。有的伴有顯著自主神經癥狀,如過度換氣、頭暈、多汗、面部潮紅或蒼白、震顫、手腳麻木、胃腸道不適等,也可有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等痛苦體驗。

2護理

2.1心理護理

首先做好心理咨詢與支持性心理護理,促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可以采取集體聽課、交談、討論的方式,使病人了解病情,有助于接受暗示、鼓勵、支持,克服消極情緒、孤獨感,培養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能力。鼓勵病人回憶或描述焦慮時的感覺,根據患者的焦慮感受,與病人討論處理焦慮的方式,談話態度和藹,提出的問題要簡明、扼要、并給予簡潔明確的指導,表明對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用支持性語言幫助患者度過危機,指導患者有效的適應和面對困難。鼓勵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達焦慮,激動和憤怒。鼓勵病人參加工娛療活動和各項體育活動,勞動鍛煉,做到勞娛結合,分散注意力。根據患者的特點,培養其在實踐中增強適應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以增強應激能力,降低恐懼的程度。逐漸緩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應關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賴,建立信任協調的護患關系并鼓勵患者以適當的方法表達其感受,以減少心理負擔。

查看全文

眼科患者焦慮情緒護理干預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眼科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研究護理干預對其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眼科手術患者120例,其中青、中、老年患者各40例,按年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干預組各60例,每組中又分為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各20例。對照組按照護理程序常規進行術前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通過焦慮白評量表測定2組患者人院時、術前1d、出院時焦慮標準分。結果患者入院時焦慮標準分大于焦慮評定的臨界標準分(50分)。術前ld明顯大于入院時,出院時小于臨界標準分,且明顯小于人院時評分。護理干預組入院時焦慮標準分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術前ld以及出院時明顯小于對照組。手術前1d對照組中的老年組焦慮標準分高于青年組,中年組明顯高于青年組;出院時,中、老年組均高于青年組。護理干預組老年組焦慮標準分術前ld明顯高于青年組,中年組高于青年組;出院時,青年組與中年組之間無差異;老年組高于青年組。術前Id及m院時青、中年組分別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組低于對照組。結論眼科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在手術前1d焦慮程度最高;中年患者的焦慮程度高于青、老年,而護理干預對眼科手術患者的焦慮情緒均有明顯積極影響。對青、中年患者的影響較老年患者更為顯著。因此,在眼科手術前后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關鍵詞:眼科手術;焦慮;焦慮自評量表;護理干預

眼科手術治療雖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視力障礙(如白內障手術),但也可能因破壞性手術使患者增加負擔(如因外傷行眼球摘除術)。患者思想壓力大,焦慮恐懼、悲觀失望,甚至拒絕治療乃至輕生,從而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其中焦慮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之一。護理干預是指在護理過程中,根據醫護心理學的理論,通過人際交往,影響或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進其疾病的康復或向健康方向發展。其目的是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消除不良情緒反應,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因此護理干預對眼科手術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幾年來,我們運用護理學及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原理,對120例眼科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觀察對眼科手術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術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齡14~80歲,平均年齡47歲。青年(<30歲)、中年(30一50歲)、老年(>50歲)患者各4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干預組各60例。每組中又分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各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預方法。對照組按照護理程序常規進行術前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下干預: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收集資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及對疾病和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②做好術前心理疏導,讓患者說出內心感受,鼓勵并提供合適的場所允許患者宣泄不良情緒,進行認知抗辯法心理治療。③術后恢復較好的患者做現身說法,尤其是術后配合治療的體會。④利用圖片、錄像、小冊子、講課等方式進行手術方法、恢復進度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增加與家屬的溝通交流,取得積極配合。

查看全文

手術病人焦慮評估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評估手術病人術前焦慮程度,進一步做好術前心理護理.方法:采用經改進的焦慮量表(SAS),對56位不同病種的病人進行三次連續性自評,時間為入院,術前,出院前.結果:被測病人均顯示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術前一天焦慮值最高.結論為解除或減輕術前手術病人的焦慮情緒,做好術前心理護理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手術焦慮心理護理

operationAnxietyPsychclogicalpreparation

外科手術對于病人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焦慮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之一.我院手術室為解除或減輕病人圍術期焦慮情緒,于1997年8月開始對2200例病人實施了術前心理護理.隨訪結果顯示:需要率100%,滿意率100%.為進一步評價術前病人的焦慮程度,證實術前開展心理護理的必要性,我們在焦慮自評量表(SAS)的基礎上,根據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增加了有關項目,對56位不同病種的病人進行測試其結果指導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年齡57歲.其中行甲狀腺切除術12例,腹部子宮切除術9例,疝修補術10例,下肢靜脈曲張術5例,腸癌切除術9例,胃癌切除術11例.

查看全文

焦慮癥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焦慮癥診斷治療

焦慮癥又稱焦慮性神經癥,是指以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復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癥。這些焦慮與驚恐不是由于現實生活事件或刺激而造成的,也不是某一種軀體疾病造成的;這種緊張程度與現實事件完全不相稱,或生活事件程度不能解釋這種焦慮不安的嚴重癥狀;經檢查證實沒有相應的器質性基礎。包括了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強迫性障礙、廣泛性焦慮癥(generalanxietydisorders,GAD)和驚恐障礙(panicdisorder,PD)、嚴重應激反應、軀體化障礙、轉換障礙、疑病癥等焦慮譜系,本文主要涉及GAD和PD。

1病因和發病機制

1.1遺傳因素焦慮傾向作為一種人格特征,至少有一部分是由遺傳決定的,PD病人遺傳效應在發病中的作用較GAD明顯。PD病人一級親屬中約有15%患有此類疾病,約為一般居民的10倍;GAD一級親屬中發病幾率并不增加。

1.2生物學因素①乳酸鹽:焦慮癥患者運動后血中乳酸鹽較對照組為高。如果給患者注射乳酸鈉可誘發PD。②腎上腺素能系統:腎上腺素能系統特別是藍斑核起警惕作用。電刺激藍斑,可引起恐懼和焦慮反應,藍斑神經沖動發放增加,導致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更新加速。③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焦慮癥的發生可能與5-HT功能增高有關,給予5-HT激動劑可引起焦慮反應。而選擇性5-HT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治療GAD和PD效果良好,提示中樞5-HT活動具有控制焦慮的作用。④苯二氮卓(benzodiazepine,BZD)受體: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研究發現BZD受體與GABA受體及氧離子通道相偶聯,BZD藥物與受體相結合時,強化了GABA的功能,使神經傳導顯著減慢,獲得治療焦慮的效應。

1.3心理社會因素作為焦慮癥的誘發原因,心理社會因素往往缺乏特異性。

查看全文

手術病人焦慮評核及探索

外科手術對于病人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焦慮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之一.我院手術室為解除或減輕病人圍術期焦慮情緒,于1997年8月開始對2200例病人實施了術前心理護理.隨訪結果顯示:需要率100%,滿意率100%.為進一步評價術前病人的焦慮程度,證實術前開展心理護理的必要性,我們在焦慮自評量表(SAS)的基礎上,根據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增加了有關項目,對56位不同病種的病人進行測試其結果指導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年齡57歲.其中行甲狀腺切除術12例,腹部子宮切除術9例,疝修補術10例,下肢靜脈曲張術5例,腸癌切除術9例,胃癌切除術11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分組進行比較在焦慮自評量表(SAS)的基礎上增加了醫務人員及手術的有關項目共28條,每個項目均按1-4級評分,其中設10條反方向評分,評定時間為進院,術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評估.把28條項目分數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數得到標準分,焦慮評定的臨界標準分為50分,分值越高,焦慮傾向越明顯.每組以總平均分進行比較。

3.結果

查看全文

焦慮抑郁共病研究論文

【關鍵詞】焦慮抑郁

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共病(簡稱焦慮、抑郁共病),據WHO和美國Michingan大學流行病學調查,共病率達50%[1],C.LindsayDevane報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慮癥狀,58%的患者一生有焦慮癥的診斷。廣泛性焦慮(GAD)在社區的患病率可高達60%~90%[2]。國內報道抑郁癥出現焦慮癥狀67.5%,符合焦慮障礙診斷標準的患者50%[3]。由于焦慮、抑郁共病的臨床表現常不典型,癥狀易反復、多變,醫師之間診斷一致性低,診斷和醫療處理的難度增加。因此,焦慮抑郁共病已成為當前全球精神病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也引起了國內許多同道的重視[4、5],現將進展情況作一介紹。

1概述

共病(comorbidity)是指一個患者符合>1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有多個診斷。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癥狀、體征和病程。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時存在焦慮和抑郁障礙,且兩組癥狀分別考慮時均符合相應的診斷標準。

當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下文均簡稱:焦慮抑郁障礙)同時發生,他們分別能否當作原發性診斷,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目前,關于焦慮和抑郁障礙的關系有3種觀點:(1)一元論:即連續譜論,認為焦慮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形式;(2)二分論:認為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是二種不同性質的疾病;(3)共病論:認為焦慮和抑郁共存時,是一種不同于焦慮障礙或抑郁障礙的獨特的疾病實體。

2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的流行病學研究[6~7]

查看全文

社交焦慮者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社交焦慮患者注意特點的探討和有關文獻的回顧,揭示出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風格并指明治療方向。

[關鍵詞]社交焦慮;域內視角;自我關注

社交焦慮患者是影響人口非常多的一種神經癥,根據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其終生患病率為10%~13%。患者固執地認為自己失態(臉紅,目光不端,緊張),而刻意去回避社會交往的場合,導致機會減少,生活質量下降。患者有很強的內省能力,對自己在社交場合緊張和恐怖,一般都比較痛苦,有強烈的求治欲望。

ClarkDM等[1]建立了社交焦慮模型,用來解釋社交焦慮產生的過程。該模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其中自我意識過剩,自我關注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核心的認知風格。見圖1。

社交焦慮者應對社交場景采取一種警惕―回避的態度,非常在意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對外界對自己的態度很敏感,能很快感知到他人的細微動作;但是卻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和加工,而是采取回避的態度,導致形成錯誤的印象和判斷。這在臨床上屢見不鮮,有些社交焦慮患者對于別人吐痰、輕微的笑聲等都能夠注意到,卻無法判斷別人的行為是否是故意針對自己的,感到很迷惑。KosterEH等[2]在點探測任務中,分別以100ms、500ms、1250ms呈現不同高威脅(被毀壞的身體)和一般威脅刺激(帶小刀的人)的圖片。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被試者在100ms、500ms對高威脅圖片有更強烈的警覺反應,在1250ms情況下,卻有更加強烈的回避反應。在中等威脅圖片下,高焦慮患者依然采取和高威脅圖片一樣的反應方式,而低焦慮患者在100ms、500ms的情況下沒有對中等威脅圖片的警覺反應。表明無論是高或者中等的刺激,高社交焦慮者都傾向于采取一種警惕的態度,容易受到威脅信息的影響,引發比較高的焦慮水平。而為了降低焦慮水平,又促使其采取回避的態度,導致無法正確地處理信息,對正常行為產生影響。眼動的研究給出了更加直接的證據,GarnerMJ等[3]呈現不同面孔來觀察被試者的眼動,發現高社交焦慮者快速注意到情緒面孔,但是相對低焦慮患者,只能夠維持一個短期的注意。表明高社交焦慮個體在一個短暫的對情緒面孔警惕后,是長時期的回避。

軀體化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明顯的特征,HAMA焦慮量表有7項軀體癥狀項目,占總項目50%。可以推測,社交焦慮患者回避對外部信息的注意,而轉向關注自身。MansellW等[4]通過比較被試者對外部刺激(呈現在屏幕的面孔)和內部刺激(手指頭上的顫動,被認為是代表了被試者的喚醒水平)的注意偏向,發現高演講焦慮個體在預期演講的情況下,將他們的注意從外部刺激轉移到內部刺激上來。而在非威脅情況下,沒有該效果。

查看全文

社交焦慮者治療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社交焦慮患者注意特點的探討和有關文獻的回顧,揭示出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風格并指明治療方向。

[關鍵詞]社交焦慮;域內視角;自我關注

社交焦慮患者是影響人口非常多的一種神經癥,根據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其終生患病率為10%~13%。患者固執地認為自己失態(臉紅,目光不端,緊張),而刻意去回避社會交往的場合,導致機會減少,生活質量下降。患者有很強的內省能力,對自己在社交場合緊張和恐怖,一般都比較痛苦,有強烈的求治欲望。

ClarkDM等[1]建立了社交焦慮模型,用來解釋社交焦慮產生的過程。該模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其中自我意識過剩,自我關注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核心的認知風格。見圖1。

社交焦慮者應對社交場景采取一種警惕―回避的態度,非常在意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對外界對自己的態度很敏感,能很快感知到他人的細微動作;但是卻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和加工,而是采取回避的態度,導致形成錯誤的印象和判斷。這在臨床上屢見不鮮,有些社交焦慮患者對于別人吐痰、輕微的笑聲等都能夠注意到,卻無法判斷別人的行為是否是故意針對自己的,感到很迷惑。KosterEH等[2]在點探測任務中,分別以100ms、500ms、1250ms呈現不同高威脅(被毀壞的身體)和一般威脅刺激(帶小刀的人)的圖片。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被試者在100ms、500ms對高威脅圖片有更強烈的警覺反應,在1250ms情況下,卻有更加強烈的回避反應。在中等威脅圖片下,高焦慮患者依然采取和高威脅圖片一樣的反應方式,而低焦慮患者在100ms、500ms的情況下沒有對中等威脅圖片的警覺反應。表明無論是高或者中等的刺激,高社交焦慮者都傾向于采取一種警惕的態度,容易受到威脅信息的影響,引發比較高的焦慮水平。而為了降低焦慮水平,又促使其采取回避的態度,導致無法正確地處理信息,對正常行為產生影響。眼動的研究給出了更加直接的證據,GarnerMJ等[3]呈現不同面孔來觀察被試者的眼動,發現高社交焦慮者快速注意到情緒面孔,但是相對低焦慮患者,只能夠維持一個短期的注意。表明高社交焦慮個體在一個短暫的對情緒面孔警惕后,是長時期的回避。

軀體化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明顯的特征,HAMA焦慮量表有7項軀體癥狀項目,占總項目50%。可以推測,社交焦慮患者回避對外部信息的注意,而轉向關注自身。MansellW等[4]通過比較被試者對外部刺激(呈現在屏幕的面孔)和內部刺激(手指頭上的顫動,被認為是代表了被試者的喚醒水平)的注意偏向,發現高演講焦慮個體在預期演講的情況下,將他們的注意從外部刺激轉移到內部刺激上來。而在非威脅情況下,沒有該效果。

查看全文

肺炎期間網民焦慮狀況分析

摘要:目的調查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我國網民的焦慮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于2019年1月28日至2月4日期間,在問卷星平臺針對我國網民采用滾雪球抽樣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和GAD-7廣泛焦慮障礙量表。采用SPSS24.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單因素分析,Pearson相關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確定焦慮情況影響因素。結果有效收集3111份網絡問卷,其中焦慮人數1210人,占總人數38.89%,GAD-7評分均值為9.04±4.231。GAD-7量表得分在婚姻狀況、信息不實程度等方面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學歷程度、身體狀況、疫情關注頻率、信息負面程度等方面有顯著差異(P<0.01),在性別、年齡、工作所在地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earson相關性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證明,學歷程度與GAD-7量表得分成負相關(b=-0.795),疫情關注度、信息負面程度、身體狀況、信息不實程度、婚姻狀況都與GAD-7量表得分成正相關。(b=0.733,0.554,0.414,0.362,0.450,P<0.05)結論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大部分人群存在輕度焦慮情緒。學歷程度、婚姻狀況、身體狀況、疫情關注頻率、信息負面程度、信息不實程度是其影響因素。

關鍵詞:病毒肺炎;心理狀況;焦慮;網絡調查問卷

2019年12月以來,中國武漢爆發的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疫情漫布全國[1],此后,累計確診病例數迅速增加[2-3]。為嚴防武漢病毒疫情擴散,從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市和周邊市區等相繼宣布暫停運營公共交通,進行“封城”[4],其余省市的政府,教育部門等也紛紛開展并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5]。此次疫情波及范圍廣,傳染性強,對我國民眾的安全造成威脅,部分民眾可能會因此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此次疫情的信息多由網絡傳播,網絡中信息混雜,其中包含的不實信息、負面信息也有可能對網民造成心理應激從而導致焦慮等心理疾病[6]。為深入了解疫情早期,網民的心理狀況及導致焦慮的因素,本課題組開展了此次網絡問卷調查,以期為之后的心理援助提供一定的理論幫助。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研究采用網絡問卷方式,于2020年1月28日到2月4日,對我國34個省份的網民進行調查,問卷共回收3157份,人為篩除“問卷響應時間少于等于90秒”的46份問卷,共計回收3111份,有效回收率98.5%。1.2方法。1.2.1調查工具。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和GAD-7廣泛焦慮障礙量表(7-item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scale),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工作所在地、身體狀況、疫情關注頻率、信息負面程度及信息不實程度等。GAD-7廣泛焦慮障礙量表是2006年由Spitzer[7]等開發的7個癥狀條目的廣泛性焦慮量表,其信效度較好,Cronbach􀆳sα系數是0.90,重測信度系數為0.76。量表每個條目按照0-3四級評分,總分21分,分數越高,自我感知焦慮程度越高。根據焦慮評分總分,分為四個焦慮等級:0-4分為無焦慮;4-9分為輕度焦慮;10-14分為中度焦慮;15-21分為重度焦慮。1.2.2調查方法。本問卷由研究者依托問卷星平臺錄入問卷星,經過多次預調查,修改完善問卷條目,以保證問卷簡潔易懂。問卷前說明此次調查目的,問卷內容和承辦單位。問卷承諾:本次調查為匿名回答,其內容僅用于科研所用且嚴格保密,請填寫者積極參與并如實填寫,如我國網民獲得鏈接(二維碼)并自愿填寫,則默認為已獲取其知情同意。除單選題外,特殊題型會在題干中說明填寫方式,本問卷在微信、微博以及朋友圈中采用滾雪球的方法進行調查。1.2.3質量控制。相同的IP地址只能作答一次,每個條目均需要填寫完全后才能提交,填寫問卷響應時間需大于等于90秒方為有效問卷,以確保調查問卷所獲得數據真實可靠。1.2.4統計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4.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M±SD表示,兩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驗證人口學特征、信息關注度、信息內容與焦慮的相關性,選擇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分析。統計學檢驗均為雙尾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