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患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4:4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骨折病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骨折病患

骨折病患舒適護理研究論文

我院骨科對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骨折病人進行了舒適護理的研究,收到了初步的療效,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住院5天以上骨折病人187例為觀察組,其中男性121例,女性66例,住院~200天,平均住院天數42天,年齡最大的91歲,最小的20個月,平均年齡40歲。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111例,骨盆骨折14例,椎骨骨折29例;對照組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月31日同科住院5天以上病人141例,男性92例,女性51例住院天數5~158天,平均31天,年齡最大88歲,最小2歲,平均年齡36.1歲,其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89例,椎體骨折19例,骨盆骨折5例,截肢2例。兩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骨折部位的疼痛、腫脹、焦慮等心理障礙。

二、方法

我們根據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層次論把舒適護理分成個方面的內容:生理舒適、心理舒適。

查看全文

骨折病患傷肢護理策略分析論文

摘要:幾乎所有的骨折,都會引起傷肢的腫脹,通過采取不同的方法消除、緩解患者腫痛,對患者傷肢的恢復意義尤為重要。

關鍵詞:骨折傷肢腫脹護理

骨折一般發生突然,給病人造成的痛苦大,治療周期長,各種并發癥多,特別由于骨折損傷和出血使傷肢局部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性腫脹皆有發生,因此,掌握骨折后如何護理腫脹的傷肢對患者傷肢的恢復意義尤為重大,現將我科護理腫脹傷肢的體會介紹如下:

一、認真評估傷肢狀況,迅速查明引起腫脹的原因,及時對癥處理。

二、適當抬高患肢,如無禁忌應早期恢復肌肉關節的功能鍛煉,促進損傷局部血液循環,以利靜脈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減輕或及早消除肢體腫脹。

三、損傷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使損傷破裂的小血管及時凝固,減輕腫脹,方法一般可用冰袋內裝冰塊加水,或用冰塊外裹毛巾置于肢體上面,也可用亞低溫治療儀包裹患肢,溫度設置,不宜太低,在2-4℃左右即可。

查看全文

踝關節骨折病患護理策略探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病人的護理。[方法]總結21例關節鏡下治療踝關節骨折的手術病人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護理,重視術前皮膚護理和術前期康復,術后并發癥觀察、疼痛管理及系統康復指導。術后隨訪平均8個月,根據茍氏提出的評價標準,觀察療效。[結果]21例患者總優良率95.23%,無一例切口感染、血管神經損傷發生。[結論]本文所總結的護理方法對關節鏡下治療踝關節骨折的手術病人的康復具有明顯的療效。

【關鍵詞】關節鏡踝關節骨折護理

踝關節系高度適配的鞍狀負重關節,骨折時可同時伴有軟骨、韌帶和肌腱的損傷,創傷性關節炎發生率高。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利用關節鏡微創技術手術治療踝部骨折21例,并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一、臨床資料

我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2月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齡14~43歲;右側14例,左側7例;手術距外傷時間5h~7d,平均3.5d;扭傷8例,車禍傷12例,砸傷1例,其中5例骨折部皮膚挫傷,手術后采用石膏外固定9例。

二、方法

查看全文

骨折病患的中醫整體性護理策略分析論文

【關鍵詞】骨折整體護理

【摘要】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的一類疾病,臥床時間長,擔心預后,患者不但承受著肉體上的痛苦,還承受著精神壓力,若護理不當,不但會給患者造成軀體的疼痛,影響骨折愈合,甚至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現將骨折患者的中醫整體護理介紹如下。

1情志護理

骨折后患者常有緊張、焦慮、悲觀、痛苦等多種情志變化,從而引起人體的陰陽失調,氣血失和,導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發癥。護士應根據不同的骨折患者進行觀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適的解釋,如告知此病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患者本人的積極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從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負擔。必要時介紹同種疾病治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暢的接受治療。對于傷肢腫脹,經過反復的手法復位效果不佳者,或對骨牽引治療疑心重重,擔心傷肢殘廢的患者,護士的心理護理顯得更為重要,護士應詳細說明小夾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牽引的重要性,告知過分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佳都會影響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觀察

骨折的患者由于脈絡受損,氣血運行不暢,會出現患肢腫脹疼痛,此時應抬高患肢,以利靜脈回流,以減輕和避免肢體腫脹,嚴密觀察肢體遠端血液循環情況,同時還應注意觀察皮膚色澤、溫度、感覺、活動度等情況,隨時調整外固定的松緊度。如腫脹明顯,可用中藥外洗,以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現肢端劇痛,發紺或蒼白,皮溫下降,感覺減退,肌肉無力,不能主動活動或被動活動等情況,都視為缺血的表現,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查看全文

骨礦物質含量研究論文

精神病人是骨折發生的高危人群,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受精神癥狀的影響,造成種種骨折。與使用精神藥物有關: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導致骨礦含量降低和骨質疏松[1],精神病患者骨鈣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影響骨的礦化和骨的轉化[2]。此外,絕大多數抗精神病藥導致催乳素增高,高催乳素血癥造成的遠期不良反應之一是骨質疏松,從而增加骨折發生的機會[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精神病伴骨折是否存在骨質疏松和血清無機鹽指標的異常,采用病例對照的方法對36例精神病伴骨折患者與38例正常骨折病人進行研究,測定血清K+、Na+、Ca2+等無機鹽、血清總堿性磷酸酶(ALP)和檢測骨密度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的指標。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研究對象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和汕頭市珠池醫院骨科在2003年至2006年期間的住院病人,其中精神病伴骨折的有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在20~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歲。作為對照我們隨機抽取正常骨折病人3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在19~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歲。按有無患精神病分為精神病人組和對照組,經統計學檢驗兩組病人在年齡和性別上無統計學差異。檢測兩組病人的血清K+、Na+、Ca2+等無機鹽、血清總堿性磷酸酶(ALP)和檢測骨密度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的指標。

1.2方法:骨密度測定采用X線檢查技術測定股骨分數及手骨分數作為其診斷骨質疏松的依據。血標本的采集則采取患者晨7時許空腹靜脈血樣。血清K+、Na+、Ca2+及血清總堿性磷酸酶(ALP)測定則采用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170A型)。

1.3統計學分析:生化測定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結果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根據骨密度測定的結果來診斷骨質疏松,比較兩組病人患骨質疏松的人數用卡方檢驗。

2結果

查看全文

小議糖尿病兼并骨折的護理

1、資料與分析

1.1臨床資料: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間入我院進行治療的45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平均年齡56.31士10.45歲,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有糖尿病的平均年數為12.11年,其中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肺氣腫等合并綜合征的共有31例,患有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等合并癥的有12例,糖尿病伴有骨折疏松癥的有21例。

1.2護理措施:對發生骨折的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進行手術的,需在術前進行心、腦、肺等各個部位的全面檢查,以防止術中出現未預料到的手術并發癥,從而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需要對此類糖尿病患者進行術前的血糖控制,并檢查未出現酮癥酸中毒現象。第三,要做好糖尿病患者術前預防感染發生的各種相關準備。第四,對需進行手術的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減輕病人手術的心理壓力,從而促進病人術后的身體康復。對發生骨折并進行手術的糖尿病患者應進行密切的病情以及相關并發癥的關注和檢測。術后要進行妥善的防感染處理,并向患者提供恢復治療的相關醫學指導,幫助患者術后進行良好的身體機能恢復。

2、結果

以上45例患有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經過手術以及良好的護理程序,未出現死亡病例,1例出現術后傷口輕微感染,經過護理人員的緊急處理已經完全恢復。其余患者也未見相關并發癥,均治愈出院。隨后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隨訪,未出現骨折愈合不良的病例。

3、討論

查看全文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護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老年精神病跌倒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護理干預措施,以預防跌倒的發生率。方法對10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發生過跌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針對跌倒原因制定相應護理干預措施。結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發生率為14.7%(15例),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0%),跌倒原因自身和環境因素(33.3%),其次為藥物不良反應(46.7%)。結論對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減少跌倒事件的發生。

精神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患者在醫院住院時間,少則數月,多則幾年,甚至數十年。很多長期住院患者由于與外界環境接觸少,長期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機體功能狀態明顯衰退,另外,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所致副作用,特別是老年病人機體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感覺遲鈍,行動遲緩,反應慢,更加容易發生跌倒,導致嚴重的身體損傷和自信心受挫。因此,探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及護男理干預措施,對避免糾紛,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我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老年精神病診斷標準。(2)年齡≥60a。共入組102例,其中15例發生過跌倒,發生率為14.7%。

1.2方法對發生過跌倒的1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針對跌倒原因制定護理干預措施。

查看全文

老年患者髖骨折分析論文

【關鍵詞】老年患者髖骨折圍術期

轉子間骨折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并存各種疾病,非手術治療需要患者長期臥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1],而手術治療具有早期負重、功能恢復好和并發癥少等優點。2001年11月至2007年11月桃花縣桃花江中心醫院對救治的28例老年轉子間骨折患者注重圍術期護理,制訂并實施有效的康復訓練計劃,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76~85歲,平均78歲,致傷原因:摔傷20例,車禍8例,全部患者術前均合并一種或一種以上臟器疾病,入院后均行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術,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全部康復出院,住院18~32天,平均住院天數為22天,隨訪8~24個月,平均14個月,未見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及畸形病例。

2術前護理

2.1術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本組患者均為老年人,而轉子間骨折多是由于不慎外傷或車禍等意外原因造成,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身體突然受到傷害,心理平衡失調,此時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心理,然而情緒變化可致血壓升高或原有的高血壓病情加重,活動時引起疼痛也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做好術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1)通過與患者溝通收集基本資料,分析患者狀況、病情及其實際情況,根據患者的不同性別、職業、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個體差異,結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和介紹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2)耐心解釋疾病,并詳細闡明手術中治療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術后可能留置的多種引流管、導尿管、胃腸減壓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訴患者術后出現傷口疼痛是術后的必然現象,且疼痛持續時間短,在介紹病情時,醫護人員的談話內容應保持一致,以免因內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3)注意交談態度和技巧,耐心傾聽患者主訴,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談話,或表示不愿聽、不耐煩的情緒,交談時注意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友善的態度,可使術前患者高度緊張的心情得以松弛。對高度緊張的患者應多使用解釋、鼓勵性的語言。護士微笑的面容、樂觀開朗的情緒,整潔美觀的儀表,穩重大方的姿態以及合適而親昵的稱謂都能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患者,誘發他們的積極情緒,喚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增強安全感;(4)對新入院的患者,安排一個舒適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搬動患者時動作要輕柔,在治療之余的交談中給予適當的稱謂,使他們感到親切,幫助克服心理障礙,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也會使患者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對每一項護理操作放心滿意;(6)介紹同種疾病康復病例,或讓患者觀看救治成功的圖片,有機會時可讓康復者與患者直接交談,客觀地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發展過程和預后情況;(7)對于傷情重,療程長、易產生抑郁,煩躁、焦慮不安、恐懼的患者,我們應加強病房巡視,關心體貼患者,鼓勵其講出心中感受和需求,并給予細心、持久而熱情地悉心照料,鼓勵家屬多給予探望、陪伴和關心;(8)詳細解釋住院、臥床及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解康復訓練的目的、意義、方法、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說服患者術前2周必須戒煙,并指導患者多做深呼吸,教會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氣道通暢和增加肺泡通氣量,對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有重要意義,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消除其不健康意識,以積極的心態去接受治療和護理。

查看全文

手術室護理對骨折患者手術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術效果與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46例行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的患者,采用藍白雙色球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傷口愈合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8.35±1.56)d、拔管時間(23.64±3.57)d、住院時間(30.16±2.53)d均短于對照組的(9.69±1.27)、(28.71±4.52)、(36.74±2.59)d(P<0.05);觀察組患者傷口甲級愈合率78.26%高于對照組的47.83%(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70%低于對照組的34.78%(P<0.05)。結論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時間、拔管時間,促進傷口良好愈合,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關鍵詞】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室護理干預;手術效果;并發癥

四肢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病癥,開放性四肢骨折指的是骨折局部皮膚和皮下軟組織損傷、破裂,致使骨折斷端間接或直接與外界相通的骨折情況。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方案治療該病患者,但患者存在較高的切口感染風險,當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后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還會影響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臨床中骨折患者術后受肢體靜脈回流受阻、肌肉活動度下降等因素影響,常伴有肢體疼痛、腫脹情況,延緩了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影響了手術效果[3-4]。實踐證明,加強護理干預對改善骨折患者預后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可促進患者的傷口實現良好愈合[5]。為了研究更加合理的護理方案,本文就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術效果與并發癥的影響進行了探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的患者46例。納入標準:①經CT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開放性四肢骨折;②遵醫囑行手術治療;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凝血機制異常;②免疫系統疾病;③認知功能障礙;④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⑤語言表達能力障礙;⑥精神病;⑦惡性腫瘤;⑧腦血管疾病;⑨妊娠及哺乳期女性。采用藍白雙色球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齡23~65歲,平均(45.26±4.37)歲;包括上肢骨折9例,下肢骨折1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21~67歲,平均(45.49±4.29)歲;包括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對手術切口局部實施備皮、常規消毒鋪巾、遵醫囑用藥、介紹手術流程、康復鍛煉等內容。1.2.2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病情評估,通過術前訪視,根據患者的病例資料、臨床檢查結果、溝通和交流情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況、營養狀態等信息,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況制訂手術室護理方案,對于體質虛弱的高齡群體應注重加強營養支持,增強機體免疫防御能力,以便患者耐受手術治療。②重視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為患者說明手術流程、主治醫師、責任護士,及時解惑,介紹手術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患者說明自己會在手術過程中一直陪伴其左右,必要時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給予其所需的支持和鼓勵。術中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肢體裸露,充分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注意為患者保暖,使患者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③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對無菌操作具有較高的要求,一旦患者出現感染則會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護士應遵醫囑在術前30min給予患者廣譜抗生素靜脈推注,以藥物半衰期為藥物使用時間,使患者體內的血藥濃度在術中達到最高峰,防控感染事件發生。④做好皮膚準備,若患者手術區域存在的毛發并未影響正常的手術切割操作,且不會對術后敷料粘貼、術中手術薄膜粘貼產生影響,則無需徹底剔除該區域的毛發,僅需術前清潔皮膚,可借助松節油、風油精清除表皮油垢,保證術區干凈整潔即可,減少患者細微表皮損傷,避免刮痕、疼痛等因素造成的切口感染。⑤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嚴格對手術使用的器械、物品進行消毒殺菌處理,術前全面清洗手術使用的相關物品和器械,防止器械表層有蛋白質殘留。為了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器械清洗失誤問題,提高清洗質量,宜采用機械自動清洗方式,完成手術室器械、物品的清潔操作。⑥清潔手術室,臨床中行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時多選擇在獨立的手術間中進行,必要時可選擇負壓手術間完成各項手術操作。在手術開始前于手術間門口懸掛污染標識,禁止手術室無關人員流動。術后連續2h采用空氣自凈設備對手術間進行消毒處理,并采用含氯消毒劑(2000mg/L)或含碘消毒劑(5000mg/L)對手術室地面、墻面進行清洗和消毒。⑦術中保暖,調節手術室溫度為22~24℃,減少不必要的肢體裸露,注意為患者保暖,避免患者著涼。對術中患者需要輸注的藥液、血液等進行加熱處理,維持溫度為37℃,減少溫度變化對人體的刺激。⑧皮膚護理,對切口局部進行消毒處理,確保消毒面積>切口范圍15cm,充分消毒,避免有盲區殘留,同時使用乙醇對術區進行徹底清洗,去除污漬,再使用大量的生理鹽水,配以碘伏溶液、抗生素、肥皂液、雙氧水等對切口周圍進行消毒和清洗,降低手術切口的感染風險。術畢醫護人員需使用洗手刷、洗手液仔細清潔雙手。⑨建立切口屏障,術中使用黏性好、透氣性能高的手術薄膜建立切口屏障,規范消毒鋪巾操作,確保鋪巾范圍充分,切口處需鋪巾5~6層。術中對于沖洗量或滲出量較大的患者,宜確保鋪巾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手術完成后集中焚燒。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記錄患者的切口愈合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②評價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傷口愈合效果[6]。甲級愈合:切口愈合良好,無積液、硬結、破潰等不良反應出現;乙級愈合:切口愈合,未見化膿情況發生,但愈合局部有血腫、積液、紅腫、硬結等炎性反應;丙級愈合:切口未愈合,或愈合后有化膿,需行切開處理。統計兩組患者的甲級愈合率。③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肢體腫脹。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錄至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拔管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等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傷口甲級愈合比例、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理健康教育現狀研究論文

網絡新聞編輯規律探討論文電視藝術研究論文1世界健康教育的發展

1·1醫學階段。本世紀70年代前是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階段。這一階段在免疫接種和改善公共衛生設施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大大降低了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據統計,1900~1977年間死于急性傳染病的人數由580/10萬下降到30/10萬,75歲以前死于傳染病的僅占1%。

1·2行為階段。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后為行為階段。這一階段在控煙、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美國1963~1980年期間吸煙率下降27%,食用動物油的人數下降38%,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0%,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50%。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即行為危險因素的觀點,通過引入健康的行為或生活方式來改變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達到預防疾病,消除危險因素,促進健康的目的,大大拓寬了健康教育的視野。

1·3社會、環境階段。80年代后為社會、環境階段。這一階段人們注意到行為與生活方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和自然環境因素的制約,因而使健康促進得到長足發展。這一階段特別強調以健康為中心,以人類發展為中心,強調政府對人民健康負有責任。

2健康教育在護理事業中應用的現狀

21世紀護理事業的發展有4大趨勢[1]:一是護理人員將成為初級衛生保健的主要力量;二是護理人員將成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三是護理人員將成為醫生和其他保健人員的平等合作者;四是護理人員將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的護理。目前,我國護理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正經歷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和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方向轉化,臨床護理工作轉化為集治療、預防、康復和促進健康為一體的多元護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護士作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已將健康教育納入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的領域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2~3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