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08:04: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有資產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有資產管理

國有資產管理

一、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地為適應論文國有資源和資產使用制度改革和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工作的需要,積極探索國有資源和資產開發、管理、使用的有效形式,不斷加強和規范國有資源和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國有資源和資產的范圍不夠明確,對其有償使用的性質認識不清,加上管理體制不順、管理制度不健全、征管措施不力,致使縣國有資源和資產有償使用的范圍還比較小,市場化配置率還比較低,國有資源和資產的浪費現象在一些領域還比較嚴重,有償使用收入流失隱患較多,收入部門化、福利化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比較突出。有很多縣城自然資源豐富,城市公共資源和國有資產規模也比較大,但人均資源水平比較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產權意識比較淡薄,造成內部產權關系不清;有的單位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思想,資產購置和處置的隨意性較大,資產購置重復,苦樂不均的現象仍然存在;有的單位資產帳務設置不健全,帳外資產存量大,家底不清,缺乏規范管理;有的單位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工作管理無序,經營不善;資產布局分散,使用效益低下。因此,改革國有資源和資產管理體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國有資源和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全面推進國有資源和資產有度開發、有序利用、有償使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舉措。建立和改善國有資源和資產監督、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僅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益的需要,也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市場手段,配置和優化資源,實現公平、公正和效率優先原則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有效手段。規范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對于穩固政權基礎,公平財政分配,推進財政改革,凈化市場秩序,提高政府公共資源使用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的框架(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提高效益、優化配置、集約管理、強化監督、責權利相結合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源和資產管理、運營、監督機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二)總體思路本著“決策、執行、監督”相對獨立、相互制約的原則,逐步建立程序科學、運作規范、監管嚴格的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有效整合政府資源,著力打造運轉高效的投融資平臺,形成“借、用、還”良性循環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逐步增強政府投融資實力;健全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制度,強化統一管理,降低政府債務占財政收入比重,防范國有收益流失和財政風險;最終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推動全縣經濟和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三)基本原則1、立足現實、改革創新原則。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投融資體制、財政體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從我縣實際出發,妥善處理老債務,積極探索新思路,創造有特色的政府資源、資產管理和投融資管理模式。2、完善機制、規范運作原則。健全政府資源、資產和投融資管理體制,形成決策、執行、監督制衡機制,建立政府資源、資產和投融資統一管理機構,合理界定決策層、執行層和監督層的職責,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加強對國有資源、資產和投融資的監督和控制,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3、優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則。整合政府可用于投資的貨幣資金、存量資產和無形資產等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規范政府投資行為,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高效率、低成本籌集建設資金。4、統借統還,風險控制原則。規范政府性融資行為,對利用集中管理的資源、資產和政府信譽取得的建設性資金,實行統借統還,合理控制借款規模;建立穩定的還貸機制,保證政府性資金投入安全有效,防范財政、金融風險,維護政府信譽。

三、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一)建立資源和資產統一管理運營機構,健全集中調配機制政府統一管理、集中調配國有資源和資產、政府投融資管理的執行層。依據國資委決議在縣財政(國資)部門具體指導下運營。(二)以集中管理國有資源和資產為依托,構筑政府投融資平臺按資產剝離、資本劃轉的形式,依法注冊,具體運營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源和資產。把“死資產”變為活資本,市場化運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益,滿足政府規劃項目的資金需求。(三)建立政府投融資審批制度,健全決策機制成立縣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縣財政局、發改局、審計局、監察局等部門和融資平臺主縣行政事業單位徑。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對“重點稽查”的理解和操作還存在一些誤區和不安之處。首先過分強調稅務稽查的特殊性,忽略了稅收管理各環節的有機聯系。如選案、檢查、審理、執行等未能與其他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稽查選案仍存在人為操作的因素(CTAIS系統數據缺乏,選案范圍認定設置不到位),在案件的稽查過程中缺少有效的制約機制,稽查的質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在實際工作中把重點稽查簡單地理解為檢查的頻率越高、次數越多越好,導致多次檢查、重復檢查。再次,在案件的處理方面存在著重稽查、輕處罰,以補代罰的傾向,這不僅使稅務稽查走了過場,也容易使相關的納稅人產生僥幸的心理,給稅務機關依法治稅留下后患。以上問題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了稅務稽查效率和威力的有效發揮。在這方面國外的做法和經驗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示。3、強化稅收管理功能。由于實行新的征管模式,納稅人自行申報,取消了傳統的專管員管戶制度,一些地方的稅務機關在全力抓好“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同時,對管理存在片面的理解,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管理弱化的傾向,忽略了稅務機關對稅源的有效監控和對納稅人的正常管理,造成不應有的漏征漏管。這與征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在實行“集中申報、重點稽查”的同時,應積極探索強化稅收管理職能的途徑和辦法,進一步強化稅收的管理功能,確定相關的崗位和人員對稅源進行典型抽樣調查,了解和掌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狀況,實行有效的稅源監控,促進納稅人如實申報,有效減少漏征漏管,防止稅款流失,以提高稅收管理的質量。4、完善機構運行管理機制。用科學嚴密的管理機制激發稅務干部的工作熱情、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稅收征管改革有序運行、順利發展的有力保證。因此深化征管改革必須以人為本,搞好運行機制。要完善用人機制,結合稅務機構改革,科學設計崗位,明確各自職責,實行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最有效地使用人才資源;要完善監督機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堅持檢查考核,實行有效監督,開展經常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廉政教育,防止以稅謀私等違紀問題的發生;要完善激勵和制約機制,把工作政績與干部的管理使用和獎懲結合起來,以更好地調動稅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要完善培訓機制,根據征管改革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搞好干部培訓,特別是計算機應用的培訓,定出較高的標準,追求培訓的效益,不合格的不能上崗,使稅務干部基本上都能適應稅收管理現代化的要求,保證科學的征管程序得以順暢運行。要負責人為委員,作為政府統一管理、集中調配和投融資管理的決策層

四、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意義(一)促進了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打破了行政事業國有資產部門格局,有效地解決了國有產權虛置問題一些部門單位一直把行政事業國有資產視為自有資產,以為資產產權屬部門所有,單位負責人說了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產權所有部門化,部門利益個人化,資產購置盲目化,資產處置隨意化”傾向。推行改革之后,通過廣泛宣傳發動,以及對行政事業國有資產實行集中管理,重新確立了行政事業國有資產“政府所有、部門使用、收支統管”的管理原則,較好地實現了產權歸位,轉變了傳統觀念,統一了思想認識。(二)摸清了資產“家底”,實現了資產的集約化管理,提高了資產使用的規范性和效益性改革以前,由于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產權不清,政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產,“家底”不清。實施改革之后,不僅核實了縣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具體數目,還根據現政府的授權,由縣財政局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實行了集約式管理,使政府對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的宏觀調控與優化配置等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為高效使用和合理調劑資產奠定了基礎。通過資產權屬證明集中到財政部門管理之后,避免了部門單位隨意抵押貸款、對外投資及低價處置國有資產等現象,規范了資產處置行為,有利于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三)規范了經營性資產運作,杜絕了“暗箱操作”,增加了非稅收入對經營性資產委托國有資產管理實行集約管理,采取市場化運作的辦法,將經營性資產運作行為置于陽光監督之下,實現了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對資產經營收益實行收支兩條線和部門預算管理之后,還有利于鏟除行政事業單位滋生腐敗的土壤,解決部門單位之間苦樂不均的問題,端正黨風政風。(四)推進了財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拓展了改革內涵,延伸了改革觸角通過將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與財政部門預算改革相結合,有利于解決行政事業單位盲目購置資產問題,對提高預算編制特別是固定資產購置預算的準確度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將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改革與收支兩條線改革相結合,有利于堵塞收支兩條線管理漏洞,推動收支兩條線工作向縱深發展;通過將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與政府采購改革相結合,有利于增強政府采購工作的針對性,擴大政府采購規模,提高政府采購管理水平。將經營性資產收益及相關支出納入完全部門預算管理,實現國庫集中收付,使部門預算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完全”。(五)提高了財政管理水平,實現了財政管理由單純的資金管理向資金、資產和財務管理并重過去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重錢輕物”、“重使用輕效益”。推行行政事業國有資產集中管理之后,財政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資產使用和管理制度,嚴把資產入口關和出口關,加強對資產動態管理,促進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財政資金管理與資產管理的有機結合,拓展了財政管理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查看全文

國有資產管理講話

同志們:

經省政府同意,我們在這里召開**年全省國資監管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省十二次黨代會、省委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國資監管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總結回顧**年的工作情況,研究部署**年的主要任務。

省委、省政府對全省國有經濟發展和國資監管工作十分重視。去年年底,繼呂祖善省長、陳敏爾常務副省長分別聽取我委的工作匯報后,趙洪祝書記又主持召開省委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專題聽取并研究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國資監管工作。葛慧君副省長分管國資工作后,對我們的工作非常重視。2月18日,葛省長到我委調研并聽取工作匯報,肯定成績,提出要求。明天上午,她還要到會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很好地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年國資監管工作情況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省國資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為己任,以改革促發展,以監管保發展,以黨建護發展,以發展來鞏固改革成果,促進和諧企業建設,探索創新,勤奮工作,國資監管工作不斷深化,國有經濟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據快報統計,全省11個市本級監管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48.7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利潤77.1億元,同比增長31.1%;實現凈利潤50.3億元,同比增長42.1%;上繳稅金47.8億元,同步增長11.6%。截至**年底,全省11個市本級監管企業資產總額3234.6億元,同比增長18.7%;所有者權益1201.1億元,同比增長17.8%。省屬企業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529.0億元,同比增長20.6%;實現利潤171.2億元,同比增長38.9%;上交稅金129.3億元,同比增長12.5%。截至去年底,省屬企業資產規模首破三千億元大關,達3441.2億元,同比增長20.4%。去年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浙江特色的國資監管新體制基本建立

查看全文

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管理

一、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現狀分析

當前,全球經濟、信息的一體化發展,使得國家的經濟建設成為了促進國家發展的首要戰略任務,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基本是為了幫助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最大化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國家的國有資產管理網絡已經在目前初步形成,主要覆蓋了幾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有著一定的優勢。首先,具有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它也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代表,是專門負責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機構,有權對國有資產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并有權通過諸多種方式行使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權。其次,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成立,也架起了聯絡國有資產委員會和國有企業之間的橋梁,也是確保“政企分離”的有效屏障。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是一個由特殊企業法人管理并經由國家所授權經營的一個特殊機構,是國家制定決策等出資者權力的代表,根據相關規定可知,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主要負責國家企業的資本運營和產權的行使,它直接擔負著確保國有資產保值與增值的責任使命,這就決定了其必須要強化管理機制,通過加強監管來提升約束力。最后一個層面,就是國有控股、參股或獨資企業。從制度的角度來說,國有資產可以通過授權為企業所用,但需要依法運行并且需要自負盈虧,也就是說,使用國有資產的企業減負來幫助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任務,需要按照產權的關系和相關的效益原則來成立實體法人和市場競爭的主體。占用國有資產的企業與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關系并不是一般的上下級關系,資產經營公司只是履行出資者的權利,為企業對國有資產的占用進行授權,以此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由此可見,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已經在宏觀政策的引導下形成了一定的規范,但是本文認為仍然具有很大空間需要加強與完善,很多國有企業的所有者缺失,致使經營管理出現空擋,自主權的泛濫致使很大一部分國有資產流失,并且在注重企業效益的目標之上,更加需要強化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只有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控制力度,才能確保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二、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現存的問題

當前的形勢下,很多國有企業都出現較為嚴重的虧損,資產負債率也呈現走高趨勢,大量的不良資產致使國有資產流失率較高,總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均出于國有企業本身管理不當所造成,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決策的失誤致使企業擴張極其盲目

很多國有企業在投資之前都嚴重缺乏可行性的正確決策,致使出現一些重大的失誤使企業的資產嚴重受損。甚至有些國有企業投資項目還未完成,就中途下馬,所投資金基本“覆水難收”,另有資產出現閑置情況,再者就是企業的經營人獨斷獨行,為了推進企業效益不顧自身情況進行盲目投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便成為難以挽回的嚴重情況。

查看全文

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探討論文

一、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由國家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從經濟學的視角上看,這是一種典型的委托關系,表現為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即雖然行政事業國有資產名義上是國家所有,但實際上是各個單位行使著資產的控制權。在理性人的假設前提下,委托關系中所有權人與控制人存在著利益沖突。在國有資產管理的現實中,在各國有資產的實際控制人的潛意識里,這就是他們部門的財產,由此形成了“各自所有,各自為政”的利益分配格局,這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是不一致的。同時由于我國國有資產還屬于分散管理,監管手段相對落后、監管乏力,使得作為所有者的國家產權虛置,管理失控,出現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資產配置不合理,產權虛置,家底不清。資產配置標準體系不完善,沒有統一的資產配置標準,相關部門在編制部門預算和配置資產時,缺乏科學的參考依據,造成配置標準不統一,影響了資源的配置效率。資產管理與配置管理脫節,管配置的不掌握資產的存量情況,管資產的不了解資產的配置情況,導致“出口”管理與“入口”互相脫節,影響了工作的整體性和有效性。對單位使用非財政資金購置資產不受約束,一些單位購置資產不顧實際需要,超標準購建資產,不僅增加了購置支出,而且在使用和維護方面每年還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加重了單位的經濟負擔。雖然財政部門每隔幾年就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搞資產清查,造冊登記,但各個單位和部門敷衍對待,草率填寫,使政府一直無法核算其真實家底,即使財政部門拿到資產清查統計報表,由于沒有考慮損失或者增值、折舊等因素,賬面價值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經濟上的意義。

第二,資產使用效率不高,閑置浪費現象嚴重。由于可以無償占有、使用,各單位總想方設法多向財政要求資金,多占用國有資產,而不顧本單位的實際需要,由此引發單位、部門之間相互攀比,使資產配置不合理,造成單位間辦公條件和福利的苦樂不均。由于部門各自為政,沒有管理部門優化配置、調劑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缺乏規范化管理,對使用情況又疏于考核,所以,不僅設備重復購置嚴重,還造成資產閑置,利用率底,損失浪費嚴重。其中固定資產尤為突出,部分單位公房閑置或出租、公車私用等,有的設備每年只使用數小時,多年閑置,缺乏保養,損壞嚴重,最后只能淘汰或者以較低殘值處理。

第三,管理體制不完善,資產流失嚴重。從宏觀上講,財政等部門分別從不同角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進行監管,但實際工作中存在資產管理的真空地帶。管理權和使用權分散在相應的各職能部門中,管理標準、口徑、方法不統一,管理責權難以劃分,部門之間不易協調,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相脫節。“非轉經”行為引發國有資產流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門單位為了多給職工發獎金、搞福利,總是將盡可能多的剩余國有資產對外經營,形成經營收益,但由于“非轉經”后產權歸屬不清,無人向經營者追索投資收益和所有者權益,單位能直接從中得到利益,這就使得單位爭相辦經營實體,甚至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如何創收上,這既違背了“非轉經”以彌補行政事業單位經費不足的初衷,也影響了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發揮。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與管理體制、部門單位制度、管理人員及其管理能力水平、管理方法等都有密切的關系。總的來說,其根本原因還是由委托關系引起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相關管理部分無法將龐大的行政事業國有資產靜態和動態情況及時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這是造成國有資產管理難度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息化則有利于解決這些問題。

查看全文

地區國有資產管理指導意見

為理順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規范國有資產經營行為,維護資產安全完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和財政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及《省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就加強我縣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縣經濟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截止2011年底,國有資產總量達到8.96億元。這些資產是全縣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是國家機構運轉和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重要保障。繼續深入完善我縣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強化國有資產收益征繳,對維護國有資產權益,合理配置政府資源和有效經營國有資產,提高運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有助于國有企業抵御危機、迎接挑戰,有助于發揮其在“轉方式、調結構、擴總量”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建立科學完善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

縣國有資產管理局負責全縣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工作,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監督管理所出資企業國有資產和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依法對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國有資產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向縣政府報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以及其他重大事項。

三、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糧食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思考

一、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基礎薄弱,資產存量失真

糧食企業受行業特點決定,具有經營場地多,分布面積廣,管理對象復雜等特點。近年來個別單位領導,對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不執行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或執行不力,對本單位的國有資產不聞不問,對國有資產管理認識不足。只重視本單位的盈虧指標,忽視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的考核。由于宏觀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指導、監督不夠,使企業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礎薄弱。企業國有資產增減變化賬務處理不及時,年終不進行國有資產盤點,出現賬實、賬賬、賬卡不符,造成國有資產存量失真,宏觀管理失控。

二、國有資產的維修、保養不及時,完好率降低

從宏觀上講,糧油商品的超常規增長,糧食企業的國有資產也在運營旺季中滿負荷工作,超出了正常的運轉能力。加之,近幾年糧食企業資金緊張,正常的維修與保養不及時,國有資產的使用壽命受到了直接影響。從主觀上講,個別企業領導對固定資產管理不重視,生產技術能力低,設備管理粗放,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維修與保養基礎管理制度,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維修與保養基礎管理制度,不設專業管理部門,沒有專業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只知道使用,很少維修,加速了國有資產的磨損程度。導致設備完好率低下,國有資產提前報廢,達不到預應效果。

三、國有資產入賬,國有資產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歷史原因,許多單位存在賬外資產,這部分資產,或被單位領導隨意變賣,或以投資的形式用于新企業,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無法掌握其來源去向。國家省市和主管部門對賬外資產問題非常重視,曾先后出臺了有關文件及調查措施,但是部分單位領導置若罔聞,對賬外資產采取隱瞞不報的辦法,變賣后以滿足小團體利益,致使清理工作流于形式。四、國有資產處理不經審批,隨意性較大自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成立以來,大部分糧食企業都能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自己保護國有資產,保護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無視國有資產的有關規定,視國有資產為己有,對閑置的國有資產隨意處置,我行我素,向怎么辦就怎么辦,使主管部門無法及時準確掌握國有資產轉讓和處理情況,只是在對基層進行審計或檢查時才能發現問題,使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國有資產受到了不應該有的損失。

查看全文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究

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概述

事業單位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意義十分明顯,其不僅能夠幫助事業單位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更加能夠杜絕事業單位中與國有資產相關的貪腐事件產生。長期以來,事業單位作為特殊政治經濟體制下的一種產物,其在社會與經濟發展中做出了極大貢獻,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也能夠確保其相應職能更好地進行發揮。

二、國有資產清查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小額國有資產清查。國有資產清查下,事業單位在進行國有資產管理時容易忽視小額國有資產管理。事業單位所擁有的國有資產在資產類型與資產規模上存在一定差異,大多數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清查和國有資產管理時都習慣性的從較大規模國有資產開始,很多小額國有資產在清查和管理上的優先級較低。相當大數量的小額國有資產很難得到清查,這也使得事業單位很難對小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管理。這一狀況下,事業單位進行的國有資產管理實際上便成為了一個不全面的國有資產管理,較好的管理成果也無法取得。(二)國有資產使用方向清查不到位。事業單位在職能履行期間就必然要對國有資產進行使用,這一情形下,以國有資產清查開展的系統性國有資產管理理應對國有資產使用方向進行清查和管理。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很多事業單位在資產清查上并未對國有資產使用方向進行較好清查,事業單位領導在國有資產清查上的使用方向很難被清查也是普遍問題。在事業單位自己進行資產清查時,各種內部因素極容易對資產清查活動開展產生影響和制約,資產清查活動在開展上的獨立性喪失也導致國有資產使用方向清查狀況并不良好,這一問題長期存在也勢必會影響到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活動開展。(三)國有資產清查方法單一。很多事業單位雖然在積極進行國有資產清查,但其所選擇和應用的國有資產清查方法較為單一和陳舊,在單一且陳舊的國有資產清查方法影響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結果也無法為后續進行的國有資產管理提供參考和幫助。具體來說,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對“人”的依賴程度較大,在信息化程度極高的今天,很多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方法信息化程度卻并未有明顯提升。不當的資產清查方法不僅拖慢了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的效率,更加導致事業單位不得不為資產清查以及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活動開展消耗更多的內部資源。(四)閑置與報廢資產未得到較好處理。事業單位以資產清查形式進行國有資產管理是存在著對閑置與報廢資產處理不當的問題,如果閑置資產處理不當,事業單位內部資產結構便很難得到優化,報廢資產的大量存在更加為事業單位資產清查以及國有資產管理活動開展平添了很多負擔。很多事業單位領導對資產清查以及國有資產管理在認識上和重視程度上有明顯不足,這也導致資產清查中很難對一些問題資產予以照顧。即便資產清查最終結果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也僅僅有少部分事業單位會依托最終資產清查結果開展國有資產管理活動。長此以往,事業單位閑置與報廢資產處置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三、以國有資產清查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提升國有資產清查全面性。以國有資產清查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首先要提升資產清查的覆蓋范圍,在確保資產清查全面后,開展具體的資產清查及國有資產管理活動。建議事業單位在資產清查活動開展前對各類型資產以及資產清查主要任務進行劃分,通過細分資產清查任務,任命資產清查責任人員的辦法達成預期資產清查目標。事業單位也可以考慮構建資產清查制度,在資產清查制度中將資產清查的原則,流程,主要工作予以提及。在依托資產清查制度進行資產清查時,相應制度的指導性和規范性優勢也能彰顯出來。資產清查全面性提升后,事業單位也能更為順利進行國有資產管理。(二)注重國有資產使用方向的清查。以資產清查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也要對國有資產使用者和使用方向進行清查。事業單位大多在進行著系統的內部控制建設,其也可以將資產清查相關工作納入到內部控制建設體系之中,這一做法不僅能夠使得資產清查變得越發全面與規范,更加能夠使得對資產使用方向的清查變得更為簡單和順利。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各職能部門內領導和一般人員的國有資產使用狀況進行定期清查,一旦發現國有資產存在著被侵吞和占用的狀況更是要第一時間進行責任追究和解決。通過對資產使用方向進行清查,事業單位內部資產清查的內部環境也能得到不斷優化,這也有利于國有資產管理能力的提升。(三)多元化國有資產清查辦法。事業單位需要多元化國有資產清查辦法,并在國有資產清查辦法逐漸多元的情形下,創新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和思路。以資產清查基礎和依據開展國有資產管理較為可行,但單一資產清查方法無法為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做出貢獻。因此,事業單位需要逐漸摒棄效率緩慢的傳統資產清查辦法,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成熟下,逐漸增強資產清查辦法的信息化程度。在具體的資產清查工作開展中,加強對電子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的應用程度不僅能夠使得資產清查的方法選擇更為多樣,更加能夠保障資產清查結果的準確以及資產清查效率的提升。(四)及時對閑置與報廢資產進行處理。閑置及報廢資產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造成了很大壓力,以資產清查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就需要對這兩部分資產進行較好處置。建議事業單位通過資產清查的方式確定出閑置資產與報廢資產規模,并根據閑置與報廢資產規模制定出相應的處理計劃。在閑置資產的處理上,事業單位應當注重閑置資產的高效率使用,從而使得閑置資產可以得到較好保全和增值。對報廢資產,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及時進行更新或變賣,從而不斷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結構進行優化,降低國有資產管理的同時提升國有資產管理能力。

查看全文

國有資產管理論文

通過近幾年國有資產管理和運營體制改革,不少城市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進行了可貴探索,形成了不同類別的國有資產管理和運營體制,如深圳、上海、北京、武漢、青島、石家莊、滿洲里等。這些國有資產管理和運營體制盡管各有特色,但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深圳模式(如武漢、滿洲里等),另一類是上海模式(如青島、石家莊等)。

一、深圳模式及其主要問題

(一)深圳模式的特色

深圳市國有資產管理和運營體制經過了幾年的改革和探索,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產權管理為主線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企業”三個層次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國有產權制度和運營體制模式。

第一層次: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市國資委是市政府領導下專門行使國有資產管理職能的決策和領導機構。它是按照社會經濟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分離的要求而建立的一個職能機構。對全市市屬國有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進行全方位的宏觀管理和監督,并直接對三家市級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行使管理權。

查看全文

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在國有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雖然現有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取得了進步,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以促進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一)管理體系和制度不夠健全。普通高等學校是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一切管理都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未受到足夠重視。新形勢下,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具有投入大和增長快的特點,這為普通高等學校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但給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1]。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管理系統未形成全面、有序的管理系統,存在多頭管理及分塊管理的現象。國有資產相關制度也不夠完善,未形成一套科學的、有序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通常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涉及多部門同時管理,如國有資產管理處、計財處、圖書館、實驗教學部、基建處、后勤處及所屬企業、黨政辦公室等都有統籌管理的權限和職責,其他各學院、科研機構、行政單位也要分別對所使用的資產負責。各個資產管理部門都以該部門的角度來制定相關管理制度,而忽略了是否與其他部門相關制度沖突,造成制度不銜接、實施難度加大,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二)國有資產購置中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導致資產利用率較低下。在普通高等學校內部,大多數國有資產都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能夠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在國有資產購置、使用及管理過程中重視程度不夠。普通高等學校現行資產管理方法也大多仍然用計劃經濟時期的做法,沒有建立科學的投資立項論證及評估體系,從而導致采購成本和費用增加,重復購置時有發生[2]。涉及國有資產管理的各部門只顧本部門利益,資源不共享,從而導致資產流失嚴重。實際管理中,存在這樣的現象,有的部門有資產處于閑置狀態,而有的部門因需要新的設備從而重新購置,造成現有資產重復購置,增加不必要的購買,造成資源浪費。由于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缺乏監督資產的使用的考核體系,從而導致國有資產閑置,重復購置,造成國有資產利用率低。(三)國有資產的管理手段落后。現行大部分的國有資產管理主要手段仍然還停留在最初的人工管理或者單一的系統進行購置登記,辦理國有資產的手續如立項、審批、驗收、入庫、出庫等手續都還停留在采用紙質單據辦理流程,待所有手續簽完字,使用過程便無人監督。普通高等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各部門之前使用的系統不能夠實現有效的銜接,難以實現后期的使用管理。國有資產在使用人發生變動后,資產管理系統未及時更新信息,造成部分資產難以與使用人一一對應,負責國有資產管理的人員要想調取某項資產的使用情況比較困難。這種采用手工及單一系統辦理手續的管理流程沒有形成可供后期管理參考的數據庫,不方便后期查詢,為后期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煩,往往會產生資產流失、提前報廢等問題。(四)國有資產管理人員不夠專業化。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許多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價格昂貴,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者的責任重大,如何管好和用好學校國有資產,這關系到到學校能否快速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3]。管理者缺乏對人才的管理意識,沒有自覺普通高等學校管理國有資產。由于學校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在資產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方面做得不夠好,導致資產管理的人才隊伍專業性不強,制約了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現有的人才隊伍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夠精細化,習慣于延用經驗管理,導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國有資產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低。

二、加強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管理體系和制度不夠健全、資產購置中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導致資產利用率較低下、國有資產的管理手段落后、國有資產管理人員不夠專業化等問題,應該從制度體系、評估體系、人員管理等方面對現有管理體制進行改善,提高國有資產運行效率,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提高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主要對策包括以下幾方面。(一)進一步完善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針對我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和制度不夠健全的問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的所有工作進行梳理,將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管理機制創新是學校發展的關鍵,為使普通高等學校資產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必須建立國有資產三級運營管理體系,實現由多頭管理向統一管理轉變[1]。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學校進行統一監督管理,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還應該明確每一項資產的權、責、利的關系。根據需要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如國有資產管理處,對本校國有資產進行統籌管理。所有使用部門設置專職資產管理聯絡員,專門負責與資產管理部門聯絡,并將本部門每一項資產管理落實到具體的使用人。這樣逐級落實,確保每一項資產的購置、使用、變更、報廢都可以清晰明了。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是保證固有資產高校運行的重要手段。(二)規范評估體系,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普通高等學校每筆投資應在學校相關部門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經過多方面論證后才得以實現。儀器設備采購應在監管部門確認需要采購后才能進行采購。所有固定資產在達到使用年限或者因技術落后無法再滿足相關部門需求時,都應嚴格按照報廢程序進行報廢。對報廢資產進行評估也是為了保證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為了加強監督,必須健全國有資產在資產購置、登記、變更、使用、評估等方面的制度體系,用制度體系管權、管事和管人。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評估體系,將資產使用登記到個人,責任落實到個人,切實保證資產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三)強化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普通高等學校實行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加大信息技術的開發,開發一個國有資產管理網絡平臺軟件,并確保國有資產管理平臺與各部門使用的軟件進行整合聯網銜接。只有實現了一體化的網絡平臺管理,才能實現對國有資產的采購環節、使用過程、調配情況、增減情況進行時時跟蹤。在網絡管理系統中,資產管理員可以時時查看每類資產的分配情況、使用情況、是否達到報廢情況,也可以將資產系統的數據與使用部門的資產情況進行核實盤點,了解使用部門對資產的管理是否到位,并進行評估那些資產需要購置和更新。網絡平臺的管理可以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保持充分溝通與協調,保證國有資產賬賬相符、賬實相符[4]。信息化管理可以優化國有資產的資源配置,達到各項資產的效用最大化。(四)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要實現對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的科學管理,就必須要有一支業務精、政治強、作風正、專業化程度高的管理隊伍[5]。國有資產管理屬于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如對財務知識、資產管理、軟件的應用及維護等方面的的專業要求都非常高。但是,目前很多國有資產管理人員都是非專業人員。因此,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專業化已經成為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引進優秀的專業人員、完善培訓制度,鼓勵資產管理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專業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打造一支有過硬專業、具有豐富的經驗、職業道德高的的國有資產管理團隊,是提高普通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鄭恒山.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新問題及新對策[J].消費導刊,2008(3):73–74.

查看全文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

一、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現狀

從形態上來說,高校國有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如土地、房屋、圖書、儀器設備等)和無形資產(如研究成果、技術、信息等),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性質上來說,高校國有資產可分為用于教學、科研的非經營性資產和用于創收贏利的經營性資產。近年無論是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還是高校利用現有國有資產運營取得收益而形成的國有資產,都使得高校國有資產量大幅度提升。同時在政府的要求和高校發展面臨的壓力下,高校紛紛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國有資產管理意識也逐漸增強。高校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較過去得到了提升,繼續加強對高校國有資產的管理已經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專業管理人員。1995年國有資產管理局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統一對本單位占有、使用的資產實施具體管理”。之后,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且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得到提升,但最為關鍵的管理制度建設和專業人員并沒有配套。管理制度的缺失導致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對自身定位不明、職能界定不清、資產的控制權力混亂、利益分配不合理、執行不力等影響高校國有資產有效管理的現象。而專業的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缺乏,導致高校無法利用現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優化國有資產配置,直接影響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

2、缺乏資源共享機制,國有資產使用率低且購置、驗收、入庫手續不健全。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建立教學儀器設備和專用設備等資源統一協調配置的共享機制,重復、盲目地購進投資是高校國有資產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高校的很多教學單位擁有一定的經費支配權利,資產的購置無需經過資產管理部門的審批,往往沒有完善的驗收和入庫手續,資產不能按時登記入賬。一方面,后期的國有資產管理因為賬實不符而無法進行;另一方面,產權沒有得到嚴格界定為國有資產的流失埋下隱患。

3、經營性資產缺乏有效管理。在高校經濟實體的創辦過程中,經營性資產缺乏有效管理的問題充分顯露。應該說,高校經濟實體的創辦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拓寬了高校生存的價值空間,促進了高校的改革和發展。但在改革初期高校為加快這一進程,因為事先并沒有嚴格法律意義上的合同,就將歸屬于國有資產的場地、房屋、儀器設備、資金、人員、專利技術等有形和無形資產長期無償地提供給校辦企業或社會化的后勤部門使用,在進行最終成本收益核算時,收益往往被個人占有,而虧損則由國家承擔。這樣,非但高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營目標無法實現,還造成大量高校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