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業務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23:15: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人理財業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討
摘要: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個人財富不斷增加,商業理財產品的多樣化發展不斷深入,個人理財市場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分析其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的發展現狀,揭示了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相應的問題依次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個人理財;商業銀行;發展對策
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銀行理財產品備受關注。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居民個人收入顯著提高,個人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多。從1994年的全國人均儲蓄不足3000元到2014年初的32723.67元,居民手中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政府和企業,人們手中的剩余財富越來越多,因此對剩余財富的處理也有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居民個性化的投資需求愈演愈烈,這就使得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應運而生。
一、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必要性
社會資產格局的迅速轉變也為商業銀行迅速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堅實的現實基礎。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4年,10%的富有者所擁有的財富擴大了15.4%的份額,從而使得他們擁有的財富達到了中國大陸全民的64%,一群有高凈值收入的人群誕生了,這就快速地催生了市場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為商業銀行拓寬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中國加入了WTO,外資銀行與中國本土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抗爭一直在加劇。國外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在業務規劃、專業服務、網絡技術、營銷策劃等方面與我國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優勢。這對于國內商業銀行來說,如果不快速地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領域,提高相關領域的服務質量,就很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客戶資源。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追隨著全國金融創新的浪潮,商業理財沿著多樣化、國際化的軌跡,極大地突破了傳統體制下過分簡單而又受到頗多限制的傳統業務,使得個人理財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極為幼稚走到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還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下面四個方面:
(一)營銷體系不完善,營銷渠道單一
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研究
摘要:隨著居民財富的積累及理財意識的提升,個人理財業務成為當今銀行業最重要的中間業務之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統商業銀行紛紛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理財業務,另一方面,互聯網銀行應運而生,成為新型銀行的代表。微眾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不僅借鑒國內外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和網上銀行的理財理念和經營模式,而且借助自身在國內最豐富的社交平臺資源的優勢,不斷加深人們對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認識。本文研究的是在日益加劇的同行業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下,微眾銀行如何對其業務進行有效地改進和引領互聯網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潮流,提高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1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1.1微眾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介紹。研究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其主要針對個人理財產品的各項分析。微眾銀行的產品分類主要分為貨幣基金、資產管理計劃、萬能險、養老保障理財、以及基金。微眾銀行的“活期+”是為用戶提供的資產增值服務,資金轉入“活期+”,即為向國金基金購買眾贏貨幣基金,截止于2017年1月26日,眾贏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25%,隨存隨取;而年化收益率最高且風險較低的是萬能險,其年化收益率高達5.20%,雖然需要3年的定期期限,但是在購買日起的15個自然日后就可贖回,且無須手續費用;微眾銀行個人理財資產管理計劃產品主要投資于流動性較好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穩健,管理人自有資金參與,同時也會設立風險準備金機制,確保集合計劃委托人資產穩健增值,典型的方正金泉靈活配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有4.2%的年化收益率,但起購金額達5萬元,且在封閉期21天內不可贖回,風險性屬于中等型;微眾銀行還有兩種保險型產品,萬能險和養老保障險,養老險除了太平金中金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C款),還有國壽福壽豐年養老保障管理產品2投資組合,兩者的年化收益率分別是3.69%和3.55%,兩種保險型產品都是一千起可申購,主要都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固定收益率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及其他金融資產。微眾銀行為客戶推出可購得的基金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這里只分析一款具有代表性的混合型基金:興業聚利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其近一年漲幅高達17.18%,投資方向主要在股票投資產值、債券投資市值、銀行存款和其他資產上,在股票投資產值上的占比最大,達60.9%。由以上對微眾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分類介紹,可以發現以較高收益、較低風險的特點的貨幣基金和保險型理財產品的受眾面相對更廣,而類似混合型基金等高風險性的投資產品,客戶在選擇時應慎重考慮,相應的微眾銀行也要嚴加管制基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1.2微眾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與同行的比較。客戶購買個人理財產品最關注的就是安全性和收益性,選擇個人理財產品的平臺就尤為重要了,這里選用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與微眾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進行比較。螞蟻金服背靠阿里巴巴集團,京東金融有京東電商企業支撐,而微眾銀行也是依靠騰訊成立的中國第一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它們都由中國最著名有口碑的大企業成立,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全國最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撐,其個人理財產品的經營具有足夠的安全性。(1)就資產管理計劃類而言。微眾銀行和螞蟻金服都屬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微眾銀行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偏好中等風險,其年化收益率為4.2%,起購金額高達5萬元,而螞蟻金服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均由證券公司或證券管理公司設立發起,適用于偏好較低風險等級資產的用戶,目前該類產品均已售罄,無法收取具體數據。京東金融暫無資產管理計劃的個人理財產品,大多定期產品傾向于融資計劃合約產品,在此與另外兩家無比較性。因此,螞蟻金服在資產管理計劃產品上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最具有優勢,客戶更愿意傾向于購買這一家。(2)就保險型類而言。微眾銀行包括萬能型、養老保障理財等產品,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如表1舉例的5.20%、3.69%,京東金融大多是投資連結型的年金保險產品,以“京弘理財三號”為例,其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4%,而螞蟻金服只有一種養老保障產品“國壽嘉年定期寶十四期”,其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三家流動性也各不相同,微眾銀行流動性多樣,有定期和短期,京東金融則需持有5年期,螞蟻金服產品定期為292天,且螞蟻金服的起購金額需要一萬元,高于微眾銀行和京東金融的一千元。因此,微眾銀行就保險型的個人理財產品憑借起購金額低,收益率和流動性均最高更具優勢性。(3)就基金類而言。基金的品種和數量當屬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的最多,在開始成立之初就有多達900多只,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貨幣型、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指數型、理財型、QDII基金等產品類型,而微眾銀行由于成立較晚,其基金理財產品只有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指數型、保本型、QDII型這幾種產品類型。并且指數基金的申購贖回到賬時間也是各有不用,螞蟻金服是最快的,只要T+1日,而京東金融和微眾銀行需要T+3、T+4,這里螞蟻金服的優勢就顯露無遺了,贖回到賬時間越快,客戶管理資金越方便,對客戶投資理財越有利。(4)就貨幣基金而言。微眾銀行“活期+”贖回到賬時間是即時到賬的,相對另外兩家它具有顯著的優勢,并且余額寶和小金庫這幾年收益率波動很大,微眾銀行的“活期+”七日收益率為4.25%,高于余額寶3.60%和小金庫的3.51%,萬份收益高達1.9505元,表現顯著。1.3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特點。微眾銀行發展業務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實體銀行推出的互聯網銀行,它是以平臺中介的模式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即是連接客戶與一些合作的金融機構的平臺中介,在二者之間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而不像傳統商業銀行一樣直銷業務。自微眾銀行推出手機APP起,其面對的就是全國手機用戶,2016年我國手機用戶規模達6.56億,全國城鄉居民投資需求量有58.66萬億,加之在普惠金融的大勢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微眾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在規模上勢必不斷擴大。微眾銀行秉承以輕資產運作的理念服務于白領年輕一代,充分利用騰訊集團提供的QQ、微信用戶的個人信用信息,了解他們的投資習慣,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建立客戶風險類型,提供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創新理財產品。微眾銀行最初成立時就是以平安集團的專業人員為高管配置主導,他們都是來自平安、騰訊企業的員工,是具有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高管和技術人員,為微眾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提供各項專業支持,截至2017年1月30日微眾銀行的注冊用戶達到7050萬,累計為理財用戶賺取的收益為11億元,微眾銀行發展仍處在初步階段,遇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困難。
2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問題
2.1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微眾銀行不同于傳統商業銀行,它只能開通一個電子賬戶,無法進行刷卡消費、給他人轉賬等功能,在理財產品的支付功能上便利性差。若是想要再綁定第二張銀行卡,則需要進行“刷臉”驗證和聲音采集,曾出現許多用戶多次嘗試失敗的例子,那么人臉識別失敗的用戶就被限制在門外不得入內,大大增加了客戶體驗的不便利,流失一部分客戶,這些都向我們展示了微眾銀行的金融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的問題。2.2專業理財隊伍建設問題。用戶選擇購買的個人理財產品,一定是尋求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比如產品要具備低風險、高收益、安全性強、流動性高的特點。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而開發不同的理財產品,需要一支經驗豐富、專業性強的理財隊伍,目前的微眾銀行出現理財隊伍的培養教育機制不健全、管理機制設置不合理、員工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問題。2.3個人理財產品與服務開發不足。微眾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開發受限,同質化明顯,其創新性不高的問題顯而易見,個人理財產品數量與品種類型落后于同行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開辟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特有核心競爭力,在互聯網銀行中充當不可代替的角色,將成為微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領域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2.4金融風險問題。微眾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上的發展與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出現吸收客戶存款困難、儲戶存款安全、網絡技術安全等等問題所帶來的風險性更大,還有微眾銀行市場化經營運作的模式帶來的信用風險,影響理財業務的開拓。
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論文
「本文摘要」理財業務在快速發展和演進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本文主要分析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規范、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有關政策建議。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將客戶關系管理、資金管理和投資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公司、個人客戶提供的綜合化、個性化服務的一類金融產品。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近年來,隨著金融開放加快、商業銀行競爭加劇、國民經濟增長和個人財富的增加,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
理財業務在快速發展和演進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本文主要分析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規范、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有關政策建議。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1.外匯理財產品。早期的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是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近年來受人民幣匯率改革、美聯儲不斷加息、本外幣存款存在較大利差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外匯理財市場日趨活躍、品種正逐步豐富。今年年初,憑借股市和金市的高溫,各商業銀行推出了一批與股指、黃金價格掛鉤的外匯理財產品。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大幅提高。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競爭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過去的十年里,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刻影響到各個領域,近兩年金融領域也形成了新的金融模式。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其產品和業務也越來越豐富,不僅使個人客戶越來越便利,而且也深刻影響著傳統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有數據表明,人們在辦理金融業務時,越來越傾向通過互聯網來進行,2015年國內互聯網上的個人理財交易規模達到1235.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23.8%,其增長速度相比于銀行柜面業務交易規模的增長速度要快很多。從各種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若各商業銀行想在未來有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就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競爭策略,努力爭奪金融市場。
二、互聯網金融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自我國加入WTO后,影響最大的已不是外國資本,而是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和服務方式。與國外的理財市場相比,我國具有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的特點。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才剛剛起步,隨著銀行越來越劇烈化的競爭以及金融市場的逐漸打開,個人理財業務也漸漸地融入發展。目前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個人理財金融產品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想要在激烈和殘酷的競爭之下立于不敗之地變成一大難題。
三、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帶來的挑戰
2013年互聯網金融平臺陸續出現了“余額寶”“活期寶”“現金寶”等理財產品,給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憑借其“致力于界面友好,充分關注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以及它獨特的經營運作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傳統的經營模式形成了直接而猛烈的沖擊。互聯網金融平臺不僅提供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理財服務而且還借助于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使其充分的掌握金融領域的信息資源。這種互聯網平臺使交易能夠實現客戶與產品的自行對比與匹配,為交易者提供更為合理的理財產品,所以比起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得到更多客戶的好評和青睞。此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提供的理財產品趨于同質化,而且起點高。而互聯網金融下理財產品投資起點低、申購時間更為靈活、申購費用更為優惠,因此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產生了一定的擠占效應。客戶更偏向于選擇可以做到“貨比三家”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這種選擇使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與互聯網金融個人理財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探究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所謂個人理財是指居民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以及財務狀況參與適當的投資動,現如今的個人理財已經擺脫了傳統單純的儲蓄投資,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股票、基金、國債等,使得居民的理財方式逐步多樣化。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指的是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投資顧問、財務管理與規劃的服務。對于消費者而言就是在專業人員的分析下進行資產配置與資產投資,使得自己的利益達到最大化。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就是為顧客提供專業的指導,幫助客戶實現長期的投資目標。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在發展初期只是銀行用來吸引顧客,增強顧客忠誠度、對個體客戶開放的免費業務。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運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取得重大的進展。現如今個人理財產品不斷多樣化,而且在該領域配備了專業性的工作人員,與此同時利用信息通訊等先進設備,逐步實現綜合立體化與網絡化服務。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首先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存在市場準入的法律風險,在開展過程中商業銀行并未對個人理財產品進行定位就向銀行監管機構進行申請,就會導致業務違規風險,從而招致監管機構的懲罰。其次理財產品在銷售以及宣傳環節同樣也存在法律風險,其具體表現為宣傳和銷售理財產品操作不當引起的風險;理財產品收費違法違規風險;風險提示不當、不充分的違規風險。
(二)工作人員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調研報告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國內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個人理財市場需求日漸突顯的情況下,國內各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個人理財服務和專有品牌,如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和理財產品“穩得利”、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等。其中,部分地區的一些國內銀行已經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辦法,掌握了有效的市場營銷宣傳手段,并組建起了擁有相關業務技能的個人客戶經理隊伍,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隨著中國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步伐加速,來自外資銀行的挑戰將越發強烈,外資銀行以巨大的國際化品牌優勢正一步步逼近我國的銀行業,而遭到沖擊最大的就是包括個人理財業務在內的一系列中間業務。下面就各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情況做一簡單介紹:
金融機構67個"金葵花"理財中心、228個"金葵花"貴賓室、250個"金葵花"貴賓窗口
個人理財業務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成為國內金融界新的競爭焦點。各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券商以及其它金融機構紛紛利用自身的優勢,向這一領域滲透,推出形式各異的個人理財業務。而銀行以其良好的社會信譽、專業化的理財團隊、先進的科技支持及雄厚的資金實力的優勢贏得客戶,并占據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地位,成為個人理財服務的主渠道。其中,招商銀行根據市場細分理論,借鑒國內外銀行業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的成功經驗,形成和采取了有招行特色的矩陣式市場細分的經營策略,憑借“一卡通”、“一網通”,在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和功能齊備的高科技理財手段上較有優勢;交通銀行采取按照客戶的職業、年齡(如生命周期)等基本屬性來劃分客戶群的方法,依據不同的客戶群體來歸集整合理財產品,從而體現了差別化服務和以客戶為本、替客戶著想的基本思想;建設銀行則根據"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對包括個人銀行、電子銀行、銀行卡、中間業務在內的全行個人銀行產品進行了整理從而推出了6款理財產品套餐,使不同層次的客戶擁有個性化的選擇。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已意識到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紛紛加大人、財、物的投入,但其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客戶定位也各不相同。銀行一般理財工作的主要業務還只是為客戶提供投資渠道、辦理消費貸款、資信證明、預約國債等,和國外那種全權委托投資管理還有很大的距離。總體來講,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緩慢,還處于初級階段。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究論文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概述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并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包括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信息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于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01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營銷論文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2001年以來我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乃至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紛紛推出個人理財業務,尤其以各商業銀行創辦各種類型的理財中心、工作室為代表,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陣理財熱潮。確實,市場需求呼喚著合適的金融機構能夠為廣大居民提供個人理財的咨詢和顧問服務,為他們在正確制定人生規劃、合理安排消費信貸、量身定制投資組合等方面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中國理財市場以每年10%—20%速度在增長,2005年,中國理財市場規模達到了250億美元。
2006年以來,一度跌入低谷的人民幣理財再次升溫,其主要特點是:一是預期年收益率一般在2%—4%之間,較2005年收益率明顯提高。二是產品的流動性明顯增強。三是結構型產品主導市場。各行推出了多種結構型理財產品,資金收益與國際金融市場投資產品相連接,本外幣通過衍生產品相聯系,以外幣的高收益彌補本幣的低收益。四是資金投向有突破混業經營限制趨勢。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思路及對策
1.調整銀行營銷戰略
當前,我國正在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國內商業銀行業的市場需求、競爭格局和技術手段也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面對變化著的環境,國內商業銀行的營銷也將因時、因勢而變。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論文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如下特點:
(一)理財產品品牌化和系列化。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產品系列,如中國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等,成為理財市場的一大特色。
(二)理財產品規模不斷增大。在2004年,商業銀行在國內市場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只有49只。至2007年,銀行已發行了273只理財產品,與2006年同比增加了58只,增幅約為27%。
(三)產品設計以創新為理念,趨向多樣化。如光大銀行推出一款以“呵護寶寶健康,陪伴寶寶成長”為設計理念的聯名卡,專為擁有0-6歲寶寶的農行設計。
(四)主要以外幣理財產品為主,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以短期產品為主。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研究論文
摘要:英國中世紀的用益物權是信托制度的濫觴,歷經百年終于在英美法國家成熟成型,并被廣泛應用于商事領域和民事領域。發展迅猛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同時引入了信托制度來對其進行構架。本文先從信托制度和委托制度的相似和區別開始論述,進而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展開分析,討論了不同法律法規對該業務的法律性質的表述沖突,最后對此進行了探討得出結論。
關鍵字:信托委托個人理財法律性質
信托制度源于英國中世紀的用益物權歷經百年在英美法國家成熟成型,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轉移給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處分財產的關系。[1]這就牽扯到三方當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大體來說,整個信托法就是在對三方進行權利義務的分配與經濟利益的平衡。
信托制度與委托制度具有相似之處,首先兩者都是通過委托行為而產生,其次都以信任為建立之基礎。再次,兩者均為諾成合同、雙務合同。委托人和受托人既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承擔相應的義務。但是他們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信托可以因合同、遺囑等其他委托方式設立,而只能通過委托合同設立。其次信托中的受托人享有充分的權限處理信托事務,不受委托人或受益人肆意干涉,而只能根據委托人的授權進行活動,權利受限。再次,委托關系成立后雙方當事人可以任意終止即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合同。但信托關系成立后受托人不得隨意辭任,受托人辭任須經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意。信托存續具有穩定性和連貫性,不因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等緣故而終止,而這種情況下委托合同即行終止。[2]第四,信托中受托人是以自己名義處分信托財產并直接承擔法律后果,而除特殊情況一般須以被人名義從事相關活動,行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擔。另外英美法中信托財產權須移轉,所有權與受益權分離,而委托中財產所有權是不移轉的,此為信托法引入國內最大的爭議。
當前銀行業的個人理財業務正遍地開花,然而多家銀行在這項中間業務上卻不同程度地面臨“零收益”、“負收益”的困境。剔除金融領域的制度障礙,我們發現就連理論基礎——理財業務的法律性質在不同文件中定性模糊甚至相沖突,一個制度的法律性質決定和影響著其所涉及的各方的權利義務,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和監管要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結合我國當前的法規政策找準“是什么”這一理論起點非常必要。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9條規定:“綜合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委托、授權、風險本人承擔,這一規定就明確將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法律關系定性為委托法律關系。后來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辦法》和《指引》明確界定了個人理財業務是建立在委托關系基礎之上的銀行業務”,[3]從而進一步支持了這種觀點。但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第9條又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將銀行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開管理,明確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調整客戶資產方面的授權。對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戶資產,應交由第三方托管。”強調了屬于信托關系中很重要的財產獨立性,與《信托法》第16條規定“信托財產與屬于受托人所有的財產相區別不得歸入受托人的固有財產或者成為固有財產的一部分”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