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2:25: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地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比較法探析

摘要:高中地理知識具有復雜多變的特性,一個知識往往具有很多相關聯性,單純按課本順序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學習的知識量將多而亂,不適合學生的學習記憶。使用地理比較法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知識的梳理,既方便教師教學的效率,又能提高學生對整體知識的系統學習。

關鍵詞:地理比較法;高中地理教學;應用探析

一、高中地理教學的地理比較法概述

地理比較法是高中地理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基本思維方法。運用地理比較法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原有知識的比較整理,對相關性知識進行異同點的整理歸納,實現學生對復雜而繁多的地理知識的記憶使用。地理比較法的運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師高效率地進行地理教學。在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之前知識的比較學習,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堂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在學生理解力提高的同時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系統的整體構建。學生見到某一知識,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其他相關內容,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串聯,從而提高其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所以針對地理這一學科,地理比較法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比較法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地理教材存在的應用缺陷。目前高中所使用的地理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安排往往是知識點有一點相關聯,但章節內容的安排與地理比較法教學有一定的應用缺陷。由于作者編寫的出發點和高中教學內容的限定,現行的地理教學課本還是以學生的課程標準要求為主,對學生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足夠的安排,但沒有考慮到實際教學的使用方便。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本的教學中,可以適當進行教學內容的改動,對本節內容沒有要求,但以后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進行適當補充和刪減。同時,多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地理知識的內容總結,添加使用表格和圖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地理比較法的使用有更直觀的理解和應用。(二)學生學習方式存在不足。中學地理教學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初中地理不進行中招考試,所以學生對地理學習往往是應付會考,未能打牢地理的基礎知識。升入高中后,遇到更為復雜的地理知識時,因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基礎薄弱,所以無法進行知識的有效聯系和應用。還有很多學生缺少對地理比較法學習的認知,仍用從前的學習方法學習———通過大量的背誦學習地理。這種方法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造成地理知識掌握得不牢固,相同知識點易混淆。學生缺乏對地理比較法的學習使用,會直接影響地理教學的效率。(三)教師存在的問題。高中地理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地理比較法的使用也存在不足。這些教師還是以傳統的課本教學為主,只對新生進行每節課本知識的教授,雖然對地理比較法的優勢基本認同,但由于實際教學工作中的課程進度要求或學生考試需求,沒有進行地理比較法的教學普及。雖然短時間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但缺乏對學生地理知識的整體性培養。學生在期末復習時,還是需要面對大量的知識點,增加了學生的復習負擔。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微視頻的制作

微視頻服務于教學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并且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推廣。微視頻是一種網絡視頻教學文件,其結構包含聲音、文字、圖片三個部分,師生可以在背景音樂聲中瀏覽文字,聽取講解,在一幅幅教學演示畫面中掌握知識點。作為一個好的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適應時代要求,能自己制作微視頻,且要在選題、課件、腳本,習題、錄制上下工夫。

一、微視頻選題

因為是微課,所以就要從小入手,抓住知識點中的易錯點、重難點,解決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選題的切口要小,因為微視頻的播放時間長度一般為5分鐘內。只要是學生感到棘手的問題,不管多小,都可以把它制成微視頻。

二、微視頻課件

微視頻制作的重要一步就是制作微視頻課件,微視頻課件的制作要求就是要能反映地理教學的特征。地理教學對圖文結合的要求很高,在制作課件時,字體、字號、顏色不能多,一般為兩種,背景一般固定為一種。對于微視頻課件中文字的選擇和布局,要注意精挑細選,大家熟悉、了解的語句就不要寫上去,要把一些綱領性的、規律性的重點知識展示到課件上。對于文字的布局,核心文字可以用大號字體,一般文字可以用小號字體,背景一般采用白色,字體以黑色為主、紅色穿插。對于課件中的圖片,我們應該選擇緊緊圍繞微視頻主題的圖片,要能一看到圖片就反饋出地理知識,要能通過圖片的演示反映出地理規律、地理現象,簡單明了地揭示地理結論。

三、微視頻腳本

查看全文

鄉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的應用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課程教學改革,高中地理學科作為文科學生重點學習科目之一,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教學改革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結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學經歷以及近年來在鄉土地理素材與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研究,對鄉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鄉土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學科是一門教學內容廣,知識點跨度大并且兼有自然和社會兩大屬性的學科,對于學生學習來說難度較大。傳統的地理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就需要完善教學輔助工具,將鄉土地理素材運用于高中學生課堂教學中,從而促進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

一、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雖然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整體教學水平,但是由于對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重視力度不夠,導致我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了很多教學問題,阻礙著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推動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行,首先就需要一線高中地理教師及時認清教學生活中所暴露出的這些教學問題,從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解決。當然,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離不開學校和教師、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高考,不僅要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還要進行語數英等其他學科的學習,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容易因為學習而出現情緒化,因此教學問題的改善也需要從學生入手,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以及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1.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傳統。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的指路人,而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指路的工具,因此,只有當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時才能更好地扮演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角色,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課內外的學習。但是,我國高中地理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學生不能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到有用的地理基礎知識。很多高中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總是過分依賴學校所的教科書,但對于即將面對高考的考生來說,僅僅學習書面知識是不夠的。而且,很多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做到角色的轉變,一直保持傳統的教學角色,即學生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教學觀念得不到轉變,就會導致學生不能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不能自主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因此,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就需要轉變教師教學方法,教師不能再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是學生鞏固地理學習基礎的重要途徑。2.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總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面對新技能的學習時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就能調動自身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投入相應內容的學習。但是,我國很多高中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較低,一方面是因為地理學科的學習難度大,學生由于沒有具有良好的學習基礎從而不能鞏固好地理學習基礎。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高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語數英的教學質量從而忽視的地理學科的教學,因此學生從高中生活的開始階段就沒有地理學科方面的學習理念。學生學習興趣過低,就不利于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而且,新課程教學改革也十分強調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學作用。3.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學生之所以到學校進行學習是因為學校能為其提供學習資源。如果學校具有雄厚的教學資金來豐富教學資源就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由于很多高中學校對地理學科教學的重視力度不夠從而導致沒有投入教學資金進行地理方面的教學資源的引入。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學生就不能學習到更多地理知識,就不能增大自身見識面,養成良好的學習基礎。因此,為了高中學生地理學科的學習,就需要學校加強對地理學科教學的重視力度,及時豐富教學資源才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鄉土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邏輯思維探討

摘要:基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教學一直是以“應試教育”為核心,唯“分數論”。因此,學生死記硬背,完全不重視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加上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脫節,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證,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難以得到提高。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高中地理教學逐漸開始注重提升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素養。鑒于此,本文簡要介紹邏輯思維的基本內涵和提高高中生地理邏輯思維的必要性,并深入探討提高高中生地理邏輯思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學生;地理邏輯思維

由于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許多教師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以書本理論灌輸為主。這樣雖然可以將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礎知識教授給學生,但沒有結合生活實際,未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因此,學生難以充分理解理論知識,無法將地理知識有效運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地理認知和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邏輯思維的基本內涵

邏輯思維也叫理論思維,是指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能動地對客觀事實作出認知反應的理性認識過程。一般認為,邏輯思維的產生與發展得益于人們對一般規律、認識著的結構與思維的探索,人們只有在進行邏輯思維的過程中,才可以準確把握具體對象的內在本質、客觀而全面地認識世界。可見,邏輯思維不同于形象思維,它是人們在科學的抽象概念與范疇的作用下對事物的內在本質進行揭示的過程,能夠幫助人們充分認識現實。

二、提高高中生地理邏輯思維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鄉土地理|高中地理論文

一、用熟悉的“鄉土地理”素材,激發學生興趣

一個成熟且經驗豐富的高中地理教師,總是會將每一堂地理課上得生動而有趣,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地理教材本身就充滿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聯系,怎樣將這些學生熟悉的“鄉土地理”素材恰當而有趣地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的思維始終保持在一種興奮而積極的狀態,需要教師教會學生運用教材中的一些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解決存在于現實中的鄉土地理問題,從而讓他們將所學的地理知識與挖掘本土地理資源、參與家鄉建設結合起來,既鞏固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大地理觀”的學習理念。如講到水資源利用時,可以讓學生結合鎮江本地水資源現狀,去研究和探究如何加快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對策。鎮江市有過境水和當地水資源可以利用,受當地氣候影響,雖然鎮江年降雨量豐富,但蒸發量較大,因此產水率偏低;過境水利用主要是長江,伴隨近年來工業企業的發展,廢水排放成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這使目前鎮江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面臨著諸多難題:如水資源短缺、地表水污染嚴重、水利工程逐漸老化、水浪費現象嚴重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能不能提出合理化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策?可以說這些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貼近,而探究的方向也與學生未來息息相關,因此他們對這樣的課題十分感興趣,通過對自己家鄉的了解,結合地理知識提出了很多關于推行農業、工業節水措施、開辟新水源、加強水環境保護等多種可行性建議,積極地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

二、將地理事物和概念“鄉土化”,促進學生吸收

傳統地理課堂存在的教學詬病,是教師習慣運用憑空講解或者純粹講述,將知識枯燥化,尤其是地理知識中一些復雜而抽象的觀點、概念和規律,很多學生會“淪陷”在這些知識的枯燥講述中,覺得地理晦澀難懂,其實地理知識是與現實聯系最為密切的知識,只要適當借助學生熟練的生活經驗,將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概念“鄉土化”,就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更為深刻的掌握與理解,促進知識的吸收與轉化。如在講到地球公轉所蘊含的地理意義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熟悉的家鄉地理環境,驗證鎮江地區在不同季節晝夜長短變化與太陽高度角之間的關系;而講到寒潮時,可以讓學生以2013年2月份鎮江市氣象臺的寒潮藍色預警信號為切入點進行思考,寒潮是怎樣形成的?藍色預警與黃色預警有何不同?寒潮對當地農作物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它對生態平衡會有什么樣的作用?應當采取怎樣的防范措施?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各種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都能夠喚起學生的鄉土情結,也正是這種鄉土情結,恰恰是學生最為熟悉也最為親切的經驗,將這種經驗與地理知識相結合,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和深刻。

三、組織多種“鄉土考察”活動,培養實踐能力

“土生土長”的高中生,簡單而熟悉的鄉土生活就是他們最為主要的生存空間,學生內心與生俱來的“鄉土情結”會讓地理教學更具人情味和親和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這些鄉土素材來讓學生產生共鳴,而在課下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鄉土考察活動,讓這些地理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和真實。如講到城市化相關內容時,由于城市化是歷史進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這個問題可能對于歷史知識欠缺的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所在城市的城市人口、用地情況以及城市擴建等多種數據進行收集、采集,并制作成圖像,讓學生通過這些不同時期的圖片、數據、資料對城市化有一個直觀體驗,然后讓他們從課堂走進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加深對城市擴充發展的印象,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城市化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如人口擁擠、土地荒廢等問題,去思考城市化的“過度”現象會給人類生存帶來怎樣的后果。這樣將學生始終置于一個社會化的地理學習氛圍中,這些難以理解的地理概念會在鄉土考察的活動中豁然開朗,融會貫通。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作業高效性芻議

摘要:地理作業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檢驗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是地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地理作業可去除高耗低效的負面效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河南和重慶172名高中文科生進行調查,發現目前高中地理作業存在目標和形式單一、分層不夠、評價單調等問題,提出了促進作業目標的多元化、豐富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提高作業內容的層次化、加強作業評價的科學化等具有可行性的提高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作業;地理課堂

1概述

學生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高效的作業是幫助學生學好地理至關重要的環節,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可以根據作業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因此如何高效的發揮地理作業的功效,確保所布置的作業為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服務,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是當今時代高中地理教師所面臨的急迫問題。地理作業作為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被國內外學者所關注。2009年美國學者喬.宋(Jo.Injeong)和貝德納茨.莎拉·威瑟姆(Bednarz.SarahWitham)提出地理作業的設計主要為低水平的概念類作業,而關于提高學生推理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高層次的作業設計并不多見[1]。2010年白絮飛提出地理作業形式應多樣。2019年王琰提出地理作業的設計應堅持文本、形式、內容、評價這四大創新[2]。總的來看,國外有關地理作業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數據量化和實證為主,而國內對于地理作業的研究多為一線教師個人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數據技術支撐以及相關理論支撐有待提高。本論文抓住高效地理作業缺少數據支撐這一空缺領域,設計問卷進行了精細化的深入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地理作業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從而為更高效的設計高中地理作業提供參考。

2傳統高中地理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2.1作業目標和形式單一。據調查,關于地理教師布置作業的目標僅是為了提高學科成績這個問題,贊同的同學占74.41%,不贊同的同學僅占25.59%,這說明教師布置作業的目標單一見下表。大多地理作業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布置作業的目標僅在于提高學科成績,為應試教育而服務。就作業形式方面,認為教師布置的地理作業主要為紙筆訓練的學生占88.96%,由此可看出傳統地理作業內容陳舊,主要為紙筆訓練,以背誦、抄寫、練習為主,多為基礎題型,重點放在了對知識點的練習上,形式主要以課后習題、教材輔導資料和各種卷子為主,習題的創新性不夠,趣味性較低,實踐作業較少。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應試教育而服務,尤其是高三,學生每天面對的都是大量的模擬卷,作業任務繁重,學習形式單一而又沉悶,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據研究,47.67%的學生很喜歡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合作性的地理作業,43.02%的學生有點喜歡,說明此類作業很受學生喜歡,但此類作業教師布置的較少,使學生思維僵化,學習積極性減弱。因此,豐富地理作業形式這一問題已迫在眉睫。2.2作業缺少分層。據統計,有31.98%的學生認為地理教師幾乎沒有布置過分層作業,24.42%的學生認為完全沒有布置,25%的學生認為偶爾布置。由此可看出,當今教師布置作業多為整齊劃一的統一作業,作業缺少分層。同時,有72.1%的學生贊同教師布置分層作業,說明大多數學生對分層作業感興趣,贊同實施分層作業。教師若全盤統一的布置沒有分層的作業,則忽視了學生學習程度、綜合能力的不同。學困生面對自我感覺較難的作業容易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高,優秀生若重復做大量簡單基礎的試題可能會傲氣十足,并且不能做到查漏補缺,從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2.3作業評價單調。據調查,有55.81%的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作業的評價有一點單調,13.37%的學生認為作業評價非常單調,由此可看出地理作業仍存在評價單調的問題見下圖。大多數傳統作業的評價都是對號或者錯號,或是簡單的優、良、差等簡單的評語,導致學生在解題中僅重視答案正確與否,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解題步驟及解題方法優缺點的分析,缺少了與學生在情感上的溝通。教師在批改完作業后應注重作業評語的合理使用,評語評的好,會對學生的學習起至關重要的功效。地理作業評價的單調度圖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微課程理念分析

一、在高中地理學科中開展微課程教學的價值

微課教學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和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學價值,具體表現為:首先,增強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學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微課程就是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和網絡技術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微課程教學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地理運算充滿興趣,創新式的教學手段能夠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豐富了地理教學內容。其次,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培養他們良好地理學習素養。將微課程應用到高中學校地理教學中,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學更加的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一方面,將地理教材知識演變成動畫內容,使地理推演更加直觀、立體的展現在課堂上。最后,微課程教學還可以將高中地理教學內容進行羅列,幫助學生梳理地理學習層次,既能明確課堂教材的教學重點,又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更好的培養他們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地理學習能力。

二、應用微課程理念開展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

2.1利用微課程演示復雜的地理知識。微課程作為一種課堂輔助性的教學方式,在形式上多種多樣,內容上豐富多彩,教師在日常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地理空間模擬等知識融入到微課程視頻教學中,利用微課程進行視頻演示教學以達到教學目的。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優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并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當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比如說,在講解地表形態的塑造的相關知識的時候,由于地表形態形成具有緩慢性,可以通過微視頻課程進行濃縮與快放,展示不同地表形態的地理變化,幫助學生理解這部分相關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地表形態方面的微課程視頻設計時,應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的狀況,選取典型的地形案例進行視頻制作,力求所設計的微課視頻實用簡單,明確視頻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2.2讓學生利用微視頻進行主動性學習。創新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將微課程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其本質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教師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增加使用微課程教學的頻率,在相關難點重點題型的講解上,教師要利用微課程教學的形式,將主要的地理學習環節提供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讓學生自行尋找重點難點題型進行講解。比如說,在講解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容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一人負責一個地域版塊,共同制作微課程,然后在課堂上與大家進行分享學習,學生可以更好的對區域聯系與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行控制學習的進度,并利用小組力量協作解決地理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提升他們對學習地理知識的認知能力。2.3線上線下綜合利用地理微課程。在開展地理教學中,不僅要在課堂上利用微課程,在課下也要積極引入微課程開展教學,將微課程教學應用到高中地理課后復習中,能夠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復習指導。首先,地理課堂對地理知識的演示和講解時間有限,將微課程利用到高中學生的課后復習時間,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地理教材知識,突破課堂上的學習限制。其次,微課程應用到課后復習中,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學習的重點,完成拓展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最后,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高中學校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程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和修正,與學生一起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課后的地理復習指導,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提升高中地理微課程教學效果,實現教學創新的目標。

綜上所述,微課程能夠有有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習素養。將微課程應用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大大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因此,應該加強將微課程應用到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革和創新地理教育教學模式,促進微課程在高中地理課堂的廣泛應用,從而不斷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新時期下初高中地理銜接分析

摘要:高中地理是基于義務教育設置的更高層次的地理教學。然而受教學體制的影響,我國初、高中地理教學是互為獨立的個體,二者之間的交流甚少,從而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問題,對高中地理教學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新教學背景下,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勢在必行。對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展開積極探索,以期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一定的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高中地理;銜接;探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順利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問題已經受到地理教學領域的高度重視。初中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知識是密切聯系的整體,初中地理教學為高中地理教學夯實基礎,然而由于初中地理課程并不是中考科目,從而導致初中地理成為無足輕重的“豆芽菜”,導致初高中地理銜接出現問題,影響高中地理教學的高效開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時期,如何取消初中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知識的跨度感,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需要地理教學以新方法、新思維展開研究。

一、新時期下初高中地理的銜接探析

(一)立足學情,科學選取銜接內容。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教師首先要正確掌握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以免由于主觀判斷錯誤而導致地理知識銜接不當,而造成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困難,影響地理學習興趣。教師要立足地理教學課本,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找準地理教學的價值定位,緊扣地理學科核心概念,根據高中地理教學目標,梳理初高中地理教學整體脈絡,總結初高中地理教學的聯系點。筆者通過表格對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點進行舉例。(二)初高中地理學習方法與能力的銜接。初中地理教材,偏向于對地理現象的直接描述,學生死記硬背就能夠掌握,而高中地理則更側重于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總結推理能力的培養。[1]與初中地理教材相比,高中地理教材無論是教學問題設計還是知識的傳授等方面都有諸多不同,例如,關于氣候的知識,初中地理要求學生掌握不同氣候的分布地區,而高中地理要求學生還要在此基礎上了解氣候的成因、特征,并根據地理圖表等資料,進行具體氣候類型的分析、判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中地理知識是在初中地理基礎上進行的更深層次的探究。因此,教師在學生初接觸高中地理知識時,要以科學的教學方式對他們加以引導,才能幫助學新時期下初高中地理的銜接探析韓志輝(鹽城市伍佑中學江蘇鹽城224000)生能夠盡快接受高中地理學習。例如教師在培養學生地理地圖讀圖、用圖能力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空白的地理地圖,讓學生標注重要經緯線,并標明主要的地形區、自然帶等,總結歸納區域地理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對區域環境問題展開探究。(三)實行教學制度的銜接。建議教育主管相關部門將初中地理納入中考科目,端正師生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學、學習態度,認識到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為高中地理學習夯實基礎,以免高中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學習出現斷層。同時,還可在高一開設地理知識銜接課程,根據學生實情與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點編制銜接教材。另外,學校方面還要為高中教師配備初中地理教材,建立初高中地理之間的聯系,整體協調協調初高中地理教學,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無縫銜接。(四)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構建清晰的地理知識網絡新課程改革后的文科綜合高考試題更加偏向于考察學生對于學科內綜合能力的考察。學生在進入高三階段后,由于地理知識覆蓋范圍廣、知識點零散,需要從整體上對地理知識進行梳理,以免由于知識結構混亂而造成學生混淆、遺忘重點知識。從地理學科結構的角度來看,初高中地理本來就存在交叉重復之處。因此,在復習高中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幫助學生樹立地理知識脈絡,構建清晰的地理知識網絡。例如在高考文科綜合試題中,往往會出現以初中地理知識為背景的地理試題,然后根據區域地理特征,考查學生對于高中地理核心知識的掌握。因此,在復習時,教師要深入研讀地理教學課標與考綱,以高考的角度挖掘考點內容,并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將初高中地理知識有效銜接起來,以初中地理知識為背景,拓展高中地理知識,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理解高中地理知識,從而提升復習效率。

二、結束語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課程系統分析

一、問題提出

2003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課標”),GIS第一次以國家文件規定的形式進入高中課程體系。[1]在香港,2007年頒布的《地理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下簡稱“指引”)處處論及GIS。同樣作為高中地理課程的成分,大陸和香港高中地理課程中的GIS有何異同?造成這種異同的原因何在?何種課程設計更優質?

二、統計分析

為了從課程設計的角度解釋以上問題,本文著重對《課標》和《指引》兩個文本中對“地理信息系統”的表述進行統計分析。作為與地理息息相關的一種信息技術,GIS進入中學課程是地理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途徑。[2]兩地都前瞻性地將GIS納入官方高中地理課程體系。不可否認,GIS以國家文件的形式進入高中地理課程,是兩地GIS教育發展的里程碑。但是在兩地高中地理課程中,GIS不再呈現文化被人創造時就被賦予的始生性結構化特征,而是被再生性結構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課程規劃:系統還是簡略?

如表1所示,就論及“GIS”的數量而言,《指引》是《課標》的三倍之多,且《課標》只有3個部分論及“GIS”,所用文字較少。由6個部分組成的《指引》則每個部分都論及“GIS”,所用文字較多。顯然,香港高中地理課程對GIS做了詳細的規劃,從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到課程的規劃、課程的教學策略、課程評價,乃至課程資源的開發,都有一系列的保障,方便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的操作。兩地重視GIS的出發點以及保障機制大有不同。香港高中地理課程強調探究式學習取向,《指引》明確指出GIS與地理探究能力的關系:地理探究能力包括有系統及準確地觀察和記錄數據,懂得從GIS數據中確認和取用合適的信息和數據等。GIS有助解答地理探究中“如果……會怎樣”的問題,故而GIS作為學習工具,尤其適合探究式學習。為此,香港高中地理課程把GIS作為實現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技術手段進行系統的規劃。大陸高中地理課程“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并致力于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但是整體表述較為籠統,對于GIS缺乏系統的課程規劃,落實這一課程理念的機制尚不健全。

查看全文

思維導圖中高中地理論文

一、在高中地理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原因

(一)高中地理復習課問題。在傳統的地理復習課堂中,經常出現這樣一些情況:學生看得懂課本,卻不會做習題;學生學到的地理知識比較零散,無法形成系統所以容易遺忘。還有很多學生面對同類型的問題能夠快速解決,而一旦出現比較新穎的問題就不知所措、無法解決。這反映了學生在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中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思維不敏捷。高中地理課由于課時較少,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通常是進行新課的講解或進行習題練習,很少進行系統的復習。再加上復習課由于沒有新的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感到枯燥、沉悶,灌輸式的復習模式更是讓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對自己學過的知識更是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二)問題的提出。高中地理復習課,內容多且繁雜,復習時間緊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系統地掌握高中地理所有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和鞏固教師在課堂講述的地理知識,是高中地理老師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而思維導圖的出現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良藥”,成為高中地理復習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思維導圖,也稱腦圖。它是由著名的英國學習方法研究專家托尼•博贊提出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思維導圖是利用圖文并茂的方法,遵循著簡單、基本、容易記憶等原則,運用線條、顏色、詞匯、符號等元素對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和表現出來,使得枯燥的地理復習知識點建立起一定的聯系,變成一目了然的、容易記憶的圖畫。由于思維導圖,符合人類大腦的思維習慣,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靈感,因此它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用途很大。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繪制思維導圖

在高中地理復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直觀地展示每一個章節的知識結構,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拓展一些典型試題,對剛復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激活學生的有效記憶。

(一)回憶知識點,確立知識的中心詞。首先,教師在復習課開始前,要明確整門課程及各單元的學習目標,準確把握知識體系的框架,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回憶所學的地理知識,找出本節課或者本章的重點知識,并將其一一列出,這樣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本節課所學習的中心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