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08:14: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腹腔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腹腔鏡

腹腔鏡妊娠異位治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腹腔鏡;異位妊娠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異位妊娠148例,全部采用全身麻醉,鏡下手術方式: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切開術、輸卵管內胚胎取出術、卵巢內胚胎清除術,術后1~3d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3~5d可出院。結果腹腔鏡下手術成功率為98.6%,手術平均時間(40.15±6.35)min,術中平均出血(6.7±0.5)ml,術后排氣平均時間(9.5±1.2)h,術后平均住院天數(4.5±0.9)d,無術后病率發生。結論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將成為今后的主要手術方法。

近些年腹腔鏡手術在婦科領域正得到廣泛開展。我院從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148

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年齡19~43歲,平均(30.5±2.24)歲。未婚18例,未育32例,產1次92例,產2次6例。有腹部手術史21例(19例剖宮產、2例闌尾切除術)。術前診斷基本明確,有手術指征。

查看全文

泌尿手術運用腹腔鏡認識研討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方法,是未來外科術式發展的必然趨勢,問世后針對天然體腔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近幾年泌尿外科腹腔鏡的應用得到快速發展,并涉及泌尿外科大部分的切除和重建手術,逐步取代傳統開放性的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較,具有切口小、痛苦小、并發癥少、安全性高、恢復快、瘢痕小、費用低等優點。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對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6例泌尿系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后效果滿意,現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齡22~70歲,平均42.5歲。其中單純腎囊腫17例(單側例11,雙側6例),精索靜脈曲張32例(單側25例,雙側7例),腎上腺腫瘤1例,腎盂癌1例,無功能腎積水1例,腎萎縮1例,單側輸尿管上段結石3例。

1.2手術方法

1.2.1腎囊腫去頂術依據影像學定位顯示,患者全麻取側70°臥位,患側置10mm穿刺套管,制備氣腹,置入腹腔鏡,電凝鉤分離后腹膜顯露腎臟,找到囊腫,電凝鉤切除整個囊壁,電凝棒燒灼止血。

查看全文

腹腔鏡系統安全管理研究

13D腹腔鏡成像系統

1.1系統組成。3D腹腔鏡成像系統為StorzSPIES3D型,該系統由3D腹腔鏡(0°和30°各1支)、32寸3D監視器、冷光源、導光束和3D攝像主機組成。1.2工作原理。手術時3D腹腔鏡通過事先建立的腔鏡通道進入患者腹部,冷光源發出的冷光通過導光束傳導到3D腹腔鏡中,以照亮患者腹腔內部。扶鏡手按照術者要求,將3D腹腔鏡物移動至手術區域。鏡頭前端的2個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模擬觀察者的雙眼,從左右2個視角對手術區域的病灶處進行拍攝,形成2個獨立視頻文件,再通過視頻連接線傳輸到3D攝像主機的攝像控制單元(cameracontrolunit,CCU)進行圖像合成處理制作。合成的圖像傳輸到監視器,通過監視器屏幕上的偏光板,傳輸偏振方向不同的畫面。術者佩戴的偏光眼鏡的左右鏡片偏振方向不同,而使左右眼能接收兩組畫面,在經過大腦合成形成立體3D圖像[6]。根據病灶處的3D圖像做出準確的病情判斷以及手術操作。

2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應用

3D腹腔鏡成像系統在使用中,手術室通常會頻繁收到術者對3D成像質量及術中3D眩暈的不良反饋。由于缺乏術前系統規范的設備性能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流程,增加了該設備的使用風險。因此,為了消除3D腹腔鏡成像系統臨床不良反饋,應用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analysis,RCA)法找出影響3D腹腔鏡成像系統安全使用的因素,減少術中不良反饋。2.1RCA法。RCA法是通過一套系統邏輯的分析方法,找出導致醫療設備故障機理和根本原因,從而制定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徹底消除這些根本原因,以確保醫療設備的正常使用,防止同類故障和風險復發的一種分析技術[7]。通過收集術者的不良反饋、與術者訪談了解手術現場情況、研究3D腹腔鏡成像原理,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等方法。從方法、環境、人員以及設備4個角度,總結影響3D腹腔鏡成像系統安全使用因素,并以魚骨圖的形式直觀顯示(如圖1所示)。影響3D腹腔鏡成像系統安全使用因素不僅包括術中的設備管理和人員操作培訓,還有術前的設備性能檢測以及術后的消毒滅菌方式。為此,實施涵蓋術前、術中和術后3個階段的改進措施。2.2術前系統各部件性能檢查。3D腹腔鏡成像系統由多個設備串聯而成,任何一個設備的故障都可能影響3D成像質量,增加手術風險甚至造成醫療事故。因此,在術前準備設備時,手術助手應對3D腹腔鏡系統各部件進行檢查。參考二維腹腔鏡的術前檢查內容,制定3D腹腔鏡系統各部件的檢查要點:①3D腹腔鏡鏡身完整性及視頻插頭潔凈干燥度;②導光束的外皮完整性、潔凈度及導光性能;③冷光源的通風口及燈泡壽命;④根據術者的人數和眼鏡佩戴的情況,核對所需夾片式和鏡框式3D眼鏡的數量;⑤監視器屏幕的潔凈程度;⑥確保3D攝像系統不與高頻電刀共用一個插座,以防高頻干擾影響術中圖像質量。2.3術中不良反饋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收集統計術者的不良反饋,并將其分為3D效果不明顯、術野景深感不準、術中圖像立體感突然消失、佩戴3D眼鏡產生眩暈不適感、3D腹腔鏡進出穿刺鞘出現疊影和圖像存在色彩偏差6類,再通過根因分析找出每類不良反饋的原因并制定對應的改進措施。2.3.13D效果不明顯。(1)原因分析。①監視器中心低于術者視線水平線,導致術者俯視3D圖像;②術者站位與監視器距離過近;③物鏡與觀察部位之間距離過近。(2)改進措施。①根據術者的身高調整3D監視器高度,應保持監視器的中心與術者的視線水平線;②32英寸監視器應距離術者1.8~2.2m為宜;③使用初期聯系廠家工程師跟臺,并加強扶鏡手的手術訓練,推薦的適當范圍為2~20cm。2.3.2術野景深感不準。(1)原因分析。3D腹腔鏡系統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特別是對已熟悉二維腹腔鏡操作的術者。(2)改進措施。在3D腹腔鏡使用的磨合期,應先選擇難度較小的手術以及安排廠家工程師跟臺,幫助術者積累操作經驗,逐漸適應3D腹腔鏡的成像模式。2.3.3術中圖像立體感突然消失。(1)原因分析。物鏡頭沾有血污和組織,或者起霧。(2)改進措施。①手術助手應及時擦除物鏡端的污物,用沾有碘伏的棉簽擦拭鏡頭防止霧氣產生[8-9]②對于空間狹小或腹壁手術等經常需要鏡面頻繁旋轉“側頭”觀察的手術,不建議用3D腹腔鏡[10-11]。2.3.4佩戴3D眼鏡產生眩暈不適(1)原因分析。監視器附近的手術燈亮度過亮,會加重術者的視疲勞。(2)改進措施。①關閉或降低監視器附近的手術燈燈光亮度,以增強圖像對比度[12-13];②加強手術團隊的操作培訓,避免因3D腹腔鏡操作生疏導致的手術失誤,從而縮短手術時間。2.3.53D腹腔鏡進出穿刺鞘出現疊影。(1)原因分析。①腔鏡未進入腹腔前就直接打開3D模式;②物鏡端未完全從穿刺鞘伸出而造成疊影。(2)改進措施。加強扶鏡手的培訓,在進出穿刺鞘時和進入腹腔初期時應將成像調成二維模式,也便于術者逐漸適應成像模式2.3.6圖像存在色彩偏差(1)原因分析。白平衡未校準或校準不當。(2)改進措施。白平衡的正確校準方法:將光源亮度調節至60%左右,再將物鏡頭對準純白紗布塊,通過調節zoom鍵將白紗布圖像覆蓋整個顯示器視野,再調節focus鍵直至能看清白紗布紋理,最后按下白平衡鍵進行調節。

3實施改進措施后設備使用效果分析

將實施改進措施前的40臺手術數據納入對照組,將實施改進措施后的40臺手術數據納入觀察組,通過分析對比兩組數據的差異,以評價改進措施的效果。對照組的不良反饋總數為60件,觀察組的不良反饋總數為24件,改進后的不良反饋總數下降了60%。應用Excel2010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并制成柱狀圖,以直觀的形式顯示改進前后各項不良反饋的具體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改進后觀察組的各項不良反饋數量均有所下降,與其他5項不良反饋相比,“術野景深感不準”這項不良反饋下降不明顯,其原因為術者再多年的二維手術操作中,均是憑借經驗和空間思維在頭腦中建立空間景深,而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3D腹腔鏡呈現的直觀空間景深,需要在今后3D手術中逐漸適應。由于該設備屬于多科室共用設備,并用于輪轉醫學生的手術教學,因此需要優化管理制度和制定培訓方案,使每個設備使用者都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該設備使用維護等知識和技能。

查看全文

腹腔鏡手術護理效果評價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路徑在腹腔鏡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中出現了2例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67%,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中出現了15例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0.0%,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3.33%,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腹腔鏡手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路徑;腹腔鏡手術;效果

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具有創口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疾病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在腹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較多,要想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護理起著重要作用。手術室護理路徑作為一種高效護理模式,將其應用到腹腔鏡手術護理中,可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1]。本文就手術室護理路徑在腹腔鏡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作了相關研究,研究對象為我院150例腹腔鏡手術患者,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作如下介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其中,觀察組男55例,女20例,年齡21~68歲,平均(44.25±0.25)歲,婦科手術30例,胃腸手術20例,肝臟手術25例;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23~70歲,平均(46.25±0.25)歲,婦科手術40例,膽囊手術15例,胃腸手術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實施的是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基礎上應用手術室護理路徑,具體操作如下:1.2.1術前護理手術前,由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排除手術禁忌癥;同時,對患者進行術前教育,將術前需要注意的問題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認知,消除患者的恐懼、交流心理。1.2.2術中護理。引導患者置于舒適的體位,并備好消毒用物;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使得患者安心、放心接受治療;檢查腹腔鏡器械及相關兩件是否完整,根據手術需要,調節光源,嚴格按照腹腔鏡手術操作,配合醫師完成手術。1.2.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要第一時間將手術治療結果告知患者,表揚患者的配合,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導尿管護理,做好補液工作。同時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將飲食需要注意的問題告知患者;術后24h指導患者進行輕微的局部活動。1.3觀察指標。記錄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并發癥,同時以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隨訪,由患者對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判。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護理

1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2008年8月—2009年2月腹腔鏡手術患者共68例,年齡15~65歲,平均32.6歲。10例未婚(14.71%),58例已婚(85.29%);有腹部手術史9例(13.24%);卵巢囊腫22例(32.35%),其中卵巢囊腫蒂扭轉4例,畸胎瘤3例;子宮肌瘤6例(8.82%);輸卵管妊娠32例(47.06%);多囊卵巢綜合征5例(7.35%);子宮內膜異位癥3例(4.41%)。患者術前均經B超檢查,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血液生化、肝腎功能,檢查胸透、心電圖均正常。

2結果

術后無1例出現出血、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腹部穿刺口均甲級愈合出院。

3護理

3.1腹腔鏡手術術前的護理要點

查看全文

急腹癥醫治腹腔鏡運用綜述

臨床普外科疾病中,急腹癥較為多發和常見。急腹癥為腹部急性疾病的總稱,如腹外傷、機械性腸梗阻、急性闌尾炎等,發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劇烈疼痛,若不及時明確診斷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療,會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近年來,醫療科技的發展帶動了微創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已在臨床廣泛開展應用,為急腹癥的診治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2]。本文將腹腔鏡診斷技術應用于普外科急腹癥的治療中,收到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腹癥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齡16~61(32.5±2.5)歲。疼痛性質:持續性腹痛36例,陣發性疼痛19例,放射痛15例,陣發性腹痛轉持續性疼痛20例;合并發熱30例,惡心、嘔吐32例;疼痛部位:上腹痛43例,全腹痛16例,右下腹14例,左下腹9例,臍周8例。均排除心、肝、腎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2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

麻醉生效后,行正中旁切口、腹直肌切口或正中切口,對皮膚及皮下組織行逐層切開,依據對腹腔臟器在進入腹腔后探查,常規處理損傷器官,行縫合、止血操作。觀察組:指導并協助患者取仰臥體位,麻醉效果生效后用Veress氣腹針行穿刺操作,建立CO2人工氣腹,壓力維持在10~14mmHg,緩慢置入腹腔鏡,電視下探頭對腹腔行探查操作。仔細觀察闌尾、膽囊、胃、十二指腸、肝臟、盆腔、小腸、結腸,確定病變部位,依據患者的不同臨床癥狀和體征做出準確診斷,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患者為上腹部病變時可在劍突下和右側肋緣建立操作孔,患者為下腹部病變時在麥氏點和左上腹建立操作孔,將器械置入后行止血、修補、吻合、縫合、修補等操作,及時處理異常。

查看全文

不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

【摘要】目的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選取7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病例作為研究樣本,以2019年9月-2020年10月為研究區間,以手術治療差異分組,對照組以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以腹腔鏡手術治療,以治療療效及安全性作為評估治療成效的指標。結果觀察組在手術耗時、住院天數上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術后治療安全性上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時間短,對患者的機體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可得到顯著減輕,預后好,患者術后妊娠率高,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妊娠率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多發的婦科疾病,是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種植并生長的一種病理現象[1]。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優勢,患者術后恢復快,安全性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2]。本次研究將腹腔鏡手術應用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的治療中,目的是觀察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7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病例作為研究樣本,以2019年9月-2020年10月為研究區間,以手術治療差異分組。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27.6±3.5)歲;病程0.6-7年,平均(2.9±0.8)年;包括未婚者3例,已婚者32例;對照組,年齡23-37歲,平均(28.4±4.2)歲;病程0.6-6.5年,平均(3.1±1.2)年;包括未婚者2例,已婚者33例。分組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詳細的臨床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孕者,評估手術指征。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實施全身麻醉,自患者腹部正中位置取縱向切口,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及筋膜,充分觀察患者腹腔內情況。做好病情、病灶位置及嚴重程度、患者機體耐受力等評估,分別采用活檢術、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以及卵巢異位粘連分離術或者以病灶電凝治療。將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剝離后,以3-0克吸收線將卵巢邊緣縫合并固定,并充分止血。手術完成后,采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腹腔,于腹腔內注入透明質酸鈉凝膠。術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治療。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實施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臍部上緣取手術穿刺孔,并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壓力在14mmHg以內。在右下腹部麥氏點位置將5mm腹腔鏡置入腹腔,自左下側腹部麥氏點位置置入10mm腹腔鏡,將手術操作套管置入。采取腹腔鏡對腹腔內情況進行探查,重點關注病灶位置及發病情況。對于存在粘連情況的,實施粘連分離術及異位病灶電凝術治療,將子宮骶骨韌帶與子宮卵巢粘連部位鈍性分離,將卵巢游離,以單極電凝方式處理盆腔內病灶。對于囊腫情況,以囊腫剔除術治療,游離卵巢內囊腫,電凝囊腫壁薄膜。將薄膜部位剪開,將內容物吸出,沖洗囊腫部位。將卵巢與囊腫分離,將多余的卵巢薄膜修剪干凈,縫合卵巢。對于輸卵管堵塞者,需要以輸卵管整形術及輸卵管通液術治療。觀察輸卵管縮窄及粘連位置,進行輸卵管松解。存在輸卵管傘端閉鎖者,需實施輸卵管造口術治療。腹腔鏡手術完成后,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將盆腔徹底沖洗,術后采取合理的抗生素治療。1.3觀察指標評估手術指標,統計手術耗時、住院天數及術中出血量等信息;評估治療安全性,統計嚴重切口疼痛、腸梗阻、切口感染、陰道出血發生情況[3]。1.4統計學分析以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比數據。以(x±s)描述計量數據,檢驗值為t;以n(%)描述計數數據,以x2檢驗。P<0.05,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查看全文

腹腔鏡在手術的配合綜述

我科2004年5月-2005年6月共行腹腔鏡手術95例,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3.2歲,城市45例,農村50例,無手術死亡,并發癥發生率低,無中轉開腹,以手術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腹部疤痕小等優點,得到病人及醫生的喜愛。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腹腔鏡手術的優點,但與術前及術后的護理密切相關。現就腹腔鏡術前及術后護理的配合作如下介紹:

1術前的護理

1.1心理準備護士應熱情、主動的與病人溝通交流,解釋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及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介紹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注意點。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緩解和消除緊張、焦慮情緒的最佳方法。

1.2生理準備

1.2.1胃腸道準備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前晚用0.1%-0.2%肥皂水灌腸或使用開塞露,或口服甘露醇及口服補液,排空腸道內糞便,以防麻醉后肛門擴約肌松馳大便排出污染手術區及術后腹脹。應注意灌腸時壓力要低,每次灌腸后讓病人休息片刻,并觀察病人的面色、脈搏、呼吸。

查看全文

腹腔鏡治療宮外孕護理

1、臨床資料

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開展腹腔鏡宮外孕治療四十例,年齡22-40歲,未破裂32例,破裂8例。腹腔鏡治療后,平均住院日6.64天,術后天數4.8天,無一例術后感染,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均痊愈出院。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告訴患者及家屬腹腔鏡手術的過程,治療目的,讓患者增加對腹腔鏡手術的了解,但同時應理解存在腹腔鏡手術方法的改變或中轉經腹手術的可能性。以取得配合達到護患思想上的統一。

查看全文

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異位妊娠;腹腔鏡;急診手術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急診狀態下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療效果。方法:回顧分析急診腹腔鏡手術治療72例異位妊娠的臨床資料。結果:72例急診腹腔鏡成功71例,中轉開腹l例。腹腔鏡組和開腹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術后鎮痛及住院時間比較,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為急診治療異位妊娠的一種理想的手術方法,異位妊娠大出血不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

異位妊娠為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部分患者就診時病情已很危重。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診狀態下實施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72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腹腔鏡組72例,年齡18~41歲,平均31.24歲;經產婦30例,未產婦42例。有腹部手術史者17例,有置節育環史者18例,盆腔炎7例,其中21例有休克癥狀。開腹組70例,年齡19~42歲,平均29.31歲,經產婦31例,未產婦40倒。兩組術前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異位妊娠,主要表現為停經、腹痛及陰道不規則出血,尿HCG陽性,B超提示宮內無妊娠囊,附件區見妊娠囊和胎心及附件區腫塊伴盆腔積液。陰道后穹隆或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