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范文
時間:2023-04-08 18:22: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腹腔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疝氣是怎樣形成的?
疝氣可以是先天的,出生時就有;也可以是后天的,逐步發展而來的。疝氣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好,即不會自行痊愈。當腹部內層的肌肉拉傷或者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彈性變弱時,腹部會產生隆起或撕裂稱為疝氣。就像一個輪胎,當外胎損壞了,內胎會從破損處膨出。腹壁內部結構會通過薄弱的腹壁處膨出,形成一個囊,一段小腸或者其他腹部組織就會進入這個囊中。疝氣會造成嚴重的腹痛或其他潛在的嚴重問題。
容易發生疝氣的部位有腹股溝、肚臍,以及曾經做過手術部位的切口。一般來說疝氣是容易發現的。病人會在腹壁皮膚上看到一個隆起,或者當提重物、咳嗽、使勁排尿或排便、長時間站立或坐著時感覺到疼痛。疼痛的感覺可能是劇烈而快速的,也可能是持續的鈍痛。如果有嚴重持續的疼痛,或者疝氣處發紅,或者容易發生觸痛,要立刻去醫院看外科。因為,這可能是疝氣嵌頓(腸或其他組織被卡住)或絞窄的表現,有時需要做急診手術。許多疝氣修補手術采用傳統的開腹方式進行。目前,腹腔鏡下疝修補手術已經十分普及,許多醫院都可以做。
(2)腹腔鏡修補疝氣,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根據病人的年齡以及醫療條件的不同,手術前準備將進行血液檢查、醫學評估、胸部X線檢查和心電圖檢查。在和外科醫生評估了潛在的手術風險和好處后,病人需要簽署書面手術同意書。
手術前一天的夜晚或者手術當天的清晨,病人可以洗個淋浴。如果排便有困難,要咨詢醫生是否需要做灌腸或類似的準備。手術前晚間的午夜過后,不應該吃任何食物,也不應該飲水或者飲用任何飲料(除非當天早晨遵醫囑服用術前藥物時,可以啜一小口的水用于服藥)。手術前一周要暫時停用阿司匹林、抗凝血劑、抗炎藥物(比如治療關節炎的藥物)和大劑量的維生素E。
(3)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是如何進行的?
手術是在腹股溝處(或疝氣處)開3~4英寸的切口。切口將經過皮膚、皮下脂肪,讓外科醫生可以接觸到缺損處。外科醫生可能會用一小片特制的醫用“外科網”來修補腹壁的缺損或漏洞。手術通常只需要局部麻醉和鎮靜。不過,有時也可能需要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
篇2
【關鍵詞】完全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胃癌根治術
近年來,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其在臨床外科疾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腹腔鏡手術治療對胃癌患者可以取得比較好的臨床療效, 逐漸成為胃腸外科發展的方向[1]。本研究重點觀察完全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對胃癌患者的不同療效,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完全腹腔鏡與腹腔鏡手術治療的78例胃癌患者的資料, 所有患者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參照《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指南(2007版)》[2]。采用腹腔鏡輔助手術為對照組(48例), 男25例, 女23例, 年齡42~79歲, 平均年齡(56.2±8.1)歲, 平均體質量指數(21.1±2.3)kg/m2;采用完全腹腔鏡輔助手術為觀察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齡41~81歲, 平均年齡(57.2±8.3)歲, 平均體質量指數(22.4±2.4)kg/m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胃癌分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簽訂手術同意書。
1. 2手術方法
1. 2. 1完全腹腔鏡輔助手術將患者全麻后取頭高腳低仰臥位, 分開兩腿, 術者站在患者兩腿之間, 采用常規5孔法操作。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 穿刺臍孔后建立氣腹[使腹部壓力為12 mm Hg (1 mm Hg=0.133 kPa)], 做5個切口:在臍孔處穿刺10 mmTroca用作觀察孔, 在左肋緣下穿刺12 mmTroca作為主操作孔, 另外在右肋緣下及左、右腹中部各置入5 mmTroca作為輔助操作孔, 在腹腔直視下先探查腫瘤的部位及有無轉移情況, 確定胃切除的范圍及淋巴結清掃的范圍, 然后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主要包括術后進行II式吻合的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及術后進行食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的根治性胃切除術。
1. 2. 1腹腔鏡輔助手術對患者麻醉、建立氣腹、穿刺5孔、腹腔鏡下對腫瘤探查等方法跟上述一樣, 在確定胃切除范圍后, 對患者進行如下手術操作:全胃切除術(空腸-空腸Braun吻合, 食管-空腸端側吻合)、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術后進行胃空腸側側吻合)、近端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術(胃端側-食管吻合)。
1. 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中時間、術中出血、術后鎮痛天數、住院天數、腸道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術后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切口不愈合等并發癥發生率。
1. 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用SPSS17.9進行輸入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臨床指標結果比較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
3討論
胃癌是極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國居所有腫瘤的第三位[3]。自從Kitano在1994年報道首例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之后, 近些年, 隨著腹腔鏡的不斷發展, 腹腔鏡技術因為其微創性及安全性在臨床得到了廣泛證實和認可, 而關于完全腹腔鏡手術的研究、報道相對比較少, 也比較晚[4]。本次研究分析中發現,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療效均比較好, 兩組患者在出血量及術后并發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在術后鎮痛天數、術后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等方面, 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完全腹腔鏡手術安全可靠, 對患者創傷較小, 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不過因其對手術操作人員的要求很高, 且手術費用相對比較高, 在臨床上推廣應用有一定難度, 但該手術的開展和發展仍為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備選術式, 可以在臨床中選擇性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建軍, 雙劍博, 鄭建勇, 等.完全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的比較.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1, 26(1):1-4.
[2] 杜建軍, 王為忠, 李紀鵬, 等.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治療進展期胃癌.中華外科雜志, 2008, 46(1):21-23.
[3]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指南(2007版).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07, 6:476-480.
篇3
[關鍵詞]腹腔鏡;異位妊娠;護理
腹腔鏡的問世,為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對圍手術期護理提出專門要求。作者對2002年至2004年我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62例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人共62例,年齡18~29歲,均為未產婦,有腹部手術史8例,盆腔病史16例。所有病例主要臨床表現有停經、腹痛及陰道不規則流血,尿HCG陽性。B超提示盆腔積液或陰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固血,其中30例出現面色蒼白、煩躁或意識淡漠及血壓下降等征象。
1.2治療結果
所有病例均實施全麻,手術時間40~60min,術后6h恢復飲食,8~10h下床活動,平均住院日2~3d。62例均成功,無并發癥,療效顯著。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常規檢查檢查血、尿、便、尿HCG,做腹部B超,心電圖,胸腹透視,了解肺功能有無異常,抽血查肝、腎功能,抽血查B-HCG水平,以便術后對照。術前切忌灌腸以免破裂出血。術晨禁食、水,留置尿管。
2.1.2術前準備①會剃除毛發,沖洗陰道;②術前1d徹底清潔臍孔,用松節油棉簽擦凈臍內污垢,但切勿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皮膚;③傳統剖腹手術范圍備皮,術前30min常規阿托品0.5mg,、魯米那0.1g肌肉注射;④備地塞米松10mg,α-糜旦白酶4000U,慶大霉素8萬,美藍2ml,生理鹽水500ml,術中通輸卵管通液用及防粘連用。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患者回病房后應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堵塞氣道;密切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做好記錄,維持靜脈通道及尿管通暢,記錄尿量、尿色。術后病人出現較重腹痛,伴有生命體征不穩定應考慮是否有腹腔內出血的發生,及時報告醫生作相應處理。放置引流管的患者麻醉蘇醒后應給予半臥位,術后每2h觀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時傾倒引流液并記錄,引流管一般放置24~48h即拔除。術后6h拔除尿管。
2.2.2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護理腹腔鏡是一種微創、安全的手術方式,可明顯降低手術引起的出血、感染等并發癥,但腹腔鏡手術有其特殊的并發癥[1-2],臨床應注意識別,及時作出相應處理。①與氣腹有關的并發癥:病人手術完成后CO2未完全排凈,術后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一般1~2d自然消退,無需特殊處理。氣腹針穿刺時氣體逸入皮下出現皮下氣腫,病人常訴雙側肩背部酸痛,腹壁可觸及邊“握雪感”,一般也可于術后3~5d消退。CO2氣體蓄積可能導致酸中毒,影響患者呼吸,故術后應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情況。②胃腸道并發征:腹腔鏡術中使用高頻電凝或電切可能燙傷周圍的腸管,病人術后12h才出現進行性加重的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首先應考慮腸管撕裂、燙傷或網膜、腸管嵌頓于穿刺孔部位,應及時報告醫生作相應處理。③泌尿系并發癥:腹腔鏡手術泌尿系損傷常見于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或曾有盆腔手術史、盆腔廣泛粘連的患者,患者術后出現尿量少、血尿、恥骨聯合上疼痛、脹滿感時應高度懷疑膀胱及輸尿管損傷。④術后患者切口周圍皮下淤血、瘀斑:由于術中損傷腹壁血管所致,一般可于2周內自然消散,若瘀斑面積通層增大,患者訴劇烈疼痛時,多為小血管持續出血,報告醫生及時處理。腹腔鏡術后2~3d內陰道可能少量出血,屬正常現象,應耐心向患者說明,以免引起病人不必要的恐慌。
篇4
方法:對比應用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實驗組與開腹手術的婦科急腹癥對照組的診治療效分析,得出腹腔鏡于婦科手術中的發展與應用的有關結論。
結果:經統計分析實驗組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離床時間以及術后體溫>38度患者數均P
結論:采用腹腔鏡治療婦科急腹癥為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安全有效方法。
關鍵詞:腹腔鏡婦科急腹癥應用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010-01
在婦科臨床中,急腹癥是困擾女性患者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的特點是發病急且發展比較迅猛,一旦得不到正確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會有生命危險。腹腔鏡技術應用與急腹癥當中可為患者進行及時的正確診斷,具手術創傷小、手術之后的恢復也很快,對以往較為傳統的開腹手術而言,有著很大的優勢。兩者做比較,腹腔鏡手術更加受到患者的認可和接受,目前,此技術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就醫院收集的患有婦科急腹癥的女性作為臨床治療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分析和探討,現將研究探討的結果進行總結,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5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婦科急腹癥患者共220例,將這220例患者進行隨機分配為實驗組(腹腔鏡手術組120例)和對照組(開腹手術組100例)其中實驗組的年齡為:18-45歲,平均年齡為:(26.2±6.94)歲,其中已婚的75例,未婚的45例;對照組年齡為:22-40歲,平均年齡為:(27.2±7.02)歲,其中已婚的為64例,未婚的34例。
1.2手術方法。手術采用日本先進的Olympus電視腹腔鏡來進行,CO2(氣腹壓)設置在1.6~2.0kPa,患者取頭低足高方式仰臥,采取全身麻醉進行手術,如遇到異位妊娠產生休克的患者可采取邊糾正休克邊手術的方法。患者的臍部穿刺孔的直徑值為10mm、兩側下腹穿刺孔的直徑值為5~10mm,可參照患者本身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生育要求、以及異位妊娠進行輸卵管胚胎取出手術或輸卵管的切除手術;而卵巢囊腫蒂在扭轉時要根據時間、是否有壞死的情況來進行卵巢囊腫的切除,黃素囊腫出現破裂的情況要進行卵巢修補手術,術后1~3d內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使用抗生素并留置導尿12~24h,開腹手術以常規的方式進行,如下面的表1所示。
1.3手術情況。在進行急診腹腔鏡手術的120例患者中,有118例成功,2例轉入開腹手術,1例是因宮角局部切除后出血現象以電凝方式止血效果不佳,轉入開腹進行縫合止血,而另外1例是因輸卵管腹腔結核,出現嚴重粘連轉入開腹。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都未出現感染并發癥和器臟的損傷,進行開腹手術的100例患者按常規進行手術,手術全部成功。在兩組患者中,分別有15例在手術前有休克現象,均采用術中進行輸血輸液邊手術邊搶救休克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在手術中出現腹腔鏡內出血的量最高值為:1800ml,卵巢囊腫腫瘤的最大直徑為:13cm,218例患者的手術時間平均為:1.8小時。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軟件統計的結果分析,資料對比以X2進行檢驗,得出P
2結果分析
下面為220例婦科急腹癥的患者手術時間與手術中出血情況,注:使用SPSS13.0統計學結果表明,腹腔鏡組與開腹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的比較,P
使用SPSS13.0統計學結果表明,腹腔鏡組與開腹組的術后發熱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P
3結論探討
婦科急腹癥的特點表現為發病較急,而且病情的發展相當迅猛,患有這類疾病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后果將相當嚴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尤其以異位妊娠和出現術前休克的患者更為危險,以往傳統的治療是采取開腹手術來進行救治,特別是對那些出血休克和腹腔內出血的患者,大部分醫學界的學者主要推薦剖腹進行探查,也就是常規的開腹手術治療法,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各大醫院均已熟練掌握了腹腔鏡在婦科急腹癥當中的應用技術,并在臨床實踐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腹腔鏡技術的應用使得婦科急腹癥在診治方面有了新的挑戰與嘗試,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關于腹腔鏡在異位妊娠和失血性休克中的應用報道。在婦科急腹癥的診斷中,還需要一些輔助設備為其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如B超、CT、CR、MRI等,其中以B超的應用更為普及和實用,這是因為B超有著經濟、快捷等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這是因為B超并非腹腔內的直觀所見。在急腹癥患者中的前瞻性質的探究資料表明,大約有12%的的開腹探查是根本沒有必要的,由于腹腔鏡手術中視眼開闊而且有放大的作用,對手術醫師的爭取診斷率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還使患者避免了開腹的痛苦,僅僅有三四個0.5~1.0cm大小的切口,對患者的皮膚組織和血管神經減少了損傷,在手術中也避免了醫生的手套或紗布對患者腹腔器官的接觸,降低因手術帶來的刺激,使患者在術后疼痛或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現象得到了合理有效的控制。
從以上兩組患者分別進行的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對比中得出: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的患者,腹腔鏡組患者術后的發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優于開腹手術組。在婦科急腹癥的治療中,腹腔鏡手術不僅出血量少,損傷小,而且在術后使患者的疼痛感減輕,手術切口美觀恢復較快,住院時間也相應縮短,使患者在經濟開銷方面得到節省,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急腹癥的優勢更在于治療盆腔、腹腔疾病中干擾小,出血量少,術后的患者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快,疼痛感減輕等,由于腹腔鏡手術有著實驗開闊等特點,更有利于手術醫生清晰的觀察到盆腔或其他病灶(子宮內膜移位、子宮肌瘤、輸卵管和卵巢游離與盆腔內的狀況)的真實情況,從而提高正確診斷率,使這些患者得到準確的診斷,進而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早日脫離疾病帶來的困擾。
在腹腔鏡手術中做為適應的癥狀是異位妊娠患者,以上資料表明,在腹腔鏡手術中,診斷的準確率和開腹組的診斷準確率做比較,基本上保持一致,兩組的患者的診斷正確率都達到了100%,其中,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中完成了118例,占到98.3%,可見成功的比例是占據絕大部分的,另外的2例患者因特殊原因轉入到開腹手術,因此,在手術前進行婦科的各項檢查一定要格外細心,不得馬虎了事,對于那些包快活動系數較差的患者,一定要對其進行詳細詢問,了解是否有結核病史,進行腹部的體檢時,對那些有揉面感的患者要列為特殊情況,首選開腹手術最為適宜,在本次試驗當中,腹腔鏡手術對婦科急腹癥的治療對比以往傳統的開腹手術而言,還是有很多無法媲美的優點,如:腹腔鏡組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發熱和下床時間、術后恢復以及住院時間對比開腹手術組來說均有顯著性的差異,既腹腔鏡手術組均優于開腹手術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城市愈加重要的醫學領域中,醫療技術在迅猛的提高,而急診腹腔鏡技術在婦科急腹癥的應用中也得到廣泛的認可,并越來越受到此類患者的接受和認可,腹腔鏡用于婦科急腹癥的診斷和治療,不僅診斷正確率高、可信度強,而且手術的創傷微小、術后恢復快、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現象更是少之又少,腹腔鏡技術的應用,使患者避免了因開腹而帶來的痛苦。目前,由于我院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急腹癥的患者數量相對較少,且手術時間不長,還需要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更加努力,腹腔鏡技術治療婦科急腹癥的更多的臨床經驗還需要我們更進一步的摸索和探究。
參考文獻
[1]齊占芳,袁林萍.腹腔鏡治療休克型異位妊娠的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8):67-68
[2]王艷,佐滿珍,淘靜,等.休克型宮外孕的腹腔鏡手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4):100
[3]王萍,劉建華,李海.懸吊法與氣腹法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6):366-368
篇5
【關鍵詞】婦科急腹癥;腹腔鏡
【中圖分類號】R70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335-01
婦科急腹癥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之一,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可危急生命。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診斷及時,并能早期手術治療,目前逐漸成為婦科診斷和治療的主要手段。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0月對176例急腹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婦科于2007年12月~2010年10月,以婦科急腹癥收入院198例,其中176例行腹腔鏡手術,年齡18~42歲,平均30歲。異位妊娠148例(84.09%),黃體破裂9例(5.11%),輸卵管膿腫7例(3.98%)、輸卵管卵巢膿腫5例(2.84%),卵巢囊腫蒂扭轉7例(3.98%)。患者均有下腹疼痛。
1.2 術前診斷 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及B超、妊娠試驗, 170例術前診斷明確,6例術前未明確診斷。
1.3 手術方法 176例患者均采用靜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腹部一般做三點穿刺,第一穿刺點為臍孔,第二、三穿刺點在左(右)下腹無血管區。建立氣腹,置鏡全面探查盆腔情況,明確病變部位和類型,決定手術方式。
1.3.1輸卵管妊娠
1.3.1.1輸卵管切除術適用于無生育要求患者。用雙極電凝自患側輸卵管傘端沿輸卵管系膜至宮角處,電凝后切下患側輸卵管,輸卵管和妊娠產物裝入袋中取出。
1.3.1.2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及傘端擠壓術。適用于保留生育要求的婦女。于輸卵管妊娠部位中央薄弱區域縱行電凝切開1~2 cm,清除妊娠產物,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及輸卵管腔,電凝切緣出血點止血,然后用7號長穿刺針經腹壁穿刺,局部注入NS 5 ml+MTX 25 mg以破壞殘留的絨毛組織,切口可縫合。操作過程中避免進行過多的凝固止血操作,以免導致輸卵管的功能喪失。對傘端妊娠者,夾持輸卵管壺腹部順次向傘端擠壓數次,將妊娠產物及血凝塊從傘部擠出,然后沖洗傘部。術后監測血β-HCG,一般在術后1~2周內血β-HCG可降至正常。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148例異位妊娠,其中輸卵管壺腹部妊娠121例,峽部妊娠13例,間質部妊娠4例,傘端妊娠6例,卵巢妊娠4例;根據患者年齡及有無生育要求、術中探查輸卵管情況施行手術,109例行患側輸卵管切除術,21例輸卵管切開取胚術,8例行妊娠部位輸卵管部分切除術,6例傘端擠壓術,4例卵巢妊娠清除組織行創面電凝;9例黃體破裂者行電凝止血術;5例卵巢囊腫蒂扭轉行患側囊腫剝離術,2例卵巢囊腫蒂扭轉行附件切除術;12例化膿性盆腔炎行膿腫切開后引流,分離粘連,用甲硝唑+生理鹽水沖洗清理盆腔,行輸卵管切除術。腹腔積血50~2600 ml,其中腹腔積血>1000 ml者24例,術中輸血、糾正休克治療同時腹腔鏡手術。.
2.2 術后情況 176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完成,無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無術后病率,僅6例盆腔炎體溫超過38℃。全部患者術后24h內拔除尿管,進半流飲食,鼓勵下床活動,引流管視引流液量術后1-3天拔除,常規應用抗生素5~7天,術后住院2~7天,切口全部甲級愈合。異位妊娠保留輸卵管者,術后監測血β-HCG,直至正常。
3 討論
3.1腹腔鏡在異位妊娠診療中的作用隨著腹腔鏡的廣泛應用,腹腔鏡手術也成為異位妊娠的首選手術方式,異位妊娠是腹腔鏡手術最佳的適應證[1]。可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根治性手術或保守性手術,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提高,休克型的異位妊娠不在視為腹腔鏡手術的禁忌癥。如間質部妊娠、異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國內已有許多腹腔鏡手術成功的報道[2~4]。對于間質部妊娠,因術中出血多,手術難度大,一般采取傳統開腹手術,行部分子宮切除術或次全子宮切除術,我院采取腹腔鏡手術,術中為減少出血量,先行患側子宮角部注射垂體后葉素,并套扎患側子宮角部,阻斷血供,然后切開患側輸卵管間質部,取出絨毛組織,電凝止血并縫合。
3.2在 卵巢腫瘤蒂扭轉中作用 手術方式應據腫瘤扭轉后組織出血的程度、病人的年齡、生育要求及腫瘤的分類,選擇腫瘤剔除或附件切除術。若年齡較大或卵巢組織明顯缺血壞死者,可選擇附件切除術。若卵巢組織缺血不明顯,病人年輕、有生育要求,考慮為良性腫瘤患者,選擇腫瘤剔除,盡量保留卵巢。
婦科急腹癥起病急、發展快,須緊急處理,但有時診斷和鑒別診斷較困難,腹腔鏡探查術則可早期明確診斷,并同時進行手術治療,可使一些患者避免不必要的開腹手術。急癥腹腔鏡診治婦科急腹癥,不僅可以明確病變的有無、部位及程度,而且可以完成切除、修復、重建等治療操作。對于腹腔鏡下不能完成的手術,可以指導術者及時開腹。隨著手術醫師腹腔鏡技術熟練程度不斷提高和設備的改進,在有充分備血并有轉開腹手術的條件下,婦科急腹癥實施腹腔鏡手術具有快速、安全、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彥.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77.
[2] 王欣彥,王,張忠福.特殊部位異位妊娠88例臨床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9):563-564.
篇6
【關鍵詞】 腹腔粘連;腹腔鏡手術;臨床治療分析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對于醫學的推動也有著很明顯的好處,而微創觀念還有微創外科的提出,再加上在應用中不斷的得到發展還有完善,現在已經在醫學的多個領域當中得到了應用。而婦科內鏡作為微創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發展意味著傳統的婦科疾病在診斷還有治療的格局上面要發生重大的改變,加上它本身有著顯著的優點,所以受到廣大的醫生還有患者的青睞。婦科內鏡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創傷小、沒有多大的痛苦、手術的切口對于美觀沒有多大的妨礙以及手術之后的迅速恢復等,這些優點對于婦女來說,在心理上還有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需求,所以在我國的發展速度什么迅猛。但是腹腔粘連對于腹部再手術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曾經被認為是腹腔鏡手術的一個重要禁忌[1]。隨著現在設備條件的不斷改善,還有技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對于腹腔粘連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我院自2000年以來對腹腔粘連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2012年收治的腹腔粘連患者共60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20歲,年齡最大的為54歲,平均年齡為40歲;沒有進行過手術的患者有26例,有進行過手術的患者有34例。粘連病因的分類如下:剖宮產手術的患者有10例,宮外孕手術患者有6例,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患者有4例,卵巢腫瘤手術患者有4例,絕育手術的患者有3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有2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有10例。在手術的過程當中,發現了粘連分型如下:單處或者是局限性的粘連:有6例患者是在小腸或者是大網膜粘連,有34例患者是在盆腔粘連。多出或者是廣泛粘連:15例是在小腸或者是大網膜以及盆腔粘連的,5例患者是在腸管間膜狀粘連還有盆腔臟器粘連。
1.2 手術方法 在進行手術之前,都會對患者以詢問病史、B超檢查以及對腹腔粘連的程度進行仔細的評估,對于第一戳孔穿刺點的選擇要精準正確,進行手術的時候嚴格遵守腹腔鏡手術操作的基本原則,建立氣腹的方法都是使用閉合法。在注氣的過程中,醫生偶爾使用手掌對患者的腹壁進行拍動,這樣能夠讓氣體的膨脹更加均勻,氣腹在建立之后,沿著Veress針穿刺的相同方向,將套管穿入,對于患者有無出現臟器損傷的情況使用腹腔鏡直接觀察,對于手術操作過程中的難易程度以及是否可行進行準確評估,在直視之下,選擇粘連相對較少的區域建立其它的操作孔,使用鈍性和銳性結合的方法,對腹腔粘連進行游離,還需要進行常規的手術步驟。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58例患者均在鏡下順利完成,其中1例患者因為粘連嚴重,難以進行手術而轉為開腹治療,另1例患者因為形成氣腹的過程有很大困難,難以進行腹腔鏡手術,轉為開腹治療。
3 討論
在腹腔鏡手術當中,建立氣腹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氣腹才是讓手術操作空間能夠變得完整的一個前提,這也是順利完成腹腔鏡操作的先決條件。患者粘連在腹壁上面的腸管還有臟器,容易因為氣腹針的穿刺而受到損傷。想要盡量的避免內臟發生損傷的情況,很多的學者都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時候,腹腔粘連患者需要用開方法來進行氣腹的建立。但是本院在進行治療的時候認為,只有對手術適應癥有嚴格的掌握,然后在腹腔鏡操作原則的指導之下真性的建立氣腹困難的時候,及時的中轉開腹,這樣的話采用閉合法來對氣腹進行建立也是完全可行的[2]。
對于分離粘連的過程,能夠在婦科手術開始之前就完成。這樣粘連松解之后,組織的解剖過程相當清晰而操作的空間也因此寬松許多,所以不宜發生損傷的情況。但是如果臨床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的,不會對原發病灶處理腹腔粘連不分離造成多大的影響。如果是局限性或者是疏松的粘連,一般能夠通過電凝或者是電切的手段來進行有力,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注意電凝的時候要和腸管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在6厘米以上,而且凝固的時候不能夠太長。
腹腔鏡手術經過這些年不斷的發展還有完善,在我國的醫療領域之內已經有了重要的作用,經過我院的這次研究,證明了腹腔鏡手術對于腹腔粘連患者,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篇7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經手術治療確診為盆腔膿腫的5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28例(開腹組),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24例(腹腔鏡組)。根據術前使用抗生素時間將患者分為A組(抗生素治療≤3天)和B組(抗生素治療>3天)。腹腔鏡組:含A組13例;已婚22例,未婚2例,原發不孕1例;開腹組:含A組14例;已婚24例,未婚4例,原發不孕2例。兩兩組間比較,患者年齡、病史及術前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術前診斷及手術范圍術前診斷盆腔膿腫44例(84.61%),術后病理證實婦科盆腔膿腫42例,盆腔輸卵管結核1例,化膿性闌尾炎形成的盆腔膿腫1例;術前誤診為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8例(15.39%)。結合患者年齡及生育要求,根據病灶破壞程度,決定手術范圍:行次全子宮+雙附件切除1例,膿腫切開引流同時行闌尾切除1例,膿腫切開引流同時行部分小腸管切除1例,雙側輸卵管切除8例,單側附件切除24例,單側輸卵管切除12例,單純膿腫切開引流5例。術中均用甲硝唑沖洗盆腔,術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術后靜點抗生素,體溫正常24小時后改為口服抗生素,療程共2周。
1.3術前抗生素使用情況術前抗生素多選用二、三代頭孢聯合甲硝唑靜點,若存在藥物過敏改用喹諾酮類抗生素靜點,若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可根據藥敏試驗調整抗生素。
1.4術后隨訪術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門診隨診,隨診項目:婦科檢查及B超。
1.5觀察指標術前:觀察宮內節育器、盆腔炎或宮外孕病史、婦科手術史、術前并發腸梗阻情況。術中: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觀察體溫恢復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抗生素靜點時間及傷口感染和腸損傷情況。
1.6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分類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腹腔鏡組與開腹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2.2腹腔組與開腹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腹腔鏡組24例,無中轉開腹,無術中腸損傷、輸尿管及膀胱損傷,術后傷口均為甲級愈合,術后隨診3~6個月內無復發。腹腔鏡手術組在術中出血量、術后體溫恢復時間、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小于開腹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手術時機對手術的影響A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體溫恢復時間、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均小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盆腔膿腫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急性盆腔炎是婦產科中最常見的急腹癥[2],臨床上首選抗生素治療,一旦形成膿腫,抗生素就不能發生有效作用,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若繼發膿腫破裂或感染中毒性休克,多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開腹手術也確實可以改善患者的癥狀,但開腹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率較高[3],術中醫生的盆腔內操作、拉鉤及排墊等影響,可造成腹腔內粘連,導致盆腔膿腫復發率升高[4]。近年,經超聲或盆腔CT輔助介入治療盆腔膿腫的方法也在不斷地進行嘗試,比較適宜單純低位膿腫或宮頸旁膿腫[5];但高位膿腫及多發膿腫,對周圍組織解剖不清晰,可能延誤病情,導致嚴重并發癥,甚至有時因術前診斷不明確,給患者帶來更大危害[6]。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手術,其技術飛速發展,應用廣泛。20年前,盆腔炎性疾病曾是腹腔鏡手術的相對禁忌證[7],現如今,無論急性、慢性盆腔炎,均可通過腹腔鏡治療。部分盆腔膿腫術前不易明確診斷,本研究回顧分析52例盆腔膿腫患者,術前誤診率為15.39%。誤診患者多為臨床癥狀不典型性,院外經過間斷不正規抗生素治療,婦科超聲檢查提示附件區囊實混合性包塊,同時合并有CA125升高,在臨床上不易與卵巢惡性腫瘤及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鑒別。腹腔鏡在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方面有不可替代優勢,可以避免盲目治療,避免誤診。腹腔鏡手術還有其獨特的放大優勢,術野暴露充分,徹底沖洗盆腔、膈下區域,對于隱匿性膿腫清除徹底,減少術后盆腔膿腫復發。開腹手術傷口大,術后傷口容易感染,延長住院時間;腹腔鏡手術切口小,易愈合。本研究開腹手術28例,其中3例傷口感染;腹腔鏡手術組,傷口均甲級愈合,無感染,但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本文樣本例數少有關。另本文顯示,腹腔鏡手術治療盆腔膿腫,術中出血量、術后體溫恢復時間、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也均小于開腹手術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文獻報道相似[8]。充分體現了腹腔鏡手術的微創理念。隨診52例患者至術后6個月,均無復發。
3.2盆腔膿腫手術時機的選擇目前盆腔膿腫多主張若抗生素治療48~72h后無效[9],則積極進行手術治療。本研究中在病程長≥7天患者中,有5例術前發生麻痹性腸梗阻,其中2例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導致凝血功能異常,發生在病程≤3天的患者中僅有1例發生麻痹性腸梗阻。本研究提示,盆腔膿腫抗生素治療≤3天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體溫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小于抗生素治療時間>3天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術中發現,在抗生素治療時間≤3天急性期手術,術中以炎癥滲出為主,膜樣黏連較疏松,較容易鈍性分離;但若病程長,膜樣黏連較致密,子宮、附件與周圍組織如腸管、闌尾、大網膜等緊密黏連,增加手術難度,容易出血和損傷,分離時要先易后難,先分離解剖比較清晰的部位,邊分離邊辨別周圍的解剖關系,需要有腹腔鏡手術經驗豐富的醫生參加。本研究腹腔鏡組24例,術中均未發生副損傷,開腹手術中有1例腸損傷,可能與粘連嚴重且術前抗生素治療時間長,膿液浸潤腸道組織,導致組織脆性增加有關。因此,盆腔膿腫一經確診,如無手術禁忌證,建議積極手術治療。甚至,一旦診斷為盆腔膿腫,可急診行腹腔鏡手術治療[10]。
4結論
篇8
關鍵詞:腹腔鏡; 胃癌;手術配合
腹腔鏡手術是一門新發展起來的微創方法,是未來手術方法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醫生越來越嫻熟的操作,使得許多過去的開放性手術現在已被腔內手術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術選擇機會。隨著微創外科的發展,腔鏡手術已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腹腔鏡下胃切除術是近年來國內開展的一項新技術,具有手術視野清晰、創傷小、術后快速康復,疼痛輕、胃腸功能調整快,住院時間短、對機體影響小,并發癥較低等優點,深受廣大患者的認同。這對手術室護理的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現將手術配合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采用簡易取樣法,選擇2014 年7月~2015 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鏡下胃切除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診斷:均為胃癌;手術方式:均在腹腔鏡下行胃切除術。
1.2 手術方式 腹腔鏡下行胃切除術。
1.3 結果 30例患者腹腔鏡胃切除術術程順利,手術時間患者平均手術時間220 min,平均術中失血量30ml到100ml,手術過程順利。
2護理
手術中的護理配合
2.1術前準備 ①術前訪視術前1d手術巡回護士或器械,護士攜患者術前評估表到病房訪視患者,了解患者基本病情,讓患者了解手術前準備要點。克服不適感,減輕心理負擔,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由于腹腔鏡手術需在臍周穿刺,對臍部皮膚的清潔要求較嚴格[2],所以囑患者徹底清除臍部污垢,并保證皮膚完好無損。向患者介紹術前注意事項、消化道準備方法和目的、介紹腹腔鏡手術的麻醉和手術方式、手術的優點等[3],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療信心。本組患者均情緒穩定配合手術。術日熱情接待患者,仔細核對無誤后讓術前準備室建立靜脈通道于右上肢。導尿宜在麻醉誘導期,備好吸引器協助麻醉師行氣管插管,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②手術間的準備。手術在層流潔凈手術間進行,控制參觀人員及工作人員的出入。室溫保持在24℃,濕度40%~60%,③手術用物的準備。器械及物品準備術前1d與主刀醫生溝通,熟悉預施手術步驟,準備腹腔鏡專用器械一套、腹腔鏡胃腸特殊一套,30°一體鏡子,超聲刀頭以及連線、腔鏡下無損傷抓鉗、鴨嘴鉗等腔鏡下直線切割吻合器及釘倉,5 mm曲路卡和12 mm一次性曲路卡,各種鈦夾鉗及鈦夾,細紗條,進口縫線,各種止血材料,以及一次性手術材料手套,護套,敷料等。與其他腔鏡手術一樣,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亦面臨中轉開腹問題,故常規準備開腹器械包及用物。臺下腔鏡系統、高頻電刀、超聲刀機器,吸引器,架,暖風機,下肢加壓泵等
2.2術中配合 ①巡回護士配合。根據手術需要,將手術床調至頭高腳底、右高左低位;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約束帶固定穩妥,包布包裹肢體,避免接觸金屬,注意保暖,術中使用儀器較多,手術醫生要調換位置,儀器。放置要合理,整理各種連接線。主腔鏡系統置于患者左側,兩面液晶顯示屏均置于患者頭端,調好角度,避免反光,使主刀醫生和助手醫生均能獲得最佳術野。按手術需要正確添加切割閉合器及釘倉;填寫術中護理記錄單,完整粘貼切割閉合器釘倉的標識在記錄單上。將各種管道、導線連接在儀器上,檢查調試腹腔鏡清晰度。②洗手護士配合準備好術中所需常用器械和用物,提前30 min洗手,與巡回護士常規清點器械、敷料與縫針,與巡回護士配合用無菌保護套。隔離攝像頭線、光源線[4]。洗手護士要熟悉相關部位的解剖結構,掌握各種腔鏡器械的名稱及用途,檢查腔鏡器械的完整性,器械按使用的先后順序擺放并處于備用狀態,檢查氣腹針及吸引器頭是否通暢,調試超聲刀,超聲刀使用時間過長會使刀頭發熱(機器會自動報警),應將刀頭放入清水中震動沖洗,清除焦化組織,超聲刀與電凝鉤應交替使用,以保證刀頭良好的工作效率;由于溫差,腔鏡鏡頭易出現起霧現象,備無菌保溫杯裝70℃以上蒸餾水預熱鏡頭,保溫杯內需置一紗布,保護鏡頭。亦可用蘸碘伏溶液紗布擦拭鏡頭。備可顯影細紗條數根,以供術中壓迫止血;首先要配合手術醫生置曲羅卡,通常采用五孔法,建立氣腹后,維持術中氣腹壓力12~15 mm Hg,密切觀察手術步驟,及時遞上所需器械及物品,如有出血,用小紗條擦拭壓追出血處,吸引器頭壓在小紗條上進行吸引,可吸收血管夾和鈦夾的型號要根據所需夾閉血管的大小選擇,通常保留端用可吸收血管夾,切除端使用鈦夾。然后根據血管的大小和手術醫生的喜好,選用合適的可吸收血管夾。使用內鏡直線切割吻合器時正確安裝釘匣,避免因安裝錯誤而浪費釘匣或損壞吻合器。術中傳遞縫針縫合、小紗布擦拭時小紗條放置位置要心中有數,要隨時提醒術者拿出以免遺漏,在臍上方做一3 cm小切口取出全胃標本,沖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關閉腹腔。關閉腹腔前與巡回護士認真清點紗布、縫針、器械。妥善保管好切除的標本[5]。術中無菌無瘤技術的配合。惡性腫瘤在進行根治手術過程中,應強調無瘤原則,腹腔鏡手術也不例外[6]切除腫瘤時使用的器械要與其他器械分開使用,避免腫瘤細胞產生種植;腹腔用溫蒸餾水沖洗。手術結束后,關閉小切口前與巡回護士認真清點臺上所有用物,臺上所有醫護人員更換手套,用未接觸過腫瘤的器械關閉傷口。術后終末處置整理手術臺,為下臺手術提供整齊的環境,清洗物品后再次清點物品,可耐受高溫滅菌的器械采用高壓蒸汽滅菌,不耐高溫的器械采用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攝像頭、冷光源則用腔鏡保護套保護。手術結束后待患者麻醉清醒,與麻醉恢復室護士交接,送至術后恢復室觀察。
3結論
通過對30 例患者手術的觀察,我們體會到腹腔鏡下胃切除術比傳統開腹手術有手術切口小、創傷輕微,對腹腔內臟干擾少,術后疼痛輕的優越性。總而言之雖然完全腹腔鏡下胃切除術手術難度大,相對傳統開腹及腹腔鏡輔助手術有許多特殊性,但是先進的腹腔鏡技術發展與手術室的發展并進,需有優質的腔鏡手術器械以及專科護士的配合,手術室護士做好患者的術前訪視,關心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況,完善物品的準備、手術問準備及物品擺放;尤其洗手護士必須熟悉手術步驟和細節,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手術。預知主刀醫生的需要,熟練主動的手術配合,及時的調整,嚴格的無菌無瘤觀念和技術。以及術后對器械的保養和維護,這些都是取得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姚健,桑曉梅,羅黔.3D高清腹腔鏡手術的輻床應用探討[J].西部醫學,2013,25(4):513-514.
[2]張立峰.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腹腔鏡外科雜志[J],2010,15(12):929.
[3]鐘正明,陳善英.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重慶醫學,2010,39(15):2085-2086.
[4]程琳.腹腔鏡下胃癌全胃切除術79例護理體會[J].重慶醫學,2008,37(22):2622-2624.
篇9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技術在急腹癥中的臨床價值。 回顧性1995年10月~2005年12月,應用腹腔鏡技術為118例急腹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的臨床資料。結果 手術及病理檢查診斷證實,腹腔鏡手術成功114例,中轉開腹手術4例,無手術并發癥。結論 腹腔鏡技術在急腹癥中的應用具有獨特優點,既可以明確診斷又可同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可靠,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術;急腹癥;診斷;治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y in acute abdomen.Methods From October 1995 to December 2005,118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underwent the treatment with current laparoscopic devices and techniques.Results With laparoscopy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in 114 cases,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occurred in 4 cases,without any 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Laparoscopy operation had its own advantage to acute abdomen,the patients got sure diagnoses and treatment,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pplying.
【Key words】 laparoscopy;acute abdomen;diagnosis;treatment
1995年10月~2005年12月,我們應用腹腔鏡技術診治急腹癥118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8例中,男45例,女73例;年齡16~74歲,平均47.5歲。均經手術及病理檢查證實診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62例,其中膽囊頸部結石嵌頓45例;急性闌尾炎50例,其中單純性闌尾炎29例,化膿性闌尾炎13例,壞疽性闌尾炎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5例;胃竇部潰瘍穿孔1例。
1.2 方法 術前準備同常規開腹手術。均采用氣管內插管全麻,仰臥位,根據術中需要取頭高或腳高10°~15°,左或右側傾斜10°~15°。臍下緣作為觀察孔,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維持氣腹壓力在1.6~2.0kPa,經鞘置入腹腔鏡環視腹腔,明確診斷。根據病灶位置選擇操作孔位置,一般2~4個,手術結束后于直視下拔除。
1.2.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62例 術中腹腔鏡下觀察:膽囊均水腫增大,張力高,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連,其中18例大網膜將膽囊完全包裹,腹腔鏡下看不到膽囊;8例Calot三角粘連致密無解剖間隙;膽囊頸部結石嵌頓45例,5例部分膽囊壁呈黑綠色壞死。術中實施規范操作[1]39例,于膽囊頸部切開取出嵌頓結石后順行膽囊切除10例,膽囊大部分切除術[2]10例,術中中轉開腹手術3例,其中1例系膽囊三角粘連致密、萎縮變形呈團塊狀纖維化,膽囊管、膽總管、肝總管“三管”關系無法辨認,2例系膽囊頸部與十二指腸球部形成膽囊十二指腸瘺。對于術中切開膽囊減壓、實施膽囊大部分切除術、術中分破膽囊、術中出血滲血較多及腹腔污染重者,均于術區小網膜孔放置腹腔引流管,本組中放置腹腔引流管者18例。
1.2.2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50例 胃腸無創抓鉗提起闌尾,展開闌尾系膜,分離闌尾動脈,鈦夾夾閉闌尾動脈及系膜后電鉤切斷,于距闌尾根部0.3~0.5cm處使用絲線于內鏡下結扎闌尾,再于結扎線上方置一枚鈦夾夾閉闌尾,距結扎線遠端0.5cm處切斷闌尾并將闌尾從鞘中取出,將電凝棒插入闌尾殘腔內輕度電灼后,再用0.5%碘伏消毒闌尾殘端,殘端不包埋;或使用腹腔鏡縫合切割器(Endo GIA)一次切斷并縫閉闌尾殘端。
1.2.3 腹腔鏡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6例 吸凈腹腔滲液,置人胃腸無創抓鉗抓持牽引胃竇部并顯露穿孔,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5例,均于腹腔鏡下“8”字全層縫合穿孔1~2針,打結關閉穿孔,結扎后將一片游離的大網膜固定結扎在穿孔上面。沖洗腹腔,置腹腔引流管。胃竇部潰瘍穿孔1例,腹腔鏡下見其穿孔處直徑較大,約達0.8cm,潰瘍底部凹凸不平,術中懷疑潰瘍惡性變,中轉開腹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胃潰瘍,伴腸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2 結果
本組腹腔鏡手術成功114例,中轉開腹手術4例,分別為:膽囊三角粘連致密、萎縮變形呈團塊狀纖維化,膽囊管、膽總管、肝總管“三管”關系無法辨認1例,開腹行膽囊逆行切除術;膽囊頸部與十二指腸球部形成膽囊十二指腸瘺2例,開腹行膽囊切除、十二指腸修補術;胃竇部潰瘍穿孔1例,術中懷疑潰瘍惡性變,中轉開腹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胃潰瘍,伴腸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9例,均于術后24~48h下床活動,胃腸功能恢復,進流質飲食;腹腔引流管于術后48h無明顯液體引出后拔除。術后住院3~9天,平均6天。1例出現臍下穿刺孔感染,形成腹壁膿腫,經切開引流延期愈合治愈,余下切口均甲級愈合,無膽漏、胃腸道損傷、膽管損傷、術后腹腔出血等并發癥;腹腔鏡闌尾切除術50例,無一例中轉開腹手術,術后3~7天切口均甲級愈合痊愈出院,未發生手術并發癥。腹腔鏡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5例,穿孔直徑0.5~0.8cm,腹腔內積液量500~1000ml,術后48~72h內胃腸功能恢復,腹腔引流管無明顯液體引出后拔除,術后72h進流食,術后6~10天切口甲級愈合痊愈出院,無手術并發癥。
篇10
目的分析基層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指征,以提高腹腔鏡技術在基層醫院的應用。方法選擇該市18所縣級以下基層醫院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進行的婦科腹腔鏡手術900例為研究對象,統計并分析其病情、手術難度、手術結局和并發癥,歸納出基層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最好適應證。結果手術類型:子宮全切、次全切除手術嚴重并發癥明顯高于其他手術(P<0.05);手術級別:隨著手術級別的增加,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也依次增加,Ⅱ級手術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Ⅰ級,Ⅲ級明顯高于Ⅱ級(P均<0.05)。結論基礎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應以Ⅰ級、Ⅱ級的低級別手術為主,術中嚴密觀察,及時中轉開腹或轉上級醫院治療,避免不可逆損傷。
關鍵詞:
基層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手術指征;子宮切除術
隨著微創器械的不斷研發及微創技術的進步,外科手術逐漸向微創方向發展,腹腔鏡、宮腔鏡等內鏡手術已經部分取代了傳統婦科開腹手術應用于臨床治療中[1]。但基層醫院的腹腔鏡手術起步較晚,設備和手術技術都不太成熟,選擇腹腔鏡的手術指征成為困擾基層婦科醫生的一個問題。本文收集基層醫院900例腹腔鏡手術的完整資料,分析婦科腹腔鏡手術指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市18所縣級以下基層醫院共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900例,年齡17~63歲,平均(42.4±5.3)歲;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61例,初次手術者839例;手術級別Ⅰ級241例、Ⅱ及569例和Ⅲ級90例;手術時間43~149min,平均(94.57±14.52)min。住院時間4~7d,平均(5.43±1.06)d;手術者均為副主任醫師及以上級別,行腹腔鏡手術8年及以上。
1.2方法所有操作均按照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產科內鏡組《婦科腹腔鏡診治規范》[2]進行:①麻醉:氣管內插管加靜脈復合麻醉。②:取頭低臀高截石位。③氣腹針穿刺臍輪部,做滴水試驗,連接自動氣腹機,開始腹腔充氣,從低流量開始充氣,制造人工氣腹,設置壓力14kPa。注入二氧化碳氣體2L,此時可選擇高氣流充氣,流量20L/min。達到預設值時拔出充氣針。④將穿刺器插入相應的鞘卡中,術者手持穿刺針向腹腔內緩慢穿刺,旋轉刺入。穿透腹膜時會有突破感并聞及氣流聲,拔出穿刺針,接上氣腹管。進入腹腔鏡主鏡,連接攝像機光源纖維,并觀察腹內臟器情況。在腹腔鏡監控下進行其他孔穿刺,注意穿刺孔間距要合理。⑤使用抓鉗、無損鉗、雙極、電針、電鉤、剪刀及電鏟等進行檢查、切割和凝血等手術操作。
1.3觀察指標收集所有患者手術類型、手術級別等基本信息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分為嚴重并發癥、輕微并發癥和無并發癥三個等級。①嚴重并發癥:腹腔內出血需開腹處理,腹壁淤血、膀胱損傷、盆腔化膿性感染及輸尿管損傷需開腹處理。②輕微并發癥:上述并發癥在腹腔鏡手術當時能夠得到有效處理或術后藥物保守治療可有效控制。③無并發癥:腹腔鏡手術治療中無并發癥發生。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檢驗或確切概率法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手術類型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并發癥比較子宮全切、次全切除手術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手術,與其他手術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手術級別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并發癥比較隨著手術級別的增加,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也依次增加,Ⅱ級手術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Ⅰ級(P<0.05);Ⅲ級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Ⅱ級(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得到迅猛的發展,在基層醫院的普及面越來越廣,也成為基層醫院醫生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傷口愈合快、臥床時間短且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高等諸多優點[3],在婦科手術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大部分基層醫院的腹腔鏡手術治療還處于發展階段,從設備、操作到術中、術后應急處理都有諸多不成熟之處,諸多因素降低了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4]。但是,不能由于安全性受限就停止基層醫院腹腔鏡手術的發展。這就給基層醫院婦科醫生出了一道難題:如何制定基層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指征。就這個問題,筆者進行了本文的研究。從手術類型分析,子宮全切、次全切除手術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手術,子宮肌瘤剔除和宮外孕手術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從手術級別分析,隨著手術級別的提高,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呈明顯升高趨勢。子宮切除是婦科疾病中一種創傷較大、級別較高的手術,因此進行子宮全切、次全切除和子宮癌手術時盡量避免選用腹腔鏡手術[5-6];嚴重并發癥發生率較低的手術類型則可更多考慮選用腹腔鏡;由于Ⅲ級手術使用腹腔鏡的安全性太低,因此基層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最好以Ⅰ、Ⅱ級的低級別手術為主。從整體上看,基層醫院婦科使用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總體偏高,一方面和基礎醫院腹腔鏡手術尚不成熟,還需努力發展有關,另一方面,基層醫院應選派年輕人才到三級甲等醫院進修學習,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水平,盡量保障婦科腹腔鏡患者的安全。基礎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指征應因地制宜,切實可行,應以Ⅰ、Ⅱ級的低級別手術為主,對子宮全切、次全切除手術盡量避免選用腹腔鏡手術,隨時做好中轉開腹的準備,必要時轉上級醫院治療,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癥及不可逆損傷[7]。
參考文獻
[1]梁志清.婦科腫瘤腹腔鏡診治存在的若干問題及爭論[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6(3):153-155.
[2]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產科內鏡組.婦科腹腔鏡診治規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9):716-718.
[3]王瑾,陳瓊.基層醫院開展婦科腹腔鏡手術可行性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8):1148-1150,1153.
[4]廖鏡芳,周冬梅,鐘東彩.良性卵巢囊腫腹腔鏡微創手術84例臨床體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1,34(2):168-169.
[5]崔恒.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若干誤區及其對策[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2):81-83.
[6]徐瑋,滕銀成.LARVH與RAH治療婦科惡性腫瘤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