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外科護理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

時間:2022-06-09 15:52:33

導語:標準化外科護理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標準化外科護理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

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是切口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目前已被廣泛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中。良好的圍術期護理配合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本文探討標準化外科護理干預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行腹腔鏡手術的115例患者作為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57例和對照組58例。觀察組:男27例,女30例;年齡24~69歲,平均(39.17±5.82)歲;手術類型:膽囊切除術20例,闌尾切除術21例,子宮肌瘤切除術5例,卵巢囊腫切除術11例。對照組:男26例,女32例;年齡24~69歲,平均(39.26±5.91)歲;手術類型:膽囊切除術21例,闌尾切除術23例,子宮肌瘤切除術4例,卵巢囊腫切除術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教育、術前準備、心理護理、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術后并發(fā)癥護理等。觀察組實施標準化外科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護理。術前協(xié)助患者完善常規(guī)檢查;手術前1d向患者詳細講解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方法、手術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等,同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對手術所需器械及藥品進行嚴格、認真的核對。(2)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根據(jù)手術類型指導患者擺放正確體位;對手術所需的儀器設備、器械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核對,確保其性能完好不影響使用;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配合手術醫(yī)師完成手術操作,并隨時做好搶救準備。(3)轉運護理。手術結束后,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及時與病房護理人員完成交接工作,并完成術中生命體征記錄表交接;病房護理人員應在術后6~8h內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4)術后護理。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為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一般采取去枕平臥位,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手術情況,遵醫(yī)囑進行護理操作;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耐心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術后飲食指導;術后24h,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康復功能鍛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以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分值>90分表示非常滿意,80~90表示基本滿意,分值<80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比較觀察組及對照組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分別為(13.16±2.23)、(22.29±4.36)h,術后下床時間分別為(12.35±2.18)、(18.36±3.37)h。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不滿意3例、基本滿意20例、非常滿意34例,護理滿意度為94.74%;對照組:不滿意9例、基本滿意18例、非常滿意31例,護理滿意度為84.48%。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傳統(tǒng)的外科護理模式缺乏規(guī)范化的工作管理體系,導致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往往出現(xiàn)護理紕漏甚至護理糾紛的發(fā)生。而標準化外科護理干預通過對護理流程進行規(guī)范化,可為實際護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據(jù)及標準,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1]。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標準化外科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是由于標準化外科護理干預在術前、術中、轉運、術后護理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均規(guī)范了護理流程,使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更具流程化,能降低不規(guī)范護理操作的發(fā)生,對保證手術效果、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具有積極作用。綜上所述,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標準化外科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劉艷叢.早期護理干預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8,31(23):32-33.

作者:喬麗佳 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