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2:57: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展特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析特色小鎮的特色文化發展
摘要:特色小鎮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建設特色小鎮,有力資源、產業的融合。在特色小鎮中,文化是靈魂,是核心,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活力源泉,對此,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要注重特色文化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特色文化;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城鄉一體化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束縛,在這種環境下,建設特色小鎮具有重大意義。特色小鎮必須具備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擁有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能夠彰顯特色文化內涵,加快建設特色小組,有利于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產業的升級與融合。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也不斷提升,基于這種需求,特色小鎮應當高度重視特色文化發展。特色文化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靈魂所在,加快特色文化發展,有利于增強特色小鎮活力,彰顯特色小鎮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精神氣質。
一、特色小鎮建設中特色文化的作用分析
特色小鎮發源于浙江,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創新探索和成功實踐。特色小鎮建設特色性體現主要表現在產業上堅持特色產業、旅游產業兩大發展構架;功能上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形成城鄉一體化功能聚集區;形態上具備獨特的風格、風貌、風情。自浙江省“特色小鎮”取得良好成績后,全國各地也興起了特色小鎮建設浪潮。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特色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文化是一種資源,具有獨特的價值,對于特色小鎮而言,特色文化充分體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民眾生活風貌等,將特色文化融入到特色小鎮中,有利于實現外在視覺與精神內涵的統一,彰顯特色小鎮的文化內涵。其次,特色文化有助于推動特色小鎮的產業轉型。特色小鎮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產業融合,產業的融合必然會帶動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的價值又是通過文化產業來實現的。在“文化+”理念下,以特色為抓手,有助于產業的創新與升級,創造出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另外,特色文化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發展特色文化,有利于增強創業者對特色小鎮的認同感、歸屬感,從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引領作用,推動特色小鎮的更好發展。
二、特色小鎮特色文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研究
摘要:特色小鎮的基礎在于產業,小鎮立足的前提是要擁有特色突出的產業。對我國省級創建的796個特色小鎮進行產業特征的劃分,總結特色小鎮產業業態、特點,并根據《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報告(2018—2019)》構造的競爭力評價體系總結出六大業態特色小鎮的發展情況,從而發現問題。研究表明,特色產業定位不清和政府與政府邊界不清是中國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兩大問題,并以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國;特色小鎮;產業發展
特色小鎮起源于浙江,在國外并沒有特色小鎮這一說法,可以說特色小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特色小鎮的產業形成則主要體現為自然形成和“自然形成+政府培育”兩種路徑。比如,國外很多著名特色小鎮(格林尼治基金小鎮、硅谷等)的產生并不是認為推動的,而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演變,自然而然形成的。這類特色小鎮在中國也不少見,比如烏鎮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江南風貌而聞名;再者,中國很多特色小鎮是以“自然形成+政府培育”路徑發展起來的。這類小鎮具有自己的特色的產業、文化、風景等,基于這些稟賦,加之政府的培育,形成了諸多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的特色小鎮。比如,麗水慶元香菇小鎮是世界最早的香菇發源地,具有歷史悠久的香菇文化與產業,加上政府培育,從而形成了以香菇產業、文化為特色的香菇小鎮。
一、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特征
特色小鎮的表現形態眾多、類別多種多樣。目前,對特色小鎮的發展類型劃分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基本都是以產業類別對其進行劃分,但劃分的結果卻千差萬別。比如,第二批國家級特色小鎮申報將其分為商貿流通、工業發展、農業服務、旅游發展、歷史文化、民族聚居以及其他7大類。劉國斌(2017)等將其分為歷史文化、城郊休閑、新興產業、特色產業、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生態旅游、高端制造、金融創新和時尚創意10類。這種分類方法不單純是依據產業劃分的,還混合了小鎮的發展要素,如交通區位、資源等,可能還有主體,如時尚創意。無論以哪種方法進行劃分,成熟的特色小鎮應當是以產業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兼具“生產、生活、生態”的復合社區,產業在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中是長久的主線。因此,本報告對搜集的中國特色小鎮樣本的發展類型劃分原則是根據其主導產業進行,總結歸納發現,特色小鎮可分為現代制造、信息技術、商貿流通、旅游文化、金融服務和現代農業6大類。表1展示了中國特色小鎮的發展類型及其包含的業態、特點和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鎮。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特色小鎮具備的特點不同。一是商貿流通類特色小鎮作為人流、貨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樞紐,在吸納就業、投資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二是信息技術類特色小鎮主要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產業,在促進企業研發方面競爭力強勁。比如,南京未來網絡小鎮搭建了近20個專業技術、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務的平臺,聚集了眾多高端人才,包括專家9名,省雙創人才2名等。三是制造類特色小鎮入駐企業都注重提升品牌影響力、專注研發,有些小鎮以“高、精、尖”為產業發展方向,如杭州蕭山機器人小鎮、杭州東部醫藥港小鎮、嘉興海寧陽光科技小鎮等。四是金融服務類特色小鎮則在稅收、拉動經濟方面為小鎮提供重要助力。比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年繳納稅收額已達10.77億元,入駐企業1935家,有效助推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五是文化旅游類和農業類特色小鎮在特色產業的發展則表現出了相對的弱勢。其中,文化旅游類特色小鎮的數量雖然眾多,但競爭力較強的特色小鎮則較少;農業類特色小鎮本來基數就小,打造高端特色農業需要投入資金巨大,孕育高質量小鎮難度較大。知名度排名前50個特色小鎮中,①六大類特色小鎮分布存在差異,但是所有類別都有入選的小鎮。其中,現代制造類11個,信息技術類10個,商貿流通類9個,金融服務類8個,旅游文化類7個,現代農業類5個。樣本中旅游文化類特色小鎮數量較多,但質量較高的小鎮較少,而且競爭力較強的特色小鎮多為文化創意類,如南京江北設計小鎮、深圳龍華觀瀾文化藝術小鎮。現代制造類、金融服務和農業類的特色小鎮在產業方面具備較好優勢,而信息技術類則是最具投資前景的特色小鎮(見下圖)??傊?,各類特色小鎮各具特色與優勢。
二、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情況
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思考
1武隆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武隆縣委、政府相繼研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武隆縣特色效益農業產業扶持政策》、《武隆縣關于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明確了以特色效益農業為核心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思路,明析了產業選擇、目標定位和區域布局;扶持政策按照“公開、透明、穩定”的基本原則制定,從2013年起每年財政投入3000萬元以上用于扶持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并保持逐年增長,著力引導產業向區域性特色產業集中、向現代農業園區集聚、向規?;洜I轉變。按照重點發展高山蔬菜、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草食牲畜三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林果、漁業、茶葉三大特色產業的方向,著力建設特色高效農產品產業帶,目前武隆特色效益農業已經初具雛形。
1.1蔬菜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2014年實現蔬菜播種面積2.38萬hm2,產量48.6萬t,同比增漲3%和7.3%,建成以雙河、黃鶯為代表的優質蔬菜示范片333.33hm2。
1.2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勢頭強勁
2015年4月農業部、國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點名單,武隆縣被命名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目前,武隆縣有26個鄉鎮共60個行政村啟動實施了鄉村旅游開發,特色農(林)家樂、漁家樂、家庭公寓近1500家,避暑休閑農家達700余家,涉旅農戶達1.9萬戶,鄉村旅游接待床位達2.8萬張。2014年,武隆縣新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戶110戶,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到300萬人次。
特色經濟發展思考
*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南部,是一個以農牧業經濟為主的地區。全旗土地總面積8300平方公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良田,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氣候特點是十年九旱,農牧業產業化受自然因素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制約,進程緩慢,廣大農牧民在產業化中的收入占總收入的45%左右;全旗人口59.3萬人,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資源少,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旗,全年和季節性外出務工的剩余勞動力多,但因在整體上勞動力的知識素質和技能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并不很高,全年勞務輸出16萬人次以上,勞務輸出收入在4億元左右,占農牧民總收入的30%左右;工業經濟基礎薄弱,對財政貢獻率大的企業和項目少,工業經濟在全旗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足30%,是一個工業弱旗;財政收入增長較慢,財政支持經濟和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能力較弱,財政總量小,人均財政收入低,是一個典型的財政窮旗。
近年來,我旗旗委、旗政府以實施“生態立旗、產業化強旗、工業富旗、科技興旗”四大戰略為核心,采取一個產業,一個班子,一個規劃,一套措施的辦法,積極有效地推動了相關主導產業的發展,經濟建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尤其是作為自治區大力扶持的特色產業和我旗工業支柱產業的花炮產業異軍突起,日新月異,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該項產業不但傳承了*地區幾百年來的花炮生產工藝,而且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土地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等優勢,通過發展這項產業,繁榮了地區經濟,富裕了一方百姓,花炮業已成為*旗名符其實的富民強旗的支柱產業。
一、地區特色奠定花炮產業發展基礎
按照區域差異性理論,一個地區具有一個地區的區域特色,具有一個地區的差異性,差異性是不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差異又意味著區域個性,其中蘊含著潛在的發展優勢。善于發現潛在優勢,并將其轉化為優勢特色產業,使相對落后地區的經濟實現超常規發展,是區域間由失衡走向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只要堅持從差異中把握優勢,大力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盈利模式的產業體系,區域經濟就能逐步走上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花炮業的快速發展,正是*旗充分發揮地區特色,挖掘潛在發展優勢,大力培育地方特色產業的結果。在發展花炮產業上,*旗與全國的其它旗縣區相比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或者說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具體來說,發展花炮產業應具備技術、人力、土地、規模、市場等幾方面條件,*旗具備并很好地利用了這些條件。
(一)技術條件?;ㄅ诋a業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發展花炮業,需要具有一定數量的技術工人。該旗發展花炮產業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幾百年來,該地區花炮生產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生產的花炮品種日益增多,現已能生產9大類600多個品種產品,其中高中低檔產品類別比較齊全。在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培養和造就了數量眾多的產業工人,據初步統計,該旗現有花炮生產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2000多人;另外,通過近幾年的招商引資,該旗還引進了600多名外地技術人才,花炮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為花炮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才人力條件。*花炮產品的品牌形象逐漸樹立,產品的質量不斷提升。從大商標來說,該旗注冊了“*花炮”證明商標,就生產廠而言,現在該旗先后有17個花炮廠注冊了各自產品的商標,這在保護該旗花炮產業的同時,也促進了該旗花炮產品在競爭中提高了質量。
發展特色農業的探討
1特色農業發展的現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業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先進適用科技的全面推廣,推動農業經濟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全州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幾年來,在農業經濟建設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進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特色農業的綜合開發,加大了投資力度,積極引進特色農業建設的高新科技,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集體和企業參與特色農業的開發。目前,隨著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人們觀念的轉變、先進科技的推廣、科技意識的提高、市場觀念的增強,楚雄州以縣(市)城郊為重點,以特色栽培業為主的農戶、集體和企業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氣候資源,投資興建了規格各異的塑料大棚和溫室,選用優良品種,輔以合理施肥、高產栽培等科技措施,大量種植花卉、藥材、蔬菜等市場前景較好、開發潛力較大、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并銷往省內外各地。在市場經濟要求農業經濟建設必須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潮流中,特色農業的建設開發逐漸成為了當地農業經濟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
2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特色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發達的特色農業是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它是以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相結合,人工創造一個可控的農業生產特色環境,實現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的工廠式生產,以獲得優質、高產、高效,具有穩定效益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國內外特色農業發達的地區相比,本州的特色農業建設面臨著以下問題,制約著特色農業的穩步發展。一是建設規模較小、投資渠道較少、生產成本較高;二是塑料大棚和溫室的建設有待于合理布局;三是已建成的特色農業尚未充分合理地應用;四是農民的科技應用水平亟待提高,有關特色農業的科技培訓工作必須加強;五是部分地區信息的滯后產生了生產和市場脫節的現象;六是缺乏誠實守信地與農民合作、組織農戶和集體生產,開拓國內外大市場的龍頭企業;七是廣大農村粗放式的相關生產給特色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八是對特色農業的建設成效應當進行全面科學地評估。以上為本州特色農業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將來的特色農業建設中必須科學地解決。
3推進特色農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目前,本州特色農業建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內外特色農業發達的地區相比,無論是建設規模、投資力度、科技含量、管理水平,還是社會經濟效益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來自國內外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本州特色農業的建設要取得新的進展,實現健康發展,除了各級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引導發展外,必須立足楚雄州情,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搞好立項論證,引進特色農業的先進科技、生產資料及綜合開發技術,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方法,使特色農業建設中資金、技術、管理等資源實現合理優化配置,促進特色農業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城鎮特色發展分析論文
1問題的提出
建設社會主新農村的大前提是可持續良性發展,但如何長久地實現這一基本要求,這在具體的村鎮建設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目前許多規劃專員們常常是從村鎮的近期優勢與不利因素的分析入手從而確定規劃的基本形態,在城鎮體系規劃上也將資源及產業在區域范圍內進行了統籌的安排與協調。但從不同城鎮的發展形態上,產業分工上,成百上千的小城鎮的發展建設最終趨向于形成了小而全、產業重疊、發展雷同的競爭問題,無法與城市副業協調發展。這樣規劃上所說的特色的產業的規劃實際上是沒有長久發展可行性規劃,其發展結果是相當多的鄉鎮工副業及農副加工業是停留在作坊式的簡單加工層次,也常常是假冒偽
劣產品的發源地。所以新型村鎮特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著眼點和出發點。
2實現新城鎮建設特色化的要求
2.1規劃的基本前提與要求
新農村建設在滿足十五大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思路的前提下,必須要實現特色化發展,這樣可以防止建設的千篇一律的規劃老套,避免村鎮建設各方面的雷同,造成無特色、無競爭力的重復建設的浪費。所以要實現村鎮建設的特色化要求必須首先從以下方面入手:
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思考
摘要:文章主要根據沱沱河氣象站開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現狀,指出了工作中不足之處,并對其未來發展策略進行思考探討,以提升沱沱河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推動當地農牧業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沱沱河;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思考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及公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對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及畜牧產品需求量逐漸加大,也對農牧業產品品質提出了更多新要求。自沱沱河農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后,當地農業產業,尤其特色農業對氣象服務質量要求也逐漸升高,應該充分掌握沱沱河氣候情況,并根據當地氣候資源,為特色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有效的氣象服務。
1開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意義
沱沱河地處格爾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鎮,屬于長江源主源,氣候干寒,多風少雨,天氣復雜多變,干旱、暴雨洪澇、冰雹、雪災、寒潮、低溫冷害、大風等氣象災害多發。近年來,在全球氣候日趨變暖大背景下,各類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繁發生,對氣候生態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同時也對特色農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為促使特色農業持續發展,氣象部門應通過科學合理方法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積極開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
2沱沱河開展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現狀
特色海洋發展匯報
回顧總結本屆政府任職以來的工作實踐,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加快推進定海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于深刻理解和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從定海實際出發,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載體,走出一條具有定海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是要正確認識區情,理清發展思路。由于歷史局限性和發展的階段性,長期以來,對定海的優勢和作用認識不足。本屆政府深入分析宏觀發展環境和定海區情,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八八戰略”、市委“六六決策”,大力實施特色產業戰略、環境優化戰略和城鄉聯動戰略,著力建設先進的臨港工業基地、構筑長三角重要的海洋物流基地,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區、海島和諧社會和海洋歷史文化名城,促進全區經濟、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跨越式發展。
二是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定海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緊緊把握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機遇,依托區位、資源、人文等優勢,揚長避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路子。為此,我們根據區位資源優勢和現實產業基礎,著力發展海洋經濟,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要優化環境,重視招商引資。加快推進定海跨越式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作保障。這幾年,我們積極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區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四是要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和諧,始終是人類追求的社會理想,也是政府工作的最終落腳點。這幾年,我們始終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創新舉措加快社會主義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突出問題,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合力構建和諧社會。
五是要加強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制、務實、高效、廉潔政府是新時期對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定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這幾年,我們認真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健全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努力建設學習、廉潔、務實政府。
特色農業發展思考
**年10月10日—22日,新疆發展和改革委派員參加了國務院西部辦舉辦的“西部地區管理人才創新培訓工程”第十一期研修班的培訓,培訓的主題為“西部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培訓采取了專家講座、座談交流等形式,并實地考察了浙江省杭州市臨安縣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臨安市經濟發展較為強勁、發展勢頭良好,是浙江省17個經濟強縣之一,**年在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中列第75位。“十五”期間,臨安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5.2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3.83億元,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7263元,增長10%??疾彀l現,臨安市的農業經濟及產業發展表現出了一些新特點,其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一、臨安市農業經濟及產業發展情況及特點
1、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大力調整農業區域結構,著力培育區域特色支柱產業是臨安市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近年來,臨安市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著力改變“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農業區域格局,著眼于國內外大市場,充分挖掘和發揮本地的區域比較優勢,著力培育區域特色支柱產業和品牌農產品,建設區域化、規?;纳a基地,擴大特色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形成了總面積165萬畝的特色農業產業帶、產業群。重點培育“竹筍、山核桃”等農業產業,**年實現產值18.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建成省市農業示范園區15個,其中省級2個;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4個,面積49.2萬畝。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制訂農產品質量標準,下大力氣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21家企業獲得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山核桃、天目筍干等2個農產品獲原產地地域保護認證。19種產品獲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其中雷竹筍采用地膜覆蓋保溫新技術,延長出筍期,實現反季節銷售,農民種植竹筍收益明顯提高,占年均總收入比重達到80%以上。
2、著力形成以農戶專業化生產為基礎、社會化分工與產加銷協作相結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性措施。臨安市充分發揮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的有利條件,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促進土地使用權向規模經營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集中。目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7家,帶動農戶17萬戶,聯結基地76萬畝。4家企業達億元規模,20家企業有出口業務,12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產品涉及水煮筍、竹制品、糧食加工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加工增值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高。全市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63個,其中3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4230戶,帶動農戶35761戶,年代銷農產品2.6萬噸,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的程度,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市場體系建設和流通業的發展,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臨安市不斷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一是注重品牌建設,擁有浙江省著名商標2個,浙江省名牌產品3個,杭州市著名商標1個,杭州市名牌產品4個。二是強化宣傳和推介。充分利用博覽會等平臺加大對綠色農產品推介、展示、宣傳力度,并組織有關企業到上海、杭州、蘇州等大中城市推銷農產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是農產品販銷隊伍不斷壯大,農產品專職營銷人員5000多人,年銷售10萬元以上的大戶1300多戶,銷售產值3.5億元,與基地農戶建立了較為穩定的產銷關系。四是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建成了浙皖農貿城、青云竹筍批發市場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
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研究
1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概況
1.1垣曲縣概況
1.1.1區劃概況。垣曲縣又名舜鄉,地處山西省南部,從屬于山西省運城市,東跨王屋,西踞中條,南界黃河,北靠太行??h轄5個鎮,6個鄉,188個行政村,1277個自然村。全縣國土面積達1620km2,轄區總人口為232500人,市區常住人口97300人,流動人口22300人。轄區東西相距最遠65km,南北則為48km,總面積1620km2。人口密度約為143人/km2。
1.1.2地理與氣候。地處華北大陸板塊南面,鄂爾多斯地塊和河淮地塊接觸部分的南方,中條斷拱東北端東部,以黃河為界南面和河南省的澠池、新安縣相隔。境內北高南低,西、北、東三面環山,中部則是垣曲山間盆地,呈現出馬蹄形,同時北寬南窄,從北向南傾斜,連接黃河谷地北岸。整體海拔位于600~800m范圍內。全境72.24%為山區,面積達1170.80km2;25%是黃土臺原區、丘陵;其余則為洪積、沖積平原區。氣候方面而言,由于是暖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天干旱多風,夏天多有偏南風雨量集中,冬天則盛行西北風少雪干燥,四季分明,春秋水分充沛。而垣曲,熱量資源較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適宜很多農作物生長。
1.2垣曲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1.2.1垣曲縣農業發展狀況及經濟地位分析從農業的地位來看,2011~2013年農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變化不大,在2013年較前兩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基本維持在10%左右,全省維持在6%左右,垣曲縣農業所占的份額較大。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業總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宏觀環境的影響,工業增速放緩所致。此外,近三年垣曲縣農業增幅逐年降低,分別為7.3%、5.6%和5.1%,全省增幅基本保持在6%左右,可以看出垣曲縣農業的總量雖然在增加,但增幅卻在逐年降低,說明農業的發展速度要整體落后于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速度,農業起著穩定農村、促進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其基礎地位不可動搖,垣曲的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要繼續加大發展力度。從全縣的財政收入來看,2011-2012年大幅增長,2013年出現負增長,同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僅為8.5%。可以看出縣財力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已經初步形成,現代農業可以得到更多的財政支持,從而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