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07-20 16:3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發展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篇1

關鍵詞: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2-0023-1

1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梨樹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和畜牧業大縣,2011年全縣糧食產量再創歷新高,超過50億斤,全縣29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超過60萬。2011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為2573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5%;發包及上交收入為175萬元,占總收入的7%;補收入為1962萬元,占總收入的76%;其他收入為318萬元,占總收入的12%。集體經濟總支出2249萬元,其中:干部報酬支出為1045萬元,占總支出的46%,(占補收入的53%);他各項支出為1204萬元,占總支出的54%。無經營收入的村為244個,占總村數的83%。

2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村級經濟組織的收入來源渠道狹窄

從當前我們統計掌握的情況看,村級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財政轉移支付的補助收入,只有極少數的村有一點發包收入和資產處置收入,靠近102線和四梨線,梨十線周邊的村因為征占地有一部分土地補償費收入,絕大部分的村也將集體的預留地隨著二輪土地發包一次性包發到底,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支撐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

2.2 村級集體經濟的各項支出不斷上升

近三年來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由過去的3.8萬元,增加到6.8萬元,增加的轉移支付資金絕大部分增加到村干部報酬中去了,只有少量的資金用于彌補村級辦公經費的不足。特別是近幾年的村村通工程,需要村級配套的資金,基本上是空頭,極個別通過處置預留地和林地等資產彌補一部分,大部分是空缺,形成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新的債務,擴大了村支出的范圍和數額,直接影響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正常運轉。

2.3 村級集體資產難以盤活,債權不能得到有效清收

村級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很大,但多數是有賬無物或賬面價值大,實際價值小,更多的是閑置無用的廢舊資產。目前全縣各項收款(即欠村級組織的債權)在全社會的大背景下,沒有有效的政策和法規進行約束,特別是稅改前尾欠的稅費額度很大,很多農民認為聽話的吃虧,挑皮搗蛋的占便宜,也是近年來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難操作,議不成的主要原因。

2.4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負債沉重

由于歷史遺留和現實原因,多年來村在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村兩委換屆、村村通工程、一事一議和新農村建設等超越自身實際能力的支出,產生大量的新生債務,債務的本金又在繼續衍生新的利息債務,結果是事干了,欠了一大堆無力償還的債務,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村干部造成的困惑和煩惱是不言而喻的。

3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途徑和保障措施

曾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農村集體經濟,從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開始走到今天,走過了一條由強變弱,由弱變無,從輝煌走向低谷。原因是多方面,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是各級政府十分關切的事情,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短時期內很難找到能使村級集體經濟迅速發展壯大的捷徑和行之有效的辦法,要改變目前的狀況,我們認為,應從抓基礎,抓本質,抓長遠上做起,不能急躁,不能脫離農村的現實去研究和解決集體經濟如何走出低谷,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起。

3.1 著力提高村級兩委班子的建設水平

說到底大到一個區域,小到一個村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組織隊伍建設和人才建設。村級兩委班子的組織建設化程度和抓經濟建設的能力,直接考驗著一個村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建議,一是適當延長兩委班子的換屆間隔時間,保持兩委班子的相對穩定;二是盡快推進和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把大學生選派到兩委班子中擔任實職;三是有計劃分階段的實施村級主要領導實行財政供養,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抓組織建設。

3.2 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到今年為止,全省利用3年時間已經把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3萬元。大的村已達到6.8萬元。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方面的支出成本都在提高,轉移支付資金中,干部報酬一項就占去60至70%,各項辦公成本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目前轉移支付資金雖然較過去有大幅度的增加,但原有的基礎低,增加后的轉移支付補貼仍然是低水平的,沒有更多的可用資金投入到發展集體經濟上面,所以,適當逐年的增加轉移支付資金是十分必要和客觀的。

3.3 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控制支出

我們目前建設的標準化“三資”服務中心,無論是從制度保障,還是從業務管理上,已從根本上解決了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問題,但是在資金使用上,還沒有從實質上解決量入為出,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少事的問題,有很多超越自身能力和實際的建設工程,形象工程,減少公益事業建設要求村級配套的比例和額度。

3.4 加大對村級債務的化解力度,減少村級債務的剛性利息支出

目前,村級債務嚴重困擾著各級干部,建議上級部門加快推進化解村級債務的進程和化解力度,使各級干部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抓經濟建設。

3.5 積極探索發展村級經濟的各種途徑

篇2

論文摘要 分析了江蘇中部沿海的環本農場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促進環本農場農業經濟的發展。

環本農場地處蘇中通州市與如東縣交界的黃海之濱,土地面積480hm2,其中耕地347hm2,農業職工330多人,其中管理人員16名,分東、西場成立了2個農業職工大隊。種植業以糧食作物大麥、小麥、玉米,經濟作物大豆、棉花、油菜為主。長期以來,農業在農場經濟總量中比重較小,農業種植效益不高,農工收入整體偏低。筆者通過對該場農業經濟的深入調研,提出該場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1土地資源不足,農業虧損嚴重

由于承擔了農業職工社會保險支出,集體收入僅靠承包費收入維持,帶來農業嚴重虧損。近年來,農業分場每年承擔的人員性支出都在300萬元以上,農業土地發包價格僅6 225元/hm2,養殖水面僅4 500元/hm2,靠土地發包,農業增效空間非常有限,農業分場年虧損額都在50萬元以上。

1.2產投矛盾加劇,農業基礎脆弱

一是農田水利建設滯后,排灌水系不分,全場480hm2耕地,有灌溉能力的只有39%,抽水泵站設置不合理,水路不暢,取水困難,水泵不能正常發揮效用,遇到夏季少雨干旱,無法灌溉。全場80%的條溝亟需疏浚,排水功能受到制約,下游還有咸水倒灌現象,嚴重影響農業生產。二是農業機械作業能力不足。農業機械私有化以后,僅有普通收割機2臺、大型拖拉機6臺、小型播種機2臺等機械和農具,作業質量、作業速度都難以達到標準,特別是秋收秋種不能適應季節要求,造成遲耕晚種,嚴重影響機械作業質量和作物產量。三是倉儲容量嚴重不足,倉庫只有1 500 m2,且庫房結構老化,水泥場地不足1.2hm2,根本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

1.3產業發展緩慢,規模效益不佳

農業產業化的集約化要求與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零星、分散矛盾尤為突出,造成產業化發展緩慢,不能取得起碼的規模效益。

1.4局限傳統農業,結構調整不快

受傳統農業思想的局限,造成結構調整不快,農業產出不高。從農場農業結構現狀來看,大麥、小麥年種植面積300 hm2,小麥產量僅5 250kg/hm2,產值僅7 350元/hm2;水稻年栽插面積133hm2,產量僅7 125kg/hm2,產值僅1.35萬元/hm2;瓜類80hm2,產值2.25萬元/hm2;特色蔬菜10hm2,產值2.85萬元/hm2;棉花、大豆等經濟作物67hm2??偟膩碚f,農業單位產出不高,效益仍然偏低。

2對策

2.1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機制

環本農場農業人多地少,建設現代農業是唯一的戰略選擇。因此,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揚長避短,選擇主導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在南通當地連片的優勢,逐步向特種農業、特種養殖業以及生態農業、園藝農業方向發展。東場與如東縣經濟開發區、通州濱海工業園區相鄰,有條件時可以發展為農業開發生態園區,發展以特種蔬菜為主的集種植、養殖、觀光為一體的特色農業。西場面積小,淡水資源豐富,灌排條件好,條田方整,交通便捷,農田小氣候和土壤條件相對較好,可以逐步發展園藝、苗木和果蔬類特色經濟作物。

2.2加強基礎建設,提高保障能力

要在認真搞好調研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結合農場布局調整,合理確定農業發展方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以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場經濟可持續發展。著重抓好3個方面:一是在農田水利建設上,統籌兼顧,加強洪、澇、漬、旱治理,使農業灌溉、排澇能力顯著加強,基本實現日降雨200mm排出不成澇;二是加強倉儲曬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產品周轉迅速、保存安全、銷售高價;三是加強對農業機械和特色農業的投入,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3實施多元發展,實現多元創新

一是實現經營方式多元化。突破傳統經營思想,跳出土地搞經營,在確保土地租金收繳的基礎上,探索高效農業、訂單農業、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經營模式,發展現代農業經濟。二是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引進農業項目,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爭取納入地方城鎮建設用地整體規劃,成為地方政府縣域經濟的一部分,爭取優惠的投資政策,使土地的資源優勢得到最大化利用,解決職工就業再就業,減輕農業負擔,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篇3

農村大部分農民文化素質較低,缺乏農業科學技術。只能以傳統的方式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種植一些玉米、高粱等普通糧食作物。而稍有文化的農民和農民子弟寧可遠走他鄉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鄉過耕種的生活。在通貨膨脹背景下。種子、化肥、灌溉用水、耕種等基本生產費用不斷增長,導致農民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盡管國家每年都有少許補貼,但由于玉米、高粱等糧食收購價格較低,因此農民年收入較少。僅以緊靠哈爾濱地區的呼蘭周邊農村為例。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4000元,在呼蘭白奎縣城中一平米房子都買不到,僅相當于一些鄉鎮干部的一頓飯錢而已。

二、投資誘力弱、工業化水平低是黑龍江農村經濟客觀現實

黑龍江農村地區經濟結構調整進度相對緩慢,現代企業制度更沒有建立,支撐縣域和鄉鎮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支柱產業得不到健康發展,而且由于黑龍江農村地區發展基礎薄弱,大部分農村地區仍以簡單的生產加工來帶動地區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更是滯后很多,甚至有些農村地區工業指數為零,一直以來根本就沒有過工業生產項目。較低的投資誘力和工業化水平及不良的投資環境導致黑龍江農村地區的經濟越來越落后。即使條件相對好的一些地區不惜花血本架橋修路建立和引進一些企業,然而缺乏整體規劃,盲目發展。不僅影響和破壞了周邊環境,阻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傷害了經濟體制和經濟實體,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三、通貨膨脹推高物價,降低了農民消費水平

近年來。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城區改造和市場炒作推動了房地產價格的快速飚升,同時住房也成為個人資產保值增值的最好投資產品。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帶動了消費物價指數的節節盤升,從而引發了物價的全面上升。尤其是今年以來。食品價格不斷出現大幅上漲。通脹問題尤為突出,CPI繼10月份達到4.4%之后,11月份同比上漲5.1%,創下28個月以來的新高。通貨膨脹下,最受傷害的是百姓。尤其是農村百姓。根據最近調查顯示,農村物價遠遠超越縣城甚至市區,同樣的新鮮蔬菜,農村價格要比縣城或市區高出1元以上甚至更多,較高的物價嚴重制約了農民的生活消費水平。尤其是冬天,大部分農家只能依靠自己種植和儲存的土豆和大白菜過冬,當然這和區位條件以及交通運輸成本也有一定的關系。盡管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就提出拉動內需,但是十幾年來,我國黑龍江農村消費比重小僅沒有增加,反而每年都有所降低,出現如此狀況。只能說明黑龍江農村廣大百姓的消費能力確實有限。因此加大黑龍江農村投資建設力度,增加農民補貼和社會保障,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抑制通貨膨脹,成為拉動黑龍江農村消費水平的重要途徑。

四、資源豐富,但未能惠及于民

篇4

一、林業發展的重要性

21世紀的今天,人們會親切的稱森林為大自然的肺,由此可見森林覆蓋率以及森林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森林具有極強的空氣凈化功能,它不僅可以吸收人們排出的二氧化碳,還能釋放出更多的氧氣,進而抑制各種自然災害比如洪水、泥石流等的發生,一言以蔽之,當災害發生的時候,樹木等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攔截作用。此外,森林除了有上述作用之外,還與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密切相關,能為人們提供充分的木材資源。

二、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采伐毫無節制

林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化環境,這種美化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還能消除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最終改善居住環境。然而目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加節制的砍伐原本就稀缺的林業資源,這就使得我國的采伐與森林培育比例嚴重失調,不僅會使得后備的可采森林資源急劇減少,永續利用森林資源也變得難上加難。近年來,我國不斷的將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作為林業發展的最終目標,但隨著林業資源的不斷減少,這些目標的實現都只能是成為泡影,如若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的破壞,不僅會導致嚴重的生態問題的出現,還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

(二)科技水平相對落后

在我國,常常會出現諸如樹木成活率低、混交林以及闊葉林少等一系列問題,此外,林木幼苗也十分的單一,究其原因,是因為在造林技術方面還不夠科學,既沒有講究植樹造林的技巧性,也沒有植樹中的苗木假植以及精品地塊不澆水等問題,在一些地區,即使有使用新興技術,也會因為高新技術引進以及應用技術滯后等原因而是原先取得的成效成為空談。與此同時,因為林業發展中存在的注入產品附加值低、加工粗放以及加工技術水平落后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林業的發展,這就要求林業管理工作者要能夠在技術上做出巨大的變革以及創新,從不根本上遏制不良事態的發展。

三、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技術與水平管理

就林業經濟的發展而言,大多是以市場為導向,林業企業要想真正意義上的提高自身的發展實力,就必須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并引進國外的管理理念,林業建設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設備也不能僅僅是國外落后的設備,相反的,可以采取大企業、大公司聯合的方式,從企業自身創新以及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不斷的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水平,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出發,不斷的提高設備的能力,最終提高我國的生產工藝。就林業經濟發展中的管理而言,必須采用政企分開的方式進行,只有將企業、政府的管理分開來,才能實現企業的自主管理,進而高效率的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二)優化林業經濟結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最為推崇的就是新型經濟林建設,這種新型經濟要求相關林業部門要能夠以市場為出發點,不斷的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在大力發展林業特色經濟的痛死,為國家培育出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最終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林業特產,這些林業特產經過當地人的分類、整理以及加工,會變成眾多的綠色食品,比如林區里面的藥材資源可以用于發展醫藥制造業、竹筍能夠加工成綠色食品等。同時,林業部門要不斷的調整生產力布局以培育新興產業,在推動產業重組的同時解決林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新形勢下,林業經濟要想取得實質上的發展,還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有力支持,這種支持不僅表現在資金方面,還應體現在制度方面,那么,政府應從哪些角度支持林業產業的發展呢?首先,政府必須認識到資金保障在林業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針對林業發展以及建設中的項目,要盡可能的去爭取,同時,林業經濟建設過程中需要的經費,政府也要給以最大程度的幫助,可以建立林業獎勵資金制度;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規等來保障林業經濟的發展,比如政府可以實行寬松政策,允許投資者和經營者運用現代化的經營手段以及經營方式促進林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不僅有利于加快轉變林業經濟發展的步伐,還能很好的提高森林的數量,保證林業產業的規范化發展。

四、結語

篇5

關鍵字: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

一、農業與農業經濟

傳統農業是指通過培養生產植物和養殖動物而獲得食物和工業原料的產業,其對象是植物或者動物,人們通過發現和利用動植物生長的規律,經過人工培養獲取人們所需的物質。

農業經濟是關系國民生計的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將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發展中是大勢所趨,現代化農業和農業經濟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是農業和農業經濟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如何發展現代農業,使農業的發展緊跟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全世界關心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嚴重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何況,農民數量仍占我國總人口數量的大多數,就更顯示了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怎樣解決目前我國農業經濟遇到的瓶頸發展農業經濟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目前我國農業經濟遇到的問題

(一)農業資金投入少,基礎設施嚴重落后

我國農業地區較分散,很多農業產區分布在偏遠的山區,基礎設施嚴重落后,有很多農業基礎設施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根本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針對農業投入的體系。農業投入一般有三個主要方式:農民自己投資、市場投資以及國家投資。農民投資能力嚴重有限;市場投資的企業少、規模小,不能為農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國家財政投資因各地財政狀況不同,可以投資的農業基層項目少且質量低。

(二)農民專業知識欠缺,市場信息閉塞

我國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真正懂農業科學生產的農民少之又少。加上現在氣候變化多端,對農業種植要求提高,僅靠過去的種植方法無法應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其次,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和數量要求也大大提高,農民不懂科學的種植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和數量上很難做到平衡?,F代農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自給自足,要想提高農業發展就必須發展農業經濟,市場決定生產,農產品生產也要靠市場決定,農民種什么,不能僅靠自我意愿或者是政府鼓勵,要多關心市場動向。但是我國目前的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嚴重缺乏,加上現在市場瞬息萬變,農村市場信息又嚴重閉塞,農業發展不能很快適應市場。此外,一些地方在進行結構調整時,沒有透徹研究市場規律,導致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能力大起大落,給農民帶來很大的損失。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勢不可擋。長久以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方式導致農業生產習慣難以改變,生產技術難以提高。我國城市工業產業化近年來發展飛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已經嚴重落后于工業產業化的發展速度,主要表現為: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生產規?;潭鹊?,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少,進行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多、深加工企業少、農產品增值率低,龍頭企業少、標準化生產依舊停留在初級階段。此外,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民進行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直接面對市場,抗風險能力低,一旦市場發生變化,農民損失慘重。

(四)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

我國農民數量多,但是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城鄉二元制使得農村和城市經濟發展差距大,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價格差距過大導致農民經濟收入少但生活負擔重,很多農民為了養家不得不進城打工,有關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城市中的農村流動人口年輕化程度高,大多為80、90后,這些流動人口大多處于結婚生子的年齡階段,生活壓力大。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此外,農民工外出務工大多帶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對勞動保護和合約簽訂懂的少,因此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如:工資拖欠、工傷處理、工作時間不合理等等問題不知道怎樣解決。

(五)農業科技推廣難

農業科技推廣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由于我國農業地區分散,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資金欠缺等原因,使得農業科技在農村推廣困難。當然,農業科技的推廣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由于我國目前缺乏相應的體制管理,導致農業科技的推廣進程緩慢。很多農民不懂得合理使用農藥、種子和施肥,缺乏正確指導,結果花費很大力氣卻成效甚微,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三、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改善農業基礎設施

首先政府要提高重視,通過引導增加政府資金投入、市場資金投入、引入工商業部門的管理和市場機制,建立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把農業發展逐漸引入到“工業化農業、科學化農業、集約化農業、市場化農業、社會化農業”的道路上。鞏固農業經濟的基礎地位。在農村加大灌溉工程、植保工程、種子工程、動植物防疫體系、農業信息網絡等工程的建設,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此外,加大對農業相關政策補貼,提高農業服務水平,推進農業示范點、示范區建設,摸索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二)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發展也要緊跟時代,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設置農業經濟發展機構,聘用專業知識過硬有服務農業經濟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發展運行新機制;政府要加大投資力度,并鼓勵企業建立科研中心,加大研發力度,創新農業產品品種和生產;建立農作物以及畜禽優良品種的繁殖和疾病防御推廣體系,幫助農民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建立科學技術進入農戶工程,利用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幫助農民,提高農民的專業素質,推進高科技農業持續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減少勞動力,降低勞動量,釋放多余勞動力,減少勞動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增加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三)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循環經濟發展一直被人們關注,農業的生態循環發展也正在被重視和推廣。如何利用有限的生態資源發展現代農業經濟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把農業經濟和自然資源結合起來,推動農業經濟向科學轉型,以生態循環理念為基礎,堅持資源合理利用、采取集約開發和及時保護,做到環境污染及時治理、資源循環利用、減少成本投入、清潔生產,全面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圍繞“三農”,做到農民素質提高、農村村容清潔、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好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加強交流學習,不斷探索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的新模式和新機制,為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好服務。

(四)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發展離不開產業二字,要做成產業,就需要鼓勵扶持農業經濟龍頭產業,通過龍頭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首先,要做好原料基地的建設,隨時保證農產品加工原料需求,推動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朝優勢地區集中,減少運輸成本,節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其次,政府引導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和推廣,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擴大農業生產輻射面,增強農業產業化對農業經濟的帶動,將小規模的農業生產推向有組織、有規模的市場經濟中。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要以龍頭產業為中心,推進龍頭產業的集中化,形成規模,讓這些龍頭產業發展成為設施配套、上下承接的產業群,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以此發揮其規模效應。同時,要強化這些企業的標準化生產和管理,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質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大國,農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伴隨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的發展也應該緊跟步伐,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雖然現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遇到瓶頸,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這些問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抓住科技快速發展的機遇,結合實際,解決問題,鞏固農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促進我國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小翠.中國農業發展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07).

[2]張萬愛.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3(10).

篇6

關鍵詞:交通運輸;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

0引言

各項經濟活動正常開展離不開交通運輸作為支撐,交通基礎設施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同時也極大便利了人們日常出行。國家對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規模不斷增大,有效拉動交通運輸經濟發展。以2016年交通經濟運行狀況為例,其發展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交通方面的固定資產投入也處于高位運行,完成額度為2.85萬億元,不斷提升交通運輸民生服務能力,完成民生實事13件。雖然交通運輸供給量逐漸提升,但是在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結構性矛盾,必須對客觀存在的問題加以重視,并分析具體原因,采取相應解決對策。

1發展交通運輸經濟重要性分析

1.1社會作用交通運輸經濟發展

為人們日常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僅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高就業水平,同時建設材料的投入也拉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在出現突發事件或者特殊時期,如發生自然災害時,通過多種類型的交通運輸方式,及時實現救災物資的運送,轉移受災人員。交通運輸行業屬于戰略產業,應充分發揮多種運輸方式優勢,以完善的運輸通道為依托,促進生產力布局及資源配置的優化。

1.2經濟作用完善的交通運輸條件

能夠保證經濟活動正常展開,加快生產要素及人力資源的流動,促進經濟空間形態的形成及演變。近年來交通運輸網絡初具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輸成本,加強區域間聯系。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于交通運輸需求量不斷增大,為交通運輸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同時也提供了必要資金支持。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有效拉動沿線經濟發展,形成空間發展軸。交通運輸規模應與社會經濟發展保持協調一致,既滿足社會客貨運量的需求,又要不斷調整實際運輸量,創造更大經濟價值。

2交通運輸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交通運輸發展相對滯后

雖然我國交通運輸規模逐漸擴大,但仍舊存在不同程度滯后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交通運輸供給量不足,尤其是在貧困地區以及山區地帶,由于資金、地勢條件等因素限制,交通基礎設施覆蓋程度較低,加劇了當地貧困程度。其次,交通運輸網絡不合理,城市交通擁堵是其最突出的表現,導致物流運輸降低,影響人們正常出行。再次,城鄉交通建設不均衡,加大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城鄉差距,不利于城鄉之間互聯互通。根據《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統計的數據,以公路運輸為例,截至2016年我國公里總里程已經達到了469.63km,每百萬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為48.92km,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但是我國人口密度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仍舊面臨較大的交通壓力。

2.2交通運輸資金保障問題

資金問題是制約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完善的交通運輸作為依托,要求其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而基礎設施屬于準公共物品范疇,若單由政府部門投入資金,不僅會增加財政負擔,也無法滿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不利于交通運輸經濟持續發展。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內部競爭更加激烈,勞動力、原材料等各項成本也不斷提升,導致建設造價隨之上升,更加劇了資金短缺問題。不同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制約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規模,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

2.3交通運輸安全問題

在現階段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過程中,安全問題較為突出,2016年僅貨車事故就發生5.04萬起,造成死亡人數為2.5萬。同時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逐漸攀升,目前已經達到了2.9億輛,對于交通運輸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增加客貨運空間位移范圍時,也應不斷加強安全保障措施。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將安全事故頻發原因歸納為以下兩點:其一,安全管理意識不足,在交通運輸過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制度,無法真正保證安全行駛。其二,駕駛人員操作不規范,超載超速、違章操作等問題仍舊存在,潛在安全問題突出,導致事故發生機率不斷提升。

2.4交通運輸管理制度不健全

交通運輸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相應管理制度作為保障,現階段我國交通運輸管理制度還不健全,不能完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對于交通基礎設施需求量增加,出現過剩運輸量;而經濟發展低迷階段,交通基礎設施閑置,導致獲利下降。因此必須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交通運輸管理體制。

3促進交通運輸經濟健康發展的對策研究

3.1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程度不斷提高,對于交通運輸需求量呈快速攀升狀態,因此必須逐漸拓展資金籌措渠道,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通常情況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相對較大,需要大量勞動力、原材料等方面的資金投入。而由于交通基礎設施自身屬性,資金回收速度相對較慢,導致資金籌措存在一定難度。政府作為交通運輸規劃引導主體,在給予相應財政投入的同時,可在基礎設施建設、養護中適當引入社會資本,多渠道吸納資金投入。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也應加強造價管理與控制,形成資金聯動管理機制,引入動態管理理念,科學編制資金預算,盡量降低建設成本,提高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水平。

3.2明確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目標

交通運輸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及先導性產業,為各項經濟活動正常展開提供保障。為了保證交通運輸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必須制定科學戰略計劃,明確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交通運輸的積極作用。交通運輸應與社會經濟發展保持一致,確保其供給量能夠滿足經濟活動需求,避免存在供給量不足的情況,不利于社會經濟發展,但過度超前也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因此,應綜合考慮社會經濟要求以及當前交通運輸狀況,從全局角度出發形成科學發展模式,促進交通運輸網絡不斷完善。

3.3加強交通運輸綜合管理

首先體現在安全管理層面,相關部門應加強違章行為打擊力度,提高交通運輸管理的規范性。同時不斷完善車輛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貫徹《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等的規定,禁止質量不合格的機動車投入運營。定期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崗位培訓,提高業務能力與水平,進而規范安全管理行為,減少交通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提高駕駛人員安全意識,從根本上提高交通運輸安全性。其次,推進交通運輸網絡化管理,充分利用電子監控儀器、測速設備等,實現對交通運輸動態監管,及時處理交通事故,盡量減少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

3.4優化交通運輸管理機制

應根據實際運行狀況促進交通運輸管理機制的完善,使交通運輸結構得以優化,綜合利用多種運輸方式的優勢,滿足客貨運需求?,F階段,信息技術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交通運輸管理工作中也應加大科技投入,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及時掌握經濟發展實際需求,為交通運輸規劃提供理論依據,促進提高運輸網絡的科學性及合理性,逐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促進經濟均衡發展。同時通過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實現數據的快速高效處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不斷加強管理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做好交通運營單位的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形成科學的交通運輸管理機制,提高交通運輸穩定性。

4結語

在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外界多種因素限制,還存在一定不足之處,諸如建設資金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制約了交通運輸經濟持續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此類問題,對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及交通運輸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戰略規劃,加強綜合管理,適當引入信息技術,進而提高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農村經濟;問題;對策;寧夏西吉

中圖分類號 F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319-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ji County

YANG Jun-rui

(Xij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Xiji Ningxia 756299)

Abstract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Xiji County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ji County.

Key words rural economic;problems;countermeasures;Xiji Ningxia

西吉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全區人口第一大縣、少數民族聚居縣和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屬典型的農業生產大縣,自然災害頻繁,十年九旱,水資源貧乏,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西吉縣委、縣政府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形成了馬鈴薯、草畜、特色蔬菜、小雜糧等優勢主導產業,農村經濟發展迅速,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 658元。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筆者通過深入基層,開展了調查研究,現就西吉縣“十二五”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策探討如下。

1 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發展方式落后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西吉縣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水資源短缺,缺水將成為今后制約西吉縣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季節性的干旱、冰凍、雹災等災害時常發生,再加上勞務輸出使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逐步擴大,使得留在農村務農的人員大部分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整體素質下降,對新的科學技術接受速度慢,自主創新能力差,嚴重影響西吉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1.2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近年來,西吉縣的馬鈴薯、小秋雜糧、芹菜等特色蔬菜的產量在不斷增加,增產空間不大;此外,受國內農產品市場和國際農產品貿易形勢變化的影響,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上升空間有限[1-3]。

1.3 城鎮化帶動農村作用不明顯

西吉縣位于寧夏南部山區,是全國的重點貧困縣之一,基礎薄弱,城鎮化發展滯后,屬于剛起步階段,城鎮化對農村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2 發展對策

2.1 發展農業機械化

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通過組建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和農機合作社,實行集中連片的機械化耕作,開展農業生產規?;洜I,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使西吉縣農業可持續發展。

2.2 發展旱作節水農業

西吉縣屬干旱地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的比重較小,僅為20%,旱地面積占耕地的80%以上。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強旱作節水農業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合理輪作和間作套種,科學進行肥水管理,引導農民采用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推動西吉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2.3 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增強農業科技支撐能力

一是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大馬鈴薯、芹菜、胡蘿卜等優良品種培育,并進行示范推廣,以農業科技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做好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的示范帶頭作用,引導涉農企業、合作社、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向農民推廣專業科學技術,使各種社會力量都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中來,推動西吉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三是加強農業科技培訓。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2.4 調整農業結構

一是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根據西吉縣實際,加大對馬鈴薯、草畜產業、特色冷涼蔬菜、小雜糧等優勢農產品和優勢區域的扶持力度,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優勢產區集中,引導生產、加工、流通、儲運等設施向優勢產區集聚,加快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產業帶。二是突出產業發展重點。對于馬鈴薯、小雜糧,要推進高產創建,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對于西吉芹菜、胡蘿卜、番茄等特色冷涼蔬菜,要推進集約化、設施化生產,提高專業化、規?;a水平。對于肉牛、肉羊等養殖業,要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提高質量安全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4-7]。 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對農業特色產業,要嚴格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加大農產品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保護力度。加快良種開發和推廣應用,提高農產品品質率,增加農產品的收入。

3 參考文獻

[1] 郭劍平.“十二五” 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考和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9):9.

[2] 萬俊毅,陳浩.廣州北部山區發展特色都市農業的思考與建議[J].南方農村,2012( 1):12.

[3] 趙麗佳.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湖北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22):241-245.

[4] 徐勇,許炯心,房金福.黃土高原中部丘陵區(中尺度)農村經濟特征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4-21.

[5] 周桂華,周建農,許才明,等.蘇北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04(1):5-9.

篇8

[關鍵詞]大學城;商業圈;區域發展;區域規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25

大學城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一些弊端,20世紀80年代,煙臺萊山區幾所高校相鄰而建,其周圍所發展的商圈也是以大學城為中心而建成,最典型則屬萬象城商圈,本文就以圍繞萬象城商圈發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1大學城商圈的形成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實行第二次高等院校調整,擴大獨立大學的規模、建設發展多校區大學、大學及校園在空間上集中,高等院校城市化、區域化等。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逐漸成熟化,城市化發展也在加快,教育和科研發展迅速并且逐漸強大,政府、企業與高校的合作等作用,促使大學城在中國的迅速發展。

大學城形成時,其附近的小商戶也會逐漸增多,最后形成一個較為規范的商業圈。萬象城投資建于2008年,結合住宅地塊和商業地塊構建而成,承襲了原有的埠嵐商圈的根基,直接接收其已覆蓋的大學生和教職工及周圍常住民等消費群體,成為煙臺重要的區域性商圈。

2大學城帶動的經濟

大學本身就是一所營利性機構。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經濟收入就已占到城市總收入的40%,在德國海德堡市其大學經濟收入已占到城市總收入的65%以上。[1]各地的大學城不斷興起,形成過程中也不斷帶動大學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學城的建設可以大大促進新區的城市化進程,尤其對于人口的拉動作用更強,在空間上大學城建設可直接帶來高校學生、教職員工、家屬的空間聚集,并將進一步帶動房地產、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逐步擴張的態勢。[2]

在大學搬遷與擴大校區之初,大都選址在郊區:一是郊區面積大,新建教學樓及規劃等相對城區改造很容易。二是郊區相對城區較偏遠,對大學的管理較為簡單容易。大學生雖固定居住在學校宿舍,但每月出行次數不少,尤其每逢節假日學生對交通運輸的需求急劇增長。萬象城鄰近城市主干道,緊鄰區內各中小學及大學,節假日出行人流量較大。

大學城的出現,帶動了學校周圍房地產事業發展。萬象城建設規劃時,將商業地塊和住房地塊結合,住宅區緊鄰商圈。自2005年以來,煙臺市萊山區住宅價格以每年1000~1500元/平方米的增幅遞增,由于大勢及政策影響,萬象城住宅房屋變得炙手可熱。一些學校也會在校內或者學校周圍建立居民樓,為學校教職工提供住宅等。

房地產事業駐進大學城時,會建立相對規模的商場。在商場周圍,也會建立商業步行街來吸引大學城內的大學生并成為主力消費,周圍的居民也會選擇其進行日常消費。萬象城商圈完備了必要的場所,建設了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商場。據調查,大學城平均常住人口在20萬人左右,中國大學生人均消費支出接近5000元/學期,相當于一個中小型城市的發展。[3]萬象城商圈的建立是在原有的埠嵐商圈的基礎上,覆蓋周圍各大學的學生及教職工十萬余人及周邊數十萬居民的消費群體。

3大學城商圈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多屬中低端消費者,消費習慣則是次數多購買量少。在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中,用于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在不斷下降,用于文化、通信、娛樂、交際的支出比例在不斷上升。隨著大學城的日益健全,入校學生、入住居民、入駐企業和商家的迅速發展,對服務業的需求成為迫切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4]

大學生消費期在每學期剛開學階段,學生對于逛街購物的欲望高漲以及生活所需品也相應較缺乏。但相對應地,在學生寒暑假離校之前,各商戶會準備各式活動在低迷時期前吸引一些學生來消費,為之后的一至兩個月做好保本的準備。萬象城商圈中的步行街就是典型例子。在寒暑假期間,步行街中的商戶光臨的客人寥寥可數,整條街的商戶都難逃寒暑假“空巢”的厄運。

萬象城住宅區緊鄰商業街,甚至是商業街與居民樓一體而建,而居民常被商業街各種音源干擾。商家所擺出的海報及展示柜或營業柜,在人流高峰期也成為道路障礙。商戶晚上關門結束營業時會將部分垃圾留置在門外而不進行處理。第二天保潔人員在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常常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清理。對于一些流動尤其是燒烤攤位則會大面積污染道路,空氣也遭到嚴重污染。

化妝品行業的暴利眾所周知,各種化妝品在商業圈隨處可見。消費者多是沒有足夠鑒別能力的學生,因此當有偽劣產品摻雜其中時,學生根本感覺不到商家的欺騙行為,也因此產生與產品價值不對等的消費。萬象城商圈中,商戶在節假日時會派出更多的導購,在消費者進店挑選商品時便跟在顧客身邊不停推銷。由于有限的鑒別能力,學生們易盲目聽從導購推薦而消費。等使用產品時才發現并不適合自己或者其質量及產品功效并不可觀。

路邊攤這類商販一般出現在人潮高峰期,多是路邊現做。在萬象城商圈中這類商戶很難管理,所制造的環境問題也極其嚴重。小吃街的衛生管理不善導致時常有腐臭氣味,商戶的臟水及垃圾無法及時處理形成堆放,造成小吃街內衛生條件惡劣。小吃街也是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但其中的食品衛生多數不達標,食材的新鮮度不夠,廚房器械也不衛生等。在絕大多數的商圈,一些餐廳會有不道德行為,比如偷工減料或使用更廉價的次級食材。許多不良商販會在同等定價的基礎上,私下減少食材的使用量或者使用更為便宜的食材來稱秤,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4關于大學城商圈的管理及規劃

萬象城商圈的商業街緊鄰居民區,商業街的噪聲及衛生條件問題比較嚴重,周圍緊鄰步行街的居民一整天都會受到各種聲音的干擾。對于商業圈的管理,尤其是環境衛生,應該要加強物業方面。對公放音樂、廣告宣傳的行為應嚴加制止,并設立懲罰制度,以約束各個商戶的行為。環境衛生做好區域的劃分,垃圾等廢舊物品擱置應分區放置;騎電動車、自行車的商戶等進入商業街,應規劃出指定區域停放代步工具及交通工具等。商戶的宣傳海報最好是以粘貼在門店為主,不放置人行道成為路障;展示柜及營業柜也應放置在不阻礙人行的區域。路邊流動攤位應規劃合理區域,使環境更加整潔,管理更加規范等。

商戶的管理需要加強,在保證其正常經營盈利的情況下,不會產生不良動機及行為。工商管理局應加強監測力度,增加檢視頻率,做到隨機抽查而不是定期檢查,以防止商戶臨時應對,里表不一;在商業圈內應設立消費者維權快速通道,加強對消費者權利的維護。食品安全檢測一定要加強,使得不良商販無法欺騙消費者以及給消費者帶來不良影響及后果?;瘖y品行業應做到規范管理,明確商家的供貨渠道,以確保消費者利益不受損失;美容美發行業,也要嚴格管理。一些商家利用低價吸引消費者后,在其消費基礎上附加不透明的高價服務而使得消費者被迫高消費,對于此類行為一定要嚴厲打壓,明確規定其行業價格透明等。

房地產投資商的進駐對于大學城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無論從帶動經濟或是提高地區建設水平都有著顯著影響。在大學所在區域的區域規劃應以大學為中心,建立相應的設施,做到娛樂設施與教育設施區域劃分明確,改善教育設施提高學生生活學習水平。居民區及商業區應分開,原有的居民區也應保留其相應的區域,在投資建設時考慮其周圍影響,改善和提高總體的利益。對于臨時搭建的區域做好相規劃。

關于大學城商圈難逃大學寒暑假“空巢期”的厄運,商戶和房地產投資商也應有默契配合。商戶的客戶群應在短時間內由學生群體轉變為附近居民。學生消費是次多量少,而當地人則剛好相反。在節假日時,附近居民出門消費的概率較大,商戶可以把握機會,在此前進行好廣告宣傳及活動準備等。房地產商可在商圈附近投資建設中高檔小區以吸引更多人選此定居等。在選擇地段的同時,考慮好其交通設施的狀況以及未來規劃的目標、城市商業區的發展等。

參考文獻:

[1]Courtney RonanMadison: College Town Ranks Among Americas [J].Best Cities’,2012(3)

[2]陸青大學城與城市新區發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5)

篇9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建議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的轉折期,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難題。針對這些挑戰,如何進行農業經濟發展道路的改革創新,成為當前需要思考的方向。

1我國農業經濟的地位

農業經濟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能否穩定持續進行的重要因素。對于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不管是工業還是服務行業都離不開農業原材料的支撐。因此,在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問題一直是重中之重。

2我國農業經濟的現狀

自20世紀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為了與世界經濟同步接軌,我國的農業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地做出改革創新,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對“三農”問題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當今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經濟也進入了一個相對穩步發展的階段。同時伴隨的農業經濟的發展,許多過去沒有的農業新問題也漸漸進入的人們的視線[1]。

3農業經濟面臨的問題

3.1缺乏完善的農村基層設施體系

在我國,農村基礎生產設施都不夠完善,許多農村地區的農業設施的生產方式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老路上。同時,運輸方面交通不暢,缺少完整公路、鐵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設施的立體化網絡。水利設備陳舊老化,對于農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災害抵抗能力較差。

3.2農業科技含量低

在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上,科技含量較低,資源消耗大,農業產品產出率不高。同時相較于大型的工業企業及第三產業,我國在農業科技的投入也比較不足,造成農業方面的頂尖科技型人才的流失。這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難以形成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主要原因。

3.3農業生產模式單一

在我國,大多數農村的生產模式仍在走過去的老路,采用“刀耕火種”這種粗放型生產方式。農產品的結構也過于簡單,大多數農民的受到思想上的約束,將可種植的農產品僅僅放在基礎的糧食作物上,對于經濟效益較高的水果等經濟作物視而不見。而由于我國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對于農業的經營模式也停留在較為原始的農業原材料直接出售上。

3.4農業資金投入不足

相對我國的工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建設,在農業方面的資金投入還有待于加強。農業經濟的發展缺乏財力上的支持,就無法進行真正的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建設。同時也無法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降低了我國農業企業的競爭力,使得農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4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的方式

4.1完善農村基層設施建設

相對于同地域的城市而言,農村的物質文化發展都相對落后,與農業相關的周邊產業發展不足,使得農業經濟發展規模受到了限制。所以想要發展農業經濟,實現國民經濟的騰飛,就要從最基礎的地方著手。沒有一個良好的生產設施基礎,就無法建立起長遠的經濟發展道路。相關的政府機關部門要緊抓農村基層的生產設施的建設問題,將工作落到實處。對于相對陳舊的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設施;建設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提高抗旱抗澇等自然災害抵抗能力;鋪設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減少農業經濟發展中對運輸成本的消耗。

4.2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從世界宏觀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我國在經濟發展中所運用的科技力量相對于發達國家尚且有欠缺。缺少科學技術的注入,就無法完成農業經濟跨越式的發展。尤其在我國地廣人稠土地資源相對有限的基本國情下,實現農業的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學生產能力已經刻不容緩。從與農業相關的各級政府機關再到農民自身都應該重視起對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的發展理念,積極引進世界各國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先進農業生產設備,科學改良農產品品種,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同時國家也要大力的培養與農業相關的一流科技人才團隊,大力扶持農業科技研發機構,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發展技術,切實做到依靠科技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2]。

4.3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就我國當前的農業經濟發展形勢來看,過去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建設的步伐。對現有的農業產業結構的改革創新已經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途徑。創新農業的經營模式,一定要符合當前的市場經濟形勢。一方面,擴展農作物的種植范圍,實現農產品的多元化與多樣化,生產優質、優良、品種齊全的農副產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重點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農作物特產,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大眾需求。另一方面,改變過去的農產品出售模式,將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統籌到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的農業經濟產業鏈。

4.4加大農業產業投資力度

相較于工業與第三產業,我國的農業資金比較匱乏。想要發展農業經濟,就必須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財政資金的投入,對于農業企業給予相對便利的政策發展環境。同時,改善我國農業的投資環境,積極主動的吸引外資投入。

5結論

總而言之,在我國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有新的挑戰等待我們去面對與解決。發展農業經濟是一個漫長的經濟工程。我們只有不斷完善農村的生產設施;創新農業經營模式;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對農業的扶持程度。才能不斷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進步與發展。

作者:韓永香 單位: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天池店鄉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篇10

農村經濟發展較慢和農業結構矛盾突出一直是現階段農村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農村經濟出現的又一矛盾就是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和機械化不高,農村經濟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民的整體素質不高

農民的思想比較落后,觀念跟時展不相符,農民自身素質直接導致農民無法適應現代化經濟的要求。農民落后的思想觀念直接制約農民進入市場。農民趨向于保守,總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補助,生產的積極性不高,其次表現在農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優質產品,產品和生產技術缺少科技水平,同時在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較小,使得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較低,沒有明顯的優勢,差異性不強,導致市場的競爭力不夠,農民利潤薄弱。而且農村經濟的產業結構單一,林業和牧業在農村經濟中所占比例較低,農村第二、第三產業所占比例更低,其發展速度較慢,沒有發揮第二、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優勢,沒有形成范圍經濟和集聚效應,因此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的收入較低生活水平不高。

(二)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農村由于交通不便,互聯網普及力度不夠,信息傳播速度較慢,而且專業化生產不足和科技手段在農業中的應用程度較低,不利于農村的標準化生產,因此農民生產的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低下。而且農村經濟的防疫檢測系統不夠完善,對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力度不夠,使得農業生產的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影響農民的收成,而且農民面臨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沒有擺脫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和滯后性等缺陷給農村經濟帶來的損害。

(三)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有限

農業產業化水平低,龍頭企業對農村經濟的帶動能力較弱,輻射作用不強,沒有為農村經濟起到帶動作用。而且現在農村中的龍頭企業的產品較為單一,產業鏈不長,缺乏深加工,處于初級加工狀態,這些直接導致了企業的競爭能力低下,綜合實力不強。而且企業與農民沒有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因此無法帶動農民富裕起來。農村產業基地的建設和規劃不合理,規范性不強,農村經濟沒有實現規模化經營,沒有形成規模優勢。

(四)農產品過剩,降低農民收入

農村經濟中的農產品生產由產品稀缺變成了生產過剩,供給大于需求,不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使得農村受到價格競爭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由于農村勞動力過剩,生產效率相對提高,使得農產品產量不斷提高,但是高質量產品增幅緩慢,使得在市場的作用下,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民收入減少。市場供求信息也不夠完善,市場調節滯后,農產品的品種供應起伏較大,使得大量沒有規避市場風險的農民受到了大量損失。

(五)二元社會結構出現

農村現在存在著二元經濟結構,城市化嚴重滯后,阻礙著現代化進程。從農村的經濟結構方面來說,我國現在仍然是農業大國,但是從城市化的進程和城市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又屬于工業化國家。二元化的社會結構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二元化的社會結構有著諸多危害,最重要的就是嚴重阻礙著各種生產要素,使得市場經濟的需求無法在農村和城市之間進行分配和流動,對資源的配置失效,生產的產品和資源無法實現優化配置,制約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與發展,不利于提高農民的社會福利和剩余價值。

二、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一)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村土地流轉

在黨的十七大會議中,國家政府提出了“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思路,因此各地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土地流轉市場。與此同時,當地可以做好與土地流轉機制相關的宣傳工作,對流轉行為做好規范性要求。想要引導土地流轉真正提上各地工作日程,就必須督促好鄉鎮落實好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從而使得農村集體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各地的鄉村和集體都要鼓勵農村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為實現農村經濟現代化、規模化和現代化而努力。

(二)農村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惠農政策。

首先,農民要堅持并實施與農業發展相關的優惠政策,要根據農村當地的發展狀況來發展多樣化的產業結構。其次,繼續保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的態度,糧食生產是農業中的重中之重,貫徹落實好種糧直補等惠農措施,保證糧食產量及耕地面積。最后,農民生產要注重時節,抓住時節進行生產。保證不同時節期間生產信息的準確與暢通,加大對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和現金科學技術的支持。

(三)拓寬增收空間,優化就業結構

在保證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條件下,增加二、三產業就業率?,F階段種養業還處于初級生產階段,向深層次開發是當務之急。只有產品進行深加工才能更加有效的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同時,也要鼓勵農民在農畜產品上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上創造收入。農村還要提高勞動力的就業率,保證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積極支持符合市場要求的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對口培訓機構。最重要的是完善市場人才供求信息,為農民外出就業提供有效的引導。

(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農村應該積極建立標準較高,環境較好的新型農村,要將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鼓勵農民積極向城市看齊,要摒棄阻礙農村向大中小城市看齊的保守觀念,激發農民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并且采取積極開放的政策。大中小城市應該積極實施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幫助農村走向富裕的道路。爭取讓小城鎮吸收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我國城市化水平。

(五)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速度

我國大部分農村大量過剩人口和過剩勞動力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最為突出的問題。降低第一產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的比重是農村展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但是并不是盲目的降低第一產業比重,在發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同時要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農民依靠第一產業致富難度極大。因此,龐大的剩余勞動力不僅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土地的規模經營也得不到落實。這些都嚴重影響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阻礙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視角應該放寬到國家經濟的層面上,農村經濟要跳出雙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具體措施就是城市放寬大門,降低門檻,讓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使其成為第二、第三產業的工作人員。

(六)調整農村的政權結構

使得城鄉二元結構不斷強化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農村政權對經濟活動的過度干預和束縛?,F在農村的管理機構重疊,村干部人員眾多,權利界定較為模糊,這些因素直接導致社會問題和干群關系比較緊張。我國政權的設置問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雖然農村政權改革的內容較為繁雜,但是現有的政權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就是農民無法承擔現有的農村政權機構,同時現有的政權機構龐大而復雜。其次,為了在農村實現更廣泛的民主,應當遵守現代社會的要求和尊重農民權益。最后,應當同步進行改革現在農村經濟體制中的機構存在的不良制度和建立新的政權體系。只有兩者相互協調,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并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實現國家經濟現代化這一最終目標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