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8-18 04:37:24
導語: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色小鎮的基礎在于產業,小鎮立足的前提是要擁有特色突出的產業。對我國省級創建的796個特色小鎮進行產業特征的劃分,總結特色小鎮產業業態、特點,并根據《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報告(2018—2019)》構造的競爭力評價體系總結出六大業態特色小鎮的發展情況,從而發現問題。研究表明,特色產業定位不清和政府與政府邊界不清是中國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兩大問題,并以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國;特色小鎮;產業發展
特色小鎮起源于浙江,在國外并沒有特色小鎮這一說法,可以說特色小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特色小鎮的產業形成則主要體現為自然形成和“自然形成+政府培育”兩種路徑。比如,國外很多著名特色小鎮(格林尼治基金小鎮、硅谷等)的產生并不是認為推動的,而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演變,自然而然形成的。這類特色小鎮在中國也不少見,比如烏鎮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江南風貌而聞名;再者,中國很多特色小鎮是以“自然形成+政府培育”路徑發展起來的。這類小鎮具有自己的特色的產業、文化、風景等,基于這些稟賦,加之政府的培育,形成了諸多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的特色小鎮。比如,麗水慶元香菇小鎮是世界最早的香菇發源地,具有歷史悠久的香菇文化與產業,加上政府培育,從而形成了以香菇產業、文化為特色的香菇小鎮。
一、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特征
特色小鎮的表現形態眾多、類別多種多樣。目前,對特色小鎮的發展類型劃分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基本都是以產業類別對其進行劃分,但劃分的結果卻千差萬別。比如,第二批國家級特色小鎮申報將其分為商貿流通、工業發展、農業服務、旅游發展、歷史文化、民族聚居以及其他7大類。劉國斌(2017)等將其分為歷史文化、城郊休閑、新興產業、特色產業、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生態旅游、高端制造、金融創新和時尚創意10類。這種分類方法不單純是依據產業劃分的,還混合了小鎮的發展要素,如交通區位、資源等,可能還有主體,如時尚創意。無論以哪種方法進行劃分,成熟的特色小鎮應當是以產業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兼具“生產、生活、生態”的復合社區,產業在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中是長久的主線。因此,本報告對搜集的中國特色小鎮樣本的發展類型劃分原則是根據其主導產業進行,總結歸納發現,特色小鎮可分為現代制造、信息技術、商貿流通、旅游文化、金融服務和現代農業6大類。表1展示了中國特色小鎮的發展類型及其包含的業態、特點和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鎮。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特色小鎮具備的特點不同。一是商貿流通類特色小鎮作為人流、貨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樞紐,在吸納就業、投資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二是信息技術類特色小鎮主要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產業,在促進企業研發方面競爭力強勁。比如,南京未來網絡小鎮搭建了近20個專業技術、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務的平臺,聚集了眾多高端人才,包括專家9名,省雙創人才2名等。三是制造類特色小鎮入駐企業都注重提升品牌影響力、專注研發,有些小鎮以“高、精、尖”為產業發展方向,如杭州蕭山機器人小鎮、杭州東部醫藥港小鎮、嘉興海寧陽光科技小鎮等。四是金融服務類特色小鎮則在稅收、拉動經濟方面為小鎮提供重要助力。比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的年繳納稅收額已達10.77億元,入駐企業1935家,有效助推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五是文化旅游類和農業類特色小鎮在特色產業的發展則表現出了相對的弱勢。其中,文化旅游類特色小鎮的數量雖然眾多,但競爭力較強的特色小鎮則較少;農業類特色小鎮本來基數就小,打造高端特色農業需要投入資金巨大,孕育高質量小鎮難度較大。知名度排名前50個特色小鎮中,①六大類特色小鎮分布存在差異,但是所有類別都有入選的小鎮。其中,現代制造類11個,信息技術類10個,商貿流通類9個,金融服務類8個,旅游文化類7個,現代農業類5個。樣本中旅游文化類特色小鎮數量較多,但質量較高的小鎮較少,而且競爭力較強的特色小鎮多為文化創意類,如南京江北設計小鎮、深圳龍華觀瀾文化藝術小鎮。現代制造類、金融服務和農業類的特色小鎮在產業方面具備較好優勢,而信息技術類則是最具投資前景的特色小鎮(見下圖)。總之,各類特色小鎮各具特色與優勢。
二、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情況
1.制造產業發展情況。制造類特色小鎮是中國特色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8年,制造類特色小鎮在樣本中占比約為22%,且質量較高的特色小鎮也較多。而且,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是未來的發展方面,對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制造類特色小鎮的優勢體現在特色產業的發展以及投資環境上,且在產業集聚、企業的生產環境構建和支持創業方面表現突出,而在金融機構支持、城鎮建設投資方面表現欠佳,這可能導致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支持。2.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情況。信息技術類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為信息技術產業,主要業態包括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該類特色小鎮的數量相對較少,但整體質量較高;而且信息技術類小鎮具有明顯地域集聚的特征,10個樣本中有8個集聚在南京和杭州,其中有5個在杭州。信息技術類特色小鎮屬于高質量、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型特色小鎮。在中國特色小鎮中所占數量較少,但大多數具有較高的質量,且產業發展符合國家戰略,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綜合來看,信息技術類特色小鎮在特色產業發展和城鎮環境方面發展較好,“產城融合”程度較高,可能還需要在產業集聚、人居環境、人均收入方面做進一步突破。3.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情況。商貿流通類特色小鎮是以商品流通和為流通提供服務的產業為特色產業的特色小鎮,主要包括多種商品的流通、集貿、邊貿等業態。該類特色小鎮的數量相對較少,且各方面的發展比較均衡,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在產業發展、城鎮環境和投資環境方面發展均衡。商貿流通產業作為匯聚人流、貨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樞紐,具有顯著的市場集聚特征,受各種外部因素影響均衡,可通過進一步提升產業的集聚程度來提高小鎮質量。4.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情況。金融服務類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為金融產業,主要包括基金、保險、風險投資、私募等業態。金融類特色小鎮作為高端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較高的要求,小鎮數量較少(樣本中只有10個),但整體質量較高(9個小鎮進入前50)。金融服務類特色小鎮普遍具備較好發展基礎,在特色產業發展、城鎮環境和投資環境方面發展均衡。金融業作為高端現代服務業,在區域市場活力、營商環境、區域綜合實力等方面表現突出,但還需在生態環境方面努力。5.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旅游文化類特色小鎮的業態包含較為豐富,包括自然風光、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紅色旅游、運動休閑等。該類特色小鎮在全國特色小鎮中的數量是最多的,這可能與旅游小鎮的進入門檻低有關,但是整體質量偏差,20個樣本鎮中有7個(約1/3)進入前50。這可能跟該類小鎮的產業支撐較差有關,因為旅游文化小鎮最直觀的成效是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旅游文化類特色小鎮具有業態豐富、數量較大、質量參差不齊、競爭激烈、對特有資源依賴程度較深的特征。具體而言,第一,該類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突出,質量較高的小鎮主要有三類,一是以文化創意、影視等具有較強影視支撐的小鎮,二是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環境特色等的小鎮,三是圍繞特色主題的休閑、養生類小鎮。第二,旅游文化類特色小鎮的城鎮綜合實力表現較差,所在區域的居民收入、政府財政收入等還未有明顯提升,其帶動作用還未發揮明顯作用。6.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現代農業類特色小鎮是以農業產業為特色產業的特色小鎮,該類特色小鎮的數量在六大類中最少,只有5個特色小鎮進入前50,且知名度都較低,前200個較高知名度的樣本特色小鎮中只有8個農業類特色小鎮。農業類特色小鎮具有地理位置分布松散、數量較少、知名度低、質量較高的小鎮較少的特點。該類小鎮主要優勢是圍繞所在地域的特色農產品為中心打造特色農業,如杭州的龍塢茶、麗水的香菇,這些特色產業以及產業的綠色為小鎮的發展提供了支撐。但是,農業類特色小鎮最大的問題體現于資本的投入不足。具體而言,主要是政府財政支持力度較強,而金融機構支持力度較弱。因此,農業類特色小鎮可在金融機構支持及營銷知名度兩方面進行突破。
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產業定位不清晰。有一些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產業特色不突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份盲目模仿特色小鎮的申報與創建,不少省份還規定了特色小鎮的創建數量,要在三年時間培育100—200個特色小鎮。這些省份未能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現實基礎、產業發展水平、資源優勢等,盲目地追求政策紅利,未充分理解、認識特色小鎮的本質內涵,使得小鎮成為面子工程,只有形式而無內涵。還有的省份提出要建設100個旅游小鎮、100個文化小鎮等,這樣往往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2.“產城融合”出現偏差。特色小鎮作為新型城鎮化中的重要一環,“產城融合”是其建設的關鍵,簡單地在物理上進行產業、社區、文化等功能的拼湊疊加并不能形成生產、生活融合的化學反應。其根本在于,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等方面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特色小鎮”。但目前有些特色小鎮建設或重視產業發展,或重視城鎮建設,無法實現生產與生活的兼顧。比如,特色小鎮出現的房地產化傾向,就是只注重追求經濟效益,是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既沒有實現產業支撐,也沒有突破城鎮的配套功能;另一方面,旅游類小鎮泛濫隱含了過于追求城鎮化步伐的風險,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旅游景區,但沒有產業支撐,無法使得小鎮可持續發展。因此,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仍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重點與難點。3.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首先,有的地方政府自己的位置不端正,中央在對我國培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相關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政府引導、市場(企業)主導”,但是有的地方政府認為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是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關鍵法寶,所以要牢牢地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中,以至于在有的地方由政府親自出資或者由政府劃撥資金成立融資平臺公司來建設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完全不顧中央的文件精神和地方的實際情況。其次,當前我國很多地方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采用的模式是政企合作的方式,前期認為這種合作模式有很多優勢,但是隨著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深入,很多的問題暴露出來,涌現出了政府大包大攬的現象,政府與市場沒有界線,市場運行機制被嚴重扭曲。最后,關于各地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少是通過市場解決的,往往都是由地方政府決定,而且很多地方政府和企業似乎也很少關注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運營情況,導致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先天的建設后天的運營都存在市場機制不健全情況。
四、政策建議
1.培育產業發展特色。特色小鎮的打造并非都需要新建,很多是在原有小鎮、村落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改造而成。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能盲目逐級下派指標,而是應該分地區、分類、分階段地選擇有基礎條件的小鎮進行重點培育。在東部相對發達的地區,其產業基礎扎實,可以考慮培育各類產業的特色小鎮;而中西部地區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小鎮的建設更多地依賴于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等,可重視此類特色小鎮的培育。比如,杭州云棲小鎮具有阿里巴巴和轉塘科技經濟園區兩大平臺優勢,產業基礎扎實,定位云計算產業是產業優勢的體現;再如,哈爾濱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小鎮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但雪資源豐富,從而建設滑雪旅游能充分發揮亞布力的優勢作用,構建特色產業,培育成功特色小鎮。2.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主體的關系,是培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的重要基礎,是保持培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長期良性互動的關鍵因素,是健全和完善培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市場機制的核心要素。我國特色小鎮在全球都是一個創新概念,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就需要政府與企業的深度配合與合作才能建設高質量的小鎮。政府方面,不能因為認為企業是主體,就忽視小鎮的建設內容、運營方式、規劃內容、建設主體等方面的研究和論證,只是把特色小鎮作為謀求國家支持資金的工具;企業方面,企業不能認為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就忽視政府的引導、保障作用,不考慮地方的公益性事業、生態保護等要求,而是完全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小鎮的建設、投資工作。
參考文獻:
[1]薛珂.產業集聚視角下我國特色小鎮發展路徑研究[D].天津:天津城建大學,2018.
[2]盛世豪,張偉明.特色小鎮: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J].浙江社會科學,2016,(3):36-38.
[3]周曉虹.產業轉型與文化再造:特色小鎮的創建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6,(4):12-19.
[4]馮云廷.特色小鎮建設的產業—空間—文化三維組織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7,(6):93-95.
作者:孟則 張巖 單位:1.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山東高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上一篇:小城鎮污水處理站建設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美麗鄉村建設與城鎮化協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