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農業的探討

時間:2022-06-04 03:43:17

導語:發展特色農業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特色農業的探討

1特色農業發展的現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業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先進適用科技的全面推廣,推動農業經濟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全州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幾年來,在農業經濟建設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進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特色農業的綜合開發,加大了投資力度,積極引進特色農業建設的高新科技,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集體和企業參與特色農業的開發。目前,隨著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人們觀念的轉變、先進科技的推廣、科技意識的提高、市場觀念的增強,楚雄州以縣(市)城郊為重點,以特色栽培業為主的農戶、集體和企業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氣候資源,投資興建了規格各異的塑料大棚和溫室,選用優良品種,輔以合理施肥、高產栽培等科技措施,大量種植花卉、藥材、蔬菜等市場前景較好、開發潛力較大、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并銷往省內外各地。在市場經濟要求農業經濟建設必須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潮流中,特色農業的建設開發逐漸成為了當地農業經濟建設新的經濟增長點。

2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特色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發達的特色農業是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它是以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相結合,人工創造一個可控的農業生產特色環境,實現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的工廠式生產,以獲得優質、高產、高效,具有穩定效益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國內外特色農業發達的地區相比,本州的特色農業建設面臨著以下問題,制約著特色農業的穩步發展。一是建設規模較小、投資渠道較少、生產成本較高;二是塑料大棚和溫室的建設有待于合理布局;三是已建成的特色農業尚未充分合理地應用;四是農民的科技應用水平亟待提高,有關特色農業的科技培訓工作必須加強;五是部分地區信息的滯后產生了生產和市場脫節的現象;六是缺乏誠實守信地與農民合作、組織農戶和集體生產,開拓國內外大市場的龍頭企業;七是廣大農村粗放式的相關生產給特色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八是對特色農業的建設成效應當進行全面科學地評估。以上為本州特色農業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將來的特色農業建設中必須科學地解決。

3推進特色農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目前,本州特色農業建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內外特色農業發達的地區相比,無論是建設規模、投資力度、科技含量、管理水平,還是社會經濟效益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來自國內外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本州特色農業的建設要取得新的進展,實現健康發展,除了各級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引導發展外,必須立足楚雄州情,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搞好立項論證,引進特色農業的先進科技、生產資料及綜合開發技術,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方法,使特色農業建設中資金、技術、管理等資源實現合理優化配置,促進特色農業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3.1認真調查研究,科學立項論證

特色農業的綜合開發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工作,普遍存在著探索性強、技術新、成本高、風險大的特點,因而全面搞好結合州情的特色農業建設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州地處滇中地區,自然條件極為復雜,山區面積約占全州總面積的90%,立體氣候極為明顯,使全州農業經濟的發展呈現了立體農業的特點。在特色農業的建設中,應當立足于全州高寒山區和低熱河谷、壩區實際存在的農業耕種水平有明顯差異、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人們的思想觀念,各地對先進科技的消化、吸收、創新和開發能力以及州內外市場需求的特點認真調查研究,以結合實際、引進項目、吸收創新、分類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對全州各地擬建的項目進行科學論證。論證引進的新項目、新技術是否符合科技轉化發展潮流,并在當前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先進性;生產的產品能否進入市場、奪取市場,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比同時,對各地的投資能力、市場潛力、生產能力、經營管理水平進行科學的論證和分析。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把農業基礎較好,綜合開發潛力較大的地區作為特色農業建設的重點進行投資和開發,把這一地區特色農業逐步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3.2結合市場需求,生產綠色產品

近年來,隨著城鄉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和化工產品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農產品受污染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公害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溫飽問題解決后,人們在步入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更加重視對農產品質量及食物安全的追求,無公害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與此同時,省內外廣闊的市場中由于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和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的不同,帶來了食物營養結構上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因而特色農業的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沿著市場所需求的綠色產品的方向,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生產出不同檔次、品質優良、品種多樣、能在各種季節開發上市,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產品,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社會的需求。

3.3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科技含量

目前,本州特色農業發展中塑料大棚和溫室建設普遍存在結構不合理、栽培管理技術水平較低、產品品種單調等問題,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蔬菜、花卉生產中,生產成本較大,科技含量較低,且與季節變化和市場脫節,以致嚴重滯銷的局面。因此,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舉辦形式各異的培訓班,抓好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和示范指導,全面提高科技含量。

3.4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規模開發

在本州特色農業建設中,各地生產的產品主要以生產者自己尋找市場為主,因而開拓市場和占有市場的能力十分有限。當務之急是通過正確的政策導向,扶持一批具有開發能力強和良好聲譽、管理科學、誠實守信的龍頭企業,在特色農業的開發中,把企業引向與各地生產者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帶動較大規模的開發,推動實現較好的規模經濟效益。

3.5引進科技人才,強化科技基礎

和其他農業經濟建設和開發項目相比,特色農業具有科技含量高、技術要求嚴的特點,因而對科學研究及科技經營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本州種植業科技推廣隊伍有1171人,其中科技干部1053人,占實有人數的89.9%,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有135人,占科技干部的12.8%。由此可見,具有中高級職稱素質較高的專業技術人才比例明顯偏低,對全州特色農業的發展進行科技服務的能力極為有限。因此在特色農業建設中,在最大限度的調動現有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正視科技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切實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到人才資源的寶貴價值和人才在農業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更新人才觀,本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舉賢任賢的原則,引進高素質人才,充實科技隊伍,從而以人才為基礎,以先進科技為動力,促進全州特色農業穩步向前發展。

3.6合理規劃布局,避免重復建設

就目前全州特色農業建設面臨的形勢而言,全州特色農業主要以特色栽培業為主,但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是,在全省各地州的特色農業規劃中,各地州市幾乎都把花卉、蔬菜、藥材的發展作為主要發展項目,這種近似的規劃和發展將導致各地州之間在有限的市場中產生激烈的不必要的競爭。可以預見,在有限的市場范圍內,只有少部分建設項目能產生較好的效益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而更多的開發項目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處于閑置和廢棄的狀況。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有關主管部門在對各地州的規劃情況進行研究時,應當把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盡量避免項目建設的相似性和投資的重復性,確保特色農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3.7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科學管理

盡管特色農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許多特色設施在建成后仍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的狀態,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形成明確責、權、利關系的科學的管理體制,沒有及時對項目承擔單位和個人實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在此情況下,必須盡快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辦法并認真貫徹執行,嚴格跟蹤和客觀評估特色農業產生的效益,強化管理,使特色農業的開發卓有成效地向前發展。

3.8拓寬合作領域,加快發展步伐

特色農業的建設從選題立項、引進科技、投資興建到綜合開發是一項關聯度較大、科學性極強的系統工作。在建設中,政府部門應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加快與國內外、省內外科技與經濟合作的步伐;拓寬科技合作領域,充分借鑒國內外特色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緊密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引進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加以轉化和開發;千方百計地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全方位深層次地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對技術的吸收水平和應用能力;努力培育誠實守信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的綜合開發,為特色農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本州特色農業的發展才能由目前的起步發展初見成效階段逐步走入科學、規范、高效、健康的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周岐華李華香工作單位:云南省楚雄州農業科學研究推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