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困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08:53: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德育困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困境

德育困境分析論文

一、自我認同危機:當前德育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四則個案資料

資料一:璐璐是一名小班的幼兒,在班里她不說話,不與同伴交往,不愛玩玩具,不運動,她拒絕參加班里組織的任何活動,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讓小朋友接近她。小朋友和她接近同她交往時,她要么不理會,要么推開小朋友,甚至用雙手捂著臉哭。經過觀察,璐璐雖然不同人交往,但她會用眼睛注視老師和小朋友的活動,當有的小朋友做出滑稽的動作時,她也會哈哈大笑,而當她發現有人看她時,她會立即收起笑容,像什么也沒發生一樣。

資料二:2005年8月20日下午4時多,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6歲的衡陽籍在讀博士生孟懿從研究所教學樓7樓縱身跳下,一聲重物砸地的悶響打斷了正在會議室集中學習的研究所工作人員,同時也奪走了孟懿年輕的生命。

一封事先張揚的遺書,末尾寫著:“自殺原因:厭世,想偷懶,精神抑郁。”

資料三:2月23日下午1時20分,昆明市公安局接報云南某大學學生公寓一宿舍發現一具男性遺體。經公安機關現場勘查,在該宿舍柜子內共發現4具被鈍器擊打致死的男性遺體。經警方認定,云南大學在校學生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

查看全文

德育困境管理分析論文

本文以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傳統為基礎,提出德育過程就是引導個人合于德性的現實生活展開的過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幸福生活。現代德育的困境在于與生活疏離。走出困境的出路是向生活回歸。由此提出回歸生活的德育途徑,從德育走向生活和從生活走向德育。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提出:“那種永遠為自身而不為它物的目的是最完滿的、絕對最終的目的,是最高的善。”善對人類意味著幸福,“善是最高的幸福”。而人的善就是合于德性而生成的靈魂的現實活動。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傳統,生活的目的是其自身的善。善的生活構成人類的幸福;德性是內在于生活并走向好(善)生活的途徑,德性的完滿本身即是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德性是一種獲得性品質,它的養成離不開生活。

由此我們提出,德育的功能就是培養人的完滿的德性;德育過程是引導個人合于德性的現實生活展開的過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好生活,是生活的幸福。

一、現代德育的困境----與生活疏離

(一)生活對德育的疏離

社會發展至今,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物質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豐富,人不知不覺就陷入了鋪天蓋地的物質世界。不僅如此,人們對物質的欲望也越來越大,這使得人陷入物質主義的泥坑而難以自拔。有用性成了生活的唯一尺度。與物質主義密切相關的是工具理性的擴張與技術的至上。“20世紀是第一個技術起決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確定的時代,并且一開始使技術知識從掌握自然力量擴轉為掌握社會生活,所有這一切都是成熟的標志,或者也可以說是我們文明危機的標志。”

查看全文

初中德育教學困境分析

摘要:教育要以德為先,在初中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初中德育教學還面臨著一些困境,通過分析這些困境,在此基礎上就解決措施展開論述。

關鍵詞:德育教學;困境;策略

我國的德育滲透對初中生當前發展和今后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從目前現狀來看,初中德育教學情況不容樂觀,還面臨著較多的困境。學生的個性、品質以及潛能都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突破初中德育教學的困境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初中德育教學的困境

(一)德育滲透內容與學生認知不符。初中生年齡比較小,身心都處在感知運動階段,沒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對于很多事物不能進行正確的辨別和掌握,初中老師在滲透德育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時候都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滲透的內容與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有較大的出入,導致學生完全不能理解,德育效果較低。(二)忽視了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要想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學,讓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質,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尤其是初中生,身心都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但是目前初中的德育教學,很少老師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注重班級學習作風和學習氛圍的創建,導致德育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三)其他困境。除了上述兩種困境,初中的德育教學還存在諸多困境,比如校園暴力問題。無論是報紙媒體上還是電視新聞上,經常看見一些初中校園暴力問題,并且該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人人都比較關注,這也是初中德育教學困境的一個突出表現。除此之外,有些初中老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對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教育,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則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大,而且對后進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這也是初中德育教學面臨的困境之一。

二、突破當前初中德育教學困境的策略

查看全文

德育困境生活分析論文

本文以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傳統為基礎,提出德育過程就是引導個人合于德性的現實生活展開的過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幸福生活。現代德育的困境在于與生活疏離。走出困境的出路是向生活回歸。由此提出回歸生活的德育途徑,從德育走向生活和從生活走向德育。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提出:“那種永遠為自身而不為它物的目的是最完滿的、絕對最終的目的,是最高的善。”善對人類意味著幸福,“善是最高的幸福”。而人的善就是合于德性而生成的靈魂的現實活動。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傳統,生活的目的是其自身的善。善的生活構成人類的幸福;德性是內在于生活并走向好(善)生活的途徑,德性的完滿本身即是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德性是一種獲得性品質,它的養成離不開生活。

由此我們提出,德育的功能就是培養人的完滿的德性;德育過程是引導個人合于德性的現實生活展開的過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好生活,是生活的幸福。

一、現代德育的困境----與生活疏離

(一)生活對德育的疏離

社會發展至今,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物質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豐富,人不知不覺就陷入了鋪天蓋地的物質世界。不僅如此,人們對物質的欲望也越來越大,這使得人陷入物質主義的泥坑而難以自拔。有用性成了生活的唯一尺度。與物質主義密切相關的是工具理性的擴張與技術的至上。“20世紀是第一個技術起決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確定的時代,并且一開始使技術知識從掌握自然力量擴轉為掌握社會生活,所有這一切都是成熟的標志,或者也可以說是我們文明危機的標志。”

查看全文

現代德育困境分析論文

本文以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傳統為基礎,提出德育過程就是引導個人合于德性的現實生活展開的過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幸福生活。現代德育的困境在于與生活疏離。走出困境的出路是向生活回歸。由此提出回歸生活的德育途徑,從德育走向生活和從生活走向德育。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提出:“那種永遠為自身而不為它物的目的是最完滿的、絕對最終的目的,是最高的善。”善對人類意味著幸福,“善是最高的幸福”。而人的善就是合于德性而生成的靈魂的現實活動。〔1〕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傳統,生活的目的是其自身的善。善的生活構成人類的幸福;德性是內在于生活并走向好(善)生活的途徑,德性的完滿本身即是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德性是一種獲得性品質,它的養成離不開生活。

由此我們提出,德育的功能就是培養人的完滿的德性;德育過程是引導個人合于德性的現實生活展開的過程;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好生活,是生活的幸福。

一、現代德育的困境——與生活疏離

(一)生活對德育的疏離

社會發展至今,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物質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豐富,人不知不覺就陷入了鋪天蓋地的物質世界。不僅如此,人們對物質的欲望也越來越大,這使得人陷入物質主義的泥坑而難以自拔。有用性成了生活的唯一尺度。與物質主義密切相關的是工具理性的擴張與技術的至上。“20世紀是第一個技術起決定作用的方式重新確定的時代,并且一開始使技術知識從掌握自然力量擴轉為掌握社會生活,所有這一切都是成熟的標志,或者也可以說是我們文明危機的標志。”〔2〕

查看全文

初中德育困境與創新研究

【摘要】伴隨著初中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德育工作也受到了關注。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學習發現,在初中德育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夠讓初中德育水平得到提升。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想更好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就需要教師聯合家長以及學生履行相應的職責,使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基于此,對初中德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德育存在的困境并且做好創新探究工作。

【關鍵詞】初中德育;現狀;困境;創新

德育主要是對學生思想素質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一個人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質,這也是未來人生的基石,更是人格魅力的展現。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走向綜合化,不僅僅具備科學文化知識底蘊還需要在道德情操方面有更好地體現,初中德育教育是基礎。因此,以下對初中德育教育的現狀、困境還有創新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德育教育現狀

(一)德育教育受到普遍關注。當前的初中學生成長在一個獨生子女時代,受著家里多個長輩的溺愛,因此在道德方面成長速度比較慢,但是教學改革之后,對學生的考察和評價不再單一的指向成績單上的數字,國家也需要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較高的人才,那么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學校亦或是家長都開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落實到各個學科當中。每一個學科都存在道德教育的內容,例如,語文中有很多文章是歌頌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還有提倡團結有愛,誠實守信的,這些都是學生道德素養提升的關鍵內容。另外,初中德育教育的力度也在加大,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給德育教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基礎。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以此完善初中德育教育。(二)德育教育內容滯后。初中德育教育重視程度盡管已經有所提升,但是德育教育的內容還存在滯后性,無時代感,學生的興趣也不在于此,還是沿用說教的形式對教材進行闡述,這種方法長期如此勢必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倦怠感,缺乏對新鮮事物的了解,無法體現新型素質教育的優勢。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聽講接受知識,學生不僅僅體驗感不強,也缺少實踐,因此對德育教育的內容認識的不夠透徹,就無法實現知行統一的目標。很多初中生生活的范圍還是在校門之內,學校還存在多種約束,因此這種“禁止”性的條條框框極大的縮小了學生的活動范圍,在德育實踐方面受到較多的限制。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困境

查看全文

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論文

摘要:針對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出現的困境,筆者從研究生德育出現困境的原因及研究生群體特征分析入手,探討了走出德育困境的四原則:內容有效與導向鮮明相結合原則,導師引導育人原則,非正式群體共同進步原則,校園環境育人原則。

關鍵詞:研究生;德育;困境;反思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來源,而研究生德育的工作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只有全面客觀地分析研究生群體的總體思想狀況,不斷探索契合他們的思想、科研、學習、生活特點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載體與途徑,才能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然而,面對多元異質的社會環境,現行的研究生德育模式已出現了困境。

一、研究生德育困境的調查分析

2006年4月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院面向全體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博士生)開展了關于人生價值觀及德育內容、途徑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7份,回收試卷938份,其中有效試卷926份。①(注:本文所引用的數據都是源于本次調查。)其中:

問3:對于研究生自我偽裝學歷、搞學術造假,持反對觀點的占86%;

查看全文

研究生德育困境分析論文

一、研究生德育困境的調查分析

2006年4月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院面向全體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博士生)開展了關于人生價值觀及德育內容、途徑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7份,回收試卷938份,其中有效試卷926份。①(注:本文所引用的數據都是源于本次調查。)其中:

問3:對于研究生自我偽裝學歷、搞學術造假,持反對觀點的占86%;

問7:你是否會選擇對助學貸款的逃匿欠款?選擇“否”的占78%;

問8:你是否會應朋友的要求或利益的驅動當“考試”?選擇“否”的占64%,選擇“視情況而定”的占31%。

看到這些數據,我們是否應該感到欣慰呢?事實上,一邊是考試監察和考試紀律越來越嚴,另一邊卻是們在“前赴后繼”;一邊是國家不讓經濟貧困的學生失學提供銀行貸款,另一邊卻是精神仍未“脫貧”的畢業生失信逃匿、欠款;一邊是在招聘單位信誓旦旦、語言感人的求職,另一邊卻是使聘用單位無可奈何、搖頭長嘆的違約,以及不少載著虛假光環的簡歷。這些都是擁有較高學歷的研究生所為。為何出現這樣的教育困境呢?當今,現代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和競爭機制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不僅使人們認同追求利益的正當性,又帶來了全新的人際關系與倫理道德訴求。科技的迅猛發展給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對唯生產力的經濟倫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信息化的浪潮有效地消解了傳統的時空概念,它通過網絡很好地實現了資源即時共享,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西方文化意識形態中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觀念。這一切不僅沖擊著研究生原有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給研究生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促使我們對過去工作的反思,建構一種新的育人理念,即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育人無聲”的培養機制。

查看全文

高職德育困境與突圍

一、當前高職德育困境

(一)德育陣地狹隘。高職德育實施的主要陣地是思政課,德育陣地相對狹隘。德育不僅受到時間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受空間限制,德育滲透力不夠。且單一依賴思政課的德育限制,不能迎合高職學生認知特點,這種單一化依賴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德育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德育需要,德育陣地的狹隘直接影響到高職德育實施的有效性。(二)德育活動乏力。活動是實施德育的有效路徑,只有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才能提升德育有效性。但是高職德育陷入程式化現狀,不少德育活動陳舊,缺乏時代感,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德育活動缺乏系統性,難以形成有效的德育效應,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德育活動獲得的體驗不深刻,弱化了德育活動效應。(三)德育氛圍不濃。德育著眼于人的思想與心靈,這就需要德育能夠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激發學生內驅動力。然而高職院校德育實施過程中,往往忽視德育文化建設,不能將高職德育與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校園文化中德育氛圍不濃,不能發揮文化建設對德育推動作用,也使高職德育缺乏人文內涵。(四)激勵效應弱化。激勵機制是激發內在驅動力的重要方法,高職德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單純地利用課程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這種剛性化激勵機制效應雖然能夠起到強制性效應,但是不能使德育內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新時期高職德育要不斷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學生自我德育意識,發揮激勵機制的最大效用。

二、基于人本視角的高職德育困境突圍

(一)尊重學生認知,開辟網絡德育陣地。基于人本視角的高職德育必須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德育認知特點。目前網絡成為學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高職德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一步拓展網絡德育陣地。1.校園德育平臺。高職院校要利用好學校官方網站,在網站開辟德育板塊,通過德育板塊滲透德育宣傳,使師生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組織全校師生參與到德育互動中,開展網絡德育研討、交流活動,發揮校園網絡平臺的德育功能。2.移動德育平臺。智能手機在高職校園得到了普及,智能手機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高職德育要基于智能手機平臺,開展微德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網絡微德育課堂、德育網絡微互動等,將學生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提升德育滲透力與影響力。(二)融入時代元素,開展主題德育活動。高職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新奇的事物。高職德育要不斷創新德育內容,使德育融入時代元素,貼近學生生活,開展主題德育活動,形成有機的德育活動鏈。1.融合時事。高職院校德育必須要保持前瞻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感,使高職德育有機融合時事,結合時下最熱點、關注率高的事件,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例如結合“中國夢”“十八大”等開展德育活動,提升學生參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不斷提升思想境界。2.貼近生活。德育效率不高的一個突出原因是空洞,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高職德育要將德育植根于現實生活,將德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利用德育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包括思想、價值觀、人生觀、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三)嫁接校園文化,豐富德育人文內涵。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辦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它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職院校要將德育與校園文化有機嫁接,借力校園文化熏陶作用,豐富高職院校德育人文內涵。1.融入德育元素。為了提升高職德育的影響力,高職院校除了利用課堂德育陣地外,還要借助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元素,例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融入德育元素,并且要成為校園文化建設常態。2.借力學生組織。高職院校社團、興趣小組、俱樂部等,是學生自發性組織,在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高職德育要善于借力學生組織,將德育活動與學生社團、興趣小組、俱樂部等活動有機融合起來,提升德育親和力。(四)樹立榜樣典型,放大激勵機制效應。榜樣具有無窮的力量,高職院校要樹立榜樣典型,放大激勵機制效應,使學生通過榜樣提升德育自覺性。1.時代榜樣。德育不僅是高職院校重要課程,也是時代一個重要主題。高職院校要善于援引時代榜樣,用榜樣實施德育,發揮榜樣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榜樣熏陶下,不斷提升自我思想境界,以榜樣要求自我,學榜樣、爭做榜樣。2.學生榜樣。身邊的榜樣更具有說服力,高職院校德育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利用學生榜樣,通過選樹學活動,通過學生推選,為學生樹立榜樣,深入開展學習活動,激勵學生進行自我德育,不斷提升自我要求,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德育影響力。

總之,德育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路徑。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強化德育人本化理念,尊重學生認知,強化學生德育體驗,突出學生在德育中的主體地位,使德育始終保持鮮活性,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高中德育的困境及對策分析

高中學生正處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轉變的特定時期,其心理發展呈現出不成熟、可塑性強的特征,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能否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僅關系到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也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發展。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基于其自身的特點及特殊性,學校的德育工作對其道德觀念、道德品質的養成依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學生的德育現狀不盡如人意,其可能帶來的后果令人憂心,使得我們有必要努力探尋其內在的規律,并盡可能找到有效的應對之策。

一、高中德育面臨的困境探析

高中學生的德育現狀表明,高中的德育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改進,但不能因此全盤否定高中的德育工作,事實上,絕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是盡心盡力的,高中的德育成效也是顯著的。高中學生的德育現狀之所以呈現出令人憂心的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加以冷靜地觀察,可能存在下列問題。

1.德育方式上的整體錯位

現在的德育在整體上存在一定的錯位現象。對高中學生而言,理論上的說教過多,缺乏相應的解釋;而且規則要求過少,只要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就能獲得各種榮譽。此外,在整體上,對于和成績相關度不大的其他榮譽,其認可度廣泛受到輕視。

2.整體社會環境的影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