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1:25: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道德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道德觀

龐德道德觀研討

本文作者:許中華工作單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對各法學流派觀點的繼承龐德在批判其他法學流派法學家的理論時也有對其進行繼承和發展。比如,他認為分析法學派的觀點在一定意義上明確了在立法性立法和司法性立法之間有著極為重要意義的區別,即立法性立法所指定的乃是一種適用于未來的規則,而司法性立法卻不僅是一種適用于未來的規則,它所制定的法律律令既可以適用于過去的法律行為,又可以適用于未來的法律行為,而且它在制定這種規則的時候所直接依據的也是在過去發生的某種糾紛。又如,對歷史法學家思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使龐德對法律與文明的相對性理論有了啟發。在其對法律與文明的相對性理論中,他發現,法律只與一時一地之文明相對存在,在文明的無限發展過程中,不存在普遍恒存的法律。而法律的使命除了維護現存的價值觀和文明外,還要創造新的價值觀,促進新的文明。再如,龐德認為自然法學預設了法律背后的價值準則,具有強烈的批判功能;有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的法律情感,形成法律的尊崇,塑造法律信仰;還有利于填補實在法的空白,糾正實在法的失誤。

龐德的法律與道德觀

龐德正是在對各大法學流派的思想進行批判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法律與道德的關系觀。他認為,同為社會控制的手段,法律無疑需要道德的支持,但在許多時候,法律會失去這種支持而受到道德合理性的挑戰。其一是法律的普遍適用性要求在一定范圍內法律的絕對適用性,而不能拿環境作借口,如許多情況下的義憤或過失殺人案件。但道德“則是要在圍繞其運用的周圍環境中受到檢驗并被描繪出來的。”這往往導致人們對依法做出的判決持有不滿。其二是法律沒有明確加以譴責的東西不一定就是法律所贊成的,而這種東西往往并非道德上無關緊要的東西,如同性戀、見死不救等。還有是,法律往往要去處理那些必須在“好人”之間選擇一個“倒霉蛋”的問題,即“法律不得不在雙方當事人與道德上均無瑕疵的情況下處理損失歸屬的問題”,“法律就是要通過把法律責任強加給某個最初有能力承擔這種負擔并最終能夠把它變成其所能提供的服務費用之形式的人的方式而將這種負擔還給我們所有的人”。

龐德法律與道德的關系觀評析

在對龐德的法律與道德觀探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他在研究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時更多地是通過分析社會現實中,生活中,司法實踐中二者所體現出的那種聯系。即二者是社會控制的兩種形式,二者在作用社會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所交集,這種必然的交集便是法律在進行社會控制時不得不需要道德的支持,否則,那樣的社會控制將是不安全的,不確定的。再回到這個問題上來,道德同樣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因為法律能將某些人們普遍接受的道德準則(所要求的最低的道德準則)賦予強制力,使其不至于“孤獨無依”。在理解龐德的法律與道德觀時還必須回歸到他所處的時代,龐德經歷了1929年全球性經濟危機,恐怖的世界大戰,整個西方世界都籠罩在專制、強力的納粹陰影之下。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里,法律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是在不考慮任何道德理念而純粹地進行社會控制,龐德從那樣的現實中看到了沒有道德支持的法律所帶給社會的不利。在經歷社會變更的中國,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新的利益訴求不斷涌現,如隱私權、網絡侵權、股東訴訟、強制引產、見死不救、社會輿論對法院判案的重大影響等等。而如何使這些問題在“法律允許”與“道德要求”之間保持一個恰當的尺度呢,我想龐德的理論會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因此,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今天,我們提倡依法治國,提出要以“道德制約權力”,要通過各種社會手段的有機結合綜合協調地實現對國家的治理,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

查看全文

小議思想道德中道德觀的培養

生態道德觀(生態倫理或生態和諧理論)是一門從道德角度研究人與自然環境和生態關系的新興倫理學科。

通幾十年來,生態倫理學在西方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完善,既有理論上的突破,也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實踐成果,人們的生態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保護環境,關注生態,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

但是,我國目前在生態道德方面的理論研究水平不高,還沒能形成體系,在德育教學中重視不夠,在實踐運用方面也落后于西方。因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要培養生態道德觀,必須將生態道德教育納入大德育的范圍之內,使其成為新德育的一部分。故此,本文就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態道德觀的培養問題,提出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生態道德觀的由來。

生態道德觀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現代文明時代的必然結果。它的產生一方面是人類對于自身征服自然能力的認可與滿足,另一方面又是人類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自身行為反思的結晶。反觀人類與自然的交往史不難看出,一方面,人們習慣于把自然環境看作是人類活動的空間或滿足人類目的的手段,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僅是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人類完全可以不顧一切,不斷地根據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對待自然、改變自然。另一方面,人類由于知識的貧乏和能力的限制,長期處于小農經濟的狀態下。農業對于自然環境的依存度喚醒了全體民眾、乃至統治者,不得不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把自然當做高高在上的神靈頂禮膜拜。在沒有現代工業支撐下的小農經濟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有了綠色和清潔的環境。

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化的進程加快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所創造的生產力水平遠遠超過了以往的總和。但是,它在為人類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就是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大氣污染、水體污染、森林危機、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對人類的自身生存提出了挑戰。一些西方的先哲們開始對人和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態道德(或稱作“生態倫理”)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國思想家施韋茲“敬畏生命”的生態倫理學、萊奧波爾德的大地倫理學、卡遜的尊重自然倫理學、辛格的解放動物的倫理學、丸山竹秋的地球倫理學、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構成了和諧倫理發展鏈條上不可缺少的環節,為生態倫理學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那么何為生態道德觀?生態道德觀是指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時所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反映了人對自然界、對人類社會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使人類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與和諧的調節者。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傳統道德思想的融合

摘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唯物主義觀點,其核心在于實現人的自由發展,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中國的傳統道德觀是能夠融合在一起的。中國的傳統道德強調的是堅持人道主義,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能夠實現人的主觀能動性,從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道德,去規范人們的道德品質。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中國傳統道德的融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的發展,擺脫的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中國傳統道德;融合;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中國傳統道德思想融合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中國傳統道德思想具有內在的契合與相通性。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的傳統道德也有近幾千年的歷史,二者在人道主義、公平正義方面具有相同的觀點,二者融合能夠很好地促進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在人道主義方面,馬克思主義強調人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價值,強調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孔子強調仁愛,從而突出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的,其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二者又是可以融合的。在集體主義原則上,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強調的是堅持以公有制為基礎,消除私有制,實現人類的解放,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在我國傳統道德觀中,強調的是“天下為公”,強調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在公平正義方面,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強調公平的重要性,堅持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我國傳統道德觀中,孔子強調重義輕利,二者又實現了融合。馬克思主義堅持人道主義和集體主義原則,能夠站在人的邏輯上思考問題,對人進行人文關懷,尊重人的價值,使人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能夠在社會中做出更多的貢獻,這些與中國傳統道德思想是一致的。在孔子的學說中,主要強調的是人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用“仁”來統籌,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達到和諧共生,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能夠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我國古代道德思想強調以和為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強調和而不同的觀點,這與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是相同的。在集體主義原則上,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了批判,認為私有制完全是以價值來衡量的,完全磨滅了人性,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以金錢來衡量一切利益關系的,而且歪曲了道德衡量的標準,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中,強調的是全人類的解放,人類可以為社會做貢獻,而且一切要以社會發展為主,一切為了集體,集體的利益大于個人的利益,當集體的利益實現了,個人的利益才能夠得以保障。在我國傳統的道德思想中,有天下為公的思想,其要求以集體的利益為重,這與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是相互契合的。在公平正義方面,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強調對利益問題的正確理解,能夠促進社會公平,強調公平正義原則,強調個人利益的必要性,同時強調社會利益和社會價值,強調社會利益要與個人利益統一起來,在孔子的學說中也堅持利益的重要性,但是,利益的獲得要在義的基礎上,這與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念是相互契合的。

二、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與中國傳統道德思想融合的局限性與超越性

(一)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對中國傳統道德觀的超越

查看全文

淺議劉少奇的道德觀

本文作者:林常穎工作單位:中共泉州市委黨校

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實質是一種思想斗爭

道德修養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思想斗爭"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儒家是很重視自我反省的功夫的,曾參說:吾日三省吾身"其實就是依照封建道德準則檢查自身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統治階級的道德要求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思想斗爭過程"劉少奇認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實質也是一種思想斗爭"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己無產階級共產主義的意識和品質,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忠誠純潔的進步的模范黨員和干部;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的實踐"我們在思想意識上的修養,是一回什么事呢?我認為這在基本上就是每個黨員用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去同自己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進行斗爭;用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去同自己的各種非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進行斗爭;用無產階級的、人民的、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去同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進行斗爭"因此,劉少奇提倡在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展開積極的思想斗爭,堅決肅清自身一切不正確的舊思想、舊習慣的殘余乃至某些不符合共產主義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進行思想斗爭要有參照的標準,對此,劉少奇提出以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作為道德修養的標準"他說:把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創始人一生的言行、事業和品質,作為我們鍛煉和修養的模范"以之作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標準是具有理想性和現實性的,一方面有益于引導黨員的道德覺悟、道德境界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便于黨員的學習和模仿"因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是現實的人,他們的思想品質都通過他們的言論、著作和事跡表現出來,以之為修養標準是具體可感而又現實可行的"劉少奇還闡述了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可能性"他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人性論出發,說明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可能性"他認為人性是變化發展的,個人的品性不是先天被賦予,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經受各種社會因素的作用和影響過程中產生和形成、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所以,只要在社會實踐中自覺地努力加強修養,就能養成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他以學習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為例說明了這個問題"針對有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高不可攀、不可企及的觀點,他指出不要把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神秘化并與自己隔絕開來,只要具有無產階級立場和世界觀,堅持在革命實踐中努力修養,是可以培養出他們那樣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劉少奇認為應從各方面進行"他說:要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修養,要有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的修養;要有無產階級的革命戰略和戰術的修養;要有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要有堅持黨內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要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的修養;要有善于聯系群眾的修養,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等"也就是:第一,要具有大公無私的品質的修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先天下之優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第二,要具有堅定勇敢品質的修養,一方面要具有富貴不能淫,貧殘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堅定性和革命氣節,另一方面要具有勇于在真理面前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為真理而獻身的勇敢品質"第三,具有忠誠坦蕩品質的修養,一方面要對一切革命同志、勞動人民表示無限的忠誠和熱愛,另一方面具有襟懷坦白的品質,在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管、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也能夠慎獨,不做壞事"第四,具有艱苦奮斗品質的修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別人計較享受的優劣,而同別人比較革命工作的多少"第五,具有自尊心和自愛心的修養,一方面不因個人利益去卑躬屈節地屈從別人,同時又能為黨的利益忍辱負重;另一方面為了黨的利益而愛護自己,注意自身的完善,同時又能為黨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

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在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方法問題上,劉少奇強調實踐第一的觀點,他重視社會實踐對道德修養的作用,強調要聯系社會實踐"他說: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群眾的、特別是無產階級群眾的實際革命運動"在他看來,聯系社會實踐是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最根本方法"首先,聯系實踐加強修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根本原則在道德修養領域的體現,它的要求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劉少奇揭露了沒落的剝削階級道德的虛偽性"他說:在舊社會中,有許多人在受教育和學習的時候,認為他們所學的是并不需要照著去做的,甚至認為是不可能照著去做的,他們盡管滿篇滿口的仁義道德,然而實際上卻是徹頭徹尾的男盜女娟"剝削階級提倡道德修養實際上是為了欺騙勞動人民,而共產黨人奉行共產主義道德是為了造福于人民"為此,劉少奇要求共產黨員言行一致,把學到的道德理論全部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在社會實踐中加強道德修養"他說:我們共產黨員,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我國歷史上的一切優秀遺產,完全不能采取這種態度"我們學到的,就必須做到"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純潔,不能欺騙自己,不能欺騙人民,也不能欺騙古人"其次,在革命的實踐中加強修養,這種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方法和其他唯心主義的脫離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的修養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以前的一切舊倫理學都是脫離社會實踐來談道德修養,傾向于個人的內心反省,如儒家的內省和佛教的坐禪"雖然有的人也強調躬行踐履、踐行等等,但總的來說只是一種個人日常生活圈子內的活動,而不是服務于社會實踐活動"相反,我們是革命的唯物主義者,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因此,劉少奇強調加強道德修養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之所以不能脫離社會實踐,是因為:第一,社會實踐是加強道德修養的目的"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的實踐,它服務于實現共產主義事業的社會實踐"第二,社會實踐是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賴以進行的基礎"只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在個人與他人、社會集體的相互關系中認識哪些行為是善,哪些行為是惡,才能判斷自身思想言行是否符合共產主義道德原則規范的要求"第三,社會實踐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提供動力"共產主義事業的社會實踐總是不斷地向前發展,它每向前發展一步,都向主體的道德品質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主體加強道德修養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第四,社會實踐是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成功與否的標準"主體的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水平如何,將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主體所承擔的工作表現出來"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另一種基本方法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相結合"劉少奇認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應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密切結合起來"他說:我們共產黨員不能把理論學習和思想意識修養互相割裂開來"我們共產黨員,不但要在革命的實踐中改造自己,鍛煉自己的無產階級思想意識,而且要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過程中改造自己,鍛煉自己的無產階級思想意識"理論學習之所以是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是因為:第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保證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正確方向"劉少奇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是我們觀察一切社會現象、處理一切社會問題的武器"如果我們不能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器,我們就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在革命斗爭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就有迷失方向、背離無產階級立場的危險,甚至可能自覺地或者不自覺地成為各種機會主義者,成為資產階級的俘虜和應聲蟲"第二,馬克思主義理論給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提供可靠的理論基礎和根本方法"只有把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建立在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進行修養,才能保證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自我批評也是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一種基本方法"說: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自我批評是一種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過程中在主體內心深處所進行的思想斗爭"作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它是依據共產主義道德原則規范反省自身思想言行并評判其是非善惡的過程"劉少奇非常重視自我批評的方法,他說:為了增強黨的團結,我們黨不但不允許縮小黨內民主和縮小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而且必須充分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展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他看來,自我批評的目的在于克服和改正自身的個人主義思想,作為加強共產主義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它是一種防微杜漸和持之以恒的過程"為此,他要求黨員注意防止滋長驕傲自滿情緒和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思想,永遠保持共產黨員所必須具有的謙遜態度和自我批評精神"

查看全文

市場經濟下的新道德觀

改革20年,我國的經濟實力空前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市場上的商品堆積如山,商品的質量和品種比20年以前提高了幾個檔次。只要有錢什么都能買到。而且百姓確實比過去富裕多了,銀行里的存款比20年前增加了20多倍(扣除物價指數之后)。這樣的經濟發展成就恐怕是我國幾千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過的。我們這一代人,能夠享受到彩電、計算機、飛機、錄音機、錄像機、的確良襯衫、彩色照片、日光燈等等新奇發明,這在50年之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回顧20年前國民經濟衰敗到了崩潰的邊緣。是什么促使了這個偉大的變革?簡單地說,就是市場經濟制度。

絕大多數人都承認市場制度在物質生產方面的巨大優勢,但也為市場制度中利欲薰心、人情淡薄感到擔憂。因為人們所追求的不僅是物質的豐裕,還有生活的安定、人身和財產的保障以及健康、友誼、和諧、創造和求知。這些雖然也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但從本質上看,都是非物質的,或曰精神的,它們并不能用錢去買。于是人們產生了對市場經濟的懷疑。或者更確切地說,人們對市場經濟的道德前景有一種憂慮。

確實,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就是建立在一個“私”字的基礎上。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種種不盡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似乎也是一個“私”字。這樣看來,或者大家放棄“私”心,回復到物質享受醫乏的狀態去;或者我們容忍私心,繼續追求物質享受,同時忍受道德淪喪的不幸。但依我之見,前景并非如此暗淡。市場經濟完全可以做到物質上豐富、精神上同樣豐富的理想境界。

私,原是人的本性。人類如果無私,不要說違背人的本性,而且無私的動物根本不可能存在。尋求食物,追求異性都出于私的本能。更不要說,動物之進化為人類,也建立在動物的自我保護及對自我生存的追求。所以說,私心運用得當,是完全必要的。市場經濟中追求自身利益是完全順乎自然的,而且自利是市場經濟中最最主要的推動力。上面提到的飛機、彩電、計算機等技術的發明和推廣也是受利益所驅動,而不是出于追求什么崇高理想的結果。過去我們一度以為人去了私心就可以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同世界。這個信念曾被我國從上到下的絕大多數人所接受。因此全國人民甘愿犧牲個人的權利,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可是努力幾十年的結果反而距離我們的理想越來越遠,吃不上,穿不上,經濟面臨崩潰。倒是容許私心的市場經濟挽救了中國。可見私心是不可以放棄的。

然而從歷史看,人類社會中一切罪惡又都是私心造成的。所以有“存天理,滅人欲”之說。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哲學家把道德和私心對立起來,以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必須無私。去掉了私心,社會便沒有了沖突,人與人得以平安相處。確實,這一信念不但過去被大家接受,甚至在今天,也還是阻礙大家徹底接受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意識形態上的障礙。

那以,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以前造成種種罪惡的私心,到了市場經濟中變成了創造物質財富的巨大推動力呢?這個答案很簡單,就是不僅承認自己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尤其要承認別人和自己一樣,也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因此追求自身利益的界限是他人的自身利益。這種原則的基礎是人與人在地位和權利上的平等。

查看全文

大學生道德觀養成之議

和諧道德是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建設和諧社會要求人際關系和社會利益關系的協調一致,要求整個社會的道德和諧。大學生的和諧道德觀作為社會整體和諧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研究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和諧道德觀已成為高校德育工作新實踐的迫切需要。

一、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基本內涵

道德觀就是人們對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對一系列道德問題的抽象和概括。大學生和諧道德觀是中國特色的新道德觀,是一種有助于社會整合、為選擇不同的價值體系的利益主體——大學生所共識的能夠協調其行為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一)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第一要義

大學生和諧道德觀以和諧為第一要義,即大學生個體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融入集體;形成人與人之間道德關懷的氛圍、相互合作的和諧關系;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觀。

(二)大學生和諧道德觀的指導思想

查看全文

職業經理的道德觀

近日,有人專門請教聯想集團老總柳傳志:在經濟越來越全球化的時候,聯想如何看待和吸納職業經理人?由此引發了柳傳志關于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的感概。韋爾奇的退休和接班人的選定,使兩個優秀人才離開GE。在柳傳志看來,這種職業經理的職業道德觀不是很合他的口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職業經理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道德觀?

這個問題看來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剛剛結束的陸強華訴創維案,曾經在國內的企業界鬧得沸沸揚揚,并由此引發了今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關于職業經理人道德的討論。爭論過后,分歧依然。可以斷言,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尋找和聘請,這種碰撞和爭論也會隨之增加。這種爭論無法避免。

細細尋思,由于國內企業真正在市場中生活的時間實在太短,職業經理本身的存在尚不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企業自身(包括老板和普通員工)對職業經理的角色認定也還是模糊的。在這種狀況下,又怎能企望大家能夠對職業經理人的道德觀保持一致呢?道德觀的成熟和定型,其實是和這個群體的穩定和發展一致的。由此可以說,隨著職業經理人群體的擴大和穩定,他們自身的職業定位漸趨準確,這一職業的基本道德原則會相對固定下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職業經理人擴大的過程中,將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有國際化背景的人才。成長于本土的國內企業,將如何完成他們在職業道德觀念上與國際文化的對接?其中的難度不小。韋爾奇選定接班人后,兩個職業經理人離開GE,美國的企業界把這看成是很正常的事。但國內不少企業的老總,對職業經理人的期待是永遠共沉浮。雙方的起點相差太多。

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特別是一把手。就此而言,職業經理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他們應是什么樣的人?這個話題就要從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說起。

查看全文

市場經濟與道德觀

在任何社會中,為了調整個人、集體與社會的關系,都必須提倡和建立一套行為規范。法律是具有普遍效力的社會行為規范,然而法治又不是萬能的,它并不能代替道德建設,道德也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與法律的不同點在于,它不是靠強制執行的,而是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下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在同一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同時期道德觀也具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社會道德觀也必將產生新的內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也要求全社會各方面樹立新的道德觀。為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推動道德本身的建設,本文試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問題做一探討,以求教同仁。

一、商業關系中的道德

商業關系,從廣義上講包括商品生產、商品流通、商品供給和需求,以及與這些環節相聯系的交通旅游、郵電通訊,食宿和醫療等公共服務事業。如果在上述這些方面附加上一定的“不道德行為’,那顧客最終享受到的只能是假冒偽劣產品和糟糕的服務,甚至給顧客造成難以承受的災難。因此,商業關系中的道德涉及千家萬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關系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面。

商業關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質量。從一定意義上講商業道德實際上就是質量道德,其中包括商品的質量、服務設施的質量以及服務態度的質量等等,涵蓋了商業關系中所有的職業道德。

“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一大重要特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優勝劣汰’,規律必然發生作用,那些不講質量道德的人們最終也逃脫不掉在經濟上遭受損失而自食其果。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質量道德的形成是相輔相成的。

二、金融關系中的道德

查看全文

農民思想道德觀念研究

[摘要]“城中村”是指在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由區域范圍內失地農民所組成的“過渡型社區”。黔靈鎮位于貴州省會貴陽市中心,下轄11個村,其中9個村,在城鎮化進程中均與城市相融,成為貴州省內典型的“城中村”。本報告以黔靈鎮下轄的沙河村、茶店村、東山村、西瓜村、云巖村、三橋村、改茶村、黔靈村、宅吉村9個“城中村”作為個案研究的分析對象,研究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思想道德觀念,對農民思想道德出現的許多問題,作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并作出一個導向性的對策研究,以促進農民思想道德觀念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城鎮化;城中村;思想道德觀念“城中村

”是介于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一種過渡形態,由于其位于城鄉結合部,有時也稱城鄉(郊)結合部社區”、“過渡型社區”。“城中村”中的農民作為失地農民,與傳統農民相較而言,地理位置相對優越,經濟收入相對較高,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發生新的變化。同時,作為周圍城市社區存在明顯的差異的村落中的居民,同真正的市民相較而言,“城中村”農民仍保留著明顯的農村特征,由于長期處于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帶,其思想道德觀念也存在一些問題。黔靈鎮位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中心城區,地處城郊結合部,處于貴州省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商業信息、交通中心。下轄11個村,其中9個村,在城鎮化進程中均與城市相融,成為貴州省內典型的“城中村”。本文以黔靈鎮下轄的沙河村、茶店村、東山村、西瓜村、云巖村、三橋村、改茶村、黔靈村、宅吉村9個“城中村”作為個案研究的分析對象,研究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思想道德觀念,對農民思想道德出現的許多問題,作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并作出一個導向性的對策研究,以促進農民思想道德觀念的良性發展。

1黔靈鎮“城中村”農民思想道德觀念現狀

由于地處特殊的過渡地帶,黔靈鎮中許多村民就是靠出租自己搭建的房屋,成為食利者。許多本地“村里人”以及出租屋里的“外來人”居住在同一社區,傳統的農業文化、移民文化及現代都市文化構成的多元文化的碰撞能讓村內居民產生出多種思想狀態。其思想道德觀念方面有不少積極面。1.1黔靈鎮“城中村”農民思想道德觀念積極轉變1.1.1村民的民主意識意識和法律意識有所增強村民的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有所增強。表現在“村民對法律、法制的認識在不斷發展、深化,趨于理解、認同、遵循和接受”。作為正在融入現代化的城市公民的一部分,“城中村”農民的對現代社會的主要規范——現代法律的關注增多。調查中,我們發現,面臨“當發生糾紛時,您采取哪種方式來解決?”這一選項時,受訪村民中有41%會首先采用法律手段,有30%傾向于首先找村干部評理解決,有26%選擇直接找對方理論,僅有3%的受訪者表示會找機會威脅、打擊和報復對方”。這一數據表明他們對法律已不再陌生,而把法律作為解決糾紛和問題的手段有所增加。對于物權方面,由于村民都獲得了房屋的產權,過渡型社區內居民的權利意識明顯增強。對于大多數村民來說,住房是其各項財產中所占比例最高也是最基本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居民的財產受到侵犯時,60%村民就會積極地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1.1.2新型人際關系開始在村民中形成傳統的農村社會,農民的人際關系以親緣關系為圓心,比較緊密,而城市社區,人際關系表現為冷漠疏遠,以業緣為軸心。而城中村作為一個過渡社區,人際關系表現為明顯的過渡性,即不完全松散。因黔靈鎮地處城市,村民們居住方式相對封閉,居民之間直接見面的機會減少;而新媒體時代,電話,移動電話,網絡等傳媒日新月異,村民花費在與媒體上的時間有所增多,而花費在鄰里交往上的時間有所減少。而“城中村”這樣的過渡社區與城市社區最顯著的區別在于,其大多由血緣關系、姻緣關系,以及世代居住在同一村落的傳統地緣關系的居民構成,因此鄰里關系還是比較熱絡、協調。但“由于他們原來的村落變為成片高樓,許多不同“村里人”以及出租屋里的“外來人”居住在同一個樓里,相互間又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出現城市社區居民間客套生疏的關系狀況。”1.1.3農民的生活方式開始向文明、現代化方向邁進由于長期居住城市,現代城市文明影響農民的吃穿住行和精神生活,使農村生活方式向現代文明的方向邁進,很多農民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斷增強,出現“求富、求知、求樂、求美的多元需求,休閑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調查中,30%村民表示會有除麻將以外的各種休閑風方式,其中35%選擇電視、上網等媒體方式,看書、學習有11%的村民選擇,旅游、購物也有8%的村民選擇。黔靈鎮所轄城中村作為城市中比較難治理的過渡地帶,一直存在違章搭建多,社會治安難以監控,土地利用率低等問題,因此,居住在此的村民們在思想道德觀念上也存在諸多問題。1.2黔靈鎮“城中村”農民思想道德觀念存在問題1.2.1崇尚金錢,熱衷消費,素養不高商品社會,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原則,往往誘使人的價值取向發生扭曲,價值目標指向金錢。通過調查發現,“黔靈鎮”村民一旦通過拆遷,獲得大量拆遷款和多套甚至多棟出租房暴富之后,往往失去奮斗目標,開始追求物質享樂,熱衷消費。這種價值取向和生活追求,在當今黔靈鎮所轄“城中村”,已成為普遍現象。政治素養方面,黔靈鎮村民普遍對政治反應平淡,90%的村民無黨派,共產黨員的比例僅為10%,還有少部分信仰宗教。這種情況導致其村民與城市居民相對而言,思想政治素質不高,比較缺乏精神追求。調查中,被問及村民的業余愛好的問題時,盡管也有少數居民會選擇其他的休閑娛樂方式,但仍然有超過35%的村民回答是打麻將。而關于村民整體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由于地處西南地區,調查顯示,約80%以上村民是高中、初中以及以下文化程度。有41%的人至今沒有進行任何形式和內容的學習。這種狀況使村民很難融入所在的城市社區,嚴重制約過渡社區的發展。村民們不僅文化低,觀念轉變慢,還缺少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對市場經濟相關知識和規律不甚了解,對如何參與更表現出無所適從。更會對村民帶來發展、就業等多重挑戰。甚至有村民出現“拆二代,富二代”沒有就業技能,結果好逸惡勞、坐吃山空,沉迷賭博,幾年后敗光家產的事例。1.2.2倫理道德觀念迷失社會道德失范改革與社會轉型,使部分村民特別是青年人出現道德迷失,是非、善惡、美丑混淆不清。局部社會道德失范,村民的道德水準下降,法制觀念淡薄,社會治安狀況堪憂。黔靈鎮所轄“城中村”在“區域上屬于城市,在管理上又屬于農村社區,并且一些區域與城市居委會管理范圍重疊,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帶’。”失地村民搭建的出租屋價格低廉,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居住。因而,轄區內大部分均是流動人口,復雜多樣的人口構成,五花八門的職業構成,監管難度很大。加之“城中村”社會管理相對薄弱,而村民自我監管的力度也不夠的情況下,這些過渡社區極易成為社會不良現象的滋生地和治安事件的高發區,不利于社會穩定。在這次調查中,有25%的村民表示對社會治安狀況不夠滿意,有50%的村民表示社會治安狀況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城中村”村民的這種狀況直接制約了其融入城市化的進程。1.2.3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融入城市有一定難度黔靈鎮下轄的9個村,作為貴陽市內典型的“城中村”,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造就了一批批失地農民,他們懷揣著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的拆遷補償金和多套可以出租的房屋,開始了不一樣的生活。他們成為了所謂的“農民收租階級”,即從不參與勞動過程與就業,依靠房租收人就能維持基本生活的食利階層。本地農民產生出多種心理狀態,其消極的表現仍然保留封閉的小農思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成為食利者。這些失去了土地卻一夜暴富的農民們有的沉淪、有的迷茫,不愿工作,或者工作沒有熱情,也沒有把職業看成是需要長期性,持續性學習進步的事業。據調查,目前在業人數占70.1%。無業或下崗的人還是占了29.8%左右。對“您為了就業,最希望獲得的幫助”的提問時,有55%的人回答是“各種技術培訓”,有38%的人回答是“多渠道推薦就業”,其余的有7%是希望得到融資和借貸。

2黔靈鎮“城中村”農民思想道德觀念問題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職業經理的道德觀

近日,有人專門請教聯想集團老總柳傳志:在經濟越來越全球化的時候,聯想如何看待和吸納職業經理人?由此引發了柳傳志關于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的感概。韋爾奇的退休和接班人的選定,使兩個優秀人才離開GE。在柳傳志看來,這種職業經理的職業道德觀不是很合他的口味。

職業經理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道德觀?

這個問題看來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剛剛結束的陸強華訴創維案,曾經在國內的企業界鬧得沸沸揚揚,并由此引發了今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關于職業經理人道德的討論。爭論過后,分歧依然。可以斷言,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尋找和聘請,這種碰撞和爭論也會隨之增加。這種爭論無法避免。

細細尋思,由于國內企業真正在市場中生活的時間實在太短,職業經理本身的存在尚不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企業自身(包括老板和普通員工)對職業經理的角色認定也還是模糊的。在這種狀況下,又怎能企望大家能夠對職業經理人的道德觀保持一致呢?道德觀的成熟和定型,其實是和這個群體的穩定和發展一致的。由此可以說,隨著職業經理人群體的擴大和穩定,他們自身的職業定位漸趨準確,這一職業的基本道德原則會相對固定下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職業經理人擴大的過程中,將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有國際化背景的人才。成長于本土的國內企業,將如何完成他們在職業道德觀念上與國際文化的對接?其中的難度不小。韋爾奇選定接班人后,兩個職業經理人離開GE,美國的企業界把這看成是很正常的事。但國內不少企業的老總,對職業經理人的期待是永遠共沉浮。雙方的起點相差太多。

企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特別是一把手。就此而言,職業經理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他們應是什么樣的人?這個話題就要從職業經理人的職業道德說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