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09:46: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出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出版業之間博弈與措施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電子出版行業的發展,以紙介質為特征的傳統出版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字載體的顯著變化,年輕一代獲取信息的方式,愈加傾向于電子化的閱讀興趣,更適合小屏幕閱讀的快餐式短文的大量出現,這一切都表明,在尚處主導地位的傳統出版業面前,以數字化為特征的電子出版物正越來越受到追捧。如何應對這巨大的變化,是擺在所有出版業者面前的緊要問題。
一、電子出版物的現狀
伴隨著網絡和電子書硬件的普及,電子出版物將步步蠶食現有出版物的市場。環保、方便保管、易傳播、信息存儲量大、價格低、適合交互電子出版物似乎一出生就帶著無數的光環,將傳統印刷出版業遠拋在了身后的陰影中。但它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有著成長期的煩惱。
1.價格居高,硬件銷售與內容的銷售脫鉤雖然電子書籍的價格比傳統印刷書籍要低,但要閱讀電子書仍有較高門檻,即先期購買閱讀器的費用。Kindle3Wifi和3G在北美的售價分別是$139元和$189元,折合人民幣920~1250元。在中國,蘋果的iPad從2888元起售,這個價格也許對于美國消費者不算什么,而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便高了。漢王是國內電子書閱讀器銷售的佼佼者,但從廣告攻勢中可以看出,其電子書硬件是作為“技術新穎,內容豐富的IT產品”來銷售的,主打的是禮品市場,雖名“電子書”,卻非因書而賣,做的是“一錘子買賣”。提供了硬件卻缺乏內容,即便讀者打算付費購買內容,渠道的欠缺將讀者趕進了盜版市場。
2.平臺眾多,難以整合;硬件相對脆弱,閱讀的地點受限從Windows兼容機到蘋果電腦,到iPad,到電紙書,到手機的Symbian,Android,WindowsMobile,各種閱讀平臺林林總總,出版公司若想打通平臺則需要付出以往數倍的努力。各種平臺用戶的習慣和需求不同,出版公司也需招納人才做出應對。眾多的平臺所使用的加密技術不同,廠商各自為政,信息的流動受到了影響,更增加了用戶購買的難度。受電子紙技術的限制,電子紙材質的電子書雖在閱讀體驗上接近于紙質書籍,但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屏幕脆弱怕摔怕碰,機器不防水,用戶攜帶出行需增加額外的保護,降低了用戶體驗。既名為“電子書”就說明需要用電,用戶需要操心電量的問題。電子紙材質的電子書現在可做到一周甚至兩周一充,而蘋果iPad須一天一充才能滿足用戶中等強度的使用需求。
3.圖書種類有限,流行類圖書居多,受眾有限購買電子書就是為了讀自己喜歡的讀物,然而現在電子讀物十分有限。即便找到了,也可能未出現在自己所購買的閱讀平臺上。打開很多文學網站,會赫然發現大牌作家簽約本站的告示,但實際仔細研究一下網站的銷售排行榜就能發現:榜單上少有這些名家的書籍,而暢銷讀本大多是按照章節銷售的連載書,相當于評書聯播的網絡版,以碼字的方式在網絡上講故事。網絡作家給電子出版帶來了繁榮的假象,受眾卻始終有限,電子圖書市場主力讀者還遠未登臺。
數字出版技巧對傳統出版業意義
在我國出版界,研究學者們普遍認為數字出版就是指那些使用到二進制等技術手段對所有出版環節進行了操作的出版行為,例如對原創作品進行的數字化、對編輯加工進行的數字化、對印刷復制進行的數字化、對發行銷售進行的數字化以及對閱讀消費進行的數字化等.
1數字出版技術的基本概況可以說數字出版涉及出版的方方面面,作者版權、出版發行、銷售支付平臺以及最終具體進行的服務模式等都可以通過對傳統資源的依托,使用數字化的現代化先進工具對出版物進行全方位立體的宣揚和傳播.
從實現方式來說,數字出版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進行:
一是出版社根據實際的需求情況,要求開發商為本社開發一個針對性較強的技術平臺;一是專門開發數字出版軟件的商家,根據市場情況與出版社在技術方面的普遍要求開發一些技術平臺.
從行業特色來看,首先,數字出版是屬于出版行業的范疇的.
由于出版行業的特殊性質,出版物不但是精神文化產品,也是一種商品.出版的商業性質決定它必須通過高效的經營活動去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潤,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它也必須承擔起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責任.其次,數字出版又是一種全新環境背景下產生的新興產業,其在運營模式等方面都呈現出全新的特點.
出版業行政管理思索
一、出版業屬性界定
出版業是一個具有雙重性的產業,既肩負著提供公共精神產品的職責,也肩負著生產不同層次物質商品的職責。為體現文化的屬性,必須堅持正確的導向,科學的引領;作為商品的屬性,就必須占領市場,必須使這種產品增值,必須使它發揮最大的作用。出版業不同于一般的產業。出版業是文化產業,傳播的內容是精神產品,既包括意識形態部分,也包括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所以出版業具有文化屬性,更具有非意識形態性質。而作為其產品的出版物本身就是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統一,其使用價值具有文化屬性,而運行過程具有產業屬性。所以說,產業屬性是出版業的自然屬性,而其傳播的內容形成了出版業的社會屬性,即出版業的文化屬性。文化屬性是出版業根本屬性,是出版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特殊屬性。
1.出版物具有雙重形態和雙重屬性
所謂出版,就是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發行的過程。出版業是精神產品的生產機構與傳播機構,而意識形態的內容又依托于物質形態的載體得以傳播。出版物的使用價值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它總是在向消費者表達一種認識、思想、文化、價值觀。同時,出版物又表現為物質形態。出版物的這種特征,使之同時具備另一種特征,即文化與商業雙重屬性。它包含著生產制作者的價值觀念,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消費者的精神世界,對消費者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
2.出版物傳播的內容具有文化屬性
無論是傳統的圖書、期刊、報紙等紙介質出版物體,還是新興的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以及互聯網出版物,盡管它們外在形態互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內在形態,即承載的內容都以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為目的。這些文化內容是整個出版業及出版物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果缺乏這個核心組成部分,就不可能有出版業,更不可能有出版文化,人類的文化建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正是從這個層面上說,出版業是文化的載體,是以內容為主的文化行業,具有深刻的文化屬性。
新媒體技術出版業發展分析
互聯網技術越來越迅猛地發展起來,也帶動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為新媒體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發展的方式,新媒體在當前的信息時代環境中也找到了良好的突破口[1]。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人們可以選擇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發表自己的言論,傳播速度也難以想象,傳播的渠道更是十分廣泛,而且在傳播的過程中,還會有互動。這樣的新媒體方式讓人與人之間有了更多的參與性,相比傳統媒體而言,更具有動態性,也方便了許多。網絡化的智能時代將會繼續推進新媒體發展,與此同時,出版業也只能加快變革的步伐。
1當下新媒體的優缺點
新媒體是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因此可以說,互聯網給了新媒體更加廣闊的發展渠道,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息資源,還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現代人在繁重的生存壓力之下開始追求刺激性的閱讀內容,有了比較強烈的獵奇心理[2]。新媒體完美契合了觀眾的這一需求,因此有了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另外,通過新媒體,觀眾還可以和信息的者進行交流互動,這一改傳統的單向性傳播方式,具有變革性意義。在這樣的環境下,信息的傳播和擴散不再面臨技術上的阻礙,而成了一夕之間的事情。這都是新媒體的突出之處。然而,盡管如此,新媒體還是有無法遮掩的劣勢所在。這方面主要是針對人類個體精神的發展而言的。新媒體發展迅猛,未來前景難以估量,然而也會在人類難以呈現個性化的未來面臨一定阻礙。當前,人們迅速瀏覽信息,逐漸失去了二次思考的能力,表面的視覺沖擊或者獵奇心理逐漸消失之后,新媒體就像一道閃亮的流星一樣忽閃而過,人的內心也無法留存更多的東西。新媒體助長了這種閱讀方式,也讓人無法獲得自己應有的信息營養,變得浮躁,失去了安靜思考的能力。這一點是新媒體無法給與的。
2新媒體環境下出版業的發展現狀
1)受眾縮減。上文已經闡述了新媒體帶來的信息的迅速傳播,也讓人可以隨時隨地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因此也吸引了一大批受眾的關注[3]。或者說有的時候人們并沒有主動選擇新媒體這種方式,但是技術的支撐已經讓人們在無形中被動選擇了新媒體。相對而言,出版業也就失去了一大部分受眾。人們原本依靠報紙、雜志等獲取知識,了解信息,而如今,一個簡單的手機就可以輕松查閱,很多人也就放棄了較為繁瑣的購買程序,被動或者主動接受了新媒體的推送。而且,傳統出版業的發展速度和當下人們的生活節奏是不相匹配的,處于落后狀態,新媒體也迎頭趕上,獲得了更多的受眾。2)信息資源少。傳統出版業信息的獲得比較有限,一般需要的時間周期比較長,經過篩選之后,受眾可能很久才可能獲得信息。相比而言,新媒體在這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獲取信息,還能帶動身邊的人隨時傳送自己知曉的信息[4]。這樣,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新媒體的方式傳播出來。出版業則無法擁有這么龐大的數據數量,也不能大范圍地涉及,只能有選擇性地。新媒體還有效地利用了消費者,通過技術支撐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所在,然后對癥下藥,獲得關注。這一點出版業則難以做到,或者說做到的話需要花費的時間,付出的代價是遠遠高于新媒體的。3)時效性滯后。當信息的時候,出版業獲得信息之后還要進行一系列操作,對信息的利用程度比較低,而且的時間周期也比較長,相比而言,新媒體則彌補了出版業這一缺陷,以信息的及時性為突出特點,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另外,新媒體有堅實的技術能力,還可以構建平臺,這樣,消費者通過平臺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從而更加信任新媒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業未來的生存發展堪憂,只有充分借鑒新媒體的長處,其才能有新的生機。
3新媒體技術影響下出版業的出路
推進出版業改革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深刻認識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內涵;科學把握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要求;積極應對出版產業化進程中的新問題;加快推進出版產業化的幾點思考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傳統出版業進入快速轉型期,真正意義上的出版產業逐步形成、出版物商品化、出版單位必須面對市場,實現產業化運作、出版機構企業化、經營集約化、集團化、中國出版業自身和外部生存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化、網絡化出版、出版產業與文化體制改革、出版產業與高新技術、出版產業與信息化、出版產業與國際化、出版產業與信用構建、更新思想觀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出版體制機制、培養高素質出版人才隊伍等,具體請詳見。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向深層推進,傳統出版業進入快速轉型期,真正意義上的出版產業逐步形成。2009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我國出版業的改革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深刻認識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內涵
出版產業化就是把出版業作為國民經濟體系所屬產業中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面向市場實行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運作,實現出版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使之成為強質產業的過程(于友先,2003)。出版產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些學者就此進行過有益探討(黃阿妮,2005;龔莉,1998),概括地說,其具體內涵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出版物商品化。市場經濟體制下,出版業的文化核心屬性依舊,但出版業生產的產品要拿到市場去銷售,接受消費者的選擇,因而其商品的屬性尤為凸顯。出版物商品屬性的確認是出版產業進入市場經濟的準人證。因此,出版單位必須面對市場,實現產業化運作。
2出版機構企業化。轉企改制、重塑新的市場主體,是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重點。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資本運行機制,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中國出版業的發展趨向淺析論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日益臨近,出版作為捕捉前沿科技資訊和傳播最新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媒介,在應對國際化的挑戰中,出版業的全球化趨勢無疑對出版組織的競爭能力、應變能力、適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國出版業的發展走向
我國的出版改革和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現階段,就出版領域而言,新聞出版總署提出了五大戰略:精品戰略、集約化戰略、科技興業戰略、“走出去”戰略和人才戰略,作為推動出版業發展的重點。中國要由一個出版大國盡快向出版強國轉變,需要大發展,發展才是積極的生存。目前,我國出版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幾種態勢:
1.精品戰略帶動出版發展。精品力作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在商品社會里就是品牌意識。品牌從樹立到轉化為品牌資產,需要不懈努力去打造。中國文化悠久,出版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廣闊,我們只有組織出版具有自主品牌,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俱佳的優秀出版物,才能為中國出版走向世界開辟廣闊前景。
2.“走出去”戰略檢驗出版實力。現今是一個傳播技術日新月異,開放的、競爭有序的市場統一的世界,各種文化相互滲透,共同發展。在開放的環境里進行文化競爭,我們必須走出去,實現跨越式發展。從產業發展來看,就是行業的跨越。從經營地域來看,走出去,就要跨省、跨境,還要跨國,開拓國際市場,放開經營,把經營做大做強。我們可以在同行業之間融資,可以進行社會融資,也可以和國外進行合作,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放開投資渠道,支持出版業的發展。在廣闊的世界大市場,我們的精品力作能否走出國門,進世界市場,這是檢驗我們實力的根本。
3.科技創新推動出版發展。科技創新是出版發展的重要動力,出版技術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引領出版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出版業內數字化進程的加快,適應數字化媒介的出版物也隨之出現了多樣化,出版業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數字技術作全方位的支持。隨著寬帶技術暢流化、因特網普及化的趨勢,以及電子出版、網絡出版和數字印刷出版等數字化技術本身發展的日益完備,將會對出版物生產和經營模式產生較大撞擊,并進行較大的結構調整和全面的技術提升,以提高出版物的出版時效,適應人們對文化產品不斷日益增長的多樣豐富的需求,催生出版經濟的繁榮。
出版業出版物發行折扣決策研究論文
一、兩種新的出版物發行折扣決策方法的探討
筆者試圖根據出版物的盈虧平衡原理和目標盈利規則,對出版物的期間費用及目標銷售利潤采用按出版物銷售收入比重劃分的方法,來探討出版物發行折扣決策的兩種新方法。具體方法有:
1.盈虧平衡折扣
盈虧平衡折扣,是指出版單位根據盈虧界限所確定的保證出版物收支平衡的發行折扣水平,是在出版物定價、預計銷售量、總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確定的情況下,出版單位領導層決策某種出版物發行折扣時需要掌握、控制的盈虧臨界線。也就是說,出版物的發行折扣只有高于盈虧平衡折扣,出版單位才可能獲得銷售利潤;若等于盈虧平衡折扣,出版單位可實現收支平衡(保本);若低于盈虧平衡折扣,出版單位將會虧本。因此,當某種出版物準備批量發行之前,首先求出該出版物的盈虧平衡折扣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出版單位沉著應對市場的價格競爭、合理控制出版物發行折扣、防止盲目追風、規避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出版物盈虧平衡折扣有如下計算公式:
盈虧平衡折扣=總成本÷[定價×出版物計劃銷售量×(1-銷售費用率-銷售稅率)]×100%
出版業的集團化趨勢
在西方,出版業的壟斷和集團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新聞出版行業開始出現壟斷現象,實力雄厚的報業巨頭通過競爭、收買、兼并、擴張,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報業托拉斯,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報團”現象,但此時新聞出版領域中的自由主義和獨立媒體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出版業集團化進入第二階段,新聞出版業壟斷的勢力范圍急劇擴大,從過去的日報業迅速波及所有報刊、圖書領域,涉及影視、廣播、通訊等一切媒介。出版集團規模不斷擴大,數目不斷減少,跨行業、跨媒體、跨地區的趨勢進一步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后,是新聞出版業集團化的第三階段,表現為一方面新聞出版業與其他性質完全不同的行業相互滲透、兼并加劇,另一方面,許多出版集團開始實施跨國的全球發展戰略,壟斷集團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一般而言,國外的大型出版媒介集團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發展,經過大浪淘沙才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資金經雄厚、規模巨大、擁有高額市場占有率、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引領著世界出版媒介發展的潮流。
我國出版集團的組建是為了順應世界經濟競爭的趨勢,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國特色的新聞出版體制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大致來講,我國出版業集團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
第一階段:在自愿的基礎上,成立跨地區出版組織的松散聯合體。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若干問題的規定》,政府推動企業集團建設拉開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機構聯合成立了“地方文藝出版社聯合發行集團”。1989年4月,華東六省一市成立“華東省級新華書店發行集團”。這一階段的出版聯合體嚴格來說不能稱為出版集團,因為聯合體成員之間既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也沒有資本紐帶關系,僅僅是為了出版物的市場銷售而形成某種協議,主要是為了互通信息、協調關系、壯大聲譽而所作的一種“聯合行動”。但這一行動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場規律要求出版業實力壯大,呼喚出版組織與機構整合優化。
第二階段: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由地方政府批準成立出版集團。1992年4月,新聞出版有關部門提出加強出版行業的聯合,進行出版、印刷、發行企業集團的試點。此后一批省級試點出版集團誕生,例如山東出版集團總社、廣州新華書店總社等。出版業的集團化建設被提上日程,全國部分省市進行了試點集團的運行。這一階段,出版集團主要是依靠行政隸屬關系組建,但同時也開始逐步探索企業集團運營機制的一些深層次問題。1996年3月,在全國新聞出版工作局長會議上,國家體改委有關人士作了《推動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報告,介紹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走勢,報告涉及到出版業的結構調整和集團經營化的問題。代表們經過討論,認為出版業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路組建出版集團。但要積極審慎,大力推行。1997年,和新聞出版署根據黨的“十五大”精神,綜合考慮了全國各地出版市場的環境、出版單位的實力等情況,確定推廣出版集團試點工作,并確定將組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五家出版集團的思路。
第三階段: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以資產為紐帶的國家試點集團。1998年2月,新聞出版署了我國《新聞出版業2000年及2010年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指出:“要扶持有影響的黨報實施兼并、重組,建立起以黨報為龍頭的報業集團……到2010年,報業集團要有較大的發展,經營規模上億元的報社要達到總數的10%。”1999年2月24日,我國第一個國家試點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掛牌成立。此后,北京出版集團、廣東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等紛紛亮相。在出版集團中,有的是以出版業為主業的專業出版集團,如北京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的則是編、印、發一條龍,以出版為主業,科工貿一體化的綜合性出版集團,如遼寧出版集團、山東出版集團等。此外,中央部委與地方政府批準的一些出版集團也不斷組建亮相,集團化建設一時成為我國出版界的熱門現象。
出版業外匯風險及管理策略研究
1我國出版業外匯風險的類型與表現
1.1交易風險
國際貿易中的外匯交易風險是指企業運用外幣進行賬款收付時可能產生的風險,其主要表現為因具體協定或其他因素導致在款項交易完成之前匯率發生突然變動的風險。如在進行圖書出口、版權交易等事項時,以外幣計價的款項已經談妥,但由于某些因素導致交易無法立即執行,待真正執行時由于匯率變動使出口方蒙受損失。這樣的風險是較為常見的,比如我國某出版社向美方文化公司購買某一科技圖書的中文翻譯與發行權,決定使用美元進行交易,初步確定了購買規格、數量和違約條款。但由于中美雙方的法律和行業協定等原因,雙方難以立即執行該交易,需要等到雙方行政監管部門進行批復之后才進行款項的支付。在中美雙方交易初步意向達成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1∶7.6,但到實際進行款項支付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變成了1∶7.8,此時中方的出版社就要面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升帶來的超額支付風險,即其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幣才能按照約定達成這筆交易。
1.2折算風險
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是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和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由于企業涉外業務產生的收入、費用、利潤等科目以不同幣種計價而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公司、圖書對外貿易公司會經常進行涉外的文化貿易業務,一些特大規模公司甚至還在海外設置了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等分支機構來加強市場開拓和業務擴展。但是,這種經營模式必然會面臨多種貨幣計價的問題,且企業的涉及范圍越廣,多貨幣計價的問題越復雜,在進行財務報表編制和財務管理過程中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難度就越大。例如,某公司是一家國資背景的上市傳媒集團公司,其不光在國內進行圖書出版、影視制作、網絡開發等業務,還在美國進行電影、電視劇的國內引進,在歐洲進行華人雜志、華裔影視作品的制作與推廣,在東南亞和非洲進行中國電視劇和電影的出口與推廣等工作。由于該企業業務遍及美洲、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國外業務大都以當地貨幣計價,因而在進行財務報表編制時,會由于匯率變動產生月度、季度、年度報表的差異。
1.3經濟風險
出版業面臨挑戰管理論文
【摘要題】數字出版
【正文】
2005年7月8日,首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博覽會以“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主題,由“中國數字出版趨勢與技術高峰論壇”和“中國數字出版與網絡傳播展覽會”組成。會上,技術、設備提供商急于分享市場的熱情,與大部分傳統出版社謹慎懷疑的冷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刊約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傳統出版單位和技術提供商三方的有關人士就此主題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意在理清概念,擴展思路,分析數字與傳統出版之間相互消長的關系,找尋二者成功對接的端口。
一、數字技術,給出版業帶來了什么
20世紀90年代初期,數字化技術開始在出版業得到廣泛應用。數字化光盤的出現,使音像出版業由以模擬存儲載體為主開始向以數字存儲載體為主轉移,特別是數字光盤播放機的快速普及,促進了音像出版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建立音像出版單位320家,年出版音像制品近3萬種,發行量約7億盒(片),銷售額達30億元。
進入90年代中期,由于電腦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不斷擴大,從而催生了以數字多媒體為表現形態的電子出版產業,特別是一大批傳統書刊出版單位利用電子出版物這一載體,實現了傳統紙媒體向數字媒體的延伸,跨媒體經營漸成潮流。到2004年底,我國已設立161家電子出版單位,年出版品種達6000多種,出版量達1億多張,銷售額約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