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學術期刊出版流程分析
時間:2022-09-16 10:35:53
導語:醫學學術期刊出版流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給傳統期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同時也給期刊帶來了挑戰與機遇[1]。醫學學術期刊在這場變革中,不斷尋求適應轉型發展的出版模式,與此同時,出版流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尋求最優質的、最適合的出版流程,優化現有的流程是當前醫學學術期刊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新時代下出版流程的變化情況,以及醫學學術期刊優化現有出版流程的具體措施。
1互聯網背景下出版流程的變化
選題、組稿、審稿、加工、排版、校對,俗稱編輯“六藝”,是傳統的期刊編輯出版流程?,F代期刊還將審稿這一環節列入了出版流程。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醫學學術期刊的選題、組稿、審稿環節發生了變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各種辦公軟件的使用,原有的加工、排版、校對等環節也同樣發生了變化。
1.1選題、組稿環節
受醫學科研人員評職晉級的影響,醫學學術期刊稿源相對充足,因此大多期刊會在作者自投稿中根據期刊需要優中選優,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必須堅持內容為王,發表高質量的文章才是期刊立足的根本。因此,各個期刊出版單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走出”編輯部,抓住當前醫學前沿熱點,尋求、探索新穎的選題,并依據選題進行組稿,從而進一步提高文章的學術質量。而在互聯網時代,期刊可以依托大數據尋找科研學者[2],針對性地向其約稿。
1.2審稿環節
互聯網帶給人們太多的便利,期刊為了提升自身的曝光度,除了通過傳統的線下宣傳外,還可通過打造包含所有與期刊相關信息的官方網站。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作者,提升用戶的體驗感,同時提高編輯的審稿效率、縮短審稿周期,期刊的官方網站還設立了投審稿通道,作者通過網絡在線投稿,編輯通過在線審稿完成初審、復審、終審。稿件從投稿到審稿較傳統紙質投稿的周期縮短了幾倍。
1.3編輯加工、排版、校對環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人工智能系統的運用[3],加工、排版、校對界線越來越模糊,如黑馬校對、方正審校、機器人校對等,均可在編輯加工環節即可完成機器校對,并且方正系統甚至可以直接完成排版環節。傳統的編輯加工是在紙質稿件上完成,而計算機普及后,編輯將加工工作移到了計算機,甚至iPad上完成,基于各種軟件和手寫筆的無紙化編校[4-5],使編輯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人機結合的方式也將編校差錯相對降低了一些;同時,出版的周期也相對有所縮短。
2現有出版流程的優化措施
傳統期刊的出版流程包括選題、組稿、審稿、加工、排版、校對,在新媒體浪潮的沖擊下,編輯部的投稿、審稿、加工、排版、校對流程均發生了改變。加之,在當前期刊加速發展的今天,復合型編輯人才隊伍的建立已是刻不容緩,對于身兼網上審稿、稿件加工及校對等多項任務的編輯來說,既要保證期刊的編校質量、學術質量、印刷質量,還要“走出去”面向市場進行創新工作。如何平衡三者的工作重心,保證期刊質量的同時完成創新工作,這除了提高編輯自身的基本技能、職業素質外,更需要一個合理、規范的出版流程。出版流程的規范化、系統化是提高編輯工作效率和保證期刊質量的有力保障[6],而根據實際工作特點及工作量,適度優化流程將更有利于編輯合理分配和高效完成各項工作。流程優化的目標是盡快定稿,提高效率(減少重復勞動、能利用碎片化時間、減少冗余的交流時間)、保證稿件質量,并盡量給相關人員愉快的柔性工作環境(能自由決定做什么、什么時候做)。
2.1選題、組稿環節的優化
每個期刊編輯部的人員有限,編輯的專業背景有所不同,對于醫學前沿熱點或許掌握得不夠精、準、快,所以,若想在這一環節提高效率、縮短周期,除了簡單地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外,還可以引進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系統自動篩選符合期刊的醫學前沿熱點及相應的科研學者,獲取其聯系方式后,針對性撰寫約稿函。人工智能不僅能夠精、準、快地完成前沿熱點的搜索,甚至還可以將該領域的熱點整理出一篇小綜述,以供編輯閱讀[7]。
2.2網上投審稿環節的優化
大多編輯部的網上審稿流程環節為初審、專審、終審3個環節,而網上投審稿環節最主要的問題在于人員配比和時間設置。每本期刊的來稿量不同,期刊運營的主旨方向不同,對網上投審稿環節的人員配比和時間自然不可能相同,但大體的原則卻是相通的。初審、專審、終審3個環節的總周期不超過3個月[8],每個環節有固定的審理內容。2.2.1初審初審的時間應該設置在1周之內,因為初審主要審的應是稿件是否符合辦刊宗旨、寫作是否規范(不包括格式體例,文字內容邏輯不規范或存在問題),運用學術不端檢測文字重復率。每篇文章的受理時間會相對短些,且在初審環節的功能上添加“審稿提醒功能”,保證審稿信息能及時反饋給編輯。這樣不僅縮短了初審時間,而且可以使有潛在發表價值的文章第一時間送到專審,吸引作者投稿,讓更多的作者愿意把有價值的文章發表在國內雜志。2.2.2專審專審又可稱為外審,是由外審專家完成,那么編輯部需提供給專家審稿標準(特別說明側重對學術質量的審查,無需審格式)及要求。關于外審專家,可建立同行評議平臺,首先把自己期刊的外審專家建立一個庫,再與其他期刊進行合作,形成小范圍的同行評議平臺,增加外審專家數,擴大外審的專業,使稿件以更快、更準確地讓對口專業的專家完成專審。這一環節的實施不僅僅是專家數、專家分布的審稿專業達到期刊所需就可以的,還需要提高對專家的服務、監督,讓專家將期刊審稿視為自己的神圣事業,使其對期刊有一定的歸屬感,積極主動地完成專審工作[9]。專審的時間可根據專家審稿數進行設置,每位專家每2周審1篇文章是比較合理的。2.2.3終審終審應該是主編結合專審意見,根據期刊的整體來稿情況、欄目設置、欄目稿件數的分配等對稿件做出最終審理。在每個網上審稿環節都存在作者返修環節,而初審返修時若不是原則性的、非常混亂的格式問題,建議可連同專審意見一同返修,并在功能上添加“跟蹤修改提醒功能”,保證修改信息能及時反饋給作者,縮短返修的周期,減少返修次數,提高作者滿意度的同時降低了因返修次數過多造成的稿源流失;同時還可降低編輯重復勞動,減輕投審稿系統的緩存負累。
2.3線下出刊環節
本文將編輯加工、校對、排版、付印、審讀等不在網上審稿環節內的其他環節統稱為線下出刊環節。由于受人員配比、運營方向的影響,每個期刊出版單位在此部分的環節均有所不同,故此部分以《現代醫藥衛生》的出刊環節為例,對每個環節提出優化措施,期望能夠為同行提供參考。2.3.1原出版流程原出版流程如圖1所示。與原流程相比的區別在于:(1)在網上審稿系統中增加網上編輯加工環節,原流程中作者需要在系統中下載當期文章及目錄后再進行編輯加工,但若責任編輯直接在網上對排期后的稿件進行編輯加工,且編輯加工的次數不限,那么,既可減少下載原稿件的環節,又可直接在系統中保存稿件的所有修改信息,并在編輯加工過程中還可增加作者自校環節,對編輯修改的內容進行確認。(2)將1校和通校合并在1份稿件中完成,可減少照排修改次數,降低因照排遺漏而造成的重復勞動,同時還可以由通校發現上一次校對的不足或錯誤并加以修正,同時,方便編輯在工作中吸取別人的校對經驗和知識,總結校對不統一問題。(3)在付印前給作者發送最終PDF(文章及目錄),保證作者對之前所有修改的內容得以確認,避免了出刊后的差錯及作者糾紛。若網上編輯加工無法實現,可在原流程中的“改電子稿”環節添加作者自校,其他環節同上。2.3.3每一環節的具體操作(1)按照新流程進行,大概每期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具體時間安排見表1。(2)內容安排:考慮到面對紙稿時容易按照從上到下的次序編校,從而把不同層次的內容糅合在一起解決。這就增加了編校差錯及重復勞動,因此,應對每個環節分層次、分主次進行操作,具體見表2。
3小結
在網絡時代的沖擊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醫學學術期刊若想高質量發展,除追求稿件的內容外,還應注意期刊的編校質量、印刷質量;同時,還需兼顧編輯的發展方向、工作效率。因此,尋求最佳的、最適合的出版流程是期刊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的流程優化措施可進一步縮短出版總周期;分層次完成校對降低了編輯的重復勞動,有利于編校質量的提高;增加作者自校和送廠付印前的校對,可增強作者對文章的責任意識,一定程度上減少作者糾紛。但在優化流程的基礎上,編輯應不斷提高自身編輯業務水平,善于總結經驗、撰寫工作計劃和模板,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本文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每個期刊出版單位的運營模式不同,此套出版流程暫時未見應用在其他期刊上的效果,但仍期望能對同行有所啟發。
- 上一篇:石油鉆井機械設備質量控制措施
- 下一篇:灌區水工程建設管理問題分析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