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價值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05:51: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傳統價值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傳統價值觀

人生價值觀與中國傳統價值觀關系辨析

【正文】

中圖分類號:B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598X(2000)03—0012—03

誕生于19世紀末、輝耀于20世紀的,是一位文韜武略兼備、內圣外王合一的曠古未有的偉人。他洞悉社會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義,吸取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生價值觀。

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1]。人作為價值主體和客體之統一的存在物,他的言論行動既能滿足他人、社會以及自身的需要,同時又要求從他人、社會和自身的活動中得到滿足。個人對社會群體需要的滿足,也是社會對個人行為實踐的一種肯定和評價。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和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一個能動的創造價值的過程。

在儒家學派看來,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集合體,每個人只有在群體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人無群不能為主,群而無分則發生爭斗混亂。為此,便有圣人出來,制禮作樂,明分使群,使社會群體內部的個體分處不同等級,恪守不同分位,克盡不同職責。孔子主張君臣父子的等級隸屬關系,孟子首倡“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將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分為五個層次,規定各等級的人應盡的義務和必須恪守的行為規范。同時,儒家承襲宗法血緣關系這一原始社會的文化遺存,由修身齊家向外輻射,以至于治國平天下,以德為本,以仁為懷,親親尊尊,忠恕愛人,博施濟眾,仁民愛物。

查看全文

人生價值觀與中國傳統價值辨析

誕生于19世紀末、輝耀于20世紀的,是一位文韜武略兼備、內圣外王合一的曠古未有的偉人。他洞悉社會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義,吸取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生價值觀。

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1]。人作為價值主體和客體之統一的存在物,他的言論行動既能滿足他人、社會以及自身的需要,同時又要求從他人、社會和自身的活動中得到滿足。個人對社會群體需要的滿足,也是社會對個人行為實踐的一種肯定和評價。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和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一個能動的創造價值的過程。

在儒家學派看來,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集合體,每個人只有在群體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人無群不能為主,群而無分則發生爭斗混亂。為此,便有圣人出來,制禮作樂,明分使群,使社會群體內部的個體分處不同等級,恪守不同分位,克盡不同職責。孔子主張君臣父子的等級隸屬關系,孟子首倡“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將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分為五個層次,規定各等級的人應盡的義務和必須恪守的行為規范。同時,儒家承襲宗法血緣關系這一原始社會的文化遺存,由修身齊家向外輻射,以至于治國平天下,以德為本,以仁為懷,親親尊尊,忠恕愛人,博施濟眾,仁民愛物。

儒家文化在強調整體和諧和奉獻價值的同時,著意強調人格的獨立及其價值,正是個體的獨立人格和自覺的道德意識,才為個體的社會價值奠定了堅實而深厚的思想心理基礎和道德情感基礎。孔子倡導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獨立意志和人格,孟子則區別人之作為“天爵”的內在的仁心善性和作為“人爵”的外在的名利祿位,認為前者來自天斌,不可剝奪;后者來自世俗,既可得之,亦可失之。兩相比較,“天爵”比“人爵”更為珍貴、更有價值。他說:“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這就是說,人人都具有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既不可從外面賦予,亦不可用強力奪走。這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道德價值和獨立不倚的高尚人格的價值。

在思考和闡釋人的社會價值時,不以先驗的人性論和宗法血緣關系作為立論依據,而是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但他在重視群體的價值和強調個人對于社會的奉獻這兩點上,與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有相通之處。在社會個體與社會群體的比較中,重視群體的作用,高揚群體的意義和價值,一貫強調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要求共產黨人相信、依靠、組織、發動群眾,領導群眾為他們自身的利益而斗爭。如果脫離群眾,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擁護,將一事無成。在強調群眾和政黨的群體價值的同時,也重視個人的價值,認為具有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洞悉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富有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有高超的工作能力和領導藝術、具有堅定的政治理想和頑強的斗爭意志的領袖人物,對于革命的發展和成功關系重大。因此,反復強調要注意識別、培養、關心和愛護干部,充分發揮干部在群眾斗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查看全文

人生價值觀與國家傳統價值觀論文

誕生于19世紀末、輝耀于20世紀的,是一位文韜武略兼備、內圣外王合一的曠古未有的偉人。他洞悉社會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義,吸取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生價值觀。

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1]。人作為價值主體和客體之統一的存在物,他的言論行動既能滿足他人、社會以及自身的需要,同時又要求從他人、社會和自身的活動中得到滿足。個人對社會群體需要的滿足,也是社會對個人行為實踐的一種肯定和評價。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和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一個能動的創造價值的過程。

在儒家學派看來,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集合體,每個人只有在群體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人無群不能為主,群而無分則發生爭斗混亂。為此,便有圣人出來,制禮作樂,明分使群,使社會群體內部的個體分處不同等級,恪守不同分位,克盡不同職責。孔子主張君臣父子的等級隸屬關系,孟子首倡“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將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分為五個層次,規定各等級的人應盡的義務和必須恪守的行為規范。同時,儒家承襲宗法血緣關系這一原始社會的文化遺存,由修身齊家向外輻射,以至于治國平天下,以德為本,以仁為懷,親親尊尊,忠恕愛人,博施濟眾,仁民愛物。

儒家文化在強調整體和諧和奉獻價值的同時,著意強調人格的獨立及其價值,正是個體的獨立人格和自覺的道德意識,才為個體的社會價值奠定了堅實而深厚的思想心理基礎和道德情感基礎。孔子倡導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獨立意志和人格,孟子則區別人之作為“天爵”的內在的仁心善性和作為“人爵”的外在的名利祿位,認為前者來自天斌,不可剝奪;后者來自世俗,既可得之,亦可失之。兩相比較,“天爵”比“人爵”更為珍貴、更有價值。他說:“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這就是說,人人都具有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既不可從外面賦予,亦不可用強力奪走。這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道德價值和獨立不倚的高尚人格的價值。

在思考和闡釋人的社會價值時,不以先驗的人性論和宗法血緣關系作為立論依據,而是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但他在重視群體的價值和強調個人對于社會的奉獻這兩點上,與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有相通之處。在社會個體與社會群體的比較中,重視群體的作用,高揚群體的意義和價值,一貫強調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要求共產黨人相信、依靠、組織、發動群眾,領導群眾為他們自身的利益而斗爭。如果脫離群眾,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擁護,將一事無成。在強調群眾和政黨的群體價值的同時,也重視個人的價值,認為具有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洞悉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富有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有高超的工作能力和領導藝術、具有堅定的政治理想和頑強的斗爭意志的領袖人物,對于革命的發展和成功關系重大。因此,反復強調要注意識別、培養、關心和愛護干部,充分發揮干部在群眾斗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查看全文

現代廣告中應用傳統價值觀剖析論文

[摘要]本文以傳統文化的視點,通過對中華民族傳統價值核心——儒家傳統價值觀的分析,從四個方面闡釋了它們在現代廣告中的具體運用,探討了儒家傳統價值觀對現代廣告塑造品牌形象,實現與廣告受眾的信息溝通具有的重要文化價值意義。

[關鍵詞]儒家傳統價值觀現代廣告

21世紀的廣告活動強調以樹立品牌形象為核心,從而達到開拓市場的目的。在商品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價值理念賦予商品一定的象征意義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說,廣告受眾對品牌的認同,不僅源于對商品本身的認同,更源于附著在商品身上的某種文化價值理念的認同。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廣告活動就是廣告主與廣告受眾之間的“對話”,其傳播效果取決于二者之間“對話”的默契程度,對廣告信息所蘊涵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共識,是實現這種“對話”默契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價值觀的核心——儒家傳統價值觀的精華部分必然滲透到當今廣告受眾的心理文化結構之中,成為現代廣告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價值根源,對現代廣告在實現與受眾的信息溝通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儒家傳統道德倫理規范的內涵成為現代廣告表現中的常見主題

1.由“尊道”而形成的儒家人倫道德規范

查看全文

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天峨優秀傳統文化的構成

天峨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紅水河上游,因傳說這里是美麗的天鵝飛升的地方而得名。天峨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源于清澈蜿蜒、幽深寧靜的紅水河,根植于古樸的螞蟲另文化,依托其強大的精神信仰內涵,衍生出多彩多姿、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具體包括銅鼓文化、八仙文化、筒噔文化、歌謠文化、武術文化、龍獅文化、節慶文化、服飾文化等)、生態文化、長壽文化、紅色文化等。1.1螞文化。天峨是壯族螞文化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現保存有世界唯一的蛙婆像。被譽為“紅水河螞文化第一村”的六排鎮納洞村,其螞文化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它還是紅水河沿岸乃至東南亞區域螞文化傳承保護最完整、最具活力和開發潛力的地區。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二,納洞村鄰近的男女老少都會聚集在一起參加螞節活動,內容包括找螞、孝螞、頌螞、制作螞轎、跳螞舞等。螞節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過活動,可以增強民眾之間的團結協作、互敬互助,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和睦共處的傳統美德,滋養熱愛家庭、保護生態的發展觀念。2006年,紅水河壯族螞節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被評為“中國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壯族螞節被文化和旅游部及中國民族節慶專委會列入全國重點推介節慶項目,榮獲“國家2017年優秀民族節慶最具創新價值獎”稱號。螞舞則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2歷史文化。天峨縣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早在一萬多年前,人類已在天峨繁衍生息。1986年6月廣西文物工作隊(今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到六排鎮塘英村考古調查,發現一件距今約1萬多年的新石器時期的砍砸器,現收藏于縣文化館[1],這是天峨古民自力更生、創新改變的開始。而三堡鄉發現的明末時期壯族《布洛陀經》手抄本,則是我國至今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一套記載壯族遠古神話等史料的經詩。縣城北面的火把洞,有一座筆直的石山,石壁上鐫刻著篩口大的“風草”二宇,左下角落款“莊政書”,筆力剛勁瀟灑。據說“風草”二字是清朝一位叫楊莊政的官員書寫。他根據《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句話,用“草”來暗喻魚肉百姓、為非作歹的土霸葉春山;用“風”暗喻懲奸除惡、愛護百姓的官員(喻指仁愛、民本、公正、正義、法治),以警醒后人。1.3民族文化。天峨是多民族聚居的縣份,有壯、漢、瑤、苗、布依、毛南等14個民族17.28萬人,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積淀豐厚、和諧共生、各具特色,呈多元化的特點。其民族文化主要包括:各民族普遍共有的山歌文化,壯族、瑤族銅鼓文化,漢族龍獅文化以及苗、布依等民族特色文化等。以壯族文化為例,天峨是廣西壯族文化資源富集區之一。布柳河流域納直、更新鄉以及坡結、三堡、下老等鄉鎮是壯族較為集中的鄉鎮,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納直八仙文化、更新歌謠和仙人橋傳說、岜暮“筒噔演奏”、坡結“喜燕鬧繡球”和穿洞河傳說、傳統體育競技以及三堡獨具特色的藍衣壯民俗、六林拳和民間文學等是其典型代表。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資源還有壯族十二生肖銅鼓點打擊樂、苗族猴鼓舞、八臘瑤族文化、向陽鎮漢族龍獅文化等。1.4生態文化。天峨被譽為“紅水河上第一城”,物產豐饒,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山奇水美,是珠江流域生態保護核心區,野生植物種類有1480多種,野生動物種類有5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84.25%,素有“森林王國、綠色天堂”“西南水電之都”之譽。境內有4A級景區廣西龍灘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3A級景區龍灘水電站和大山原始森林,還有川洞河燕子湖景區、六美生態園、雙龍瀑布金花茶園及板凳老家等4星級鄉村旅游區,以及世界跨度最大的水上天然石拱橋——布柳河仙人橋。近年來,天峨縣獲得了多個“綠色”和“生態”頭銜——“中國山雞之鄉”“中國油桐之鄉”“中國金花茶之鄉”“中國龍灘珍珠李之鄉”“廣西無公害水果生產示范基地”“廣西內陸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1.5長壽文化。2014年底,天峨縣總人口為17.28萬人,百歲及以上老人29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6.78/10萬人;80歲及以上老人3367人,60歲以上老人22139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8.04歲,超過全國平均壽命水平[2]。2015年,天峨縣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天峨長壽文化主要包括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文化、自然健康的飲食生活文化、淳樸善良的孝道民俗文化、和諧完善的社會保障文化這幾個方面。全縣向來有尊老敬老愛老傳統,晚輩要夾好菜給長輩吃,讓好的凳子給長輩坐,路上遇見老人要尊稱“阿公”“阿婆”等,一些代表著子女們對老人健康長壽最淳樸善良愿望的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比如,至今全縣仍盛行為老人祈求健康長壽的“補糧”習俗和為老人“備棺”的習慣。六排鎮都隆村至今保留著“民國”時期廣西省主席黃旭初給索永節慶專委會列入全國重點推介節慶候選項目。2014年3月,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江河萬里行”劇組到天峨拍攝《清清紅水河》專題片,重點介紹了天峨壯族螞節。2014年10月,壯族螞舞所在地——天峨縣六排鎮被授予自治區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壯族螞舞)之鄉”稱號。2013年,以天峨螞文化、東蘭銅鼓文化、南丹白褲瑤文化構成的國家級河池銅鼓生態文化保護區宣布成立。同時建立了天峨縣納洞村銅鼓生態文化保護村和納魯屯壯族螞舞傳習所,現有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人(壯族螞舞向寶業、索文德),第七、第八代傳承人(學員)60多人。2017年,天峨縣成功申報拉號巖紅軍戰斗遺址、清末民初拉汪壯族傳統民居這2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結束了天峨縣沒有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

2天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現狀

2.1取得的成效。根據河池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的規劃和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的啟動建設,天峨縣堅持正確導向,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力度,深入挖掘螞文化、嗩吶文化、銅鼓文化、筒噔文化、生態文化、高山藍衣壯文化等傳統民俗文化,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力度,積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成效明顯[5]。多年來天峨縣對壯族螞節進行持之以恒的深入挖掘整理和不斷提升,使之成為天峨民族文化的金字招牌和靚麗名片,享譽區內外。壯族螞節、壯族銅鼓習俗(天峨、東蘭、南丹)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峨壯族螞舞、天峨壯族八仙列入第一、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峨壯族螞節蟬聯2013、2014年中國優秀民族節慶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獎,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份;榮獲“國家2017年優秀民族節慶最具創新價值獎”稱號,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及中國民族辦晚會、標語橫幅等形式,形成全民尊重文化、珍惜文化、保護文化、發展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2)著力解決傳統文化傳承后繼乏人問題。首先,應加強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利用各級學校開展早期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活動,編輯《天峨鄉土文化教材》,將本土文化藝術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從小開展對民族文化藝術的認知和興趣培養,增強學用本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要加強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宣傳,使廣大群眾了解和熱愛本民族。其三,要加大對傳承人隊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在經費等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建議應將民族民間(非遺)傳承人、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費用列入財政預算。(3)切實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方式方法,大膽創新和吸收,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和習慣,在不丟失傳統文化原味的前提下創造性開展工作[6]。打破次元壁,以動漫卡通、真人cosplay、脫口秀、快閃等形式,展示天峨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加入;天峨是當代著名作家田代琳、當代著名畫家韋申的故鄉,應結合這兩位名人的影響力,繼續推出“文學名家天峨行”“繪畫名家天峨行”“攝影名家天峨行”等多種文藝觀光采風活動,增加天峨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創作《天峨文藝》《在三堡等你文集》《在三堡等你續集》《神秘藍衣壯》《天峨故事畫冊》《天峨文學作品集》《天峨影像志》《天峨文化旅游精品劇目》等文化精品。(4)加強天峨文化產業和旅游發展的深度融合。以天峨為核心,以天峨縣紅水河文化旅游節為平臺,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天峨特色的壯族螞文化品牌,逐步建立壯族螞文化產業區;以天峨縣三堡鄉為核心,以獨特的藍衣壯為依托,以藍衣服飾和民族刺繡為支撐,建立藍衣壯民族文化產業園;梳理天峨文化旅游資源,定制天峨文化精品旅游線路。利用豐富的民族生態旅游文化節慶,如天峨縣紅水河文化旅游節、八臘瑤族鄉龍灘珍珠李節、三堡鄉桐花節、六排鎮云榜刨湯節、坡結鄉燕歸來節、岜暮鄉金柚節、下老鄉金三角垂釣賞栗節、向陽桃李花果節、納直壽源文化旅游節、更新仙人橋山歌會、更新上福魚米豐收節等,挖掘傳播本地優秀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山水文化、生態文化,讓游客玩得開心、游得盡興、記憶常新[7]。(5)強化文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完成少數民族語言節目自制譯制中心、壯族螞文化廣場、天峨縣民族歌舞劇院、天峨縣民族影視院、天峨縣民族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天峨縣三堡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三堡鄉堡上屯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天峨紅水河先進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教學基地、紅水河奇石館、天峨根雕藝術館(交易中心)、老虎山文化藝術創作園、納彩河天上人間藍衣壯文學創作基地、拉汪古寨文化創意交流基地等一批文化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搭建起傳承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平臺。2.2存在的問題。(1)受現代和外來文化沖擊,天峨縣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一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如天峨縣已公布的第一批40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近半項目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傳承人。(2)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掘不夠,沒有創新性發展,與旅游產業發展融合得不夠,群眾參與率較低。對外,游客感覺“沒看頭”;對內,當地人覺得“沒意思”。(3)目前對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還沒有系統化,可操作性不強,還停留在個人自覺和愛好層面,保護力度明顯不足。

3天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對策

(1)堅持“特色”是傳統文化生存發展的基礎、“獨有”的傳統文化的立身之本的理念,多形式養成傳統文化保護自覺。正如習闡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本理念中的“尚和合、求大同”,傳統文化在同世界各種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應該立足本民族文化特色和本地區民間文化獨特性,才達到傳承、保護和發展之目的。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利用會議講座、發放宣傳冊頁、舉發夫妻題的“德壽雙全”木牌匾,而索永發這對百歲長壽夫妻質樸的生活作風和良好習慣在整個都隆村家喻戶曉、代代相傳[3]。1.6紅色文化天峨縣是老革命根據地,是紅色革命圣地。土地革命時期受韋拔群領導的東蘭農民革命的影響,天峨的岜暮、巴更地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起農民運動,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0年10月,紅軍過境北上,鼓舞了天峨人民的斗志。1932年6月,中共右江特委批準在林佑屯建立中共黔桂邊委會、黔桂邊革命委員會,加強天峨人民革命斗爭的領導,出現了同年9月岜暮地區“壯士血染甘孟嶺”的斗爭場面。如今縣境內有革命烈士塔3個:岜暮鄉都樓村的烈士塔、六排鎮楊家堡烈士墓、更新鄉烈士塔,以及1處革命圣地——拉號巖紅軍戰斗遺址。拉號巖是紅軍營長藍志仁率領100多名紅軍與敵作戰犧牲的地方,見證了由李明瑞(總指揮)、張云逸(軍長)、鄧小平(前委書記兼政委)率領的紅七軍在廣西起義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中國革命歷史篇章的一頁。2017年12月被列為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4]。

查看全文

我國傳統價值觀分析論文

誕生于19世紀末、輝耀于20世紀的,是一位文韜武略兼備、內圣外王合一的曠古未有的偉人。他洞悉社會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義,吸取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生價值觀。

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1]。人作為價值主體和客體之統一的存在物,他的言論行動既能滿足他人、社會以及自身的需要,同時又要求從他人、社會和自身的活動中得到滿足。個人對社會群體需要的滿足,也是社會對個人行為實踐的一種肯定和評價。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和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一個能動的創造價值的過程。

在儒家學派看來,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集合體,每個人只有在群體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人無群不能為主,群而無分則發生爭斗混亂。為此,便有圣人出來,制禮作樂,明分使群,使社會群體內部的個體分處不同等級,恪守不同分位,克盡不同職責。孔子主張君臣父子的等級隸屬關系,孟子首倡“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將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分為五個層次,規定各等級的人應盡的義務和必須恪守的行為規范。同時,儒家承襲宗法血緣關系這一原始社會的文化遺存,由修身齊家向外輻射,以至于治國平天下,以德為本,以仁為懷,親親尊尊,忠恕愛人,博施濟眾,仁民愛物。

儒家文化在強調整體和諧和奉獻價值的同時,著意強調人格的獨立及其價值,正是個體的獨立人格和自覺的道德意識,才為個體的社會價值奠定了堅實而深厚的思想心理基礎和道德情感基礎。孔子倡導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獨立意志和人格,孟子則區別人之作為“天爵”的內在的仁心善性和作為“人爵”的外在的名利祿位,認為前者來自天斌,不可剝奪;后者來自世俗,既可得之,亦可失之。兩相比較,“天爵”比“人爵”更為珍貴、更有價值。他說:“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這就是說,人人都具有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既不可從外面賦予,亦不可用強力奪走。這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的道德價值和獨立不倚的高尚人格的價值。

在思考和闡釋人的社會價值時,不以先驗的人性論和宗法血緣關系作為立論依據,而是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但他在重視群體的價值和強調個人對于社會的奉獻這兩點上,與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有相通之處。在社會個體與社會群體的比較中,重視群體的作用,高揚群體的意義和價值,一貫強調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要求共產黨人相信、依靠、組織、發動群眾,領導群眾為他們自身的利益而斗爭。如果脫離群眾,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擁護,將一事無成。在強調群眾和政黨的群體價值的同時,也重視個人的價值,認為具有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洞悉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富有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有高超的工作能力和領導藝術、具有堅定的政治理想和頑強的斗爭意志的領袖人物,對于革命的發展和成功關系重大。因此,反復強調要注意識別、培養、關心和愛護干部,充分發揮干部在群眾斗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查看全文

傳統義利觀對行政價值觀建設影響論文

論文摘要:義利觀;行政價值觀;現代價值

論文摘要摘要:倫理道德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影響綿延至今。行政現代化建設需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義利觀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構建現代行政價值觀,離不開對傳統義利觀的批判性繼續。先秦諸子早已提出了幾種代表性的義利觀,提供了珍貴的文化資源,探究其現代價值成為當務之急。當代人肩負著創新民族文化的重任,應積極闡釋傳統文化并汲取其精華,為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

構建現代行政價值觀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即要超越傳統又能順應時代改革的要求。義、利之辨成為貫穿古今的核心主題。在傳統文化中,先秦諸子早已提出幾種代表性的義利觀,提供了珍貴的文化資源。當代人肩負著創新民族文化的重任,應積極闡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汲取其精華,為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社會轉型期行政價值觀面臨的新問題

價值觀是人們基于社會生活實踐,通過對各種各樣的價值進行評價而形成的思想觀念。[1作為社會道德的核心層,它是人們衡量不同事物價值標準的根本看法和觀點。而行政價值觀是在長期的行政過程中所形成并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為準則,規范和評判人們的行為。當前中國正經歷著由傳統向現代的變遷,又面臨著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隨著社會轉型,人們在許多方面一時之間難以達成道德共識,呈現出價值多元化的特征,價值觀體系開始重構。目前在行政價值觀建設方面出現了許多新問題。

首先,來自傳統文化中消極因素的影響。傳統倫理道德思想不可避免具有其階級性和局限性。這突出表現在以儒家為主導的傳統文化在歷朝封建統治者的宣傳中逐漸內化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心理狀態,雖然封建體制早已瓦解,但傳統文化的精髓卻沉淀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成為深化行政改革的障礙。傳統儒家的價值觀未能正確處理義和利之間的關系,從主張重義輕利,到抹殺個人私利,導致在實踐中利益關系的失衡。在重義輕利的道德灌輸的壓力下,人們不敢公開主張自己正當的私利,以“安貧樂道”為尚,將道德原則和個人利益對立,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行政管理中,儒家“泛道德主義”的價值取向至今制約著人們的價值評判和行為取向。例如,對行政效率的評判,往往關注是否有利于有效地貫徹上級的指示和任務,而不太注重實際的社會效益。在對行政領導者的評價上,往往是把是否廉潔、克己奉公、寬容大度作為重要標尺,甚至一個領導者的服飾、儀容、舉止也往往影響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2這樣要求領導者無疑是對的,但卻是不全面的。

查看全文

社會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教育關系

摘要:文化民族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教育的必然聯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必要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同時,傳統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支撐力,對當前文化的發展仍有毋庸置疑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文化的民族性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五千年歲月的洗禮積淀而成,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而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華文化之所以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壯大,正是源于中華傳統文化強大的根基作用。中華傳統文化又為所提倡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論支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文化根基。一方面,中華傳統文化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從內容上來看,中華傳統文化蘊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在“五四講話”中指出:“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體現了中國的國情與中國特色,而中華優秀傳統作為中華文化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一部分,必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在優秀傳統文化中既有“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又有“以德為本”的社會氛圍,更有為人要“君子坦蕩蕩”的個人價值追求,等等,這些思想從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層面都體現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精神訴求。從特性上來看,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的必然性。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注重農耕文明,在中華兒女的辛苦勞作中有了初步的文化形成。中華傳統文化又強調人的修養,自古以來,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十分重視個人的品德,古代社會所崇尚的仁義禮智信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體現。由此看來,中華傳統文化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特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形成必須具有中國特色提供了必然性。另一方面,中華傳統文化拓展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渠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條件是人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中國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上提供了理論支撐,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做到有據可循,而不是憑空想象。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根基,有利于增強社會人民的認同感,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從而提升個人知識文化素養。在這一認同的過程中,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了社會大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認同感。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又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多種可能。通過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提升公民對文化主體地位的認識,提升對中國文化的認可,使人們認識到要結合時代的發展提升文化知識素養,增強文化自信,積極主動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升華

查看全文

傳統文化教育與青少年價值觀培育探討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源頭。在中小學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促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將耳濡目染的習得內化為個人品質。當前傳統文化教育還需要通過優化教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增強社會影響來更好地培育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傳統文化;青少年;價值觀;培育路徑

教育部于2014年4月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確定了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要求分學段有序地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中小學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創新,成為國家層面培育青少年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1傳統文化教育對培育青少年價值觀的意義

傳統文化隱含著積極的價值觀。價值觀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追求,又滲入多種多樣的價值理想,并規范著人們的行為。價值觀是由一系列價值原則組成的,相互關聯的價值原則構成了文化的價值系統。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主要包括“愛人”的人道原則、“修己以安人”“尚同”的群體原則、“義以為上”的道義原則、“謀道不謀食”的理性追求、“內圣”“外王”“善”等品質要求[2]。青少年自覺接觸與內化傳統文化,就會潛移默化接受價值觀的熏陶引導,為正確價值體系的形成奠定堅實根基。價值觀發展需要傳統文化引領。文化對青少年具有建構作用,學生接受什么樣的文化教育,就會相應地具有什么樣的價值觀,然后在生活、學習中就會用什么樣的理念、原則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3]。因此,應該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從青少年的人生理想的高度出發,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逐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認識水平,鼓勵青少年以傳統文化中的正面人物為榜樣,學習別人的長處,在生活中自律自強。傳統文化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理想信仰、是非觀念,能夠成為大學生的價值標桿,使其朝健康、積極的方面發展。如傳統文化中彰顯的“愛人”原則,可以塑造青少年人道主義精神;“修己以安人”的精神可以在實現個人內在價值的基礎上促進社會整體的穩定和發展,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尚同”思想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意識、集體意識等。

2當前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道德精神探討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可能是閉關鎖國的發展,中國要向他國尤其是科技和經濟強國學習,他國也在學習中國。在向歐美科技、經濟強國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的知識、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尤其是互聯網渠道傳入我國,隨之而來的是歐美國家的文化理念及其價值觀。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可以學習任何國家的先進技術、經濟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然而,面對西方的文化輸入,面對其價值觀以及價值取向所產生的影響,則需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我們應當堅持積蘊著中華民族優秀美德精神的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體西用原則,堅定不移地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之路。

一、堅持中體西用原則,堅持走社會主義發展之路

一個國家有其立國之本,它是國家和民族不可動搖的思想和信念根基。中國要走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社會主義是中國選擇的社會形態和制度形式,中國的社會主義必定要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帶領人民為之奮斗的價值取向,有全體中國人民共同信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絕不能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的道路上,在身處的全球化國際大環境中,面對來自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意識形態的蠱惑和挑戰,放棄中國傳統文化之本,放棄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棄“中體西用”的原則來談文化融合。作為社會主義的中國,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契合的立國之本,才能解決好學習與揚棄問題,不疑惑、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發展之路。中國歷來都有體用之辯。在北宋儒道釋文化真正從精神意識上形成一體時,張載“盡棄異學”,“其學尊禮貴德、樂天知命,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1],強調了儒家文化及其價值觀的核心地位。近代中國出現了中西文化和新舊文化的沖突與碰撞,是受西方文化影響、實現全盤西化,還是堅持體用結合、以本土文化為體、以西方先進的科技經濟軍事文化為用、實現二者融合?面對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與文化危機,嚴復、梁啟超等人倡導中國應當走“中體西用”,即以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為本、輔之以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的中西結合之路。為此,梁啟超寫作《新民說》,呼吁中國要有新的“國民性”。新“國民性”吸納了西方文化的新思想、新內容,但主張以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為本,堅持中國傳統“新民”思想的價值觀。梁啟超道:“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2]又道:“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性。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3]按梁先生所言,愈是在民族、國家危難之時,愈是應當堅持其文化之本及“淬厲其所本有”的價值觀,在其傳統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在中西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沖突與碰撞的問題上,中國傳統的體用智慧理順了二者的關系,守住了儒家思想核心價值觀的地位,給出了中體西用的答案。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道德觀的契合關系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在其發展的任何時代,都會有時代條件下的價值觀,當代價值觀不是與傳統價值觀割裂,而是在傳統價值觀的精神內化中產生出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其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始終有著傳統價值取向,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觀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源泉。

(一)傳統道德價值觀與道德政治觀的內涵闡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