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射箭運動的傳承與發展
時間:2023-01-28 08:38:11
導語:傳統射箭運動的傳承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民族傳統體育射箭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青海省尖扎縣五彩神箭進行實地考察。研究發現:五彩神箭的物質文化不僅體現在外在的“弓”與“箭”,更是文明狀態的呈現;五彩神箭的制度文化衍生于當地的傳統文化,其中包括了社會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行為文化是五彩神箭傳承和延續的特殊記憶;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的載體,供奉神箭以獲得心理安慰,是精神文化符號的表達。研究建議:依托非遺政策促進人才引流,民族地區各部門統籌協調,相互配合;加快傳承隊伍建設,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低年齡段少年抓起,從小培養傳承意識;推動“體育+旅游”協調發展,增強地方品牌效應,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1前言
《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要全面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近些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得到廣泛應用與實施,堅持鄉村的全面振興,加強鄉村的經濟建設,能夠有效促進鄉村經濟的迅速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穩定的傳承與發展對地區經濟的快速推進至關重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相對封閉的藏族傳統體育文化受到了以西方體育為主的近代文化沖擊。以藏族傳統體育為載體促進鄉村振興案例較為稀少,作為藏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藏族傳統體育活動亟待保護與搶救,[2]以此豐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儲備。藏族五彩神箭屬地青海,孕育于青藏高原,本文從地域、歷史淵源、文化方面分析藏族五彩神箭,探尋民族傳統射箭項目傳承和發展的路徑。
2五彩神箭地域分布
五彩神箭運動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東南部尖扎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北部,黃河縱貫尖扎南北,東北部以黃河為界與化隆縣相望,東南與循化縣接壤,境內東西寬約48公里、南北長約87公里,總面積約為1714平方公里。[3]尖扎屬黃河谷地,南部屬黃南山地高原區,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西傾山余脈自北向南依次坐落為扎馬山、申寶山、色尖山、戈尕山、折戈里山。海拔在2200米至3800米之間,河谷、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地域的垂直差異明顯。域內氣候為高原涼溫半干旱氣候,植被類型多樣,依次排有森林、灌叢、草原、草甸、荒漠,年均溫7.8℃,雨熱同季,太陽輻射強,降水變率大,時空分布不均。尖扎的經濟主要是農業為主,兼營牧業,工業持續發展。尖扎人對于射箭活動的喜愛近乎癡迷,在尖扎地區,人人會射箭,射箭運動已然成為了尖扎地區人們生命不可或缺的存在。
3五彩神箭起源與發展
3.1五彩神箭的起源尖扎地區的人們對于箭崇拜和熱愛源于血脈,所謂“神箭”,賦予物以神性,是人們寄予心中的期望。五彩神箭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在吐蕃擴張時期,尖扎黃河兩岸是吐蕃軍隊秘密開展軍事活動的戰略要地,而尖扎地區的藏人祖先是吐蕃派至大唐邊境的駐守部隊。弓箭成為了駐守部隊強有力的武器,防御之余練習箭術成為戰士的日常,隊內射箭比賽也成為當時戰士們的娛樂活動。隨著戰火的平息,射箭活動也保留了下來,褪去了戰火的元素,留存下對抗和娛樂的性質,最終從部隊戰士的比賽成為了人民的日常活動。其二是吐蕃時期僧人拉隆·貝吉多杰聽聞贊普朗達瑪在西藏開展的信苯滅佛運動,燒毀了很多佛經佛寺,貝吉多杰便尋機用弓箭刺殺朗達瑪成功后逃至尖扎洛多杰扎,并將刺殺時所使用的弓箭藏于此處。[4]后來人們挖掘出這套鐵質弓箭,并舉行了紀念活動為世代所傳頌,由此射箭活動盛于尖扎地區。
3.2五彩神箭的發展尖扎縣兩漢以前屬于羌人居所,南北朝時期為澆河郡、隋唐時期為西平郡、宋元時期為貴德州、明朝時期為河州衛、清朝時期為貴德廳,尖扎縣土質肥沃,一直以為都是軍事戰略要地,自然免受不了戰火相爭,隨著吐蕃王朝的覆滅,戰火逐漸平息,國土歸于統一,人民開始休養生息,邊疆戰士屯田耕地、放牧,在空閑之余,依然不忘騎馬射箭。射箭由之前的軍隊戰士所屬活動逐漸演化為平民可參與性活動,射箭運動因其觀賞性、實用性和競爭性,獲得了大眾的喜愛,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射箭因此作為一項傳統的民俗活動被保存流傳,箭文化也隨著時間流逝滲入到藏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具有尖扎藏族特色的五彩神箭文化。
4五彩神箭文化研究
4.1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體現的文化,包括所用的技術和藝術。物質文化來源于社會,并與社會經濟活動組織方式直接相關聯。[5]射箭的物質文化不僅體現在外在的“弓”與“箭”,更是文明狀態的呈現。五彩神箭的五彩來自于尖扎當地,來自于自然饋贈的顏色,瞿明安在《象征人類學》一書中對于象征做出了解釋,他認為象征是指用一種事物來反映另一種事物的方式,象征本身成為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外延的特定概念。[6]因此“丹霞紅、土地黑、高原黃、天空藍、草地綠”分別被賦予了“活力、力量、富裕、關懷、和平”的意義。[7]同時也以顏色象征尖扎地區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會和諧的期盼。大美青海,靈秀尖扎,自然美景蘊含了尖扎人熱愛射箭的活力。五彩神箭所使用的弓為傳統牛角弓,也稱為傳統弓、狩獵弓,為民間純手工制作,弓箭制作工藝考究,工序復雜。手工制作一把牛角弓要花上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關于弓的制作前后需要一百多道工序,牛角弓最不可少的便是牛角,通常把水牛角作為基本材料,弓背面鋪的牛角,牛角的分子結構緊密,能有效承受壓力。弓面鋪一層牛筋,牛筋含有豐富地膠原蛋白,延展性能極佳,再鋪一層薄竹片,竹的韌性好,能使弓更加結實,其間用動物膠粘結,動物膠來自于牛、豬等動物的皮和筋長時間熬制而成,粘性好,弓制作中的所有需要粘合全部由其完成。在弓臂位置外圍裹上鯊魚皮,耐磨防滑,箭身涂漆,繪之以五彩的顏色,以作裝飾之用,弓的兩側上弦處鑲元寶圖形,兩側各一個,輔之以上下弦所用,兩端的元寶多以木質材料制作而成,裝飾于弓更增添一絲別致。箭通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鏃、桿、羽、栝”,其材質通常有竹質和木質,通常木質的箭采用樺樹,因樺樹材質較為結實,箭所嵌羽毛來自于動物羽毛,并非所有動物羽毛都適用于制作箭羽。箭羽的選材也極為講究,羽毛最好使用鷹的羽毛,因為鷹的羽毛具有良好的帶風效果,將羽毛裁剪出合適的尺寸粘在箭上,能保證箭在飛行中具有穩定性。羽毛的顏色各種各樣,一支箭上面的羽毛顏色不一,輔之以“五彩的箭”。
4.2制度文化在文化的整體結構中依照對共同價值觀的文化認同并遵循一定的制度規范進行一種自我約束,從而進行共同的活動。規范往往是收到社會大多數人的認可,其中包括了社會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8]五彩神箭的制度文化衍生于當地的傳統文化,不同于其他的射箭比賽,尖扎的五彩神箭民間比賽所使用的靶為民間土靶,一般設在空閑的農田,用土堆砌而成,高約70-80cm,底部寬60-70cm,形狀為金字塔型,在頂端疊放三塊土塊兒,正上方貼有一巴掌大小的白色貼紙,作提醒箭手之用,頂部插有一根木棍(有些地區木棍插在白色貼紙的中心)意為天秤,稱之“甲碼”。[9]規則即為哪隊射箭越接近“甲碼”,哪隊獲得最終勝利。比賽由主隊的“箭首”發出第一箭,然后是客隊的“箭首”,為鼓勵本隊伍的士氣,箭首就充當了開場的角色。本隊伍的開門紅就取決于“箭首”的射箭技術。同樣,比賽以“箭尾”射出此次比賽的最后一箭,對于有優勢的隊伍能否完美收官,結束當天的比賽;而對于有遺憾的隊伍能否在最后關頭取得逆轉,這全部取決于“箭尾”的射箭技藝。關于計分方式,比賽以擊中箭靶的距離為準,射中有效區的箭,只要高出對方的有效箭即可獲得一分,滿五分則獲得一局的勝利,比賽共四局,若一劍射中“甲碼”,則為滿局,一箭抵十箭,計為一局。
4.3行為文化五彩神箭的行為文化獨具特色,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受眾人群涉及廣泛。因地區氣候的不同,通常會選擇在寒冷的冬季結束之后開展,春節、農歷二、三月份,都可進行射箭比賽。村與村之間的比賽則多在農忙結束的空閑時間,參賽隊員皆為男性,兩個村子商定具體的比賽時間,在比賽之前以村為單位分別進行祭祀活動,以祈求本村能取得勝利。在把箭桿插入村落的“拉則”臺,然后進行煨桑儀式,再通過占卜的形式選出“箭首”和“箭尾”,藏族稱“代本”和“代秀”,顧名思義為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射箭的人。[10]這兩個人對于此次比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須得技藝精湛。確定好人選以后,在比賽當日需著盛裝,客隊的射箭隊先來到主隊的村落進行比賽。當輪到自己上場比賽時,村民便會就地抓一把沙土,且在嘴中念念有詞,一方面抓把沙土能夠增加摩擦力,防止因自身緊張出汗握弓打滑,從而使抓弓更穩,另一方面抓把沙土是希望上蒼賜予自己神靈的力量,祈求自己即將射出的這支箭能夠取得好成績。在比賽過程中,兩隊對員會在對方隊伍射箭之時,發出喊叫聲以干擾對方比賽的箭手,以致其心神不寧,打亂射箭節奏,但雙方并不會因此行為而生氣。每當隊伍中有成員射中箭靶,該隊的其他成員便會為他獻上“哈達”,并會圍繞箭靶進行跳舞,發出叫喊聲為此慶賀,稱之為“跳箭”。比賽全部結束之后,則進行“達頓宴”,眾人相聚主隊的活動中心,進行美食的享用,品嘗美酒的甘醇,還有則柔表演(一種藏族舞蹈)眾人歡聚一堂,在這里沒有對手,只有朋友,歡聲笑語充盈著每一寸土地
4.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屬于精神范疇的文化,是物質文化的載體,反映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是心理活動、思維活動、理想化的成果,精神文化能讓人類族群產生文化認同感。[11]從箭到“神”箭到五彩神箭,其中不泛所提到的神箭文化,箭作為一種具體的物象,但是在人們心中的箭具有“神性”。藏語中“央”是福的象征,“達”則是箭,所以神箭喚為央達,賦予箭以神性則是尖扎地區的人民對箭崇拜的體現。在尖扎人的心中,箭是“靈物”是“法器”,早已超越了對箭的感知,箭在遠古時期可獵殺獵物,后來又成為保家衛國的武器,因為箭是力量的象征,是保人以安全的符號。在世俗空間,人民對于神秘力量的崇拜,轉化到箭身上,形成了箭崇拜,逐漸形成了地區特有的神箭文化。這是精神物化的體現,也是尖扎人民精神需求的體現,神箭文化充斥在人生禮俗和宗教儀式之中。在尖扎藏族家庭,每家都有供奉的箭,箭約兩尺,箭身涂上色彩,供奉在神龕旁;供奉神箭以祈求自家生活安康、家庭和睦,在秋收時期,祈求保佑自家糧食豐收,一年伊始時期則保佑家里來年風調雨順。供奉神箭以獲得心理安慰,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是精神文化符號的表達。
5鄉村振興戰略下民族傳統射箭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探析
5.1依托非遺政策促進人才引流鄉村振興戰略的保障是鄉村治理,而人才振興是鄉村治理的重要環節。依托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將民族傳統射箭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于民族傳統射箭的保護不是紙上談兵,而更應該立足于實踐,腳踏實地完成。保護民族傳統射箭首要條件是需要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也就是需要民族地區各部門統籌協調,相互配合;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是必然,其次是人才引流,無論是射藝優秀人才還是和弓箭相關的傳統弓、箭、靶的制造人才,都是人才引流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傳統的弓、箭、靶制造耗時耗力,相比機器量化生產的市場需求量較小,因此缺少技術層面人才。政府牽頭政策支持,對于技術層面的人才適當給予薪資保障和激勵。
5.2加快傳承隊伍建設不同民族地區極具特色的射箭乃至背后的射箭文化都是中華寶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現實中面臨最大的問題在于傳承人的問題。青少年作為中堅力量,強化青少年對于民族傳統射箭的傳承意識無疑是對于傳統文化傳承最好的助力。地區教育部門聯合學校,定期對于民族傳統射箭的相關知識進行普及教育,從低年齡段少年抓起,從小培養傳承意識。同時,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民族傳統射箭技術的教授是重要環節,定期開展射箭技術分享交流會,以青少年視角依據自身經驗,交流分享,并請技藝高超者進校園指導,讓青少年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理論學習中引入實踐環節,從而得到升華。
5.3推動“體育+旅游”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要點在于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鄉村特色文化隸屬于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體育特色小鎮不僅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而且能夠加速城鄉的快速融合發展,推動“體育+旅游”協調發展,并帶動其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精準定位消費人群,帶動內需,提升經濟活力,例如:民族傳統服飾、民族傳統弓箭售賣等,可以開通民族傳統射箭及其他民族類的體驗項目,這不僅是“走出去”的具體實踐,更是推動地方特色文化向外傳播的媒介。地方政府也應積極舉辦承辦國內和國際的大型體育賽事,比賽既具備觀賞性,又具備競技性,能夠最大限度吸引觀眾,促進消費,同時還能兼顧地方的傳統文化宣傳,通過體育賽事與宣傳相互聯動,促進地方品牌效應的增強,以此帶動經濟的發展,吸引國內外的企業進行投資,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參考文獻:
[1]楊文姝,林子淇,李麗.鄉村振興戰略下湘西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5):63-67.
[2]閆清偉,耿獻偉,羅帥呈.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保護的對策研究[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69-173.
[3]周拉,炬華.斷裂與重建:藏族水庫移民社區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重建研究——以青海省尖扎縣夏藏灘移民安置區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4(3):57-61.
[4]扎西龍主.拉隆·貝吉多杰生平事跡考述[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20-124.
[5]孫顯元.“物質文化”概念辨析[J].人文雜志,2006(3):7-13,162.
[6]翟明安.象征人類學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7]曹樂意,史兵,史儒林.青海尖扎藏族“五彩神箭”的文化源流及發展路徑[J].湖北體育科技,2021(9):766-769,846.
[8]曾小華.文化、制度與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1(2):30-36.
作者:陳喆 牛歡 閆亞飛 姬身政 單位:西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中心 西藏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住宅綠色建筑設計探析
- 下一篇:傳統武術文化抽象繼承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