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08:58: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北京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在北京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召開這次會議,是整合北京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正式恢復工作的會議,也是推動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不斷發展,不斷深入的會議。
我們黨和國家十分關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1990年2月,成立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1991年4月,國家教委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1992年,根據國家教委的要求,在市委教育工委、市高教局和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分別成立了“北京高等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北京市教育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從此,北京市教育系統離退休老同志關心下一代工作進入了有組織、有系統發展的新階段。這兩個關工委依靠各高校和各區縣教育部門黨委,動員和組織離退休老同志,按照各級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部署和要求,配合學校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和思想與師德修養等方面,做了許多切實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
1996年,在北京市機構改革中,市高教局、教育局等單位撤銷,合并組建了市教育委員會。由于多種原因,一直未能對教育系統兩個關工委的工作進行整合,造成了工作停滯的局面。但一些已經成立關工委的區縣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仍然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繼續在為青少年學生的茁壯成長奉獻自己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的有關領導多次提出,希望北京市恢復教育系統關工委的機構和工作。2003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再次強調“教育工作部門和學校黨政領導要高度重視關工委工作,切實加強對關工委的領導和建設。”明確提出:“由于機構調整與人員變動,使關工委機構不健全的,要盡快調整健全起來。應該設置機構的要抓緊建立。要進一步加強關工委領導班子的建設,調整和充實骨干力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領導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并認真進行了研究。認為教育系統在培養教育青少年一代方面擔負著最直接的重大責任。北京教育系統離退休人員日益增多,而且人才濟濟。據了解,高校和普教系統離退休人員已超過十一萬人。這個龐大的群體,既有政治、業務優勢,經驗、威望優勢與時空優勢,又有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愿望。這是北京教育系統十分寶貴的財富。如果工作得當,他們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配合教育部門和學校做一些工作,為北京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作出新的貢獻。因此,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決定,在原有兩個關工委的基礎上,整合組成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并恢復工作。
下面就當前形勢下如何認識和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認清在新形勢下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意義
劉敬民:文明觀賽教育使北京觀眾素質明顯提高
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在回答美聯社記者關于怎樣確保中國觀眾成為文明好觀眾的提問時,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劉敬民表示,奧運會籌備期間,我們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文明觀賽教育,北京觀眾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劉敬民說,文明觀賽教育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做一個積極的觀眾,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到場館來。二是要做一個內行的觀眾,就是要熟悉一些競賽的比賽規則。比如什么時候能夠鼓掌,什么時候不能出聲,這要通過普及各項比賽知識逐步讓人們知道。三是做一個文明的觀眾。不管是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取得好的成績,有了好的表現,都應該無一例外地給予鼓勵。
劉敬民表示,通過這種宣傳和教育,北京觀眾的素質已經有了明顯提高。今年以來北京奧組委舉行了十幾項測試賽,在這些測試賽當中,觀眾表現得都很文明,各個國際體育組織和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對北京的觀眾都給予了好評。
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形勢及推進策略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各個領域愈演愈烈,我國的職業教育走向世界是大勢所趨。職業教育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交流與分工協作,并在優化服務的基礎上,投身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我國首都北京為例,該市的職業教育國際化已初見端倪,但面對國際市場的巨大壓力,尚存在某些有待完善之處。為確保北京市職業教育國際化邁向更高的臺階,并取得長遠的競爭優勢,必須從職業教育政策、多元化教育模式以及資金安全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職業教育;國際化;競爭
21世紀是市場化時代,我國通過實行經濟制度轉型后,社會發展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這得益于經濟制度與社會發展趨勢的和諧統一,同時,也與我國的職業教育向國際靠攏密不可分。在某些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國際化早已趨于成熟,引得發展中國家紛紛攢足拳頭,以望早日能迎頭趕上。就以我國北京為例,北京的職業教育國際化已是弦上之箭,正蓄勢待發。
一、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基本內涵
針對職業教育國際化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出現不同的看法。但總的來說,無外乎以下幾點:
1.關于“人才”的培養。我國的職業教育走向國際,融入到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必須確保后備力量充沛,即高級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批量化生產”。所謂人才,必須具備三點特質:第一,國際視野開闊,能對國際教育形式有清醒的認識;第二,全球責任意識強,充分意識到自己屬于職業教育國際化中的一份子,應擔負起促進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責任和義務;第三,向往和平,不做任何損人不利己和損人而利己的事,應嚴格遵守誠實守信原則,不以卑劣的行為和手段肆意攻擊他人或團體,對他國文化要保持一顆虔誠之心,努力吸收他國文化為己所用。
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探討
摘要:在分析當前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技術及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現狀、發展前景的基礎上,提出了北京市技工院校充分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和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技工院校;信息化;云計算;大數據
1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自1951年北京市第一所技工學校——長辛店機車廠技校成立至今,北京市技工院校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現具有招收初中畢業生資格的技工院校共19所,其中技師學院7所、高級技工學校8所、1.1優勢。1)北京市技工院校以技師學院和高級技工學校為主,辦學實力較強,相當一部分是國家級重點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或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持,他們有的成為全國的一體化教學師資培訓基地、有的是陽光德育示范學校,有的是世賽基地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為國家取得榮譽,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中發揮著引領作用;2)地處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相關資源條件好,還可以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網絡科技創新公司或系統集成商方便地進行洽商與合作;3)北京大量的高校、高職院校,有豐富的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等網絡信息化建設成功經驗可供借鑒。隨著北京市進入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定位、新目標,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實施科技創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成為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的焦點問題。為此,北京市推出《北京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辦好首都職業教育,提升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務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為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打造科技創新樞紐城市、實現多中心網絡化空間結構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參與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國際一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當前北京市技工院校重要任務。因而,北京市技工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運用云計算(CloudComputing)、大數據(Bigdata)、無線移動互聯(WirelessMobileInternet)和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實現首都技工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劣勢。不少技工院校對網絡信息化建設缺乏全面的認識和理解、缺少總體規劃和指導,有的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還停留在新建計算機房、改造多媒體教室階段,稍微好一點的開發校園信息管理平臺或相關教學資源等,但校園網整體使用率不高,還不能為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支持。技工學校4所,在校生總計約4萬人,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北京市各技工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現各校均已實現了有線及不同程度的無線網絡覆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實現了學生校園一卡通、電子圖書館、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及校園監控網絡系統等網絡信息化的具體應用。在此基礎上,筆者使用SWOT法對北京市各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前景進行簡要的分析。1.3機會。1)新常態下北京市疏非控人,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實施人口總量有序管理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將是技工院校在生源減少的情況借助網絡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戰略機遇期;2)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大力推進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促進技工院校數字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建設智慧校園,并鼓勵各院校進行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3)北京市有些技工院校屬多校址辦學,也有些院校在首都新發展形式下需要搬出核心功能區進行校園重建,這也為技工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提高辦學質量,提供了發展機遇。1.4威脅。1)慕課、翻轉課堂、碎片化學習等新型網絡信息化教學在職技類院校教育教學應用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研究還不是很充分;2)智慧校園還處于探索階段,同時網絡及信息安全也一直影響著學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和使用。根據分析可知,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優勢大于劣勢,機會大于威脅,技工院校開展相應網絡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有助于技工院校在首都新常態下實現跨越式發展。
2北京市技工院校網絡信息化建設思路
北京市技工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化建設,以校園網為基礎,充分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無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技術,向智慧校園的服務支持、應用融合邁進,同時還應適應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從實際出發,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穩妥發展,積極搶占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制高點。2.1以云計算為中心搭建便捷高效的網絡信息框架平臺。北京市各技工院校大都建立了各自的校園網,并與互聯網連接,在教學資源建設、教育管理、綜合信息服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開發和使用,但相關資源使用率不高,后續網絡信息化建設支持保障不是很充分,可以利用云計算、無線移動互聯等技術對校園網進行相應的升級改造。例如,通過無線移動互聯覆蓋、有線光纖骨干建設,實現互聯網絡高速互連、智能終端廣泛應用;通過云計算平臺將網絡資源、存儲資源、計算資源進行整合,如圖1所示,為各網絡信息化應用提供好服務支持保障;有條件院校還可以進行網絡信息化數據中心建設,為下一步大數據、智慧校園打好基礎。2.2以信息化建設帶動學習方式的改革創新。校園網絡信息化建設帶動學習方式的革新,基于網絡的學習模式將越來越發揮起重要的作用。從基于網絡的傳統教導型學習,到為學習者搭建協作學習、社交學習的引導型學習,再到促進自主的互助的支持型學習,借助網絡信息化建設,讓學生在經歷個體學習、協作學習、社交學習等多種體驗過程中逐步養成發現、積累、持續更新知識和技能的習慣,從而形成自主持續發展能力。院校可以從云桌面、虛擬教室、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系統、網絡培訓平臺等網絡信息化建設著手,逐步發展建設支持協作學習的虛擬班級、校園學習社交網絡,并最終形成專家服務網絡、知識分享系統和線上/線下學習支持系統的校園網絡學習生態,如圖2所示。[1]這不但需要相關平臺應用軟件的建設,更需要大量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信息資源的開發,以及線上/線下學習支持系統師資力量的建設和投入,而這也會對課程教學產生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對于北京市技工院校來說,發揮其在辦學實力、師資力量上的優勢,通過網絡信息化建設,必將帶動和引領京津冀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協同發展。2.3結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構建以大數據為中心的智慧校園。學校依托于物聯網、無線移動互聯等技術,實時獲取如影像、聲音、方位、光線、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多種監測信息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之進行有效的存儲、分析和管理,從而實現對院校中的人、物和各活動過程進行智能管理,為教學、管理和生活提供智能高效的服務,達到智慧校園的目的,如圖3所示。[2]學校以大數據為中心,對校園內人、地、事、物、組織五大要素進行全面的數據挖掘采集、分析處理,借以實現面向校園管理的智慧應用如校園資產管理系統、校園安全管理系統;面向教育教學的智慧應用,如大數據教育決策分析系統、大數據學習分析系統、大數據教育監測系統等;面向校園生活的智慧應用如校園一卡通系統、食宿消費管理系統、圖書借閱管理系統、醫療健康服務系統等。[3]北京市技工院校中有的院校已進行了相當的數據積累,并體驗到了數據的巨大力量,接下來需繼續積極探索構建數據模型,設計數據挖掘、分析和預測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創新服務管理的方式,優化教育管理決策,提高教育服務的智能化水平。2.4匯聚各校資源,構建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職業培訓網絡。正如技工院校必須與行業、企業、崗位職業緊密連接一樣,技工院校的校園網絡也不應是信息孤島,需要和外部信息網絡緊密連接,通過內外部數據融會貫通,推動技工院校的可持續發展。現在,校園信息網絡及其數據逐漸成為院校的重要資源,匯聚各校信息網絡,構建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職業培訓網絡,發揮整體規模效益,實現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職業培訓資源的聚類、共享、升級、推送,由智慧校園連接智慧社會,從而更好地完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人力資源開發重要任務。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的搭建國家教育云服務平臺,重點建設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其他業務等五大類共20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項目[4],現北京市各技工院校已連通了其中的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市技工教育下一步至少可以在師資、專業設置、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技能培訓、企業人力資源開發上搭建自己的云服務平臺和信息系統網絡,推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精準對接首都產業升級發展需求、精準契合受教育者需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智慧校園對接智慧型社會服務。
職業教育多維結構特征及優化研究
[摘要]隨著首都核心功能的重新定位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穩步推進,北京的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轉型升級發展的巨大挑戰。北京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有必要先弄清其結構特征,方能探討其優化的對策和路徑。本文首先回顧了北京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并基于官方統計數據,從空間分布、辦學層次、辦學主體和專業門類四個方面分析了北京職業教育的結構特征和存在的問題。根據北京職業教育的現狀特征和問題,結合北京經濟社會未來發展趨勢和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的建設任務,進一步探討了北京職業教育結構優化的系列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結構特征;優化;北京;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是我國首都,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創新重地。近年來,隨著首都四個核心功能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北京的城市職能正在經歷深刻的調整和變化[1]。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職能在未來會不斷加強,而其他非核心職能及其相關的產業會被逐步疏解至其他地區[2]。職業教育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門類,肩負著直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應用型人才新的重任。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協調與否對二者的發展均有重要影響[3]。新的發展形勢對北京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北京的職業教育也只有通過積極的結構調整,主動適應新趨勢和新需求,才能實現更好發展。2018年,北京市啟動“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及第一批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群)”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旨在為北京職業院校的發展尋找新的定位和坐標,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以應對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此,在首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形勢下,深入研究北京職業教育的現狀結構特征,探尋其優化調整的對策,對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北京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概況。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市先后建立過130多所中職院校。以改革開放為界,北京市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大體上可分為兩個時期(見圖1)。改革開放前,北京市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呈現出學校少、發展慢和行業門類有限的特點。從1949至1978的30年間,一共成立了31所中職學校,大致平均每10年成立10所。其中1950至1959年成立了10所,1960至1969年有9所,1970至1978有12所。這些職業學校覆蓋的行業門類相對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工、農業技術培訓方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首都經濟的加速發展,北京的中等職業教育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中等職業院校數量快速增加。從1978至今的40多年間,設立了近100所中等職業學校,數量是此前30年的3倍多。這些中等職業學校覆蓋的行業門類比較多樣化,體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征。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多樣化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后建立的中職學校主要集中在經貿、商務、藝術、電子信息、文教衛生、體育和旅游等領域,與此前主要集中在工農業技術培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高職教育發展概況。北京高等職業院校數量上少于中等職業院校,目前全市共有26所高職院校,絕大多數成立于新中國時期,至今北京高職教育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見圖1)。從1949至1960年,新中國成立后,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級技能人才需要,先后成立了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和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9所高職院校。隨后,受等政治運動的影響,從1961至1978年間,沒有新設立高等職業院校,北京的高職教育陷入停滯不前的局面。結束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北京的高職教育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驅動下和政府的重視下,從1979至2018年,先后新增了17所高職院校。
二、北京職業教育的結構特征
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卷(六)
公務員考試申論
《申論》模擬試卷(六)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材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現狀與創新
摘要:從“三個倡導”的要求看,北京市屬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方面,有突出的特點,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構建北京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制,要以“三個倡導”為指導思想,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對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隊伍建設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的創新。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中,發現不足,積極改進,使北京市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序進行。
關鍵詞:三個倡導;北京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即“三個倡導”,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概括,要求全國各地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以此為指導,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進行創新,尤其是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不容忽視。
一、北京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現狀分析
(一)總體概述
北京作為首都,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國人們的心。北京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有效開展北京市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為其他各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藍本,因此北京市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北京市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的創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目前,北京市屬高校有23所,都在積極部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有4所高校設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包括首都師范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這些學校無論是在教學研究機構的設置上,還是在教師隊伍的培養上,亦或是課程設置上,都更加重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余學校,也都設置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門,如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屬高校除了各自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在市教育工委的指導下聯合進行了北京市屬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作為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的一項專項活動,推動北京市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項專項活動分為三個欄目:一是通過基層活動一欄,可以了解到北京市屬各高校最新進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哪些,各大高校如何開展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信息;二是通過上級精神一欄,可以準確把握黨中央對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新指示,以便各大高校以此為方向標,開展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通過輔導資料一欄,可以知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實踐方法和管理創新,為推進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資料參考。
數學情境教學分析論文
7.情境創設教學反思
數學課堂上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突出知識的發生過程,“掐頭去尾燒中斷”的教學正在逐漸減少,創設數學情境正受到越來越多教師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避免數學課程改革的新誤區,落實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當務之急.
7.1走出情境創設誤區,避免兩個極端
極端一認為教學不需要情境.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展開,但是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受教育評價制度,高考指揮棒,以及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迫切要求的影響,有的教師重新又回到應試教育的現實中去了.有的教師只把教學情境當作點綴,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在教學活動中談的是探究教學,但操作的是應試教學,備的是啟發式教學,上的是灌輸式教學,出現了一種課改的扭曲現象.極端二認為無情境不教學.在新一輪課改中,有的教師由于對情境創設的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情境創設每節課都需要,提出無情境不教學.教學的各環節都精雕細琢,每一個問題都力求有新意,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希望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結果不顧教學內容,不講實效,教學為了情境而情境,在課堂上不同程度出現了趕時髦的現象,使情境創設走向了形式化趨向.表現為:(l)情境創設過分依賴多媒體,一切以多媒體為中心,追求課件的“花哨”,結果讓學生視覺疲勞,眼花繚亂,學生長期處于各種圖畫的誘惑下,習慣了感官刺激而懶于思考甚至變得不會思考,同時也削弱了情境應有的作用,忽略了對知識的掌握.(2)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表現為無價值的討論,閃電式的討論和目標不明確的討論.一些小組合作表面上是學生全員參與,而實際是一盤散沙,純粹為合作而合作.這些合作學習,看似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實際上學生己成為教師操縱的木偶.這樣的情境不是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不能促進學生認知的深化,更談不上情境創設的實效.(3)有的教師以頻繁、思維含量低的提問代替情境創設,提問由于缺少精心設計而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升華學生的思維能力.(4)有的智力游戲、知識競賽等活動與課堂內容毫不相關,由于一味追求課堂的趣味性,完全變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工具,教學內容的外包裝,其實質是忽視了學生的認知點,忽視了學科性,也忽視了對學生雙基的培養和訓練.這些不良傾向如不加以糾正,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將成為一句空話.
7.2投身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數學情境的創設方法很多,如何更好地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針對各種課型,各知識塊創設更有效的教學情境,如何增加情境化的教學內容的知識承載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妥善安排各種教學情境的主次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何將情境教學與其它教學方式有機融合,如何梳理數學情境資源,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總結和自身知識的不斷豐富,需要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教師必須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備新課程實施所需要的新技能,優化數學教學課堂,優化學生認知結構,由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各種能力的單項訓練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現狀分析
【摘要】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15年,北京市教委開始在北京地區高校實施“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其中包括北京市屬高校與在京中央高校進行人才交叉培養的“雙培計劃”。本文通過對于“雙培計劃”學生的調研,分析“雙培計劃”高校教學資源校際共享的情況,探索有效規劃部屬院校與地方院校高校教學資源校際共享的途徑和渠道,以“雙培計劃”為例,總結歸納高校校際教學資源的共享的可行手段與優秀方法。
【關鍵詞】“雙培計劃”;部屬院校;地方院校;教育資源共享
目前北京市市屬高校基本都與北京部屬高校開展了“雙培計劃”,一些高校進行了大量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有益探索,市屬高校中北京印刷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進行相關的探索與研究,其中北京印刷學院開展了打造“雙培計劃”教學共同體探索區域協同育人新機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體現了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的需要和目的,部屬高校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北京學院”,開展“雙培計劃”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索與實踐。可以說“雙培計劃”是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共享一種有效手段,其中開展學生調研分析是評價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和實踐方法。
一、“雙培計劃”的基本情況
隨著2018屆學生已在2018年9月入學,開始進行學習,“雙培計劃”實施已經實施三年多,已經有2015級、2016級、2017級及2018級四屆“雙培計劃”學生,2015屆學生已經返回市屬高校開始大四階段的學習。“雙培計劃”學生來自市屬高校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并且入選到中央部屬不同的學校和不同專業,涉及的學校數量多、水平高,專業涉及廣泛,能夠滿足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的要求。以2015年為例,“雙培計劃”首批試點高校40所,其中,中央高校23所,市屬高校17所,涉及122個專業和方向,共1,807名學生。122個專業中,91個專業為新興、交叉的目錄外專業,占所有專業總數的75%;31個專業為目錄內專業,占所有專業總數的25%。
二、“雙培計劃”學生對于高校資源共享的認識與評價
大學藝術教育及學科建設實踐探索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學隆重舉辦了“北京大學與藝術教育學術研討會暨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成立大會”。李嵐清同志專門為大會及北京大學即將成立的藝術學院題詞:“文化藝術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93歲高齡的季羨林教授發表了書面講話并為大會題詞:“德藝雙培”。
在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選、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北京大學副校長吳志攀等領導同志發表講話。全國政協常委、北大藝術學系主任葉朗,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副主席、北大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金開誠發表了主題講演。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首都師范大學歐陽中石教授,北大前副校長王義遒教授、梁柱教授,人民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程大利,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申萬勝少將,中央音樂學院俞玉姿教授、梁茂春教授、黃旭東教授,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楊通八教授以及謝嘉欣教授、馮文慈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郎紹君研究員,書法家和書法學者楊辛、陳玉龍、王岳川、盧永、曾來德等近三十位學者分別就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的傳統、理論與實踐,北大成立書法藝術研究所的意義,書法藝術的傳統與創新等問題發表了學術論文,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關部門領導、兄弟院校領導、在京知名學者、藝術家,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遲惠生教授、黨委副書記趙存生教授以及學校各部門、各兄弟院系領導及北大師生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一、北京大學藝術教育傳統:回顧、總結和前瞻
季羨林先生在發言中說,弘揚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弘揚書法文化。書法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有藝術功能和生命陶冶功能。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獨特之處。季先生提出“學者書法”的概念,認為學者寫書法有自己的歷史。學者書法不僅講求書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書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因此學者書法不僅是藝術,而且是文化,是學者對漢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季先生認為北大最近要成立藝術學院,是眾望所歸的英明之舉。他希望還可建立書法專業或書法系。王選院士認為藝術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無論藝術或是書法,都是追求美,搞科學技術也在追求美。他認為他在幾十年的科學生涯里也追求一種設計的美。設計的美往往就是追求一種靈巧和簡潔的結果。
這種美的享受會讓你陶醉。因此藝術和科學是有共同點的。他相信這次藝術研討會的召開,書法研究所的成立以及未來藝術學院的成立,都必將為北大這個百年名校,在文理科的結合方面,在傳統文化的保護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仲呈祥先生高度評價了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的傳統、成果和舉措。他說北大成立藝術學院,不僅是北大的幸事,也是中華民族當代文化建設的幸事。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綜合性名牌大學里,藝術學人才,特別是藝術學的理論人才的培養和造就才會得到更理想的完成。吳志攀副校長在講話中認為美育和藝術教育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他簡要回顧了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的歷史和實踐,希望對北京大學藝術教育傳統的特點、歷程、經驗等重要問題,進行細致的梳理和系統的總結。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一種更為高遠的視野和更為開闊的胸襟,進一步發展藝術教育事業和藝術學科的建設。最后,他代表北京大學鄭重宣布,將于近期在藝術學系的基礎上正式成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葉朗教授在題為《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傳統》的主題講演中指出,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長以來,北京大學形成了一種重視美育和藝術教育、重視美學研究和藝術研究的優良傳統。這一傳統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帶有鮮明的人文色彩,有很強的學術性。
北大的藝術教育一開始就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是以蔡先生的美育思想為指導,如“音樂研究會”就是以“研究音樂,陶養性情”為宗旨的,自覺引導學生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化。第二,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從一開始就顯示了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并重的特色。第三,北京大學的藝術教育立足于中國文化,實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的路線。葉朗教授認為,傳統是一種資源,一種財富。如果我們能充分開發和利用這種資源和財富,我們的藝術教育和藝術學科建設就有可能站到一個別人所沒有的高度,從而形成特色,形成優勢。傳統又是一種精神氛圍,一種精神力量。在這種傳統氛圍中產生的歷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會鼓舞和推動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新的創造,開拓新的境界。
- 上一篇:北京大學范文
- 下一篇:北京市公務員考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