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研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0:09: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學科研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學科研培養創新人才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堅持“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思路來構建創新教學模式;以“同類合并、相對集中、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原則來優化教學內容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要堅持創新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現教學科研互動、堅持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教學相結合、堅持創新實踐教學與專業技術發展相結合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創新教學模式教學與科研互動創新課程體系發電廠電氣主系統
論文摘要: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電廠電氣主系統>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出了“以創新教育與科學研究貫穿干教學全過程”為主線,創建了以“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了“同類合并、相對腳、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理念與思路,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
教育教學改革涵蓋了學科專業建設、專業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各個方面,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才能不斷完善高等教育的目的,從而達到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而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工科教師,尤其對剛提升為本科院校的中青年教師,如何把自己所教的課程不斷地改革完善,怎樣“以教學促科研、搞好科研為教學”則是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本文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電廠電氣主系統》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提出了“以創新教育與科學研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為主線,創建了“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了“同類合并、相對集中、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最新技術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理念與思路,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合理地解決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繁、多、雜與教學時數偏少以及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交叉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之間的矛盾。
一堅持“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思路來構建創新教學模式
圖書館教育管理服務院校教學科研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高校圖書館管理和管理創新的概念;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措施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圖書館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方法、高校管理創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對企業現有資源的重新組合、封閉式的管理體制、圖書館基礎業務工作重視不夠、管理創新人才匱乏、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創造良好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外部大環境、爭取學校加大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資金投入、努力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管理創新是圖書館一個永恒的課題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改革發展與建設的三大支柱之一,擔負著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重要任務。本文簡述了高校圖書館管理和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概念,針對當前圖書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創新措施,以期使圖書館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和服務職能,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問題措施。
高校的圖書館一直是高校師生獲得文獻信息的基本來源,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館藏總量和服務質量也一直被視為衡量大學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圖書館管理創新是提高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發展圖書館情報事業的保證。高校圖書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世紀的運行特點,高校圖書館要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對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進行改革,通過管理創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運行機制,使其煥發無限生機,才能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高校圖書館管理和管理創新的概念。
1、高校圖書館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方法,優化配置圖書館系統的各種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以期完成圖書館為全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服務并且使服務的提供者—館員亦獲得一種高度的士氣和成就感的活動。
會計創新教學方式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剛;立體交互式會計刨新教學模式的基本構架;立體交互式會計刨新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多重立體性原則、互動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實踐性與創新性原則、發展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構筑教學科研化與科研教學化平臺.強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立體交互運行機制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則及基本框架.提出了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高等會計教育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于以教師的施教思想和學生的受教理念為核心的會計教學模式。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機械、呆板、封閉的會計教學模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活力。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制約了培養目標的實現。基于此。筆者認為,在當前會計教育教學改革中。應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為主、教為導”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
一、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剛
所謂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就是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第二課堂等多角度構建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的激勵平臺,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校(學院)之間、教師與社會之間、教師個體之間。以及學生與學校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學生個體之間形成縱橫交錯的互動網絡。多重激發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原動力。以促進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的實現。
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基本目標是: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地構建動力驅動與激勵機制。在教師學生、學校(學院)、社會之間以及教學和科研之間形成立體交互的動力驅動網絡。通過人本教學。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學的共振效應。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構建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職業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現狀與提升策略
摘要:目的了解職業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為學校制定青年教師培養目標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科研氛圍。結果職業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不容樂觀,科研意識、科研能力較薄弱,科研氛圍需進一步加強。結論職業學校要加大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研究力度,采取多種措施增強青年教師教學科研意識,提高教學科研能力,營造良好科研氛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職業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在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將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轉為教學組織、設計、合作者。職能的轉化要求教師要不斷發展,適應各種教育變革,需要教師具備不斷反思、改進自身教育行動的能力,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專業發展理念。為更好地了解目前職業學校青年教師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現狀,為學校制定切實可行的青年教師培養目標提供參考依據,筆者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現狀進行專項調查,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校35周歲以下43名專、兼職青年教師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12名,女性31名;文化基礎課教師13名,專業基礎課教師9名,專業課教師21名;本科學歷教師6名,碩士學歷教師36名,博士學歷教師1名;工作年限<3年的教師9名,3~5年的教師10名,>5年的教師24名。發放調查問卷43份,收回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100.0%。
教育科研人員績效考核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構建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的意義;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績效考核體系構建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考核制度不夠完善、考核指標不夠健全、考核方法存在的問題、考核結果缺乏反饋、以360度績效考核法為導向、完善考評指標體系、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本文針對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績效考核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構建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
【關鍵詞】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績效考核
1構建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的意義
高校教學科研人員考核制度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高效的績效考核不僅能為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教學科研人員的工作情況和工作過程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極大地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獲得公平的而不是平均的勞動報酬。長期以來,許多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的考核大多由各學院(部門)來進行,高校只是掌握了教學科研人員考核的結果,對于在考核過程中具體的量化指標掌握得不夠全面,這樣把考核的結果應用于教學科研人員的薪酬調整、崗位調整和職稱晉升等相關人事決策中就缺乏了堅實的信息基礎,對職工的積極性的提高也有重大的阻礙。
建立合理而公正的績效考核制度,可以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績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對那些工作積極、成果斐然的人員給予與自身貢獻相匹配的獎勵這樣可以促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績效考核的結果,也可以發現部分教師存在的不足,從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不僅可以使校內產生良性競爭的氣氛,誘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端正學風,同時,學術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也能夠吸引大批的優秀人才,從而為建設一支素質良好、結構優化、精干高效的師資隊伍提供根本保證,也是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迅速發展的根本保證。
小學教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全國、省、蘇州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狠抓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科研的探索,緊緊圍繞學校工作計劃“十五”三個立項課題,扎實開展工作。
二、主要工作
1、認真組織教師理論學習。
2、認真開展新課程教科研活動。
3、積極申報參加市級教科研活動。
教師分類論文:教師分類評價的運用
本文作者:許日華工作單位:寧波大學
從學科分類的角度來看,高校教師根據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可以分為人文類、社科類、自然科學類等三大類,同時又可以細分到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軍事學、管理學等12個學科門類中去;從崗位設置的角度來看,高校教師通常又可以劃分為教學型、教學科研型、專職科研型等三種類型。所以,針對不同類別的教師,要采取合理的評價導向,合理設計評價不同類別教師的機制,激勵教師為促進學校形成有特色的方向和領域而努力。高校教師評價應堅持適切性原則。以專業技術職務為例,不同職務的教師雖然都有共性的要求,如在法律法規方面,要求教師都能夠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和學校的規章制度,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熱愛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在職業道德方面,要能夠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師德高尚、學風嚴謹,能夠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教育教學方面,要能夠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遵循教育規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與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另外,在學生指導方面、自我提高方面、參與學校事務管理方面等,也都有一些共性的要求。但最能體現教師價值的應該是其不同的專業技術職務的差異。如對講師而言,要求其能夠系統講授本專業課程,組織課堂討論、輔導答疑、講解習題、批改作業和試卷,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承擔編寫、編譯教學參考資料,參與實驗室建設工作、指導學生實驗或社會實踐,參與學院和基層學術組織安排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研基地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地方服務等工作,結合教學工作開展科學研究,每年一般應發表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學研究論文或學術論文,或參與編寫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或取得其他研究或創作成果;而對教授而言,則要求不但能夠系統講授本專業課程,而且還要能及時反映學科前沿成果,有獨立見解,形成獨特的教學體系和風格,能組織與指導(或指導助教開展)課程和課程群建設,主持實驗室規劃與建設工作、講授實驗課程,承擔學院和基層學術組織安排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研基地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地方服務等工作;組織開展本學科的教學研究或科學研究,每年應向科研課題組或本學科報告本研究方向國內外學術動態及發展趨勢。每年一般應公開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或獲批發明專利,出版高質量的學術專著,或主持編寫高水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或取得其他研究或創作成果。
能否科學合理地評價各類教師的工作量,不僅關系教師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學校的未來發展,是分類評價教師的一個難點。基于此,評價教師工作量的前提首先是要根據不同類別的教師特性來制定,各類教師工作量的確定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工作量規定過高,就會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不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工作量規定過低,會導致教師資源利用不充分、效率低下,學校用人成本上升,制約學校的發展。因此,在分類評價教師工作量時,首先需要找到一個確定各類教師工作量的合理的平衡點和科學依據。(一)教師工作量的制定方法各類教師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的工作量需要根據標配教師人均教學工作量、標配教師人均科研工作量、各類教師的崗位職責特點要求來確定。標配教師人均教學工作量可通過測算標配教師人數和現有當量學生人數對應的教學工作量來衡量,標配教師人數由現有當量學生人數和生師比決定,生師比的確定可以以2004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為依據,如該文件規定,綜合性大學生師比合格標準為16∶1。標配教師人均科研工作量可由不同類型的高校對教師承擔教學科研工作量的比例要求和標配教師人均教學工作量確定。這樣,就可以根據生師比、不同類型高校對教師教學科研的要求、學校發展需要綜合確定各類教師應完成的工作量。(二)教師工作量的分類評價教師工作量的分類評價應該采取校、院和學術組織等三級考評體制。學校應主要根據工作量的要求對學院教師的總體完成情況和個體完成比例進行考評;學院既可以根據教師個人崗位基本職責情況另行制定考評辦法,也可以對學術組織教師崗位基本職責的總體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學術組織再結合實際對教師個人進行考核。
教師工作量的分類評價應主要根據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以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為例,根據教師工作量的制定思路,需要制定四級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為教師工作量,二級指標主要是指被評價的對象,包含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等四類,三級指標是對被考評對象崗位職責的界定,包含教學工作量(學時/年)、科研教研社會服務工作量(分/年)兩大類,四級指標是對三級指標的細化與分解,其中,教學工作量用教師的當量課時來衡量,科研教研社會服務工作量根據各學科的差異情況,細分為社科、人文、自然科學等三類。以二級指標教授工作量評價為例,詳見圖1。關于專業技術職務教師的評價指標體系,高校首先應根據對不同職務教師的要求,合理確定正高、副高、中級及初級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的工作量比值,如為了強調對低級別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學和科研的工作量比值可以分別為正高取70∶30、副高取80∶20、中級取90∶10、初級取95∶5。其次,針對不同研究領域的具體特點和要求,高校還應確定社科類、人文類、自然科學類之間的科研工作量差異。
科研實踐與生物化學教學體會
摘要: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但因其知識點多、理論性強、且知識點與相關技術更新較快,如何打破傳統教學的框架,開展有效的教學改革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本文探討了科研實踐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科研實踐如何與教學相互促進,有助于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科研實踐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研究生物體化學組成以及化學變化規律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1-2],是生命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等)各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農林院校大農學各專業(農學、植保、園藝、食品、資環)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3-4]。然而該課程知識體系龐大、理論抽象,多學科交叉密切[5],加上其知識與技術方法發展更新較快[2],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難懂。因此,勢必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框架,開展教學改革,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選擇適合不同專業和不同特性學生的教學方法,結合課程內容與社會熱點,挖掘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和思政元素,凸顯“以教學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達到教書育人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本人經驗,談談科研實踐與生物化學教學相長的體會。
1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優勢
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6]。教學是科研的基礎,而科研則是教學的延伸和提升。只有將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才能充分推動教育的均衡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7]。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是本人在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經過十年的教學,發現科研活動與課程學習和教書育人密切聯系,教學科研相結合具有以下優勢。1.1有助于課程理論的理解。提前進入實驗室,學生在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級學生的直接指導下學習相關實驗技能,課堂理論可以更好地得以實踐,更有利于教師啟發式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在理論學習中通過對專業典型案件或學生正在研究案例的講解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科研實踐過程中涉及的實驗原理,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與運用相關實驗技術,激發興趣,寓教于樂,加強學生對課程的代入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有效提高理論知識的吸收轉化,二者相互促進。1.2有助于科研興趣的培養。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為所有活著的生命體,因此,蛋白質、核酸、糖、脂、相關酶等的組成、結構、理化性質、生物學功能及變化規律都屬于本課程的范疇[8]。在課程理論學習基礎上開展主動性的科研實踐,是對未知科學問題的探索與求證,而不僅是為了學習實驗技術。提前進入實驗室,讓學生在科研實踐和問題與質疑中學習,可激起他們更為濃厚的科研興趣和更為飽滿的學習熱情[9]。同時,科學研究還可讓學生提前接觸專業領域的前沿動態,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領域的認識與求知欲望,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愛好。1.3有助于研究方向的選擇。研究方向的選擇是開啟科研之路的重要一環,若一開始就能遵從個人的興趣,便可更堅定地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然而,很多學生在臨近本科畢業時沒有經過“輪轉”(rotation)培養或更深入的了解,草草選擇實驗室和研究方向,這不但無法完全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與熱情,也會讓他們今后的科研道路布滿荊棘,學生培養的效果也會倍受影響。通過低年級的科研實踐,更有利于學生對畢業論文研究方向的選擇,從而對學生將來從事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引領和啟迪作用,為今后順利開啟科研之旅提供重要前提[9]。1.4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養。科研的過程是充滿驚喜與收獲的,同時也是枯燥與反復的。在研究道路上能走下去,對研究人員的要求不僅僅是實驗技能的嫻熟和求知欲望的催化,更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嚴謹的科研態度與刻苦的學習精神[10]。通過開展基于《生物化學》理論學習的課外科研實踐,有利于學生拓展理論課堂上接觸不到的學習體驗,對學生務實求真的態度以及思維方法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教書育人的成效[11]。當然,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提前開展科研實踐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課余時間的投入可能會影響學生全方位綜合能力培養的比例,畢竟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生物化學課程的理論學習基礎上開展科研實踐,只能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與需求,選擇性、多元化、多水平地開展,對專業與科研充滿興趣的同學無疑在這項活動中可使二者產生良性互動,受益良多。
2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成果轉化
學校質量論文:地區學校學報質量探究
本文作者:王穎工作單位:長春工程學院學報
地方高校學報的現狀
稿源不充足對季刊或雙月刊的學報來說準時出刊,有時會面臨稿子不充足。不少學報稿子采用率大于60%,退稿率比例較低,遴選困難。并且稿源在各學科間很不平衡。有時只要論文論證正確實驗無誤,雖無多少創新,而僅做了些平行性工作,經修改,最終也給予發表,從而影響刊物的學術創新性。稿件質量不高現有的職稱評定方法,即必須湊足一定量的論文數。因此不少作者只為評職稱而匆匆趕寫論文,未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研究,也未廣泛查閱資料,進行深層次剖析。從而產生了不少一般的甚至平庸的稿子,影響刊物的學術質量。作者隊伍不穩定教學科研隊伍的不穩定,導致某些專業的作者素質有所下降。例如,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一些學者、教學科研人員下海經商,或利用業余時間干第二職業,無心坐下來認真做學問,在學術界產生一股浮躁之風,導致作者隊伍素質有所下降。學校對學報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學校對自己的學報重視程度不夠,自己瞧不起自己,給學報定級太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者和編輯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學報在教職工心目中的地位。編輯隊伍不穩定,缺乏敬業愛崗精神由于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作為清水衙門的學報,首當其沖地受到震動。一部分編輯人員不安心本職工作,不安心修煉內功。
地方高校學報的質量意識
學報的學術質量問題已是當務之急,應從下列幾方面入手:積極宣傳,主動約稿利用刊物的宣傳辦刊宗旨,介紹刊物發展概況,推薦并介紹重點、優秀論文。主動向科教第一線的同志約稿。以此拓寬稿源,獲取優秀稿件。主動向高一級刊物推薦優秀論文鼓勵作者向著名刊物或國外投稿。向著名刊物或國外投稿,有利于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作為學報,可以做一些我們應該做的工作。比如,與國內外著名的刊物建立聯系,開展學術交流;組織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吸收到的學術水平高的論文,繼續向專業刊物、國家級刊物、國外刊物推薦。這樣做不僅能激發作者對本刊物的興趣,使部分作者能間接地通過本刊向高一級刊物或專業性雜志。而且,對本刊來說,一方面開拓了稿源,吸引住高質量稿子,更主要的是融入了一股學術氣氛,從中也提高了自己刊物的質量和知名度,也為學校爭得榮譽。積極吸納高質量外稿引進高質量外稿的好處:1.促進雙向交流,讓更多的人來關心、關注本刊。2.擴大影響,提高刊物的知名度。3.擴充稿源。因為學報特別是自然科學版學報,稿源并非十分充足,吸收部分外稿一方面有利于編輯遴選,保證一定的錄用比例,另外,增加優秀外稿,同樣可提高刊物質量。4.可收取一定量的版面費,以補充辦刊經費不足。認真組織專家審稿、評稿專家審稿,一方面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另一方面,對稿件的學術水平做出評價,以便編輯更準確地了解稿件的學術質量,為進一步評審和取舍稿件提供依據。只有認真負責地組織審稿,才能做到不發錯稿,不遺漏好稿,真正把好學術質量關。穩定編輯隊伍,加強編輯的職業道德建設編輯隊伍的不穩定是指人員的不穩定和人員心理的不穩定。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學校應給予一定的經費撥款外,更主要的是要給予一定的寬松政策,使其有一定的自主權。另外也不能疏忽對編輯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編輯隊伍建設,提高編輯的主體知識結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面對新形勢下“知識爆炸”局面,學報編輯在其編輯活動中如何提高評價選擇能力,提高判斷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編輯唯有進一步提高自己,接受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才能慧眼識英雄,在眾多平凡的稿件中選擇學術精品。才能有效抑制論文造假、抄襲現象,保證論文的學術質量,維護學術的純潔度。
地方高校學報的學術質量標準
高職院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探究論文
摘要:高校圖書館個性化的服務是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是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客觀依據。學院圖書館面臨著教師的教學、教研的需要和培養學生各種素質的需求,制定更有效的個性服務是當前學院圖書館轉變服務方式的最佳途徑之一。
關鍵詞:信息服務;個性化服務;圖書館
1個性化服務概述
(1)個性化服務,是相對于圖書館群體服務而言的,它是基于用戶的信息需求,對信息進行搜尋、組織、分析、重組,把這些整理信息融入用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務,即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需求,或通過對用戶個性習慣的分析而主動向用戶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務。
(2)個性化服務包括三個方面的特征:
①個性化服務的形式特征:服務時間上的個性化:用戶在希望的時間和希望的地點能得到圖書館的服務并且用戶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新的信息;服務方式的個性化:用戶根據自己的愛好與興趣選擇圖書館的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