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狀況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02:3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消費狀況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消費狀況論文

篇1

關鍵詞:不同生源地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比較分析

 

1前言

當前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拉開層次,并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這一特點在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上也、有所體現,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由于不同的經濟背景和成長環境,在體育消費動機方面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消費動機是直接驅使消費者進行某種消費行為的一種內部動力,它反映了消費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實質上是消費者為滿足某些需求進行消費行為的動力。【1】當前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是愉悅身心、社會交往、強身健體、審美追求等。但這種消費理念還不完全穩定體育論文,【2】不管是來自農村還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其消費行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響,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不同生源地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

2 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從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隨機抽取三個年級(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畢業實習不作為調查對象)740名大學生為樣本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生源地劃分,其中農村340名,占45.9%;城鎮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試樣本生源地情況一覽表

 

生源地

農村

城鎮

大城市

人數

340

327

73

百分比

45.9%

篇2

1、選題:決策規則的穩定性對延遲選擇行為的影響

2、本選題的意義及國內外發展狀況:

遵守規則是理性決策的必要條件;延遲選擇(choice deferral)指個體在應該作出選擇的時候卻決定不作選擇,包括推遲選擇(如選擇延遲選項)或拒絕在可選項中選擇一個選項。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將有助于我們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人們的決策行為。

高山、李紅、陳安濤、白俊杰已經對老年人和大學生決策規則穩定性進行比較研究,該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的部分工作。他們已經通過實驗驗證了老年人比大學生的決策更規則。而延遲選擇行為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許多具有理論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但作為一個比較新的、且未受到廣泛關注的領域來說,該領域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3、研究內容: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你面對(a和b)兩個選擇的時候,你選擇了a,而當你面對(a、b和c)三個選擇的時候,你卻放棄了a而選擇了b。這時,你的選擇就缺乏一致性,是不規則的。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做出選擇時卻猶豫不決,或者已經選擇了,但又想改變。這些都會影響決策的合理性。本研究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驗,觀察性別與理性決策的關系,以及決策規則的穩定性對延遲選擇行為的影響。

4、研究假設:

男生比女生決策更規則更理性;決策規則的穩定性與延遲選擇行為關系顯著,且穩定的決策規則對延遲選擇的行為有負影響。

5、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閱書籍、心理報刊、網絡中已有的關于決策方面的文獻資料來把握這方面研究的狀況,并且為論文尋找更為充實的理論依據。

(2)實驗法:本研究將通過三個實驗來檢驗研究假設。

實驗一:通過男女對超市優惠卡的選擇來檢驗他們的決策規則的穩定性;

實驗二:把被試大學生分為兩個實驗組,兩組到商場購物,而且在購物前已經深思熟慮后寫出購物單。 甲組不限時購物,乙組限時購物。記錄購物時間與所購產品,進行比較。

6、參考文獻:

[1]胡衛鵬、區永東、時勘. 連續性公共物品困境中信息結構對決策行為的影響[j]. 心理科學.xx年03期。

[2]王沛、喬玉柱. 大學生日常消費決策中認知信息與情緒信息的交互作用[j].心理科學. xx年03期。

[3]傅小蘭、李曉明. 決策中的延遲選擇行為[j]. 心理科學. xx年01期。

篇3

[論文摘 要] 隨著高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以高校大學生為消費主體的消費品市場也將成為一個獨特而有潛力的細分市場。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商家該如何運用有效地營銷策略,來網羅這個群體,文章從這個角度進行了探討。

隨著高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人們一定發現,每個學校的外面總會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對的市場也就是學生,他們都是依賴學生生存的。很多的商家在競爭過程中,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學校了,并爭著到學校做廣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市場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運用有效地營銷策略來搶占這個巨大的市場,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探索的。

我通過對粵東地區四所高職院校的調查發現,大學生市場存在明顯的消費特點。比如,大學生消費行為呈現個性化、時尚化、多樣化,且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呈多元化趨勢。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也趨于理性化。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大學生市場也存在著許多問題,表現為:盲目消費、攀比消費并有較強的從眾心理。

針對大學生市場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作為企業來說,如果想搶占大學生市場,獲得巨大的回報,就必須在認真分析和了解大學生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對市場進行細分,選擇自己的目標市場,進行正確的市場定位,確定與目標市場相適應的營銷組合,即產品策略、價格策略、銷售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的組合。以下我就自己的觀點提幾點營銷建議:

一、產品組合策略

企業應開發適合大學生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力求進行產品創新,以激發大學生的消費欲望。比如,目前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擁有手機,手機企業可以提供多種風格、多種款式和色彩的系列手機裝飾產品,供不同偏好的同學選擇,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再如,電腦、mp3、數碼相機等商品在大學生中擁有率也在不斷提高,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開發適合大學生市場的產品。同時,企業還要注重大學生休閑產品的開發,調查顯示,40%的學生休息時間是在睡覺和上網,一些具有商業價值而又有益于大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的項目卻沒有真正地開展起來。比如說課外培訓教育及旅游項目等。企業在產品提供上要有針對性,使產品組合豐富多彩并能及時更新以適應大學生多樣且多變的消費性格。

另外,在服務性行業,如自助洗衣店、熨燙、縫補衣物的服務店,以經營各類考試用書、學習用書為主的書店等等,都是大學生急需的。特色的小餐館、美發店也有穩定的市場需求。企業在產品開發的思路中,除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外,還要考慮產品的包裝,品牌以及所有附加利益和服務等整體價值。大學生消費注重產品的實用方便,對服務要求不高,但被人尊重的心理比較強烈,有較強的品牌感。企業要讓大學生感受到作為顧客的優越感,建立一個反應迅速的顧客意見反饋系統,及時妥善地處理大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

二、產品定價策略

由于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經濟上尚未獨立,市場整體消費水平不高,使得針對大學生而開發設計的產品的定價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但大學生消費市場的特點是規模巨大,因此,企業在產品定價時應注重產品的市場規模,而不是產品的單價。大學生消費市場的產品定價應充分利用規模經濟,擴大市場份額和規模,降低產品成本,并且保持產品質量穩定、優良。

三、渠道創新戰略

調查發現超市是大學生最常光顧的購物場所,因為超市的商品品種全、價格低、購物環境輕松。校園內的便利店通常集中在食堂、宿舍樓附近,非常方便大學生應急型購買。日常用品的銷售渠道應當以超市、便利店為主要渠道。另外,網上銷售、直銷及團購等方式,也是非常適合高校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銷售方式。網絡上最適合的產品是流行性高和新潮的產品,如書籍報刊、軟件、數碼產品等。采用這些銷售方式時,還可以提高大學生消費者的參與程度,比如與高校的學生會、社團等組織進行合作,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就業、實踐機會給大學生,樹立企業的形象,加強關系營銷及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

四、針對性的促銷策略

促銷策略應注重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建議企業重點不放在傳統的媒體,如電視、報紙等大眾媒體,而轉向針對性強的互聯網廣告、校園賣場的pop廣告等。而激發熱情的互動性活動策劃將是大學生市場促銷的非常有效的形式。各種形式的競賽、文體活動、講座、晚會和各類社團活動吸引了大量學生參加,是企業增強大學生的關注,加深對品牌的印象的時機。加強與高校有關部門和各種學生組織的聯絡,將當前最新的商品信息和消費動態,及時在學生中進行宣傳,也能有效地促進企業品牌的建設。

作為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吸引學生認購企業的產品,一方面還要對學生進行消費引導,因為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基本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是大學生中也存在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等不良現象。有些消費項目與缺乏理財能力和追求物質享受等因素有關。這種不合理的消費行為雖然不是大學生消費行為的主流,但卻不容忽視。消費者的價值觀念和對生活的感受等是影響消費行為的根本原因。對于關注大學生市場的企業而言,應當主動承擔傳播健康消費觀念的責任,而非抓住大學生心理的弱點,借機謀取暴利。企業也應當看到,大學生的消費潛力在學生生涯中并未完全體現,但卻是品牌忠誠度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企業不能只考慮短期利益,而是以創造顧客滿意與長期社會福利為企業目標。企業在開拓市場的同時,需要配合學校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和科學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共同推進健康的校園消費文化的建設。這對于培育大學生市場,擴大社會消費以及促進社會生產,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重視大學生的消費市場,不僅有助于企業的市場開拓,提高企業的利潤和銷售水平,同時也有助于充分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更有益于指導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理念和理財能力,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 考 文 獻

[1]程玉桂 艾 軍 陳曉繁: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與消費市場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6(7)

篇4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山東中醫藥高專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狀況,體育學習狀況和體育價值觀等方面的調查分析,借鑒國內有關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相關論文及研究報告,結合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及作用,著重從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額度和動機等因素進行研究,以期為大學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健身理念和生活習慣提供理論依據,為煙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育消費 現狀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大一、大二在校大學生100名。男生45名、女生55名。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其中女生問卷回收54份,回收率98.2%,男生問卷回收40份,回收率88.9%,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

2.文獻資料法。搜集和參閱國內關于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與分析、大學生消費意識和心理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3.數理統計法。對調查所得指標進行數據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月平均體育消費額度調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運動和奧運會的影響下,大部分大學生已經意識到體育消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經濟原因大學生在體育消費方面整體上得不到滿足。其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運動服裝鞋帽之類的低級消費上。當被問到條件允許時是否會增加體育消費投入時,80.8%的同學表示會增加。可見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已十分強烈。其中,有66%的同學對其當前的體育消費狀況并不滿意。

(二)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調查分析

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是多樣化、多層次的。大學生對體育有著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體育消費態度。健身健美、消遣娛樂是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最主要動機,也反映了大學生對體育價值的認識。同時上課需要也占據一定份額,反映出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一大特點,完成體育教學任務也是其體育消費的一大動力。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直接影響其體育意識的形成。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較成熟的思想、意識的重要階段,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是學生終身體育興趣、意識、習慣和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明確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進行科學鍛煉身體等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身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從而提高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即使畢業以后,也能自覺根據自己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與健康狀況,根據工作與職業的特點選擇或重新學習體育鍛煉的內容,獨立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以滿足個體身心健康的需要,使體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達到具有科學體育素養的人。

(三)大學生平均每周參加體育活動時間的調查分析

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不僅是金錢的消費,還包括時間的消費。時間消費是其他各種消費的表現和基礎。從調查可以看出,70%以上的大學生每周平均體育鍛煉時間不足4小時。女生的體育活動時間普遍少于男生。我們不難發現學習壓力大、課后作業多、升本及找工作等因素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又一重要原因。這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極為不利。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是個人學業生涯中最后階段的教育,具有與社會銜接的特點,它對高校生將來能否成為符合國家建設要求、能否被社會所接受、能否成為競爭日趨激烈的高素質人才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就教育而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受教育者的身心影響,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之一應當是終身體育觀的促成,因此,大學階段必要的體育活動時間是必須保持的,這是實現我國體育目標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體育教學及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調查分析

調查顯示出大學生對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的不滿,和對學校體育文化的重視。可見,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宣傳力度還不夠,取得的效果還不明顯。同時也說明體育社團的作用并沒有真正發揮。與此同時,體育選課和課外體育指導方面還存在不能滿足同學體育需求的地方。通過體育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通過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動作美、心靈美和行為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是豐富精神、強健身體、社會交往等,男、女生在時間方式上存在差異,但動機大致相同。

2.大學生體育消費雖以實物型為主,但消費方式也正趨于多樣化、多層次。

3.大部分學生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體育選課制度等教育因素還存在不滿。

(一)建議:

1.增開體育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必要的運動衛生保健知識,使學生學會自我衛生保健。提高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體育能力的首要條件。

2.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愉悅的情感,有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體育運動。這是培養體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條件。

3.創造良好的體育環境,增加體育場館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體育活動時間,提高場地器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左新榮等.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消費結構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

篇5

論文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也表現出了非理性的傾向。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明顯存在著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上的誤區,需要來自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引導和幫助。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可見大學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3)

篇6

關鍵詞: 洋節;傳統節日;全球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 G12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9-055X(2014)01-0108-05

一、引言與問題提出

近年來,西方節日在青少年群體中日益流行,特別是在大學校園,豐富多彩的西方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學生們的歡迎和重視。查閱期刊網(wwwcnkinet),截止到2013年11月25日以“大學生節日消費調查”為主題的論文共有67篇。特別是2002-2012年猛增為54篇,其中2010年數量飛速增長,2010—2012年僅一年發表的“大學生節日消費調查”主題學術論文便超越了以前的若干年的總和。

實際上,在很多大學校園里,真正讓人感覺到有過節氣氛的往往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節日,譬如圣誕節和情人節。[1]有許多專家學者以及對中國傳統節日比較重視的老一代對于大學生過洋節的現象表示難以理解,當然也有一部分能夠接受西方文化、相對而言比較“潮流”的人表示支持。那么大學生們對待中西方節日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西方節日與中國節日是否真的產生了沖突?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學術問題。中華傳統節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其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承中華美德產生了重要作用。[2]2007年,國家也將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了微小調整:元旦不變,放假1天,春節不變,放假3天,“十一” 國慶節不變放假3天,“五一”國際勞動節減少2天(由3天調整為1天),增設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3-4]這樣形成十大法定節日:新年(西歷1月1日)、春節、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五四青年節(5月4日)、國際兒童節(6月1日)、中國人民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毫無疑問,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大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休假是國家鼓勵弘揚傳統文化的表現,是國家主流意志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和認同。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5年之后于2011年批準《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為中國旅游日(非法定節假日)。那么,我們試問:①國家提倡傳統節日而洋節不放假的這一舉措,是否與大學生更加積極于洋節的習慣產生矛盾?②在大學里為何大學生對西方節日的認知和參與度遠遠高于傳統節日?

為此,筆者所在課題組就高校大學生節日問題進行問卷調查,2013年3月在××大學隨機抽取3個班級120份樣本,回收率92%。深入挖掘當今大學生過節的行為習慣,探索根本原因,將大學生過洋節與過傳統節日行為進行對比。通過搜集大量資料并做出詳細分析,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于過節的一些真實想法。

二、大學生節日調查:

中西方節日的對比

(一)大學生對中西方節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第1期張祖群:在全球化進程中融合:基于高校大學生洋節與中華傳統節日的對比

從上面兩個表格可看出:①大學生普遍喜歡過傳統節日,大學生對傳統文化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有的學生對西方節日還是情有獨鐘的。總體而言,大學生對于春節、元宵節和中秋節三大傳統節日和圣誕節、情人節這兩個西方節日的關注程度較高;②高校大學生對于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的了解程度還是較高的,其了解程度和參與程度是成正比的(表1, 表2)。

(二)大學生節日消費狀況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我們除了可以在各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大學生的節日偏好以外,還可以通過大學生在節日中的消費類型、規模等看出哪些節日最“火”,最受大學生歡迎。現在越來越多的節假日變成了消費日,消費者總是會在節假日中不由自主地多消費以應節日氣氛。那么,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團體,他們在各大節日的消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若如西方經濟學家所說,貨幣是一張選票,那么大學生們又會將這些選票投入哪個節日箱里呢?在此,筆者想以中國春節和西方圣誕節為代表作為對比,看看大學生們更崇尚何者。

圖1對春節受訪者男女比例圖2大學生春節實際消費比例圖3大學生春節主要消費支出方向圖4對圣誕節受訪者男女比例

圖5大學生圣誕節的消費意愿

圖6大學生圣誕節的消費方式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有39%的大學生在春節的花費超出了自己的預算,同時有35%與預算相若,只有少部分學生(13%)花費了比預算要少的錢。同時通過圖4可以發現,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平均月消費都在1000元左右,相當于每天有約33元的零花錢。在這種消費水平之下,仍有不少大學生愿意拿出100元甚至更多的錢在圣誕節消費。由此看出只要每逢重要節日的確就會讓大學生們“破費”不少(圖2)。

再來比較圖3和圖6,大學生在春節的花費主要在必要的節日消費上,比如回鄉探親和送禮等。然而在圣誕節,大學生的花費基本都在個人的娛樂上,比如KTV、聚餐或參加團體活動。圣誕節顯然跟春節不太一樣,春節是我們必須跟著父母到處拜訪親朋好友,個人活動的機會較少,一般是為了守傳統;而圣誕節卻是我們年輕一代的專屬權利,一般和朋友們一起過,一起聚會、開Party,因此春節與圣誕節的消費類型就會顯得十分不一樣。

三、問題分析與結論

(一)對大學生而言,我國節日文化的教育和傳承情況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是有一定問題存在

通過調查發現,青年群體對我們的傳統節日的認識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還是比較高的,筆者認為這源于以下幾點原因:第一,高校文化教育活動出色,宣傳傳統節日文化到位。傳統節日對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大學生正是即將步入社會對祖國做出貢獻的新青年團體,如果大學校園能夠對學生開展有趣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正確引導大學生參與到傳統的節慶活動中來,將使大學生受到熏陶,這對大學生了解本國歷史文化、深得民族文化精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民族認同感起到了重大作用。[8]如果某一類文化遺產增強了地方的場所感和可識別性,它們不僅能被認同,而且能被分享,獲得愉悅的體驗,改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居住質量,那么這種文化遺產無疑就存在進一步維系、經營、延續鄉土節日場所等基礎條件。[9]高校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營造他們對地方情感的文化認同。第二,家庭對于孩子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承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第二個知識學堂,父母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發現在父母較為傳統的家庭里,孩子懂得的傳統文化知識會比較多。[10]所以家長濃厚的傳統意識也是大學生認知傳統文化的重要來源。第三,社會節日氛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大學生。青少年接受能力強,特別容易受社會氛圍的感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過節越來越講究,到了節假日就會出現人潮洶涌的現象,網絡購物和大商場購物現象也很普遍。比如春節,各家各戶張燈結彩,挨家挨戶大放鞭炮,相信大學生們也能到處感受到節日的氣氛。

(二)西方節日雖在我國大學生中有著普遍高的認知和參與程度,但是未與傳統節日文化產生沖突

雖然我國并不重視西方節日,但是西方節日卻在青年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席位。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曾在校園里就 “洋節與中國傳統節日” 這一主題被作調查訪問,有 200 名大學生接受了采訪。其中,在選擇“更喜歡過洋節還是中國傳統節日”時,大約六成大學生選擇了“喜歡過洋節”。對于他們而言,過圣誕等洋節的生活方式從中學就已經形成習慣了。[11]我國青年人群對過西方節日有著較高認同感(圖4-圖6),特別是全球化的深入和網絡信息時代的驅動,使得我國眾多青少年能夠從網絡等新媒體上全新地認識和接觸西方文化,同時,也能在網絡上傳播西方節日文化。比如網絡上流行萬圣節、圣誕節青年人聚會,開party。普遍地說,西方節日是年輕人的“開心節日”,年輕人過西方節,很大部分原因來自于追求一個放松、宣泄、狂歡的場所。[12]因此,西方節日給大學生帶來了新的活力體驗,它的存在并沒有取代傳統節日,相反更應是與傳統節日相輔相成。

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潮流,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影響著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同樣地,文化全球化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一種新態勢,己經成為一種事實性的必然存在。[13-14]文化全球化的過程包括了文化融合與文化沖突,此兩者是文化發展中的兩種趨勢,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統一。人類依靠科技征服自然過程中,自然界以生態失衡反過來“征服”著人類。在從農耕時代向工業時代、后工業時代飛躍的過程中,需要思考文化的定位、民族文化的出路;在全球化浪潮中,需要擺脫西方現代主義價值觀并且維系多樣性與本土化的民族文化。[15]295-296西方節日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持一種不接受的態度,由于西方與東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我們將西方文化定義為“奇異”。尤其是傳統的老一輩中國人至今仍對西方文化、西方節日有所抗拒。但是近年來,隨著東西方國家的不斷交流、學習中,我們更深入了解了西方文化的精粹與內在文化內涵美,使得西方文化于東方文化而言成為了一種補充,為我們的節日氣氛帶來了活力。而從小就學習西方語言的年輕一代更加是倍受全球化的感染,對西方節日文化表現得尤為熱衷。這是東西方文化從沖突走向融合的結果,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以更開放的姿態容納了更多的文化,這不僅僅是我們文化自覺的體現,而且是我們的體現。以圣誕節為例,在中國過圣誕節的有3種人:純粹的基督教或天主教徒;信眾、有西方生活背景的準信眾;少男少女(特別是大學生)。前兩種人是真的過節,受眾小,后一種人則是追求新潮、娛樂發泄,受眾多。這樣圣誕節在中國大陸逐漸失去原本宗教神圣意義,隨著商家炒作,已經演變為一個年輕人社交、狂歡的社會性娛樂節日。君不見:2013年12月24日“平安夜”商店里蘋果脫銷,少男少女集體狂歡,高校里開圣誕party至深夜。我們認為,對此現象沒有必要上升到異國精神文化價值的入侵、本國商人唯利是圖的高度,大肆批評。年青一代對自己傳統節日興趣不大,無法形成潮流和時尚,而對西方洋節卻表現出時尚的熱愛。到底是拋棄傳統節日完全按照青年人的從眾心理接受洋節,還是摒棄洋節回歸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這兩者形成一個互斥性的詭異邏輯。筆者試問,洋節與傳統節日在年青一代是否有整合的可能?

(三)正確引導大學生培養節儉樸實節日消費觀,不要奢侈浪費,要重視節日文化傳承意義

大學生是未來文化消費的主要群體,因此我們要對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心理及現狀進行研究,引導他們做出科學的消費決策。[16]我們知道,每逢節日(比如國慶、中秋、圣誕等)淘寶、京東等大型網購網站都會大打折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購買,而大學生正是具有強大購買力的群體之一。我對網購的風行程度實在深有體會,每當遇上隨意一個節日,身邊的同學都會在網上訂許多商品,而在校門外的物流運輸車都會堵得不可開交,滿地一堆又一堆快遞,摞得三層還不夠……2013年情人節那天晚上9點,××大學女士宿舍樓下先是某男人給某女士送99朵玫瑰,鮮紅的一大片,全樓剩下的女生都集體起哄;接著,另外一個男人送來999朵玫瑰,雇來樂隊,唱起徹夜情歌。這樣的神奇經歷相信各大高校大學生都深有體會,其實這些都是商家的營銷手段,聰明的商家正是抓緊每一個機會,鋪天蓋地的廣告,想方設法地營造節日氣氛,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促銷,特別是情人節和圣誕節,網絡商城的關注度會異常地高漲。[17]大學生作為年輕人,追求新奇、好玩、刺激是很正常的,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理性消費,追求節日氣氛很重要,同時控制盲目消費也很重要。

(四)面對新潮的西方節日,我們也不應一味抵制,應該正確引導,順勢引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節日觀念,讓洋節成為傳統節日的一種有效補充

在持續性的傳統農耕社會里產生的傳統節日代表著某種傳統文化現實,人們在傳統節日里獲得情感價值、行動方式、社會關系、人倫關系、家庭結構、審美情趣等文化原型。在特定條件下,傳統節日能夠在歷史長河傳承中斷之后“蛹變”為嶄新的樣態,并重新回歸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為民眾所遵循、操演和踐行[18];多元文化相對于本土傳統文化而言是沖突、競爭和矛盾,同時也有可能成為激活本土文化使之融合新生的鑰匙,并成為本土文化復興過程中動力源、變革催化劑。在從舊的世界觀斷裂、正向新世界觀轉變過程中,節日習俗面對科學或現代化、全球化的大潮,只有在自覺的條件下理性地大膽地吸收借鑒任何其他優秀文化,在自我設想和建構新的文化空間中才能更多地保留民族文化傳統。[19]這是一種以退為進,在前衛中保存自我的必然選擇,否則,傳統文化節日必定在排斥強勢的西方文化面前被打敗,被消融。只有秉承文化的多樣性,包容中西,才能營造有益人類長久生存發展的文化生態,實現文化多樣、和諧相處,共同實現人類進步和長遠發展。面對傳統節日,我們要繼續傳承,不斷從舊中創新,推陳出新,不斷賦予傳統節日新的青春、新的活力。面對新潮的西方節日,我們也不應一味抵制,其實抵制也是無效的,應該正確引導,順勢引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節日觀念,讓洋節成為傳統節日的一種有效補充,與傳統節日相輔相成。面對洋節熱,我們并不應該抵制它,而是應該反省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要怎么樣重獲百姓的關注。某專家對春節就感嘆道:“要找回漸漸失去的年味兒,問題在于如何使傳統節日的形式變得更加活潑,尤其是能吸引年輕人更多的參與。”[20]其實,洋節和傳統節日不需要非此即彼的取舍,兩者并非完全對立的矛盾,是全球化進程中一種必然的碰撞和融合現象,而應該相輔相成,保持新舊平衡和文化多樣性,讓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愉快地“過節”。

參考文獻:

[1]李朗.關于西方節日對大學生影響的調查分析——以清華大學為例[J]. 中國青年研究,2005(5):60-63.

[2]張曉華.傳統節日文化研究與精神家園建設[J].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1):30-33.

[3]張麗.旅游黃金周景區擁擠度與游客體驗影響因素研究——以桂林七星景區和象山景區為例[D]. 廣西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學位論文,2008.

[4]焦中國.JIT采購在A公司的應用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學位論文,2008.

[5]孫體楠.大學生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為例[J].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9(6):111-114.

[6]孫體楠.大學生繼承我國傳統節日文化與吸收西方節日文化的思考[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42-45.

[7]李朗.關于西方節日對大學生影響的調查分析——以清華大學為例[J]. 中國青年研究,2005(5):60-63.

[8]薛峰,常愉,唐飛.傳統節日文化:大學生文化活動教育的新視角[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5):56-57.

[9]朱曉明,高增元,何巍.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合作研究——以浙中三個節日場所為立足點[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1):35-43.

[10]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傳統文化傳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論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6):54-57.

[11]侯愛敏等.“洋節”更有吸引力[N]. 鄭州日報,2005-12-26(6).

[12]量之間,鄭軼楠.誰在過洋節[J]. 新財經,2000(8):16-17.

[13]潘海英.文化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西文化沖突與融合[J]. 長白學刊,2009(5):158.

[14]王巍.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西深層文化的拒斥與融合[J]. 學術交流,2008(12):37-39.

[15]向云駒.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博士課程錄[M]. 北京:中華書局,2013.

[16]宋振文.文化消費背景下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A]. 2011年教育科學與管理工程學術會議[C]. 2011:2200-2204.

[17]陶柳清,陳淦添.當代大學生對西方節日的調查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2009(4):220-222.

[18]張勃.從乞巧節到情人節——“七夕”在當代的蛻變[N]. 中國文化報,2013-08-12(7).

篇7

[論文摘要]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費群體,把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特點,研究其消費趨勢,對指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提高企業營銷的針對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費群體,有著不同其他社會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多數大學生是從進入大學開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自,其消費行為對家庭、學校、企業、社會都有一定的影響。把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內容、特點,研究其趨勢,對指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提高企業營銷的針對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消費內容的特點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等幾個方面。

1.基本生活消費

由于學校所在的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費需要也不一樣,大學生消費在靜態上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而在動態上呈逐年遞增趨勢。

2.學習消費

學習消費主要包括學費、書雜費、考證消費和電腦消費等。大學生學費因學校所處的地域、類別、專業等的不同也有所區別。

(1)大學生除了購買基本的專業教材外,其學習消費主要集中在購買教學參考書、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等書目上。

(2)考證消費。近年“考證熱”在高校悄然興起,大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出國考試和國家公務員考試等等,名目繁多,相應的報名費、資料費、培訓費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學生甘心對考證進行高額投資,以增加職場競爭中的籌碼。

(3)電腦消費。好多大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采取集體所有,分擔成本的方式購買電腦;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大學生自己擁有電腦。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的溝通方式也多了起來。QQ、MSN、BOLOGE因其互動性,成為了當代大學生交流經驗、增長知識的新途徑。同時,計算機網絡已覆蓋了許多大學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網業已成為時尚,大學生的網絡消費也成為日常消費開支的一部分。

3.休閑及娛樂消費

(1)休閑消費。大學生閑暇生活中,最經常做的事情是上網、自習自修、讀消遣雜志、讀文學作品、書法、音樂、繪畫等,這些活動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而諸如參加課題研究,文體活動、義務勞動、聽名師講座等需要集體參與的交往性活動,卻較少參加。

(2)娛樂消費。大學生的娛樂消費數額也相當可觀。進迪廳,打臺球,遛旱冰,去練歌房,開PARTY等。另外,大學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熱潮影響著他們的娛樂消費。

(3)時尚信息消費。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較高。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學生都購買了手機用于與外界聯系,還有的大學生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點歌、照相、彩鈴訂購、發短信等。手機已經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價廉實用的手機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首選,但手機費在逐步提高。

(4)旅游消費。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學生熱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數。

4.人際交往消費

(1)人情消費。同學過生日、當選大學生干部、入黨,得獎學金、比賽獲獎等都要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夠交情,不上路。請客者檔次越高,赴宴者的隨禮也就越高。人情風的蔓延,給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精神壓力。

(2)戀愛消費。而戀愛費用的來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別提供”的;有的是從生活費中“摳”出來的;有的是來自“勤工儉學”的;有的是來自“獎學金”的,這與大學生的社會角色有關,更與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有關。

根據我院兩年來對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05級06級學生一年的消費總額有明顯增加趨勢,05級學生在校一年的消費總額在6000元~9000元之間,06級學生升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特點

大學生消費內容表明,他們正朝著追求現實、重視自我,要求個人和社會并重,并呈現出如下特點:

1.講究實用性:從相關統計數據中看出,大學生認同率最高的三個選項是知識、事業和健康,其次是友誼、愛情、家庭和金錢,而后才是理想、權力、地位和名譽。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都帶有濃厚的實用色彩。大學生對實用技術類書籍、文學類書籍、娛樂、消遣類報刊雜志的選擇率較高,而對科普讀物、人文社科類理論書籍的選擇率較低。

2.崇尚個性化:大學生消費個性化的表現,是當代新青年表現出的時尚化和風格化,表明青年大學生心理的成熟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對個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現,反映出當前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迅速推廣和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對大學生的影響,例如,手機、銀行卡、電腦、MP3等物品已成為當今大學生的必備之物,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著自己獨有的消費現象和觀念。

3.追求前衛性:大學生消費“前衛”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權威;二是追求新穎、時尚;三是理性消費。

大學生正處于追求個性發展,自我意識增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對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學生不太注重的產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價值,更多的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從直觀上判斷某種商品的優劣。品牌所代表的“質量”、“價格”以及“文化”的權威性,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更趨理性化,如大學生在購買像電腦這樣昂貴的商品時,往往表現出購買前的冷靜,大部分大學生要查閱價格、性能等有關資料后再決定是否購買。

4.差異性: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高等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較高的學費和其他教育費用,對年收入人均才數百元的農村家庭、下崗職工家庭,盡管國家充分給予考慮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負,在校園內產生了一個龐大的貧困生群體。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較低,有些人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難以保障,心理承受著經濟困難的巨大壓力,不少人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同時,社會上的高消費現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倡導高消費和超前消費,他們的虛榮心態和炫耀行為造成了一種示范效應,導致校園平均消費水平水漲船高,同校特別是同專業、同班、同宿舍同學間消費水平的明顯反差。三、大學生的消費趨勢

1.基本生活消費向營養型、質量型發展:從90年代開始,我國的消費水平逐漸由“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用于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學習條件,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開始上升,而傳統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質消費或生存型消費正逐步向有營養講質量方面發展。

2.學習消費的比值將大幅度上升: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學習觀念的變化,使廣大學生日益認識到學習不再是一件階段性的事,而將伴隨人的終身。特別是網絡教育的開展給人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用于繼續學習的費用也將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費增加,休閑及娛樂消費呈現多樣:大學生日益重視健康消費,用于進行體育鍛煉和購買保健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費將成為主要的消費內容;體育健身消費在校園中漸成時尚,“花錢出汗”不再被視為可笑的事,大學生對各種美容與健康產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預防疾病的需求,進入更高層次。

休閑及娛樂消費方面,大學生群體有著比其他年齡群體更為旺盛的需求,他們越來越不滿足于看電視、進影劇院這樣一些靜止的休閑方式,而是追求新穎、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動:迪廳、游戲機,臺球和保齡球將更為普及;蹦極、攀巖、速降、滑翔、漂流、潛水、探險、探幽這類刺激的活動,今后會吸引眾多的青年大學生。

4.人際交往消費成本昂貴:在校大學生渴望理解,喜歡交友,用于請客吃飯的費用日益增多。特別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信息消費的最大群體是青年大學生群體。網民年齡分布的高分值在20歲~30間歲,手機、電腦等產品由商務消費轉向生活消費,大學生上網率的增長,個人電腦的暢銷,也使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實用至上轉向感受為本。

5.模仿性的消費情結日趨明顯:大學生消費有著強烈的模仿性特征,有著很深的“白領情結”:名牌服裝著身,手提電腦隨身,信息把握在手,創造未來人生。這已成為眾多大學生所羨慕、仿效的社會形象。一方面希望擁有舒適的物質生活,一方面希望擁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們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消費的選擇,他們注重講求生活的品味和質量,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既有物質享受,又講求精神生活的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幾點啟示

1.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的特點和趨勢,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消費觀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費,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2.營銷企業應把握大學生注重個性、時尚性、模仿性的消費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運用不同的銷售方式,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需求,獲得最大的利益;同時也要肩負起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及趨勢.《中國青年研究》2002.5

篇8

在調查問卷中大學生的消費觀呈現如下特色:

一、中低消仍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月消費額集中在300 元~800 元之間,占調查總體的77.8%。二、高消費在調查中所占比例為22.2%,消費額在800元以上的人數較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調查結果,擇能對大學生消費觀做出新的評判。即大學生的家庭收入,被調查大學生的家庭月均收入在500-2000元、2001-4000 元之間的分別占39.6%和24.8%,共占整個樣本的64.4%,而家庭月均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學生比例不高,僅占12.4%,月均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大學生占23.2%。但是,以上兩組數據對比可知,大學生消費從在不合理現象,即有超出家庭負擔消費之現狀。

二、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

三、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但即有一點值得肯定費,大學生消費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可是隨時代變化又出現了新的消費熱點,我們一起來看看。通訊、娛樂等支出在各種消費水平的學生中均占一定比例,為總消費支出的36.8%,尤其是電腦、手機、MP3 等消費品已經占據當代大學生消費支出的第二位,達到3 1 . 1%。另外就是伴隨著這些用品的增多,大學生日常的花費有夠呢多傾向于話費、網費、電子無間的維修費用。

四、消費方式缺乏合理性。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58%的同學消費存在隨意性,大多人認為消費不應管理得過死。另外一種現象也值得深思,有19.2%的同學認為消費與心情有極大的關系。這一情況又可分兩種,13.5%的同學反映,他們會在心情不好時選擇出去購物來發泄心。另外5.7%的同學則在他們心情愉悅之時,很同學一起逛街,吃。

但是,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總體來說是比較理性的,但由于個性發展不夠成熟,缺乏社會經驗,加上消費來源單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費的過程中輕易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大學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的畸形心理。

五、家庭的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家庭的重點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學后,寧可自己在家省吃儉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大學生的高消費提供了經濟基礎

六、社會環境原因。現在社會上不正確的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了大學生高消費的心理。

針對以上的大學生消費觀現狀及緣由分析,我作為大學生這一群體的一員。我又有自己的另外的認識和感觸。盡管我們的消費觀出現了背離中華民族傳統節約的良好美德,我們人有信心通過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的正確和積極引導,逐漸改善目前存在與大學生中間的不合理的消費現狀。還要繼續保持我們以有的良好消費觀念,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的新時期和各大學生。為社會做跟多的貢獻以下具體的措施和方法會對每一位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有幫助的。

1.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關鍵還在于大學生自身的改變。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樹立科學的消費觀3、形成良好的消費方式4、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2.是充分發揮高校各社團的作用,通過開展以“青年投資俱樂部”、“生活消費與消費文明”、“國民財富和納稅意識”、“個人信用消費和信用借貸”等為主題的具體活動,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到以投資、消費、理財為核心內容的教育活動中來,自覺主動地接受消費教育。

3.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4.是注重大學生消費心理引導。使其對生活的一些消費現象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的隨波逐流。另外應對其進行工作實踐的經歷教育,建立健康、向上、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篇9

[關鍵詞]石家莊市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一、前言

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成功舉辦,我國居民的體育消費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顯示了巨大的體育市場在中國所擁有的難以估量的潛力。作為高文化素養和強烈主體意識的現代大學生,應該能夠體會到這種社會的進步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充分享受體育消費給他們帶來的歡愉和健康。事實上,我國大學生群體在客觀上已經具備了體育消費的三個條件:一是具備健康投資的消費觀念;二是有實際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本文對石家莊市部分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發展學生體育消費的策略選擇,為大學生進行自身體育消費行為的拓展和制約,同時也為引導大學生進行健康、合理的體育消費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石家莊市六所高校(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男女本、專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級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體育社會學、體育統計學、體育消費、體育產業等相關書籍和學術論文,為本研究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和方法論。(2)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內容綜合設計了《石家莊市高校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問卷》經多次請專家審核、修改后定稿。經效度檢驗具有可效性。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數理統計法。對收集的所有有效調查問卷,用Excel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計算出結果并進行分析論證。

三、結果與分析

1.石家莊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消費的動機調查與分析。調查顯示出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精神娛樂、審美追求、社會交往等四項。而把體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為消費動機的學生主要是幾個學生運動隊成員和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調查結果顯示:男生以社會交往為消費動機的人數居首位,占36.3%,明顯高于女生,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決定了男、女大學生在需要和行為上的巨大差異,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交往、鍛煉并顯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女大學生的審美追求動機居首位,占38.2%,明顯高于男生。通過訪談得知,女生主要是為擁有健美勻稱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氣質而進行體育消費的。強身健體、精神娛樂這兩種最直接、外在的體育鍛煉的功能,也被相當一部分的男、女生作為體育消費動機,其中強身健體動機居于次要地位。隨著整個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學習、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他們希望通過體育活動增進健康、消除疲勞、愉悅身心,因此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他們自然愿意花錢去買健康和快樂。

2.石家莊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內容調查與分析。本文在調查問卷時,把運動服裝、鞋帽、體育健身器材、體育書報、體育音像制品、運動飲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費歸為實物消費,把體育健身咨詢與培訓、體育彩票、醫療康復、體育旅游、觀看體育比賽等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歸位勞務消費。調查結果顯示,石家莊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中,實物型消費內容占了絕大多數比例;通過訪談得知,多數學生對“花錢買健康”的觀念非常認同,少數學生較為認同;對于“你是否贊成在校園內有償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一項的訪談中,表示贊成的學生占絕大多數。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體育的市場經濟行為是不可避免的,作為省會石家莊市高校學生,受當地經濟、文化、消費觀念的影響,已普遍具有了較強的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雖然體育消費支出的內容仍以有形的體育產品的消費為主,但無形消費也有所發展。調查數據顯示,勞務消費中的觀看比賽一項的消費水平已超過了實物消費中的購買器材和飲料一項的消費水平。

3.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從眾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是一個極易具有從眾心理的社會群體,他們常常結伴購買體育用品或觀看比賽等,因此他們的體育消費觀念和方式會相互產生影響,甚至產生攀比、模仿、跟風、追隨等心理和行為。此外,每個大學生自身條件,個性心理也存在差異,隨著他們自我意識的不斷加強,消費經驗的不斷豐富,其消費行為的個性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喜歡與眾不同、標新立異、表現自我,這特別表現在選購體育商品時。(2)大學生面對體育消費時“求實”與“求名”的雙重心理。大多數學生表示,如果能夠提高月消費支出,那么無論是體育實物消費水平還是體育勞務消費水平,都會相應提高,并且他們的勞務消費水平的提高幅度會更快。調查結果說明,隨著大學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支付能力的增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結構會更趨向合理化,大學生對有形的體育產品的需求會漸漸向無形的體育勞務產品的需求發展。另有少數學生認為學業太忙無暇顧及體育鍛煉,更談不上體育消費了;還有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體育消費。

四、結論與建議

1.石家莊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精神娛樂、審美追求、社會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費動機上存在較大差異,其他消費動機大致相同。

2.石家莊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狀況雖仍以實物型為主,但已透露向勞務型發展的端倪,并且消費方式也將趨于多層次、多樣化。

3.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進一步深化“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并對以“攀比”、“炫耀”為消費動機的學生加以教育引導。

4.結合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高校內的有償體育活動場所的建設,進一步帶動學生的體育消費。大學生對體育實物的需求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根據大學生就近消費的特點,可在校園附近加強有償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用品的銷售。

篇10

論文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不僅消費能力逐步提高,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也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點。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進而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因此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成長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0 前言

隨著社會發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愈加受到廣泛的關注。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消費行為極其多樣化;另一方面,尚未獲得經濟獨立,消費受到很大制約,這一矛盾時刻困擾著當代大學生。因此,深入研究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1 大學生消費現狀和行為特征

在本項研究中,筆者對北京林業大學2008年在校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所用方法為隨機抽樣,樣本從大一到大四各年級分布比較均勻,男女比例適中。在調查中,將大學生消費分為食物消費,學習用品消費,手機話費消費,上網消費,服裝和化妝品消費,數碼產品消費,娛樂消費和其他消費類。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98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8%,通過篩選剔除一些不合格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88份。在問卷調查的同時,與部分同學進行訪談,最合結合統計分析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因此,本項研究能較為真實地反映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行為特征,對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消費依附性很高。大學生自身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給。在消費收入調查中,90.9%的大學生選擇父母供給,3.4%選擇獎學金,3.4%選擇勤工助學,另外2.3%的同學選擇了其他途徑。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的依附性很高,這種依附性一方面表現在消費水平會受家庭條件制約,另一方面表現為消費行為受家庭消費觀念的影響。

(2)趨同性與兩級分化并存。在月消費額調查中,54.5%的月消費額在500元-1000元,28.5%在300元-5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費額在300元以下,占總人數的4.5%。因此大學生消費水平比較接近,83%的大學生月消費額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間水平,具有很高的趨同性。但也存在兩級分化現象,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月消費可達1000元以上,而家庭條件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娛樂、數碼產品及服裝和化妝品的消費上。

(3)傳統消費逐漸減少,時尚消費成為潮流。隨著電腦、電子詞典和其他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學生在傳統學習用品上的消費逐漸減少。55%的大學生月消費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時與上世紀相比,食物已經不再是大學生消費的主體,消費金額也不大。調查發現,17%的月食物消費在150元以下,36%在15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費額在550元以上,占總人數的19%。然而服裝和化妝品消費卻在上升,41%的月消費額在100元以上。另外數碼產品和消費娛樂消費在大學生消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2 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分析

大學生有著廣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費過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

(1)消費無計劃。多數家長按月給孩子匯生活費,但很多大學生并不是按計劃消費,花錢時也不考慮生活費能不能堅持到月底。當問及理財狀況時超過60%的大學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規劃每月消費,因此大學生中出現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費就沒了,有的甚至沒到月底就將生活費花光,只好向周圍同學借錢。另外,大學生儲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學會在每個月存點錢,大部分學生的儲蓄意識十分淡薄。

(2)從眾消費。從眾性是指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不足、缺乏判斷力,容易“隨大流”,形成“班級效應”和“宿舍效應”。他們在形成自己的消費特點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與班級、宿舍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就拿我們宿舍來說,大家日常飲食和服裝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當其中一個同學吃什么或穿什么時,其他同學也會相應的跟著去做。

(3)攀比和炫耀消費較為普遍。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視自己的形象,在消費上也比較注意商品的樣式與檔次。5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月消費額應該在500元以上,16%則希望月消費額在1000元以上。多數大學生認為自己消費水平偏低,這主要是同學間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好而學習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更想以此來塑造自己的形象,通過物質上的優越來填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

(4)超前消費日漸明顯。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敏銳地把握時尚潮流,希望用新異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與激情。他們是新商品、新的消費方式的追求者、嘗試者和推廣者,他們喜歡擁有獨特風格的商品,引領著青年消費潮流。受社會風氣和環境的影響,一些大學生不惜代價,利用借記卡進行超前消費,這個月就把后幾個月的生活費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費與大學生自身條件是極不相符的,不僅會帶來過重的經濟負擔,也會形成精神壓力,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3 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的合理化建議

解決當代大學生消費過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費和無計劃消費等突出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認識和修養有關,與政府和社會的關注有關,更與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引導密不可分。

(1)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當代大學生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每月的消費金額逐漸增多。然而多數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樣合理地規劃自己每月的消費,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學校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理財教育,開設專門課程如證券投資,財務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學生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節儉消費;另一方面向大學生傳播現代的消費理念,增強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家長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教育引導,使大學生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樹立節約、合理的消費觀念,養成有計劃消費的良好習慣。

(2)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學生受社會上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影響,消費上追求時髦和高檔次商品,過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份額,請當紅的影視明星進行廣告宣傳,誘導大學生不理性消費。而且大學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銷售商人為地提高商品價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別是價格相對昂貴的數碼產品,如果大學生對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騙。因此要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環境,商家和媒體要本著對大學生負責的態度,加強健康消費和合理消費宣傳,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誤導大學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信用卡在大學生中已經比較普遍,一些商業銀行紛紛前往各大高校進行宣傳推廣,派發各種各樣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關管理制度卻不夠完善。一些大學生為了滿足一時的消費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錢進行超前消費,養成不好的消費習慣。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強對商業銀行信用卡的監督管理。同時加強大學生信用卡管理,對大學生使用頻率和金額做出相應的規定,幫助大學生理性消費。

參考文獻

[1]馬永耀.淺談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3):138-139.

[2]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思想理論教育,2002,(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