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辯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7 08:21: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育答辯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育答辯總結

篇1

為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核,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開展了德育答辯活動。實踐表明,德育答辯不失為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辯的實施過程

德育答辯是指應屆本科畢業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規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

(一)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為了上好德育答辯這堂“課”,理工學院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領導、學工部(團委)負責同志、學部書記、輔導員、“兩課”教師為成員的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按照學院的總體部署,德育答辯分為撰寫論文、審核評閱、現場答辯三個階段。

撰寫論文階段。學院要求每個畢業生認真回顧自己四年的學習、生活,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進行全面總結,尋找并彌補不足,調整發展方向,達到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目的。

2010屆2196名畢業生全部撰寫了德育論文。

論文評閱階段。學院專門安排了德育答辯論文導師,對畢業生德育論文進行指導、審核、評閱,并寫出評閱意見。大部分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從思想認識、道德品質、人際關系、未來發展等方面做了認真總結,寫出了有質量的論文。

現場答辯階段。在德育答辯會上既有畢業生們的真情告白,也有獻給學校建設發展的合理建議。學院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成員分組深入各學部,聽取學生陳述,進行現場提問,根據德育答辯評分標準評定現場答辯成績。

(二)根據學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現,評定德育答辯教育成績

學生德育答辯的成績由現實表現、書面總結、現場答辯、畢業離校期間表現四部分成績組成。其中,現實表現的成績占50%(輔導員打分)、德育論文的成績占20%(指導教師打分)、現場答辯的成績占30%(答辯評委打分)。

德育答辯的成績分為四個等級:優(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對于成績評定為待考察的學生,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進行二次答辯;二次答辯不及格的,按結業處理。

2010屆有2196名畢業生,其中有248名畢業生因工作需要(頂崗實習)不能回校答辯(但均提交了德育論文),在校答辯1948人,占畢業生總數的89%;有81名學生第一次答辯成績不合格,進行了二次答辯。

(三)發動低年級學生參與,延伸德育答辯教育效果現場答辯階段,學院鼓勵低年級學生旁聽。對于畢業生本人來說,這是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總結和人生的升華,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是最好的心靈雞湯,為他們的大學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辯結束之后,德育答辯委員會評選出優秀德育論文,將其集結成冊,提供給在校學生閱讀,進一步擴大德育答辯的影響力。同時,學院圍繞德育答辯成果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使畢業教育和入學教育首尾相連,把優秀畢業生在德育答辯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感悟傳遞給新生,進一步促進了學院優良學風、校風在高低年級間的傳承。

二、德育答辯的實際成效

實踐證明,德育答辯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對大學德育實施效果的全面檢驗,是對畢業生在高校學習階段的最后一個綜合性、總結性的考核評價環節,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思想狀況的全面考核,是大學畢業生德育狀況評價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一)德育答辯成為加強畢業生離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對于專業答辯,德育答辯形式更加靈活,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因此更具吸引力。這種新穎的畢業教育方式在畢業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畢業生的感觸頗具代表性:“在離校前夕,能有這么一個機會與教育、幫助、關心我們四年的老師進行一次坦誠的溝通,實在是很難得。老師們不僅幫我分析了優缺點,還給了不少中肯的建議,對我走向社會大有益處。”

通過德育答辯,學校全面考核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政治表現,進一步掌握了學生的成長軌跡,全面檢驗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學校德育答辯工作還吸引了其他專業課教師和“兩課”教師,德育答辯的過程成為師生真情話別共敘情誼的過程,進一步密切了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增強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及時疏導了離校前學生中存在的各種不良情緒,2010屆畢業生成為歷年來畢業離校期間表現最好的一屆畢業生。

(二)德育答辯成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為學生提供一個量身定做的教育環境是德育答辯工作的出發點之一。按照教育規律,大學教育是通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終以學生自我教育來實現的。而畢業生德育答辯活動的形式特點是,它從畢業生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出發,充分反映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答辯會的時機、內容及形式為畢業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個個性互動的教育環境。學生有機會自我總結、交流、答辯、闡述,使學生在濃郁的人文氛圍中自覺地投入。經過學生入腦、入心的理智思考獲得的心靈體驗、思想升華的效果是任何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同時,學校注重將德育答辯理念加以推廣,發動低年級學生現場旁聽畢業生德育答辯,以德育答辯成果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使德育答辯成為貫穿所有年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紐帶,成為學校德育教學和學生德育實踐的載體,成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徑。

(二)德育答辯成為構建大學生德育工作體系的重要載體

如果說專業答辯是學生完成學業的檢驗,那么德育答辯就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綜合考核,是學習期間思想狀況的展示和總結。通過德育答辯,學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檢驗關,改變了以往學生重專業、輕德育的思想。與專業答辯相比,德育答辯更多的是一種思想與實踐的總結和展示。通過這種“出關”,更增強了大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的安排,在2010年畢業生德育答辯的基礎上,已組織新生結合入校以來的所感所想,在輔導員和個人成長導師的指導下,撰寫德育論文開題報告,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為自己4年的大學生活打下基礎,也為學習4年后的德育論文答辯積累資料。從入學教育時的“德育論文開題”到畢業教育時的“德育論文答辯”,畢業教育和入學教育首尾相連,同時輔以二、三年級德育論文的階段答辯,一個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體系正在該校逐步形成。

事實表明,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以德育答辯為載體,以學校德育理論教學和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為核心,以學校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為支撐的模式,成為評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臺,“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為學院畢業生的普遍特點。學院2010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4%,受到社會、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廣泛肯定。

三、德育答辯的實踐啟示

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對于高校優化育人過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評價缺少人性化、動態化和多元化,影響了評價結論的客觀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進而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高校德育評價體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學德育答辯工作的實踐表明,德育答辯正是實現高校德育評價體系改革的重要平臺。

(一)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人性化

重視人的差異性,突出人的主體性,這是人性化評價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辯認可了個體的差異性,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德育論文的開題報告、中期答辯、畢業答辯組成一個完整的道德評價過程。這個過程立足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評價前、評價中、評價后的全過程跟蹤管理,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學生由對德育的外在要求轉化為內在的動力,促使評價活動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節的有效載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評價的導向功能、調節功能、啟動功能和激勵功能,實現德育評價育人育才的真正意義。

(二)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動態化

長期以來,高校德育評價注重靜態取向,重視的是評價的判斷和鑒定功能,并進一步異化為片面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作用,以終結性評價結論來區分學生道德素質的高低,而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與生理還處于成長的動態過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須以發展的目光、前進的觀念來看待每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行為表現,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最終結果,而應關注其成長過程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指引他們看到自己發展過程中的成功方向。通過對學生階段的、單元的和局部的道德發展水平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全面發展,也能對德育工作進行不斷調整,改進德育體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構建。這樣,在學生自我發展和學校德育評價的互動中,學生不斷取得進步,德育工作目標也能夠最終實現。

(三)德育答辯能夠實現德育評價的多元化

篇2

在專業課講授過程中,把枯燥的知識技術融進德育內容,并且結合當前煤炭及選煤企業遇到的難題,進行品德教育培養,使學生先耳聞品德在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性,逐步對他們進行品德方面的培養,使他們以后進入企業能盡快地融入到隊伍中去。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突出特點之一是以實踐為基礎,并且與生產密切結合。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把實踐教學融進德育內容,讓學生與一線企業工人密切接觸,學習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學習他們吃苦的礦業精神,有條件的話可以請廠礦里面優秀代表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座談,讓學生體會到德育對廠礦及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并結合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環境污染問題帶來的危害,使學生目濡德育與生產之間的關系。此外,除了在專業課和實習過程中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德育培養外,在每個學年教研室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專題講座,使學生對品德的認識和訓練在平時自覺主動養成。并要求每個學生畢業時進行德育答辯,總結他們大學四年來在德育與專業結合方面學到的東西與個人體會。通過他們答辯,間接評價四年來對他們進行德育培養的效果,為以后德育培養融入該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提供方向與目標。學生畢業后,對其進行跟蹤調查,真正檢驗德育建設融入礦物加工專業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1.如何讓學生和教師意識到品德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標是“德才并重,以德為主”。就教育的本質而言,培養“人”遠遠比培養“才”更重要。而因為受到應試大環境的制約,很多時候教育的定位被強行扭曲了,重在培養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向就偏離了軌道。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培養就顯得格外重要。

2.如何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養成良好的品德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好的啟蒙,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啟蒙,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榜樣都是最好的啟蒙,同時每一個榜樣也是無形的教育者。學生在從學校和家庭乃至社會生活中得到這些有形無形的教育印記后,便會反作用于現實社會,發揮其被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單就在學校里,首先教師要具備品德培養的理論知識、方法與技巧,通過他們言傳身教,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品德的人,同時當中品德優秀的又會對其他人起著無形的教育。

3.協調學生學習專業課與品德培養,并使之同步進行

在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時,一些與職業道德相關的方面可以采用自然滲透法,順其自然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此外,由于礦物加工專業是工程背景很強的專業,在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采用寓教于做法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即使有些課程內容從表面上看與德育教育聯系較少,但只要善于挖掘,可以采用引申發揮法對學生進行品德培養。‘

三、結論

篇3

關鍵詞:德育;礦物加工;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250-02

我校的校訓是“厚德博學、范行求真”,厚德即重視道德修養,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博學即廣采博覽、廣泛學習各種知識,語出《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它充分體現了德育在我校培養人才中的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呈下滑趨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1],其中當前大學生品德素質下滑,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而作為礦物加工工程的工科大學生,對德育及好的品德養成的重要性認識往往不夠,甚至教師對此認識理解也有偏差。學生的品德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其個人前途,同時也會對學校未來造成影響,學生就是學校的品牌。因此,德育與學生、教師、學校密切相關,德育在高校的實施刻不容緩。

一、研究的必要性

礦物加工又稱選礦,即將有用礦物和脈石礦物進行分選。該專業培養從事礦物(金屬、非金屬、煤炭)分選、礦物材料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內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就業去向主要是進入選礦、選煤、礦物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工作與管理部門,也可在固體廢棄物處理廠及環保部門和礦物質檢驗部門工作,這些部門大部分工作環境較差,見圖1和圖2。其中多數一畢業進入選礦廠、選煤廠[2]各車間各工段做技術員或者工藝員,工作時存在粉塵大、噪聲大,并且廠區所在地相對比較偏僻,環境差等特點,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品德與過硬的專業知識,才能在該行業干出業績,干出成就,才能為中國礦物加工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德育建設在礦物加工專業顯得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內容

在專業課講授過程中,把枯燥的知識技術融進德育內容,并且結合當前煤炭及選煤企業遇到的難題,進行品德教育培養,使學生先耳聞品德在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性,逐步對他們進行品德方面的培養,使他們以后進入企業能盡快地融入到隊伍中去。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突出特點之一是以實踐為基礎,并且與生產密切結合[3]。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把實踐教學融進德育內容,讓學生與一線企業工人密切接觸,學習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學習他們吃苦的礦業精神,有條件的話可以請廠礦里面優秀代表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座談,讓學生體會到德育對廠礦及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并結合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環境污染問題帶來的危害,使學生目濡德育與生產之間的關系。

此外,除了在專業課和實習過程中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德育培養外,在每個學年教研室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專題講座,使學生對品德的認識和訓練在平時自覺主動養成。并要求每個學生畢業時進行德育答辯,總結他們大學四年來在德育與專業結合方面學到的東西與個人體會。通過他們答辯,間接評價四年來對他們進行德育培養的效果,為以后德育培養融入該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提供方向與目標。學生畢業后,對其進行跟蹤調查,真正檢驗德育建設融入礦物加工專業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四、主要解決的問題

1.如何讓學生和教師意識到品德培養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標是“德才并重,以德為主”。就教育的本質而言,培養“人”遠遠比培養“才”更重要。而因為受到應試大環境的制約,很多時候教育的定位被強行扭曲了,重在培養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向就偏離了軌道[4]。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培養就顯得格外重要。

2.如何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養成良好的品德。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好的啟蒙,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啟蒙,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榜樣都是最好的啟蒙,同時每一個榜樣也是無形的教育者。學生在從學校和家庭乃至社會生活中得到這些有形無形的教育印記后,便會反作用于現實社會,發揮其被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單就在學校里,首先教師要具備品德培養的理論知識、方法與技巧,通過他們言傳身教,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品德的人,同時當中品德優秀的又會對其他人起著無形的教育。

3.協調學生學習專業課與品德培養,并使之同步進行。在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時,一些與職業道德相關的方面可以采用自然滲透法,順其自然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此外,由于礦物加工專業是工程背景很強的專業[5],在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采用寓教于做法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即使有些課程內容從表面上看與德育教育聯系較少,但只要善于挖掘,可以采用引申發揮法對學生進行品德培養。

五、結論

通過把德育建設融入礦物加工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在培養學生過硬專業素質的同時,更加注重品德的教育,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其實目的不僅僅為培養德才兼備的礦物加工專業人才,同時也希望能探索出一條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彩霞,任瑞晨.礦物加工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體系構建[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2):219-221.

[2]左晶,代愛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與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1):54-55.

[3]胡岳華,宋曉嵐,邱冠周,等.建設國際一流學科,培養復合拔尖人才――多學科交叉礦物加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2-117.

[4]徐秀蘭.淺談對學生品德培養的重要性[J].新校園(理論版),2012,(7):166.

[5]石常省,智瑾.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10(3):78-82.

篇4

堅持我校“十二字”教育模式,全面貫徹和落實學校工作報告精神;進一步創新教育教學,和諧幼小銜接,重視習慣養成,夯實母語基礎,強化英語特色,突出教學中心,精心打造部門雙語文化品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自醒自覺,高質高效,以優異的成績,向十周年校慶獻厚禮。二、工作理念堅持情商第一,寓學于樂。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2、堅持閱讀第一,快樂高效。盡早閱讀就是一切。在閱讀中擴大識字量,在閱讀中激發學習興趣,在閱讀中奠定人生基礎。

3、堅持英語第一,學用結合。大量輸入,交際輸出;滲透文化,自然習得。

4、堅持潛能第一,注重后勁。尊重兒童天性;賞識每一個孩子;開發右腦資源;讓學生從小充滿靈性、悟性、個性、創造性。

5、堅持教師第一,敲打錘煉。自醒的教師最自覺,自覺的教師最強大。真心愛學生,真才教學生,真知感染學生。

三、常規工作進一步完善課程改革:基礎課程、能力課程、個性課程、德育綜合主題活動課程。

一是抓好國家基礎課程,打穩根基。學習課程標準,堅持探索“負擔輕、質量高”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先”字教學法——讓學生先質疑、先思考、先表達;探討“讓”字教學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交流中學,在發現中學。

二是鞏固校本能力課程,強化技能。語文——上好每天十分鐘寫字課、晨讀誦詩課、閱讀課、童話創作(演說課)、語電課和中國傳統文化課。英語——上好唱背課、口語課、視聽課、劍橋讀寫課和英美傳統文化課。數學——上好電腦速算課,增加思維訓練課。上好六門綜合能力課,指導教師要選好題,備好課,提高教學質量;配合專業教師上好鋼琴課和游泳課,要求學生提前到達課堂,保證準時開課;教師不隨意扣留學生,保證學生受到良好教育。設計并組織好一年級晚自習下棋等益智活動。校本能力課全部納入課表管理。

三是堅持個性特長課程,開發潛能。上好科普課,于第二周進行。指導學生選切實際的個性課課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注重過程研究,做好過程記錄,做好答辯展示,第三周準時開課。建立語數英培優班,并納入個性課管理。培優班做到“有賽必參,有獎必得”,并都要力爭第一。組織好每周三晚科教電視,精選內容,吸引學生。

四是堅持德育綜合主題活動課程,學會做人。繼續開展以“孝心獻父母”為主題的德育活動:一活動內容要做細、做小、做實在,有些內容不隨意更改,直到成習慣;二活動影響要做大、做強、做深遠,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調動每一個家長的積極性為我們服務,直到學生“氣質與眾不同”,“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認出來的”。繼續開展“孝心獻父母”經驗交流,邀請家長參與“孝心小標兵”評選,編輯《孝心獻父母專集》,舉行“獻孝心”展示課,結合孝心活動實行家訪等。讓學生在“學孝、行孝、勸孝、獻愛心”活動中,學會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感悟做人的真諦。讓初小部德育之花在孝心活動中綻放。

2、進一步研究上下銜接:英語銜接、漢語銜接、生活銜接

第一是初小與幼兒園的銜接。

英語銜接:初小部“不能停”,還需要“助跑”,否則前功盡棄。我們多年的實踐,總結了一條經驗教訓:孩子從大班升上小學一年級,英語還需要強化,還需要入骨、入髓、入心。

篇5

1、 論文選題背景

20世紀是教育改革和學校不斷重構的世紀。諸如有效學校研究、校本管理、學校發展計劃、學校教育質量保證、新課程計劃實施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等教育改革運動,在歐美國家及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不斷發生。60、70年代,教育管理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課程設計和學習輔助方面。由于效果的不明顯,使得人們開始質疑學校在學生學習績效改進方面的能力。80年代,受工商管理科學的影響,改革的著眼點由課堂層面轉向了組織層面。90年代,學校管理改革趨于多樣化。

處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學校幾乎連續不斷的被要求改革,或在一定環境要求下試圖推行改革,然而成效卻不明顯。素質教育的思想轟轟烈烈的搞了這么多年,仍處于了解和認可階段。能夠真正接受和貫徹落實的,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宏觀政策、教育改革以及科學理論到學校微觀實踐之間有一個極為關鍵的轉折點——校長的創造性活動。創新的推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富有創造性的人—創新型校長。校長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連接著宏觀與微觀,處在學校外部到內部的重要節點,在學校的各項創新中起著統帥的作用,影響制約著其他各項創新。

就目前來說,校長創新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研究,多是從靜態的角度進行描述,動態的把校長創新作為一個過程,研究其如何創新以及各階段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的文章較少。

2、 論文的結構框架

本文共分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旨在對校長創新進行概念、過程、條件的梳理,第四部分以德育創新為例,簡要闡述校長創新在實踐中的應用,僅僅是校長創新的一個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校長創新的內涵、層次、要素、特性及意義,旨在增強對校長創新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校長創新的外部環境、內部機制和個人要素,通過事例的引入,理論的分析,旨在提出爭取創新條件的可操作性建議。

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了校長創新的過程,及其每個階段應著力把握的問題,旨在推動校長創新在學校的產生、發展和完善。

第四部分以德育為例闡述了具體創新的操作,一方面是對前三部分的微弱佐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出其它方面如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的研究。

3、 論文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屬于應用性教育科研范疇,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研究成果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研究又是綜合性的,涉及校長創新的各個方面,試圖在總結經驗、反思過去、預測未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性思考并盡可能給出可操作的建議。

根據課題研究的上述特點,在研究方法上,筆者綜合運用了文獻資料法、調查訪談法和案例研究法。為探尋從個別到一般的規律,筆者查尋了大量的文獻和網絡資料,分析研究了許多特色校、名優校的辦學歷程和經驗。為了找到校長創新的亮點,筆者借鑒了許多企業領導創新的做法,在充分考慮教育和學校特點的前提下,基本構建了校長創新的體系。為了獲得感性方面的強烈認識,筆者多次到閘北八中訪談,劉京海校長給與了熱情的接待,他那博大的思想和行事的魄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論文的創新之處

(1)基本上構建了一套從概念到條件到過程的校長創新體系。

篇6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方式指導

新課程要求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要求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注重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和做人的品性。所以,具有新課程理念的教師最重要的使命將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創設來自生活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容的課堂,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和發現欲,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生成知識,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體驗探求知識過程的快樂,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識和新能力。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學習活動要增強學生的德育主體性,真正發揮其德育育人的功能就必須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即通過開展以德育作為有效載體的課題研究,以內化學生的道德行為,增強其主體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認識問題,經過自己的內化去解決問題,以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理念,實現新課改“一切基于學生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其特點是重過程、重體驗、重應用、重實踐活動、重民主合作、重自主探索;其價值在于能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索的興趣、豐富學習的體驗、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介入研究性課程,將會使學生在親身探索體驗的過程中,提高對學科知識及知識體系的興趣,培養其多渠道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學會分享與合作,增強集體意識,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活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備,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等,無疑會大大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中學思想政治課引入研究性學習,可按如下三種方式進行:一是與理化等理科各學科綜合研究;二是與史地等文科各學科綜合研究;三是中學思想政治學科內的綜合研究。如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在大千世界中蘊涵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學生課題研究中必然要遵循有關的方法論,也必然能從中悟出很多哲理。因此,對于高二學生對自然界問題的研究學習中,教師就可以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的哲學方法或從中得出有關哲理,從最深最高處認識事物。比如在開設“化學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對學生研究的諸如“洗衣粉的利與弊”、“居室裝潢材料與人體健康”、“廢電池的危害及其回收利用”等課題所蘊涵的豐富生動的聯系、矛盾等多種哲理,要求學生從哲學角度看問題必將對認清問題起到高瞻遠矚的作用,而從中體味哲理才是真正把知識學透、學活。其效果是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這是哲學與理科結合研究的例證。當然,高中思想政治課政治常識、經濟常識的內容及初中思想政治課內容與自然科學問題的結合雖有一定難度的,但我們仍可在社會問題上與史、地等學科予以綜合研究,也可在學科內進行綜合研究。如武漢市第15中所創立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引進’、‘兩個序列’、‘三個轉化’、‘七個環節’”的學習活動模式就可供借鑒。它通過“把社會調查的結果引進課堂”;通過“政治課”及“班主任”兩個教育序列;通過“‘橫比式到開放式’,‘單純的知識型到應用知識型’,”‘傳統的說教到生動的形象化的教育’”三個轉化;通過“尋找課本與社會熱點的結合點、擬定提綱給學生、社會實踐、信息反饋、引進課堂、效果檢驗、考核評分”七個環節,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與自我教育能力,真正發揮了中學思想政治課德育育人的功能,有效地體現了中學德育活動設計的諸多原則及政治課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的自身價值。

為了更好地介入“研究性學習”方式,以更充分地發揮中學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主導渠道的作用,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應特別做好如下工作:

①做好學生研究準備階段的組織工作。選題是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選題過程中,首先要當好參謀,提供研究的范圍和方向。其次要積極創設情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誘發其探究動機。在研究性學習的動員會上,政治教師應積極參與組織動員,向學生介紹有關課題所涉及的政治學科方面的內容或知識背景及研究意義,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等問題。在學生組成課題小組后,接受學生聘請,擔任某個課題組的指導老師,對其它課題組的研究方案中涉及政治方面內容研究的,也要作相應的指導工作。

比如,對于課題中有關政治內容的研究現狀、研究項目的安排、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課題擬創新之處、具體的實施步驟、主要參考文獻等,教師都可以提出指導性意見。在開題報告會的程序上,教師要對研究方案進行評價,或提出進一步的建議和修改意見。

②做好學生課題研究實施階段的指導工作。在整體研究過程中,作為課題研究小組的指導教師既要為各組成員提供咨詢與指導,又要負責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監督。由于這是一門完全以學生研究活動為中心的課程,指導教師的監控僅體現在依據各研究小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定期檢查研究進展情況,掌握和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及時解決發生的偏差和問題。此外,指導教師還需檢查各小組的階段報告(特別是中期研究報告),以便根據情況指導學生調整研究計劃。

篇7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旨在提高其臨床診療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應加強入學教育,讓其認識到醫學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培養的區別,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認識不夠、安排不合理而造成臨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兩失誤”。新生應盡早接觸臨床,盡快熟悉醫院環境、操作流程,了解醫學研究、醫療服務以及對整個醫學職業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在實踐中感悟,從而激發其熱愛醫學事業、獻身醫學事業的精神。傳統上,醫學院校研究生第一學期主要時間用在理論課程的學習,這樣會縮短臨床實踐實踐時間,不利于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為解決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開始試行新的培養模式:新生報到后便安排進入本專業臨床科室,跟隨導師或導師組成員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學習理論課程。這樣時間得到優化,使其快速適應醫院環境,熟悉各種操作流程,迅速由醫學生轉變到臨床醫生的角色,培養重點轉移到臨床實踐能力上。新生入學后,根據專業要求,結合培養目標及個人實際情況制定出培養計劃,并認真填寫培養手冊。導師是培養計劃的責任人,需要做出培養總體安排,如熟悉本專業臨床工作時間,輪轉科室及時間,本專業定向學習時間,論文預答辯、答辯時間等,然后統一送教研室、科研處審查,確保輪轉科室、輪轉時間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養方式與實踐

2.1突出臨床能力,強化“三基三嚴”訓練

美國國家醫學考試委員會認為,臨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體格檢查;③應用診斷性輔助檢查;④臨床診斷;⑤醫療決策;⑥執行醫療決策;⑦繼續治療護理;⑧正確處理醫患關系;⑨職業態度。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本質是職業型學位,臨床能力訓練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核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三基三嚴”培訓是改善醫務人員基本素養,加強基本技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是臨床綜合能力培養的基礎。“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即嚴格要求、嚴肅作風、嚴謹態度。把“三基三嚴”貫穿到培訓始終,建立研究生“三基三嚴”培訓檔案,可以幫助研究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各種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規范的考核制度

臨床專業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養過程中重要環節,也是研究生質量的保證。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單位采取多種考核方法,如自我總結,理論考試,帶教教師、導師組評論,專家考評意見等。評分有百分制法,主觀判斷法(優、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內容:①研究生階段理論考試。成績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為合格,若1門低于70分,可申請下一年補考,若2門不及格延緩畢業或退學處理。②臨床能力評價。每個輪轉科室結束后,科研處統一時間,統一地點舉行考試,內容包括:理論基礎(筆試)、臨床操作、輔助檢查、病例書寫及分析。考試小組專家成員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學科常見病例的現成病史資料,或準備一位常見病病人(研究生未參加治療),由研究生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分析資料、作出診斷、鑒別診斷、提出處理意見。在此過程中,考試小組提問,研究生答辯。考試小組提問應注意了解研究生對本學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有關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知識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臨床分析及思維能力,以及對學科發展動向和新知識、新方法的掌握與應用情況。診斷治療技術操作考試,內科系統主要考輔助診斷方法或有關特殊檢查,如心電圖檢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線讀片等。外科系統各專業,主要考手術操作,無菌操作規范。醫療技術學科及專業(如影像、核醫學)則以考有關儀器的使用、操作和診斷為主。③階段考核。研究生應認真填寫《臨床碩士研究生培養手冊》及《臨床能力訓練手冊》,如實作好平時收治病人記錄,如門、急診就診病人數、病房分管床位數、所進行的診療操作、手術類型、術后并發癥、病例討論及參加學術活動次數等。輪轉結束時認真填寫統一制訂的輪轉小結表,對照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自我小結,業績記錄,然后由病房負責帶教的主治醫師審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結,根據研究生在該科室的學習、工作情況,寫出評語,并由科室考核小組,進行臨床考核、評分。④畢業論文答辯。第六學期,培養科室及科研處組織學生統一答辯。

2.3培養臨床思維與創新型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關鍵。在臨床上認真對學生進行臨床思維的訓練和培養,達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獨立工作的能力。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臨床思維是在臨床實踐中通過不斷積累得來的,因此,在臨床訓練中,如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基本操作、病例分析等,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主動分析解決問題,具備較強的分析、綜合、判斷、鑒別等臨床思維能力,這是今后在臨床工作中正確診療的根本保證。哈佛大學校長普西曾說過:一流人才與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在于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創新型思維是創新能力的關鍵,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需具有創新思維。創新型思維需在廣泛積累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逐漸養成的。由于研究生整天忙碌臨床瑣碎的工作,憑借個人經驗,機械地接受上級醫生意見,依葫蘆畫瓢,不善于獨立思考,缺乏臨床思維,更談不上創新思維,這樣使得其思維變的狹隘、固化,難以達到高層次人才要求。在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更應引導學生從被動中接受變為主動求索的學習方式,在掌握相關疾病診治的同時加強臨床思維鍛煉。

2.4增加人文素質和醫德醫風教育

醫學教育,德育為先。要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當前,患者對自身權利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生的期望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直接面對患者及家屬,在利益與道德選擇上難免不會受到環境影響,稍有不慎便容易引發醫患糾紛。因此,醫學生不但要注重醫技水平的提高,同時要加強人文素養及醫德醫風培養。除在本科階段接觸醫學倫理學、思想品德教育外,在研究生階段很少把人文學科納入培訓計劃內,形成一種重知識、技能,而偏廢人文素質教育。吳孟超曾說過:“醫德比醫術更重要,醫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做人先立德,只有德才兼備的醫生才能盡心盡責為病人服務,才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醫技水平。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應加設倫理學、醫療法規、心理學等人文學科,把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成臨床過硬,溝通能力強,具有高尚醫德、較強人格魅力的合格醫生。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替病人著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為病人。只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才能贏得病人的信賴,獲得第一手臨床資料,做出符合病人實際情況的診斷,制訂出合理的治療方案。

3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角色,是培養高質量專業型研究生的關鍵。一支優秀的德才兼備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養諸多因素中,導師是最基本的,最具有能動作用的因素,始終起著引路、督促、指導作用。導師的人生態度、學術作風以及思維方式,時刻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在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中考慮如下幾點:①研究生導師遴選與考核。研究生導師不僅要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較強科研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道德境界,對自己品行嚴格要求,恪守學術道德和教育規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培養出高層次、高水平的研究生。一但成為研究生導師并不是一勞永逸,還應加強考核,如:科研項目、學術水平、論文質量、研究生實踐與培養情況,對于責任心不強,自身素質差的導師,相關部門應給予停招或取消資格等處理。②培養研究生導師后備力量。把優秀青年教師吸納入研究生導師后備隊伍中,加強對他們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深造機會,從而形成較強研究生導師人才梯隊,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型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培養過程中的日常管理

4.1關心研究生身心健康

如今就業壓力大,學習科研任務重,研究生內心脆弱,人生目標不明確、人際關系不協調等問題仍較突出。研究生導師及科研處工作人員應在研究生入學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狀況,每學期應與研究生直面交流,對其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及個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實際困難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生活上應給予關心和照顧,使其順利完成學業。

4.2規范培養過程中的管理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強化院級對培養環節、教學環節的監控及規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力保障。醫學專業型研究生除其導師直接管理外,每個輪轉科室應配有教學秘書并與科研處相關人員共同執行培養計劃、監督,使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①做好考勤、考核登記管理制度。認真填寫臨床培訓手冊及訓練手冊。研究生入學后根據培養計劃進入各個臨床學習,教學秘書應對研究生認真做好考勤、考核工作,如實登記,并監督研究生。②加強輪轉管理及階段檢查。據研究生培養計劃有12-18個月輪轉時間,須嚴格按照輪轉培養要求進行,加強輪轉期間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順利完成培養計劃。

5結語

篇8

關鍵詞:高校獎學金 探索 思考

說到獎學金,顧名思義,就是高校自身、政府、團體或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的獎勵資金。它具有激勵、導向、反饋、共振、資助等重要功能,獎學金制度的建立可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的提高。但是不公平的評定卻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失衡,對自己消極怠慢,對學校、社會甚至國家失去信心,產生不良后果。作為學生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這點。要深刻理解獎學金設立的目的,要正確把握獎學金評定的方向,要切實掌握獎學金評定的方法,以免事與愿違,得不償失,有負獎學金設立的真正內涵。筆者在幾年的獎學金評定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針對此也談一些看法。

一、講公開,讓獎學金在陽光下評定

公開,毫無疑問,就是透明,公諸于眾,不暗箱操作,所有評定環節在陽光下進行。只有時刻置于學生監督之下,才能保證評選過程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服。在獎學金評定過程中無論是評選條件還是評獎名額,無論是評獎程序還是評獎結果,我們都始終堅持公開原則:1.從新生入校便普及宣傳獎學金評定制度,讓新生有目標有方向;2.在評定工作開始前,專門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大家關注獎學金評定工作,組織大家詳細學習評選要求和條件,并對大家的疑惑進行充分講解;3.評定工作由輔導員、學生干部和普通同學共同組成的系部評定小組根據系部評定辦法具體執行,在評定過程中接受同學們的監督和反饋;4.評定結果進行公示,不僅公示班級姓名,還公示具體各項分數及總分排名,不僅在系部宣傳欄進行全面公示,還在各班級進行重點公示,讓每個同學都能知曉。5.公示反饋期間認真聽取大家的反饋意見,并認真做好記錄。對異議內容進行初審.并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提出處理意見,向異議人作出反饋。如情況屬實,取消評獎資格,如不屬實,對反饋同學做好解釋說明工作。6.對發放后的獎學金的使用進行監督,避免同學亂消費,使得獎學金“科學評定,合理應用”。

二、講公平、公正,讓獎學金在天平上衡定

公平、公正,就是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以個人喜惡為依據,不以個人主觀為依據。那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呢?就要以規章制度評定,杜絕人為評定。為使獎學金評定更科學更規范更易于操作執行,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定了獎學金評定辦法。在辦法中,以學生個人綜合成績為依據進行評選,而個人綜合成績由學習成績、德育成績、大賽成績和特殊貢獻四部分組成。其中學習成績占70%,德育成績占20%,大賽成績占5%,特殊貢獻占5%。這就一方面克服了簡單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評價依據,即"唯成績論",學生為了能夠獲得獎學金,可能會失去很多全面鍛煉的機會,如不參加學校舉行的活動、班級體活動或各種有益的社團活動,這樣,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嚴重的是,有的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鋌而走險,在考試的時候作弊,從而催生作弊現象。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簡單以學生操行等級為依據,必須優秀良好才可參評,各班級中除了個別同學特別突出外,很多同學都處于中間階段,量化考核分數極其相近,而等級劃分是有比例限制,這就可能會導致一些表現也不錯的同學因為比例而被劃分為合格等次從而喪失評獎資格現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大賽及素質鍛煉的熱情,對于學生全面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對獎學金的評定進行量化,排除了主觀因素的左右,而多方面的考核標準,堅持就高原則,不重復評定,也避免了“馬太效應”的出現。馬太效應是指“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學校教育中,馬太效應的消極作用是顯著的。學生或是集體一旦受到獎勵,那么很多的榮譽就會接踵而來;而一旦被列為“差”的行列被認可和獎勵的機會就會被剝奪。“馬太效應”會導致評定過程中不公正現象的產生,因此在評定中要避免“馬太效應”,保證獎學金評定過程中的公平公正。

三、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把獎學金評比與學生誠信教育、感恩教育、成人成才教育、勵志教育等相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獎學金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成才的期望,心懷感恩之心,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還要大力加強宣傳,在評定后召開頒獎會,先進事跡報告會,使同學們都能知先進趕先進。

四、要不斷探索與思考

隨著社會發展,學生數量、構成、特點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對學生教育和管理的要求也在變化,獎學金評定辦法也要適時修訂,以增強準則的適應性。

(一)實行獎學金申請答辯制

目前獎學金評定主要是采取評定小組評定辦法,而學生主動申請很少,這就導致學生自主性不足,較為被動接受,且對獎學金獲得覺得理所應當而缺乏感恩意識,如果采取學生主動申請,則可以更好發揮學生主動性,促使學生進行總結,梳理取得的成績,探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更好地發揚成績,完善不足,并對獎學金倍感珍惜,充滿感恩,充分發揮獎學金制度的教育、激勵和引導作用。學生根據自身表現,對照評定條件,提交成績、獲獎以及其他表現的材料,申請獎學金,當然也可以放棄申請。評定小組進行審核后,將符合條件人選按總分由高到低順序排列,進行公示。對于如國家獎學金這種獎勵額度大,競爭性強的獎學金,可組織現場答辯,由候選人進行演講并接受現場評委和觀眾提問,最后通過現場投票唱票方式產生,這樣既能提高優秀者的綜合素質,又增大了學生參與面,增強了獎學金的激勵作用。

(二)實行“只要努力,人人皆可得”的獎學金模式

篇9

三月份,在深入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吉林省教育廳關于落實吉林省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行動計劃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教育局xx年度工作要點》以及外地先進的教師隊伍培訓及管理經驗基礎上,在主管雷校長撰寫的《農安縣中小學教師培訓“xx”規劃》和《農安縣中小學教師培訓提高三年行動計劃》指導下,辦公室撰寫了《xx年教師教育工作計劃》、《農安縣第二周期教師專業發展性學校創建活動方案》、《農安縣中小學學科骨干教師重新認定方案》、《農安縣中小學教師第四屆“讀書使我成長”征文評選活動方案》以及《農安縣中小學學科骨干教師高級研修方案》等。

3月30日上午,在進修學校六樓多媒體會議室組織召開了由全縣中小學校業務校長、德育校長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參加的“干訓師培、德育工作會議”。會上下發了相關文件,并對本年度工作做了具體安排,教育局副書記李春曉、進修學校校長王兆文及副校長雷宏分別強調了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今后教師培訓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局工作要求,5月下旬,在校領導的反復指導下,撰寫了《農安縣中小學教師教育工程實施方案(xx—2015)》,工程實施方案共23頁,涵蓋了教師培訓五年工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工程體系、實施策略以及相應管理機制與辦法。

1.省級學科骨干教師推薦工作

8月份,辦公室接到《關于做好 xx年吉林省中小學幼兒園省級骨干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時間把文件上傳進修學校網站,并通過面對面傳達文件精神及本縣做法,即:采取基層學校推薦申報、辦公室對申報教師提交的各種證件進行審核的方式確定省級骨干教師申報人選,確定后向上級部門推薦申報。本次省級骨干教師認定工作,我縣共推薦申報32人,經過市繼教辦審核后16人完全符合條件,目前16人已參加了省級骨干教師筆試和答辯,進一步的認定程序等市里通知。

2.市級學科骨干教師認定工作

按照長春市教育局下發的長教發53號《關于推薦長春市市級學科骨干教師培訓對象的通知》要求,3月25日—4月8日,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市級學科骨干教師認定”申報工作。針對學校推薦的教師,辦公室進行了認真審核,并從各校名額所占比重、學科結構、申報教師年齡特征幾方面進行了全面衡量、具體分析,最后確認156人入圍,4月8日報送市繼教辦。經市級骨干審核、筆試,我縣中小學共有84名教師被認定為長春市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對象,7月17日—7月25日,82名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對象按要求參加了省級培訓活動,并被正式認定為xx年12月——xx年12月市級學科骨干教師,目前認定公告已上傳進修學校網站。

篇10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11-0053-01

目前,中職學生普遍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基礎薄弱,特別是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影響,對德育課普遍沒有學習興趣。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試就德育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設計精彩的新課導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一堂好課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的序幕,開講得好,能先聲奪人,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導入是否具有藝術性,決定著能否激起學生興趣,能否活躍課堂氣氛和喚起學生思維積極性。課的導入有多種方法,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靈活運用。如音樂導入、講故事導入、設置懸念導入、朗誦導入、案例導入等。例如,在講價值規律時,讓大家先看《大宅門》12集,大概意思是七爺一行人在市場先是高價購買黃連1000斤,繼而放出口風說還需要1000斤,并持幣待購,各商家見有利可圖紛紛收進黃連,結果幾天內市場上黃連泛濫,價格狂降,七爺此時購買進大量黃連,節省了大量資金。看完后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七爺為什么要放出口風說還需要1000斤黃連?為什么幾天后市場上黃連多了,價格下降了?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響價格的?黃連的價格再低,能低過蘿卜嗎?通過這樣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啟發式教學方法。傳統的德育課課程教學在講述理論部分時,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枯燥的理論失去了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教學活動中,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循循善誘,逐層深入,最終由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積極思維找到問題的答案,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問題解決方案的效果更佳。比如在講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時,我先問學生價值由誰來決定的,這個問題前節課已講過,學生回答說是價值由勞動形成,我接著問,價值由勞動形成,那么價值量由誰來決定?學生很容易就知道是勞動量來決定。我又問,勞動量的天然尺度是誰?學生回答說是勞動時間。在此,我給學生強調一下,這個勞動時間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然后,我在黑板上書寫一下,價值由勞動形成價值量量由勞動量決定勞動量的天然尺度是勞動時間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寫完之后,問學生價值量由誰來決定?顯而易見,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筆者在講述“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社會性”這一觀點時,先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笑話:“從前有一個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讓他一個人活著;但他又想吃燒餅,于是就留下一個賣燒餅的;他又覺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們都要穿衣服,就留下賣布的和裁縫……最后,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人。”通過這個故事,筆者啟發學生:“一個人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社會能不能缺乏形形的人?”學生自己思考后,從中得出結論:“人是社會的人,人不可能離開社會而獨立生存”。

2.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新穎,集圖像、文字、聲音于一體,可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運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講授《自覺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一課時,首先,多媒體展示嫦娥奔月的圖片,之后播放我國“神舟七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宇航員太空漫步的視頻,由此導入新課,在講授過程,展示蜜蜂的蜂巢千年依舊,而人類從早期建造的房屋到現在高聳入云的大廈,可以看出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斷提高。通過這些圖文并茂的講解,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在激起學生笑聲的同時,學生便自然而然地領會了佛教的教規教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選擇多媒體課件,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價值規律的作用”時,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動態曲線圖,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案例教學法。例如在講“職業道德規范”這一內容時我選擇了這樣一個案例——全國勞模王順友。王順友,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20年跋涉53萬里,從未延誤過一封郵件。講完后,我讓學生分析王順友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同學們通過案例分析,很好的理解了“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在講授事情內外因的辯證關系時,也許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確實很累,有位學生竟然趴在桌子睡著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既不能置之不理,視而不見,也不能大吼一聲,當堂訓斥。因此我就靈機一動,把那位睡覺的同學叫醒,并和他一起分析內外因的關系。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平滑的課桌是學生打瞌睡的外在條件,而自我想不想學則是學生內在的原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這種案例分析法,通過直白的事例,比枯燥無味的大道理更讓學生接受。

4.情境教學法。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招聘禮儀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求職面試、職場禮儀,讓學生進行“招聘情景模擬”,“招聘者”和“應聘者”都由學生扮演,招聘者提出各種聘用條件,應聘者自我推銷,當場答辯。通過模擬招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扮演角色,去感受、體驗求職技巧和求職禮儀,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學生質疑、糾錯,大大增強了教育效果。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德育課的說教性、理論性、使德育課增加趣味性。

三改變課堂結構,增加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