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7 00:54: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把教材內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課堂內外,圍繞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層次、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師生共同投入,彼此協商、互相交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英語這個交際工具。
2、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培養獨立自主、主動求索、勇于面對困難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踐、歸納等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進行“再實踐——再認識”活動。
4、鞏固和擴展所學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5、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探索真理的習慣,培養獨立的人格。
6、培養學生的現代信息文化素養:可以進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對信息進行關鍵性評價;可以準確地運用各種信息,并進行創造性的運用。;學會利用網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1、日常生活的安排:包括在學校與家庭中某日活動的安排,涉及到的詞匯有場所、日常活動、時間等。由此拓展到學生周末與假期活動的計劃與安排,引導學生就此展開話題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
2、學生個人信息的表達與描述:包括學生談論自己的體貌個性特征、愛好、生日、家庭、朋友等。涉及的話題較為廣泛,但可引導學生重點談論自己感興趣的方面。
3、月份與季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白一年四季的特征與活動、十二個月份的名稱與順序。然后可以拓展到談論自己喜歡的季節與月份以及喜歡的原因。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中外常見節日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措施:
1、教師要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
2、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基點,以開放性、綜合性問題為線索,以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善于思考,發現問題要大膽質疑,勇于創新。
3、教師可指導學生學會多渠道地獲取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概括提煉觀點,形成自己的結論。
4、教師在學習的組織和指導中,應滲透啟發性、激勵性理念。教師對學生的研習活動應多肯定、贊賞、鼓勵,消除他們的種種顧慮,使他們大膽質疑,敢于創新。要尊重學生的研習成果,不要隨意否定和貶損學生的觀點和結論,刺傷學生的自尊心。
5、精心設計任務型活動,布置開放性的作業。
附: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4 認識我自己 4
5---7 小學生假日生活調查 3
8---11 昆蟲世界探秘 4
篇2
關鍵詞:趣味實驗;家庭實驗;個性教育;成功的體驗
一、設計趣味性實驗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效開展趣味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設計趣味性實驗有助于教師創設生動活潑的實驗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想方法.趣味性實驗簡單明了,現象引人入勝.初三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極強、求知欲極旺的時期,他們對“新奇”的事物都抱有極大的興趣.筆者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中引入趣味性化學實驗,把課堂內容設計得驚奇不斷,學生便會緊跟著課堂節奏,聚精會神地聽講,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例如,上第一節課的時候,筆者課前用無色酚酞溶液在紙上寫上“化學歡迎你”,并晾干,上課時,將紙掛在黑板上,課堂上請一位學生用噴霧器把氫氧化鈉溶液噴向該紙,像變魔術一樣,空白的紙上立刻出現五個紅色大字,學生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接著設計讓學生把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內壁分別沾有酚酞、硝酸銀溶液的兩個透明的“空”杯中,“白開水”馬上變成了“紅酒”和“牛奶”,學生都驚嘆不已,覺得化學太神奇了,化學實驗讓他們著迷了.初中化學的學習是啟蒙階段,讓學生滿懷好奇心,走進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趣味性化學實驗不僅給學生帶來歡笑和驚嘆,也帶來了困惑和思考,它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著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地吸取養分.
二、 設計家庭小實驗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有趣”的家庭小實驗能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充分地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并加強他們探求知識的興趣.筆者將家庭小實驗作為日常生活和課本知識相結合的橋梁,設計一些獨特的家庭小實驗.在學氧化碳時,學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來制造汽水,但沒有制取汽水的體驗.筆者結合二氧化碳的知識,設計讓學生在家里利用白糖、果汁、食用的碳酸氫鈉,檸檬酸、和一瓶純凈水,按照實驗的操作要點來制作汽水,最后每個學生把自己做的汽水帶回學校和教師學生一邊品嘗汽水,一邊探討發生反應的化學原理.通過這些家庭小實驗,學生能切身感受到化學知識的樂趣,興趣變成了學習的內驅力,化學知識得到了鞏固,學習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
三、設計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生活中恐怕還有許多化學現象我們沒有發現,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性質中要求我們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方面的有關問題.”因此,幫助學生用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中的問題也是課程的目標之一.筆者在講授化學知識時,緊密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覺得親切易懂,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有機合成材料的知識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在虎門一年一度的服裝交易會上有一位銷售商說他賣的衣服是百分一百純羊毛的,你如何運用化學知識來鑒別其真假呢?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在運用自身的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后,終于深刻地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筆者在教學中把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融合到課本的知識里,引起學生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又比如,筆者結合課本知識設計了一系列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化學的角度分析討論:酸雨是怎樣形成的?它對我們的健康和環境有什么危害?如何預防酸雨并保護環境?等,這樣,課堂知識就緊密地和他們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被培養起來了.
四、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 它與其他學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注重化學學科知識教學的同時,結合化學在其他學科中的運用或者其他學科在化學中的運用,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例如,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化學和物理、生物知識討論、分析、解決:(1)為什么點根小蠟燭就能把“孔明燈”升到半天高?為什么只能到一定的高度而不能無限地往上升? (2)變色龍怎樣做到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顏色的?(3)魚在水中是怎樣通過增減腹腔的空氣量而隨意升降的?大千世界,社會萬象,無不錯綜復雜,生動有趣,只有保持充分的好奇心,才能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在一個新聞報道中,一個成年市民在街上的沙井蓋旁點火放煙花,竟然被炸了重傷,沙井蓋飛到兩層樓高,街兩邊窗戶的玻璃也被震碎,這好像很不可思議,可是,只要想到沙井蓋處有沼氣泄漏,里面的混合氣體比例在爆炸范圍內,這樣就很好理解了.
綜上所述,趣味實驗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樂趣,日新月異的日常生活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在教學中,只有把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只有取材于生活,知識才不會枯竭;只有與時驅進,知識才能歷久常新.
參考文獻:
[1]李聞霞. 從生活走進化學 用實驗探究化學 從化學走向社會[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10).
[2]劉成坤. 從優質課評選看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12).
[3]應永萍. 讓學生在“嘗試錯誤”中獲得成功的體驗[J] .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9).
[4]葉景鶴.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J] .百花園地,2009(8).
篇3
我國的孔子就主張“因材施教”,是最早的個性化教育的思想雛形。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不同的學習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產生不同的建構結果。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倡導個性化學習,就是遵循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心理規律,根據學生各自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倡多樣化的直接經驗的獲得,豐富個人體驗,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在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各自不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本課堂。
一、依據學情,分層設計目標,構建生本課堂
教學目標的一刀切是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問題。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各層次學生的認識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個性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特級教師季國棟老師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 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義,會根據字母取值口頭求簡單的代數式的值。2. 初步熟悉代數式的簡寫。3.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體會數學的抽象性與概括性,感受數學的簡潔美和符號化思想。在目標的設計中,教者運用了這樣的關鍵詞“初步理解”、“會”、“初步熟悉”、“體會”、“感受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關鍵詞層次鮮明,切中要領,要求得當。圍繞這個目標,教者設計了“神奇的魔盒”教學策略,堪稱經典。
課上,為了讓學生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結果也表示數量關系,教者設計了神奇魔盒的教學環節:
(1)出示魔盒,演示神奇之處。學生說個數,課件演示從魔盒出來的結果。
(2)學生猜測,揭示魔盒秘密。鼓勵學生猜想驗證:a+10表示的就是出來的數。
(3)將字母作為數學對象,理解意義。這時,師揭示,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進入魔盒的數是變化的,出來的數也是變化的,然而“a+10”所表示的關系卻是不變的。正如開普勒所說,數學就是研究千變萬化中不變的關系。
不難看出,教者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給足學生自學與交流的時間,進行適時的小結,層層遞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順學而導,學法自由選擇,構建生本課堂
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內部需求、學習風格和外部學習環境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其根本出發點和核心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
特級教師錢金鐸老師在教學《面積意義和面積單位》時,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知道黑板的面積與桌面的面積大小差別很明顯,我們經過觀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們的大小。這種比較的方法叫觀察法(板書)。
師:(實物呈現:兩塊長方形的紅白硬紙片面積大小相差無幾,紅紙片面積略大一點,使學生更容易看成與白的一樣大)這兩塊硬紙片的面積又是誰大誰小呢?
學生根據觀察,說出自己認為比較大的紙片。接著,師問:現在有三種不同的意見,問題還不能解決。那么,你們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進過組織討論,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測量法,有的學生說用重疊法。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這些都是觀察法。觀察法的局限性是很難準確地判斷哪個面積大,大多少。“師:重疊過程結果發現還是很難說出誰的面積大,怎么辦呢?”進而水到渠成,引導學生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
如此,通過師生對話,逐步從觀察法、測量法、重疊法到數格子法的篩選的過程,引入了數格子法,并且突出了還必須統一格子的大小才有意義,進而引入面積單位的概念。解決了為什么要學習面積單位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內容的意義,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面向全體,組織分層訓練,構建生本課堂
課堂練習習題的編排要有層次性,必須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并注意溝通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練習的層次性。在練習時,無論是習題的份量、難度的大小,還是練習時間的長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做到學習好的學生能吃飽,學習較差的學生吃得了。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各自體驗成功。
賁友林老師在教學《7的乘法口訣》時,組織了多維度的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口訣、運用口決。
師:7是個很神奇的數,我國古代有很多問題都跟七有關。請看屏幕(課件出示:古詩《楓橋夜泊》)。
首先,從兒童熟悉的古詩入手,復習7的乘法口決,接著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7有關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自編7的乘法口決,學生興趣濃厚。同時,學生關于7的乘法口決的認識又躍升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時,教師又問:還記得七個小矮人嗎?(課件出示7個小矮人,并配音呈現“1個矮人1張床,7個矮人7張床;1個矮人兩只碗,7個矮人14只碗……”的兒歌文字)師:后面還有一個省略號,什么意思?師:那好,請同學們下課以后把這首兒歌繼續編下去,好不好?
生(合):好!
篇4
關鍵詞:學習分析;學習服務系統;開放教育;教育大數據;風險學生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1-0089-05
引言
至2010年以后E-learning的發展進入了相對成熟期,形成了基本的學習邏輯與框架。Khan Academy獲得巨大成功,Moocs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推廣應用,[1]全球性學習平臺的出現,智能終端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育信息可視化,尤其是開放教育平臺信息化已經進入了融合發展和創新階段。[2]隨著教育信息可視化的普及與逐漸深入,各類數字化學習系統產生了大量教育信息,即教育大數據分析和運用已成為研究熱點。[3-15]
2005年戈爾茨坦[8]等首次把成熟的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隨后,不斷有國際學者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此進行了研究和分析。CLOW D 研究了學習分析的內容及步驟;[9]SIMENS G關注學習分析,研究了學習分析的內容、實現的技術及平臺,提出通用的學習分析平臺及模型。[10,14,15]國內學者郁曉華等試圖從學習活動流角度來探討學習分析的行為模型,側重考慮了學習來源的多元化及學習活動的持續性問題;[6]馬曉玲等學者在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嘗試給出學習分析系統中對象及數據的時空及交互演化。[7]
本文通過研究學習分析,尤其在深入分析和研究普渡大學Course Signals系統[7]、北亞利桑那大學的Grade Performance Status系統[8]的基礎上,將學習分析的成果應用到開放教育中,用于指導開放教育的過程,使“風險學生”通過學習服務系統順利完成學習。本文介紹了學習分析技術,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學習服務系統,最后結合實驗案例探討基于學習分析的開放教育學習服務系統的科學意義及應用價值。
一、學習分析技術
1.學習分析概念解析
學習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是“大數據”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指利用工具測量、收集學生在線學習的數據,建立適當的模型加以分析,評價教與學,預測學生未來的學習表現,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以優化學習和學習環境。[5,10,12]在開放教育領域,學習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學習中潛在的問題,預測學生的學習表現,以新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在校率,以及為學生提供高品質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學習分析不同于學術分析,學術分析旨在運用數據分析為教育系統的各級決策提供參考,它側重于行政管理服務;而學習分析則關注教師和學習,著重于改善教學,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側重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表1概括了學習分析要素的基本要求點。
2.學習分析模型
綜合國內外研究人員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學習分析過程均包括數據收集及預處理、數據分析及結果輸出(預測)。
Siemens的學習分析模型包含個性化調整/適應,[6]將數據來源分成學習背景數據和在線學習的學習狀態數據,前者是隱性數據,后者是顯性數據。而胡藝齡等提出的在線學習行為分析模型分為數據、機制及結果三部分。[5]在結果中加入了干預和自適應引擎,干預主要是指教師、家長、教育管理者從預測結果中判斷學生的未來學習情況,對其中學習有困難的“風險學生”進行干預,比如教師調整教學進度及教學內容,導師與學生進行深入談話、一對一的指導學習,教育管理者可用來判斷當前教育決策是否合適,進而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調整。在線學習行為分析模型主要包括數據、機制和結果三部分。
根據學習分析模型,可以把學習分析分為數據采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以及反饋三個過程,這是不斷循環的過程。本文主要關注結果模塊中的干預部分,結合學習分析,設計符合開放教育特點的干預系統,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開放教育學生在校率,幫助開放教育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提高學生畢業率。
二、基于學習分析的開放教育學習服務系統設計
1.學習服務系統設計目標
學習服務系統針對開放學生的特點,運用學習分析理論,實現對在線學習平臺的學生學習數據可視化,預測學生的未來學習情況,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學習干預,并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學習問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這里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并不一定指無法通過考核的風險學生,也可以包括暫時碰到學習困難的學生。因此將學習服務系統設計目標分為三部分。
(1)及時發現“風險學生”,采取恰當的措施幫助其通過考核。
(2)及時發現有臨時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解決問題。
(3)鼓勵上進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或教育機構,甚至對同一個組織單位來說在不同時期,這三個目標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相關各方可利用在線學習服務系統更好地實現目標。
2.學習服務系統基本組成
學習服務系統的組成主要包括人員、學習分析結果可視化呈現、服務干預機制等,如圖3所示。其中人員包括教師、教輔人員、教育管理者及家長,以及受益的主體對象――學生。由于此處是開放教育的學習服務系統,因此“家長”角色可被弱化。學習分析結果及可視化呈現主要利用NODEXL來處理。干預機制是學習服務系統的核心,主要是學習服務系統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進行鼓勵或警示,并把重要的信息發送給相關的教育管理者或教師,由他們做出進一步更具個性化的服務措施。
如圖1所示,學習服務系統中,教師、教輔人員及教育管理者的服務干預并不是孤立的,這三者之間的干預應該是相互協作共同作用于學生的。而學生對于干預機制也并非被動的接受,會對干預機制產生影響,從而改進干預機制,使干預機制更有效,更為學生所接受,從而有利于促進開放教育的發展。從實驗驗證的結果來看,在初期系統應用實施時,系統的干預是非常有效的;在成熟應用期,后三者的作用將會有所提升。后三者的干預可以通過學習系統產生作用,也可以是線下直接干預,比如電話或面談。
3.總體設計思路及步驟
根據學習分析系統和開放教學特點,將學習服務系統的具體設計思路及步驟分為四部分:
(1)從在線學習平臺導出在線學習數據,運用學習分析工具進行分析,獲得學生學習狀態的全局可視化數據。
(2)教師、教輔人員及教育管理人員,根據相應權限獲取可視化數據,利用系統可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干預。
(3)學生在受到相關人員的干預及獲得可視化的學習數據后,做出反饋(也可能置之不理)。系統或相關人員針對這些反饋,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設計更為合理的干預機制。
(4)學習服務系統的評價及改進。好的學習服務系統至少滿足三個條件:①有效;②學生樂于接受;③教師、教輔人員等可實施。
三、開放教育學習服務系統個案設計
以某學院的專業為例,雖然總體學生個數不超過500,學生地域分布廣,學生數量少,學生的情況較以前更復雜。但由于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智能終端設備廣泛應用,使學生的學習途徑更為多樣,真正能實現隨時隨地學習,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被提上日程。而個性化學習離不開良好的學習服務,好的技術體系加上先進的管理體系更能促進個性化學習。
1.提取學生學習數據,利用NodeXL進行分析
以公共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本學年選修的學生大約為80人。圖2(a)是從moodle系統中導出的學生在線學習數據。
選擇三次作業,兩次網上學習討論,四個重要的學習資源,作為分析依據。所有的學習評價為五分制,五分表示滿分,三分合格,如圖2(a)所示。為方便NodeXL進行處理,將其轉換成圖2(b)所示的節點模式。此處暫時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得分,只看學生是否進行學習。NodeXL的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
圖3是NodeXL利用圖2的數據做出的學習分析結果,采用Harel-Koren Fast Multiscale布局方式。圖中,小黑點是學生,藍色的正方形是作業,紅色的菱形是課程資源,黃色的三角形是學習討論。越靠近中心的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越好,而越的,則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越差。三個游離的點表示這三個學生沒有任何在線學習行為,即沒有參加學習討論,沒有完成作業,沒有在線學習記錄。圖3(b)中標記了部分“風險學生”的學號,以方便相關人員進行查看。
2.干預服務及反饋
在學習服務系統中,系統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給出初步的處理結果。主要是:
(1)激勵好學生與要求上進學生,如給予明星學生等榮譽稱號,并給予若干學習幣。
(2)鼓勵團隊學習。對于學人物或學習系統中的活躍人物,在評估其帶動其他同學學習或對系統做出貢獻的前提下,給予學習幣。
其中學習幣可換取資源或某種權限,也可以換成小禮品。在學習服務系統運行初期,這種干預機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管理人員可根據需要來設置警示等級。在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端,也可設置接收何種類型或等級的消息。另外,教師及教輔人員可以根據各自需要,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過濾或標記。他們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
(1)表揚優秀學生,邀請他們擔任學習小組的組長。
(2)不忽略普通學生,給予適當關注和鼓勵。在系統中教學相關人員可在系統中編輯并發送個性化消息,或發送即時短信息等。
(3)主要處理的是風險學生,如圖3(b)所標記的學生。對于風險學生的處理步驟如下:
①查看學習分析結果的可視化面板,發現其中在未來的學習中存在學習風險的學生。
②查看這些學生的較為詳細的學習記錄資料,進一步進行分析。
③分類匯總風險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適當的處理。表2是匯總的調研結果及處理方法。
④根據學生的反饋,改進干預與服務機制,提供個性化的幫助,使其順利完成學業。從表2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干預與服務機制的反應是積極配合的,愿意接受有利于他們完成學業的干預與服務機制。
圖4是某學院學生一學年的學習數據,隨機選取2013-2014年度選修計算機應用技術的80名學生,其中第一學期基本無學習干預與個性化服務,第二學期初啟動學習服務系統。縱坐標為考核分數,橫坐標為學號,藍色菱形標記為期中檢查數據,綠色三角形為總評數據。啟動學習服務系統后,學生的總評成績普遍比期中檢查成績略高,特別是不合格學生的人數顯著下降,合格率提高。
另外,學習服務系統中在線學習活躍程度、學習任務的完成率以及課程考核的通過率都顯著提高。以2014年以某學院專業為例,在線作業的完成率從原先的45.7%提高到67.9%,瓶頸課程考核通過由原來的平均46.7%提高到71.3%。
四、結論
雖然開放教育教學中一直存在學習服務,但之前并未能充分利用及全面、準確地獲得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這種服務無法真正實現個性化、長期性、系統性和延續性。應用學習分析工具對在線學習平臺記錄的學習數據進行個性化分析,全面、快速并準確地獲得第一手的學生學習情況的數據,使教師、教輔人員及其他管理人員從收集學生學習數據中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個性化服務。本系統有以下作用:
(1)從學習服務系統能獲得全局的、詳細的學生學習狀態數據,有利于全局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將教師、教輔人員及其他相關教育工作者從收集學生學習數據的簡單、繁瑣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更有利于教學及管理的創新,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
(2)學生能從系統中查看自己的學習狀態,以及自己在所有學習者中所處的學習水平。從某種程度上這有利于學生更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激發學習熱情,引發學習興趣。
(3)學生是此系統的最大受益者,他們通過學習分析系統及學習服務系統,獲得了個性化的學習服務。總體來說,基于學習分析的學習服務系統是有效的,但該系統必須隨著學生的特點、教育方針策略的改變而改變,不能恒定不變。
參考文獻:
[1]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 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5).
[2]吳戰杰.大數據時代E-Learning融合式學習框架――學習的規模效益與個性化的實現途徑[J].開放教育研究,2013(4):53-59.
[3]徐鵬,王以寧,劉艷華,張海.大數據視角分析學習變革――美國《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解讀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6):11-15.
[4]顧小清,張進良,蔡慧英.學習分析:正在浮現中的數據技術[J].遠程教育雜志,2012(1):18-25.
[5]胡藝齡,顧小清,趙春.在線學習行為分析建模及挖掘[J].開放教育研究, 2014(2):102-110.
[6]郁曉華,顧小清.學習活動流: 一個學習分析的行為模型[J].遠程教育雜志, 2013(4):20-28.
[7]馬曉玲,邢萬里,馮翔,吳永和.學習分析系統構建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4(2).
[8]Campbell J P, DeBlois P B, Oblinger D G. Academic analytics: A new tool for a new era[J]. Educause Review, 2007,42(4): 40.
[9]Clow D. The learning analytics cycle: closing the loop effectively[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ACM2012: 134-138.
[10]Goldstein, P.J.and Katz, R.N. Academic analytics: The us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DB/OL][2005-12-01].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CM/ECM0508.pdf,2005.
[11]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Austin[J]. TX http:// nmc. org/publications/2013-horizon-report-higher-ed, 2013.
[12]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J].2013.
[13]Ritsos P D, Roberts J C. Towards more Visual Analytics in Learning Analytics [J].
篇5
論文摘要:基于FMS技術開發了模塊化機電一體化教學培訓系統,該系統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機電一體化系統概念的理解,掌握車間柔性制造的方法,最后以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研究性、綜合性實驗為例,論述了該系統在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作用。
為使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將所學到的各門專業課的知識綜合性地應用到接近于生產實際的過程中,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應用這種新的理念打下基礎,學院除了建立適合于現代教學法模式的幾個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外,籌建了一個開放式自動化綜合實驗室。在這個綜合實驗室中,我們開發了一套完全接近于生產實際的模塊化柔性制造系統,由省部共同投資。實驗室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系統組成具有開放性,系統中不同生產廠家的設備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擴展;二是實驗室資源具有開放性,實驗室可面向校內外各種層次的學生或培訓學員,做到資源共享,擴大受益面。
1FMS系統組成
柔性制造系統機電一體化訓練設備,包含一條閉環柔性輸送裝置和六自由度并聯加工中心(加工站)、三自由度數控雕刻機及其控制系統、四自由度上料檢測站及其控制系統、搬運站、安裝站、安裝搬運站、智能分類站、現場總線、多層次立體原料庫及其控制系統、多層立體成品庫及其控制系統、自動化輸送線及變頻調速控制系統、PLC數據采集及物料監控系統、系統監控及管理控制軟件。
工業控制計算機通過運動控制卡發送位置信號給旋轉立體上料庫電機驅動器,電機驅動器驅動步進電機旋轉一定角度,實現零件位置對準,同時設置檢測開關,通過PLC采集至計算機,判斷托盤上相應位置是否存在零件。自動上料機器人將待加工物料送至加工位置后,系統驅動鎖緊裝置進行物料定位固定,上位機按指定程序控制六自由度并聯機器人,進行零件前序的加工。在主界面中點擊數控雕刻機控制按鈕,進人數控雕刻機控制界面,三自由度數控雕刻機主要實現對工件端面的雕刻,通過用戶編制G代碼也可以用軟件將模型轉化為G代碼,然后通過計算機的串口將G代碼傳到雕刻機,雕刻機執行G代碼。
零件前序加工完畢后,計算機控制零件搬運機器人將加工完的零件搬運至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
在主界面中點擊立體倉庫狀態按鈕,進人立體倉庫狀態界面。立體倉庫狀態是用來實時顯示立體倉庫倉位的占用情況,系統實時檢測各個倉位的狀態,然后系統給碼垛機發指令決定碼垛機下一次將裝配的成品放人哪個倉位,操作者通過觀察狀態位的圖標情況,操作者就可以知道哪個倉位是否為空,并且知道各個倉位物件的重量,通過生產統計還可以知道立體倉庫一共有多少個成品,每一類成品的個數及總重量。
2系統特點
(1)包含多種關鍵技術及單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機器人技術;物流倉儲自動控制系統;立體倉庫;自動輸送線;自動碼垛機;物流倉儲管理和監控;PLC控制系統;傳感器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和現場總線技術;計算機控制;網絡化視頻監控技術;數據庫技術;多軸運動控制器;氣動技術;步進電機及驅動;伺服電機及驅動;VC,VB等高級語言編程。
(2)結合機電教學,編制了的實驗指導書,包含多個實驗:為了方便教學實際使用,我們為系統提供了專門實驗指導書,其內容涵蓋機械、控制、機器人示教、插補、自動裝配、碼垛等多項實驗,供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專業選開,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實驗指導書的基礎上增開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3)交互式圖形化操作界面:系統控制軟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具有交互式和圖形化特點,操作簡單易學,自動化程度高,使教師和學生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掌握對系統的操作。
(4)豐富的狀態反饋功能:通過計算機與各單元及傳感器的通訊,將系統中各環節的狀態顯示在操作界面上,使操作者通過計算機隨時了解系統各環節的工況、狀態、運行數據,掌握系統運行狀態。
(5)完善的生產及物料存儲統計功能:根據現代柔性制造系統的特點及倉儲物流的發展動向,不但在工作過程和原理上仿真實際生產過程,而且開發了生產及物料存儲數據庫,根據系統的運行隨時記錄和分析生產和存儲數據。
(6)開放式系統結構: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性,系統采用了開放式結構,提供了完善的控制功能動態鏈接庫和二次開發函數,不用了解底層復雜的時序和操作過程,只需要在VC或VB中簡單的幾行代碼,學生即可開發出自己的運動或控制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網絡化視頻監控:系統提供網絡化視頻監控模塊,使操作者在操作系統的同時,也可通過電腦屏幕實時觀看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況。同時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控制計算機與校園網相連解,使更多的學生和老師通過網絡觀看現場實驗過程,提高系統利用率,也可實現遠程教學。
3如何應用FMS進行本科實驗教學
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大幅上升,而大型實驗設備臺套數少;而且大型實驗設備的實驗通常包括編程、上機、結果分析等,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大型設備開設的實驗不能簡單的照搬其它實驗教學的模式。我們分別探索了以下幾種模式:
3.1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
本中心老師提出項目申請,參加學校實驗室設備管理處組織的“工程實踐”和機電工程學院組織的“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項目。這些項目結合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通過雙向選擇接受學校相關專業本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學生分為2-4人一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查閱文獻和學習FMS的有關知識,編制程序,上機測試;實驗的內容根據項目的研究內容而定,一般涉及多種設備;實驗時間根據老師和學生雙方商定,實行彈性制,不拘泥于課堂安排的時間。由于學生人數少,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做到師生面對面的隨時交流。
例如: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實驗。
“作業計劃與調度教學實驗”的內容是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加工工件信息,設計一個單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業計劃與調度”的仿真系統,使目標函數“最長流程時間”的值最小,然后對仿真結果進行驗證。實驗的目標是:使學生加深對“作業計劃與調度”概念的理解,掌握車間調度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驗系統要具備以下功能:
(1)提供一個很好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也就是使學生知道他們是在那個車間、那個環境為加工那些工件設計“作業計劃與調度”的方案;
(2)提供一個很好的仿真環境及工具,用來建立仿真模型,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車間調度的運行過程;
(3)提供實現“作業計劃與調度”的算法和軟件開發環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該算法的原理,并在仿真環境中實現算法,得到仿真結果;
(4)提供一個真實環境,如FMS車間或可真正運行的FMS車間模型,在此環境中對上面得到的仿真結果進行驗證。
針對“FMS教學實驗系統”只討論一種特殊情況,即最長流程時間Fmax的計算先討論n/m/P/Fmax問題,目標函數是使最長流程時間最短。最長流程時間又稱作加工周期,它是從第一個工件在第一臺機器開始加工時算起,到最后一個工件在最后一臺機器上完成加工時為止所經過的時間,由于假設所有工件的到達時間都為零(Ri,I=1,2,3,…,n),所以Fmax等于排在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車間的停留時間,也等于一批工件的最長完工時間Cmax。
設n個工件的加工順序為S=(S1,.S2,……,,Sn),其中Si為排第i位加工的工件的代號。以CK(Si)表示工件Si在機器Mk上的完工時間,Pk表示工件Si在Mk上的加工時間,K=1,2,3,……,m;i=1,2,……,n,
式(1)是一個遞推公式,當由式(1)得出Cm(sn)時,Fmax、就求得了。在熟悉以上公式之后,可以直接在加工時間矩陣上從左向右計算完工時間。對于某一工作地,在給定的一段時間內,順次決定下一個被加工的工件。
3.2開設選修課
由于學習FMS的有關知識,需要學生們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大型設備一般只有一套設備,要面向學生人數眾多的本科生開設實驗課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首先開設了FMS的選修課。在講授FMS技術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設FMS的上機實驗課,學生分為3-5人一組。由于課堂講授FMS的時間有限,加之是選修課;因此,在實驗課之前,面對設備再介紹一次設備的原理、結構和用途等,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指導學生編制程序、適當的上機操作,輔導學生處理實驗結果。
3.3為本科畢業設計提供實驗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是進行專業基本技能培養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提高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參加本科畢業論文的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利用所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因此畢業論文是本科生學習和掌握大型實驗設備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4FMS進行本科教學的體會和希望
4.1FMS進行本科教學的效果
通過上述三種方式向本科生開放大型實驗設備,對學生選擇專業有一定的幫助,也增加了學生參加推薦免試研究生和就業等的競爭力。例如,一名機電學院的學生參加了“FMS研究”項目后,對數控技術有關知識和應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興趣,報考研究生時選擇數控技術專業。另一名機電學院的學生參加“開放式數控系統的研究”,學習了切削圖形設計、數控雕刻機及其控制系統等一系列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操作選擇刀具和切削參數,觀察不同的切削過程,加深了所學的理論知識,熟悉了作業計劃與調度的原理、立體倉庫的基本操作;該生通過面試后順利地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近年來為了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人才培養領域,在開設綜合性實驗項目和選修課時,也接受其他學院的學生。學生結束項目后,對所參加的研究工作非常有興趣。
相比較而言,綜合設計性實驗效果明顯好于選修課的實驗。前者由于有充分的時間,我們摒棄了傳統的驗證實驗的模式,采取了“雙向互動”,教師以更多的精力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對這種實驗模式,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不僅拓展了學生現代科學技能的理論和知識;在實驗方法,應用技能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為他們今后走上社會,服務于社會,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2存在的問題
篇6
關鍵詞:文化興趣;個人興趣;文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7-0153-05
20世紀90年代,Hidi和Krapp在興趣研究中將興趣分成個人興趣和情境興趣[1,2],并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多的從受情境興趣影響而轉為受個人興趣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最初更多地依靠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與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3]18。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科本身魅力以及學生自身經驗的增加,使他們逐漸認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他們對學科的長遠規劃和對生活的目標就成為促進他們學習的個人動力。Hidi認為情境興趣與個人興趣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1]。一般來說,在教學中凡是與學生的需要及已有知識經驗相符合的事物,就會使他們產生情境興趣;當遇到困難,感到乏味,不愿意再學習的時候,就需要把情境興趣轉化成個人興趣來推動他們的學習。對某一事物的情境興趣,只有向個人興趣發展,這種興趣才能具有持久性和方向性[3]19。我們所做的研究就是要弄清文化教學在英語學習興趣中所起的作用。
自上世紀4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的教學法學家將文化引入語言教學,語言與文化的討論就一直是外語教學的熱點。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掀起過轟轟烈烈語言文化大討論,至今對語言文化教學內容及方式的探究仍方興未艾。縱觀前人研究,多針對外語專業學習者,強調文化教學作為外語學習的一個部分,論述其在外語教學中的必要性,以及文化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其中零星提到文化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真正探究兩者之間的作用關系的理論和研究很難見到,筆者曾就文化教學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可行性作過理論論證[4],本研究則是從實證出發,用調查數據來說明文化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并嘗試尋找一條較為有效的文化教學模式。
一、研究設計
1.測試。被試者為本校大一學生。測試時間為學年的第二學期,此時有部分學生已經通過四級考試。按照文理科專業,隨機抽取會計、會展、漢語言文學、新媒體、信息工程和信計科學六個專業90名學生,發放問卷90份,回收85份。
2.測試工具及預測。本次研究采用問卷法。測試工具是自行編制的問卷,計分方法采用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問卷首先將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區分,分別為性別、專業(非英語專業)和目前英語水平(是否過四級)。測試題第一題考察學生對英語的內在興趣,命名為個人興趣。其后測試題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Q2-Q14)為文化類型興趣,測試題來自各種文化類資料以及學生的預測調查結果的整合。第二部分(Q15-Q24)為努力程度,參考的是高一虹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問卷中的部分試題[5,6]。第三部分(Q25-Q36)為文化教學模式,主要參考陳申對文化教學的分類[6]102-156。調查問卷在正式發放前在學生中進行預測,并根據結果進行調整改進。實測問卷整體信度(Cronbachs Alpha)達到.913,三部分各自信度分別為.899、.791、.861。
3.數據統計。問卷所得結果全部轉換成數字形式后,輸入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1.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第一部分的文化類型興趣和第三部分的文化模式進行因子分析。第一部分結果顯示KMO=.813,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結果為顯著(p=.000),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轉提取出三個公因子,第三個公因子(包含8、9、10題)解釋性不強。當規定因子為2個時,這3題與2至7題歸為同一個公因子,概括性更強。2個公因子累計解釋百分比69.293%。對文化類型的歸類此處采用語言文化教學中的文化分類方法,將因子1歸納為“大寫字母C文化”,因子2為“小寫字母c文化”。前者指“人類文明成果和對文明所做的一切貢獻之總和”;后者指“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風俗習慣和傳統等”[7]325。因子結構及載荷見表1。
第三部分結果顯示KMO=.806,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結果為顯著(p=.000),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轉提取出三個公因子,累計解釋百分比60.364%。分別命名為交互模式、傳統模式、綜合模式。因子結構及載荷見表2。
2.文化興趣、努力程度、文化模式的組間差異。將第一部分的文化類型興趣13個題目相加之和的均值命名為總體文化興趣作為變量進行分析。將第二部分努力程度10個題目相加之和的均值命名為努力程度作為變量進行分析,其中5個反向選擇負值題在計分時已反轉。以性別、專業、目前英語水平為自變量,以文化類型興趣(取大寫字母C文化、小寫字母c文化正交旋轉得出的公因子值)、總體文化興趣、個人興趣、努力程度、文化模式(取交互模式、傳統模式、綜合模式正交旋轉得出的公因子值)為因變量進行多變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目前英語水平對個人興趣和努力程度有顯著效應(分別為F[1,77]=14.424,p=.000和F[1,77]=6.082,p=.016);性別對交互模式有顯著效應(F[1,77]=7.905,p=.006)。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估算邊際均值如圖1。
從總體上來看,女性、文科和已過四級的學生在各項指標上分值都要比男性、理科、和未過四級的學生高些。語言文化在我們教育體系文理分科中屬于文科,更側重于情感理解和欣賞。而女性情感邊界相對更敏感,文科生又比理科生接觸語言文化的機會更多,語言文化水平較好的學生對語言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也更深入,因此他們對語言文化的興趣會更濃厚,也會相應投入更大精力,對各種文化模式也具有更大的接納度。
(1)興趣的組間差異。具體來看,兩種文化類型興趣與總體文化興趣以及個人興趣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說明在個人因素存在情況下,文化興趣對個人英語興趣是有促進作用的。總均值上看,大寫字母C文化為-0.3869,小寫字母c文化為0.1235,也就是說學生更傾向于小寫字母c文化。小寫字母c文化從生活方式的視角詮釋文化,更貼近現實,也較容易被學生接受。在三組自變量中,目前英語水平與個人英語興趣關系呈顯著水平。可以看出,英語水平好的學生對英語及其文化有更廣更深的認知和理解,包容性也更強,因為了解而喜愛,更容易建立起個人興趣。各興趣結構中,小寫字母c文化和個人興趣在專業上的變化與總體變化有異。文科生的大寫字母C文化和總體文化興趣值都高于理科生,但小寫字母c文化分值要小于理科生,而這一變化也導致個人興趣值上文科生也略微低于理科生。從中可以看到大寫字母C文化在傳統文化教學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及其對文科生的深遠影響。而對于文理專業學生相對接觸較少的小寫字母c文化,它的變化對個人英語興趣的影響卻直接而有效,是必須引起我們重視的。
(2)努力程度的組間差異。努力程度在三組自變量上的變化依然與總變化一致,其中目前英語水平對努力程度關系呈顯著水平,說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其在英語上的投入也相對較多。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越深入,也越能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能激發起對這一學科的興趣和求知欲,懂得越多,其投入也相應較高。
(3)文化模式的組間差異。文化三模式按總均值從大到小依次為交互模式(0.567),傳統模式(0.345),綜合模式(0.302)。相比之下,交互模式更受學生喜歡。交互模式的教學方式以體驗、互動為主,學生能親自參與并能直觀感受,即時思考、消化、領悟,這樣的形式活潑且有效,更受學生歡迎。傳統模式中的學生主要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自身參與度較小。綜合模式兼有傳統模式和交互模式的特點,但被動性和互動性都沒有前兩種模式那么突出,其對文化的探討上要更加深入,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挑戰,因而兩者接受程度都不高。文化模式在三組自變量上的變化延續總體趨勢,特別是交互模式在性別方面呈現顯著水平。大體上女生與男生相比,其與人交流欲望和溝通技巧更高些,在人際交往方面邊際更開放,而男生可能更加內斂和封閉些。
3.興趣結構內部關系及興趣與努力程度、文化模式的關系。
(1)文化興趣與個人英語興趣。以大寫字母C文化、小寫字母c文化、總體文化興趣為自變量,個人興趣為因變量做單變量方差分析,均值統計如圖2所示。
兩種文化類型和總體文化興趣對個人興趣的估算邊際均值總的走向是由低到高,也就是說學生對文化的喜愛或多或少都能促進其對英語的個人興趣。三條折線中,大寫字母C文化與總體文化興趣在起伏走向上非常接近,從低點開始,起伏向上,到中高興趣區間,興趣值都是急劇升高,在各自最高值處,個人興趣值也達到最高。而小寫字母c文化變化幅度相對較小,起點相對較高,在中高興趣區間也有急劇升高的表現,但到文化興趣最高值處卻反而下落到中等水平。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文化興趣促進個人英語興趣的形成過程中,要真正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個人興趣,必須使學生的文化興趣水平達到較高的程度,而且大寫字母C文化在此發揮的作用更重要更有效。如前所述,大寫字母C文化是以往文明的提純和精粹,是人類智慧的盡善盡美,因此其對人內心的影響和觸動應是深入和持久的。另外,這與我們傳統的文化教學也有關,傳統的外語教學把閱讀書面語言和了解外國文學作為首要教學目標,而不是把交際能力放在首位。這是和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相協調的。因此學生長期以來接受的文化知識是以大寫字母C文化為主,因此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各方面的影響也是最主要的。
(2)興趣與努力程度以大寫字母C文化、小寫字母c文化、總體文化興趣和個人興趣為自變量,努力程度為因變量做單變量方差分析,均值結果如圖3。
努力程度總體是隨興趣值增高而增高。其中大寫字母C文化、小寫字母c文化、總體文化興趣三折線都是起伏向上,在中低興趣值區間,起伏較多,到中高值區間,一路升高;而個人興趣始終保持向上趨勢。大寫字母C文化和總體文化興趣較小寫字母c文化和個人興趣變化幅度相對較大,特別是在興趣中高值區間,兩組自變量對努力程度的值都急劇升高并各自達到最大值,但前者的急劇拉升幅度和最高值都要大于后者。
由此可見,個人興趣在學生對學科的投入上具有持續穩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當學生對學科的個人興趣達到高值時,這一促進愈加明顯。文化興趣在學生對英語的投入上的作用并不是一貫的,畢竟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因素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而言,如果學生只是將文化當作英語學習當中的一種調劑,一種消遣,那么這種興趣只能是暫時性的,產生不了持久的動力,這在中低文化興趣區間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但當學生對英語文化真正產生濃厚興趣時,由此產生的動力將是異常強大的。另外,兩種文化類型對努力程度的不同影響和大寫字母C文化與總體文化興趣走勢的相似性應仍與之前討論的文化性質和傳統文化教學模式相關,但努力程度的最高值出現在大寫字母C文化和總體文化興趣上而不是個人興趣上,讓我們感受到文化興趣所蘊藏的能量也許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大。
篇7
論文關鍵詞:設計教育 教學方法 模塊化教學 延展性教學
論文摘要:在各個高校的設計類專業課程逐步實施模塊化教學的今天,模塊化教學效果良莠不齊。筆者基于八年的教學實踐提出實施教學延展性的幾種方法:一線教師參與培養計劃制定;注重培養學生系統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網絡平臺(如微博等)引導學生關注業內動態;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實踐課題等。
設計是創意產業,它強調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在任何產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當技術取得進步,為生產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時,設計總會擔當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因此,高等學校的設計類專業課程相比于公共必修課和其他專業課程,更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并將設計創意應用于產業實踐,由此也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綜合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另外,隨著社會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高校也更需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注重輸出人才的理論實踐綜合能力培養。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的需要和設計類專業教學連貫性強的特點,提高教學效果,多所高校的設計類專業課程在2003年前后逐步實行了模塊化教學。所謂模塊化教學,是指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一門專業課的教學單元,從理論到實踐,從模擬操作練習到實際項目設計。這樣的集中授課更有利于本專業課程從知識理論學習到實際能力訓練的教學全過程一脈相承,理論與實際結合得更緊密、更一致,學生集中精力學一門課程,思維更加連貫,技能掌握得更加嫻熟。
但課程模塊化教學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不適合學生逐步消化和長期思考;教學方式單一,不夠科學;理論和實踐課題的深淺度不夠明確化和標準化。因此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對培養學生的目標有深刻的領會;其次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也就是達到“雙師型”的標準;再次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敬業精神、開拓精神和奮斗精神,還要勤于思考敢于實踐,以學生為中心搞好教學工作。
在實施設計類專業課程的模塊化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的延展性可以十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綜合能力。那么,如何去實施設計教學的延展性呢?筆者歸納了近幾年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方法,與大家一起討論。
1.一脈相承,注重課程之間連貫性
教師必須要非常清楚本專業方向每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而不僅僅是自己所上的課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明確某一門課程在整個培養計劃中所要解決的關鍵任務,并根據總方向及時調整該課程的授課計劃和目標。因此,筆者強烈建議一線教師參與培養計劃制定和培養大綱的撰寫,做到心中有譜,才能顧全大局。而且專業教師有責任借助各種機會使學生盡快盡早明確專業需求,注入學習動力,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筆者所教的《界面設計》課程。在此之前,學生除了基礎專業課程(如三大構成和基本繪圖軟件等)外,還需要學習《圖形界面設計》、《flash動畫設計》課程。圖形界面設計課程解決的是基本的圖形用戶界面(簡稱gui)風格設計;flash動畫設計解決的是基本動畫和多媒體交互技術的實現;在界面設計課程里更側重從用戶調研到交互方式演示的整體過程。如果不了解課程之間的連貫性,在flash課程里專門講解動畫運動規律,那可就違
背教學目標了。因此,教學的延展性是建立在課程一脈相承的基礎上的。
2.課程互動,強調教學形式多樣化
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必須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對教學改革的影響,這是延展性教學在課堂內的表現。現代教學方法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系統解決問題的能力。經筆者的教學實踐證明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有助于整合學校信息資源,改善師生交互方式,推進學生這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案例教學則有助于學生快速而準確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并通過舉一反三式的訓練,推進學生探究性的學習,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另外,還可以邀請企業相關專家結合實際課題給學生作講座與指導,加強學生的實踐性能力,并保證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時效性。
在《界面設計》課程的第一周,繼概論講解之后是前期的用戶調研環節。因為在整個課程體系里從未涉及過用戶調研的教學,為了使課程更生動有效,筆者專門請我院另外一位心理學博士來給同學們作了關于如何進行用戶調研的講座,對于調研任務的執行起到非常好的指導作用。第二周的重點在調研結果的整理和用戶需求的分析。第三周的重點在界面交互設計:確定流程圖,繪制紙質原型圖并進行第一次用戶測試。第四周的重點在視覺效果的表現和媒體演示設計。最后課程結束舉行一次作品發表會,邀請相關專業老師進行作品點評。在這樣一個模塊化教學單元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產品定位,結合理論知識將最終的界面產品完整演繹。整個過程中都十分強調團隊分工協作,因此課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
3.以點帶面,鋪開專業發展的平臺
一直以來,筆者都非常認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觀點,所謂“功夫在課外”。因此在課堂上我都告誡學生:“從來沒有一位高手是靠老師手把手教出來的,要成為專業上的佼佼者,必須要靠自己努力。”但是教師們要做的也絕不是從此袖手旁觀。我們有責任告訴學生他可以沿著哪條路去走,幫助他們鋪開專業發展的平臺。此為延展性教學在專業領域內的延伸。
像界面設計和開發,是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突飛猛進而活躍在國際計算機界和設計界的一個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對于將來有志于投身界面設計和開發的同學來說,了解業內動態和行業發展趨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設計前沿的大賽,如ophone界面設計大賽、upa界面設計大賽、微博應用開發大賽等,并鼓勵大家在微博上關注國內外知名用戶體驗設計師博客和其他高校的參賽小組并與他們進行交流。這種直觀高效的交流方式拉近了世界各地用戶界面設計師和愛好者的距離,讓學生們課外的專業學習更加主動和充滿樂趣。同時邀請企
業設計師和歷屆畢業生來校進行講座,也是拓寬學生專業眼見和發展舞臺的有效途徑。
4.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筆者一直強調系統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課后要閱讀相關書籍并勤作思考。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優秀的學生都會在課后不斷進行總結與思考。與此同時,則更要注重教學過程與研究過程相結合,注重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
我們積極嘗試全新的課堂——工作室——企業的三通道教學模型,鼓勵學生在掌握基礎技術的基礎上,大膽進行設計方面的創新嘗試,并與其他高校的學生以及企業中的設計師展開多通道的合作,保證學生開發的前瞻性。同時將競賽機制引入教學,激發學生創意。部分學生在賽事中的獲獎極大地推動了整個群體后續學習的動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了良性的循環。通過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工作室制、導師制、校企合作培養平臺等計劃的實施,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項目能力,保證學生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培育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讓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得到發揮。同時我們也鼓勵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增加課程的新內容,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延展性教學,是區別于傳統型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提倡課程之間、課程內部和從專業課程到專業領域以及理論教學與設計實踐相結合的展開式系統教學,以培養學生自主的、研究的、合作的學習能力為主。在高校設計類課程教學趨向模塊化教學的今天,在集中授課單元里實施延展性教學非常必要,探究有效的延展性教學方法十分必要。而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課程雖然歷時短暫卻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成為掌握前沿資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的全面發展的優秀設計師。
參考文獻:
篇8
論文摘要:培訓的最終目的,在于使教師將培訓的內容內化為教學實踐中高效的教學技能。要想針對不同教學技能水平的教師,提升其個性化的教學技能水平,則需要教師教學技能個性化發展的培訓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
通常組織區域性體育教師業務培訓的方式是短期集中培訓,這類培訓大多處于通識層面,其優點是讓教師能夠學習把握教學改革的最近發展信息,其缺陷是不能滿足不同教學技能水平的教師個性發展的需求。
培訓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個體將培訓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內化為高效的教學技能。短期集中培訓要想使不同教學技能水平的教師,都能有所提高,則需要尋求一種恰當的培訓方式,即教師教學技能個性化發展培訓方式。
二、概念的界定
教師教學技能涉及課前教學設計、課中駕馭、課后反思等方面的能力。教師教學技能個性化發展培訓方式,根據教師個人教學特點,以及在教學技能方面客觀存在的差異,有針對性地組織階段性的過程培訓,挖掘教師潛在的教學技能特色,從而達到促進教師個體教學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和個性化發展的目的。這種培訓方一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性:
1、針對性:根據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處理、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設置、教與學組織結構設計、講解語言表達、技術動作示范、練習方法與手段選擇、學生學練過程個體差異狀態調控、運動負荷安排、場地器材(器械)布局使用等方面存在的教學技能差異,確定各種培訓專題。
2、階段性:按不同專題內容規劃培訓周期,明確培訓目標。
3、過程性:采取“問題預設”—“課例設計”—“現場觀摩”—“研討補充”—“操作論證”—“交流反饋”的流程,構建相對完整的專題培訓系統門
三、研究對象
對我區16所中小學17名不同性別、不同教齡、不同學歷的中青年體育教師,實施教學技能個性化發展培訓。
四、研究方法
1、差異分類法。組織參訓教師根據自己教學技能個性發展的需求,自主選擇參加不同專題的培訓,通過擇先補后,完成各種專題培訓。
2、結對幫扶法。以區域體育中心組為各種專題培訓骨千,發揮中心組成員個人教學技能專長,與參訓教師實行結對幫扶,并依據培訓流程,制定專題培訓系統的操作計劃。中心組全體成員共同參與每個專題的培訓輔導。
3.充實過渡法。根據每個專題培訓系統的流程,布置參訓教師個人培訓目標與計劃任務。適時組織培訓進度效果的分析交流,使專題培訓的各個環節之間清晰過渡。
4、個性展示法。通過同課異構,挑選爭議集中的問題,激勵參與培訓教師發表不同觀點,展示實踐創新性操作方法與手段,將問題引向深人,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五、研究結果與分析
我區于2008-2009學年開始,嘗試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個性化發展的培訓試驗,目前已進行了所有專題兩個周期的培訓,參與培訓的教師17名,占區域體育教師總數的20%。研究發現,參與培訓的教師在下列方面有明顯變化。
1、在善于接納他人不同觀點的同時,形成自己比較鮮明的個性化思維特征,增強了對問題追根尋源的意識。
培訓的各種專題,來自現實不同學段、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容易激發教師們的深人思考,進而在各種觀點的比較和碰撞中,尋找到相對統一、效果更佳的途徑與方法。例如,針對小學水平三學段體操教材“支撐跳躍”新授課的教學,為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練效果,讓同類專題參訓教師進行同課異構的教學設計,并通過說課進行交流研討,形成了各自對問題更深的認識。
2、在現場課的觀摩研討中,讓參訓教師帶著典型的共性問題去觀察課堂教與學,形成自己個勝化的行動主張。
如在體操教材“支撐跳躍”同課異構的現場教學中,參訓教師就怎樣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練效果的問題展開討論,凸現出他們各自教學技能的個性化特色。諸如:從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的視角,采取“分層選擇學練式”的教法程序;從支撐跳躍組合動作結構的視角,采取“逆反式”教法程序;從激發學生練習興趣的視角,采取“動作范例遷移式”教法程序;從場地器材布局的視角,采取“漸進循環式”教法程序,等等。參訓教師針對這些教法程序設計的不同視角和課堂上學生學練的效果,論證各自教法程序設計上的“利”與“弊”,從而提升了教學技能個性化的品位。
3、通過不同專題的培訓,凸顯了教師教學技能的個性化風格,加強了各自薄弱環節,從而全面提高了他們個性化的教學技能水平。
不同專題培訓的各個環節,相互緊密銜接,體現了循環式互動的特點,參訓教師在“思”—對問題的思考與課例設計、“說”—闡述自己的觀點、“做”—現場操作與觀摩、“研”—比較反饋之后,都能清楚自己培訓目標達成的程度,及時寫出階段性培訓小結,對白己的培訓效果作出自我評價,從而明確自己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4、通過實施教師教學技能個性化培訓,有兩名參教師在無錫市體育教師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有三名青年教師成為區體育教研中心組的新生力量。
六、結論與建議
1、實施教師教學技能個性化發展培訓的方式,在夯實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能夠充分挖掘教師潛能,有效促進區域內體育教師整體教學技能水平的提高。
篇9
關鍵詞:動機缺失 個性化大學英語教學
1.引言
近年來,我國民辦大學得到了迅速發展,競爭也愈演愈烈。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民辦大學的英語老師經常要面對一些英語基礎較差,學習沒有興趣,缺乏信心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喪失了學習的動機。在民辦大學中學生英語學習"證書"型動機尤為突出。為了應付考試而學英語僅僅是權宜之計,決不會有英語學習真正堅實的基礎。心理學研究表明,外語學習是學習者與學習環境共同作用的過程。在學習者方面,學習成功與否除了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識能力制約外,非智力因素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Jakobovits 經調查研究發現,在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中,動機占33%,學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 5%。可見,動機是語言學習諸多因素中最具能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需要,是發展學生主體性的需要,是素質教育實踐的需要。
2.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關系
學習動機是學習者在達到預定目標的前提,是外語學習過程中持續的驅動力。根據現代心理學的描述,動機有"使動性"、"導向性"、"強度"和"維持性"四大特征。科學研究表明,動機與學習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高的動機水平有利于取得高的學業成績,也能反過來增強動機水平的提高。而學習的成敗除了學習環境,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水平之外,還涉及學生本身的情感因素。在學生的情感因素中,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因此,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與他的學習成效是密切相關的,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3.采用個性化英語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1. 教師主"導",學生主"演"
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好比一位導演,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去積極主動地學習,使他們朝著明確的目標前進。學生就好比主要演員,目的是樹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和積極參與者的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的組織、管理、示范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在設計每一節課的教案時都要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較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自信心和積極主動學習的動機。
2. 教學手段個性化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教任何一門課程要獲得成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不能總是老一套,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呆板、機械,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根據教材的特點、難易程度、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想方設法運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如采用交際法,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會給學生帶來趣味性和生動性,必然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提高外語學習效果。
3. 課外活動個性化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既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習慣的重要內容,也是改變厭學的重要手段。為了使學生能長期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將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課堂之外,要多舉辦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英語角,學唱英語歌曲,與外賓交談,放映英文電影,錄像,舉辦英文電臺廣播等,以營造一種英語氛圍。這樣的活動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實際交際能力。并讓此類活動的優勝者成為其他學生學習和追趕的榜樣,從側面激發其英語學習的動機。
4.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美國心理學家Bloom 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動機等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因此,教師要設法創造有利的條件,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學生總體的英語成績較差,但也不乏英語學習較成功的學生,其間的梯度較大。實施"分層次教學",即針對不同專業、不同成績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層次的教材和教學方法,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科學育人。
5. 學習目標明確具體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確定學習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就會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動力就能有足夠的經歷和心理準備克服各種挫折。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遠景目標和階段目標,并幫助他們逐個實現。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幫助學生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確定行動的措施,讓他們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此外,教師在上每一節課前必須清楚地提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產生達到目標的欲望,才能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績。
4 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英語的動機對于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產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習主動性的存在與否又是語言學習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外語學習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又是一個需要創新的過程。在外語教學中,決不可忽視動機對學習主動性的形成和促進作用,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采用個性化的英語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有這樣,我們的外語教學才會有效,學生的外語學習才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 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篇10
關鍵字:后勤分隊課程 研究 學習方法
一、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內涵
就軍校教育而言,由于軍校教育具有明確的職業確定性、嚴格的規范性、近似實戰性和教學科研統一性的特點,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將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研訓練和學員自學四種方法構成(引自《現代軍校教學論》)。在上述四種教學方法中,實踐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實踐去掌握或驗證知識,其中隱含著對問題的研究;科研訓練方法本身就要求我們要研究問題;理論教學方法則需要我們要努力改革以講解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不斷強化學員的主體作用,給學員留有主動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時間,即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理論教學方法有講授式、學導式、討論式和研究式四種模式,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即要壓縮講授時間,靈活運用學導式和討論式,深化和升華研究式,也就是說,用以研究為主的教學模式,體現理論教學方法。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變教與學的單向交流為雙向交流,乃至于教與學、學與學之間的網絡交流。鑒于后勤分隊勤務課程內容的特點,是比較適宜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
二、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
(一)教學準備。通過總結自己的教學體會、征求專家意見和學習相關的理論文獻,感到要在課堂教學上順利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工作。
1.總體調整教學實施計劃。教學實施計劃是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其作用是規范教員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控制授課進度,把握授課重點和內容難點,系統、全面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當前我們所制定的教學實施計劃,其不足之處是時間進度與教材內容過于均衡,留給教員的機動時間少,教員能夠留給學員主動思考和研究問題的時間更少。要在課堂教學中貫穿研究性學習方法,必須在不突破教學大綱時間和教學內容規定的前提下對教學實施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調整的方法一是應對教材內容體系進行分化歸類,進而將其區分為幾個內容階段,以便于選擇研究性學習內容;二是在教學實施方法上,對于一般性教學內容,采取學員自行理解與集中答疑結合的方法。對于重點內容,采取提示性講解方法。對于難點內容,采取重點講解的方法。對于有研究空間的內容,引導學員自我研究;三是調整教學時間分配。教學時間的調整,主要是依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安排而定,其問題是如何在不增加教學總課時的前提下,擠出研究性學習時間。如果教員能夠努力克服傳統的“講”課習慣,當前的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時間還是有較大的壓縮空間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努力優化教學實施方法,擠出研究性學習時間是可以作到的。
2.優選有研究空間的研究性學習內容。院校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其內容一般有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特點,且受教材容量限制,對內容的闡述一般比較原則和帶有普遍性,而對于現實性問題、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實際操作性較強的問題,不一定寫的到位。針對這樣的問題,當前一般是采取硬性灌輸的方法,往往是教員累得滿身汗,學員聽的直泛困,難以引起學習興趣 。如果能采取研究性學習方法,讓學員廣泛參與,教員與學員互動,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后勤分隊勤務教材中關于車隊正規化出車問題,教材上僅有三行文字,而這項工作的實際組織是十分復雜的,如果在教員的提示下,通過挖潛學員的智力潛能和學習興趣,讓學員動腦筋思考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僅整個課堂充滿活力,而且教學效果好,因此這個內容就可作為一個研究性學習內容。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也不可過多,考慮教員的精力和學員學習的時間,一般每2周安排一次為宜。
3.確定合適的研究形式。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個人撰寫小論文、分組討論和解決某一問題、模擬演練某一課目、實地調研和網上調查某一問題、制作某種實物、制訂某項工作的完成方案等形式體現。實施時應根據不同研究內容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組織形式,以提高課堂研究性學習方法組織的技術含量和效率。
4.資料和器材準備。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需要教員給學員提供大量的輔導資料,進行模擬演練和制作實物需要各種器材,同時還需要一定數量的文具和工具,這些在課前準備時都應準備到位。
5.整體備課。在教學計劃完善和各項教學條件滿足后,應組織任課教員針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特點進行備課,使教員熟練掌握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組織實施
以上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應將詳細的教學實施方案上報教學主管部門審查,待批準后方可在課堂教學中實施。
(二)實施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實施研究性學習方法,可按宣布課題、跟蹤輔導、成果鑒定和成果推薦的步驟進行。
1.宣布課題。當某一階段的理論教學內容已經講解完畢,需要對其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時,教員可根據教學計劃宣布研究課題,規定作業形式,提出作業要求,并相應地提供保障條件。也可由學員自選課題,或者是在教員的課題下選擇子課題。
2.跟蹤輔導。為了使學員的研究工作能夠正確、及時的完成,教員應在課堂上或者自習時間及時輔導學員研究問題,糾正錯誤,并提供其他各項幫助。由于研究性學習活動具有類似于科研,又不同于科研的特點,學習要求高,所以教員要正確引導,防止學員望而生畏。同時要求教員要放下架子,變權威者為引導者和參與者。在輔導過程中,教員要教會學員寫報告、處理資料、收集管理信息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員發現問題和獲得體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員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