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5:44: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圖形圖像技術發展,相關產業生產當中無紙動畫目前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繪制動畫,90%以上都是使用flash制作動畫。我們在學校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上也逐步與市場接軌,開設數字繪畫和多媒體軟件教學,實現動畫制作無紙化。
通過flash軟件學習動畫原畫課程,制作流程大大縮減,初學學生很容易上手,操作方法簡單,能快速看到輸出動畫結果,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關動畫的前期設計課程比如角色設計,傳統教學時都使用紙筆繪畫,教師范例時學生只能圍觀,教學效果不理想,繪畫材料也相對比較浪費,不環保,工作環境不整潔。使用多媒體教學,繪畫過程使用手繪板和圖形圖像軟件配合繪畫,過程清晰直觀,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快速反饋,增加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借助數字化軟件真正實現動畫教學無紙化,不僅教學質量有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而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畢業學生技能與相關產業專業技術的接軌。
第二,三維動畫教學內容與數字技術緊密結合。學校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調整是應市場人才需求而調整,目前三維動畫占有相當市場比重,在三維動畫領域主要涉及游戲、動畫和數字特效這樣幾塊,實現的方法就是借助數字化軟件。為適應專業人員技能需求,三維動畫教學這一塊與多媒體就結合得更加緊密了。
在教學中我們把三維動畫制作分為三個板塊,前期設計、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在上個部分中已經討論過關于前期設定課程中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這里我們主要談談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課程中數字化應用。3dmax和Maya軟件是三維動畫軟件教學的主要實現工具,通過多媒體軟件實現角色或場景道具的三維化,逼真或卡通的材質效果,實現三維角色動畫效果活靈活現,還可以實現真實的水、火等特殊效果。
后期合成部分,一般學習AfterEffect軟件和PremierePro軟件對中期制作內容進行鏡頭剪輯,增加視覺效果,音效配音合成內容。還借助數字拍攝工具進行實拍與數字制作內容結合教學,比如,在三維軟件中制作角色,背景內容則使用攝像機拍攝,最后合成輸出。以動畫原理和美術知識為基礎,軟件學習為實現手段的教學方式,最后實現三維動畫效果。在軟件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講解枯燥乏味的技術性內容,在很多教學過程中也配合使用到流媒體,也就是借助傳輸音頻、視頻和多媒體動畫文件等,講解復雜難懂的知識點。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篇2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聾教育;數字化資源;教育資源建設
一、研究背景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國對教育資源建設十分重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不斷躍上新臺階,中文數字化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的現象已成為歷史。然而,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仍處于低水平建設的狀態,尤其是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更是如此。
研究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規律,提升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質量,在我國具有現實意義。一是因為我國有2200萬聾人,聾教育數字化資源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助于聾人共享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成果,有助于高層次和諧社會的建設:二是因為聾人的特殊性決定了聾教育過程的復雜性。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為聾人服務,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進行系統化的、適合聾人認知特點的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可更好地促進聾教育的數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三是因為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事關中國手語的規范化和普及推廣,基于中國手語規范的視頻、動畫等以喜聞樂見形式的多種文字字幕的多媒體資源的開發,將促進我國不同地區手語的統一。消除方言性的地方手語對不同地區間手語交流的障礙。
基于對聾教育數字化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徐州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省重點學科一方面投入十幾位教師、幾十位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的人力進行資源的開發建設,與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南京市特殊教育學校等合作,相應開發了《聾童康復訓練軟件》《手語900句視頻》《手語動畫》《手語視頻電子書》《中國聾教育資源網》等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另一方面從理論層面上對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進行探討,對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特別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二、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特點
1.根據聾人的認知特點進行設計
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與面向健聽者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有許多根本性不同,普通數字化資源建設的經驗不能完全照搬到聾教育資源建設中,因此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必須研究聾人的認知特點。并據此進行設計,必須堅持設計為先。已有的實踐表明,不按聾人的認知特點開發設計的聾教育資源。對聾教育價值不大。
聾人與常人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語言交流障礙,盲人的語言交流障礙主要在于存在聽覺障礙,而聽覺障礙導致口頭表達障礙。通常有“十聾九啞”
之說,即是說聾與啞是相伴的,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啞是很少的,大多數的啞實際上由于聾引起,由于聽不見人們的聲音而無法習得用正常人的語言表達。
此外,絕大多數聾人不是全聾,不是一點聲音都聽不到,而是有殘存聽力,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設計必須在了解聾人的這一基本點的情況下進行。要調動一切手段充分利用聾人的耳、眼、口、手來聽、讀、說、做。
研究表明,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指導思想應是:通過手語的展示讓國家標準手語在全國得到推廣和普及,并成為聲音與文字的形象性注釋:通過聲情并茂的配音與播放設備等結合。充分發掘聾人的殘余聽力,訓練聾人的聽力,進而促進聾人多感官刺激,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通過書面語言讓聾人逐。
步提高文化知識和綜合素養。逐步培養起具有與常人一樣的學習能力。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所建設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無論是《手語900句視頻》,還是《手語動畫》《手語視頻電子書》,都是文字、聲音與手語的結合,是“三語”型資源。“中國聾學習資源網”中的“手語故事”“情景DV”也都是“三語”型資源。
聾教育數字化資源的開發要符合聾人的認知特點。聾人的認知涉及感知、注意、記憶、想象和思維等一系列心理活動。概括說來,聾人具有以下認知特點:感知活動受到局限。不能利用聲音進行定向。視覺補償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視覺表象更清晰、完整: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來自視覺對象,無意注意起主導作用而有意注意發展遲緩,注意的穩定性較差;視覺記憶相對占優勢,對與語詞關聯密切的材料記憶明顯薄弱;想象富于形象性和直觀性;思維表現出更大的具體形象性。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程更具有明顯的過渡性。
在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中,要針對聾人的認知特點,堅持文字、聲音與手語的結合,注意直觀形象與語言的及時結合。幫助聾人由直觀形象上升到抽象認知,培養其高水平的觀察能力;在資源的表現形式上,應以視頻、動畫和圖片為主,以充分發揮聾人的視覺優勢。以促進其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在資源的呈現方式上,應注重新穎性、趣味性,以激發聾人的學習熱情。運用無意注意規律使其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拓展其想象空間;在資源的知識點安排上,應尊重聾人的注意穩定性較差的特點,盡量以“小步子”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一次不安排過多的學習內容;在資源的內容安排上,除了常見的知識類的內容外,還要注意安排“名人學習方法”等認知策略類的內容以及優秀聾人的勵志故事等情感類的內容,以期培養聾人的思維能力和陶冶情操,激發他們的成就動機和自我認同感。
在資源建設中。還應提供內容的下載,以滿足聾人學習者移動學習的需要。同時考慮到聾人由于聽覺障礙,信息渠道變窄,信息技術社會化程度較低,在學習資源開發中應充分考慮到聾人對資源的易利用性。
2.根據聾人的特殊需要進行設計
根據聾人的特殊需要進行設計,才可能建設有價值和生命力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聾人需要康復,需要聽到文字的讀音,需要規范的手語交流,需要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這些是本研究團隊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得出的聾人對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幾大要求。聾教育資源建設要盡最大可能滿足聾人的特殊需要,并作為資源設計的重點。
在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方面應該按需設計:
(1)在聾人康復方面,設計開發聾童康復訓練類軟件,在聾學習資源網中設計康復科技欄目,以不斷向聾人提供康復科技新信息以及新的康復訓練的方法;(2)在聾人需要聽到文字的讀音方面,開發的資源要盡可能做到凡屬有大段文字出現,都配上聲音,而且要力求使聲音與文字一一對應,聲文同步;(3)在聾人需要規范的手語交流方面。資源中凡屬有手語的地方。都要配上國家標準規范手語,不采用習慣手語,而且對文字性內容要盡可能配上手語,并且開發手語故事。開發基于手語的情境故事,力求使聾人受到標準手語的潛移默化;(4)在聾人需要表現自己的平臺建設方面,在建設資源中應該設計“聾人作品”“聾人之星”“情景DV”“手語故事”等欄目。“聾人之星”欄目重點推介聾人當中的先進者、出類拔萃者;“情景DV”是全部由聾人表演拍攝的情景短劇;“手語故事”欄目全部推出由聾人自己表演的小故事。此外。“手語900句視頻”中的手語表演者全部為聾童。在滿足聾人需要方面的設計思想是:盡可能讓聾人參與建設,盡可能搭建展示聾人才華的平臺。
3.需要形式創新
數字化資源建設從無到有的建設,本身就是創新。然而創新有程度上的差別。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創新應該是所有資源建設中最高形式的創新之一。聾教育數字化資源的形式創新至少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將手語、口語、書面語“三語”高度融合。單一的語言形式無法很好地培養聾人的素養和能力。
通常的數字化資源即使是多媒體的。往往也將各種媒體元素在界面上的不同位置出現,聲音與文字不是一一對應的。而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聾人開發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要盡可能實現文字有解說或播讀,并同時配有一一對應、高度吻合的手語,即用科學的、形象的、統一的手語來匹配口語和書面語言,共同實現傳達知識的目的,促進聾人“三語”水平的提高。
二是利用多種載體表現。聾人家庭經濟狀況不同。所擁有家電多寡、種類是不一的,利用多種載體開發表現資源,可使建設資源能適應更多的聾人家庭使用,進而較好地發揮資源的作用。在筆者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中。開發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既有電視片,又有動畫,還有多媒體軟件和網站。基本上做到了可讓聾人各取所需。
三是開發網絡資源。讓聾人基于網絡進行學習有許多優勢[3]:(1)符合聾人視覺感受性強的特點,交互操作好;(2)符合學生學習心理,適合聾人思維的單向性特點,學習者無學習壓力;(3)即時性,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人與人交流不受空間物理特性的約束;(4)取代了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舊傳統,而是以學生為中心。遵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5)教育具有廣泛性、平等性,監控力度公平化;(6)教師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學化;(7)成本低。正因為聾人基于網絡進行學習有如此多的優勢。因此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重在網絡資源開發。
4.需要內容和方法創新
當今的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總量已相當大。然而是“千人一面”,同質化傾向太嚴重,且克隆式的資源太多。這種狀況任其發展。數字化資源庫就可能成為“數字化垃圾場”。這對于信息化的發展、對于社會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數字化資源建設要立足于創新,要創新建設新資源。缺少創新,在聾校自建資源中問題較為突出:一些聾校采用“拿來主義”
的辦法,自己原創的學習資源較少,照搬普教資源或商業化的資源較多,這些學習資源有的不能適應與滿足聾校教學的實際需要,有的是大量素材的堆積,可用性較差。
聾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比正常人的平均文化程度低得多。針對聾人建設的資源。一定要設法保證讓聾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所熟悉的內容。而且查找方式要多樣。
要充分利用網絡為聾人提供交流平臺。在網上聊天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雖然相隔千里,心卻貼得很近。聾人利用聊天等形式進行網上交流,可以很自然地和不曾謀面的網友溝通。并從健聽人那里吸取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因為聾人在社會中主要是用眼來觀察。對社會缺少理性的認識,通過網上交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缺陷。讓聾人不至于感覺和社會脫節。
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更應立足于創新。當然,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創新建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如此建設的資源才有價值。
三、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需要關注的問題
1.需要先進理念指導
首先,必須將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上升到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認識其重要意義。和諧社會包括多種因素、若干方面的和諧,其中包括正常人與殘疾人之間的和諧。要通過構建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聾入更好地學習、進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從而構建殘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高層次和諧。其次。聾教育資源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要通過聾教育資源建設,讓聾人充分享受現代科技進步成果,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我們相信。只要以以上理念為指導,以和諧社會的構建為己任進行聾教育資源建設,就會是動力大、干勁足、方向明。
2.需要發揚奉獻精神
聾教育資源建設需要有人去設計,需要有人去攝制,需要人們付出大量艱辛的創造性勞動。限于聾人數量只有正常人的幾十分之一(國家統計局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表明。
我國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其中聽力殘疾2004萬人),我國至今還沒有公司采用商業模式介入聾教育資源建設。政府也未在聾教育資源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目前我國聾教育資源建設更多地是憑聾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技術工作者的熱情、興趣、使命感和責任心在進行,對建設者而言,這種建設幾乎是沒有任何經濟回報的,因此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必須弘揚奉獻精神。
數字化教育資源具有多樣性,從體量上看有小有大,有系統化的,也有零散的。系統化的、體量大的教育資源建設,無疑需要教育技術工作者參與,同時需要教育技術工作者具有奉獻精神。
在系統化的教育資源建設中,教育技術工作者往往擔負著資源建設整體架構和技術支持兩大任務,而更多的是以后一項任務為主。人們對教育技術工作者的期望很高。需要他們既精通技術又有高超的藝術。還要有不凡的理論,由此決定了教育技術工作者要具有吃大苦耐大勞、甘于奉獻、甘為人梯、不計較名利與個人得失的精神。要以能發揮教育技術工作者在資源建設中的作用為榮。以能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榮。當我們以事業為重時,就會以苦為樂,老電教工作者具有這種精神,在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今天,我們格外需要弘揚老電教精神。
3.需要質量意識
現有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存在大量質量問題。
甚至是大量文字錯誤,表明許多資源建設是輕率的。
甚至于是不負責任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在資源建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問題對教育資源而言是致命的。在此筆者大聲疾呼,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資源建設時必須要有對人負責的態度,嚴格地把關。筆者建議教育部出臺教育資源認證制度、教育資源評價制度。
建立劣質教育資源曝光網站,拿出比文字教材更為嚴格的把關辦法來規范數字化教育資源,這是教育資源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質量是教育資源的生命。聾教育資源的質量關乎聾人的發展未來。我們不得不承認,聾人是我國的弱勢群體之一。雖然我國聾人特別自立自強,然而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是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因此為聾人學習建設數字化資源。必須樹立質量意識,必須樹立精品意識,必須最優化建設,來不得半點含糊,絕對馬虎不得。在聾教育資源中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內容,不能有科學性錯誤,包括每個文字的書寫,每個字詞的發音,每個手語的一招一式都如此,因為聾人面對數量不很充足的數字化資源,缺少甄別正誤的條件,有的甚至缺少這方面的能力,任何不當的資源所造成的誤導。都可能會使聾人終身受害。
為了確保聾教育資源的質量,建議教育部和中國殘聯制定聾教育學習資源的建設規范。建立嚴格的評價、審核制度。
4.需要持續性建設
教育資源是需要持續建設的,只有持續建設。才能在內容質量上保持與時展同步。才能不斷適應時展的需要。對大多數教育資源而言,建設后如果不加以修改完善,不根據時展增補新的內容,則遲早會成為無效資源,對人們利用網絡學習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現在許多教育資源建設在持續性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一種情況是由項目撥款資助的建設資源,一旦項目結束、課題完成了,或專項撥款用完了。
資源就不再修改、補充和完善;另一種情況是為申報精品課程而建立的教育資源。一旦被批準為精品課程了,“功成名就”,資源建設也就停止了,在校級、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中都存在該問題;還有就是資源建設憑一時的興趣,興趣沒有了。資源建設也就停止了。互聯網上許多教育資源,都可以說是半拉子工程。是爛尾工程。
教育資源的可持續建設必須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教育部門要組織專家對資源建設進行科學規劃,要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專門隊伍對資源進行有計劃的建設,并建立資源的可持續建設機制。聾教育資源更需要持續建設。因為要聾人群體建設聾教育資源是困難的,而聾教育資源的建設要求又非常高。建議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與中央電化教育館聯手,將聾教育資源的可持續建設列入事業規劃。
四、結束語
聾人對數字化資源懷有期待。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關系密切。優質聾教育資源建設是一龐大的系統工程、長期工程。我們呼吁國家有關方面高度重視聾教育資源建設,精心編制資源建設規劃,投入一定的財力。集中優勢力量。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將事關幾千萬聾人的數字化資源建設好,充分發揮我們社會主義大國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鄭權。聾校校本特色網絡學習資源開發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7):36—37.
[3]何克抗。計算機輔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8—190.
篇3
【關鍵詞】鄉土文化資源;生活教育理論;美術教學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他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注重培養兒童的創造性和獨立工作能力。《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美術教學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民族、民間資源,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鄉土文化,體現美術教學的地域性。”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榮發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結晶,是由廣大農村滋生和培育的本土文化,包含民俗風情、傳說故事、古建遺存、名人傳記、村規民約、家族族譜、傳統技藝、古樹名木等諸多方面,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創作素材。因此,美術教師要在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引領學生“追根溯源,挖掘鄉土文化資源中的創作因子”“變廢為寶,擷取鄉土文化資源中的課程要素”“行走鄉野,激活鄉土文化資源中的創新思維”,發現美術學習與鄉土文化的內在聯系,擔負起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利用鄉土文化資源追求藝術的真諦。
一、追根溯源:挖掘鄉土文化資源中的創作因子
鄉土文化資源具有地方性,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武義縣雖只是個小縣城,但這里風景優美,古村落星羅棋布,人文資源豐富,素有“溫泉之城”“螢石之鄉”的美譽,擁有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美術教師要發揮鄉土文化資源的優勢,帶領學生走進鄉村生活,走進自然社會,通過參觀、游覽、體驗,感受自然造物之美,把悠悠老街、雜花野草、勞作村民等作為美術學習的內容和創作題材。
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鄉土資源為美術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地的古民居靈秀,街巷蜿蜒曲折,石板路高低錯落,馬頭墻起起落落,斗拱額枋姿態各異,窗花木雕生動形象,處處都是景,步步可入畫(見圖1)。農村家庭使用廣泛的生活用具和農具,如蓑衣斗笠、農用風車、竹制簸箕、魚簍等老物件(見圖2),不僅是畫面感極強的寫生對象,而且帶著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痕跡,是打上地域特色烙印的優秀創作素材,為美術創作提供靈感。此外,當地廟會、大蠟燭、擎臺閣等傳統民俗文化古樸燦爛,特色鮮明,博大精深。學生耳濡目染甚至親身體驗,不僅可以激蕩起熱愛家鄉的情感,感受先人質樸的情感、勤勞的作風,而且有利于把握特色,開展美術創作。
美術教學生活化符合當下生活實踐藝術化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向社會,學會觀察生活,豐富情感體驗,挖掘鄉土文化資源中的創作素材,為美術創作奠定基礎。
二、變廢為寶:擷取鄉土文化資源中的課程要素
《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因此,教師要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開展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發現美、感受美、認識美,從而產生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
三年級教材中“造型·表現”領域的比重較大,安排了《找果子的刺猬》《夸張的臉》《威武的大將軍》等內容,要求學生用泥塑的方法進行創作。但農村學生的美術學具受家庭條件、物流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準備不足的情況。于是,教師將彩色橡皮泥換成當地隨處可見的小溪石,要求學生以小溪石為主、橡皮泥為輔進行組合造型。小溪石看似用處不大也無人理睬,卻是便于學生觀察、想象和造型的課程資源。事實證明,因地制宜地利用鄉土文化資源調整教學內容的做法,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且獲得意想不到的作業效果。學生在活動中找到了創作靈感,躍躍欲試“點石成金”,享受著藝術創作的快樂。于是,當地農村學校紛紛推廣“小溪石動物”系列造型活動,并把山上的樹葉、果實,田里的泥巴、稻草等鄉土文化資源做進一步的開發與拓展,努力將這些鄉土文化資源開發成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創新能力的校本美術課程(見圖3、圖4)。
三、行走鄉野,激活鄉土文化資源中的創新思維
兒童繪畫是一種思維活動,是兒童用于表達思想感情的特殊視覺語言。“兒童繪畫之父”“兒童美術教育者”西澤克認為:“兒童不應該在花園里發育,而應在曠野里生長,小孩子像花草一樣,他的發育也依照永久不變的公律,花草需要日光、雨水、空氣、營養。”由此可見,兒童的美術學習需要自由,需要自然發展,教師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給予學生多樣化表現的機會,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現獨特感受。
寫實性表現是指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物進行的描述。但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表現性寫生繪畫練習,提倡學生在觀察描繪對象時不拘泥于對象的固有形、固有色,鼓勵他們基于客觀觀察加入想象,以表現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象。如學生觀察外公休息時的瞬間神態,用簡潔的線條進行人物寫生。作者以生活為基礎,又結合外公的特征進行了大膽想象,使作品表現出兒童線描畫稚拙的趣味和怪誕的效果(見圖5)。生活體驗是學生寫實性表現的基礎,但他們不以表現真實情境為目的,而是以生活為原型,把積累在腦子里的意象進行抽取、加工,把最典型的形組合在一起,是一種基于生活、具有想象力的寫實性表現。
篇4
關鍵詞:數字化資源;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TP393.0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29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LI Ling-jun(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i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exist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and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s,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platform, and applies for the design approach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this paper researches how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in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change the method of learning. It also explores and sums up the teaching model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used in various disciplin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the digital resources; computer network; traditional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0 引 言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是職業教育中的重點專業,主要培養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理論與技術并具有較強“學網”、“用網”、“組網”、“管網”和“建網”能力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
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別是數字化資源*的應用被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視為實現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職業院校存在諸多問題,如:對校園網建設的規劃不完整,只重視硬件建設,缺乏教育資源;教學模式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等,這些問題使得先進技術和資源并未發揮其巨大作用,阻礙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近幾年,廣大教育工作者和信息技術領域的學者積極參與到新型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中,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目前針對將數字化資源應用于計算機網絡應用教學和課程改革的研究很少。本文就是在上述問題基礎上,對職業院校課程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革建議,解決上述中的一些問題。
本文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于教學過程,以解決傳統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轉變學習方式[1],探索總結信息化環境下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于職業教育各學科的教學模式。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是職業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有益嘗試,將對推進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建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指導作用。
1 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計算機網絡專業作為學院的重點專業之一,雖然該專業受到一定的重視,但其教學目標與社會對網絡人才需求規格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要么體現為單純注重基本理論和原理的講授(過多強調理論體系的完備性),表現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畢業生不能很好地適用職業崗位的需求;要么體現在單純注重某一技術和平臺,只關注某一實用的結果(過多強調技能培養的專一性),弱化了學生理論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學目標與職業崗位群的脫節、教學內容滯后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單一、缺乏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校內外實訓環境和實習環境等[2]。因此,借鑒數字化資源平臺這種先進的模式,對計算 機網絡課程教學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網絡技術人才。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載體的數字化資源逐步進入課堂,并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的加大,計算機房和網絡覆蓋了大部分職業院校,建立起良好的數字化資源應用平臺[3]。數字化資源用于職業教育可以擴大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容量,使知識構建網絡化,呈現形式多樣化,有助于剖析客觀現場的本質,并具有技能培訓的重復再現性,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更有助于解決我國現階段條件下職業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開發數字化資源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包括教育科研人員、職業院校教師和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只有三方面有機結合,并在充分教學研究基礎上進行研究和建設,才能研制出優質的教學資源,目前數字化資源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使得資源的整體建設良莠不齊,影響了數字化資源的健康發展。數字化資源建設應遵循幾個規則。
2 數字化資源平臺設計規則
開發數字化資源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包括教育科研人員、職業院校教師和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只有三方面有機結合,并在充分教學研究基礎上進行研究和建設,才能研制出優質的教學資源,目前數字化資源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使得資源的整體建設良莠不齊,影響了數字化資源的健康發展。數字化資源建設應遵循幾個規則。
2.1 用戶界面設計規則
基于目前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設計數字化資源平臺的用戶界面要直觀。資源庫界面是學習者與資源庫之間傳遞信息的媒介,是資源庫呈現內容的窗口。在設計用戶界面時,在完成應有功能的前提下,增強美感。另外,在設計界面時,可設計多種模板,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要。在設計界面時,應該設計多種界面,給學習者選擇的余地。最好的方式是能讓學習者在框架范圍內自由設計界面,打造屬于自己的風格。許多BLOG已經有這種功能了,在資源庫的建設中值得借鑒。
2.2 數字化資源的資源庫的設計規則
當資源庫的內容極大豐富后,同一個知識點可能會有多種媒體,如何選擇適當媒體形式的資源呈現給學習者,是一個應當重視的問題。數字化資源中的資源庫中可包含多種媒體,如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在設計資源庫時,要選擇合適的多媒體呈現形式,滿足教學的需要。
2.3 資源呈現的次序規則
在學習者使用數字化資源平臺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面對多個資源,如何讓學習者選擇相對較好的資源,是資源庫應該關注的問題。資源庫應該建立一個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評價標準,資源按這個標準依次呈現給學習者。對數字化資源的評價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即網絡計量法和三方聯合評價法。三方聯合評價法是指從資源建設者、學習者和第三方三個方面綜合對數字化資源進行評價。1)資源建設者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了解最深刻,做初始評價。由于是自評且沒通過實踐的檢驗,這種評價帶有鮮明的主觀性和理論性。2)學習者是資源的主要使用者,最有資格對數字化資源對自己的價值進行評價。但這種評價依賴于學習者的主觀判斷,隨意性大,準確性和可信度較差。3)第三方評價具有權威性,可以作為初始評價和學習者評價的有力修訂。4)各種評價的權重設定。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評價者有資源建設者、學習者和第三方,各自的特點決定了評價的權重。考慮到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和第三方評價的權威性,一般來說,學習者評價權重>第三方評價權重>建設者評價權重。5)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總體評價。(學習者評價X權重)+(建設者評價X權重)+(第三方評價×權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總體評價。網絡計量法是根據數字化資源自身規律進行定量網絡資源評價。這種方法避免了評價者主觀的影響。在資源庫中,可以根據學習資源的點擊數間接的作為學習者對該網絡資源的評價。一個資源被點擊的數量多說明其在某種方面有較高的價值而受到關注。但是不是學習方面的價值就不得而知了[4]。在實際應用中,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應當結合起來。媒體屬性中不妨分別列出資源的評價和資源的點擊率,這樣學習者可以選擇評價高的也可以選擇點擊率高的,增加了可選擇性。
3 數字化資源平臺設計方案
3.1 精選內容
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在精選授課內容、加強相關知識點銜接以及突出設計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精心篩選、組織和編寫基礎知識、支撐知識、拓展知識等資料,注意文字的精煉、準確,有利于教師的課堂輔助教學及學生的個性化自主研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借助多媒體技師和網絡平臺等方法和手段,提供豐富形象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輔助教學以及學生可愛自主學習的內容,增強學習內容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管能動性,鍛煉學生從實際工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突出重點和難點
結合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特點,在設計相關章節的課件時,應突出每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在深入講解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行,選取學科中具有典型性的例子,通過交互、問答、演示、討論對實驗的詳細分析,加強學生對主要知識點的理解。
3.3 注重仿真實訓
在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數字化資源平臺時,要結合本身的特點進行設計。如:網絡管理與應用模塊的核心內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絡操作系統 (如Windows Server、Linux、Unix等)的管理與應用,另一個是網絡服務系統(如Web
Server、FTP Server、Web FTP Server、DNS Server、DHCP Server、路由與NAT技術等)的管理與應用,這些內容,是構成網絡管理的核心技術。如何讓學生利用數字化資源建設平臺更好地理解和完成這些技術,是網絡課程的重要內容。這些技術只有在真實實訓平臺上進行仿真模擬,采用數字化資源中的多種媒體實現,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4 教學效果評價
在數字化資源建設平臺中,可以在每一章節后,設計一個測試平臺,針對本章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測試,以使學生經過測試后自我調整。學生可以利用在該系統進行自我測評,以檢驗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利用該系統運行平時測驗。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利用該平臺,可以實現自動打分系統,及時了解學習情況,自我改進。
4 結束語
本文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進行了數字化資源建設平臺的研究與探索,通過使用數字化資源平臺,加強了該類課程各知識點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提供有效的教學共享資源平臺,豐富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方法,有利于學生對該專業課的學習與掌握,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從而使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貴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應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5.30-32. MA Guibi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D]. Jina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ty, 2005.30-32.
[2] 張宏.新時期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施[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2009,22(3):58-61. ZHANG Hong. The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about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new period [J].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2009,22(3):58-61.
篇5
1.重視影視教育 培養電影思維——高校要建立正確的影視教育觀
2.現代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影視教育
3.中國影視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改革的若干問題
4.建構民族影視的核心競爭力——從傳媒變革看當代影視教育的方向
5.論普通高校影視教育的發展策略
6.藝術·人文·技術:中國影視教育的三維坐標
7.視覺人類學與九零后的影視教育——以“清影工作坊”為例
8.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狀況調研分析
9.影視教育:現狀、問題與出路
10.高校影視教育現狀及其對策——由一份調查問卷引發的思考
11.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研究30年圖譜探尋
12.我國高校影視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3.普通高校影視教育探討
14.和而不同——影視教育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
15.高校影視教育的現狀及其發展對策
16.河南省大學影視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17.對影視教育與影視產業合作的路徑及方法的探究
18.我國影視行業與影視教育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
19.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的影視教育
20.對藝術本體維度的超越與回歸——影視教育的文化省思
21.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發展歷史與現狀
22.對高校影視教育及其教學模式的相關思考
23.影視教育的現狀與趨勢——2006中國高校影視教育與學科建設高層論壇綜述
24.中美高校影視教育比較研究——以南京師范大學和紐約大學的影視教育為例
25.媒介融合時代的高校影視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26.突破與轉型:對當下我國高校影視教育發展的思考
27.影視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
28.論影視教育中的視聽文化
29.高校影視教育課程的靜態思考
30.把影視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落到實處的思考
31.媒介化社會背景下大學影視教育初探
32.大數據時代影視藝術的發展趨勢——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14年年會綜述
33.CG環境下的中國影視教育
34.試論影視教育中的影視文化與審美認知
35.高校大學生影視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
36.影視教育在中小學中的應用研究
37.普通高校影視教學必須建立大影視教育觀——影視課程教學深化素質教育淺談
38.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發展戰略(上)
39.影視教育與影視產業合作的途徑與方法
40.云南影視教育80年的發展與思考
41.陜西高校廣播影視教育的現狀、困境及應對策略
42.美國影視教育特點及啟示——以哥倫比亞大學為例
43.論新媒體語境下的高校影視教育問題與策略
44.高校影視教育中教育媒介選擇的影響因素及建議
45.運用影視教育資源優化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
46.強化公共影視教育對提高農村社區早期腦卒中認知的價值
47.臺灣高校影視教育現狀管窺——以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等為例
48.“影視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
49.影視藝術中的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兼論影視教育對于青年價值觀塑造的意義
50.21世紀影視藝術的發展趨勢與時代特點——兼談面向新世紀的影視藝術教育
51.中國高校影視專業教育現狀與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52.高校影視教育問題反思及對策探析
53.試論網絡時代高校影視教育的立體架構
54.秦皇島市高校影視教育現狀及對策
55.大眾文化視野中的影視教育
56.國際影視教育發展的趨勢與挑戰——國際影視院校聯合會主席唐納德·J·澤坡拉訪談
57.構建高校影視教育新機制
58.影視教育中的實踐主義新探
59.高校影視教育中技術與藝術協調發展研究
60.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影視審美教育
61.論高職院校開設影視教育的迫切性
62.當下中國影視文化的發展態勢與理性思考——中國·長春首屆“影視教育與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綜述
63.中國高等教育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綜述
64.略論加強影視教育中紀實素養培育的意義和方法
65.集眾家之力開創影視教育新篇章——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影視教育高層論壇”綜述
66.新媒體時代影視教育創新發展研究
67.影視教育的基本原則及多元方式
68.專門藝術院校與綜合大學藝術教育之比較——從影視專業角度
69.影視教育與影視產業的合作探討
70.實施影視教育的策略與原則
71.河北省高校影視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2.以信息革命為背景的視聽媒介——對21世紀高校影視教育的思考
73.高校影視教育實踐教學探析
74.試論數字化浪潮下的影視錄音教育
75.解析精英教育——對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教育的調研
76.2015年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綜述
77.現代影視教育的四個知識層面與任務型課堂模式
78.當代數字技術與中國影視教育
79.我國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的實踐性問題研究
80.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影視教育變革路徑探析
81.影視教育與藝術課程
82.新媒體傳播與影視藝術發展——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暨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2015年年會綜述
83.我國地方高校本科影視教育缺失專業支撐問題研究
84.影視教育在涉外型高校的意義及對策
85.江蘇高校本科段影視教育現狀與問題
86.影視教育協同創新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
87.淺論高校影視教育與環境道德建設的關系
88.論現代文學教學中的影視教育
89.高校影視教育與教學模式分析
90.普通高校影視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91.藝術、人文、技術:中國影視教育的三維坐標
92.教育媒介在高校影視教育中的選擇
93.淺談影視教育與高職學生素質培養
94.高校影視教育中DV實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5.影視教育的協同創新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委員會2013年年會綜述
96.地方高校影視教育教學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
97.淺析影視教育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98.論影視教育的方式
篇6
2013年被某些媒體稱為“大數據元年”。大數據之“大”不僅僅在于其“容量之大”,還在于數據的收集、保存、維護以及共享等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賦予了大數據之“大”更多的意義:人類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數據在大量增加,通過對這些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人類可以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帶來“大知識”、“大科技”、“大利潤”和“大發展”[1]。
而對高校的數字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既是在大數據時代提高資源系統自身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又是提高資源管理質量與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1 高校數字教學資源整合的意義
1.1 有利于適應高校數字教學資源用戶需求多元化的趨勢
當前多數高校的數字教學資源雖然數量巨大,但是由于使用界面不統一,或者本身具有局限性,而無法很好地滿足高校數字教學資源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如今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中的資源數量巨大,而某些價值不高的資源的存在,更是加大了用戶在搜索、篩選資源過程中的難度。相對于紛繁復雜的互聯網,這將使高校師生更青睞校內的資源庫。
1.2 有利于有效評價高校數字教學資源并提高資源本身的競爭力
通過對高校數字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對各種類型的資源做出有效的評價,并更好地指導高校合理、準確、有效地開展對資源的利用,通過協調和優化信息服務在對既有優勢做出鞏固的基礎上,對服務質量的提高進行創新,從而確保高校相關部門職能的發揮以及高校數字教學資源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1.3 有利于過濾信息資源,提高數字教學資源的整體使用效率
高校相關工作人員依照數字教學資源的評價標準[2]甄選、下載優秀的數字教學資源,然后將其整合到資源庫中,這將保證所有的資源都是內容正規、制作精良、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從而可以提高數字教學資源的整體使用效率。
1.4 有利于實現資源有序化
當前部分高校所收集的數字教學資源,特別是通過網絡下載的信息資料等大部分都沒有進行分類和整理等工作,甚至會有毫無價值的信息資源摻雜其中,而這對提高資源有序化程度,以及高校數字教學資源用戶查詢這些資料的便利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1.5 有利于數字教學資源的管理
高校內多種系統、平臺、標準等現狀,不僅給管理人員帶來很大的麻煩,還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通過資源整合使它們具有相同的結構功能,管理員也只需管理主系統就可以把各種數據庫提供給用戶,也便于數據的更新、維護和擴充。
1.6 有利于實現數字教學資源系統的個性化推送服務
在高校的數字教學資源系統中,存在著用戶海量的搜索、閱讀、下載等歷史信息。此外,大數據分析技術還能根據歷史信息,及時篩選出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主動發送提醒信息,督促這些學生跟上整體的教學進度。
2 高校數字教學資源整合的對象
2.1 高校自身的各種資源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積累,各個學院、系、部和相關處室都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對已有的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分門別類的上傳或鏈接。對已有的模擬、紙質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標準的數字化,進行手工錄入。
2.2 網上資源整合
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共享資源。互聯網上有眾多的教育網站,許多網站對于某門或某幾門學科的資料收集比較全面,并作了整理和分類,資源也具有高度的可用性,然后加入到資源庫中。
2.3 采用征訂、引進、購買、對外交換等方式建設資源
通過對學科門類和已有資源的分析,采用引進、征訂、購買、對外交換等方式補充資源。另外可以從教育科普類的電子出版物、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等,引進一些適合本校需要的資源。
2.4 網絡課程、精品課程建設
自1999年教育部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來,上至國家,下至學校,均非常重視和鼓勵網絡課程、精品課程建設,目前已建成了一大批的優質課程資源。
2.5 各類音像制品和電子書籍
各類公開發行的教育光盤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電子出版物,如教育論文、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素材庫等,品種較多,而且比較權威。篩選、整理優秀的素材,可以直接收集到資源庫中。
3 高校數字教學資源整合的策略
3.1 充分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
云計算既是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又是一種新的信息服務模式。充分運用云計算既是高校數字教學資源整合得以實現的基礎,又可以解決高校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計算資源的難題。
3.2 充分發揮教師建設數字教學資源的積極性
為了提高本校數字教學資源的創新性,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們建設資源的積極性。學校應該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們制作各類優秀的教學資源,并上傳到學校的數字教學資源系統中。
3.3 充分發揮用戶的積極性,提高數字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
數字教學資源整合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校內的所有師生,為了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必須從師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考慮師生的各類需求。
3.4 高校數字教學資源整合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提高知識水平與工作效率
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有敏銳的判斷能力,高效率地甄別、挑選出互聯網上優秀的資源。這就要求相關工作部門,如教育技術中心,建立部門內部的集體學習和個人學習制度,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并確定學習的專題。工作人員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素質、擴大知識面的同時,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
篇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1
一、引入
信息時代,全民族都要提高媒介素養,從而讓我們的大眾都成為能積極地善用媒體、制作媒體產品、對無所不在的媒介信息有主體意志和獨立思考的優質公民。媒體已經構成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環境,媒體的進步也是人類的進步。媒介對大學生的影響有好也有壞,大學生成長需要優秀的精神食糧,關鍵是如何發揮媒介在大學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實現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基本途徑或措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并對全社會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的實現提出借鑒和思考。〔1〕〔2〕
二、媒介素養的簡介
(一)媒介素養概述
所謂媒介素養就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3〕
媒介素養不僅包括接受媒介產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獨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傳播媒介的內容和建設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養不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還應該是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素質的一部分.
事實上學者們對媒介素養的理解與界定往往少補了對信息的涉及,甚至有學者將媒介素養劃分為微觀與宏觀層面,而微觀層面直接取名為“媒介信息素養”,并分析了其內容。更有學者從教育視角深刻地解析了媒介素養與信息素養的關系,從概念的起源層面,內涵的變遷過程、培養的實施方式的三方面對兩者的差異進行了詳細比較,并在此基礎上明確闡述了媒介素養與信息素養相互融合之趨勢是明顯的,并提出以教育技術為支點構建媒介素養與信息素養融合之橋梁。正如學者馮延群所言:“媒介素養傾向于一種綜合的文化素養,而信息素養則是一種知識管理策略。”〔4〕
(二)媒介素養”的發展現狀
傳統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與社會文化、傳播科技與媒介形態關系緊密,并且反映出人們文化觀念、傳播模式與媒介觀念的轉變,社會文化與科技技術推動著傳播媒介的發展。信息社會與知識經濟的到來創造了全新的文化形態,網絡多媒體與計算機技術則提供了嶄新的傳播方式,然而當人們體驗數字化生存的同時,其媒介素養是必不可少的,它對當代公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傳統媒介素養的豐富和發展。不論是研究新媒介素養的理論,還是時間新媒介素養的教育,或是測評公眾新媒介素養的水平,都必須建立在對當代新媒介素養的內涵發展,并構建新媒介素養的內涵體系,是當代傳播與媒介研究的基礎與核心工作。
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起步較晚,高校中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數新聞院校比較早且有計劃地開設了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但多是以選修課形式開設的,如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傳播信息技術學院首開《媒介素養專業》公選課,同年10月,復旦大學媒介素養小組創建并開通了中國大陸第一個媒介素養專業網站(.cn)。近幾年,浙江、江蘇、山東等地一些高校也開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媒介素養教育選修課程。到目前為止,我國僅有中國傳媒火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出版了兒本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專著和教材,如張開的《媒介素養概論》,蔡幗芬等主編的《媒介素養》,陳先元的《大眾傳媒素養論》,邱沛篁等主編的《媒介素質教育論集》等。同時一些新聞傳播期刊和網站也登山了大量的探討媒介素養教育的文章,高校碩、博研究生中也出現了有關專業論文,這都標志著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研究水平在逐步的深入和提高。可喜的是,2002年中國傳媒大學正式成立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 2006年6月,復旦大學媒介素質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另外還有大量相關媒介素養教育方面的個案研究出現,如調查發現,上海學生對媒介的表征和建構能力缺乏足夠的判斷和警惕,獲取利用信息還不夠積極主動,參與媒介互動和媒介內容制作的人數比例較低等方面存在著媒介素養的缺陷等。總之,社會各界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促進了媒介素養教育各種問題的深入研究和發展。〔5〕〔6〕
(三)“媒介素養”引發的教育思考〔7〕
1、媒介素養的現實性
現代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是新興媒體的主要接觸和使用者。在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未完全定型的時期,可能會受到媒體的某些誤導,可能會影響到其價值、行為判斷的偏頗。某大學生創作并演唱的FLASH作品《大學自習室》在高校中幾乎有口皆碑,但其中展示的某些大學生形象卻令人擔憂;以身體組成電子郵件符號“@”,此行為藝術在社會各界也是褒貶不一現代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人的發展也越來越個性化,這些在當代大學生身上的體現尤為明顯,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確的認識、分析和判斷等系列媒介認知教育,可能會對其媒介素養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
2、媒介素養的可能性
對媒介素養教育有著重要影響的傳媒認知能力的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吸引了整個青年群體,而大學生又是這個群體的主力軍,可以利用手機、QQ空間、博客等傳播著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媒介觀念與媒介素養,可能會對社會起著負面影響,對青年群體的社會認知和媒介認知起著消極作用。
3、媒介素養的必要性
大學生群體容易被新的技術、新的潮流所吸引,對于互聯網上新鮮的東西有著無限的好奇和求知探索,而目前我國高校設置課程體系如新聞學、傳播學、電影學、廣告學等學科體系均已成熟,加上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課程的支撐,它們能為善于探索求知的學生群體提供媒介素養教育的堅實專業知識基礎。
(四)“媒介素養”的培養途徑
1、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的確立〔8〕:目前《媒介素養概論》、《媒介素養》等專門教材已經出現,加上傳媒教育課程列:廣播電視學、新聞學、傳播學、電影學等學科體系的諸多課程,已基本可形成獨立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專業教材、專業論文和專業教學、研究人員的出現使該課程體系的開設成為可能。
2、學生參與傳媒實踐能力的提高〔9〕〔10〕: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世界對于青少年是具有強大誘惑力的,在媒介素養教育理論課程的基礎上,要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多地給青少年創造參加傳媒實踐的機會。他們每天都在網上體驗著信息時代的傳播樂趣,但也因為意識上的薄弱和缺乏把理論知識用于實際的能力。
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的確立以及其實現途徑、方式的創立,對目前社會公眾階層的媒介素養教育問題的實現也必將起著重要的借鑒與參考作用。
篇8
關鍵詞:教師培訓;培訓模式;探索與創新
一、“種子培訓模式”的探索
(一)緊貼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提供培訓服務
1.國際化培訓模式的探索――中英合作廣東省小學英語教師PETT培訓項目
基于2001年國家教育部首次頒發的新課程標準將英語列入小學主課程的緣故,為提高廣東基礎教育師資培訓的質量,我們對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模式進行有效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政府―國外教育機構―學院―小學”四方聯動,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種子培訓模式”。所謂“種子培訓模式”,是指由中方選派一批優秀教師作為“種子”赴國外接受培訓;然后由這批“種子”教師將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通過國內兩級培訓輻射到全省所有小學教師的一種金字塔式培訓模式。具體模式為:種子教師(國外培訓)骨干教師(國內一級培訓)所有教師(國內二級培訓)。這種培訓模式能夠做到及時推廣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大面積覆蓋培訓對象,滿足教師發展的需要,實現培訓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2.培訓模式的實施
中英合作廣東省小學英語教師培訓項目(PETT)是廣東省教育廳與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英國利茲大學、廣東省各小學以及我院共同合作的項目。基于2001年國家教育部首次頒發的新課程標準將英語列入小學主課程的緣故,我們與合作單位對項目實施之前進行調研論證,調查結果顯示:在廣東省,特別是廣大農村和山區,英語師資非常缺乏,很多小學英語教師是其他學科的,通過短期培訓、強化訓練后就匆忙上任,真正科班出身的少。于是,中英雙方制訂了以我們學院為培訓基地合作培訓廣東省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方案。通過多方調研,探索,選擇了英語教育專業是王牌專業,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的英國利茲大學,作為“種子”教師的培訓基地。具體培訓分作三級,第一級培訓在英國利茲大學進行,即選派102名省內的小學英語教研員和優秀英語教師作為“種子”,赴英國利茲大學接受關于英語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方法的培訓;第二級培訓在本院進行,即通過舉辦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形式,由在英國接受培訓的“種子”培訓員分期分批地培訓省內的小學骨干英語教師;第三級培訓即通過送教下鄉等形式,由廣東省教育廳統籌安排,本院負責實施,組織接受過培訓的各地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在我院教師的指導下,培訓全省小學英語教師。可以說,該項目就是通過“種子培訓模式”,在全省迅速推行國外小學英語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方法。目前,全省共有大約6 000名小學英語教師接受了培訓,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3.培訓模式的推廣
“種子培訓模式”的成功運行,受到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吸引了福建、湖南等省的教育機構紛紛來我院學習、取經。目前,這種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種子模式”,為廣東基礎教育“多、快、好、省”地培訓了大量急需人才,得到了教育部和英國政府的肯定并在國內多個省份推廣,為創新培訓模式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英合作廣東省小學英語教師培訓項目準備一直延續,作為送教下鄉的項目,計劃把培訓成果推廣到全省21個地市,覆蓋到全省所有小學英語教師。目前已經推廣到了粵東、粵西、粵北等十四個市。
(二)探索培訓中學英語骨干教師的模式
1.中美合作培訓項目的模式
繼中英合作項目之后,為進一步提高廣東省基礎教育師資培訓的質量,我們又繼續積極探索中美合作項目的培訓模式,逐步形成了“政府―國外教育機構―學院―中學”四方聯動,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另一種“種子培訓模式”。
該項目的所謂“種子”,享有國內國外雙重種子之譽。即是指由美方選派一批優秀教師作為“種子”到國內來當老師,然后在全省的中學選派一批英語骨干教師來培訓(國內種子一級培訓),由這批“種子”教師通過封閉式的環境、全英教學的條件,將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法通過國內培訓,再由通過強化訓練的骨干教師回到各市作為“種子”,由各市再組織培訓,播種輻射到全省的中學教師的一種金字塔式培訓模式。具體模式為:國外教師國內骨干教師(一級培訓)未參與培訓的教師(二級培訓)。這種培訓模式,培訓效益收效甚大。
2.培訓模式的實施與推廣
(1)項目管理實施:鑒于培訓班是中美雙方合作舉辦的,其教學管理可分為兩條線進行,一是由美方領隊主要負責管理北美派遣的教師的教學工作。二是中方對項目的管理工作,這是教學管理的另一條線,中方項目主任與美方領隊堅持每天一會面制度,互相交流學員學習的情況和教學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項目管理實施過程中,我們還建立了班長例會制度。每個教學班有一名班長,負責班務。每周一次例會時間,班長把過去一個星期各班的情況作了交流,提出學習上或生活上碰到的困難或問題,反映學員意見,交流學習體會。中方項目主任正是通過例會了解到了很多自己了解不到或從美方領隊處不能了解到的情況,從而改進了項目的管理。同時也將學員提出的有關教學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和美方領隊溝通。
(2)上級領導、政府部門的支持:取得上級領導、政府部門的支持,是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幾年來,在整個項目開始的前前后后過程中,一直受到廣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和外事處負責領導為該項目提供的幫助和指導,撥出專款支持該項目。使到該項目從2004年至今一直延續下來,得到學員和美方的贊賞。這個項目還將繼續進行。
(3)注重反饋的信息:每次項目開辦后,通過北美英語協會和培訓學員反饋的信息途徑可以了解項目的評價。美方巡視員到我院檢查工作,對我院的組織工作、管理工作、設備、學員質量、外教教學等贊不絕口,表示非常滿意。美方領隊在給北美英語協會的匯報傳真中談到我院的項目管理(LOCAL LEADERSHIP)、膳食、教學設施設備和住宿條件等,給出的評價詞是“SUPERB”,即優秀上等。在培訓班結束前,我們堅持在培訓學員中做調查,以2007年為例,我們對參加培訓的137位學員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學員對這種培訓模式是歡迎的。學員覺得參加這種培訓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提高了聽說能力,使學員認識到聽說教學的重要性。經過5個星期的強化訓練,學員達到了提高聽說能力的目標。外教不僅帶來了語言知識和教學方法,而且帶來了西方文化氛圍和語言環境。封閉式的環境使學員在聽說能力的發展上達到了驚人的進步,這對于那些無法出國進修的教師來說是一次寶貴的機會。
二是在理論與實踐上加深了對英語教學法的認識。教學法是始終困擾著教師的問題之一。許多學員通過學習之后,都對教學法有了新的認識并盡力將所學的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教學觀念從而得到更新。
三是學員的交際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為以后他們在教學活動中靈活地使用教學法提供了保障。
四是外教不僅給學員們帶來知識,而且為學員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外教任勞任怨、勤勤懇懇、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敬業精神將永遠激勵學員們努力學習和工作。
(三)廣東省小學藝術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項目培訓模式手段的創新。
進行“種子培訓模式”探索的培訓項目還有廣東省小學藝術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項目。該項目的培訓,打破了傳統單一的培訓方法和手段的束縛,采取了將音樂和美術合二而一綜合培訓的手段,為小學培養藝術類綜合型人才的培訓方法。該項目的培訓目標,是使參加培訓的教師,更新小學綜合藝術教育觀念,開闊小學綜合藝術教育視野,增長小學綜合藝術教育新知識,提高小學合二而一綜合藝術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推進我省的基礎教育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骨干帶頭作用。該項目培訓模式為:“政府―院校―國內專家―小學”。培訓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學習形式為脫產三周集中培訓。第二階段學員分散回到各地市教育第一線進行教學實踐與開展教育科研、撰寫有關論文。第三階段脫產一周集中培訓,進行論文宣讀、展示綜合藝術課程課件、專家專題講座、進行結題報告等。
參加小學藝術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后的學員,又是各市在開展本地區培訓工作的主要授課人,他們作為國內的“種子”,將培訓班學到的藝術教育新知識又進行傳播,使到更多的小學藝術教師受益。該項目也是基于“種子培訓模式”思路而展開的培訓項目,對于提高我省小學綜合型藝術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該項目得到學員們的高度評價和專家的肯定。廣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領導稱贊該項目在廣東的藝術培訓項目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2005年8月中旬,我們將《廣東省首屆小學藝術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的有關資料送往北京參加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的評選活動,得到專家們的公認,獲得了優秀培訓項目獎。
二、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培訓形式多樣化、培訓平臺立體化
基于教師培訓引領和服務于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我們主動適應廣東基礎教育在不同階段的需要,針對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推出了中外合作教師培訓、省級骨干教師培訓等多層次、多樣化的培訓形式。除此以外,我們還探索、建立了培訓平臺立體化的結構,這也是暨“種子培訓模式”后的又一種培訓新思路,也是培訓模式手段的創新。我們經過多年實踐,建立了“課堂――網絡――期刊”立體化的培訓平臺。學院建立的網絡培訓平臺,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培訓工作不斷延伸,達到了“種子培訓模式”的效果。網絡平臺包括中英小學英語教師培訓資源中心、廣東省小學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網,開通了視聽資源數據庫、各類期刊數據庫、數字圖書館等專業數字化資源庫。近來又建立開發了集各類培訓資源為一體的廣東省中、小學師資培訓資源網,該網站信息非常豐富,包括培訓進修、教學資源、培訓資源、教改論壇、在線交流、名師巡禮、教育管理等欄目。這些網絡資源的建立,不僅實現了全省中、小學師資培訓資源的共享,為培訓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論文的平臺,而且為全省中、小學教師進行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了一個便利快捷的信息化平臺。
學院編輯出版的《南方教師教育》雜志。該雜志以教師教育為主要內容,集時代性、教育性、實用性、指示性于一身,成為廣東省內中、小學教師相互交流和探索的平面媒介。參加培訓教師所撰寫的論文,可以通過該雜志進行發表,為培訓教師提供了與全省中小學英語、藝術教師進行交流的又一平臺,被教師們親切地譽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
三、“培訓高素質中小學教師,服務廣東基礎教育”的人才培訓模式與手段已見成效
堅持“培訓高素質小學教師,服務廣東基礎教育”,主動置身廣東教育發展戰略的大格局,積極構建科學的人才培訓模式體系,教師教育培訓質量穩步提高。辦學以來,培訓在職基礎教育師資13 000多人次。在各項培訓工作中,我們均按績效管理的要求,將每個項目的類型、培訓模式、培訓目標(目的)、培訓各項指標和標準都在事先明確,再按照計劃的要求逐項進行,并按要求逐項進行檢查及進行必要的監控,最后將培訓過程進行績效評價和總結。基于“種子培訓模式”的思路,在人才培訓模式和培訓模式手段的創新上進行的探索與嘗試不斷延續,以培訓中、小學教師項目帶動廣東省小學師資培訓資源網的建立與完善,使培訓工作持續發展,達到培訓資源全省共用的長效機制。并為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成人高等教育學生、普通班全日制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訓、實踐基地。
參考文獻:
[1]曾仲.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水平評估自評報告,2007.
[2]曾仲.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水平評估特色報告,2007.
[3]林紅.小學低年級在職英語教師培訓3+3+3模式的研究.現代教育論叢,2000,(6).
篇9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程;設計
注:本論文是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16GHB1066.
近年來,隨著“微信、微電影、微學習”等新事物的不斷涌現,人們越來越適應于現代社會的較快的生活節奏.而這種新事物與教育領域相遇時,微課便隨之誕生了.例如,可汗式微課程、TED、鳳凰微課程等等.微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時間短、內容精簡、容易制作、應用靈活廣泛等特點,也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微課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的特點,是其切入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因素,同時,微課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也具備極高的可行性.
一、高中數學微課程設計
(一)設計原則
筆者通過對現有的微課程進行研究分析,認為高中數學微課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微型原則,微課程的設計應該滿足課程時間短、課程內容精簡的特點.突出其微型化的原則.在課程時間的設計上,一般要控制在15分鐘以內,因為較短的時間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課程內容方面,應該盡可能地細化,將每個小的知識點作為一個模塊,讓學習者能夠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習任務.
2.以學生為中心,微課程的設計是圍繞高中生展開的,所以,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背景.比如,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等.要了解他們的目的以及學習的需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各種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資源多元化,在設計以多媒體等媒介實施的微課時,應該盡量選擇多元化的資源,改變傳統的文本模式.結合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網頁等多種資源,根據高中各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狀態,恰當地融合到課堂教學當中.
4.簡單化原則,首先,微課的使用媒介應該是簡單易用的,微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不能用較高的數字化技術,用簡單明了的操作界面,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內容上面,而不能因為操作難度大等問題,浪費學生的精力.
5.學科特點鮮明,數學學科具有很明顯的學科特點.學好數學需要培養數學的學科思維.在微課設計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一點.應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應用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二)設計模式
微課程的設計不能像傳統的課程一樣的完整.它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時間上面無不體現“微”的特點.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前提下,以豐富和實用的內容來設計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活動.同時,不斷總結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并將這些問題考慮進去.對學習的重點和內容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進行下面的學習.同時,針對不同內容和題型,根據實際的情況,設計一些貼近于生活實際的情境設計.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知識掌握水平的學生,設計拓展課程.實現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能夠各取所需,不斷進步.另外,課程反饋系統是必須要具備的,針對學習者的使用意見反饋和評價,及時改進課程內容,以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案例解析
“函數y=Asin(ωx+φ)+b的圖像與函數y=sinx圖像之間的關系”微課程的設計.
首先,要通過一個動畫展示,來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并喚起其對有關知識的回憶.通過幾何畫板,動態展示函數y=sinx與y=Asin(ωx+φ)+b的圖像,使這兩個函數的特點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加深學習印象.
第二,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展示這些圖像的同時,提問:這兩個函數的圖像與之前的哪些函數具有相似性,與哪些函數的圖像特點具備不同性?在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后,給出答案,總結復習之前的內容.之后,點明本節學習的重點內容,函數y=Asin(ωx+φ)+b的圖像與函數y=sinx圖像之間的具體關系.
第三,深入解析,加深學生對函數的理解.用幾何畫板來動態演示該函數的各個參數變化,以及各參數與圖像特點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得出相關結論.總結歸納四種變換,讓學生經歷歸納、抽象,概括的過程,從而更清楚地認識數學結論得出的過程.
第四,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在以上的歸納知識分類的任務完成之后,深化課程知識結構,總結一般性結論.幫助學生建立三角函數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印象.
第五,與學生交流互動,分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微課程結束之后,設計一些交流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解決自己的疑惑,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第六,教師總結,針對本節課程的教學難點,和學習重點,以課后練習的形式鞏固學習成果,并檢測各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進一步的解答,提高微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春來.基于微課模式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7):75.
[2]陳芳.MOOC環境下的微課程在高中數學中的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3]劉清昆.高中數學教材同步性微課的樣式與課堂整合[J].教學與管理,2016(16):42-45.
篇10
網絡教育論文模板:網絡教育中的大數據角色呈現
摘要:網絡教育具有時空分離、資源豐富、使用便捷等特點,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網絡教育平臺的不斷發展,學員用戶越來越多,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這種“大數據”隱含了學員知識水平、興趣、關注點、學習進度等信息。大數據在網絡教育中有十分明顯且重要的角色體現,網絡教育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數據來促進自身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是筆者想要探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將通過對大數據和網絡教育的仔細剖析、網絡教育中大數據角色呈現的挖掘、未來網絡教育中大數據的發展這四部分進行初步探索,從而更好地提高大數據在網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促進網絡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育;大數據;角色呈現
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現代網絡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數據涌現,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來臨,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悄然興起。2011年5月麥肯錫公司首次提出“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是指那些規模大到傳統的數據庫軟件工具已經無法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集。《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是當今社會所獨有的一種新型能力,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或深刻的洞見。在中國,《上海推進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行動計劃》表示大數據有三層內涵:一是數據量巨大、來源多樣和類型多樣的數據集;二是新型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三是運用數據分析形成價值。
綜上所述,大數據不簡單是對數據量大小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種在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多樣數據中進行的快速信息獲取以及信息分析的能力。大數據有四個重要的特點,簡稱4“V”:第一,Volume數據量大。大數據本身就表示有大量的數據集;第二,Variety數據類型繁多。文本、聲音、視頻、地理信息等,大數據類型各式各樣。第三,Velocity處理速度快,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我們可以快速獲得高價值的信息,這一點也是和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第四,Value價值大。通過對數據的合理利用和正確分析,我們可以從數據中挖掘更深層次的價值并獲得更高的價值回報。通過對大數據特點的剖析,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大數據的定義以及接下來與網絡教育的結合。
二、網絡教育中的大數據
所謂網絡教育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種網絡教和學的環境,傳遞數字化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動。網絡教育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層面的網絡教育指的是僅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進行的各種學習活動;而廣義層面的網絡教育指的是學習者通過網絡利用各類學習資源,在沒有教師有計劃地連續指導的情景下的學習行為活動。
在網絡教育中,互聯網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平臺,為實現知識從教育者向學習者的傳遞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這個平臺上每時每刻都產生著大量的數據,同時也進行著信息的產生、傳遞、共享和創新。顯而易見網絡教育中有大量的用戶群體(學生和老師)參與;網絡教育平臺中教學教務系統和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兩大系統;同時網絡教育后臺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實時的記錄、跟蹤、分析和監控;老師根據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行為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生根據個人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學習進度和學習強度。在這一系列的網絡教育活動過程中,大數據一直參與其中并且對網絡教育產生一定的作用和影響。
三、大數據角色呈現
從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多樣數據中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是當前大數據在相關應用領域中的主要角色呈現方式。在網絡教育中,大數據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在于大數據在其中的特定角色呈現,具體表現為促進了個性化學習、改善了相關教學并最終變革網絡教育。
1.大數據促進自主化學習。大數據時代,學生進行課程選擇、內容選取、在線學習、學習效果測評都表現出來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學生可以通過個人需求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內容選取,并且用更加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活動完成學習過程。大數據對當前網絡教育中學生的學習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它催生了更加有效的自主化學習模式,實現了迎合學生個體需求的個性化學習。
2.大數據變革教學方式。在網絡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從教學的主導者逐漸演變成輔導者的角色,教學方式也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這與當前的教育形式是緊跟時展模式的。教師通過根據學習者的個人特點和學習興趣來調整教學內容;根據上課形式和教學呈現方式來調整教學手段;根據線上資料查閱的習慣選用更適合學生的資料呈現方式;根據在線測評方式實時調整考試內容……教師從各個方面以更加貼合網絡教育的形式變革教學方式從而促進教學效果。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教育中,教師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同時教師自身也在不斷進行自我提升。
3.大數據改變當前學習。大數據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表現為大數據改變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從而促進了學習效果的改進。
(1)大數據改變學習內容。大數據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學習的內容多式多樣,學習選擇性增強。學生可以根據課程要求和自身需要來進行學習內容選取,同時大數據通過對當前學習內容的監控進行概率預測,則能更好地優化學習內容,及時更新與時俱進。
(2)大數據改變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不僅僅是在線視頻課程學習,同時也包括與老師和其他學生的討論,網絡資源的收集、整理、分析,自我學習效果監測等。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也可以與老師、同學以及其他網友交互。交互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做合適的選擇,比如QQ、維信、討論組、論壇等。
(3)大數據改變學習效果。通過不同以往的學習過程,學習本身效果會發生變化。學習效果的評估也不單純是老師通過期末考試進行評分的方式進行。學習效果既包括學生學習成績的體現、也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的變化以及互動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呈現。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的測評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分析來評定學習效果,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也幫助老師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評價學生。
4.大數據變革網絡教育。綜上所述,大數據促進了更加有效的學習,改變了學習內容,變革了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了自我提高和進步。同時,在網絡教育的背后,大數據支撐整個網絡教育平臺的運行和發展;通過對學習和教學本身以及對整個平臺的變革,大數據在各個層面進行角色呈現,并且對網絡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四、未來網絡教育中的大數據參與
隨著網絡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教育也會緊跟時代潮流不斷進步。在未來的網絡教育中,大數據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而如何更好地挖掘數據價值、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更好的數據角色呈現也變得十分重要。
1.更深入的數據挖掘。在未來網絡教育中,數據挖掘作為大數據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進行更深層次的內容挖掘。當前網絡教育只是在學生個數、知識信息數據流動、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等方面進行數據分析,而數據更深層次的含義以及更深層次的數據呈現是需要再做挖掘和分析的。例如當前師生交互的方式對網絡教育的學習效果有多大的影響,學生個數背后學生層次、學習水平的分層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等都是我們需要再進一步挖掘的內容。
2.更有價值的數據呈現。未來數據呈現的內容和數據呈現的方式要突破傳統。有一些數據與當前內容無關或者起不到任何作用就不必再做呈現,我們需要的是有一定意義有價值有考量空間的數據內容。另外數據的具體呈現方式也需要多樣化。隨著技術的更新,云計算技術不斷發展、圖表形式各式各樣,視頻動畫內容形象豐富。所以數據呈現方式不再僅僅是文字式、圖表式的數據描述。未來數據呈現以能發揮數據最大價值為基準,數據呈現形式不限,采用最合適的呈現方式(例如數字與動畫相結合)簡潔、清晰地進行數據呈現,從而能夠更快速地抓住重點進行數據利用。
3.更大效果的數據利用。在未來網絡教育中,數據利用需要發揮更大的效果,對學習本身能夠產生更有意義且更深厚的數據影響力。讓學生在網絡教育中的學習有更深層次的變化,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和知識掌握層面的數據利用,包括對學生當下的學習態度、個人觀點和未來發展都有一定的信息傳遞,從而有更大效果的學習產出。
4.更深遠的數據影響力。網絡教育中的數據量龐大,如何在這錯綜復雜的數據集中選取利用數據,需要考慮到數據的影響力。當前很多數據它的時效性有限并不能對未來網絡教育有何積極意義,這時就需要我們摒棄這類數據。而有一些數據在當下產生不了什么影響但對未來網絡教育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和輻射影響力,我們需要很好地使用這類數據。所以,在對網絡教育進行數據挖掘中也要考慮到數據影響力甄別的問題,我們需要認真考量數據本身同時做到最大程度的數據挖掘,越是有深遠影響力的數據越需要我們重視和理性分析,只有充分發揮數據的影響力才能對未來網絡教育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網絡教育中的大數據角色還有很多層面需要挖掘,同時未來網絡教育中的大數據還有更多層次的內容。但是通過對網絡教育中的大數據分析,能夠了解當前大數據時代對網絡教育的影響,同時對未來網絡教育有一定的啟示作用,讓網絡教育適應社會和用戶的發展趨勢,及時的調節發展方向,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網絡教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