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概念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19:0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概念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體育概念論文

篇1

1.體育從二戰以來有了很大的發展,一大批理論和成果涌現出來,但相對于其他的成熟的學科來說體育還很年輕,體育學還沒有奠定真正的基礎,也沒自己固定的研究方法,主要還是借鑒其他成熟學科的方法來研究體育。這樣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借鑒其他學科來研究體育的人,最后成了他所借鑒學科的人。

2.體育的概念不清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體育概念劃分得不明確,致使這個領域的一些下屬學科的劃分不清楚,有互相重疊的現象,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不明確。第二,由于體育概念的不清楚,致使整個體育體系的建立有混亂。第三,由于體育概念的不清楚,致使我國體育與世界的接軌有障礙。

二、近25年來體育概念的發展狀況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曾較大規模的對體育的概念研討了3次,即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20世紀80年代初,確立了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確立了體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確立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在體育中具有高度的統一性。

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20世紀80年代初,確立了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1980年,《成都體院學報》第一期發表了胡曉風先生“關于體育科學體系的若干問題”的文章,將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教育的組成部分,確立、提高了體育的社會地位。最大的貢獻在于肯定了“人”的價值。1982年6月,林笑峰先生在《體育和體育方法》中對體育的定義,對于當時的學校體育是有貢獻的,這種定義把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分開,為體育教學在學校中爭得了一席之地,對于后恢復學校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學校體育面向全體學生,并增強學生的體制,但把體育只當作體質教育,應該說是很不全面的。這種思想與同期日本有些學者的觀點有相似之處。1983年,《體育科學》第二期發表了劉秉果先生“體育概念應如何確定”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從《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詞典》中引得體育條,也是把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確立了體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在這一階段對體育概念的研究,從三本比較權威的著作中,即1986年3月第三次印刷的《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1988年8月曹湘君先生的《體育概念論》和1988年3月第3次印刷的高等教育出版社《體育理論》中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特點:1.在中國大體育概念已經確立,包括體育(狹義的)、競技運動、身體鍛煉和身體娛樂。盡管這種不合邏輯的劃分遭到任海先生等人的批評,認為“這種不合邏輯的劃分將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人為的割裂開來看,歪曲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這種批評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對的,但遺憾的是中國體育界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較好代替這種劃分,并能讓大家接受的新的劃分方法。2.體育概念的內涵擴大。3.把體育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進一步提高了對體育的認識水平,即體育在社會中的地位。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確立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在體育中具有高度的統一性。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體育概念》,對體育定義得相當全面,突出特點是:1.既肯定了人個體發展,又肯定了社會對人發展的社會需求,二者具有高度的統一性。2.注重人健康的生物觀、心理觀和社會觀的統一。3.這個定義是以日本、美國、前蘇聯等學者在體育的:“育人機制”的基礎上定義的。4.將體育歸入教育、文化、社會現象之中。1999年,在《體育與科學》第2期,韓丹先生發表了“論中國體育:一分為三”的論文,較全面地對體育及進行了定義,并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體育概念的文章。但對體育的定義不夠準確,并且有用被定義概念解釋想要定義概念的情況。

由于中國對國外有關文獻研究的滯后性,國外對sport的定義仍基本延續了歷史的定義方法。這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國外以前對體育概念的研究較深入,因此,才具有如此好的穩定性。通過以上對我國體育概念的歷史研究可以看出:1.體育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擴大。2.研究體育概念的視角逐漸擴大。但也不難看出研究中對體育的概念定義得過于籠統、宏觀、不具體、針對性不強,經常用一個統一的概念概括了所有體育的組成部分,對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等方面的關系界定不夠清楚,對體育的上位概念及最鄰近的屬概念界定含糊,對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culture;sport;athletic等都翻譯“體育”不夠準確。

三、結論

對中國體育概念的歷史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體育是文化、教育的組成部分。2.體育的內涵隨社會的發展逐漸擴大。3.“人”成為體育的主體,成為具有社會性和個性的統一體。4.研究體育概念的視角逐漸擴大。5.注意到了體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聯系,同時也關注體育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研究。

存在的不足之處是:1.研究不夠深入,缺乏研究的思想基礎,研究結論不夠確定,反映體育的本質不夠。2.對國外資料的理解不夠精確,對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culture、sport、athletic等都翻譯成“體育”,不夠準確,并且研究滯后。3.對國外的學習借鑒,多于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創新。4.概念定義的過于宏觀、籠統、不具體、針對性不強,經常用一個統一的概念概括所有體育的組成部分。5.對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等方面的關系界定不夠清楚。6.對玩、游戲、休閑、娛樂、身體教育、sport、競技、工作之間的關系研究不夠深入。

四、建議

1.中外體育概念的研究應具有互補性。中國在學習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要深入研究,不斷創新,有獨立的見解,為世界體育的發展作貢獻。

2.中國對體育概念的研究應不斷具體化,加強研究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3.中國對體育概念理解的內涵不斷擴大,要界定組成部分及其之間的關系。并應該注意這種趨勢,避免內涵擴大給體育造成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董杰.對近25年來中外體育概念研究的比較.體育與科學,2001,(2).

[2]李慧萌.從邏輯學的角度對體育定義的重新審視.皖西學院學報,2005,(2).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改理念;融合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模式,注入新的內容,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可見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構建效率,培養學生崇高的人格,美好的情感,堅韌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為此教師在課堂上也應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實施研究性教學法,打造其樂融融的民主課堂,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集中注意力,沐浴在真善美的人文環境中,獲得潛移默化的教化。現筆者將針對“當前形勢下應如何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新課改理念融為一體”進行相關探究。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必須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因為民主與和諧的氛圍是高效語文課堂的重要指標。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尤為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以此提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進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比如,在講授《雨點》這一課程時,在講課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同學們,為什么雨點從天上落下來的時候大小都差不多,但是當它們落在了不同地方的時候,就發生變化了呢?”這個問題一被提出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起來了。為什么當雨點落到小溪里的時候就是散步,落到池塘里的時候就是睡覺,落到海洋里的就變成了跳躍,落到江河里就變成了奔跑呢?我并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多的講述,而是先開啟優美的音樂,然后再分別配上小溪、池塘、海洋、江河的照片,讓同學們通過對動畫的觀察,來對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同學們在看完動畫后,好像都明白了過來,十分踴躍的舉手回答我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法,顯示出了教課的民主性和和諧性,同時,在這樣的課程中,學生不僅得到了知識,而且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還深深的體會到競爭、合作、成功的樂趣,進而提升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在授課的過程中,營造出一個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積極討論的過程中,挖掘出了自身的潛力、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顯示出了自己的個性,而且在提升學生自身素質,體會成功的快樂等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把課程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著和他人不同的生活經歷,都有著自己所特有的生活經驗。比如我在講授《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我沒有直接進行生硬的講課,而是首先播放了一段美妙的音樂,音樂中有翠竹在風中搖擺的沙沙聲,有泉水流淌的叮咚聲,有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的鳴叫聲。當音樂播放結束后,我讓所有的學生都根據剛才聽到的音樂,描述一下出現在他們腦海里的畫面,而學生也都踴躍的表達出自己腦子里的畫面,回饋給我的也是美麗的春景。在他們學習積極性高昂的時候,我讓他們描述一下,他們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在經過優美音樂的感染和熏陶后的學生,都積極的回答我的問題,有的說春天就是小雨瀝瀝,萬物發芽;有的說春天就是小草發芽、遍地開花;有的說春天是百鳥爭鳴、冰雪融化;還有的說,春天就是在草地上放風箏;說春天就是光著腳丫在村口玩耍等等。通過營造出這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把課程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對自己生活中的經歷進行回憶,對課程內容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整個課程的授課氛圍也是非常好的,學生們不僅敢于思考、敢于發現,說出自己心中的不同想法,而且經常會有很多好的創意出現在課堂中。

三、在閱讀教學中讓朗讀和說話訓練有機融為一體

閱讀教學中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務必改變閱讀教學的方法。然而一些小學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總是一味采用朗讀教學法。為了“閱讀”而進行閱讀教學。很顯然這些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目的認識不夠清晰。從語文角度而言,閱讀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能豐富學生的知識,令其談吐優雅,表達流暢。這本應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可是在實踐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卻偏離了這一軌道。而當前教學改革中的新課改理念則一針見血地認識到這一問題,并一再強調: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著重通過引導啟發的方式,創設合作交流的情景,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抓住重點,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態度和語言習慣,讓朗讀和說話訓練有機融為一體。比如,在講授《狼和小羊》這篇文章時,講授到文章結尾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指導后,就立即開始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對故事的結尾進行續寫,讓他們通過他們自己的想象寫出大灰狼是否吃掉了小山羊?在課堂上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極大的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很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路也被拓展開來。而且學生們的想法也真的可以稱得上充滿創意,在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思路也十分的清晰。有的學生說道:“大灰狼太壞了,小山羊性格那么的溫和可愛一定不會被大灰狼吃掉的,大灰狼在吃小山羊的時候,肯定會因為不小心而掉到河里被淹死。”還有的學生的想法就更具創意了,說道:“在大灰狼吃小山羊的時候,小山羊的爸爸把小山羊救走了,然后大灰狼在追他們的時候,被獵人打死了”

可見,學生在說話訓練過程中不但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而且善惡觀點十分鮮明,通過這種朗讀、說話、情感熏陶的方式既能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又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再比如在給學生們講授《坐井觀天》這一課時,在講到小鳥要青蛙從井里面跳出來的看看的時候,我突然針對這句話,提出了一個問題:“大家想一想,這只青蛙會不會從井里面跳出來看一下呢?”聽到我問這樣的問題,學生們都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都進行著激烈的討論,搶著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有的學生說:“青蛙是人們的好朋友,是非常聰明的,在聽完小鳥的話后,就立即從井里跳了出來,然后就看到了非常廣闊的藍天。”還有的學生說:“青蛙不會相信小鳥說的話,不會從井里面跳出來。它會對小鳥說:“你這只愚蠢的小鳥,不要忽悠我了,我是不會聽信你說的話從井里跳出來的。”可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多么的風趣,卻又合理呀!通過使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式的說話訓練,不僅讓學生對所學習的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立即,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水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朗讀訓練和說話訓練合理的聯系起來,才可以真正的發揮出這種授課方式的效果。有一句古語說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多次的朗讀才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說話訓練只有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進行,否則猶如空中樓閣,毫無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力倡導新課改理念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徹底摒棄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正確認識語文教學的本質,對學生實施與時俱進的語文教學法,注重培養其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此方能獲得優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