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計量學范文
時間:2023-03-15 03:39: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獻計量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文獻計量學;研究工具
〔中圖分類號〕G250.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2-0101-04
文獻計量學研究源自1969年,是美國目錄學家Alan Pritchard提出的將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運用于圖書及其他交流介質的研究的一門學科[1]。它是以文獻體系和文獻計量特征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學、統計學等的計量方法,研究文獻情報的分布結構、數量關系、變化規律和定量管理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2]。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可定量地、深入地揭示學科動態發展變化規律,是科研人員和信息服務人員深入研究學科或專題的好方法。
進行文獻計量學研究過程中,為保證統計文獻全面系統[3],需要對源于不同數據庫文獻進行檢索、匯總,因而會產生大量的文獻數據,以往國內由于缺乏文獻數據歸總和統計的簡便工具,導致文獻計量學研究工作中存在著文獻匯總困難、統計的文獻數據不全面、統計方法繁瑣等問題。基于上述困難,目前我國公開發表的文獻計量學研究文章所研究數據來源僅是單種期刊[4-6]或少量期刊或單個數據庫[7-16],少量源于多個數據庫。文獻收集齊全的文獻計量學分析研究所用的數據歸總后還要借助其它軟件[17-20]才能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操作過程比較繁瑣。
本文介紹了在文獻計量學研究中,如何巧妙利用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21](簡稱NE,下同)對源于多個數據庫的大量文獻進行歸總、統計和分析,解決了以往文獻計量學中存在的文獻匯總困難、統計的文獻數據不全、統計方法繁瑣等問題,為文獻計量學研究探索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新工具。
1文獻管理軟件NE及其文獻計量學分析功能的介紹NE是北京愛琴海軟件公司開發的文獻檢索與管理系統,其核心功能涵蓋“知識采集、管理、應用、挖掘分析”等知識管理的環節。利用NE平臺可把源于不同數據庫的信息集中起來進行管理,保證了統計信息的全面性、系統性。在對文獻信息進行全面匯總的基礎上,再利用NE提供的信息統計功能對所采集的大量文獻信息進行分析統計。
2如何利用NE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
2.1建立專題數據庫
本文以“基于NE的文獻計量學研究”為例闡述專題數據庫的建立過程。在新建NE數據庫前,先在電腦磁盤中建立一個文件夾,用于保存所有關于文獻計量研究文獻信息資料。然后利用NE的“新建數據庫”功能建立了一個名為“基于NE的文獻計量學分析”專題數據庫,將其保存至磁盤中的“基于NE的文獻計量學研究”文件夾中。為了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數據丟失,研究者既可利用NE的“數據庫備份”功能備份自己建立的專題數據庫到目標文件夾中,也可選擇“打開數據庫時備份”或者“關閉數據庫時備份”進行備份。
NE題錄信息的采集有3種方式:一是過濾器導入方式;二是聯機檢索方式;三是手工建立方式。“過濾器導入方式”是指將數據庫中檢索出來的題錄信息通過NE“導入題錄”功能進行批量采集,該方式信息采集速度快、內容全面,適合大批量的文獻題錄信息采集。“聯機檢索方式” 指利用NE內置的常用數據庫檢索連接文件直接在線檢索數據庫,批量生成題錄信息,該方式簡單、省事,但受網絡環境影響較大,適合在網速較快的情況下進行大批量題錄信息采集。“手工建立方式”是指用手工輸入的方式建立題錄信息,該方式效率低、繁瑣,不推薦使用。
由于從各大數據庫導出的文獻信息格式不盡相同,使用“過濾器導入方式”采集題錄信息時,不僅要選擇適當的題錄保存格式,還要選擇與題錄保存格式相匹配的過濾器。筆者實踐經驗表明: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庫(簡稱維普,下同)可選擇全紀錄格式保存;CNKI在總庫中信息保存時選擇“自定義”字段全選格式,在信息導入時選擇“CNKI-Export(custom)"過濾器;萬方學術期刊庫(簡稱萬方,下同)以NE格式保存較好,導入題錄時用NE-萬方過濾器;SciFinder(CA)在信息保存時選擇“Tagged Format.txt”格式,導入時選擇“SciFinder”過濾器;三大農業數據庫(Agris,Agricola,CABI)、EI、SCI在保存時選擇RIS格式,在信息導入時選擇RIS過濾器。研究者若熟悉過濾器的編寫規范,最好在數據庫中選擇最全的數據保存格式,并根據需要利用NE中的過濾器管理功能編輯出與全紀錄格式相匹配的過濾器,這樣導入NE后的信息內容比較全,不用在題錄信息導入后還考慮缺失字段補全等問題,簡化數據處理過程。
2.3文獻的除重
文獻的惟一性是正確進行計量學分析的基礎。由于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文獻范圍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因而源于不同數據庫的NE中的信息也會有重復的內容。在NE中可直接利用“查找重復題錄”功能對所有的信息進行除重,保證單一信息的惟一性。在的過程中,待的字段可根據用戶需要而個性設定,NE默認的字段有題錄類型、作者、年份、標題4個字段。選擇好目標文件夾、字段及選項內容后,直接點擊“查找”即可對目標文件夾內容進行查找,見圖1,而后直接一次性刪除重復內容即可。
11圖1NE中文獻的除重11
2.4文獻題錄信息的適當修正、補全
主題統計和分析是文獻計量學研究的重要指標之一。導入NE中的所有文獻題錄均無主題字段,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時,可通過關鍵詞詞頻統計,或者通過閱覽全文自行對研究內容做人工判定,對主題字段進行補全后才能進行主題分析。建議研究者先用NE對關鍵詞進行詞頻統計,觀察統計結果中同義詞情況,再用NE的批量替換功能把所有同義詞均替換成其中的一個同義詞,而后利用NE統計功能進行統計,在整個統計過程中,盡量減少人工逐條修正工作,多利用計算機及NE各種功能對信息進行處理,既減少了操作的繁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減少了信息信息處理的失誤率。為了便利研究者對全文進行閱覽以便準確把握文獻主題,也為了以后更方便管理和查找文獻,NE中的每條文獻最好都有鏈接有PDF或CAJ等格式的全文。全文可通過數據庫下載后保存在“課題文件夾”中,最后利用NE“批量鏈接附件“功能來批量鏈接,但這個工作量比較大,耗時較長,過程繁瑣。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本文作者通過實踐摸索出了一個省事、省時的全文鏈接辦法,下面以CNKI為例來闡明全文直接下載、鏈接過程:全選NE中的所有需要下載全文的文獻檢索(工具欄)下載全文選擇全文數據庫CNKI點擊下載之后,NE會自動從數據庫中批量下載、鏈接全文,而后研究者只要保證網絡暢通即可,不用再理會下載過程,等下載完全后關閉下載平臺即可,見圖2。研究者可酌情決定具體從哪些數據庫下載全文。
2.5對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
NE提供了一個“文件夾信息統計”功能,利用此功能可對文獻進行計量學統計、分析。NE中設置的可統計字段包括文獻類型、作者、年份、期刊、作者機構、主題、基金類型等共有55項,研究者在實際統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分析需要選擇合適的需要的字段,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增添統計字段。在NE操作界面,選中需要進行統計分析的專題數據庫,在工具欄打開文件夾,選擇文件夾信息統計,系統會彈出一個文件夾統計信息界面,研究者在界面“字段”欄內可根據需要,選擇題錄類型、作者、年份、期刊等字段,點擊統計,NE會自動對所選的專題數據庫中的所有內容按需要分析,見圖3,利用word或EXCEL對統計結果進行表、圖表示。
文獻計量學分析通常會以圖或者表的形式把信息內容表達出來,以方便研究者或讀者進行直觀的理解和分析。在NE中,統計后的數據可以以“另存為”(見圖3)的方式保存在課題文件夾中,而后再直接導入EXCEL或word中根據研究者的需要以圖或者表的形式表示出來,示例見圖4。圖4是本研究者通過NE對源于三大中文期刊數據庫:維普、CNKI及萬方中研究文獻計量學的4 296篇期刊論文的年份統計。由圖4可以看出:我國自1981-2011年30年期間,有關文獻計量學分析的文獻發文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發文量在2010年達到歷史最高,共有488篇,說明我國研究者越來越認識到利用文獻計量學深入研究學科或專題的重要性。同理,研究者還可以通過NE對作者、期刊來源、基金類型、作者機構、主題等內容作系統而方便的統計分析,為科研工作者深入地認識和研究課題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深度的文獻信息服務。
圖4我國有關文獻計量學研究的年度發文趨勢
3展望
利用文獻管理軟件NE對海量信息進行有效歸總和統計分析是一種進行文獻計量學研究的方便的、行之有效的新工具。它的使用讓文獻計量學的研究不再是繁瑣的、屬于少數人的專利,任何研究者都可以利用它來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課題或專題進行高質量的文獻計量學研究。高校信息服務人員更應該充分利用NE這一功能來有效提高科技查新、專題服務、讀者培訓等信息服務,拓展信息服務深度,并借助NE便利的文獻歸總和數據統計功能撰寫出更多的有關專題或學科的文獻計量學研究的文章,在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的同時為我國文獻計量學研究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A P.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69,25(4):348-349.
[2]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
[3]董琳.學科評價之文獻計量數據準備[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6):49-52.
[4]唐紀元,尹衍玲,李娜.《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07至2009年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1,(1):108-111.
[5]趙瑩,張家琦,郭向飛.2008~2009年《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文獻計量學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2):81-83.
[6]高丹.2009年《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70-73.
[7]朱巧玲,李瀟捷,指導,等.1999-2009年國內神經性皮炎文獻計量學研究[J].河南中醫,2011,(3):302-303.
[8]趙慶齡,路文如.中美土壤重金屬污染超富集植物文獻計量分析——以印度芥菜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1,(4):370-375.
[9]張稚鯤,李文林.古籍數字化建設的文獻計量學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2):45-51.
[10]張燕,王婷,孫成權,等.國際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研究文獻計量分析報告(2003-2008年)[J].地理科學進展,2011,(3):369-378.
[11]管永昌.基于CNKI的我國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研究文獻的文獻計量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8):25-28.
[12]孫涵雪,劉旭峰,許昌泰.PubMed數據庫中(1979~2008)飛行員與心理療法文獻計量學分析[J].醫學綜述,2011,(2):297-300.
[13]李紅閣,呂建新,倪崖.1989-2009年國內白癜風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1,(1):90-92.
[14]查先進,曹晨.近20年我國信息資源配置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0,(20):6-10.
[15]周宇梅,王麗琳.2001-2005年我國保險學文獻計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7,(3):137-139.
[16]唐勇.我國圖書館虛擬咨詢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現代情報,2011,(1):97-99.
[17]馬秀文,和艷會.采用文獻計量法分析我國蝴蝶蘭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安徽農業科學,2011,(6):3761-3762.
[18]張曉鵬,朱曉宇,劉則淵.國際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117-121.
[19]鄭巧玲,黃漢林,黃永順,等.從文獻計量學角度評析國內三氯乙烯職業病危害防治研究狀況[J].中國職業醫學,2011,(1):17-20.
篇2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也是導致慢性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病程10年以上者約50%并發DN,每年新增終末期腎病中DN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于2001年組織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近10年的24 496例住院DM患者并發癥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住院DM患者中并發腎臟病變者占33.6%[2]。因此,對DN的防治已經成為當前糖尿病和腎病學者們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2000年以來有關糖尿病腎病的文獻進行了統計分析,從文獻計量的角度揭示國內DN的研究狀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主要采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自科)作為檢索對象。
1.2 檢索策略
進入上述數據庫頁面,輸入題名為“糖尿病”,同時設定關鍵詞為“腎”,檢索時間范圍是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對檢索到的文獻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和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統計分析
2.1 發表年度與論文數量
通過上述方法共檢索到文獻7 816條,文獻量從2000年的352篇增加到2008年的1 445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以年度為自變量X,發文量為依變量Y,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P=0.00<0.01,兩者之間存在極顯著線性回歸關系,回歸方程為:Y=145.13X+141.11。以此可預測未來數年中該研究領域的文章發表量。
一門學科的興衰動向與其表達科學成果的文獻數量和文獻內容結構緊密相連,并且呈某種相關性。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預測,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DN都將是一個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這主要是由于國內DM患病率日益增高,DN發生率也相應增加,無論是給家庭還是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亟待加以控制。
2.2 各雜志發文情況及被引用情況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發文數量居首位,排名前10名的雜志共發文810篇,只占文章總量的10.36%。可見這類文章的登載集中程度不高,有約90%都分散在其他雜志上。排名前10名的雜志中,只有3種是中文核心期刊。由此分析這一領域論文研究的總體水平也不是很高。見表1。表1 2000-2008年CNKI數據庫DN文獻發表量前l0名的雜志(略)
選取2000-2008年間在CNKI數據庫中被引頻次居前50位的文獻(包括排名并列的數量共有614篇),對不同雜志的篇均被引頻次進行分析,列出被引前10名的雜志,見表2。表2 2000-2008年CNKI數據庫DN發表文獻引用頻次前l0名的雜志(略)
從表2可以看出,這10種雜志中發表的文獻受到了同行更多的關注,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有6種,可見中文核心期刊受關注的程度明顯大于非核心期刊。表1中的非核心期刊雖然發文數量多,但因為研究水平、論文質量的原因,受關注程度普遍不高。此外,發文數量和引用頻次都名列前10名的雜志是《中國糖尿病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說明這兩種雜志是糖尿病腎病研究領域的重要交流平臺。
2.3 基金資助情況
統計顯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文數量遠遠領先于其他基金資助的發文數量而居首位,前3名都是國家資助基金。發文數量的多寡同各類基金的資助力度有關,國家基金資助力度大,資金充裕,研究內容豐富深入,因此發文數量多。地方資金資助有限,限制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因此論文數量較少。數據也反映了國家對DN研究的高度重視,預示著該領域在現今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國家的一個重點資助方向。見表3。表3 2000-2008年CNKI數據庫DN文獻發表量前l0名基金資助情況(略)
2.4 發文機構情況
(見表4)表4 2000-2008年CNKI數據庫DN文獻發表量前20名的機構(略)
從表4可見,發文數量進入前20名的機構中40.91%是大學,其余59.1%是醫院。其中文獻發表量居首位的是河北醫科大學,其次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前10名機構中大學占了63.64%,說明大學在DN研究領域是產生成果的主力軍,這同國際上的DM研究趨勢類同[3]。
2.5 研究熱點分析
(見表5)表5 2000-2008年CNKI數據庫DN文獻前20名的關鍵詞(略)
從表5中排名前20位的關鍵詞看,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藥理學、中西醫結合療法、中醫療法等方面,表明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已成為治療DN手段的一大研究熱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對于DN單純用西藥控制血糖,恢復腎功能效果并不理想,且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大。而中醫的標本兼治、全面調養對于這樣的慢性疾病正好對癥下藥,因此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日益受到學界的青睞。
3 討論
從對以上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 DN都將是一個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也是國家的一個重點資助方向,尤其是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更是日益受到重視。但是這一領域論文研究的總體水平亟待提高。
近5年來,大學已取代醫院成為DN研究領域產生成果的主力軍,這同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的資金、政策的偏向是分不開的。而本應是重點成果出產機構的科研院所卻榜上無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現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在科研院所的政策導向、制度建設、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凸顯的一系列問題,正是這些問題,限制了科研院所學術優勢的充分發揮,直接影響其成果的產出。
參考文獻
[1] 阮 昱.糖尿病腎病的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3,23(1):58.
篇3
〔關鍵詞〕知識管理;高校;信息化;信息化規劃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34
〔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5-0151-04
21世紀高校的教育事業,信息化工作有著顯著的成績。高校信息化體系已初見規模,各個管理部門也非常重視信息化規劃工作,不僅僅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有著較大的投入,部分高校還制訂了適合自身信息化發展的短、中和長期的規劃方法,此舉動使得高校信息化的內容趨向逐步地完善。由于高校信息化是比較創新的舉措,國內、國外還沒有一個比較成熟的理論和通用模式,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全面地、透徹地對高校信息化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制定符合實際的規劃方法。與此同時,人們對知識管理、組織學習以及學習型組織的熱情和興趣顯露出高漲的趨勢,利用基于知識管理的方法進行相關的指導會使得高校的信息化規劃有更好的績效,對于提高高校的競爭力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隨著高校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信息化帶來的約束也日益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普遍關注。目前,我國高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都集中在對硬件設施建立和完善工作上,如: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信息服務系統、開發應用支持系統等。基本網絡服務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務和實現上層網絡應用所依賴的基礎服務(如域名服務、目錄服務、認證系統等)。應用支持系統是高校信息化的核心成分,包括學籍管理系統、數字化圖書館、遠程教育系統、高校教務管理系統等。雖然已有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已有成效,但就真正高校信息化知識方面還是比較薄弱的。因此,本文首先通過對目前各個高校在進行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指出問題原因所在,然后引入知識管理的思想原理,并按照信息化規劃的不同階段分化給出相應的問題解決方法,提出基于知識管理的信息化規劃方法。
1高校信息化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高校信息化實施的現狀來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1思想觀念傳統
傳統的高校信息化圍繞著圖書、課件、視頻教學、辦公、教務等硬件要素發展,缺乏對軟件要素的關注與研究,未掌握高校信息化中知識的精髓,即面向知識資源的開發與共享。信息管理是較早被人們所認知的,很多人會誤將知識管理當作是信息管理分支的一種細化,對知識管理的關注度較小。當人們逐漸開始認識知識管理的時候,也只是表面的了解,對知識獲取、傳遞和利用等過程的掌握較少。
12規劃不完善與績效不明顯
高校對信息化沒有整體、系統、全面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基礎項目性的臨時工作上,阻礙了進程的開展,未能制定出總體規劃方案,使高校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目標性和統一性。雖然高校已建成網絡中心,但因規劃中存在觸及不到的問題使實際的高校信息化實施效果并不明顯。
13忽略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包含原則、信念、經驗、觀念、判斷力、總結和價值觀等高度總結的知識。因其特有的存在形態,使其受到的關注度較低,同時高校也沒有對隱性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忽略其重要性,使隱性知識顯性化這一重大目標成為空話,將高校信息化規劃的腳步放緩甚至處于停滯狀態。
高校在信息化建設上過度追求短期目標績效,即希望能在短時間即見成效,將工作重心放在硬件設施開發與建設上。致使軟硬件投入失調,網絡利用率較低,各方面的資源不能進行整合分配。同時,我國高校未能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實現知識管理系統和共享型交互式技術平臺。由于缺少這一平臺,各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類型各異、來源不一,可共享知識資源無法錄入或重復錄入,給系統運行帶來負擔,形成信息孤島現象。
15缺乏組織保障和管理措施
首先,考慮到高校管理體制是科層等級管理制度[1]。這樣的制度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點,如:組織結構的僵硬化、等級制度森嚴,缺乏活力和創新力。以擁有行政權力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會影響知識共享組織文化的形成,造成對行政權力的過分關注與追求,相對地會分散對組織內部的知識或學術權力的注意力,阻礙了高校中隱性知識顯性化進程。其次,在知識顯性化方面普遍存在著運用激勵手段不妥的狀況,對教師這一職業有著過高的期望,將高校知識主體當成單純的“經濟人”,并以這一假設為前提對其進行激勵,這樣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2高校信息規劃中的知識管理思想
知識管理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屬于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的一種[2],是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的一個熱門話題。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調用組織或個人已擁有的但未被察覺的知識資源。其顯著的兩個類別是:知識創造和知識利用。
21知識管理的過程
知識管理是將管理的重點集中在知識層面上,經過對知識的全面、系統的應用,最終創造出新的知識。作為一種管理的策略,能在恰當的時間之內,將正確的知識傳達給確定的人,并且可以協助人們進行生產、共享、應用以及創新知識,如圖1所示。
22知識管理的對象
知識資源作為知識管理的對象,存在于無數獨立的個體之中。其核心是將無數獨立個體的知識資源傳播給其他人。學者們曾在著作中提及到“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個概念。顯性知識是指比較規范化、系統化的知識,易于溝通和分享。隱性知識是指高度個人化的知識,難以尋求并實施規范化,根植于行為本身和個體所受的環境影響,不易傳遞給他人。如:存在于成員頭腦中潛在的想法、直覺和靈感。顯性與隱性這兩種性質的知識之間也存在著相互關聯的關系,如圖2所示。
311高校信息戰略規劃
高校信息戰略規劃是從信息化角度出發,描述高校的戰略與管理活動,并給出信息化戰略實現的具體方式方法。這一過程不是選用一般在企業信息化規劃中使用的戰略地圖和平衡計分卡等方法,因為以上這兩種方法會分解流程中的業務戰略,缺乏統一性、系統性,使規劃戰略目標繁瑣且不易于實施。根據高校自身發展現狀和戰略目標、使命、愿景等的差異或特點,實施結合信息戰略指導與績效指標分析法,再配合關鍵成功因素法,可以準確地抓住問題關鍵所在,更好的解決信息化過程中的戰略制定等諸多問題。
312高校信息資源規劃
高校信息資源規劃是對信息資源的采集、處理、傳輸、利用的全面規劃。目的是建立高校標準數據庫和相關數據庫系統,形成穩定的高校信息化數據。信息資源必是可描述的,且適應于信息技術的特點。由于知識管理中隱性成分難以識別,使得規劃進程受阻。因此高校應將那些可被利用的隱性知識顯性化、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易于溝通和分享。在具體規劃過程中,由于對于隱性知識的管理屬于對思維活動的管理,對于技術設計人員外的管理者來說,較難用數學方法或邏輯數據庫設計規劃方法去簡單的描述和理解,所以沒有使用數據流圖、E-R圖等方法。而是需要通過需求收集、數據需求分析與優化的思維順序導圖,使信息資源規劃更具邏輯性。
313高校信息系統規劃
信息系統規劃的目的,是形成適應高校戰略發展的信息系統框架,主要由信息系統、程序、子程序以及通用模塊組成。結合系統結構設計方法,對系統功能需求分析,完成系統結構體系建模,建立高質量知識管理平臺[4],并實行有效維護措施。信息系統規劃的重點是要防止形成各個部門或是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5]現象。
314高校信息能力規劃
信息化能力是高校信息化中的一種組織資本。在高校信息能力規劃過程中,依據各高校的現有信息化能力水平,制定一系列行動計劃,以達到提高和完善。可利用雷達圖分析方法,準確地找出需要提升和改善的部分。雷達圖的維度可根據不同的能力指標確定。同時,可通過對高校組織中成員的信息能力進行信息化文化教育來培養。
315高校信息管理運營規劃
信息運營管理規劃通過管理的方法來激發高校信息化能力,然后將信息化能力轉化為價值。傳統高校內部組織結構存在教職員工與領導之間、教職員工與教職員工之間的等級差別,使得知識、意見和建議的傳遞是通過逐層匯報來完成的,這樣給隱性知識的流動與轉化設置了障礙。在具體規劃過程中,重點應放在將知識管理工作中各項流程按照流程管理的方法,形成規范化的流程管理體系,可以更新或重組管理機構與組織,以達到良好的信息管理運營的目的。
32用知識管理推進高校信息化規劃
針對上述高校信息化規劃過程中的各個部分,以及高校信息化進程中的問題,使用基于知識管理的理念指導,并配合上述規劃內容階段中已選取的信息化規劃方法,制定基于宏觀角度的實施推動高校信息化規劃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321戰略管理思想指導與績效對比
通過確定信息資本的管理思想戰略,清晰地標明高校信息化戰略定位和總體信息戰略目標,以便后期進行績效對比。運用關鍵成功因素法,明確優化與提升戰略目標的重點。知識以人為本[6],以“人本管理”理論為中心,執行知識管理戰略指導,進行目標制定和績效指標對比分析,促進教職員工與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隱性知識[7]。在高校中使用各種辦公、信息管理的相關軟件、發展網絡課堂、舉辦培訓講座,宣傳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準確辨識出潛在知識提供者,根據他們提供的知識進行辨析、篩選、分類、總結,得到能在高校信息化規劃中運用的知識,從而解決知識資源共享、信息安全等問題。
322知識資源收集與分析
通過制定需求調研計劃、現場調研、資料收集,來獲取現有的數據、管理方法、教學成果等,作為實施規劃使用的基礎。然后進行數據需求分析,職能域分析、知識資源規范化,不斷挖掘整理隱性知識,并及時把已被顯性化的知識編碼分析、優化后存入高校知識庫,易于今后進行數據建模使用。
323建立知識共享型管理平臺
高校應利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和Internet網、以太網、群件、知識庫、數據挖掘、web技術等來建立基于知識共享的知識管理平臺,有效地顯性化教職員工的經驗、訣竅,并實現交流與共享,以提高知識傳播效率和知識創新速率,如:實現類似尋人數據庫、專家網絡系統、知識地圖功能等,讓教職員工和學生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擁有某種隱性知識的人員,還可通過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工具使分處異地的人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消除距離所造成的溝通障礙[8]。
324提高成員信息能力
組織和人員是信息化建設最根本的能力,是規劃過程中必須提升的[9]。通過外聘等方式招募類似知識信息參考咨詢員和信息管理工作人員,通過利用他們提供的初步知識搜索建議和指向,再與各學科的專家進行溝通和知識審閱,并挖掘他們擁有的隱性知識,如:尚未公開發表的文章、具有價值的教學資料,平時開發的技術類作品等,從而提高知識共享度與個人的信息能力。
325重組管理機構并設立知識共享指標
知識管理要求打破傳統設計方案,建立知識型高校組織結構,實現管理層的縱向縮減和管理人員的全面精簡,使教職員工把個人和學校的發展連接起來,保持積極性和創造激情,不斷進行知識交流、轉化、共享與創新。設立教師考核知識共享指標,讓知識所有者意識到與他人共享知識比永遠存貯在自己頭腦中更具有可行價值;還可以建立一套教職員工愿意開發、傳播和分享他人知識的激勵機制,以促進高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大力推進知識創新[10]。
通過以上所論述的,給出了對應不同規劃內容中高校信息化存在的相應問題的解決方法,更加合理的為高校信息化制定基于知識管理的發展方向,通過以上的方法不斷的實現高校中隱性知識的挖掘與管理,更好的完善高校信息化進程。
4結語
高校信息化規劃管理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通過全面的分析總結來看,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困境,缺乏必要的相關知識管理理論的支撐。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再加之知識管理有著其顯著的優勢,因此將高校知識資源中的隱性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必將取得長足的進步。高校信息化規劃是一項全面、系統的活動項目,通過在信息戰略規劃、信息資源規劃、信息系統規劃、信息能力規劃和信息管理運營規劃五個過程進行合理規劃方法的選取,制定與之相對應的實施建議與計劃,實現解決高校在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信息化規劃方法方面的存在問題,為今后高校信息化發展提供指向與幫助。
參考文獻
[1]韓嚴.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25(2):74-75.
[2]楊菊洪.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檔案管理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145-146.
[3]樊海云.信息化規劃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65-155.
[4]張新麗.基于知識管理的高校管理初探[J].現代經濟信息,2010,(23):94.
[5]蔣雅靜.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初探[J].商場現代化,2005,(26):3-4.
[6]卓建霞,潘松華,劉晶晶.基于知識管理理念的高校競爭情報工作機制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9,31(10):23-25.
[7]謝衛忠.實施知識管理加強高校信息化建設[J].中國輕工教育,2001,(1):21-22.
[8]朱良華,張堂云,唐克冰.基于知識管理視角提升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對策研究——以廣西新升格本科院校為例[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174-175.
篇4
科技論文作為科技活動產出的重要形式之一,從側面反映國家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方面的水平[1]。通過文獻計量學研究,可以為學科影響力分析提供依據,在評價科技發展水平、趨勢預測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2]。
文獻計量學就是基于定量數據,用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從宏觀的層面上研究社會的科學能力、科學前沿等,對宏觀科技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參考作用[3]。文獻計量學的原理及方法已在國內外科研影響力分析中廣泛應用[4]。
本文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2006年-2015年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相關領域的發文量變化、研究力分布并通過繪制科學知識圖譜從側面揭示該學科的研究動態。
1 研究內容與方法
本文以科學引文檢索擴展版(Web of Science Expended)為數據來源,對近十年國內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的發展態勢進行分析。發文量、期刊分布等使用數據分析工具TDA;機構、關鍵詞等共現網絡分析,主要采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及其內嵌的可視化軟件NetDraw。
2 研究結果
2.1 論文年度分布
本研究檢索到2006-2015年國內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SCI數據6995條①。由圖1可以看出,近十年來,該學科SCI論文發文量持續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3.95%,與該學科同時段全球SCI發文量增速(5.86%)相比,增幅顯著。
2.2 論文機構分布
國內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科SCI發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機構包括香港大學、中國CDC、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等。這10所研究機構共發表SCI論文3373篇,占2006年-2015年國內勞環學科SCI發文總量的48.22%(3373/6995)。從地區分布來看,上述10個機構中,香港研究機構2家,北京4家,上海2家,湖北和浙江各1家。
為進一步展示國內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的研究機構合作現狀,選擇發文量≥50的機構共46家,根據SCI文獻的機構分布情況構建論文合著網絡(圖3),并使用UCINET 軟件將之可視化。為使圖譜呈現的更為清晰,在進行可視化時,將節點間的鏈接數量(links)下限設置為5,節點的點度中心度(degree)下限設置為5。
繪制科學知識圖譜(圖2)顯示,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及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等幾個合作關系較密切的研究機構。
2.3 學科主題分析
論文的關鍵詞是其研究內容的直接體現,本部分將文獻的高頻關鍵詞作為分析單元,從更小的粒度上分析該學科的研究熱點,圖3表明,國內該學科研究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職業暴露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特征和現狀
圍繞各種職業或環境暴露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分析與職業暴露相關的疾病在不同人群、時間和空間的分布規律。
2)特高發疾病與營養研究
通過對人群的運動、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等行為、BMI指數、等因素的研究,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研究,分析環境、飲食等環境因素對健康或疾病的影響及其防治。
3)特殊人群的健康問題
針對特殊人群或者人群的特殊階段,如少年兒童、孕婦和老齡人口等,研究生命不同時期保護健康和預防疾病等問題。
4)重金屬污染與健康
環境中接觸的重金屬污染主要包括鉛、汞、錳、鎘、鉻、砷和硒等。其在環境中難以降解,并通過食物鏈富集從多種途徑進入體內,長期存在,危害人體健康。
5)大氣污染與疾病的關系
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導致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公眾更加關注大氣中的顆粒物和污染化學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5]。如大氣污染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腫瘤等關聯研究。
6)職業緊張與倦怠
通過評估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工作壓力等職業暴露,開展與職業緊張相關的生活質量、心血管疾病、腫瘤發生率的研究。
3 討論
通過分析2006年-2015年國內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領域公開發表的SCI論文,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國內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的發展狀況及國際影響力,但我國目前的研究內容和機構規模與國際整體水平仍有差距。然而,我國的人群特點和現場優勢并沒有被充分發掘,從而使中國勞動衛生和環境衛生學乃至整個公共衛生學獨有其潛在的發展契機[5]。同時,從國內科研成果的機構分布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學研究中的“馬太效應”[6]。因此,加強經濟欠發達地區、科研能力較弱的研究機構與國內外其他高校或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提高科研團隊的整體實力。
【參考文獻】
[1]雷會珠.基于期刊論文產出科學計量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07): 159-161.
[2]邱均平,段宇鋒,陳敬全,等.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科學學研究,2003(02):143-148.
[3]戴維民.20世紀圖書館情報學[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4]王煜.我國部分高校2008-2012年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D].2014.
[5]鄭玉新.公共衛生、環境衛生與職業衛生領域研究進展[J].科學觀察,2015(05):39-43.
[6]莫頓.科學社會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篇5
關鍵詞:教學質量 量化評估 校正系數 評估軟件
崗位任職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與中學教育、學歷教育差異較大,教學質量也應采取不同的評估辦法。目前很多崗位任職院校都采用量化的辦法進行教學質量評估,這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估量化辦法,對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意識,調動教師教學工作主觀能動性,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也為教師晉級、評獎提供了一定的依據。相反,如果制定的辦法不科學合理,必將挫傷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失去教學質量量化評估本來的意義。
一、現行教學質量評估量化辦法常見的問題
筆者參考國內幾所崗位任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量化辦法,發現它們大多是先分層次(主要包括學生、專家)給教師打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統計與計算方法得出教師授課的最終得分,再進行全單位大排名,最后依照一定比例評出教師的優秀、良好、一般等級別。這種辦法的總體思路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運行當中就會發現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現歸納如下:
(一)學生對教師的評估
學生給教師的評估分數在教師的教學質量量化分值中一般占有較大的比例,現行辦法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1.直接把各班級的教學評估分數計入總分。例如:甲班給任該班課的所有教師的平均分是96分;乙班給任該班課的所有教師的平均分是93分。大家知道,在對全單位教師教學質量評估量化分數進行大排名時,前一名和后一名可能只有零點幾分的差距。如果簡單地把各班級對一名教師的評分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分再進行排序,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果強硬按這種辦法執行,給教師安排教學任務時就會產生挑班現象,給乙班上課的教師一般會很不情愿,上課時一般也會有一定的情緒。
2.把班級所有學生的評估分數計入總分。在實踐中,各別學生很有可能因教學以外的原因,對一個教師打了極端高或者極端低的分數,如果把這樣的分數納入統計范圍顯然是不公平的。
(二)專家對教師的評估
專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量化評估是必要的,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專家一般教學經驗豐富,能看出教師授課的癥結所在,打出的分數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在實踐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1.專家分組不合理。
有的院校出現了幾個專家聽所有教師上課的現象。這就勢必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專家工作量太大,成天為了聽課疲于奔命,而且只聽一兩課,難免以偏概全;其次是專業不通,專家不可能對所有的專業都明白,也就無法給部分教師以有效的指導,打出的分數也不具有權威性。
2.專家組評分標準不同。
專家分組后也會出現如前所述評分標準不一致的問題。即使提前開會統一標準,因專家組成員不同,每個人的把握標準的尺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組標準的偏差。但就一個組而言,評出的分數應該是有可比性的。
(三)其它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執行量化辦法的過程中還可能存在如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影響到量化辦法的科學合理性。
1.評估分值中只有“質”沒有“量”
教師教學工作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不僅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師素質、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因素所代表的“質”,還應該包括教學課時“量”的成分。這在崗位任職院校中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課時量較少的教師,他有充足的時間去備課,可以讓一節課精益求精,比較完美,容易獲得較高的學生和專家評估分數。如果在教學評估量化分值中只涉及了學生和專家評估所體現的“質”的因素,沒有“量”的因素,顯然對課時量較多的教師是不公平的。
2.教學質量量化評估統計手段落后。有的單位仍然使用人工填表、人工統計方法,或者采用手動輸入電子表格再進行的計算的方法,這些手段的效率顯然是比較低的,而且由于工作量比較大,統計人員也難免出錯。
二、完善教學質量評估量化辦法的建議
(一)采用校正系數減少不同班級或專家組評分的誤差
就同一個班級而言,學生對教師的評分是比較公平的,具有可比性。在評價標準一致的情況下,各班級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分的平均數應近似相等,但由于不同班級學生的評價標準不同,實際評分的結果是不相等的,因此,應進行校正。
校正公式如下:
校正系數r=X/xn,公式中x為所有教師得分的平均數(總體平均數),xn為某班級所有教師得分的平均數(個體平均數)。
校正后某教師得分=校正前的某教師得分x校正系數
校正后,打分偏高的班級根據偏高的比例得到合理的降低,打分偏低的班級評估分數也得到合理的提高。校正后的全單位教師的平均分還應該和校正前相同,這個結果很容易驗證和證明,這里不再贅述。
專家組也應采用和上面類似的校正公式,這里不再重復。
(二)統計中去掉班級和專家中偏高和偏低的分數
和一些大賽統分規則一樣,應該去掉一部分最高分和最低分,比較符合實際。一般班級人數較多,可以采用去掉10%的最高分和10%的最低分的辦法進行,專家組人數較少,根據實際情況,應去掉到一個或兩個最高分和最低分。
(三)專家合理分組,聽課后當天進行評估和指導
專家分組后,一是減輕了專家聽課多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方便專家按專業聽課,更加符合實際要求。聽課后應當天就進行評估和指導,比較科學合理。
(四)評估中“質”、“量”兼顧,合理設置權重
篇6
傳統的教學平臺一般都是采用實驗箱的方式,包括很多仿真軟件的使用,基本上都是驗證性實驗,實驗的環境與在企業崗位的環境相差甚遠,導致很多學生覺得在學校學的東西畢業之后基本用不上。對于這一尷尬局面,又考慮到實驗室的資金和空間的局限性,我們這門課程的實驗平臺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展板,數量比較少,例如當前用得比較多的出租車顯示屏、全彩屏、護欄管等,可以拆裝,主要是以參觀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當前一些亮化的應用實體,也可以作為教學的擴展內容。第二部分是32×64的雙色LED點陣屏單元板和實驗箱等,數量比較多,主要是作為LED屏的開發實驗平臺。通過這一部分的開發使學生對LED屏的顯示原理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第三部分是一些散件,例如雙色發光二級管、8×8單色點陣、雙色點陣等。通過對散件的認識測試,進一步加深學生對LED屏的硬件結構的理解。通過這三個部分的教學平臺,學生既能學會理論又能鍛煉實踐,既能立足學校又能接軌企業。
2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組織是由學校的一位專職教師擔任,在教室對學生進行講授、答疑、解惑。理論課和實踐課分開,在教室上一章節的理論課,然后再到實驗室做一次驗證性的實驗,在理論課上以教師為主體學習理論知識,在實驗課上以學生為主體做驗證性的實驗,理論和實踐相分離,導致學生在理論課上覺得枯燥無味,在實驗課上常常又忘了實驗的原理,老師還要再次重復理論課上的內容。學生對單一的聽和單一的做感到枯燥無味,教師也很難根據學生的差異對進度進行調整,導致教學的效率太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已經跟不上高職教育的腳步,我們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1)校企合作:由于高職教育的知識跟隨企業更替得非常快,而我們老師在實踐方面又很難與企業同步,所以我們可以從校外邀請一些優秀的工程師,為我們學生講解工程方面的新知識,彌補我們在校教師的不足。我們這門課的第六章就由兼職教師來講,工程師嫻熟的組裝技術對學生的觸動很深,對以后的工作更有自信。2)網絡教學:由于上課的時間有限,我們教師面對的又是一個班級的同學,所以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同學增加擴展內容的互動和答疑就比較緊張,所以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把一些擴展的內容到網上,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和老師進行互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項目,再按照每次教學的時間把每個項目又分解為幾個任務設計出項目教學方案,把整個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貫穿于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融入了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比如啟發式教學、分組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提問式教學、演講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作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3教學考核的改革
傳統的考核方式基本都是終結性考核,對學生的評價單一,僅僅是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隨著一大批“90后”畢業生走向社會,很多企業都抱怨連連,留不住人,感覺“用工荒”來了。而另一邊是畢業生不斷地換工作,抱怨待遇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準確,缺乏職業素養造成的。所以我們專業課的老師不單單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培養,還要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畢業的時候能夠以積極、慎重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基于以上原因我們改用“過程性考核”。不再把終結性考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把學生在整個項目執行過程當中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也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當中。
4結語
篇7
《零件測量與質量控制技術》(以下簡稱《測量》)[1]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由浙江省教育廳職成教教研室組織骨干教師,按照“浙江省職業教育六項行動”有關精神,結合當地企業實際需求及課程改革成果編寫的,是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2]我校與其它中職學校一樣都大概是從2012年開始增設這一課目的,從全國范圍來看對這一課程的研究與探索也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不如《機械制圖》等傳統課目這么廣泛深入,因此筆者一直致力于本課程課堂教學的探索,以期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將結合三年來的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1 存在問題
《測量》這本教材采用任務驅動模式編排,共有七個教學項目,我們結合本地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五個項目進行教學,通過三年的教學,發現在使用現有教材時具有以下問題。
1.1 內容抽象,不易理解
由于其中很多內容在較早之前的高校教學中也沒有涉及,所以不要說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就是授課老師在備課時也會產生很多困惑。如教材中的公差帶圖、直方圖、控制圖,尤其是后面兩個,內容非常抽象,缺少直觀生動的立體圖示,使教師在講解時口不傳心、詞不達意,而學生理解起來如墜云里霧里。
1.2 概念繁雜,容易出錯
這門課程有許多概念需要記憶,但不少概念相互之間似是而非,非常容易混淆,比如項目一中的幾何參數是:尺寸參數、形狀參數、位置參數和表面粗糙度參數,而技術測量對象是:長度、角度、形位誤差和表面粗糙度,兩者包含的內容相近又不盡相同。還有測量種類中的相對測量和間接測量,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概念。
1.3 缺乏教具,不夠直觀
由于這是本教材首次投放使用,基本沒有相關的教學儀器和配套的教學設備,導致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臺上費力地講解,而學生還是聽得一頭霧水。不僅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更累。
另外可能是編寫這本教材確實比較倉促且有多個編寫者的關系,導致書內出現一些錯誤,或者前后章節內容不一致的問題,這些都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額外的難度。
2 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采取了相對有效的應對策略。
2.1 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人總是會對陌生的東西感到不安,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對教材內容的排列順序作適當的調整。如在提出項目一的任務之后,可以結合學生較為熟悉的鋼直尺、游標卡尺和千分尺,先將項目二中的“長度測量”這一章節內容提上來講授,讓學生從手頭擁有的較為熟悉的測量工具入門,對測量這一課目作逐步深入的了解。教師以這一方式慢慢建立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2 由此及彼,旁征博引
在講項目六“零件的質量控制”這一部分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初中《自然科學》中學習過的電子云:某個點附近的密度表示電子在該處出現的機會大小。密度大的地方,表明電子在核外空間單位體積內出現的機會多;反之,則表明電子出現的機會少。而直方圖主要表示同一批零件在不同的數據組別中出現的概率,就像是正常的電子活動軌跡總是出現在原子核附近較多這一規律一樣。由熟悉的內容帶動學生去學習新的知識點,這一方式比較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2.3 化虛為實,具化內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深刻的認識,必須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多安排課堂測量演示,有條件的話,不妨申請建立課程實驗室,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學生對保證產品質量的尺寸公差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對于幾何公差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這么多機器相似又不盡相同的測量方法和步驟,沒有親身體驗過,只給他們一個感性認識就想讓他們對此有所認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利用豐富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結合學校現有設備以及教師自制的教具,盡可能地使學生對所要掌握的抽象知識點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3 課改建議
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教學過程中還是會出現諸多問題,比如“螺紋的測量”這一項目,學生普遍反映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比較輕松,但“質量控制”這一項目就有不少學生覺得無所適從了,究其原由,主要是這一部分內容與其它課目內容聯系較少且實踐中很少接觸的關系。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測量》這一課目的教學困境,光靠教師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從源頭上即課程改革入手來解決存在的問題。下面從《測量》一線教師的角度談談對這一課目課程改革的一些粗淺看法。
3.1 理實一體,增設實訓體驗
“實踐出真知”,要想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就有必要在在實訓課中增加更加全面的測量內容。筆者了解到,在大部分的實訓課訓練中,我們中職學生普遍能對所加工的零件進行“尺寸公差測量”,卻很少有學生會對零件進行“幾何公差測量”,對此很多學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更不要說進行“對產品質量進行分析和統計”這一教學環節。然而學習我們這一門課的根本目的是應用于生產實踐,如果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這是與我們的認知規律相背離的。當參加高職考的學生坐在教室里全力以赴備戰高考時,還要在教學內容中安插實習訓練是很不現實的,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未雨綢繆,早在高一高二“實習周”訓練中適當加入平行度、垂直度、圓跳動之類的測量內容。如果早些安排我們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那么無論是對分流實習還是參加高職考的學生來說,都是一件相當有益的事情。
3.2 縱橫比較,做好歸納整合
篇8
臨床實踐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是指針對特定的臨床情況,系統制定出幫助臨床醫生和患者做出恰當處理的指導性意見(推薦意見),對于規范臨床實踐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3J0為此,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全面開展了中醫標準化項目。2011年,第一部基于循證醫學方法的中醫臨床實踐指南正式出版了,即《中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Chinese Medicine , EB-CPG in TCM ),也被稱之為“制定指南的指南”,它明確提出了綜合最新研究證據和專家經驗、引人循證醫學的理念方法制定完成的中醫臨床實踐指南。
循證醫學,作為目前最有活力的新興學科,它匯集最新、最佳臨床證據,通過系統、科學的方法理論體系,指導臨床醫療決策的實施。循證性指南的“靈魂”是強調高質量的證據,因此證據的搜集與級別判定和推薦意見的形成是循證性指南制定過程的關鍵。證據質量優劣直接影響指南的質量,而嚴格的文獻評價是對證據質量優劣分析的重要環節。嚴格文獻評價,采用明確的評價原則和科學的評價工具,對已發表的臨床科研文獻從真實性和實用性兩方面進行批評性評價,找出被評價文獻的優缺點,經過評價后的文獻成為證據來源。這不僅體現了循證醫學以“證據”為核心的思想,而且為重癥肌無力中醫臨床實踐指南的構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方法學基礎。有關中醫治療重癥肌無力的臨床文獻報道繁多,鑒于目前中醫臨床醫生對實用性及科學性較高的重癥肌無力指南的迫切需求,本文通過對中醫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現代文獻進行檢索和嚴格評價,借此拋磚引玉,為“重癥肌無力中醫臨床診療指南”修訂提供循證證據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證據產生的總體思路工作組
在確定小組成員、明確研究主題后,對相關的中文文獻、中醫治療重癥肌無力的英文文獻進行了較全面的檢索和評價。由工作組4名人員分別按照制定的檢索策略進行文獻檢索,2名人員采用背對背方式對文獻進行逐一評價,遇到對同一文獻評價結果差異較大時,由2人協商解決,若仍不能解決時由工作組成員進行集中討論解決。
1.2 文獻檢索
1.2.1現代中文文獻檢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題:根據本研究內容和需求,以盡量查全為原則,工作小組分別依據病名:“重癥肌無力、屢病、屢證”等主題詞、針對重癥肌無力的干預措施或暴露因素、結局等方面提取關鍵詞。以某些傳統方藥、治法、特色診療技術等均可作為檢索詞,如“補中益氣湯”“升陽舉陷”等;本領域或本行業某些造詣深厚的知名專家姓名也可作為檢索詞,如“吳以嶺”“況時祥”等。
2)檢索數據庫:①選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I}I)(時間:1980年至2015年8月);②選用維普數據庫(時間:1989年8月至2015年8月);③選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時I司;1978年8月至2015年8月);④百度、谷歌等網頁中檢索該病相關中醫研究。
3)檢索方式:以計算機檢索為主。
1.2.2英文文獻檢索檢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題:根據研究內容和需求,分解研究的主題概念,確定關鍵詞或主題詞,確定檢索詞:Myasthenia Gravis ,MG,Myasthenia Grav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tine .
2)檢索資源:通過Google , IOF等國際上專業學術網站進行有關重癥肌無力文獻檢索;檢索醫學數據庫如PubMed , Medli、等,最后按照本研究的要求進行篩選。
1.3 納人標準
1)中醫藥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
2)中醫藥臨床隨機對照試驗( RCT)類文獻的納人標準:①研究類型:臨床隨機對照試驗;②研究對象:重癥肌無力患者;③報告了研究對象來源(住院或門診)和其基本情況(年齡、性別、病程等);④陳述了研究目的;⑤明確了研究的診斷標準、納人與排除標準、療效判定標準;⑥交代了隨機的方法(簡單隨機法、數字表隨機法等);⑦干預措施:各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單方或復方制劑,或針刺、艾灸等中醫療法;⑧報告了結局測量,并解讀;⑨研究采用統計學方法進行了說明。
3)非隨機對照試驗文獻納人:①觀察對象:重癥肌無力患者(波動期,穩定期,危象期)②有明確研究目的和診斷標準③干預措施:各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單方或復方制劑、或針刺、艾灸等中醫療法;④報告了研究結局,并解讀。4)基于中醫臨床診治重癥肌無力經驗總結的病例系列或病例報告。
1.4 排除標準
以“屢病”研究文獻題目,但內容描述非“重癥肌無力”文獻;文獻綜述類文獻;純理論研究文獻;純西醫治療本病臨床研究文獻及動物實驗類研究。
1.5 文獻質量評價方法Meta
分析類文獻評價采用AMSTAR量表.評價每個條款的評語選項有“是”“否”“不清楚”以及“未采用”,并給與計分,如“是”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一4分為低質量研究,5一8分為中等質量研究,9一11分為高質量研究;隨機對照試驗類文獻方法學質量評價采用改良Jadad量表[a〕評價:隨機序列的產生、隨機化的隱藏、盲法、撤出與退出3方面情況。1一3分視為低質量研究,4一7分視為高質量研究。
非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獻質量采用MINORS量表[9〕條目評價,評價指標共12條,每條分值為0 -2分。前8條針對無對照的研究,最高分為16分;前8條與后4條目一并作為有對照組的研究的文獻質量評價,最高分為24分。0分表示未報道;;1分表示報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報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1.6 文獻證據分級及推薦級別中醫藥的臨床證據分級方法
按照“傳統醫學證據體的構成及證據分級的建議”中提出的“基于證據體的臨床研究證據分級參考建議”實施。
2 結果
2.1 檢索CNKI,CBM、維普、Pubmed等文獻數據庫
檢索文獻32 670篇,所有文獻題錄導人NoteEx-press軟件,剔重并經過篩選后最終納人430篇文獻,均為中文文獻,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2篇,隨機對照試驗文獻61,病例系列112篇,病例報告197篇。
2.2 文獻質量評價
根據檢索所得出的文獻分類,研究小組應用前面制定的文獻質量評價方法,對文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表2、表3。從上述列表可以看出,中醫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系統分析或Meta分析的文獻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為中等質量。占絕大多數的病例系列或病例報告類的文獻質量評分也均在12分或12分以下。
2.3 文獻證據
級別檢索得出372篇中醫治療重癥肌無力文獻中,推薦級別為IV,104篇,推薦級別為V , 268篇。
3 討論
篇9
>> 我國閱讀推廣的文獻計量研究 基于CSSCI的中國政府網站研究現狀文獻計量分析 關于我國網絡信息組織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城市記憶”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微信輿情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2002年―2012年我國健美操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分析的我國酸棗研究現狀 基于文獻計量的我國競爭情報與知識管理研究現狀分析 我國庫存管理現狀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體育信息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1983年以來我國教師能力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圖情領域大數據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基于CSSCI(2005—2012)信息安全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我國生物科學素養研究狀況(2001~2016年) 我國楸樹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2009―2016年我國高校大數據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競爭情報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基于CSSCI文獻的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鐘源.2004-2013年國外機構知識庫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6(6):71―76.
[3]趙蓉英,許麗敏.文獻計量學發展演進與研究前沿的知識圖譜探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6(5):60―68.
[4]楊向華.我國兒童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5):27―28.
[5]孫蕊.奧地利兒童閱讀推廣分析與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5):100―104.
[6]王素芳,孫云倩,王波.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活動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11):41―52.
[7]韓亮,郎筠.面向安全教育的兒童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3):96―101.
[8]徐小麗.少年兒童圖書館數字化閱讀推廣服務策略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4):109―111.
[9]蘆婷婷.從閱讀的特性角度談圖書館的數字閱讀推廣[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6):94―98.
[10]曾小敏.“全民閱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論壇,2006,26(5):104―106.
[11]朱丹.全民閱讀現狀分析與引導途徑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1):48―51.
[12]馮瑜,賈玉文.深化全民閱讀構建“書香遼寧”――2009年遼寧省社會閱讀現狀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5):99-101.
[13]王翠萍,劉通.中美閱讀推廣比較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2(5):96―101.
篇10
關鍵詞:網絡信息計量;網絡下載頻次;布拉德福定律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0-2307-02
One Method of Analyse Based on Web-download Frequency
XU Jun1, WANG Xiao-fang2
(1.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Anhui,Hefei 230051,China;2.Department of Computer,Artillery Academ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ne method of analyse based on Web-download frequency, researching law of distribution in CNKI database ,through image verifyi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Bradford law is applicable to journals survey with some new features.
Key words: Webmetrics; Web-download Frequrncy; Bradfordlaw
信息資源電子化、網絡化以及網上文獻信息數量激增,促進了網絡計量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其次,電子文獻信息資料的統計分析及研究成果為該學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隨著網上文獻信息的日益增長,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必然要隨之開展到網絡領域,這是該學科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成果必然會為網絡管理的定量化和學化提供理論指導和定量依據[1]。
評價科技論文的文獻計量學指標有很多,如論文發文數量、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數、自引數、他引數、基金資助論文數、期刊的影響因子、不同排序作者對論文的貢獻率、論文的合作人數、論文的參考文獻數、論文被下載的次數等等。該文選取其中論文被下載的次數為研究指標,探討文獻計量指標的學術評價功能在網絡計量學中的應用。
1 數據來源
海量的信息搜索具有一定難度,并且網絡信息的組織和描述沒有完全規范和統一,因此尋找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樣本很復雜。由于SCI、EI收錄的中文期刊數量很少, 不能在統計學意義上給出我國期刊的計量指標。為了具有代表性,本文選擇CNKI作為統計分析的樣本數據,將以“網絡信息計量”作為主題詞的CNKI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
2 實證分析
Web下載總頻次是該期刊上網以來所登載的全部文獻在統計當年被下載(包括全文瀏覽、轉存和打印)的總頻次。反映了該期刊在網絡上的載體影響及被應用的能力。
本文數據選擇時間間隔為2005年到2010年,統計這期間“計量技術”專業相關論文信息在數據庫中的平均數量。共得到有中文“計量技術”作為主題的學術論文45篇,按照“下載頻次”的降序排列,得到表1。本文取不同的分區值對數據進行區域劃分,并分析計算,如表1所示。由表1中數據可知有下載頻次的論文總數量N=45。全部45篇論文的“下載累計頻次”A=R(45)=5292,我們取布拉德福分區數m為6來計算布拉德福常數am(m=8),比較布拉德福圖形并探尋其規律[2]。
通過對原始數據按照“網絡下載總頻次”的遞減順序進行等級排列,當m=6時,共分6個區,同理,按照區域分析法[3],令每個區域文章下載總頻次大致相等,計算平均值為A/m=5292/6=882,按照這一平均值計算各區域中的論文累計數Nj(j=1,2,…,6),得到區域劃分的結果如表2所示。
計算得到均值a(6)= 2.06
依據表2的分析結果,當分區數m=6時,布拉德福常數范圍為1-4.8,平均值為2.06。可以看出第四區的數目及常數偏大。以上分析表明,網絡環境下,用戶對信息的利用規律與傳統環境下基本一致,數據分布仍具有一定的布拉德福分布特點,但是在網絡環境下表現得不明顯,并且有新的特點,文獻計量指標的學術評價功能在網絡計量學中仍適用。
3 圖像分析
以“Nj的自然對數LnNj”為橫軸,以“下載累計數R(nj)”為縱軸,以表2中的數據作曲線圖,得到數據分布圖形如圖1所示。
以“論文累計數nj”為X軸,以“下載次數累計數R(nj)”為Y軸,以表2中的數據作曲線圖,如圖2所示。
圖1 m 為6時(LnNj,R(nj))數據分布圖形 圖2m 為6時(nj,R(nj))數據分布圖形
比較圖1與圖2中的曲線,可以發現具有相似性,曲線的走向與布拉德福圖形一定程度上接近,當然不可能完全一致,結合區域分析、圖像分析結果,表明“論文Web下載總頻次”分布具有一定布拉德福分布特征,可以用來研究網絡信息分布規律[3]。
4 理論總結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國著名文獻學家B.C.Bradford提出的描述文獻分散規律的經驗定律。其文字表述為:如果將科技期刊按其刊載某學科專業論文的數量多少,以遞減順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為專門面對這個學科的核心區、相關區和非相關區。各個區的文章數量相等,此時核心區、相關區,非相關區期刊數量成1:n:n2(n的平方)的關系。是用來描述科技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規律的,其數學表達式表示的是“期刊載文量累積數”與“期刊累積數(即期刊等級數)”之間的函數關系。但在實際應用中,期刊的載文量常常可以用其它指標來代替。例如, Wallace在1986年有關文獻分散與老化關系研究中,就以期刊被引次數來代替期刊的載文量,即認為期刊被引用的次數也可以像期刊的載文量一樣直觀地反映該期刊對于該專業的貢獻大小和在專業中的地位[4])。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仿照Wallace等人的思路,建立兩個基本假設:1)在網絡環境下,“期刊的Web下載總頻次” “反映了該期刊在網絡上的載體影響及被應用的能力”,也可以反映該期刊對于該專業的貢獻大小和在專業中的地位;2)如果假設①成立,那么“期刊Web下載總頻次”在期刊中的分布應該服從布拉德福離散分布規律。經以上驗證該假設成立。
5 結束語
網絡計量學基于Web和軟件計量分析工具,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計量學方法、統計學方法于一體,揭示網絡信息的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本文參考了相關的知識和處理方法,對網絡信息的分布規律進行研究,本次研究表明,布拉德福定律在網絡環境下仍然適用,只是表現形式有所變化。此研究只是冰山一角,網絡環境下信息的計量問題研究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洋.期刊Web下載總頻次的布拉德福分布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6(6):38-42.
[2] 趙雋.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區域法的學術論文分布研究[J].現代情報,2007(05):26-28.
[3]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的興起和發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