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學管理范文

時間:2023-04-07 15:1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教學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教學管理

篇1

關鍵詞:教育教學;學術與行政;大學教育;大學治理

一、大學教育教學管理中行政、學術與教育的三維平衡譜系

大學教育教學管理有效開展的實現,需要大學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所涉及行政、學術與教育的權力體系協調平衡與活動環節的有機銜接,當前這個議題突出的語境就是基于治理理念與模式,在去行政化推動下,行政與學術的權力關系改革,在我們聚焦于學術與行政的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權益范疇,教育及其所產生的教育權力,也許會說,教育不就是學術嗎,它的權益不是涵蓋在學術權益中嗎?其實不然,教育與學術有交集,但是獨立的權益體系,從活動性質考察,學術使人探求客觀世界與社會的規律性科研活動,尋求的是真理,具有客觀性嗎,而教育是育人活動,它涉及科研、教學、學生工作、思想工作、后勤服務等,既有教書育人、也有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與實踐與人,教育是與育人內容、環節相關的方方面面相關,學術活動是其重要交集面;從組織性質考察,行政是大學作為科層制行政組織的性質表現,學術是大學作為學術共同體的性質反映,教育則是大學作為高等教育機構的組織性質體現;從權力主體范疇來看,行政主要是大學行政管理人員,如各職能處室工作人員,學術則主要是教學科研人員,以教師為主體,教育則是全員性,包括行政、教師,還有教輔、工勤人員以及非學術化的學生工作人員等;在代表性權力組織,行政主要是黨政委員會,校長辦公會,學術主要是學術委員會,教育則涉及董事會、教職工代表大學、教學委員會等;從關系角度來看,教育是核心、學術是基礎、行政是保障,教育為本、學術為體、行政為用。因此,大學治理的有效實現,就需要處理好行政、學術與教育的權力關系,實現均衡治理局面。

二、大學教育教學管理治理平衡的基點:行政與學術的協同治理

去行政化不是取消行政,而是改變行政權力泛化的局面,使行政回歸于管理服務的本位,強調學術與學術權力,不是突出學術的唯一性,而是從現代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出發,承認學術的專業性與獨立性,二者并非對立存在,而是建立大學學術共同體與教育專業機構的組織特性上,應該是一種協作性共同治理關系。學術共同體是大學的本質屬性,因此學術權力作為學術共同體的本源性權力來源,在大學權力體系中屬于的基礎性權力,學術權力的基礎是民主程序上的專業性共識,對于學術事務的決策是由具有學術職稱等級差別的學術人員,以民主評議、投票、研討辯論等集體表決的得以實現,當民主形式不完善時,就會出現評議表決不公平,學術權威獨大,程序繁復效率低下的種種問題。現代大學已經從單一的學術共同體,發展為集學術組織、教育機構、文化場域與準公益組織于一體的復合型組織機構形態,組織化、機構化與場域化互構性較強,單一的學術權力不能全覆蓋,學術權力的運行應有邊界,特別是權力來源于分工,在大學內部分工結構上,是圍繞學術、教育、教學,形成教學崗、教輔崗與行政崗的分工,并且分工之間是專業合作與職業協同的關系,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結構化的分工體系,一方面大學中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日益專業化、職業化與崗位化,教師兼職或專職行政管理的崗位空間與素養要求已經不可嫩讓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混同存在;另一方面,現代大學是一個復雜緊密的組織機構,當組織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行政管理的效率就成為至關重要的治理標準,因此專業化、職業化與科層化的行政管理體系就具有支撐軸動作用;行政權力主要解決除學術事務之外的其他事務,包括大量的行政事務以及復雜的社會關系,諸如爭取社會資源、制定發展規劃、管理內部事務等。[1]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作為大學內部的兩種權力類型,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是合作、協同與相互監督的關系,二者都是滿足大學基本功能實現與發展的工具性權力安排,權力的根本功能目標是一致的;并且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在具體權力功能上還具有區別性協同關系,是獨立存在不可相互替代的額,大學教學、科研的基本屬性與功能的保持發展,需要學術權力正當性的存在的同時,也需要行政權力的合理支持,行政作用在于大學非教學性行政事務性活動的開展,保障教學科研活動的有序、效率與可持續的開展,形成權力互補、職能互動與功能互嵌的有機整體,發揮學術權力、行政權力與教育權力的協同互促效用。

三、大學教育教學管理治理平衡的動力;學術與教育的互動

學術具有自己獨立的領域,教育也有自身獨特的范疇,二者既相互區別,又有交集互動空間,學術是育人的重要載體與內容之一,教育又是學術的實踐范疇與方式之一,大學的精神包含學術精神與育人理念,因此學術與教育的關系是互動的。這互動突出的表現就是教學與學術的互動,通過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理性思考等途徑對教學活動在繼承、發現、綜合及應用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高超能力與所做出的創新性成果。[2]在理念層面一個大學的學術能夠影響教育活動,如北大的學術自由與獨立的理念,兼容并蓄,嚴謹治學的精神,使得北大的教育具有了以人為本、嚴謹開放的特點,反之一個大學的教育理念也應影響著教師學術活動的倫理判讀與行為選擇;在主體互動層面,教師是學術者,也是育人者,教師的學術活動受教育活動制度與機制的影響,這點在地方大學尤為明顯,在我國大學分類管理的去趨勢下,地方大學許多是教學型大學,未來還將出現技術型大學,教育的權重對于教師個體也將超出學術研究,這是教育大眾化的必然趨勢,這就需要教學相長,學術與教育的互動發展;在大學內部教育與學術的互動,行政消退,學術為尊,教育淡化,教學邊緣,在去行政,為學術正名的同時,更要維護教育的中心地位;在組織制度互動中,將學術制度與大學內部的教育教學制度有機銜接,如有的大學在學術委員會中增加學生代表,實踐教學、學生教育等要通過機制銜接,接受學術委員會的監督,同時學術委員會也應對教務委員會等開放知情、表達與監督權項。

四、大學教育教學管理治理平衡的實現:制度化銜接——以教育教學質量監督為例

首先,要從自身大學類型定位,根據研究型、教學型與應用型大學的不同辦學理念、教育模式與教學特點,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標準體系、考核程序與激勵約束機制,進而結合該校的教學教務與教輔管理等職能部門的職能分工、組織架構與教學流程,構建具有自身特點的教育教學質量內部監督評估制度。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本校學科、專業與教育資源的保有性,發展性與可持續性考察,構建總體標準一致,學科區分、專業特色與教育發展相統一的,二級細化性質量標準,以增強可執行性,發揮以評促建,質量發展的效用,高等學校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整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建立健全符合學校實際的本科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實行全面系統監控,并以教學質量為監控重點,最終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3]其次,進行科學細化分工,形成教育教學質量監督評估職能性管理部門,慣常這一職能部門往往是由教務部門承擔,或是教務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協同的辦事組織形態,這都不能適應當前大學質量監督發展的趨勢,大學內外質量監督常態化、質量評估的促建功能更為突出,所以發展規劃按與質量監督處這樣的職能處室就成為現在的制度選擇,這樣能做到標準體系化、職能化、業務流程化、分工協作化,同時加強質量監督制度與學校其它教學制度、人事制度、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的規則鏈接與機制互補,形成激勵約束作用機制,促進教育教學的有效發展,保障大學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形成學術、教學與管理的質量統籌下的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務均,龔怡祖.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包容機制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2,13.

[2]王貴林.教學學術:教學型大學教師發展的基本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篇2

直線學制也叫學年直行制,它以教學時數作為學生學習分量的計算單位,即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學生按學年計劃學習各門課程,經考試或考查后,準確記載及格與不及格課程門數及成績,取消留降級及退學的學籍管理規定,學生一律隨班升級,直至修業期滿。學生修業期滿后,如果所修課程全部達到要求,則準予畢業,如有不及格課程按結業處理。在校學習期間,學校的不及格課程同留級之間沒有關系。與學年制相比較,它具有學年制的優點,即有利于統一規格與要求,便于教學管理。同時,這種管理制度又克服了學年制部分不足之處,有利于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中,由于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不同,學生會出現在學習進度上不一致現象,學生可以通過重修或自學的方式,增加某一門課程的學習時間,進而達到該課程的要求。與學分制相比較,其優點如同學年制優點一樣,克服了學分制管理不利于學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學校統一管理的不足之處。由于學生不及格門數可能較多,或者學生可能出現多次補考不及格現象,因而學校有必要提供多次補考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上也具有可選擇性,即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次補考機會,避免某學期課程壓力過大的情況。不過,這些教學管理制度對于確立教學管理如何運行及運行效果有很大幫助,其目標導向于形成運行機制及其有效性,還沒有觸及教學管理主體及其權限劃分,也就是教學管理體制的問題。教學管理制度是一個立體復雜的體系,包括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及激勵與約束制度,后兩個制度是在組織制度框架下的具體工作制度,為工作運行提供保障。離開了管理體制,運行主體就會由于缺乏權限或者由于權限不明發生爭執與矛盾。

二、在大學入學制度方面

韓國私立大學入學制度在20世紀中期具有相對的自由度。高等學校招生在原則上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憑借“普通高校入學資格”證書進入大學,有機會選擇任何一類大學學習。學生憑借“專科高校入學資格”,可以根據資格證書上的分科情況學習相應的專業。而20世紀中后期以來,學業的入學權利受到限制,持有完全中學畢業證書的學生受到名額限制。大學更多采取考試的辦法,挑選符合需求的學生。本文來自于《繼續教育研究》雜志。繼續教育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三、對我國的啟示

(一)構建決策中心,提高學校管理層的專業素質

大學教學管理的決策機制是建立在一定的管理體制基礎上的,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提高決策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處于決策核心人員的專業素質,在此基礎上建立有效的決策中心。我國大學決策人員管理專業素質偏低的現象比較普遍,我們可以借助發達國家的經驗,有針對性地培養教育行政管理專業博士,或對大學現有決策人員通過進修教育行政管理專業博士學位的方式來提高人員素質和決策能力。對于大學教學管理系統來說,決策中心是主持學校教學工作的決策機構,因而應由學校分管教學的行政主要領導組成。

(二)要做到決策的科學化

篇3

關鍵詞:柔性管理;教學管理;大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2

柔性管理是教育管理的發展的一個新的話題,也是教育管理發展模式的更新和教育管理價值理念的新取向,是今后教育管理發展的潮流和趨勢。那么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下這種管理模式在大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

一、柔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柔性管理,英文名是SoftManagement。顧名思義,它從本質上是一種對“穩定和變化”進行管理的一種新的方略。這種理念的確立,以思維方式從線性到非線性的轉變為前提。線性思維的特征是歷時性,而非線性思維的特征是共時性,也就是同步轉型。柔性管理以“人性化”為標志,重點強調跳躍和變化、速度和反應、靈敏與彈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創造和直覺、主動和企業精神、遠見和價值控制,它依據信息共享、虛擬整合、競爭性合作、差異性互補、虛擬實踐社團等,實現管理和運營知識由隱性到顯性的轉化,從而創造競爭優勢。它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個人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其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

“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提出來的,那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呢?首先,管理決策的柔性化。傳統的剛性組織中,一切行動都取決于決策層和指揮層,管理決策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決策往往帶有強烈的高層主觀色彩。然而在柔性管理中,大量的管理權限下放到基層,許多管理問題都由基層組織自己解決。這就讓讓管理決策具有更大的彈性。其次,組織激勵的科學化。柔性管理認為,激勵是對組織成員的尊重、信任、關心和獎勵的全面綜合,它力求為組織成員創造寬松、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工作環境,提供發展機遇,實行自主管理、參與管理等新的管理方法。再次,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和網絡化。柔性管理提倡組織結構模式的扁平化,壓平層級制,精減組織中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下放決策權力,讓每個組織成員或下屬單位獲得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發揮組織成員的創造性,提供人盡其才的組織機制。

二、柔性管理的發展趨勢

從上面談到的柔性管理的特征可以看出,它是以“以人為本”為根本的一種全新的管理形式,它注重充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實踐性。它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種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管理模式。它適應于當代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柔性管理是未來管理模式上一種新興力量,必將走入當代企業發展、教育發展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三、柔性管理在當代大學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以及柔性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成功運用,柔性管理的特效已經顯得十分重要了。大學生作為傳承知識文化的載體,肩負建設祖國和奉獻社會的中流砥柱,如何引導他們堅持堅持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如何誘發出他們的潛力,如何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于教育管理者而言是一個艱巨而又沉重的人物。這時柔性管理的出現便讓這一難題有了一個合適的選擇,這對教育管理者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喜訊。它對教育管理系統是一個創新性的變革,也成為現下高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武器。

1.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特殊效能

柔性管理是堅持“以人為本”的一種教育模式,它旨在尊重他人選擇的基礎上來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這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確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和得到理解。而且柔性管理還有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教育者以身作則,為大學生建立好的榜樣,人文關懷進入生活教育各方面,相信走進大學生的心里并正確引導他們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

2.柔性管理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優勢作用

人才培養,是對人的智力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現代社會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也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高校特別注重人才的培養。柔性管理以牽引為主的教育模式比剛性管理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他能加能夠激發出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且用充分的柔性管理手段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一個有安全感、歸屬感和自然情趣相融合的良好的人才環境。只有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大學生才更容易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接受和認同,從而更好的學習。

3.建立柔性管理的教師管理制度

柔性管理不僅要針對大學生這個群里,對于高校的教師隊伍,我們同樣需要這樣一種機制,只有實現教師、學生、學校三方面的和諧,才能更好的推動教育發展水平。只有在輕松、愉悅、人性化的環境中,教師才能更好的教學,才能更好的教育事業奉獻力量。

總結

柔性管理這種先進的科學的管理機制是時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它是運用到高校教育管理機制中最明智的選擇,,必將對提高高校教育水平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華,柯毅萍.柔性管理在現代大學的模式建構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篇4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綜合素質

研究型大學需要培養大量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創新人才,要能夠予以國家科研事業強大的動力支撐。一般情況下,一所研究型大學基本有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教學管理人員屬于研究型大學當中,教師與學生所有活動的最直接管理者與組織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學管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對研究型大學的生存與發展均會產生重大影響。因而,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較良好的綜合素質,要能夠積極且主動的貫徹并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能夠將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作為主要目標。就此而言,必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性的教學管理隊伍,亦促進我國具有更加豐富的科研人才,支撐我國科研事業的穩健發展,充分觀察并落實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一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隊伍現狀

首先,當前我國部分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隊伍并不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當中均比較隨意。該部分研究型大學比較重視嚴格把關課堂教學質量,并未同時重視培養具有優良素質的教學管理人員,使得教學管理人員認為自身的工作屬于可有可無的范疇。同時,部分教師在職稱或者職務提升相對滯后的情況下,會出現心態失衡的情況,不具有良好的工作積極性,難以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其次,教學管理隊伍缺少強烈的責任心。再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教學管理人員中有年齡較長,經驗比較豐富的大專或者中專學歷人員,亦有剛畢業經驗較少的的研究、博士學歷人員,甚至包含了部分外聘非專業人員,產生了嚴重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情況。最后,難以堅決執行規章制度。由于研究型大學度教學管理隊伍的輕視,其并未制定比較全面的規章制度,即便制定了相應規章制度,卻不能夠一抓到底,難以進行堅決的落實,因而規章制度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亦呈現出外強中干的局面。

二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綜合素質

(一)創新素質

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人員應該具備優秀的創新素質,但首先要重視培養教學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傳統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當中,所有的教學管理人員均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開展管理工作,缺少適應時展的開拓性和創新意識,難以具有比較高的管理和水平,其自身的管理素質亦比較差,教學管理工作效率亦比較低下,并不利于高校提高整體的教學管理水平和質量。鑒于此,科研型大學需要根據其自身的發展目標重視培養教學管理人員具備一定創造性意識,進而替身自身的創造能力,具備良好的創新素質。作為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人員,要能夠善于在工作當中發現問題,且能夠積極的尋找解決方法。對傳統的工作方式與思想要敢于提出挑戰,進而對研究型人才培養的策略及其學習方式等進行積極的探。由此方能夠采用更加現代化的教學管理手段促進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二)業務素質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處于不斷深化的狀態,高校的教學管理體制逐漸由學年制轉向學分制。研究型大學致力于實現高素質、高能力科研人才的培養,屬于從教學型大學到科研型大學的典型轉變典范。因此,其對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所有的教學管理人員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知識,更要具備教學理論與方案,不僅僅要重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構建,更要重視對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更新。其次,作為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人員,亦應該具備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與組織管理能力。在教學管理工作當中會涉及到各個職能管理部門、各個教學院系以及各個學科年級的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協調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方能夠將多方面關系進行良好的協調,保障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最后,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人員必須要具備一定信息處理能力。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為了適應社會信息水平的提高,需要積極實現信息化教學管理,以便保障教學管理工作具有動態性、時效性和統一性。

(三)法律意識

任何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學在內的教學管理工作當中,管理人員自身均需要具備法制觀念,要具有依法從教的科學教育理念。同時,要能夠深入貫徹并執行教育法規、政策以及學校的諸多規章制度,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當中能夠進行規范化管理。一般情況下,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系統當中,各個部門的管理均存在一定權限,相關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當中必須要予以重視,盡量減少工作內容的重復,由此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對于每一位教學管理人員的權利和義務,研究型大學亦要作出明確,保障每一位教學管理人員均能夠進行有效管理,并且良好的遏制違規管理行為。此外,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人員亦應該在工作當中適當的注入維權意識,以便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促進管理工作更加協調。

三研究型大學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升策略

(一)優化教學管理隊伍結構

由于我國部分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隊伍存在著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而教學管理人員自身又需要具備良好的創新素質和業務素質,因而研究型大學必須要能夠對教學管理隊伍的結構進行優化。首先,應該對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深刻認識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勵全體教學管理人員能夠積極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創新。其次,應該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且保障規章制度能夠與本校的行為準則相符,明確專人對教學管理工作以及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可以通過業務考核對教學管理質量進行反饋,通過恰當的獎懲制度培養教學管理人員具有一定責任心。最后,要對教學管理人員隊伍結構進行優化配置。爭取形成老、中、青合理分布的局面,保障教學管理工作中各個工作人員均能夠進行工作經驗的交流,亦具有一定活力。與此同時,亦可以實行優勝劣汰的原則,培養高端的、高素質的、高能力的管理人才。

(二)改善教學管理人員待遇

研究型大學要建設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教學管理隊伍,并不僅僅需要通過嚴格的、完善的規章制度予以規范,更需要從根本上端正全體教學管理人員的心態,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投身于教學管理工作當中。因此,科研型大學需要以公正、公平的態度在教學管理人員當中進行創先評優,發揮榜樣帶動的力量,營造積極的工作氛圍。同時,校領導要能夠恰當的采取手段鼓舞人心,例如經常與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關心教學管理人員的生活以及家庭,能夠從多方面了解其思想動態,從思想上引領其對教學管理工作予以重視。此外,對于因評級、評職稱較滯后的教學管理人員,在其產生抱怨而影響工作質量的情況下,學校方面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相應鼓勵措施,例如適當改善該部分人員的福利待遇,適當組織聯誼活動,豐富其業余生活等,進而激發其工作的動力與熱情。

(三)推進教學管理工作專業化

為了適應我國科研的全新發展形式,研究型大學必須要推進其教學管理工作更加專業化。在此方面,首先科研型大學要能夠盡量創造條件對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便提高其專業管理能力。而教學管理人員自身亦應該認識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避免在時展的背景下遭到淘汰。為此,教學管理人員要能夠積極自學,不斷開拓事業,吸收更多的先進管理思想與經驗,主動進行創新。其次,科研型大學應該對教學管理人員及其崗位做好“應對”,即保證每一位教學管理人員均能夠定崗,且具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同時能夠將各個崗位進行良好的結合。同一崗位多位教學管理人員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競爭的方式,由此激發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當中不斷精益求精。最后,研究型大學要能夠制定科學的教學管理工作系統,對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便于教學管理人員進行組織、監控、管理和利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研究型大學能夠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培養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促進我國科研事業的穩健發展。在研究型大學當中,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對其教學質量和學校發展均具有重大影響,提升全體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屬于復雜且艱巨的工作任務。作為研究型大學的教學管理人員,其自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創新素質、業務素質和法律素質。為此,科研型大學應該積極的優化教學管理隊伍結構、改善教學管理人員待遇,并且要能夠推進教學管理工作專業化。至此,教學管理人員方能夠逐漸實現自我的升華與完善,在更新觀念、增強自身責任感的同時,承擔起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科研人才的重要任務。

作者:宋莉芳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參考文獻

[1]杜峰.淺談提高大學系級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12(04):188-189.

[2]崔亞娟.提高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探索與實踐[J].學理論,2014,11(11):245-246.

篇5

關鍵詞:大學教學管理;價值取向;偏離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7-0025-02

作者簡介:呂鵬(1980-),男,四川古藺人,講師,碩士,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教育社會學研究。從“計劃”到“市場”的社會轉型無疑將我國高等教育推向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改革前沿。我國大學教學管理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改革,而從價值取向上對我國大學教學管理問題進行探究,似乎更能抓住這一問題的實質。

一、學術與行政:誰為應然的權力主體

從我國教育家孔子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到西方近代大學“科學精神”的產生,他們從人文與科學兩個角度向我們詮釋應該將“學術精神”作為大學辦學的價值取向和追求。那么,隨著大學的發展,當“學術精神”轉化為學術權力之后,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該如何協調、誰是應然的權力主體等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面前。

1.學術權力的價值來源

“學術權力”概念是高等教育思想家伯頓·克拉克于1978年在《學術權力》一書中明確提出的。他認為,學術權力的內涵是指從代表高等教育管理的最上層的中央政府到最低層的諸如大學的講座和院系等各個層級的決策機構及群體所享有的權力[1]。在當代我國的大學治理中,“學術權力”存在的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有利于“學術本位”的回歸

大學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在規模、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正如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教授指出,“大學的本質依然是一個學術共同體”。這也意味著大學應為學術而學術,為科學而科學,即對真理永不停歇的向往和追求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學術性仍然是現代大學組織的根本屬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現代大學應當將“學術本位”作為始終堅持的原則。

但是,在我國,大學作為一個社會組織仍然遵循行政本位的運行機制。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集于一身,行政人員成了大學發展的主要支配力量。隨著大學規模的日益擴大,行政管理工作日趨繁重,大學行政管理異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大學學術權力慢慢隱退并淹沒在行政權力的大海之中。

(2)有利于保障“學術自由”

從19世紀洪堡創立柏林大學始,“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和“學習自由”的原則便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大學的基本準則和基本價值。中外大學發展的歷史表明,若要實現學術發展和學術繁榮,“學術自由”是基本條件。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機構——大學,“學術自由”是它的靈魂,是它精神的象征。從90年前先生進行北京大學改革,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到梁啟超當年激情演講立下了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再到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依法保障高等學校中的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可見,追求和保障“學術自由”一直是我國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宗旨。

然而,當前我國大學仍然延續行政主導模式下管理體制的直接結果,就是大學的“學術自由”一直在大學行政權力與政府權力的夾縫中生存。

(3)有利于“大學管理”的柔性化

大學作為一個學術性組織,其內部管理是一種以知識為媒介的人文活動。與科層制管理方式的“剛性”特點不同的是大學內部管理應是一種基于學術管理的“柔性化管理”。大學是以培養人以及傳遞和創新知識為宗旨的,與工廠不同的是它產出的是人才和知識,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品。因此,從本質上講,上司不能像對挖掘工或從前流水線工人那樣對知識工作者發號施令。讓學術權力在大學內部權力結構中占據主導和主體地位有利于改變行政權力所帶來的“剛性管理”的弊端,使大學管理更柔性化,更人性化。

2.行政權力的內在限度

大部分學者認為,大學的行政權力表現為“科層化”的特征,它以效率為行動的追求目標,以嚴格的等級制度為依托,因此又可稱之為‘制度化’的權力[2]。教育家布魯貝克指出,“無論學院還是大學都不是一個政治團體,它的職責不是行政管理,而是發現、發表和講授高深學問,它的管理不是根據人數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而是以知識為基礎的”[3]。然而在我國,應遵循學術本位原則的大學卻成了一個行政本位的社會組織。在蘇聯“計劃體制”下運作的大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成為我國大學組織模式的樣板,大學的職能實際上成為國家行政職能在大學的延伸。教師學術行為的評價標準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學術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而在于它是否順應了大學行政系統的權力價值。

因此,有必要實行大學行政管理的專業化,即管理由專職人員負責,擔任行政職務就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學術權力,這樣才能使學術活動不受妨礙,克服大學中的官本位。應當通過制度設計和立法來重新規范大學行政管理行為,讓行政權力“合法”地退出其主導地位。

3.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沖突在大學教學管理中的具體表現及原因分析

(1)干擾教學管理

目前大學中的大多數管理者往往同時兼任大學教學職務,在整個教學系統中,教師與學生的聲音往往會屈從于教學決策層的意見。此外,機構重迭,職能重復,分工過細,應下放的權力沒有得到下放,院系一級管理積極性沒有得到應有發揮,教代會權力有限,等等,都使兩權力失衡。在教師管理、學分制管理和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學術權力也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教學自由”、“學術自由”也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

篇6

當前,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開展有效教學已經成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為此,大學教學管理要轉變傳統硬性的管理觀念,改進教學管理方式方法,使有效教學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確保教學管理服務于師生全面發展。本文對大學有效教學及教學管理的理念與實現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有效教學;教學管理

一、大學有效教學及教學管理的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

所謂人本管理理念實質上就是將尊重人和發展人作為前提,圍繞人進行的各種教學管理活動。在大學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并不能單純地憑借規章制度、行政命令以及權力約束等硬性的規定來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同時還應當尊重人的自我價值實現。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在教學管理中應當以尊重人、重視人的理念,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借此來激發出教師員工的內在動力,使他們個人的潛在能力得以充分發揮。此外,學校的管理者還應當將不斷提高被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并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實現自身價值。而教師則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本管理理念,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獲得充分體現,將培養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作為有效教學的重點,這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民主管理理念

在當前的新時期下,大學教學管理的諸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若是仍然以傳統上令下行的方式進行管理,則很難滿足大學教學管理工作的要求,也無法確保大學有效教學的順利開展。現階段,大學師生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大學的教學管理工作應當走民主管理的路線,遵循民主管理理念,運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采取共同參與、相互協商的管理模式,調動起師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有助于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同時,在大學有效教學方面,也要以民主管理理念為根本,讓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的關系,這不但有助于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出逆反心理,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師生關系中體驗到寬容、理解和信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尊重教師,更服從學校的管理,這對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三)柔性管理理念

長期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國內大學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普遍采用的都是剛性管理模式,采取的管理手段也多以制度、指標、指令和規定為主,重點強調的是對大學生的全面管控,使他們服從學校的領導,這種管理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和感受,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反感,也很難達到預期中的管理目標。而柔性管理理念所倡導的是一種激勵重于控制的管理模式,它在大學教學和管理中的運用,能夠使師生的價值需求得到關注和重視,有助于增強學校的發展活力。柔性管理理念重在精神方面的感召,它以權利平等和人性解放來激發師生的主動性,這有助于促進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大學有效教學及教學管理理念的實現路徑

(一)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并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前提,選擇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借此來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應當在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之上,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充分理解和掌握,這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多發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師要掌握整體和個體的需求,合理運用因材施教的策略。例如,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時,要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不可過分關注少數學生,以免引起大多數學生的反感和不滿。而在個別教學條件下,教師則可以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優勢進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養,使他們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和發展。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實踐表明,大學有效教學的基礎是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關心、尊重學生,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一份親密的友誼,從而促進教學工作有序進行。首先,教師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名學生,這是優秀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通過關愛使自己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真誠的友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給學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創造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這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不要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傷害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選擇,指導并幫助他們選擇最佳的發展方向,使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構建服務師生的教學管理體系

為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高校應構建為師生服務的教學管理體系,將硬性管理轉變為柔性管理、民主管理,具體做法如下:其一,學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管理理念,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當逐步淡化行政管理以及各種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剛性規范和約束,同時要將為師生服務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管理工作當中,促使教學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其二,學校應當多為教師提供一些個人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如設立教師培訓中心等,借此來為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導。同時,要積極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運用探索和創新的教學方式,學校要善于發現優秀教師,并適當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以此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其三,學校應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借助網絡這一強大的工具,為學生構建起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其四,完善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并建立健全有效教學評價體系,借此來推動大學有效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論:

總而言之,高校在教學管理中要樹立人本管理理念、柔性管理理念、民主管理理念,以先進理念為指導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管理模式,為師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平臺。高校要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重視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通過有效教學全面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任書慶.尹旭.王藝.大學有效教學的特征及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5).

[2]周春玲.宋遠航.大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2).

篇7

關鍵詞 教學思想 教學模式 考核機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依據獨立院校學生的語言學習現狀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教材的選擇以及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上下功夫,探索出一套適合獨立院校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活動體系、學生考核機制,多種動因促使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發生轉變并取得了一定的教改成果,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 建立科學性的標準化課上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統一,即明確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學生應該習得什么的問題。每一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由同一教材組的教師共同協商制定,具體落實在標準化教案上。在預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時,主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促進語言習得。

(2)教學活動統一,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進行科學有效的課堂操作流程。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主要考慮了如下因素。教學任務的明確性: 確保所有學生明確教學任務、實施方法以及各自承擔的責任;學生實際語言水平的差異性:教師要依據不同學習小組的實際水平適當調整教學活動任務的難易度;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教學任務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具有情境的仿真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一致;教學輔助材料的可讀性:所選材料的篇幅和難易度適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信息性和人文性;節奏控制與時間分配的合理性:教學活動節奏過緩,學生則懈怠困倦;節奏過急,學生則疲累不堪,掌握好教學活動的節奏和時間分配有利于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的助推性:教師應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靈活的反應能力,在學生陷入困境時能夠及時幫助學生破冰前行,打破沉默和僵局。在學生表現出色時,要用恰到好處的語言予以表揚,挖掘學生的潛力并期望更好的表現。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對教學活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想參與教學活動,但是受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所限而未能參與;認為教學活動毫無意義而主動放棄;游離于課堂之外,完全不能集中精力。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對教學目標能否實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師必須詳細記錄以上四類學生的百分比并對癥下藥。

(3)驗證體系統一,即如何驗證學生的掌握程度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通過學生的掌握程度來驗證教學活動的效果。具體實施步驟如下:首先,發放調查問卷,收集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其中包括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領悟,對具體語言點的掌握,對個別語句的理解,對教學活動參與度的欲望,對教師講解的理解度,對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教師的期望以及對改進教學的建議等。定性的問卷調查更易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以及學習訴求。其次,跟進式測試。依據課堂教學內容,教師自編測試題,循環往復,不斷跟進,摸清問題,洞悉原因,探索解決方法。最后,抽查作業。抽查不同學習小組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驗證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并詳細記錄存在的問題。

2 建立多樣性的課下教學活動體系

2.1 成立院大學生英語合唱團

為了成立本次大學生英語合唱團,所有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從來自全院72個班級,20個系的200多個報名選手中選出32人成立了首屆大學生英語合唱團。合唱團在各種場合的大型活動中為全院學生演唱英文歌曲18首,其中Don’t Cry on My Shoulder, Edelweiss,When You Believe, I Am Sailing, I Will Follow Him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們的激情和活力感染了全院學生。

2.2 組織全院學生自愿參與的詞匯大賽

為了擴展詞匯量,鼓勵學生多背單詞,每學期開展四次詞匯大賽,每月一次,所背單詞以教材中的詞匯為主。教師詳細記錄了每個學生的正確率,規定文理類四次通過90%的學生免期中考試,期中成績為滿分;藝術類四次通過80%的學生免期中考試,期中成績滿分。通過本次活動在班級中獲得免試資格的學生倍感驕傲,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學生努力學習。

2.3 組織全院英語演講大賽

為了培養講演人才,外籍教師與中國教師共同開設了英語口語提高班,為那些渴望提高口才的學生創造學習環境。同時以“外研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為契機開展院級演講比賽。上一屆英語演講大賽全院決賽選手21人,其中09級日語系的袁縱橫同學脫穎而出,并在吉林省賽區獲得二等獎,點燃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2.4 組織全院英語朗讀比賽

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在全院開展了英語朗讀大賽。此類比賽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語音面貌,因此在隨機抽取的朗讀內容中沒有任何生詞,篇幅短小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通過用心朗讀領會到了語言的魅力,自此打破了以往英語課悶不作聲、死氣沉沉的局面。

2.5 開展“互助學習活動”

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選擇性地輔導那些學習欲望強烈并積極主動報名的學生,力求通過四學期的跟蹤輔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并順利通過考試。本學期參與互助學習的學生都完成了“互助學習任務書”中規定的學習任務,課堂表現積極活躍,課下主動與任課教師溝通,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3 建立嚴格的教師與學生考核機制

3.1 對教師進行考核

教師考核以學生評分和與學生面談的形式進行。學生評分是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是評價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與學生面談所了解的信息比起學生給教師打分的評價方式更精確、更全面、更有用、更可信。學生在給教師打分時主要參考以下因素:

(1)有效開展教學。主要考察項目有:內容的相關性與持續性,即問題的提出與活動的設計要讓學生有意識地聯系起以往學習的內容和相關經歷,并為新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手段的低成本與高回報性,即講解的展現形式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領悟最本質的核心內容,能持續性地參與并有機會評價與反思;課堂活動開展的條理性,即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并能不斷運用所學知識;知識領域的廣泛性和錯誤的可預知性,即教師不僅有廣博的專業領域知識,而且能預見并及時指正學生的錯誤;問題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即教師提出的問題能不斷地激發學生思考,點燃學生的表達欲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評價的適時性與適宜性,即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在合適的時間要給予恰到好處的評價;信息反饋的客觀性與及時性,即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每一份作業,及時給予反饋意見。

(2)科學管理課堂。主要考察側重點為:快速摸清學生的各種狀況,包括學生的出勤、學習材料的準備、心理狀態以及作業完成情況,有必要時做好記錄;始終如一地引導學生步入學習軌道,即想方設法確保所有學生自始至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沉著冷靜地處理突發事件,即盡可能地降低各種突發事件對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干擾;果斷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即維護好課堂秩序,為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延伸課堂教學。主要考察以下兩點:輔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與學生簽署“互助學習任務書”,通過課下單獨輔導以及考核的形式跟蹤學生的進展狀況;輔導基礎好并且準備考研的學生。當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個別學生的需求時,教師要因人制宜,通過課下單獨輔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

(4)深入教學研究。主要考察點有:發現并記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收集并解釋相關數據;尋求有效解決方法;進行教學反思。比如,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學生經常利用“中式英語”即中介語(inter language)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英語詞匯的各種詞性頻繁誤用、在翻譯過程中用目標語來詮釋母語文化等,教師根據這些問題開展了行動研究,推動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3.2 對學生進行考核

教學改革后,統一了考核標準,加大了平時成績比例:文理類學生平時成績為40分,藝術類學生平時成績為50分。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沒有扣分,只有不斷累積加分,涉及加分的因素有:

(1)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主要考察以下方面:出勤率,從不缺課的學生給予鼓勵分;參與度,經常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依據其表現給予不同的獎勵分;表達力,能夠清楚表達個人見解的學生加分;思維力,善于獨立思考并提出問題的學生加分;想象力,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并能創造性地協助教師開展活動的學生加分;合作力,能夠積極地帶動小組成員參與討論的學生加分;行動力,能夠付諸行動去做事,正確運用所學知識的學生加分。

(2)獨立完成相關作業,主要考察點為:通過自主學習平成聽力任務加分;完成口頭作文并制作成音頻文件上傳加分;完成指定閱讀內容并正確回答相關問題加分;能夠參照教材完成寫作任務加分;完成閱讀材料中長難句的翻譯加分。

(3)積極參與各項比賽,主要加分標準為:幫助教師組織各種比賽活動加分;入選院英語合唱團加分;入選院廣播站英語播音員加分;參加全院英語朗讀比賽獲獎加分;參加全院英語演講比賽獲獎加分;參加全院英語詞匯大賽獲獎加分;入選院語言類才藝表演獎加分。

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每位教師都做到了分層次、分級別、因人而異。比如對藝術類語言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考核時,就切合實際地降低了作業難度并同時加大各種才藝表演的分值比重,在必要時進行了跟蹤指導。部分學生在教學中被委以重任,在活動中被推向舞臺,在教學檢查中被激勵,在與領導座談中被感染,多種動因相結合提高了獨立學院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9):4-11.

[2] 蕭好章,王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2):26-29.

篇8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我校語言學習實驗中心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機房,用以提供大學生進行英語聽力的自主性學習。實驗中心備有幾套相關的聽力學習資源,其中之一就是與我們《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相配套的資源,即外研社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平臺。自主學習機房的管理老師要保障本教學管理平臺的正常運行;并且學生使用本平臺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的問題,這要求管理老師必須及時地答疑和解決問題。筆者作為自主學習機房的管理老師現探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本教學管理平臺。

關鍵詞 自主學習;管理老師;管理平臺

0引言

外研社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平臺在我校是在Linux操作系統和Windows操作系統上運行的教學管理系統,有服務器端和客戶端。服務器端是保障系統運行和進行日常維護的平臺;客戶端是供學生、教師和管理員進行學習和教學管理的平臺。其有兩套網絡課程,即《新視野大學英語 視聽說教程》和《新視野大學英語 綜合教程》,我校主要考查的也只有視聽說課程這塊。由于本中心實行的是自主性英語聽力學習,故本管理平臺直接由本中心的管理老師進行維護與管理。保障本平臺能夠正常運用需要我們管理老師做出大量的管理工作;學生在使用該平臺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的問題,這里想探討如何實現本管理平臺的有效運用。

1管理員職責

作為自主學習機房管理者,我們首先要有一定的責任意識和學習精神。

1.1要有責任意識

自主學習機房是學生自己選擇時間來機房上機學習,學生多流量大,聽力資源也多,勢必每天都會有不少學生遇到的問題,在沒有授課教師跟進的情況下,唯有本中心的管理老師方能幫其解決。同時要使本中心所有學習資源與管理平臺能夠正常使用,也唯有我們管理老師做出保障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必需認真負責地做好我們的管理工作。

1.2要有學習精神

管理老師要能及時處理各種問題,必須了解本平臺;更要不斷學習以及時了解其新衍生的功能。外研社差不多每隔一年就會對本平臺的功能進行完善和新升級一些功能,對于新增加的功能,首先管理老師要了解、要學習,才能指導老師和學生如何做,才能夠使得本平臺得到更好地運用。

2管理老師要及時做好管理工作

本平臺的管理工作相對比較繁瑣,筆者現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2.1課程管理

課程管理也即教材分配管理。我校是工科類院校,上自主學習的學生要求也只有大一和大二兩個年級,也就有四個學期下的四冊教材,同一個學期下要分配兩套教材分供大一和大二學生自主學習用。本著方便學生的原則,我中心管理老師在每學期初都會刪除老課程,重新生成新課程;并特別注意新課程代號和名稱的命名方式,以便于學生選擇課程。

2.2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分為建立班級、管理班級成員和管理班級課程

2.2.1建立班級

我學院公外授課教師分第一和第二教研室,每個教研室教師人員、授課教材基本固定,并且每個教研室也基本是從大一代課到大二,一輪一輪地循環;但學生實行的是選課制,即學生可能每個學期所在的教學班級都不一樣,教師不一樣,甚至教材也不一樣。這種教學模式也導致本管理平臺下的班級下每學期學生成員都不一樣。經過摸索,我中心在新建班級上多以授課教師名字命名班級,方便學生選班,且教師查詢自己的班級也一目了然。

2.2.2管理班級成員

我中心實行每學期初期管理老師幫助授課教師刪除其班級下的學生,然后學生再自己重新選擇班級。

2.2.3管理班級課程

班級的另一個管理則是教材的處理。每個班級要歷經兩年時間,中間四個學期,所對應的教材從第一冊到第四冊。所以管理老師每學期初必須要進行班級升級即教材升級。

2.3賬號管理

賬號的管理又可以分為注冊賬號和賬號的查詢

2.3.1注冊賬號

它包含了注冊教師賬號與注冊學生賬號。我校前幾年一直都是采用教師自己注冊賬號和建立班級;學生賬號注冊這塊也是一直都交由班級班長和授課教師共同注冊,但發現部分教師對管理平臺這塊不太熟悉,總是問題不斷,最終解決方仍是管理員。今年我們改變策略,直接由管理員幫助注冊教師賬號和在新生開學季幫助注冊學生賬號。分兩個教研室各只注冊一個教師賬號,該賬號底下放入該教研室的所有老師班級。這樣的好處是本教研室老師可以在本平臺內進行教學互動,資料共享。新生開學季,從教務處拿到所有學生名單,截取公外學生學號,通過批量導入的方式導入本平臺進行賬號集中注冊。雖然管理老師做的工作多,但一勞永逸。

2.3.2賬號查詢

在我校使用本管理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每學期有近四千人數,這么多學生都需要通過賬號登錄進入本管理平臺,勢必總有一些學生忘記密碼無法登陸的情況出現,這些就需要我們管理老師通過管理平臺上的檢索用戶信息幫其查找賬號及密碼。

2.4日常管理

本平臺下的日常工作除了要幫助學生查找賬號外,還要進行驗證碼管理與事務管理。

2.4.1驗證碼管理

驗證碼是外研社給予我們使用本管理平臺的權限。一個賬號需要輸入一個驗證碼,且一個驗證碼也只能供一個賬號使用。學生在學期初使用本管理平臺時,都需要在本平臺下輸入驗證碼,否則除了前兩個單元外,后面單元聽力無法再使用。管理員需要集中對學生輸入的驗證碼進行激活。具體激活過程本平臺詳細交代,這里不做累述。但有個問題需要提示,我們現在很多老師的瀏覽器多是360瀏覽器,其有攔截功能。筆者建議如果該瀏覽器下無法激活驗證碼時,請換其他瀏覽器進行激活。

2.4.2事務管理

本管理平臺的事務管理包含了備份數據和管理硬盤空間。管理員應該每周進入本平臺,其會自動跳出要求備份數據一欄,按提示操作即可。我校由于實行的是linux操作系統,服務器會定期自動清除無效數據,但以前服務器實行老操作系統時,我們需要定期刪除無效數據。

3管理老師要及時地為學生釋疑答惑

學生在使用本管理平臺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問題,這只有我們管理老師方能夠給予解釋與幫助處理。

3.1學生遇到的常見問題及解釋

3.1.1無法登陸

原因有三:密碼錯誤、用戶名被封和未注冊賬號。其中用戶名被封,是因為本管理平臺的要求學生必須經常登錄使用,其不使用的時間超過一個月,該賬號就有可能被封存。這一點管理老師必須讓學生知道。

但不論是什么原因,只要無法登錄本管理平臺,學生都應該及時找管理老師代為解決問題。

3.1.2班級選擇

本管理平臺需要學生選擇進入具體班級方能夠進行聽力學習,而新視野課程分為綜合課程和視聽說課程,在我校,考查學生使用本管理平臺的老師為視聽說課程教師,所以我們多要求學生必須進入視聽說課程教師的班級。即本管理平臺是誰考查就進誰的班。

3.1.3驗證碼問題

本管理平臺要求學生必須輸入驗證碼方能夠使用,但學生在輸入驗證碼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問題。管理老師要提示學生小心錄入驗證碼;輸入驗證碼時注意字母的大小寫和輸入數字的格式,并要求關閉中文輸入法;管理老師還必須要告知學生驗證碼的歸屬方是出版社,若驗證碼失效或錯誤,要找管理老師及時從外研社獲取有效驗證碼;管理老師更要催促學生及時輸入驗證碼,以防止因外研社激活網站到期關閉后而導致驗證碼無法激活。

3.1.4學習時間顯示問題

本管理平臺有顯示學生使用時間的功能,但學生偶爾會發現網站顯示的時間和實際學習的時間不一樣。我們需要提示學生一定要以賬號退出的形式退出本管理平臺;還要告知這只是系統臨時出現紊亂而已,不影響教師的考查。

3.2管理員如何指導學生使用本管理平臺

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如何使用本管理平臺,這需要我們引導;學生使用本管理平臺時遇到問題,需要我們解釋或解決。但學生人數眾多,總不能一個個地去引導或答疑,這就需要我們管理老師要集中指導學生。如何集中指導?我中心這幾年的摸索了不少的指導方法。前幾年我們實行了大一新生開學前兩周集中培訓,但學生多,兩周培訓下來管理老師是聲音嘶啞心力交瘁,而且培訓效果也差。然后我們又采用發放答疑指導卷的方式,但時間一長,答疑試卷容易丟失,遇到問題還是要找我們,耽誤學生學習時間。今年我們采用制作網絡版Word說明書,將本管理平臺的使用流程和常見問題匯總答疑,這樣學生使用本管理平臺時,遇到問題隨時都可以進入本Word中尋求指導或解釋。雖然制作網絡版Word指導書需要時間,但本人覺得一勞永逸,遇到新問題還可以隨時更新,學生要求解釋查找也容易。

總之,外研社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平臺需要我們管理員做出大量的工作,而且工作要求也高,但只要我們在其使用過程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及查找有效的管理方法,總會有其樂趣所在。

參考文獻

[1]陳細竹,顏璐.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10):128-131.

篇9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高職高專院校新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教學管理的改革必須要以網絡技術作為支撐,必須要處于網絡環境之下,使大學英語教學打破時空間的限制。這體現出了基于網絡環境下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進行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由于種種原因,使得目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及其成因進行分析,有利于促進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在網絡環境中的有效改革。

一、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的意義

1.有利于教學資源共享程度的提高

伴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網絡帶給教育教學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教學資源的共享。網絡具有信息存儲海量、數據傳輸速度快、信息更新及時迅速、資源豐富多樣等諸多優點[1]。在網絡環境下,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進行改革,按照有關協議將各學校網絡進行互聯,每一個獨立的學校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他校或其他有關機構與學習網站上的教學資源,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

2.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

隨著網絡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其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日益變得巨大。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進行情境創設和搜集教學素材。多媒體技術將視頻、聲音、圖像、文字等各種形式的教學信息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給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帶來變革性的意義[2]。可見,基于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豐富。

二、目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難以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

隨著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不斷提高,強調以教師教學為輔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成為了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中的關鍵。目前,網絡環境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中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教學管理的改革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與困境,其中部分教師對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是較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受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影響,這種教學模式已在部分教師的意識形態中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其徹底轉變;并且一些教師對網絡缺乏足夠的認識與了解,對網絡基礎知識缺乏有效的掌握,對網絡設備操作不熟練,不敢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而嘗試利用網絡來對其進行改革與創新,難以適應網絡介入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嚴重阻礙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3]。

2.網絡學習平臺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

根據實際情況調查顯示,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在應用網絡技術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時,沒有結合英語教學實際,沒有結合自身教學特點構建適合自己的網絡學習平臺,而是照搬他校網絡教學模式,導致現有網絡學習平臺難以適應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用[4]。另外,有些高職高專院校雖構建了自己的校園網絡,并配備有機房和多媒體教室,也購買了大量的教學管理軟件,但缺乏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缺乏對網絡環境下教室與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與管理,缺乏對外界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造成網絡學習平臺管理效率低下,資源分散閑置,電腦、多媒體教室等利用率不高,功能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形同虛設,從而嚴重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及其管理,制約了教學管理的改革。

三、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教學模式單一

現代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對英語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靈活的思維;要求教學模式新穎高效、科學合理。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為文科出身,缺乏對網絡技術應用的經驗,對多媒體運用不靈活,為避免自身對英語教學產生影響,這些教師依舊采用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放棄借助網絡設備和網絡技術來實施大學英語教學,從而引發了英語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缺乏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和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網絡技術和設備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等一系列問題。

2.網絡設備缺乏良好的保障

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中,一些學校沒有對大學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進行認真的貫徹與執行,沒有遵循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指導思想開展改革工作,認為改革只需建立一個校園網絡、購置一些網絡設備并將其接入校園網即可,而完全沒有意識到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性,也沒有對陳舊老化的網絡設備進行及時更新與檢查[5]。但實際上,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對網絡設備和網絡技術的要求很高。由于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的網絡設備得不到科學的管理與有效的維護,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導致設備經常發生故障,既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正常進行,又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成本,增加了學校經營與管理的成本。

四、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的幾點建議

1.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模式涉及到心理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等諸多內容,具有多層次和多元化特點[6]。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的本質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彈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逐漸朝著個性化、自主學習化方向發展。近年來,隨著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現代學生所具有的鮮明個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基礎差異較大的英語知識,利用網絡技術改革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方式已成為當務之急。這就需要在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中認真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教學思想,并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保證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保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管理的改革。

2.建立獨具特色的英語課程體系結構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高專整體教學課程體系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設置的合理與否與其他課程之間有著直接的關聯。在網絡環境下,在國家呼吁開放式學習的前提下,為適應開放式學習需要與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高職高專院校有必要建立獨具特色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大學公共英語、英語應用技能訓練、英語口語訓練等各類英語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合理的設置,將自身辦學和管理特點在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當中充分體現出來,保證英語課程體系的建立是遵循由基礎到高級、由簡單到困難的原則而進行。

3.發展多元化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今天的教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作為教育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責任與義務。伴隨網絡技術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學任務都需要依賴多媒體、計算機等網絡設備來實現,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具有的多層次、多元化特點,要求在推進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改革過程中必須發展多元化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7]。多元化自主學習模式的發展不僅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而且還能夠較好地滿足不同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需要。高職高專院校需要協同各部門及各專業、各學科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對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借助網絡設備對學生各項信息和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記錄、統計與分析,針對學生不同層次的英語水平來發展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模式。

五、結語

綜上,網絡環境為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空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雖然,目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教學管理者對網絡在教學中應用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高,隨著教師網絡技術水平的不斷加強,相信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會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馮茹.網絡環境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管理改革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3.

[2]翁治清.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J].內江科技,2010,(1):163—164.

[3]李新利.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英語測試方式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0,(2):100—102+191.

[4]趙莉.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5]沈化.網絡環境下高職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以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5,(1):98—101.

[6]賈竑.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模式之構建研究[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4.

篇10

關鍵詞 高校體育 教學管理 問題研究 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81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體育教學管理在目前一直趨于穩定態勢,為我國輸送了一批批體育人才,同時也大幅度增強了高校大學生的體質,但其中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對此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原因,創新管理,從而為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而做出英明決策。

1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落后的管理理念

教學行為的實施離不開教學理念的支持,教學管理對于高校管理者來說是其本身工作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理念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管理的成敗,體育教學管理也不例外,現如今高校管理者的落后理念成為了高校體育發展中的障礙性桎梏,他們對體育教學只看作積滿學分就萬歲的附屬學科,因此從意識上就沒有足夠重視,從而思維理念上的更新與創新型管理的實施就更不可能實現了。教育工作者對于大學生體育沒有科學的認識,不肯搶先一步創造改革的機會,不主動發現高校體育的發展規律,守住傳統落后的理念不放,導致大學生體育教學管理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因此,教學理念的進步與教學管理的質量性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2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管理的不科學性

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的支持,在不斷的教學改革中完善此體系,將是保證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如今高校管理者對此問題并沒有意識到其嚴重性,并且缺乏廣泛的調研、比較,所以有些高校高層只是閉門造車,對體系的建立不能科學化、系統化,進而造成高校體育教學的滯后性。一個學科的體系是否完備與科學,不僅能體現出這個學科受重視程度,同時也能體現出這門學科進行的順利與否。

1.3高校體育教學檔案管理不規范

大學生體育檔案的建立關系到體育教育管理本身的延續性,但目前檔案管理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當前存放檔案的庫房或館室不符合儲備條件,如通風不好,污染嚴重等,直接造成一些紙質或電子檔案的存放壽命與翻閱不便。同時一些檔案管理人員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與職責意識,嚴重造成了高校體育教學檔案管理的失范后果,還有就是一些高校對于體育檔案的管理根本就不重視,忽視制定一些相關規章制度,造成一些珍貴的檔案損毀,直接造成了高校體育教學革新緩慢的后果。

2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發展策略

2.1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全新理念革新

高校體育不僅僅包括實踐操作性課程建設,同時還需要理論知識的系統引導,傳統觀念中高校體育教學就是跑跑跳跳的目標缺失性問題亟需革新,“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不是空喊的,需要將這個全民健身理念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來,足夠需要的不僅僅是單純頭腦靈活的人才,更需要身心健康、品質優越、心理成熟、善于創新的新型人才。任何一個學科的開展都是朝著培養一個綜合型人才的方向行進的,高校體育同樣如此,因此教育管理者急需更新理念,創新觀點,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體育人才而努力。

2.2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綜合素養

大學生體育教學的直接實施者就是教師,因此教師的素養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高校應對本校師資力量加強培訓,全面提升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專業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科研能力等等綜合素質能力。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訓練能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科研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增強教學技巧的同時,學會思考創新,并學會隨時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綜合體育人才。

2.3體育形式的多元化

高校學生處于與社會接軌的年齡階段,需要從各方面有意識地培育社會能力,高校體育教學的多元化可以讓大學生有各類交流、交際的機會,在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同時,提升了與人交往的技巧與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高校應從長遠考慮,努力提升學生運動興趣,讓其在校期間掌握多種運動技巧,為以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高校體育評價體系的健全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應本著終身體育的原則進行制定,必須體現出健康為本的理念,從心理、生理、社會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對學生日常評定應相應建立隨時更新的動態評價體系,對于體育考試,應結合日常學生鍛煉情況給予最終成績評定。所有評價和考核都應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引而提出。

2.5高校體育中以人為本的體現

努力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就應把學生放到主置,依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實現學生愛學、樂學、輕松愉悅地學。大學生有了一定的思維,教師應從其心理特點尋求突破點進行適時引導,充分尊重學生人格,激勵其主動進取,這樣才會真正實現教學的人文化目的。

3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始終本著終身體育的指引穩步行進著,在校生不光是要實現當前學習任務的完美吸收,更重要的是要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高校教育理念應隨時適應時代的發展,努力為我國輸送更優秀的綜合型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