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03:29: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綜合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于語文的綜合性,課程標準較之歷屆大綱,提得更為明確,具有新意。
過去,我國中小學課程設計過于注重學科課程,忽視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定格在書本世界里,斷絕了和生活世界的聯系。課程學習強調理論性,忽視實踐性,注重認知,忽視學生個體對客觀世界的體驗、感悟,使課程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失去了實踐和應用的價值。學生在書本海洋里徜徉,而根本不去關注周圍世界、祖國前途、人類命運。即使學生在學習期間掌握了一些能力,但由于缺乏綜合實踐,很難適應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過去我們對語文綜合性的理解,主要是就語文作為思想和信息的載體所負載的內容而言,是從語文學科的知識性講的。這也是綜合,只不過是綜合的一個方面。心理學家J·M·索里和C·W·特爾福德指出:“人是統一的單元,當他有所活動時,是整個人在反應……當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由于經驗而有所變化時,其運動的、觀念的和情感的方面都要發生變化。”又指出:“人的每一活動總是程度不同地包含著運動的、觀念的和情感的變化。”課程標準正是從一個新的維度論述語文教學的更大的綜合,這主要有三個方面。
1.知識與能力
知識是基礎,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的。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相輔相成。過去語文教學偏重知識傳授,把語文教材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并形成自認為很嚴密的知識體系。這種做法,導致語法術語、文學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課堂,導致閱讀教學中的繁瑣分析,作文教學則大講“開頭幾法”“過渡幾法”“結尾幾法”等所謂謀篇布局的知識,使語文教學耗時多而成效少。
對于語文知識,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是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而是為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健全人格。
有序。即按照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淺入深地傳授有關知識。例如,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重點,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漢字的筆順筆畫、偏旁部首的知識;低、中年段要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標點符號的知識;五、六年級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7-9年級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了解詞的基本分類、短語和單句的基本結構;等等。
有度。語文教學中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不要把知識體系化,不要脫離能力培養去孤立地傳授知識。提倡在學生言語實踐活動中傳授知識,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關注能力的培養。這樣,知識就是動態的、活的、有用的,否則就是靜止的、僵化的、無用的。
過去我們對語文能力的分項研究比較多,綜合性研究比較少。今后應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研究聽說讀寫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字詞句篇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之間的關系及其互補互促的特點和規律。
2.情感與態度
過去,我們對此不夠重視。從理論上講,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習語文至關重要。不可設想,一個對語文情感冷漠、態度消極的學生可以學好語文。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對課程的情感和態度被排除在教學關注范圍之外,既無針對性的培養,又無科學性的檢測,更無實效性的成果。
相對而言,知識、能力是基礎。學生在認知過程和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情緒體驗和價值判斷,從而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態度。所謂“端正學習態度”,試問,態度從何而來?是靠老師的要求嗎?是靠抽象說教嗎?態度是內在的心理需求,是學生對語文發生了興趣、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之后自然形成的,而非單純外在的表態。
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選文,課文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借助形象,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并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
由情感驅動、引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癡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這既是一種認知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種感情的把握方式。如尼·阿·德米特里耶娃所說,是“通過情感的向往,通過情緒來完成的。這種情緒以不可抗拒的支配力量,抓住人的整個心靈,并且發生在順序地展開的邏輯思維之前,往往預定著思維和意志的方向(即也決定著道德行為)”。
當然,這種情感共鳴、物我兩忘的境界,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能出現,也不是整堂課自始至終都會保持。但是,這種現象在語文教學中并不少見,尤其是學習文學性課文時容易發生。此時,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態度、意愿都化為生命的激情,這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的美的境界。
3.過程和方法
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產生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等,都產生于一定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能力的實際及其生理心理特點、教學的目的要求決定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教學策略的選擇,而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策略的選擇又反映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能力和教學個性,同時也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和態度。
在教學中,雖然教學過程是統一的,教學步驟是一致的,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卻是千差萬別的。思維活動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動的樣式各異,意志活動的強弱也不一樣。教師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規范和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要過早地去追求統一的認識、統一的結論,應允許不同的認識和認識的不同水平的同時存在。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認識上的參差不齊是正常的。勉強讓后進生靠攏優秀生,或讓優秀生降低到后進生水平都是不恰當的。所謂的“統一認識”也是虛偽的、脆弱的。因為任何認識都離不開個體的知識和經驗,離不開個體的思維方法和習慣,離不開個體的心理能力。那種認為統一的材料必然產生統一的認識的觀點是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統一”掩蓋了學生個體認識的差異性,沖淡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所以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為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和歷次教學大綱一樣,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啟發式教學;和歷次教學大綱不一樣,把“討論式教學”提到應有的地位。
關于“討論式”,以高年級為宜,但在低、中年級嘗試進行一些合作討論的練習活動也是允許的。現在小組合作研討的樣式在許多學校盛行。學生同桌兩人或前后桌四人一起討論,作為一種“合作學習”的雛形,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口語交際能力、探究能力是有益的。其中,關鍵的問題是:學生討論的問題從何而來,是教師從主觀愿望出發硬塞給學生的,還是來自學生、是學生急于釋疑求解的問題?在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常常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果老師善于梳理,提出一個或兩個帶有共性的問題,同樣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否則,由于學生思路突然分岔,加之時間太短,來不及組織內部語言,更談不上去聽取別人的發言,討論就會流于形式。
篇2
一、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使學生具備真正適應社會和自然環境的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水平,正確掌握體育教育的目的,了解體育鍛煉的科學常識,樹立積極的健康觀念,學習自我評價健康的方法。教師通過傳授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術,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增強學生的體育審美能力。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實施適宜的體育教學方法,讓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體育專長。高校體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懂得體育鍛煉的好處,形成經常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使終身體育思想在學生心中扎根。通過體育教育的功能作用,樹立學生的集體愛國主義意識,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頑強的意志,促進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
二、如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貫穿綜合素質教育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著體育教育,體育教育是服務于綜合素質教育之中的一個元素,它和素質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貫穿于高校體育教育的過程是體育教育工作者關心的問題。高校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轉變觀念,樹立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目標,逐步增強學生的健康體質,重視體育文化知識的傳授,尤其是重視學生的體育心理教育。經過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發現,高校體育教育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又能夠塑造學生的個性品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承受能力、適應能力以及交際能力。這些優秀品質都是學生進入社會后所必備的能力,是學生投入社會的精神積淀。
三、豐富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加強其自身能力的培養
學生除了在體育課上鍛煉和學習,教師還要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能力。例如建立體育俱樂部,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記錄下學生的考勤和鍛煉情況,以納入學生的體育總成績之中,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真正掌握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在開展體育俱樂部活動中,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開展相應的體育項目和比賽,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體育技能、參與意識和健身意識,這些比賽會為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可以利用校園的體育娛樂作用和導向作用,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情感、良好品質。因此,在高校中開展多種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
學校要將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作為首要任務,給教師提供繼續進修和深造的機會,把培養骨干教師作為繼續教育工作的重點。作為新時期的一名體育教師,要充分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為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做充分的準備。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高素質的體育教師要有創新能力、求真務實的精神以及敬業精神,要樹立終身體育教育觀,進行大膽改革,不斷創新,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自覺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學生能在有限的大學校園生活中,掌握幾項終身鍛煉的體育項目,實現學生終身受益的素質教育。
篇3
語文教學確實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魯迅先生曾經把我國歷來的語文學習比之于“一條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語文教學可以說是我國的千古難題之一。遙想古代,無數莘莘學子,畢生苦攻語文,十年寒窗面壁,從青絲熬到白發,只磨語文一劍,可是有多少人只能像孔乙己那樣僅會湊上幾句半文不白的話。五四以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探索,語文教學有了長足進展,但是,這個千古難題仍然是若明若暗,一團疑云。近年來,尤其是1978年以后,語文教學界掀起了改革熱潮,語文教學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這是客觀事實,不容否認;但是,我們還應冷靜地看到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要耐心地傾聽社會各界對語文教學的評價。打開各種報刊,我們經常會看到社會各方面人士對當前中小學生語文素質低下狀況的批評。不少有識之士不無激動地責問:中小學語文教學花這么多力氣究竟在抓些什么?為什么語文教改搞了這么多年,中小學生的語文素質依然普遍令人憂慮?
一方面是我們不少人沉浸在語文教學研究成果的喜悅之中,另一方面是社會各界對中小學生(包括大學生,其實根子也在中小學)語文素質普遍之差呼聲強烈,這中間,究竟孰是孰非,真叫人大惑不解。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輿論是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鑒定書。如果我們的中小學畢業生多數人寫字東倒西歪,作文病句連篇,講話結結巴巴,讀書拎不清主旨,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夸耀我們語文教學已取得的成績,而應以更多的熱情來研究這些問題。這是最起碼的社會責任心。
二、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究竟是什么?———要在主要任務上用足功夫
沒有哪一門學科,會像語文教學這樣,討論了多少年,連自己的主要任務還是如此模糊的!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什么?近年來大家提出了種種說法,諸如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進行審美教育,要進行思維訓練,要發展智力等等。這些任務無疑都是應該完成的,但是,這些任務也是學校中其他各科都要承擔的,并不是僅靠某一門學科能完成的,語文教學根本沒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大家的事都攬到自己頭上。各門學科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在進行本學科的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的同時,有機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審美教育,來訓練思維、發展智力。在這個問題上,其他學科都顯得比較清醒,把握得較有分寸。與語文學科十分相仿的外語教學,處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多少麻煩,唯獨語文學科,在這個問題上,長期爭辯不休,新論迭起,搖擺不定,結果,語文學科自身的根本任務卻遭到冷落。難怪有人在報刊上大聲疾呼:“語文,歸來吧!”“中小學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這不正是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雖然搞得轟轟烈烈,可是學生的語文素質依然普遍低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嗎?
我從1978年開始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試驗,也重視思想教育、審美教育,也認真進行思維訓練,但我始終把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閱讀、說話、寫作、書寫的訓練放在首要地位上,用重錘狠打。我的目標十分明確:我教出來的學生,大多要能寫一手端正、規范甚至是漂亮的字;能寫出語句通暢、用語得體、表達清楚的文字;能用普通話有條有理地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一般的文章讀后能抓住中心。概括起來講,主要就是:一手像樣的字,一筆得體的文章,一口流暢的普通話,一看就能抓住要領的讀書能力。我不是只讓學生死讀、死寫、死練,而是想方設法在練字、寫作、說話、讀文的過程中,讓學生也受到思想情操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得到思維的訓練。我曾經自信地說過:“我接過一個班級,教了三年以后,可以保證這個班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書寫面目清秀,作文文通句順,講話清楚流暢,人人能熟記上百首詩詞,數百句名言警句。”實踐證明,我的話并非虛夸之詞。同時也證明,只要我們抓住根本任務,切實地下點功夫,是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素質普遍提高的。如果我們不抓住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盡在其他目標上忙忙碌碌,這或許也能有不少收獲,但人們都會這樣問一句:中小學開設語文課究竟是為了什么?
三、“×步法”、“××式”教法,果真是靈丹妙藥嗎?———語文教學要靠綜合治理
幾十年間,我國的語文教學界提過不少口號,一忽兒左,一忽兒右,真叫人心神不寧。近年來,在教改浪潮中又涌現了不少新教法:“×步法”、“××式”教法之類,鋪天蓋地,燦若繁星。每一種新教法的出現,幾乎都被宣傳得相當完美,似乎只要一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馬上就能學好語文,無論中考、高考,都能所向披靡,“考不怕”、“考不垮”。
教學也是一門科學,采用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都應取慎重的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是周期很長的相當復雜的認識活動,短期內不易看出明顯效果。而且,教學效果的鑒定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滿意的科學方法。僅僅憑幾次書面測試的分數,誰都知道這不能真正說明問題。當前語文教學界不適當地夸大一些新教法作用的做法,只會妨礙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
語文教學是一門很特殊的學科。語文學習是各種學習過程中最為復雜的一種認識過程。而且,我國的語文學科,又是由若干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教學系統(如現代漢語、古漢語、文學、寫作等)組合而成的,不少國家都將這些項目分別開設幾門同時并進的學科,如語言、古典文學、寫作等,而我國的語文學科則一身挑有多項重任。語文教學性質的多特性(如工具性、思想性、社會性、知識性、綜合性等),語文教學任務的多職能(知識教學、思想教育、審美教育、能力訓練等),語文能力訓練的多項目(聽、說、讀、寫、看、想等),每項能力內部結構又是多層次、多因素的,同時,上述諸項目和因素之間的關系又錯綜復雜,往往是相互滲透,互為因果。這一切,決定了我國的語文教學絕不是只抓某一端,只持某一絕“招”就能大功告成的。綜合性強的學科,只能采用綜合治理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從培養新型的建設人才的需要來看,要求學生具有更全面的語文素質。時代越是發展,科技越是進步,對人才應具有的語文技能也會有更高的要求。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沒有理由再迷信那些只在局部上修修補補的做法了———我無意抹殺這些局部教改的作用,只是意在說明一點:局部的改革良法,畢竟只是局部的效果,語文這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學科,最終還要靠各個方位的綜合性治理的辦法。
所謂綜合治理,就是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夠全方位地展開。既要治教,又要治學;
既要治課內,又要治課外。在“教”的方面,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念,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既要注重知識教學和能力訓練,又要注意有機地進行思想教育、審美教育、情操感染;在能力訓練中,既要注重讀和寫的訓練,又要有效地進行聽和說的訓練,還要巧妙地進行看(觀察)和想(思維)的訓練。在“學”的方面,也要引導學生逐步確立科學的觀念,克服學習上的依賴思想,花大力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當前,尤其要引導學生能在課外,在生活中,時時用語文、學語文,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是自學能力中最高的一個層面)。既要治課內,還要治課外。課外活動在語文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僅靠幾冊課本,關在教室里每天上一堂語文課,是不可能學好語文的。這已是一個常識問題。課外活動絕不能僅看成是課內教學的簡單延伸和補充,而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無法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只有在社會大課堂的廣闊背景的有力依托之下,才能有活力。課外活動不能僅僅看成是有組織的集體活動,還應包括學生個體的種種語文學習活動,包括看書、讀報、聽廣播、看電視節目等,這種個體的課外語文活動,尤其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它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
可以這么說,學生在課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總量,在某些方面要大大超過課內活動。如果我們能把這類活動也有意識地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它的能量是極為可觀的。我在1979年開始的“語文能力綜合訓練”試驗中,就在這些方面連續地進行探索,直到今天,依然堅持著做。幾屆試點班學生在語文能力、語文素質方面的優勢,已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四、是不是一定要采用新鮮的方法才算是教學改革?———要建立語文教學常規
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有這樣一種傾向,似乎只有采用與眾不同的新鮮的方法,才算是改革。這是一種誤解。所謂教改,從本意上講,應該是改掉那些不符合教學規律的東西。至于那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下來的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經驗、辦法,就要珍視。其中有不少東西是符合語文學習的認識規律的。對這些經驗和辦法,加以篩選和概括,可以提煉出一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良效的好措施。把這些措施固定下來,堅持著做,就是語文教學的常規。這項工作,也應是語文教改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并在自己所在學校的學科組內)長期以來堅持著做這項工作。每當接到一個新的班級,就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做到若干具體要求,持之以恒,毫不放松。
如閱讀教學,有三個重要環節:學生自讀、教師指導、練習運用。實踐證明,其中的“自讀”是關鍵的一環。自讀中尤其以預習為最要緊。我就將“教新課前先預習”作為“語文學習常規”之一。我一方面注意預習的指導,指點預習的方法,一方面加強預習的檢查。上新課前,總要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經常在課前將學生的課本收上來,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看他們在新的課文上做了哪些符號。
又如作業的規范、上課筆記的習慣以至上課提問和回答的姿勢、作業書寫的要求等,都提出明確的要求,時時要按這個要求去做。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堅持之后,學生從開始的不習慣到逐漸的習慣,從不自覺到逐漸的自覺。一旦到了這個境地,語文學習就步入了順暢的軌道,語文素質的提高就有了保證。
五、當前學生語文學習負擔重在哪里,輕在哪里?———語文能力訓練要有科學的訓練量
當前普通中學學生的學習負擔,在總量上是偏重了。但對于語文學科的情況來說,要作具體的分析。當前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學,有相當多的時間是用在應試訓練上,沒完沒了的習題,都是對準了中考或高考。廣大中學生整天埋頭在題海中,成了解題的機器。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如果是與考試沒有直接關系的項目,則往往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如書寫,雖然近年來已在升學試卷的評分標準中加上了一項“書寫端正清楚美觀的可以加分”,“書寫過分潦草的扣分”,書寫的訓練稍有起色,但大多數學生的書寫依然不能令人滿意。又如作文訓練,雖然作文是必試的項目,但因為學生作文能力普遍較差,升學評分缺少科學的方法,判分時大多給一個及格上下的“保險分”,好的差的拉不開差距。于是教師和學生都不愿在作文訓練上多下功夫了,寧愿把時間放到可以爭分的其他項目上去。所以,相對而言,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分量卻顯得過輕。這也是當前中小學生語文素質普遍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天社會各界人士都在指責中小學生的書寫水平太差,主要原因就在于從小學到中學普遍的沒有扎扎實實地訓練過書寫技能。
“學好語文,要下苦功夫”,這是十分中肯的警句。不管你采用何種最先進的教學方法,都不可能逃避過“下苦功夫”這一關。語文學習有好多項基本技能,每一項基本技能的掌握,無不需要下相當的苦功才行。過去的舊學校里出來的學生,為什么大多能寫一手好字,就是因為那時的學校里把寫字看作每天必練的基本功,朝夕磨煉,功到自然成。其他如作文、背書等能力,也是如此。
我們今天當然不能像舊學校那樣,花大量時間去練字,去背書,去對詩,但既然要讓學生掌握這些基本技能,就得投入必要的訓練量。
我在1989年開始的“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試驗中,借鑒古今中外語文基本技能訓練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了書寫、作文、閱讀理解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量,讓每名學生均受到適量的持續訓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經過二三年的訓練,我的試驗班中涌現了一大批的書寫高手和作文尖子,在省市以至全國的比賽中,好些學生獲得榮譽。我有兩屆試點班學生(六年一屆)分別參加了“上海經濟區十城市萬名學生作文賽”(1984年)和“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作文比賽”(1990年),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前者有6名學生同時獲獎,后者有4名學生同時獲獎。不少學校能在這種大賽中有一名學生獲獎,就會興高采烈,而我的試點班一次就有這么多學生同時獲獎,這充分顯示了經過適量訓練后的學生在語文素質上的優勢。為此,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作文比賽評委會主任于漪老師在總結大會上曾專門提及此事:“這次大賽中,無錫市一中有五人獲獎,其中竟有四名學生出在同一個試點班,說明這所學校的語文教改很有成效。”
篇4
1.1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代謝綜合征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43歲。均符合中華醫學會代謝綜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診斷標準。多食易饑、疲乏無力、怕熱多汗、皮膚溫暖濕潤(尤以手足掌、臉、頸、胸前、腋下等處皮膚紅潤多汗),平時可有低熱,危象時有高熱。
1.2方法
治療主要是要有效減輕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控制血壓等。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其次可以選用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和鈣離子拮抗劑。
2護理
2.1運動指導
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糾正代謝紊亂;強健體魄,增加身體抵抗力。輕至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從較低強度開始,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提倡每日進行,20min開始,逐漸增加到1~2h/d。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擦地板、散步、跳舞、行走、跑步、騎車、爬樓梯等,同時在生活中增加運動的成分,如以步代車、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等。
2.2用藥護理
護士要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和代表藥物及作用機制。減肥藥物目的是減輕體重。常用藥物有西布曲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減少攝食)和奧利司他(抑制胃腸道胰脂肪酶,減少脂肪吸收)。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S),胰島素增敏制,通過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減輕胰島素抵抗,二甲雙胍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降脂藥常用藥物有貝特類和他汀類。降壓藥降壓目標是收縮壓≥130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80mmHg。ACEI的代表藥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ARB的代表藥物有科素亞、安搏維和代文等,它們不僅有較好的降壓作用,還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2.3病情觀察
注意嚴密監測患者的脈搏、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及血糖、血脂、體重、體型的變化,及時發現各種危險因素,提供診療依據。囑咐患者堅持按時按量服藥,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觀察患者飲食、睡眠、排便及活動狀況,及時給予干預和協助。定期進行心電圖、凝血系列、血粘度、血管B超的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去除潛在/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
2.4心理護理
很多疾病與心理和情緒因素有密切關系,又稱心身疾病,這類疾病的發生、發展都不同程度受到心理、社會、情緒等各方面的影響。正確評估和分析MS患者的心理,理順環境因素對MS患者的影響,進行有效地針對教育,疏通心理,解除生活、工作壓力,鼓勵保持愉快的心態,培養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3結果
經治療,65例治療護理效果滿意,5例因并發癥病情加重。
4討論
篇5
1側重于實踐教學
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教育技術的實踐教學比例,要通過更大比例的實踐教學比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師聯合院系為學生籌備相應的模擬教學比賽,可以以“現代教育”為主題組織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開展現代化的教學。這就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機會與方向,組織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及個人的能力和經驗開展實踐教學,并從中獲得更真實的提高。另一方面,相關院校應該組織學生進入社會,并在社會中進行更真實的實踐教學。這就需要院校為學生爭取相應的實習名額,同時需要教師做好學生實踐學習的準備和監督工作。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可以以實習教師或者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學校或者相關的單位,進而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實踐工作展現出來,同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得到逐步提高。通過更大比例的實踐教學,學生就可以在教育技術學習中更清晰的發現自己的不足點,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進而使日后的學習得到更有效率。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可以得到培養,也可以從中提高自身的臨場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項綜合能力。
2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
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教育技術專業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才能幫助學生肯定自身的優點,才能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重視對學生進行評價,或者說并沒有從多個方面全面的評價學生。因此,部分的優點被教師否定,導致學生的能力與優點沒能被進一步發揮,這就導致學生的能力與素質被束縛與限制,無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面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能力與素質進行肯定。換言之,教師不能只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該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能力與素質。例如,學生在學習教育電聲系統時雖然沒有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系統的操作,但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與實踐的經驗提出個人的見解,這就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此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肯定與認可,并且需要針對學生表現出的能力進行培養,這就能夠讓學生的各項素質得到突顯,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3結語
篇6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 有效教學;策略
1.學科性
盡管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自然、社會、生活等內容,但它首先姓“語”,其落腳點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其他學科和其他領域的知識。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形成能力,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鍛煉,課內學到的東西在課外得到延伸,了解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以“花卉和古詩”為主題讓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盡管需要學生搜集,理解古詩中有關描寫花卉的詩句,但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與自主表達、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讓學生獲得有關花卉的知識。
2.綜合性
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各學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階段目標的闡述上,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學習空間上,體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學習內容上,體現自然、社會、人文領域與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學習方式上,體現實踐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
3.實踐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它不僅要學生認真閱讀課內外書籍,還要求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等實踐活動,親自去體驗語文、學習語文,提高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要首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具有問題意識。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重在解決和學習生活相關的問題,身邊的、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等。重在參與探究過程,重在體驗與教師方法的引導,突出自主性、親歷性。
3.1把握學段目標,科學統籌安排。
《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要求為我們如何尋找探究的主題指明了方向。如低年級的“找秋天”、“我有一雙小小手”;中年級的“古詩中的月亮”、“語文學習小報”;高年級的“優秀作文集”、“我最喜愛的小說主人公”、“社區環境調查”等。這些主題有一些是可以跨年段使用的,但教師應對研究主題做一梳理,避免盲目性,同時對研究的形式和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心中有數,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3.2結合課堂教學,課外適度延伸。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主陣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引導學生確立探究的主題。例如在教《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一位學生對課文中“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這句話提出了質疑:“在茫茫宇宙中,難道真的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嗎。”教師緊緊抓住這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確定“宇宙中真的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嗎?”這一探究的主題。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捕捉確定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的意識,其次,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引導學生從這些疑問中發現具有探究價值的主題。
3.3留心生活實際,探詢身邊問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把教育從鳥籠里解放出來……鳥的世界是樹林,教育的世界是整個社會生活。”綜合性學習內容的確定應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秋去冬來,不妨引領學生去“找秋天”;學生喜歡上網,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網絡作文大賽”;學生愛看電視,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廣告零距離”的調查,研究廣告的準確用詞。教師要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從生活的誘發中產生探究的主題。如,我們身邊的垃圾該如何處理?為什么有的樹(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葉?
3.4綜合學科知識,整合教學資源。
語文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的特點,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確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時,必須打破僵化的學科框架,軟化學科邊緣,讓學生從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中發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例如,語文教材中的《趙州橋》,美術教材中的《家鄉的橋》、《我為祖國造大橋》,自然教材中的《橋》等這些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確立“我心中的橋”這個探究主題,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歷史與結構特點,明白趙州橋、斜拉橋的力學原理,運用泥塑或圖畫想象設計理想中的大橋。這些學習活動涉及到自然、歷史、數學、美術、文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學習方式包括閱讀、畫畫、手工、藝術、上網搜索、參觀、討論等。學生一旦投入到這一學習中去,他們可能用到的學習手段,激發出的創造潛能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因此,教師的眼界越開闊,越能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創造才能就會發揮得越淋漓盡致。
3.4.1只評成功,不評失敗。
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常常是“年終算總帳”,“帳”是算出來了,但效果卻不理想,因為最終的成果不并能代表學生全部的心血。在綜合性的學習過程中,筆者認為可要求學生選出最得意的一次筆記,一份感想,或是一張小報,一幅圖畫,一段音樂參加評分,鼓勵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
3.4.2打破常規,給予高分。
學生大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勞動產品”總是六七十分。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這個心理,盡可能實行“高分制”。在亮分時理直氣壯地給滿分,甚至還可以突破。
3.4.3全員參與,人人參評。
篇7
如果學生沒有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很難應用在學習當中。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個新穎的教學環節,會讓學生產生莫大的新奇。例如,教師在制作課件過程中,利用技術手段加一些能引起學生注意和興趣的素材(如音頻、視頻、圖片等),這樣既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集中注意力,又能恰如其分地表達教學內容,一舉兩得。只有簡單的文字、框圖的疊加,是達不到這樣效果的。所以長此以往地堅持這種訓練,學生開闊了視野,慢慢地就會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培養了其獨特的創造性,在解題、寫作、繪畫等任務面前,便會很自然地運用這種能力,從而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2重視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特有的聲音、圖像等表現形式,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透徹、更加形象,發揮其想象力,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上的重點、難點,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特性。
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在運用幾何畫板軟件進行數學解題時,便是最好的鍛煉機會。在畫特殊三角形時,可以有多種方法進行,學生充分發揮了發散思維,思維活躍,思考著究竟用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并能把這種技能廣泛應用到別的學科當中,舉一反三,提高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4可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的。例如,計算機原理中的一些知識,早期系統中樹形目錄結構等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分析、思考、學習,其抽象思維會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鍛煉,對于學習數、理、化等理科科目必然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5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網絡是新型的傳遞知識的手段,打破了空間與地域的界限。有人說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教會學生使用網絡,就是教會了學生在21世紀生存發展的手段。學習了網絡知識后,學生大開眼界,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增強了。每次上計算機課,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根據自己的興趣,尋找自己愛看的東西。還利用“搜索”功能,到網上去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
6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主動學習,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是最好的例子。例如,化學課當中有一節是《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測定》,就可以用Flash制作課件,白磷燃燒的效果,水面上升的現象。總結的時候,再用動態的餅狀圖形加以描述便會更加一目了然,讓學生既感到容易理解,又增加了觀賞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其學習積極性。一節普通的課,利用課件形式展示出來,抓住了學生的興趣,生動形象,又有利于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完成每節課任務的時候要做到心手合一,不能有一點馬虎,操作上講究嚴謹,哪怕是一個很簡單的操作效果,如果運用知識有誤,也不能正確地把要展示的效果制作出來。所以,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便養成了嚴謹認真的態度。通過上機也會體會到各種功能的強大性,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
8結語
篇8
1.綜合性大學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及開展音樂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1.1綜合性大學開設音樂課程的現狀
大學的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承擔著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重任,而且還肩負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使命。大學藝術教育使高等教育從以往只注重培養專業人才的單一模式擴展到全面育人,成為全面落實德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1]
近年來,國家教委對普通高校音樂課程的開設作出了明確的指示。但迄今為止,由于國家有關部門對高校的公共音樂課沒有詳細的規定,而高校的公共音樂課在課程安排、設施設備和師資力量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實,使普通高校目前普遍存在著公共音樂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設置隨意性大等問題。[2]
當今的許多大學生只喜歡通俗的、不需要多思考的“快餐文化”,只喜歡片面追隨所謂的潮流和時尚。而忽略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審美素質的培養,把音樂只是看成單純的娛樂手段。因此,公共音樂教學的內容不受一些學生的重視。
1.2開展音樂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學校的教育不僅是對大學生文化知識和智力的教育,還是一種情感和道德教育。[3]因此,對于綜合性大學的學生來說,音樂藝術教育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德育教育途徑。首先,音樂藝術教育無論是在教育內容,還是教育形式上都是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次,學生在對音樂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次,高校把音樂藝術教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最終有利于推進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音樂藝術教育在綜合性大學德育教育中的應用
2.1幫助學生凈化心靈,陶冶道德情操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產物,它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一些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可以傳遞給人們積極樂觀的情緒,使聽者的心理產生共鳴,激勵學生努力奮斗。有些音樂作品歌頌真善美和弘揚社會正氣,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風貌。
2.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許多音樂是宣傳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努力拼搏的奮斗精神,通過對這些音樂的欣賞和學習,學生們可以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通過這些音樂的鼓舞,學生們可以擁有直面問題并戰勝困難的勇氣,從而樹立積極樂觀、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
2.3幫助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綜合性大學開設公共音樂藝術教育,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進行大學生的綜合培養,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完善和發展自身,使其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最終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音樂藝術教育對綜合性大學德育發展的意義
3.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音樂學習和表演時要求大家以集體的形式進行排練或演出,這就要求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和集體協作的行為習慣,此時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就得到了培養。集體音樂的排練讓學生學會平等互助、團結共進,體會到集體的力量,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豐富情感,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積極的貢獻。
3.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個人氣質
綜合性大學開展音樂藝術教育提高了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音樂欣賞水平,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學生在欣賞和學習音樂藝術的時候自己的音樂修養得到提升,同時對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也得到鍛煉。大學生在長期的音樂熏陶下自己的個人氣質也會得到提升。
4.結論
篇9
1.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覺學習。”在進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敢問”,創設富有情趣的情境讓學生“愿問”,隨著問題意識的增強,學生會逐步達到“會問”和“善問”的層次。例如,近年來,霧霾現象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霧霾中的數學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小組討論后提出若干關鍵問題:霧霾分級的數學標準是什么?霧霾會給人體帶來哪些危害?如何對霧霾的成因進行量化分析?怎樣進行調查研究……這些真實有效的問題激發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他們自發成立了研究團隊,分工明確,有人負責調查訪問,有人負責拍照取樣,有人負責整理數據。研究小組連續12天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對著學校大門上方固定的位置拍照取樣,完成實驗報告。他們將研究成果對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展出,并且聯名給市長寫了一封環保建議書。
正是這樣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研究中來,他們主動獲取知識,探索問題解決的途徑,提升數學思考,發展思維能力。教師激活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問題意識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數學的天際自由飛翔。
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中更多地注重技能訓練而弱化了知識的實際應用。綜合實踐活動則是有效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當學生能有意識地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學以致用時,就會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學習了平均數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學校食堂中午至少要做出多少米飯才能讓大家既吃得飽又不浪費的問題。首先,指導學生對在校吃飯的人數和每個人的飯量進行調查,如果調查全部人數,會很麻煩,于是引導學生選擇一定的樣本,在每個年段隨機選擇5個人調查他們的飯量,調查結果如下:
接著,學生運用平均數的知識算出食堂至少要做出的米飯量:1.5×400+2×500+2.3×200=600+1000+460=2060(兩)。這又一次將實際問題和眾數的知識結合起來,學生深刻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用平均數的知識來解決,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合適的統計量。
篇10
關鍵詞:英語教學綜合能力文化傳播
在我院許多學生眼里,英語學習已經成為與專業課同等重要,甚至于對于今后的職業生涯有著更加深遠影響的科目。大學英語教育涉及的在校學生人數最多,學習周期最長。近幾年來,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英語教育的硬件設施不斷改進,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取得了相當的發展,不過在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古人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除了是知識的傳遞者之外,還應是方法的引導者;而具體到英語教師,我們還得承擔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學英語教師,特別是獨立學院的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學歷層次偏低,進修和培訓機會偏少。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對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大學英語教育需要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英語的不同需求,針對獨立學院的特點,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綜合素質。
一、英語語言的教學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多年來存在的一些老問題,如英語教師仍主要采用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教材+黑板+錄音機”的模式,以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的的交際法教學還遠離課堂;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非但沒有淡化應試教學的色彩,反而有朝著“考研是目標,四、六級是關鍵,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發展的趨勢。特別是因為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整體過級率不高,更是對這一方面很重視。最終導致了英語教學僵化,英語教師成了應試教學的工具。英語語言教學沒能達到應用的目的;英語教學所花的多學時與實際效果極不相稱。為了培養大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英語語言,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語教學的主動性。
1、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轉變把通過各種級別的外語考試看作是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把考試通過率視為衡量英語教學的尺子的錯誤的觀念與認識。課堂教授的內容必須從英語語言特點的講授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英語交流使用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教師應從單純的語言知識傳授者變為同時具備實際語言使用能力的指導者和使用效果的監控者。
比如在詞匯的掌握方面,教師自身首先必須熟練掌握足夠的英語日常詞匯和專業詞匯,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運用積極詞匯。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語語言,需要掌握《大學英語詞表》中的6800個左右的單詞和2600多個詞組。其中的3200個左右為積極詞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以學生語言能力提高為中心;教學應在字詞的基礎上由句子水平轉變到語段水平,由單純重視語言運用的精確性轉變為既重視精確又重視流利和通順。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過程中,要把握好培養英語語言認知能力和培養英語語言使用能力的互動關系。
另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思維,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不應該通過把英文譯為漢語來幫助學生理解,而應該多挖掘內心深處對于英語語言的認知。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引導學生通往英語最精深的領域,去消化和吸收歐美語言的精髓,去認知和理解這種文化對我們自身的啟迪作用。
2、優化課程體系,改進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是一個富有激情和創新的教師。特別是面對獨立學院的學生,他們中的很多人在中學對英語就不太感興趣,所以課堂教學中更不能墨守陳規,一成不變。而是能夠挑戰常規,大膽創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通過對教材的藝術處理,激發起學生心中的智慧與求知欲。現代的英語教學流行“任務型活動”,但實際上,任務是多種多樣的,是可以由教師自由創造的。當然,如何活躍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師的創新、探索。
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包括英語語言知識,英語使用技能,英語交際能力等。大學英語教師要善于通過英語語言的教學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培養起來,并最終把學生的英語語言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一線教師有直接接觸不同層次,不同背景學生的便利,他們必須能夠總結歸納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不斷通過課程建設改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做到能聽,會改和善實施。
不過,課程教學的創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學生,任何課堂教學的創新都是建立在授課教師能夠駕馭課堂節奏和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的。如果過分的迎合學生以至于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會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時應該注意的就是,生動的語言應該幽默有度,如果灌輸的成分太多太頻,反而有失偏頗,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而這樣一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勤懇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對英語教學來說這是非常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二、英語文化的傳播能力
英語語言的傳授過程離不開英語文化的傳播。語言是構筑文化的基礎也是文化傳播的途徑。格拉德斯通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語言和文化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語言既是整個文化的產物和結果,又是形成并溝通文化的媒介。”英語在世界許多國家中使用,但卻代表著以英美為主流的文化傳統。
當前,制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學英語教師英語文化教學方法的滯后。可以說,如果不能大面積改進英語文化教學,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就很難有指望。大學英語教師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后才能在課堂中準確地介紹這些文化,教授好英語文化的載體。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使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和語言能力協調發展、綜合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此目的相適應。優化教學方法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除此之外,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英語教學既擔負著英美等國語言教學的任務又具有傳播英美文化、科學、藝術等領域知識的作用,是綜合性很強的工具學科,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更應有扎實的語言學、文化學、文學、哲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說,現代大學英語教學老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得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知識是教學激情,教學效果的基礎。很難想象,一個知識面狹窄的教師,會有什么激情,在教學中也很難期望這樣的教師能深入淺出,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那些教學效果差,學生歡迎程度低的教師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論事,使原本應該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教學變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厭。事實上,只有知識淵博的英語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與敬佩。
雖然幾乎所有的大學英語教師都懂得以上這些改進的積極作用,但是,能將以上方法運用于實際教學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學英語教師隊伍都由50歲左右的教師和近幾年大學畢業生構成,獨立院校的這支隊伍中絕大多數只有大學本科學歷,職稱結構也不盡合理。一方面他們在掌握新的教學理論上有困難,另一方面由于師資隊伍人員不足,都是超負荷工作,缺乏時間、精力研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年輕教師為了適應新的角色,還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師在教授自己時所用的傳統的代代相傳的授課方法。舊時的教學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過時的教案,那種體系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就不高,死記硬背的痕跡難以消除。
三、培養英語教學的激情
我們總說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最終效果。那么大學英語教師需要的是什么樣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目標導向性的心理情緒狀態。一切藝術創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動下進行的。教師在傳播和再現這種創造的過程中,同樣必須擁有激情。英國偉大詩人拜倫說:“激情是詩的糧食,詩的薪火。”沒有激情就沒有詩歌,同樣,一個富有激情的大學英語老師只要一拿起課本,一走進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進學生心靈,架起課本和學生之間大橋梁,通過激情再現,給學生以美不勝收的語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欲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學英語教師的激情是如何培養的呢?
1、激情來自教師對職業的熱愛
是教師就要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一個大學英語教師,要以滿腔熱情去熱愛英語教學事業,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熱愛學生,全身心的去關心他們。只有這種敬業和真摯的愛,才能使教師產生教學的激情。有了真摯的愛,才會有寬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懷去理解學生,幫助他們達到學習目的;有了真摯的愛,才會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摯的愛,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愛”是大學英語老師產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來自不斷的實踐和探索
現代大學英語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教學理論修養,提高教學實踐水平;應努力探索一條適合自己教學個性的新路子;要博采眾長、虛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學路子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從而不斷領略到英語教學的無限樂趣,不斷產生英語教學應有的激情。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是英語教師產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語教學手段
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總是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變化而不斷調整,又自然貼切,生動流暢,能夠緊緊把學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學生掌握語言作為學習的工具的技能之外還要讓學生能夠使用非語言溝通的手段。當學生學會了如何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后,教師還要進一步傳授英語國家中非語言交流的知識,以激勵學生更加完整地學習英語交流溝通的知識。許多大學生學會了不少英語詞匯,也會運用這些詞匯進行造句。但是英語語言只是所有英語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當部分的交流和溝通是通過非語言的形式來完成的。為了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讓學生能在更加廣闊的英語交流空問自由翱翔,享受到有靈犀一點通”的快樂,現代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既是英語語言專家又是非語言交流專家。
大學英語的教學手段現代化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今以推行多媒體為主的現代化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手段改革的標志。完善教學手段更重要的還在于使用這些手段的英語教師。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離不開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任課教師,因此大學英語教師的當務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斷改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充分開發先進教學設備的功能,盡快發揮出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卓越功效來。